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近一年没有更新节目,但我心里始终惦记着这个平台上素未谋面的朋友们。有很多话想和大家说,却不知从何说起。生活的线头纷繁复杂,什么是因,什么是果,我陷入了迷雾。最终,我选择让子弹飞一会儿,不和自己较劲,把“不加油”的精神运用到自我生活当中。 2024年,我经历了人生中最大的转折——裸辞和母亲突然的重病。这两件事看似没有直接联系,却在我的40岁生日前后接踵而至,让我深刻体会到生活的无常与残酷。如果用一句话总结去年一年的状态,那就是:“40岁中年单身的我,裸辞照顾癌症母亲。” 母亲的重病让我直面生命的无常与脆弱。在这7个月里,经历了母亲的开刀、失智、狂躁、失去行动力,每一个环节的挑战如同一场生命考试,让我重新认识自己。如果没有这些考验,我可能永远停留在自我骄傲与沉醉的幻觉中。这场生命的暴风雨让我重新去思考生命的意义,重新“看见”。通过信仰与反思,学会了用新的维度去看待这个世界,在一场场自我和解中,也体会到了在患难中也能欢欢喜喜的真谛。 最后,用“香草山”出品的日历上的12句话来送给大家祝福: 愿你有足够的力量去谦卑, 愿你有足够的勇敢去爱, 愿你足够无畏去展示软弱, 愿你足够强大去饶恕, 愿你足够完全去服务于别人, 愿你足够有信心去喜乐, 愿你足够平安去经历风浪, 愿你足够公义去信实, 愿你足够富足去帮助穷困人, 愿你足够智慧去温柔, 愿你足够知足去感恩, 愿你足够有远略看到盼望。 2025年的心愿是妈妈恢复健康,虽然医生说她因肿瘤切除,功能受损的情况下智力恢复的可能性很小,但我想:这个世界一直都有奇迹,不是吗? 不加油,I am fine. 感谢你的收听 —— 荔枝姐 若想了解更多照顾陪护的经验, 请登陆小红薯,搜索账号“荔枝要红了”,查看“母亲抗癌日记“的连载。 片尾曲:make room by commiunity music 收听导览: 01:40 几乎一年没更新的原因 02:29 本期节目的4个重点内容 03:40 裸辞的原因是价值观不吻合 04:30 母亲生病被发现的过程 07:00 母亲治疗的过程和自我破碎 09:18 和家人观念上的冲突 11:31 医疗系统和医药费的体验 15:44 不是为了批判,而是看到重点 18:00 关心病人也要关心照顾病人的人 20:10 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21:00 具体的事情找出具体的自我 24:18 80年代独生子女照顾父母百态 27:00 观察父母身体健康的小经验 28:00 医院里看到人间有限 30:30 向死而生,回看金钱的角色 32:20 找到爱的生命方向 35:00 过去的一年也是感恩最多的 38:00 与母亲的关系和解 43:40 结尾12句祝福的话
人生一半, 亲密关系的爱与痛 这是一期荔枝姐与tata对过去曾经将“人生困扰”归因到“原生家庭”的反思,tata今年进入36岁本命年,荔枝姐走入了40岁。我们俩认为自己最大的幸运就是在这个年纪还能够保持对自我的反思和觉知,没有让自己早早就进入了自动驾驶模式,也就是人们说的,有些人成长到某个阶段就停止生长了,因为他只是在重复过去的模式而已。 生命不管到几岁,年龄从来不代表什么,一个人内心的成熟如何体现呢?就是自我的反思,变得谦卑,不放弃对爱的意义的探寻,学会饶恕,明白原谅的力量。 这是一条每个人自己选择的道路, 是一场向着老我宣战的道路, 老地图走不出新大陆, 过去过不去,未来不会来。 节目中,我们只能就自己的经验谈一个核心方法: 告别原生家庭的影响, 其实是改变一种思维模式。 划重点: 不要臆测别人的想法, 是打开人生的第一步。 很多时候我们的臆测 都是来自于我们过去经验中的创伤。 如果你想要活出一种新的生活, 那么就要从心开始改变,有愿意去改变的心, 随之是检查自己的思想中哪些老我的声音在控制你, 永远不要和那些声音花费太多时间, 因为当你望向深渊的时候,深渊也望向你, 你的关注在哪里,你就赋予它更多的能量。 祝福每一个收听的朋友,也愿我们在生命的探索之路上,永远保持觉知,用温柔打破伪装的坚强,用软弱缔造真正的刚强。 