本期收听指南:我们的观点仅代表我们个人,不存在任何说教意义。我们的观点是流动的,不成熟的。我们尊重任何不同的看法并且为有不同的观点存在而庆幸。 P.S. 我们拳拳之心殷殷之情都在本期的BGM中,请收听到最后一秒噢。 自2020年疫情大规模爆发以来,每到1月份,我们对时间的理解就不再单纯是年的更迭,而是疫情以来的第一年,第二年。我们的生活,因为幸运,并没有发生因疫情导致的生离死别。以前的生活,快乐的部分剩下快乐真实存在过,细节的部分甚至有些模糊。我们秉承着人类的天性,无论环境如何变幻,都在好好地适应着活下去。 但总是有什么不一样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想要花一点时间,通过本次的聊天来进行一些思考。疫情给我们带来的影响虽然无关生死,但也小到从再也无法一眼知道口罩下那人的全貌,到在小区被封前离开却仍被连锁反应累及日常生活,再大到习惯性为疫情让步,不再去思考和重视“我”的个人意愿,轻易地将个人隐私让度,把那对自由的追求放在集体之后。当这些改变以年为单位地作用在一个国家的每一个个体身上,我们的无病呻吟或许也能被赋予一些自省的意义。 全球性大灾难的冲击让人陷入迷惘和消极,互联网又不断地在放大冲突,加速传播,全人类的命运好像被看不见的绳绑在一起,但悲欢并不相通。太多的事来不及消化已经变成日常,来不及表达已经被遗忘。对于个体来说,在大的灾难性的事件面前,作为“幸存者”难免会思考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想要的有意义的。经历了疫情的冲击,很多人的生活节奏在放缓,同时充满了更多的不确定性。这就意味着有很多人要被迫消化突发事件强加给生活的意义,也意味着人们有更充足的时间思考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是否比过去和未来更重要。 我们四个长沙别,在后疫情的时间里过着各异的生活。赵师傅在疫情期间生下了全宇宙最可爱的nono宝贝,和先生吴鲁拥有了不异地的一段时光;小于和仔仔搬回了长沙,一个开拓事业的同时用力地玩,一个趁机躺平的同时用力地玩;曾老师不停地为自己的兴趣爱好寻找非出国途径的“平替”并成功将兴趣爱好在我们四人群组中广泛推广。我们对生活的热情更甚从前,或许是友谊维系的纽带和纷乱中的小确幸。 赵师傅在本期中有提到,躲在群体后面活着总是简单的,但不管是选择容易的生活,还是选择折腾的生活,我们希望在疫情没有结束的当下,人人都能按自己理想的方式好好活着。 可以努力创造一点意义就更好啦!
2022年的开头,我们借着这股劲头,带着蓬勃向上的期许,想跟大家一起聊聊恋爱中的上头(?) 这么无厘头,不愧是我们塑料FM新一年的精神头! 在社交媒体充斥着“上头”“下头”“推拉”等所谓的情感术语,我们很容易会对这些名词解释进行自我套入,仿佛互撩、搞心态、耍心机是情感关系中的必经之路。但上头真的是爱情吗?上头真的是一段好的亲密关系的前导吗? 我们完全没有答案! 这一期的主题其实也是我们之前讨论亲密关系那期的一个延展。(没听的朋友们快去听)我们讨论了那么多亲密关系中的模样,现在来回头想想亲密关系开始之前的阶段,也希望听完这一期后大家能留言跟我们分享自己的“上头故事”。
2022年新年伊始,我们四个长沙别又回来啦!祝我们塑料FM全球的听众朋友们新年快乐!新年新气象,新年的第一期节目我们也不例外地准备了辞旧迎新,回顾展望的一系列内容。 我们四个对2021好像都没什么话好说,没有什么鲜明的记忆点,没有什么大遗憾,也没有什么显著收获。但是回想起来好像自从疫情以来,日子就是这样没有大波澜的在不停重复中度过。没有了那些广阔的探索,有的是着眼于身边的细微。说不上好与坏,喜悦也有沮丧也有,勇敢也有焦虑也有,我们四个不甘心于接受平凡生活本来面貌的30+女性,似乎也有一点点开始看到所谓“平淡生活”的样子。 以年为单位的交替总是五味陈杂的,我们也毫不例外。