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稀土之父”徐光宪

北大之声|听见北京大学的声音

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联合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资深导演郝卫群,邀请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李立宏等,与北京大学广播台的六位同学一起参与录制,推出十集系列广播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北大力量》,讲述十个北大人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故事。 本期节目为系列广播剧第八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稀土之父”徐光宪 “谁掌握了稀土,谁就全天候掌握了战场”,徐光宪如此笃定。 1951年,徐光宪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担任北京大学化学系副教授。1971年起开始承担分离重稀土的任务。徐光宪研究出串级稀土萃取分离方法,使萃取的两种稀土元素含量都超过99%,该方法得到了中国稀土企业的普遍采用。至1990年,中国的单一高纯度稀土产量占比达到全世界的九成以上。美国、日本的稀土工厂先后停产,转而选择购买中国提炼的稀土。 面对国内工厂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差,让外国公司无偿获取稀土分离方法的现象,徐光宪给国务院写信,建议将我国每年的稀土产量控制在10万吨以下,维持国际市场价格,维护国家利益,建立稀土资源储备制度。 2005年,以徐光宪和妻子高小霞为名的“霞光奖学金”设立,更多的青年人沐浴在这位科学家的关怀之下。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时长: 24:24 查看节目

24分钟
27
1年前

古老医学的奇迹——“青蒿素之母”屠呦呦

北大之声|听见北京大学的声音

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联合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资深导演郝卫群,邀请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李立宏等,与北京大学广播台的六位同学一起参与录制,推出十集系列广播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北大力量》,讲述十个北大人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故事。 本期节目为系列广播剧第七集:古老医学的奇迹——“青蒿素之母”屠呦呦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指尖轻翻泛黄的书页,一个医学奇迹,在古籍里悄悄酝酿。 1951年夏末,屠呦呦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被第一志愿“药物学系生物医药专业”录取。1969年起,她担任中医研究院科研组组长,研发抗疟疾新药。在332次失败的实验后,她从古籍中忽地意识到问题所在,将提取所用试剂从乙醇改为乙醚。这一次,终于成功。1972年7月,屠呦呦等3人担任青蒿素的首批人体试验的志愿者,实验未发现该提取物对人体有明显毒副作用。1977年,屠呦呦课题组首次向全球报告了青蒿素这一重大原创成果。 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将奖金所得的400万瑞典克朗,约合265万人民币,全部捐赠于科研,其中捐赠约两百万元给北京大学医学部和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了全新的创新基金。2018年,屠呦呦被授予“共和国勋章”。药香氤氲,袅袅升腾。屠呦呦萃取古籍中的智慧,焕新了传统中医,创造了古老医学的奇迹。 时长: 23:42 查看节目

22分钟
27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