本期节目5个话题: 1、原生家庭,用新的视角去理解父母 2、如何脱离原生家庭的思想观性 3、不臆测他人的想法,是打开新世界的开始 4、学会沟通,勇敢的走出去,学会允许自己 5、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值得终身为之奋斗 收听导览: 02:10 本期节目的5个角度的介绍 03:20 原生家庭是很多人遇到困惑的归因首选 04:30 理解了父母一代社会背景下的苦 07:00 父母从小给孩子植入了竞争的习性 10:50 争竞的背后是惧怕,带来孤独 14:10 把臆测别人的想法作为自我保护的工具 16:50 中国父母都普遍忽视孩子的感受 17:59 自动化模式是对自我不觉知的结果 20:50 不要妄加揣测别人的意图 21:25 脱离原生家庭=脱离臆测的习惯 23:46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破除眼中的梁木 25:30 友情中翻车拉黑,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30:11 轻易被外界左右情绪和思想的人是痛苦的 33:55 愤怒的攻击性转向自己成为内耗 34:56 工作中是否可以表现出自己不行? 44:01 如何脱离臆测他人而导致的内耗? 51:00 对自己的允许多了,对关系的掌控力多了 51:50 被讨厌的勇气是结交真实关系的开始 56:00 行动是改变的开始,和过去说再见 59:00 关系走到深处都会有矛盾,吵过架能和好的朋友走得更远 感谢你的收听 如果你喜欢荔枝姐的播客,也可以以下平台找到我 公众号:荔枝姐的美好发现 小红书:荔枝姐 小红书:二嗲萌Tata
大家春节好! 本期播客重磅巨献!!! 二嗲萌重磅回归做客嘉宾! 88分钟即兴表达, 不加油FM历史上 最不加油的一期节目�! 却有出人意料的炸裂效果! 熟悉不加油FM的朋友肯定知道在2020年7月「不加油FM」1.0版本上线的海报是这样的⬇️ 上面的两个小人就是我和搭档tata, 这个节目的名字也是我俩2020年双下岗的时候,想要搞点事情做做,搞公众号没人看,搞视频太麻烦,播客在3年前还是个新鲜的玩意儿,有声音但不需要露脸,刚刚好,那就做着试试呗,叫啥名字呢?当年「内卷」和「躺平」这些词在网上火起来,一股每个人都在加油的996气氛令人窒息,那就叫不加油吧!到底是我俩谁提议的已经不记得了,一句随口的话,却同时把我俩耳朵叫醒了,就它了!——这就是不加油FM名字的来源。 最初我们对不加油的定义,是不要内卷,不要做无意义的随大流的消耗,要停下来与自己真实的内在连接,找到自己的方向,敢于对刻板影响的主流价值观say no(不加油)的故事。 在那一年里,我和tata产出了20期高质量的内容,后来还被数英网评选为「18个广告人播客」,一下子涨了800个粉丝。 数英公众号报道截图 我们俩认识的时候,一个不到30岁,一个刚刚过30岁,一眨眼7年过去了,荔枝姐马上要迎来40岁,而tata也迎来了自己的本命年,时间是个好东西,特别是在30岁以后,感觉日子过得就和飞速一样,一晃就10年过去了,但这10年中,我仿佛经历了第二种人生,是朝着一个我喜欢的方向前进着,tata也同样在这个过程中感受着生命给予的启示。 时隔2年多,今年春节前后我邀请她回来一起再一起录制一期内容,她爽快答应了,我还挺感动的。Tata喜欢即兴表达,所以这次我也豁出去了,平时都是会准备稿子的我,这次只列了个内容提纲,脱口就上了! 本期节目就像是一场长久未见的闺蜜之间的自我独白,谈谈在时隔4年之后,如何重新理解「不加油」精神: 1、对朋友的不加油 2、对事业的不加油 3、对金钱的不加油 4、对婚姻/恋爱的不加油 5、对家庭(父母)的不加油 6、对自己的不加油 如标题所写的,这世界就是个草台班子,所以大胆不加油?当你听完我们本期节目,一定会更加理解这个标题所蕴含的意思,岁月虽然是把杀猪刀,有生之年,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小岛。这是「不加油FM」送给每个听众的新年祝福。 不加油,I am fine. 感谢你的收听 ——Tata 二嗲萌 & 荔枝姐 收听引导 04:25 最不加油的一期节目 06:00 不加油诞生时的意义 10:00 tata聊荔枝曾经的加油 13:20 谈谈gap year的重要性 16:03 失业的经历难得可贵 18:45 这世界就是个草台班子 22:55 人唯一能确定的是自己的感受 27:07 今天所理解的不加油的精神 33:40 对朋友的不加油:E人I人大不同 42:20 对事业的不加油:万物金钱打底 45:35 水平不够就承认,不怕丢人 49:15 对金钱的不加油:搭上高速发展的顺风车 52:40 对副业的收入要有预期 57:07 对家人的不加油:让爱重新流动 1:03:50 对恋爱/婚姻的不加油:非暴力沟通 1:10:42 对自己的不加油:前半生听了太多道理,下半生忠于内心,活好每一天。 