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联合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资深导演郝卫群,邀请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李立宏等,与北京大学广播台的六位同学一起参与录制,推出十集系列广播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北大力量》,讲述十个北大人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故事。 本期节目为系列广播剧第六集:搞学术还是搞教学——“中国半导体先驱”黄昆 科研与教学,学术与数学。对于这个困扰着诸多学者的难题,黄昆给出了最佳的答案。 1952年,黄昆毅然从爱丁堡大学物理系回国,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当老师。有舍有得,黄昆放弃了科研,倾注所有心力在教学上。他每周花六十个小时备课,亲自批改圈点学生作业,设置固定的答疑时间……之后多年,黄昆一直活跃在固体物理教学领域,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领军人才。 国际物理学术界快要将他遗忘之时,黄昆却以闪亮的姿态重回科研。1979年,黄昆应邀访问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他和助手朱邦芬合作推出了固体物理学中的“黄-朱模型”;后来还在超晶格光学声子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新发现。黄昆是中国固体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2001年,他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新中国的建设,迫切需要大批的、有现代科学知识的人才。对我来说,能够为国家培养起一支科研队伍,比我个人在学术上取得成果要重要得多!” 时长: 26:42 查看节目
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联合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资深导演郝卫群,邀请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李立宏等,与北京大学广播台的六位同学一起参与录制,推出十集系列广播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北大力量》,讲述十个北大人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故事。 本期节目为系列广播剧第四集:消失二十八年的名字——“氢弹之父”于敏 从1961到1979年,有一个名字,消失了28年。 1951年,从北大工学院转系到理学院的于敏,受彭桓武邀请到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担任轻核理论组的副组长,负责氢弹理论的研究工作。1986年,于敏和邓稼先共同撰写《中国核武器发展规划建议书》,建议加快核武器发展的速度,赶在全面禁止核试验之前,使中国的核武器达到实验室模拟水平。我国的核武器技术基本按照建议书的方向进行。1999年,于敏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4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5年2月27日,获评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 “有人说我是中国的氢弹之父,这个提法不对,我受之有愧。核武器事业是一项集体的事业,是许许多多的部门、人员大力协作的结果,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单位能够独立完成的。至于我,只是做了自己应当做的工作。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被人遗忘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入祖国的强盛中,人生足矣! 时长: 25:48 查看节目
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联合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资深导演郝卫群,邀请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李立宏等,与北京大学广播台的六位同学一起参与录制,推出十集系列广播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北大力量》,讲述十个北大人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故事。 本期节目为系列广播剧第三集:吟赏风烟——“两弹元勋”郭永怀 蘑菇云升腾在半空,有人欢呼呐喊,可有人没能见到属于他的风烟。 1938年,国难当头,从南开大学、北京大学物理系先后毕业的郭永怀转到了空气动力学周培源先生门下,以科学报国。建国初期,他放弃康奈尔大学的教职毅然回国,与钱学森共同筹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力学工程系、化学物理系,并出任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1960至1968年,他与家人匆匆作别,全身心投入原子弹的研制工作,直至从基地飞回北京的飞机失事,以身殉国。在郭永怀先生牺牲22天后,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成功试爆。 郭永怀是迄今为止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在原子弹、导弹和卫星三个领域均有重要贡献的科学家。2018年7月,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星辰永怀,那一份执着一生的无畏与热忱。愿您在宇宙中,吟赏升腾而起的,亲手泼墨的风烟。 时长: 26:18 查看节目