十期节目以来,这么闲散随意且塑料的聊天其实不具备任何的说教意义,也没有什么经验可以传授给电波另一头的听众们,很多时候我们也在思考做这件事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有人愿意听我们聊天。但我们四个通过这个播客,在每一次对话中都得到了能量和方向,甚至得到了2021年里分量不小的成就感。我们珍惜每一次和彼此交流的机会,也为我们拥有了一百多名听众而快乐。有这么多人愿意以这种方式,小小地,偶然地经历我们的经历,时不时还能和我们分享交换,实在是太值得庆幸的一件事情,也是一件如果我们不开始做这个播客,就永远不会体验的事情。 所以这一期除了继续和大家分享我们一年里面乱七八糟的事情,继续向大家展示作为三十多岁的四个女的,我们的生活能有多随意且迷茫又时不时有点精彩以外,还想谢谢收听我们节目的所有朋友们,谢谢你们愿意陪伴塑料FM,陪伴我们走过了一年。 2022年和我们约定,不许取关,只准传销式向全世界安利!塑料FM的新年愿望“能有一个赞助”,就靠各位啦! 节目的尾声有巨型彩蛋,希望大家快乐收听到最后一秒,快乐一整年️ 本期时间轴: 05:00 每次有panic attack我就打开小红书? 08:30 我还不够自我,还不够疯 09:48 农历十月会有一段隐秘的恋爱? 14:28 长大了以后我越来越希望一个人独处的时间 26:30 难道你没有从育儿里获得一点成就感吗? 31:30 你可能在表达这件事情上在钻牛角尖 35:20 我现在这个鬼样子我还有什么经验告诉别人啊? 45:20 那我们就从订阅者里随机选一个人送上祝福吧!
为什么要聊装修? 这问题我们也问了自己很多次。可能是因为正好我们中间有些人前前后后有过数次经验踩过不少坑,也可能因为我们中间有些人认真做了不少功课想要分享,也可能因为some of us自认为自己有些独特美感sense想要展现。 刚装完房子的曾老师说,在设计师为她画图纸之前,要求她填写一个问卷调查,里面有一个问题让她印象深刻:在你现在或者以前的居住环境中,最遗憾的是什么? 也许可以这样理解,装修,就是弥补遗憾,让生活更加贴近自己理想的样子的方法之一。 但说来简单,装修之所以让人操心、让人焦虑,变成一个被大家广泛讨论的话题,就是因为它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个人行为,它涉及成本控制、科学决策、与不同的人打交道、项目管理、预期管理、危机解决等等方方面面,从灵感迸发的那一刻,到住进自己打造的房间里,是一个漫长又危机四伏的旅程。 因此可以说,没有装修过的仔仔李,还不是一个标准的社会人。 P.S. 圣诞节快到啦,马上也要迎接2022年的到来啦! 虽说这一年必然经历过不少毒打,但还是祝愿大家心怀期望,毕竟the best isyet to come! 本期时间线: 02:15 装修就是我们把某一个地方变成理想生活的样子 03:30 装修前最重要的准备:评估你有多少钱! 08:17 赵师傅,一个装修了两套房但对装修仍一无所知的人 11:45 曾老师,一个试图做好全部方案细节但仍然会面临变数的人 17:00 买工业降噪耳机给楼下的人不是一个好选择 19:20 小于,在装修房子跟邻居沟通拿出了毕生的公关能力 21:08 甜言蜜语是成本最低的沟通方式? 23:10 装修就是跟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过程 24:16 装修中最有成就感的时刻就是看到自己的想法真正实现 26:06 装修就是贪图方便和一站式服务,就会花更多的钱 27:00 装修的灵感更多的是来自日常的积累 29:40 来自仔仔的一个奇怪提问:会允许工人在你家上厕所吗? 32:07 建议处女座装修不要用自流平 35:11 人类就是拥有了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才会开心 36:41 小于:希望拥有一个开放式的更衣室,把自己的战利品全都挂出来 38:10 你现在或者以前的居住环境中最遗憾的是什么? 42:45 希望大家都能过上理想生活!