1:20:19 对错不重要,爱的关系很重要。 片尾曲:《nine》 by Sleeping at last 歌词翻译来源:知乎 Who am I To say what any of this means- I have been sleepwalking Since I was fourteen. 有谁我可以告诉 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从我十四岁起就一直梦游至今 Now as I write my song, I retrace my steps. Honestly, it's easier To let myself forget. 如今自己的歌写记 回顾我来时的足迹 诚然这更容易 让我自己忘记 Still, I check my vital signs. Choked up, I realize I've been less than half myself For more than half my life. 不过,我检查自己生命体征 我意识到我已窒息 我活了大半辈子 却活的不像自己 Wake up. Fall in love again, Wage war on gravity. There's so much Worth fighting for. You'll see. 醒来,再次坠入爱溪 宣战,向着地心引力 你会明白 有如此之多 值得为之拼搏 Another domino falls Either way. 又一个多米诺骨牌倒下 不管怎样 It looks like empathy, To understand all sides, But I'm just trying to find myself Through someone else's eyes. 看起来像是同理心 要了解所有方面 但我只是想找到自己 通过别人的眼睛 So please show me what to do To restart this heart of mine. How do I forgive myself For losing so much time? 所以请告诉该如何 才能重新复苏我心 我该怎么原谅自己 虚度如此多的光阴 Wake up. Roll up your sleeves. There's a chain reaction In your heart, Muscle memory Remembering who you are. 醒来,卷起你的衣袖 在你心中,有一连锁反应 肌肉记忆,记得你是谁 Stand up. Fall in love again and again and again. Wage war on gravity. There's so much Worth fighting for, You'll see. 站起,一次又一次坠入爱溪 宣战,向着地心引力 你会明白 有如此之多 值得为之拼搏 Another domino falls And another domino falls 又一个多米诺骨牌倒下 不管怎样 A little at a time, I feel more alive. I let the scale tip and feel all of it, It's uncomfortable but right. 一次一点 我觉得更有活力 我让天平倾斜,感觉到了所有的东西 这很不舒服,却是正途 We were born to try, To see each other through. To know and love ourselves and others well Is the most difficult and meaningful Work we'll ever do. 我们生来就是为了尝试 互相看透 了解并热爱自己和他人 是我们将永远做的 最困难和最有意义的工作 文末给Tata打个小广告: Tata目前是催眠疗愈教练,她找到了自己人生中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在这2年多的时间里,她痛并快乐着,焦虑又兴奋着,探索着自己喜欢的事情,目前她获得了2个专业证书,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扫码联系她体验。
