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8 离家的人才能拥有故乡?陈彦、刘震云、陈冲、贾樟柯谈何为“原乡”

你好,欢迎来到周末同频,这是一档南方周末App出品的播客栏目。为你讲述和解读热点新闻,与你分享南周报道背后的故事。 【本期节目简介】 过年回家,这是中国人在记忆深处不断与自我对话的时刻。家在哪里?是一年之中呆得最久的地方吗?是有父母在的那个地方吗?还是回忆中保留了最多成长记忆的地方? 在文学和艺术所构建的世界中,家,常常是一个绕不开的意向,回家,更是包含了无尽的情感投射和精神依托。在对家的回溯中,人们不只是关注一个地理位置,而且试图通过“故乡”“原乡”等相似但不同的概念,弄清楚“家”究竟在哪里。 在2025年1月17日举办的2024南方周末文化原创榜(湾区)年度盛典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彦,作家刘震云,演员、导演、作家陈冲,电影导演、作家贾樟柯,就“原创的原乡在哪里”进行了主题圆桌对话。本期节目为你呈现的就是现场的对话全程。 你将听到四位嘉宾围绕“原乡”而展开的对话。原乡,通常被理解为人们情感上的故乡或者精神故乡,与地理意义上的故乡可能有重叠,但又有所不同。 【特邀主播】 南方周末记者 林子人 收听提示: 00:01:45 原乡往往承载着对故土的怀念、认同或是批判 00:05:16 陈彦:原乡是两个维度 00:31:32 城市确实是让人觉得活得特别的渺小、卑微 00:09:37 刘震云:我写延津仅仅是因为我对延津的人特别熟悉 00:21:00 贾樟柯:原乡给你的是一个认识世界的方法 00:14:00 陈冲:原乡其实是一片失去了的故土 00:32:45 此行安处是故乡? 【延伸阅读】 2024年南方周末文化原创榜 【反馈与建议】 如你对本期节目有任何感想,或者对“周末同频”栏目和未来几期的节目主题有任何建议,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南周小助手微信进行反馈,或者直接通过“写评论”的方式提出。 出品团队 策划/卡卡 编导/王江涛 音频剪辑/卡卡

36分钟
99+
2个月前

Vol.17 聊聊变化中的春节与民俗,年味都藏在了哪里?

你好,欢迎来到周末同频,这是一档南方周末App出品的播客栏目。为你讲述和解读热点新闻,与你分享南周报道背后的故事。 【本期节目简介】 今年我们将迎来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在2024年12月4日,春节成功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申遗成功会对春节这个传统节日带来哪些影响?首个非遗版的春节我们该怎么过呢?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从事节日研究的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张勃老师,来和我们一起聊聊春节和传统民俗。 【本期主播】 卡卡 【特邀嘉宾】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 张勃 【反馈与建议】 如你对本期节目有任何感想,或者对周末同频栏目和未来几期的节目主题有任何建议,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南周小助手微信进行反馈,或者直接通过“写评论”的方式提出。 【延伸阅读】 用世界非遗的眼光,过一次中国春节 【收听提示】 ►00:00:50春节何以成为年节 ►00:04:40春节申遗时如何命名? ►00:11:54与春节相关的民俗活动为何这么多? ►00:16:55北京的年俗 ►00:29:38春节的新变化 ►00:39:00 最重要的是“手和手相握的温度” ►00:39:47 怎么让年味变浓? ►00:45:13 如何促进传统文化在海外传播 出品团队 策划/卡卡 编导/王江涛 音频剪辑/卡卡