本期节目我们四个体重过百(很多)的长沙别,邀请到跟我们四个人都是因为运动相识且体重也过百很多的好朋友Ellen来做客啦! 为什么在开头短短两行里面就强调了八遍体重过百呢?因为我们五个加起来快一吨的野蛮生长女性,想以最不说教的方式聊一聊为什么我们不减肥。 赵师傅和仔仔都是因为青春期体格就异乎常人的壮硕,在那个敏感又懵懂的时期,被同龄的男生叫做“那个胖妹子”好像成为了一个紧箍咒,让本来对身材没有明确认知中学女孩,突然间意识到原来我是“胖”的啊,从此开始了漫长地对瘦的寻求。 曾老师和Ellen面对的是来自家庭的减肥压力。一个是从小到大就生活在母亲对减肥狂热的执着中,即使从来没有胖过,甚至在别人眼里是个fit到不行的大瘦子,也时时觉得自己需要减肥。一个是减肥的耳提面命持续至今时今日,哪怕踏出象牙塔走进社会,靠实力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且得到很多人的认可,仍然被父母质疑身材走样在社会上行走交际是一种失礼,还有更深层次的担忧是失去本可能在工作场合中遇见的优质男性青睐。 当然我们也有原生家庭接近完美,成长过程中没有身材困扰,到今天好像都没有过特别减肥需求的自洽独苗小于。 为什么我们不再减肥或者从未尝试减肥呢? 可能我们的人生还有更多比瘦下来更重要的事; 可能我们找到的生活的意义,不是体重秤上的数字; 可能我们意识到减肥这件事带来的压力让我们更不健康更不快乐,而我们只想要健康快乐; 可能我们尝试了一切却发现减肥不是时光机不能回到过去抹去伤害; 可能我们不再在乎无关紧要的人的评价; 可能我们理解了即使是最亲近的人的规劝,也不需要被全盘接收因为没有人比我们更懂自己; 可能我们逐渐地爱上了自己的身体,它能跑能跳能探索能经历,是我们独一无二存在的实体投射; 当然 如果瘦可以让你成为更好的人,更圆满的自己,更自爱的你,那就去瘦。 但我们坚持的,是那些即使脱离了对形体胖瘦的关注,依然可能的可能。 我们想要打破审美的桎梏也好,跳出他人的凝视也罢。不管是自我证明,还是自我包容,在成长的这条道路上,减肥从来不是一条通往我们想成为的样子的路。 如果可以的话,甚至希望我们几个还能更理直气壮一点,去吃我们想吃的,运动,或者不动,从事我们想从事的,穿我们想穿的,说我们想说的,爱我们所爱的。更由衷地希望去实现这一切的勇气和底气,不是我们有多瘦有多美,而是因为我们是我们。 本期时间轴: 01:00 这期节目有嘉宾!就是因为太爱做运动而放弃做医生的康复治疗师Ellen 02:10 仔仔的硬拉PR是120公斤(Easy的) 03:20 你们对自己的现在的体重满意吗? 05:27 仔仔李要公布自己的体重了! 07:30 运动对于减肥有帮助吗? 09:30 我们把市面上所有减肥的方法都试了一遍(除了抽脂) 15:18 Ellen失败的28天Fasting(间歇性断食)饮食减肥计划 18:10 真的有方法能1个月瘦20斤吗? 21:14 曾老师从出生开始就看到妈妈在减肥 23:30 女生在青春期其实脂肪细胞就不会增多或者减少了 27:30 160斤就不能当校花了吗? 28:40 女生怎么样都会被人说,不管被男生还是女生 29:47 到底是因为什么才和自己的体重和解了 32:38 是因为我们的审美变了吗? 36:05 老子运动又不是为了瘦,是为了可以一拳打死你 38:57 如果运动不能减肥,我还会运动吗? 41:27 当我不为了减肥,我才真正爱上运动 45:40 与其在乎体重秤上的数字,不如花多点时间让自己成为更自洽的人吧! 欢迎大家在小宇宙、喜马拉雅上关注我们,或者在Apple Podcast给我们打五星好评! 嘻嘻!