练习「把自己作为方法」 真人讲述35岁+「由外向内」的成长之旅 2个月瘦40斤的背后 是他对“中年无用”的咬牙逆袭 “到现在我都无法用语言来描述那是一种什么感觉,里面包含了你行我也行的攀比,也有“为什么自己浪费那么多时间”的懊悔,还有在空虚无意义的生活中,我终于能找到一件可以死磕的事情的快感。”——本期嘉宾:丁跃 Denny 嘉宾:Denny 各位新年好,2024年的元旦第一天,不加油将分享一个关于“振作”的故事。 在经过这3年多的后疫情时代,或许很多人和我一样,已经慢慢放下了所谓的“明年会越来越好”的期待,取而代之的是逐渐接受“可能明年会更糟糕”“可能经济要好起来的速度会比想象中更慢”等观点,如果说前3年是在震荡中虽风雨飘摇,从摇到头晕,摇到吐,摇到习惯,摇到突然觉得不摇反而不习惯了的今天,理智好像回来了,害怕的心也平静了,是时候想想怎么继续往前走了,往积极面去想:你比自己想象中坚强,走过这一段,咱也是经过大风大浪的人了。 往积极面去想: 你比自己想象中坚强, 走过这一段, 咱也是经过大风大浪的人。 今天来节目中分享的男嘉宾是《瘦身男女》的现实版,他的故事是平凡的,也是振奋人心的。他用2个月的时间从200斤减到160,并且至今维持在150斤左右。在体重数字的背后,是他从体制辞职,经历疫情打断出国计划,找工作屡次失败,运动又受伤,低谷之后还是低谷的屡屡受挫、抑郁躺平到咬牙逆袭的过程。 200斤 VS 160斤 一年的变化 1986年的Denny,出生于上海,和我是在darkrunners认识的跑友,人称胖时 “默罕默德”,瘦时“上海道明寺”,之前也客串过很多次我的视频号里上海话采访。不论你是对他跌宕起伏的失业经历,还是对他如何从200斤突然瘦下来感兴趣,这期节目中都会分享很多细节。 之所以对Denny的经历非常有共鸣,我本人也有着相同的经历——因为健身而重获新生的一个受益者,从2015年加入darkrunners以后开始跑步,到今天8年多的时间,健身运动不是我的爱好,它是我的生活,曾经在爱情失业双滑铁卢的时期,我的状态和denny几乎一样,免疫力崩盘,寻麻疹缠身,体重跌破92斤,瘦得病态,一点线条也没有,通过坚持健身,我仿佛找到与生活斗一斗的支点,身体好了,状态也好了,随后就做了这个公众号,希望把健身的改变分享给更多人,感谢这一路的好教练,感谢这一路的品牌朋友的支持,我可能无法说是运动让我坚持,还是身边的支持让我坚持。 本期节目将讨论如下5个话题: 1、如何理性面对“越来越好? 2、健康和失业如何推倒人 3、先找工作还是先养身体 4、和自己死磕的勇气 5、2个月瘦40斤的方法 2024年,或许大环境仍然很艰难,但希望每一个人都不要放弃那份心里的力量,不是为了证明给谁看,而是来自内心对自己的信心,无论在高处,在低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贫穷,是富足,没有什么能使你与心中的那份爱隔绝。 去跑一场5公里, 去打一场boxing拳, 去游一场200米泳, 去跳500个绳……不是为了减肥,不是为了瘦, 是在汗水中,是在竭力中, 是在每一次的咬牙坚持中,面对那份 不甘心!承认那份 不甘心!可以哭,可以无力, 可以暂停,可以调整再来! 让它帮助你重燃斗志! 2024,与信心同行。 不需要加油,只需要匀速, 快慢的标准由你来定。 但,请你一定振作起来! 不加油FM,在这里陪伴你。 感谢你的收听。 ——Denny & 荔枝姐 收听引导: 01:30 开场新年祝福 01:55 介绍本期分享嘉宾 05:59 2022年跑过4个马拉松 08:14 体制裸辞的原因是想看世界 11:01 等待中逐渐出现的焦虑 12:47 没有工作生活变空了 14:15 看繁花影响了普通话 14:51 35岁找工作开始碰壁 17:52 一蹶不振胖到200斤 21:01 发胖的背后是一连串的低谷 26:40 抑郁期间是一种什么感觉? 28:08 先解决工作还是先减肥? 29:57 一顿麦当劳让自己清醒 31:31 同水平的朋友发来战报 33:30 健身疗愈寻麻疹的故事 38:11 2个月瘦40斤的具体方法 44:28 2周就能减10公斤 46:35 文章中有减肥“课表”记得存 47:38 想对听众说的鼓励 48:48 失业的朋友不要责怪自己 50:00 反消费主义是一种进步