48分钟
99+
2个月前

Vol.16 报名人数连续两年下降,考研“遇冷”下的变与不变

你好,欢迎来到周末同频,这是一档南方周末APP出品的播客栏目。为你讲述和解读热点新闻,与你分享南周报道背后的故事。 【本期节目简介】 2024年12月21日,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开考。根据教育部门的统计,今年报考人数为388万。在去年下降了36万的基础上,今年报考人数又减少了50万。 是什么原因导致考研人数连续两年下降?这种“考研热降温”现象又传递出哪些信号?在本期节目中,我们邀请到了南方周末记者杜寒三老师,来跟我们一起聊了聊考研变局背后的变与不变。 【本期主播】 卡卡 【特邀嘉宾】 南方周末记者 杜寒三 【反馈与建议】 如你对本期节目有任何感想,或者对“周末同频”栏目和未来几期的节目主题有任何建议,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南周小助手微信进行反馈,或者直接通过“写评论”的方式提出。 【延伸阅读】 研究生招生变奏曲 考公愈热考研变冷:“性价比”背后的因与果丨快评 【收听提示】 ►00:01:05考研流程变了吗? ►00:02:37“考研热降温” ►00:07:14降温是因为读研的性价比太低? ►00:10:34专硕和学硕的区别 ►00:16:48备战考研的过程比备战高考还折磨人 ►00:23:09 为何院校从自命题转向统考? ►00:33:31 考研愈冷考公愈热? ►00:36:12 要想清楚考研的初心是什么 ►00:39:32 出国读研的利弊 出品团队 策划/卡卡 编导/王江涛 音频剪辑/卡卡

42分钟
99+
4个月前

Vol.15 非法穿越禁区频发悲剧,户外徒步的致命诱惑怎么破解?

大家好,欢迎来到周末同频,这是一档南方周末APP出品的播客栏目。为你讲述和解读热点新闻,与你分享南周报道背后的故事。 * 本期节目简介 2024年10月19日,一对情侣夜爬秦岭“冰晶顶”,失温遇难;2019年,七名徒步者违规穿越四川卧龙保护区,一人发生意外遇难。近年来,户外徒步爱好者非法穿越禁区而不幸遇难的事件频发。原本有益身心健康的户外活动,何以因路线选择问题而变成一场生命历险之旅?致命诱惑的背后,人们为何甘愿涉险、把禁区当景区? 南方周末记者崔慧莹曾以徒步圈内颇受追捧的“鳌太线”为案例,剖析过这条夺命户外路线的历史与现状。本期节目,我们就邀请她来一起探讨,户外徒步路线的致命诱惑问题究竟该如何破解。 * 本期主播 卡卡 * 特邀嘉宾 南方周末记者 崔慧莹 * 收听提示 ►02:31 鳌太线的危险与迷人 ►07:15 陈铮打开了鳌太线的“潘多拉魔盒” ►10:24 一男子为遇难女友完成穿越鳌太线的遗愿 ►13:50 用生命在徒步的那群人,到底图什么? ►17:15 户外圈如何承接来自互联网的流量? ►19:46 疫情之后,大家都被“封怕了” ►24:29 有偿救援制度在国内很难落地 ►27:00 武功山和太白山的差别在哪里? ►28:40 新西兰为徒步者建立小木屋 ►30:50 治理非法穿越——堵不如疏 ►32:30 最好的徒步路线是从身边开始 * 延伸阅读 徒步秦岭“鳌太线”:极限美景,顶级风险 * 反馈与建议 如你对本期节目有任何感想,或者对“周末同频”栏目和未来几期的节目主题有任何建议,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南周小助手微信进行反馈,或者直接通过“写评论”的方式提出。 出品团队 策划/卡卡 柯蕊 编导/江涛 音频剪辑/卡卡 柯蕊