这期我们想聊聊世界上最有张力的关系之一,母女关系。 我们四个独生女,幸运地得到了来自父母所有的爱和期待,但也承受了父母所有的失望和负面情绪。这种爱和撕扯滋养着我们成长,直到我们有了自己的亲密关系、成立家庭,甚至有了自己的女儿,才慢慢发现发现,无论我们愿不愿意,我们和妈妈总是有相像的部分,甚至有些是我们自己不喜欢的。 赵师傅对妈妈一直有复杂的情感,会去妈妈那里寻找她作为女性的身份认同,来理解自己的身份。 仔仔从妈妈开始跟她抱怨人生的那一刻,开始觉得自己和妈妈的关系逐渐从服从变成了朋友。 曾老师是我们之中和妈妈关系最疏离的那一位,但她又是我们之中和自己妈妈最相似的那一位。 小于成长于一个快乐、宽松的家庭环境,她非常enjoy自己和妈妈以及父母之间的关系,甚至让她觉得过于完美,以致于影响到了她自己的生活轨迹和择偶标准。 母女关系可能不亲密,但无论如何都是密切的。它塑造了我们的性格,是我们成长经历中最重要的部分。我们身上都有一些不自洽的部分是来源于母女关系,但我们期待更多的自我觉察,也许这样我们的生命就会有更多的选择,而不只是有父母的模式,我们的内心会更自由,我们的人生也不会被过往的经验或者创伤所限定。 01:20 母亲是更多的参与家庭的人 02:00 我们什么时候不把妈妈当妈妈来看? 06:00 曾老师:我从来不把妈妈当朋友 06:20 母女关系无论如何都是密切的 08:40 仔仔李:第一次理解妈妈是当妈妈把我当朋友的时候 09:40 赵师傅:即使现在妈妈也没有把我当成平等的人 13:10 “你和周嘉诚是不是你妈妈和爸爸的翻版?” 14:30 跟母亲的关系就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唱) 15:30 一代一代走下去,难道我们没有逆转的可能吗? 20:10 随着年龄的增长,更能跟女性共情 21:04 赵师傅:我心里的纠结是妈妈从来没有称赞过我 23:00 仔仔李:我还是需要我妈妈身上权威的那一部分,还是想要依靠她 30:50 小于:我都是用事后写信的方式来和妈妈沟通 32:00 赵师傅:我爸爸妈妈从来没打过我 33:30 仔仔李:直到前几天妈妈还在说我胖 35:10 我是对自己更坚定了,可以选择不服从 39:30 爸爸永远是母女中间和稀泥的人 41:21 应该把对小孩的期待值降低 44:20 假设性交易是合法职业,你会允许你小孩做*吗? 53:38 结论就是要多沟通啊! 57:30 我们身上都有一些不自洽的部分是来自于母女关系
我们四个长沙别,这次划分为养娃奴和养猫奴两个阵营。 曾老师的黑猫大名Moe小名黑黑,橘猫大名Lotus小名lowlow; 小于的英短加白田园混血猫名叫椰奶; 仔仔的美短叫Gray,三花叫甜甜圈; 赵师傅的娃叫Nono。 对于猫来说,我们是匪夷所思的人类两脚兽铲屎官,对于我们来说,猫是室友,是亲人,也是某种救赎和依赖。我们和猫猫一起经历的故事,甚至比和人类的更精彩更有意义。不管是宠物离开带来的死亡教育,还是啼笑皆非的“通灵”宠物沟通体验,又或者是日常生活中大小琐碎。他们的存在就是命运的馈赠,点缀了人生中太多作为人类的孤独瞬间。 如果你有猫的话,这期节目应该会带来一些共鸣。 如果你没有猫。没关系,还有我们plastic fm给你的接近一小时生活在别处体验。 也欢迎给我们留言,讲讲你们和毛孩子的故事。 · 01:10 四个长沙别来聊猫啦 · 06:33猫是小于的妹妹,“但我妹妹的性格比我差多了” · 10:40所以养猫的人相对于养狗的人是因为懒吗 · 12:20 狗和人的情感浓度太高了 · 19:00 送宠物这件事很讨厌 · 21:27 第一次养猫的仔仔妈的嚎哭:“你快点来咯!猫不行哒!” · 24:28 面对乌冬去世的小于:“你们有没有宠物临终关怀” · 28:10 宠物的离世比恋情的结束更伤感 · 29:40 什么叫宠物传心师啊? · 42:10 双十一都给猫买了什么 · 45:10 猫会长白头发吗?黑猫老了会变成白猫吗? · 46:10 猫也能生酮饮食? · 47:10刚开始养猫的时候曾老师会教育猫 · 49:41仔仔李骂猫的口气跟妈妈骂她一模一样 · 51:12小于:希望我的状态像猫一样,即便一个人世界都很精彩 · 53:23仔仔李:其实我还是更想养狗,我追求极致的关系