30岁后不做职场螺丝钉 与其内耗,不如创造 “生而为人,最公平的就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思想和创造力,凭什么你的人生里只能一直成为别人的手的延伸?” ——本期嘉宾:铃木先生 嘉宾:铃木先生 认识铃木先生也好像是注定的事情,缘起是今年我生日时收到了某位同事送的生日礼物,这礼物正是铃木先生的手工之作,用蒂凡尼玻璃复刻照片的创意: 用玻璃复刻照片的礼物 后来得知铃木先生也曾在咨询公司工作(荔枝姐也在品牌咨询公司),对比玻璃手工艺工作者反差好大,这在我心里留下一个好奇的问号,也隐约有个感觉“她可能是下一个不加油的故事哦”,便通过同事加了她微信。 1个月后,我去好友家窜门,谁能想到她在我好朋友家楼下开了店! 地址:上海市淡水路236号 LOMOON 终于网友奔现了�。一顿畅聊中得知:她在疫情期间裸辞,巧的是她男朋友也是!多么自由任性的小俩口!般配! 铃木先生与她的男友大飞 往期作品⬆️ 她说: 无法忍受每天无意义的重复。 与其内耗,不如挣脱闯一闯, 再不济,我去洗盘子也可以活。 带着这样的决心, 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本期不加油就邀请铃木先生和她的男朋友以及创业伙伴大飞,一起来和大家分享他们的故事:无计划裸辞,扫兴家人的PUA,迷茫失业期的自我怀疑,贷款创业的一鼓作气……每一步都不容易,懂的都懂。 节目中将会探讨如下4个话题: 1、职场螺丝钉对前途的反思 2、抵挡来自父母的“劝退” 3、如何判断创业的条件是否成熟 4、创业后消费观社交观的变化 在铃木的故事里,不仅有友情,有爱情,还有一起创业的革命情谊。一起探索未来的旅程,想想就很甜,希望正在收听的你也能被甜到哦~也在此恭喜千年乙方(咨询公司、广告公司等品牌服务供应商)的铃木,终于变成了甲方爸爸,也成为了自己人生的甲方! 感谢你的收听, 不加油的人生,I am fine. ——铃木先生 & 大飞 & 荔枝姐 (文章最后有铃木微信,可预约体验) 收听引导 01:20 与分享嘉宾的相识 03:43 无法忍受每天无意义的重复 04:23 本期4个探讨话题 05:38 铃木的自我介绍 06:37 梦想成为导演谁知梦碎 07:35 进入咨询公司的6年 09:01 裸辞背后是创造力被压抑 12:11上班如上坟?戾气过重的负能量 17:10 如何应对扫兴的父母? 20:10 父母面对创业的各种质疑 22:03 人生的快乐要自己决定 23:11 创业0-1,从咖啡店到玻璃店 26:42 发现蒂凡尼玻璃的契机 28:22 男友大飞科普蒂凡尼玻璃知识 31:55 贷款开店,信心从哪里来 36:00 疗愈性消费是年轻人心价比 37:23 每个客人的认可是坚持的力量 38:38 离职后情绪明显变好了 39:45 分工明确避免吵架 41:01贷款创业后如何调整生活开销 43:45 吃与出行每月花销5000元 46:35 给职场人的3个总结性建议 48:51 本期片尾曲的意义
失业率的数字“消失” 但失业并没有消失 2023年8月看到一则报道, “从今年8月开始,国家统计局决定不再公布青年人失业率数据。” 最终数字停留在23年7月公布的21.3%。 划个重点,这个数字只包含“青年人” 青年人失业的人群覆盖定义: “国家统计局开始定期公布16-24岁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这一人群主要为高校毕业生、中专毕业生及中学毕业生等青年人。” 以此推出“中年人失业率”数字未加入。 我和朋友聊天开玩笑说, 不知道过了45岁以后还能去干什么, 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迷茫感。 身边有好几个40岁左右的女性朋友, 从去年年底失业以后一直没找到工作。 近期又听说几家全球头部的咨询公司 取消了每年按比例涨薪的规定…… 打开微信视频号, 10条里面有3条在讲要捂紧钱包, 因为2024年会面临更严峻的局势…… 市场气压持续走低, 回暖的时间点不明朗。 总之,日子真的不太好过…… Photo by Arif Riyanto on Unsplash 如果你目前正在找工作,或者考虑要找工作,或者正在面临可能失业的焦虑问题等,那么这期节目会很适合你。我邀请了资深猎头朋友Caroline给中年高管求职的朋友讲一些实实在在的案例和建议,专注的行业是快消。 本期节目中会谈到如下5个话题: 1、猎头的工作到底是什么 2、如何辨别专业的猎头 3、35岁+人群的就业市场情况 4、MBA是否值得去卷 5、面试中如何防止“白嫖” 低气压之下如何稳健前行,面对现实是第一关,找到突破点是第二关,有策略的行动是第三关,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需要与自己同行,成为自己的战友而不是猪队友,累了就停一停,难过了就来这里坐一坐,目前的首要任务是保持你的能量,等待下一次出发。