34分钟
99+
4个月前

Vol.14 线下看剧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聊聊剧场内外那些事

大家好,欢迎来到周末同频,这是一档南方周末APP出品的播客栏目。为你讲述和解读热点新闻,与你分享南周报道背后的故事。 * 本期节目简介 最近,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圆满落幕。相较于影视剧、流行音乐等文艺形式,戏剧的社会普及还有很大的空间。南方周末记者朱圆长期关注戏剧领域的动态,在很多戏剧现场观察和体验过。 本期节目,我们和她一起聊了聊当下中国戏剧的一些新现象。从剧场中的独特感受,到新兴的戏剧追星文化,希望这些讨论对你了解戏剧有所帮助。 * 本期主播 卡卡 * 特邀嘉宾 南方周末记者 朱圆 * 收听提示 ►01:28戏剧在线上发展的可能性 ►03:40什么是音乐剧 ►07:05在剧场里大梦一场 ►09:51看完《战争与和平》,让我觉得有剧场真好 ►11:35德国戏剧在剧场艺术上的探索是非常前卫的 ►13:12年轻女性成为小剧场剧迷的主力军 ►15:27古今戏迷们是怎么整活的 ►18:12从百老汇开始就有stage door了 ►19:47上海何以建成演艺之都 ►22:02国内戏剧节的发展 ►25:31戏剧人靠什么养活自己 * 延伸阅读 在剧场里,大梦一场:昔日戏曲捧角,今日音乐剧应援 驻演小剧场走出亚洲大厦后:上海离“亚洲演艺之都”还有多远? * 反馈与建议 如你对本期节目有任何感想,或者对“周末同频”栏目和未来几期的节目主题有任何建议,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南周小助手微信进行反馈,或者直接通过“写评论”的方式提出。 出品团队 策划/卡卡 柯蕊 编导/江涛 音频剪辑/卡卡 柯蕊

29分钟
99+
5个月前

Vol.13 苏轼一生都去过哪里? 跟着东坡的足迹来旅行

大家好,欢迎来到周末同频,这是一档南方周末APP出品的播客栏目。为你讲述和解读热点新闻,与你分享南周报道背后的故事。 * 本期节目简介 每逢节假日,各地景区人山人海,借助便捷的长途交通工具,不少人通过打卡目标景点的方式欢度节日,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有人因为不知道去哪里而原地过节。 在古代,受交通、观念等限制,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很难踏足太多远方。而北宋大家苏轼因为宦海沉浮辗转多地,一生却足迹甚广。在东西南北各地的漂泊中,他留下了一首首诗词、一个个故事、一道道美食。“苏氏地图”因其独特的个人魅力而备受后人关注,个中意味也总留给人们回想。 南方周末地理版作者王鹤曾追随东坡足迹,游览历史遗存,写下一组“看东坡”的游记,为“苏氏地图”留下了当代注脚。本期节目,我们就邀请她来为你讲述苏轼一生的足迹。 * 本期主播 卡卡 * 特邀嘉宾 南方周末地理版作者 王鹤 * 收听提示 ►02:13 十八岁的弟弟与二十岁的哥哥双双高中进士 ►06:40 黄州是苏轼人生的转折点 ►12:13 从一心入仕到自请外派 ►13:57 流放儋州相当于被判处死刑 ►18:45 眉山和郏县都有一个苏氏墓地 ►19:45 苏东坡为什么有这么多粉丝 ►24:56 重游苏轼足迹路线推荐 ►28:40 苏东坡与王弗初恋的地方? ►32:39 东坡居士的来历 ►33:44 东坡肉与东坡鱼 * 延伸阅读 去黄州看东坡:回首向来萧瑟处 去眉山看东坡:何等水土,养育这等人物 去扬州看东坡:到心仪之地,施仁爱之方 * 反馈与建议 如你对本期节目有任何感想,或者对周末同频栏目和未来几期的节目主题有任何建议,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南周小助手微信进行反馈,或者直接通过“写评论”的方式提出。 出品团队 策划/卡卡 元书 柯蕊 编导/江涛 音频剪辑/卡卡 元书 柯蕊