在一年一度双十一开始付定金预售的这一天,我们四个长沙别带着对消费主义的审视和批判,对机制不明的购物节不吐不快的槽,以及时不时冒出来的矛盾购物欲,进行了本次的聊天。 从一些关于费力省钱的牢骚发散开来,我们交换了一些匪夷所思的购物经历。隐隐约约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把对生活的期望绑在物品上,或者说让消费成为生活的滤镜,最终收获的可能是足够支撑多篇小红书功课的“精致、必备、绝绝子”,而实际上往往是“吃灰、闲鱼、断舍离”。 每天都在过双十一,喜欢拥有,衣服三年不穿才会想整理并且号称没有一件丑衣服的小于; 有着四人之中最审慎消费观,真的很抠门但承认或多或少被“消费有高低,品味有贵贱”绑架了的曾老师; 看似过着朴素生活实则暗暗购物失心疯,拥有一万块的折叠单车和三千块电动牙刷的赵师傅; 喜欢的东西不想要做选择,且喜欢的东西无穷无尽所以总是看起来在疯狂消费的仔仔。 我们四个人没有关于消费的答案,甚至也很难分析它的起因,动机。我们就像大多数的人一样,哪怕知道消费是华丽包装的泡沫,也会想要伸手去戳。即使我们抽离地意识到生活是如何像牵线木偶般被消费操纵,也很难不想让自己的舞台更丰盛一些。 所以,这注定不会是一期购物车的分享,也不会是一期从头至尾的有声抵抗,我们会长长久久地允许自己在消费这件事上矛盾彷徨。继续在节目里,群聊里,振臂高呼不要买少买理智买,但购物车永远充盈待收货永不为零。 在我们节目的陪伴下,彷徨又清醒地迎接今年的购物狂欢吧。 内容提要: · 00:37四个长沙别又来啦 · 01:45先骂十分钟双十一吧 · 04:59在直播间购物人就是像中邪 · 06:09在购物上有很多人就是喜欢被发号施令 · 08:20仔仔李购物不理智但是不愚蠢? · 11:16赵师傅过着看似朴素的生活实际失心疯购物 · 15:46小于有时候想要把自己的衣服一把火烧掉但还是忍不住一直买 · 19:21曾老师厌恶自己有时会把消费这件事情分高低 · 22:01 因为疫情仔仔李第一次开始反思消费主义 · 23:35 不再想买十万块钱的包了(围笑 · 25:48那买房是消费主义吗? · 26:46买衣服是抵抗外貌焦虑的徒劳尝试 · 27:55曾老师有四十件运动bra · 28:45成年人不做选择,果呀呀一次都要点两杯 · 31:43 盲盒就是赌博 · 32:53结论就是少买东西 · 34:41你不是你买的任何东西 音乐:Yao DK - girl
已婚已育的赵师傅, 已婚未育的曾老师, 热恋中的仔仔, 和单身的小于, 四个人敞开心扉、打开脑洞来谈一谈亲密关系这个问题。 我们彼此对对方的亲密关系有什么疑问? 我们交流了什么失败的经验? 都在这期看似随性但其实充满猛料的节目中。
女生和车的关系可以更复杂,更美妙, 不要忘记在车里多创造美好的回忆哟~
四个长沙别又来了! 这一期我们聊了聊刚结束的东京奥运会, 讨论了这个年代为什么还有人在身材羞辱奥运选手的疑惑, 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30+的女生的焦虑 竟然没有容貌 身材 年龄 嘻嘻 我们真棒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