荔枝姐与你手牵手,我们一起走。 感谢你的收听。 不加油的人生,I am fine。 ——Caroline & 荔枝姐 收听引导 1:48 失业率数字的消失 2:42 过了45岁还能去干嘛 4:13 针对管理层的就业 4:38 本期节目5个重点 6:12 本期嘉宾的自我介绍 7:50 正向引导与鼓励的案例 10:41 中年现实的经济压力 11:11 机会的确少的确难 16:30 看到更多的机会去嫁接 17:15认识专业猎头的重要性 18:22 什么样的猎头值得你去沟通 18:50 猎头行业的发展简史 22:34 辨别专业猎头的3个重点 24:00 反面教材的举例 26:40 要求对方提供必要信息 28:56 彼此尊重很重要 29:16问得细一点,坑踩少一点 30:28 目前当下的就业情况 32:00 2020年后的情况总结 32:30 不同企业类型的保守发展 33:37招聘数量与质量的变化 36:37 35岁+实际面对的就业挑战 37:37 35岁是中高层的主力军 39:30 竞争力来自向上发展 42:10 未来的就业格局猜测 43:04 被卷起来的MBA现象 44:05 学历是否可以帮助竞争力 47:26 面试前中后的准备 49:32 市场是检验的最好方式 54:00 面试完后一定要反馈 54:45 如何给候选人打分 55:50 重视与猎头的每次接触 57:06 面试要求做作业的度在哪里 1:02:01关注媒体:品牌星球,小食代,BeautyINC 1:04:01推荐书籍:《The Lean Startup》《内观》《工作的意义》
不加油FM更至50期了! 不可思议的开心�! 过去将近4个月荔枝姐都没有更新,主要原因是个人被工作弄得心浮气躁,实在没有啥正能量,本人践行“不加油FM”的价值主张,走不动的时候先躺躺,等有力气了再起来。在此,特别感谢此刻正在收听的各位的不离不弃。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第1整理术”的创始人,周一妍。 今年8月的某个周末,她约我喝下午茶,听完她的分享,我立刻知道「不加油」的第50期故事主人公找到了—— 谈谈中年人 面对“过气”的软弱与勇敢 我俩相识于平面媒体逐渐衰弱、数字媒体兴盛发展的2016年,到今年也有7年。这7年当中,她裸辞创业,以扎实的编辑功底,差异化的整理哲学,乘坐着自媒体的顺风车地不断收获高光时刻: 2015年,创办第1整理术,8月单篇文章突破83万,微信公众号粉丝达2万 2015年,10月,特邀为《断舍离》作者山下英子在中国第一次读者见面会的主持人 2018年,登上TEDx演讲,分享《如何带领20万中国人断舍离》 2018年到2022年,曾经5次登上《中国日报China Daily》 2022年之后,一妍周围原本热情的客户仿佛在一夜之间都消失了,她说从来没有感觉到钱会那么难赚,开始尝到“过气”的味道——疑惑,挣扎,纠结,愤怒,不甘心等情绪把她困住了。 很多人认为,“过气”只针对红过的人。而本期节目想聊的“过气”是一种心态上的落差感。比如一些职场高管,本来市场上香饽饽的,现在经济不好了,可能求着猎头也发现没有什么好机会,说得更直白一点,本来你觉得自己很有价值被市场接受和买单的东西,突然有一天,市场不买单了或者贬值了,一开始可能是气愤,当情况持续不好转,人就开始怀疑自我价值了,甚至当这个价值被市场完全否定的时候,“过气”的落差感就逐渐加重,它更像是一种「自我价值定义」的系统崩溃,让你对自己的确定感开始动摇,就是你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要怎么走了,本来你认为可以把自己规划得明明白白的,甚至相信人定胜天, 就在毫无防备的某一天,你发现原本很简单能完成的事开始变难: 需求消失,机会变少,赚钱速度变慢。 本期播客话题内容: 1、30岁裸辞创业的挣扎 2、外界认可的真实与虚幻 3、站在过气边缘的自我控告 4、打碎人设,直面再出发 人生高低起伏常有时,过气后的调整,才是游戏真正开始的时候,一场向内走的对话,送给所有在职场经历“过气”的中年朋友。 