42分钟
1k+
6个月前

Vol.12 无休止的骚扰电话是如何打来的?记者卧底调查贷款中介

大家好,欢迎来到周末同频,这是一档南方周末App出品的播客栏目。为你讲述和解读热点新闻,与你分享南周报道背后的故事。 * 本期节目简介 此起彼伏,无孔不入,骚扰电话不仅严重侵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潜藏着防不胜防的欺诈风险。当听到电话另一端,不明来历者可以准确报出姓名、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时,更是令人不寒而栗。 那么,这些骚扰电话是如何打来的?源头在哪里?最近,南方周末记者施璿通过卧底调查的方式,记录了骚扰电话的一大源头,贷款中介的工作日常,采写了报道《假冒银行,高频外呼,精准获客:贷款中介何以爆打你的电话?》。 本期节目,我们就邀请她来为大家讲述卧底调查的幕后,她对这个行业的更多观察和感受。 * 本期主播 卡卡 * 特邀嘉宾 南方周末记者 施璿 * 收听提示 ►07:45 记者亲述卧底经历 ►09:20 销售冠军上个月进账为零 ►12:17 贷款中介从业者的精神状态怎么样? ►18:02 贷与不贷的挣扎 ►25:11 贷款中介靠什么赚钱? ►26:39 银行对贷款中介的态度是很暧昧的 ►32:12 贷款中介的个人信息从哪里来? ►38:29 “披皮”后的信息买卖还构成违法吗? ►40:15 如何应对电话骚扰 * 延伸阅读 假冒银行,高频外呼,精准获客:贷款中介何以爆打你的电话? * 反馈与建议 如你对本期节目有任何感想,或者对“周末同频”栏目和未来几期的节目主题有任何建议,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南周小助手微信进行反馈,或者直接通过“写评论”的方式提出。 出品团队 策划/卡卡 元书 柯蕊 编导/江涛 音频剪辑/卡卡

43分钟
1k+
6个月前

Vol.11 月下话古今:中秋节到底该怎么过?

大家好,欢迎来到周末同频,这是一档南方周末APP出品的播客栏目。为你讲述和解读热点新闻,与你分享南周报道背后的故事。 * 本期节目简介 又到一年中秋日,今年你准备怎么过呢?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南方周末自由谈栏目作者刘阜老师来谈了谈他的看法。在他看来,中秋节这类节日就是为了欢庆,原本习俗非常丰富,但现在好玩的东西都消失了,丢了很多传统文化的因素,以至于人们只能在月饼上追求更多花样。 但纵览古今,中秋节其实可以过得更有趣且更有意义。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就顺着传承的脉络,回溯了中秋节的历史和变迁,为大家欢度属于自己的中秋假日提供了一份参考。 * 中秋福利 除了播客节目,南方周末APP也给大家带来了中秋福利。听众朋友们可以通过节目简介中的指引参与活动,免费抽取中秋礼盒。从三星堆到暹罗猫,从古籍修复到漆扇DIY,创意五花八门的中秋礼盒,等你来拿! 花钱难买的中秋礼盒,送16份! * 本期主播 卡卡 * 特邀嘉宾 南海墨 南方周末“自由谈”栏目作者 * 收听提示 ►01:43 明朝以前的人们过中秋节不吃月饼 ►02:52 中秋曾被叫作“仲秋” ►12:47 明朝时就已经有商人炒作高价月饼的现象了 ►19:55 宋朝的中秋节像一场狂欢会 ►21:30 韩国中秋节和中国中秋节是两个独立起源的节日 ►23:22 广式月饼曾受到西餐做法的影响 ►29:28 月亮上到底有没有兔子? ►40:40 有趣的节日才有生命力 * 延伸阅读 中秋节史话:定为八月十五始于唐,果馅月饼是明代商人的发明 月神是帅哥还是美女?我们每个人都是半个月球人 * 反馈与建议 如你对本期节目有任何感想,或者对“周末同频”栏目和未来几期的节目主题有任何建议,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南周小助手微信进行反馈,或者直接通过“写评论”的方式提出。 出品团队 策划/卡卡 元书 柯蕊 编导/江涛 音频剪辑/卡卡 柯蕊