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联合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资深导演郝卫群,邀请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李立宏等,与北京大学广播台的六位同学一起参与录制,推出十集系列广播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北大力量》,讲述十个北大人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故事。 本期节目为系列广播剧第二集:作别铅与火的时代——“当代毕昇”王选。 作别铅字与火石,他为中国带来光与电的交相辉映。 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王选毅然加入国家“748工程”,设计研究汉字精密照排系统。1985年,王选团队研制的华光II型系统成为我国使用的第一个激光照排系统,在国内1000多家报社、6000多家印刷厂和海外的100多家华人报刊和出版社里使用,使国外激光照排厂商全被挤出中国大陆,中国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 “作为北大人,要谋大事,有担当,要把自身的发展和国家命运紧密结合起来。” “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王选的座右铭里藏着学者的谨严,仁者的谦逊,勇者的奋进,与国士的担当。 时长: 25:07 查看节目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为国为民,征途漫漫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 无数北大人 薪火相传、前赴后继 为国家和人民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联合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资深导演郝卫群邀请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李立宏等,与北京大学广播台的六位同学一起参与录制,推出十集系列广播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北大力量》,讲述十个北大人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故事。一起换个方式打开北大,闭上眼睛,倾听声音的温厚流转,触碰北大人真实而有质感的生命力量。 白雁西风紫塞,皂雕落日黄沙。“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以一生守护着莫高窟的风沙岁月。 她自毕业以来就扎根敦煌,耗十年心力带头为敦煌500个石窟建立详细的科学记录档案,在国内首次使用数字化技术建立敦煌石窟数字档案,带领敦煌研究院用完备高质的数字资料建成了一个数字展示中心,使保护与开发两全其美。 “文物保护是一项艰巨的、复杂的、带有挑战性的,也永远没有止境的事业。此生命定,我就是个莫高窟的守护人,如果有来生,我还会守护敦煌,一辈子!” 时长: 27:16 查看节目
转眼间就到了2023年的最后一天,一起听听来自不同地域的北大同学们有怎样的新年愿望吧!新年快乐~ 编辑:刘俊琦 时长: 03:08 查看节目
欢迎收听我们的新栏目“文海拾贝”。每一期节目,我们都会为你朗读一篇文学佳作,或是诗歌,或是散文,抑或是小说,让你能从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我们相信,每一次聆听,都是一次心灵的旅行,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生命的升华。 我们希望,每一位正在收听文海拾贝的你,都能在我们的节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珍宝。 本期节目,我们为你带来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主播|窦逸兰 封面图片|北京大学官方公众号 时长: 10:32 查看节目
9月1日晚,电影《孤注一掷》主创团队走入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与北京大学保卫部及会议中心联袂邀请了北京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副队长胡应坤,联合开展开学反诈第一课。 时长: 18:31 查看节目
“细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心灵与心灵互相碰撞和交流的过程。我们阅读文学,是以自己的心灵为触角去探索另一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心灵世界。” “读文学作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完成什么任务,首先是为了快乐,通过阅读我重温人性的美好与温馨,窥探人性的黑暗和深刻,同时也遐想、憧憬和寻找生活的勇气,人生所有不能达到的境界几乎都可以在文学里得到满足。” “文学的魅力就是能使人的生命变得丰富起来,满溢开去,这就是巴金所说的‘生命的开花’,也是文学艺术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本期节目陪大家朗读的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第二版,本书出版于北京大学出版社,作者陈思和,主要内容为陈思和老师在复旦大学多年讲义的整理稿。 主播|邓涵予 曹婧怡 音乐|摇篮曲 by 莫扎特 夜曲(Chopin:Nocturne,Op.9,No.2)by 肖邦 Spring Waltz by 李润珉 图片来源|北京大学官方微博 时长: 18:10 查看节目
仿佛是宇宙啊,没有明朝—— 我把那无可奈何的希望, 尽放在那缕柔波上! 它却像林中的鹿麇, 水底的游鱼, 霎时间奔入苍茫的云海, 像一颗流星的永劫! ——冯至《最后之歌》(节选) 冯至先生的抒情诗内敛细腻、语言明净,朱自清先生夸赞其“诗里耐人沉思的理,和情境融成一片的理”。冯至先生的代表作《十四行集》经过长期积淀酝酿而成,凝铸着他的一串串存在主义哲思:从熟悉看到陌生,从飘逝看到永恒,试图为变幻不定的生活留下一些思想的踪迹和心灵的见证。 让我们一起走进冯至,希望他的诗能给你带来更多对自然、世界的凝视与思索。 主播|王皓一 稣宣我 编辑|甘罗惠 音乐|夜、萤火虫和你 by AniFace canon in d by Brian Crain Windy Hill by 羽肿 图片来源|北京大学官方微博 时长: 15:14 查看节目
鸟儿的翅膀为什么不沉重? 它的身躯为什么不知疲劳? 它没有浸在快乐里, 它的眼睛永远在寻找。 ——郑敏《寻找》 沧桑变幻,百家争鸣,在八十年前有这样一个诗人,她与她所代表的九叶诗派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便是诗人——郑敏。让我们跟随北大之声,一起感受这位敏感而富于沉思的诗人吧。 主播|林子铖 钱政宇 赵津 编辑|林子铖 音乐|秋叶 by 文武贝 海的思念 by 赵海洋 星空by Nengcd 图片来源|北京大学官方微博 时长: 15:50 查看节目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断章》 在文学星空里,卞之琳留给后人的,远不止这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而是一整个耀眼的诗歌星座。让我们走进这一期《文海星空》,看卞之琳怎样用诗歌的温情熨帖人们的心灵,安抚人们的灵魂。 本期主播|李欣航 邓涵予 音乐|A Comme Amour, by Richard Clayderman, from A Comme Amour 图片来源|北京大学官方微博 时长: 17:03 查看节目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