感谢你的收听 不加油的人生,I am fine. ——周一妍 & 荔枝姐 收听引导 01:16 4个月没有更新的原因 01:53 本期节目的嘉宾与主题 04:05 “过气“是每个普通人会有的感受 05:45 本期节目的4个小主题 06:56 30岁之前的职业生涯 08:23 纸媒衰弱的信号萌发做新媒体 09:32 第一整理术名字的来由 10:45 接触到日本整理术的知识 12:06 第一整理术一路走红 13:10 回归职场一年后再辞职 15:00 一场旅行中找到前行的方向 16:43 高峰时的闪光时刻 20:40 发现自己过气是怎样的过程 24:00 未来的路途不知道如何走 26:10 一切都成过眼云烟后的反思 27:59 从舞台上走下来以后的自我和解 32:07 面对技能迭代的紧迫感 37:00 日常4件小事帮我解压 41:25 自媒体人的必要修养 44:51 保守你的心胜过保守一切 45:51 不加油电台是我的重新开始 48:05 低谷后的发现之旅 51:00 生活中6个会坚持的元素 51:44 多少收入才能有安全感? 53:00 做好个人财务金字塔结构 1:00:25 过气是一次自我觉醒的机会 1:03:00 不加油电台让我爱上陌生人 1:04:00 人生而平等,每个人心里都有宝贝
练习「把自己作为方法」 真人讲述35岁+ 「由外向内」的成长之旅 40岁,失业+失恋 她从头开始学习独立 这个人生功课,就是独立:经济独立,精神独立。 学习独立是一件需要“吃点苦”的事情,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果有轻松一点方式生活,我想90%的人不会主动去选择苦行。就我来说,我的独立,是在“不得不”的情况下锻炼出来的,是在没有人可以依靠的时候,开始学习如何去承担生活的压力,去消化低谷时的情绪,去接受孤独时自我的渺小感与软弱…… 当一个女孩变成女人,其实和年纪没关系,而是在内心里是否有那份独立的力量,这是心理层面真正的“发育成熟”——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都相信自己的选择,并且为这种选择承担后果。 今天我邀请到了认识多年的一位姐妹Monica,讲述她在40岁重新学习独立的故事。 2018年她被某超高端健身房聘请到上海,担任店长,她也带着满满的抱负离乡背井想来上海闯一番天地,但没想到一系列的高层利益与人员大换血后的霸凌事件,不仅使她的期望落了空,心灵与身体也极具煎熬,与此同时,又经历与男朋友分手,财务紧缩的情况让她当时的处境雪上加霜,周围曾经常在一起的姐妹淘也嫌弃起她“下坡路”的样子来…… 那是相当难熬的一年,她回忆时说道,转行普拉提是机缘巧合,但要抓住这个机会,不仅要花费大量的财力,她卖车卖房来负担生活费,几乎没有任何双休日,天天专注练习,后来她成为店长,成为教练,如今5年过去,她已有多项不同资质的教练执照,如普拉提Pilate,婵柔 GYROTONIC,小海豚 Oov Corealign等。 去年,她得知妈妈身体健康出现问题,决定回台湾照顾妈妈。 本期节目Monica 会来和我们聊一聊这段谈起就会想落泪的故事,她回看在上海的这6年多的时间,感慨万分,这是一次她与自己肩并肩成为战友,经历了人生“至暗时刻”学会独立的过程。 本期播客话题内容: 1、转行的契机:虐心的主管 2、低谷的挑战:酒肉朋友现原形 3、意外的收获:我就是自己的所有 4、转行指南:成为普拉提教练要花多少钱 感谢你的收听 不加油的人生,I am fine. ——Monica & 荔枝姐 收听引导 06:05 遭遇职场霸凌后不得不另寻出路 09:30 半夜3点下班,早上7点上班 11:20 胃部不舒适是情绪紧张的表现 14:30 预期落空的中年从魔女变巫婆 17:19 卖车买包攒生活费 21:30 “好闺蜜”突然回避,自己变成圈外人 27:45 不要把别人对你的好当成理所当然 31:34 谈谈为何会选择转行普拉提教练 37:45 看到不自知的自己,学会承认 40:29 推荐学习普拉提教练的机构和学费 43:22 普拉提教练行业的竞争和薪资情况
从业7年广告后 他转行去开饺子店 做了7年广告客户总监,后来决定不干广告了,跑去开饺子店转行餐饮业,这个真实故事就发生在我身边。 2020年疫情后,我在一家餐饮行业干过一段时间的品牌总监工作,当时结实了Andrew,他作为企业合伙人是我的直接汇报对象,也就是我的小老板。 我仍然记得第一次与他在饺子店见面时,他穿着白色的工作服从后厨探出头来和我打招呼的朴实感,当他说提到之前他也是做广告,担任客户总监时,我很吃惊,这种吃惊来源于我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规划中,餐饮业完全不在我的选择范围内,太陌生的领域,技能上没有办法衔接,职业属性也皆然相反,用Andrew 的话说就是不接地气和接地气的两级,干了餐饮业以后,他才发现自己的个性其实并不适合干广告,他是广告人中的异类,而餐饮业让他找到了归属地——接地气,朴实简单。 