42分钟
99+
7个月前

Vol.10 黑神话悟空带火多地古建,文化之旅中感受独特山西

大家好,欢迎来到周末同频,这是一档南方周末APP出品的播客栏目。为你讲述和解读热点新闻,与你分享南周报道背后的故事。 * 本期节目简介 最近,“黑神话悟空”这款国产游戏出圈,带火了山西文旅。那么,以“西游”为主题的游戏为何要在山西取景?当地古建又有什么特别之处? 曾到访山西多地的南方周末地理版作者庞勉,在此间感受到独属山西的古朴与热情。信步而行,便见古庙一座;闲坐片刻,亦体会到时间漫长。他还重走梁思成林徽因山西考察之路,在飞檐斗拱间,雕梁画栋旁,体验到时空交错之感。 本期节目,我们就邀请到庞勉老师,来讲述他感受到的山西古建。 * 本期主播 卡卡 * 特邀嘉宾 南方周末地理版作者 庞勉 晋祠中的水镜台是唱戏酬神的戏台。 (庞勉/图) 晋祠倾倒的周柏 (庞勉/图) 峪道河仅存的一处“水打磨”。 (庞勉/图) 木匠武晋明,是柏草坡龙天庙的“国宝守护人”。 (庞勉/图) * 收听提示 ►04:45 山西与唐朝不得不说的那些事儿 ►08:42 山西为什么有那么多木结构建筑?天时地利人和 ►14:26 热情的客栈老板与为我指路的牧羊人 ►18:20 穿越时空,我仿佛感受到了梁、林考察龙天庙的场景 ►29:26 山西的古建筑与梁思成林徽因、营造学社的故事 ►39:18 山西的古建筑文物保护在全国是什么水平? ►42:55 也许断壁残垣不必被修葺 * 延伸阅读 晋祠:期待回来的水世界 山西蒙山:南北朝第一大佛传奇 重走梁思成、林徽因的汾阳预查之路 缔造黑神话——独家专访《黑神话:悟空》制作团队 * 反馈与建议 如你对本期节目有任何感想,或者对周末同频栏目和未来几期的节目主题有任何建议,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南周小助手微信进行反馈,或者直接通过“写评论”的方式提出。 出品团队 策划/卡卡 元书 柯蕊 编导/王江涛 音频剪辑/元书 柯蕊

48分钟
1k+
7个月前

Vol.09 人工智能如何走进现实生活?从“自动驾驶第一城”聊起

大家好,欢迎来到周末同频,这是一档南方周末APP出品的播客栏目。为你讲述和解读热点新闻,与你分享南周报道背后的故事。 * 本期节目简介 人工智能真的已经开始改变我们的生活了吗?最近,南方周末公司栏目发表了《武汉打造“自动驾驶第一城”背后》的报道,深度解析了萝卜快跑这一自动驾驶应用在武汉落地测试背后的故事。2023年,武汉开放测试道路里程突飞猛进,高达3378公里,反超上海、北京。 武汉为什么举全市之力支持自动驾驶?当补贴和对无人驾驶的猎奇消费退去,像萝卜快跑这样的无人驾驶车到底能留住多少乘客?现阶段,自动驾驶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会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我们又该如何与人工智能和谐共存呢? 本期节目,我们就邀请到了采写相关报道的南方周末记者罗欢欢,从“自动驾驶第一城”开始,来和我们聊一聊人工智能将如何走进我们的现实生活。 * 本期主播 卡卡 * 特邀嘉宾 南方周末记者 罗欢欢 * 收听提示 ►01:20萝卜快跑不好找!记者高温天暴走一小时只为寻“萝卜” ►10:59为什么说武汉是“自动驾驶第一城”? ►22:55 自动驾驶车的安全员更像是监督员 ►24:59 走进智行谷的停车场就像闯入电影《玩具总动员》 ►29:49 自动驾驶真正进入市场还很遥远 ►38:47 我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畅想未来 ►41:28 小公司像毛细血管,组成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基座 ►47:23 萝卜快跑为什么值得我们关注?又给我们带来什么启发? * 反馈与建议 如你对本期节目有任何感想,或者对周末同频栏目和未来几期的节目主题有任何建议,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南周小助手微信进行反馈。 * 延伸阅读 武汉打造“自动驾驶第一城”背后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十八金刚”、虚拟小镇和AI摊贩 出品团队 策划/卡卡 元书 柯蕊 编导/江涛 音频剪辑/卡卡 元书 柯蕊

