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同频
多视角呈现南方周末深度报道,分享报道背后的故事

Album
主播:
周末同频、赫卡卡不答
出版方:
周末同频
订阅数:
2903
集数:
18
最近更新:
2个月前
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播客简介...
周末同频是一档南方周末APP出品的播客节目。为你带来热点新闻回顾,和你分享南周报道背后的故事。 在这里,有解读有新知,每周邀请南方周末记者和编辑做客节目,为你呈现不一样的新闻视角。 在声音中听见热点和深度,期待周末和你同频。 欢迎下载“南方周末APP”,查看更多深度报道。 下载地址:http://www.infzm.com/download/app
周末同频的创作者...
周末同频
赫卡卡不答
周末同频的音频...

Vol.18 离家的人才能拥有故乡?陈彦、刘震云、陈冲、贾樟柯谈何为“原乡”

你好,欢迎来到周末同频,这是一档南方周末App出品的播客栏目。为你讲述和解读热点新闻,与你分享南周报道背后的故事。 【本期节目简介】 过年回家,这是中国人在记忆深处不断与自我对话的时刻。家在哪里?是一年之中呆得最久的地方吗?是有父母在的那个地方吗?还是回忆中保留了最多成长记忆的地方? 在文学和艺术所构建的世界中,家,常常是一个绕不开的意向,回家,更是包含了无尽的情感投射和精神依托。在对家的回溯中,人们不只是关注一个地理位置,而且试图通过“故乡”“原乡”等相似但不同的概念,弄清楚“家”究竟在哪里。 在2025年1月17日举办的2024南方周末文化原创榜(湾区)年度盛典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彦,作家刘震云,演员、导演、作家陈冲,电影导演、作家贾樟柯,就“原创的原乡在哪里”进行了主题圆桌对话。本期节目为你呈现的就是现场的对话全程。 你将听到四位嘉宾围绕“原乡”而展开的对话。原乡,通常被理解为人们情感上的故乡或者精神故乡,与地理意义上的故乡可能有重叠,但又有所不同。 【特邀主播】 南方周末记者 林子人 收听提示: 00:01:45 原乡往往承载着对故土的怀念、认同或是批判 00:05:16 陈彦:原乡是两个维度 00:31:32 城市确实是让人觉得活得特别的渺小、卑微 00:09:37 刘震云:我写延津仅仅是因为我对延津的人特别熟悉 00:21:00 贾樟柯:原乡给你的是一个认识世界的方法 00:14:00 陈冲:原乡其实是一片失去了的故土 00:32:45 此行安处是故乡? 【延伸阅读】 2024年南方周末文化原创榜 【反馈与建议】 如你对本期节目有任何感想,或者对“周末同频”栏目和未来几期的节目主题有任何建议,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南周小助手微信进行反馈,或者直接通过“写评论”的方式提出。 出品团队 策划/卡卡 编导/王江涛 音频剪辑/卡卡

36分钟
99+
2个月前

Vol.17 聊聊变化中的春节与民俗,年味都藏在了哪里?

你好,欢迎来到周末同频,这是一档南方周末App出品的播客栏目。为你讲述和解读热点新闻,与你分享南周报道背后的故事。 【本期节目简介】 今年我们将迎来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在2024年12月4日,春节成功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申遗成功会对春节这个传统节日带来哪些影响?首个非遗版的春节我们该怎么过呢?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从事节日研究的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张勃老师,来和我们一起聊聊春节和传统民俗。 【本期主播】 卡卡 【特邀嘉宾】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 张勃 【反馈与建议】 如你对本期节目有任何感想,或者对周末同频栏目和未来几期的节目主题有任何建议,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南周小助手微信进行反馈,或者直接通过“写评论”的方式提出。 【延伸阅读】 用世界非遗的眼光,过一次中国春节 【收听提示】 ►00:00:50春节何以成为年节 ►00:04:40春节申遗时如何命名? ►00:11:54与春节相关的民俗活动为何这么多? ►00:16:55北京的年俗 ►00:29:38春节的新变化 ►00:39:00 最重要的是“手和手相握的温度” ►00:39:47 怎么让年味变浓? ►00:45:13 如何促进传统文化在海外传播 出品团队 策划/卡卡 编导/王江涛 音频剪辑/卡卡