52分钟
99+
8个月前

Vol.08 新高考改革后,我劝表弟读专科

大家好,欢迎来到周末同频,这是一档南方周末APP出品的播客栏目。为你讲述和解读热点新闻,与你分享南周报道背后的故事。 * 本期节目简介 6月27日,浙江2024年高考分数出来不久,南方周末记者杜寒三应姨妈的邀请,给表弟当参谋,帮助他填报志愿。表弟的分数刚过一段线,选择并不多,一家人对志愿填报有不同的看法。 十年前的 2014 年,浙江和上海成为首批新高考改革试点省市。当二选一的文理分科取消后,像表弟这样的新高考生的选择变得更多。选科、高考、就业……这些人生的重要事项越来越前置,交织在了一起,也改变了老师和家长的生活。 在杜寒三看来,成为流水线上的产品,这并不是高考和职场的本意。在改变社会的路上,教育就是那一束微光。 * 收听提示 ► 04:02 新高考给报考带来了什么变化? ► 08:58 取消文理分科是一种解脱 ►10:56 才上高一,但开学即冲刺,入学即高三 ►22:53 新高考究竟是如何弱化应试教育的? ►28:01 疲惫带来的安全感,靠谱吗? ►34:57 教育不是一种管理,一种控制 ►37:28 祝福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 * 反馈与建议 关注我们:南方周末APP 如你对本期节目有任何感想,或者对周末同频栏目和未来几期的节目主题有任何建议,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南周小助手微信进行反馈。 * 延伸阅读 如何弱化应试教育的导向?浙江新高考改革观察 高考上岸,才是探索的开始丨记者手记 出品团队 记者/杜寒三 策划/卡卡 元书 柯蕊 编导/江涛 音频剪辑/卡卡 元书

39分钟
2k+
8个月前

Vol.07 现场感受奥运开幕式,在塞纳河畔穿越巴黎百年奥运史

大家好,欢迎来到周末同频,这是一档南方周末APP出品的播客栏目。为你讲述和解读热点新闻,与你分享南周报道背后的故事。 * 节目简介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生活在意大利的摄影师沉白白,奥运会开幕当晚,她在塞纳河畔冒着暴雨一睹了开幕式的风采。而在巴黎奥运会开幕的两周前,她也曾在大街小巷中观察巴黎。奥运时刻的巴黎是什么样?历史建筑又是怎么改造成运动场的?让人钱包空空的纪念品到底好在哪里? * 本期主播 卡卡 * 特邀嘉宾 生活在欧洲的婚礼摄影师 沉白白 巴黎地铁站内的奥运标志(摄影:沉白白) 巴黎北郊新建的圣旦尼交通枢纽,连结法兰西体育馆,奥运村与巴黎市区各个场地。(摄影:沉白白) 奥运场馆周边设置了奥运专用车道,仅限奥运会专线车辆通行。(摄影:沉白白) 奥运前夕,大皇宫改建为临时运动场馆。(摄影:沉白白) 法国各大品牌纷纷推出奥运限量版产品或包装。(摄影:沉白白) * 收听提示 ►00:41 开幕式现场靠着中国国旗找到入口 ►03:39 当埃菲尔铁塔下没有了旋转木马 ►07:05 是什么让法国人半夜赶工? ►16:38 在巴黎,想安空调为什么这么费劲? ►19:17 塞纳河的情况到底怎么样了? ►26:46 运动场上的紫色跑道令人心动 ►32:23 巴黎人的逃离巴黎计划 ►38:35 主场馆和奥运村在哪里? ►41:23 我想在巴黎批发奥运会纪念品 ►46:36 人在巴黎,去哪里感受百年奥运更好? * 延伸阅读 人在巴黎,就没有花不出去钱的道理 * 反馈与建议 关注我们:南方周末APP 如你对本期节目有任何感想,或者对周末同频栏目和未来几期的节目主题有任何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南周小助手微信进行反馈。 出品团队 策划/卡卡 元书 编导/王江涛 音频剪辑/卡卡 元书

57分钟
17k+
8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