48分钟
99+
2个月前

Vol.16 报名人数连续两年下降,考研“遇冷”下的变与不变

你好,欢迎来到周末同频,这是一档南方周末APP出品的播客栏目。为你讲述和解读热点新闻,与你分享南周报道背后的故事。 【本期节目简介】 2024年12月21日,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开考。根据教育部门的统计,今年报考人数为388万。在去年下降了36万的基础上,今年报考人数又减少了50万。 是什么原因导致考研人数连续两年下降?这种“考研热降温”现象又传递出哪些信号?在本期节目中,我们邀请到了南方周末记者杜寒三老师,来跟我们一起聊了聊考研变局背后的变与不变。 【本期主播】 卡卡 【特邀嘉宾】 南方周末记者 杜寒三 【反馈与建议】 如你对本期节目有任何感想,或者对“周末同频”栏目和未来几期的节目主题有任何建议,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南周小助手微信进行反馈,或者直接通过“写评论”的方式提出。 【延伸阅读】 研究生招生变奏曲 考公愈热考研变冷:“性价比”背后的因与果丨快评 【收听提示】 ►00:01:05考研流程变了吗? ►00:02:37“考研热降温” ►00:07:14降温是因为读研的性价比太低? ►00:10:34专硕和学硕的区别 ►00:16:48备战考研的过程比备战高考还折磨人 ►00:23:09 为何院校从自命题转向统考? ►00:33:31 考研愈冷考公愈热? ►00:36:12 要想清楚考研的初心是什么 ►00:39:32 出国读研的利弊 出品团队 策划/卡卡 编导/王江涛 音频剪辑/卡卡

42分钟
99+
4个月前

Vol.15 非法穿越禁区频发悲剧,户外徒步的致命诱惑怎么破解?

大家好,欢迎来到周末同频,这是一档南方周末APP出品的播客栏目。为你讲述和解读热点新闻,与你分享南周报道背后的故事。 * 本期节目简介 2024年10月19日,一对情侣夜爬秦岭“冰晶顶”,失温遇难;2019年,七名徒步者违规穿越四川卧龙保护区,一人发生意外遇难。近年来,户外徒步爱好者非法穿越禁区而不幸遇难的事件频发。原本有益身心健康的户外活动,何以因路线选择问题而变成一场生命历险之旅?致命诱惑的背后,人们为何甘愿涉险、把禁区当景区? 南方周末记者崔慧莹曾以徒步圈内颇受追捧的“鳌太线”为案例,剖析过这条夺命户外路线的历史与现状。本期节目,我们就邀请她来一起探讨,户外徒步路线的致命诱惑问题究竟该如何破解。 * 本期主播 卡卡 * 特邀嘉宾 南方周末记者 崔慧莹 * 收听提示 ►02:31 鳌太线的危险与迷人 ►07:15 陈铮打开了鳌太线的“潘多拉魔盒” ►10:24 一男子为遇难女友完成穿越鳌太线的遗愿 ►13:50 用生命在徒步的那群人,到底图什么? ►17:15 户外圈如何承接来自互联网的流量? ►19:46 疫情之后,大家都被“封怕了” ►24:29 有偿救援制度在国内很难落地 ►27:00 武功山和太白山的差别在哪里? ►28:40 新西兰为徒步者建立小木屋 ►30:50 治理非法穿越——堵不如疏 ►32:30 最好的徒步路线是从身边开始 * 延伸阅读 徒步秦岭“鳌太线”:极限美景,顶级风险 * 反馈与建议 如你对本期节目有任何感想,或者对“周末同频”栏目和未来几期的节目主题有任何建议,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南周小助手微信进行反馈,或者直接通过“写评论”的方式提出。 出品团队 策划/卡卡 柯蕊 编导/江涛 音频剪辑/卡卡 柯蕊

34分钟
99+
4个月前
周末同频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