广告从业时期的Andrew 这期节目中语言较为犀利与辛辣, Andrew 基于个人从业经验来探讨在两种职业中看到的一些有趣的现象,说实话,我之前从来没有与别人从“所从事的行业会对人的思维方式造成什么影响”的角度来探讨过职业问题,主要是也没有意识到这的确是个有意思的话题,就如同人们谈到IT行业,律师行业,都会有一个形象在脑中出现,广告业的时髦,餐饮业的朴实,也同样有着各自的关键词存在于人们脑海中。 本期节目我们将会探讨的话题包括: 1、 广告人职业发展天花板存在吗 2、 35岁男性中年危机到底怕什么 3、 到处找退路,就会无路可退 4、 人生定位认清自己是谁 大实话偶尔伴随着刺痛感,让能共鸣的人一起共鸣,若不能共鸣则希望你当成是了解一种新角度,毕竟人生体验千人千面。成长本身就是不断打碎自以为的人设包袱,一层一层与自己和解,并且最终认清自己是谁,也认清生活的本相,继续一往如前。不加油FM,尊重每个个体的差异性,鼓励每个人找到心中真意,把自己作为方法,勇敢探索不受模版限制的人生。 不加油的人生,I am fine. 感谢你的收听。 ——Andrew Hu & 荔枝姐 收听引导 2:00 本期嘉宾的介绍 5:05 嘉宾的自我介绍 7:12 为什么离开广告行业 10:47 觉得累得很无意义 12:43 转行背后的推动力是什么 13:00 中年危机产生于欲望与能力的不匹配 16:34 新锐的广告业到接地气的饺子店 17:02 餐饮店有网红潮流和大众快餐 20:02 车子来了就先上 22:22 太会算账的人无法做出这个决定 24:18 如何快速切换角色 26:21 两种职业的思维方式有何不同 28:11 包装夸大是职业技能 32:26 可能也是打工人和自己做老板的区别 34:27 转行的实际风险与心酸 40:08 没有给自己留后路 42:38 我本身是广告的异类(内向的人) 44:52 广告也培养了我的擅长点 48:34 职业发展的几个建议 59:58 善于嫁接自己的擅长点
义无反顾出走柏林 她说这一年太值了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故事,是关于我的一位女性好友离开上海,出走柏林的美好发现。 我们俩相识于2011年,至今约有12年,正好一轮。 本期嘉宾:Amie 2011年的中国时尚媒体行业刚刚开始转型新媒体,借着这个趋势我加入了当时头部的时尚媒体做新媒体网站编辑主管负责时尚频道(那时候还有网站的),媒体的工作内容之一是要常常出席时尚品牌的媒体活动,Amie作为某头部网站担任时尚频道的视频编导,我们常常在活动上见面,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成了老朋友了。 2016年,我们又在差不多时间离开了工作9年的时尚行业媒体,我去了4A广告公司,Amie去了一家国际公关公司。去除了媒体身份的光环后,她仍然经常给我推荐一些给私人VIP沙龙的讲师和造型师的合作机会。再后来,我们各自奔忙于工作,在朋友圈里会看到对方的一些动态,有一天我划到她的照片,她已经在柏林了,那是2022年的冬天,当时我还挺惊讶的,但是又挺为她高兴,我知道这个决定不是轻易能下的,也是不容易做决定的。 一年后的今天,我在一个深夜看到她发布了在柏林生活一周年的朋友圈,内心里有一个声音告诉我,是时候了,经过一年的沉淀,她的分享会更加丰富而有厚度了。 我们很快地约好了预采访的时间,她向我诉说了这一年的经历和变化,我听得全神贯注,向往至极。她说,柏林的健身房是没有镜子的,你能想象吗?因为这里的人希望你多关注内在,而不是给外面的世界看。透过她的分享,我知道那不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是价值观底层的改变带来的对自我新的理解角度,从而得到一种“重生”。 本期的不加油电台就由Amie来分享一下她在柏林这一年的点滴, 1、痛点:中年出国念书的思考 2、分享:在柏林生活的二三事 3、探讨:对于传统观念的反思 4、实用:出国前需要的准备事项 不加油电台一直希望传递的是“把自己作为方法”的精神,借用身边具体的例子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打开深一层的思考。人生路漫漫,虽然无法替你走(做决定),但是可以给你发射一个信号,让你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在走(卡在决定的边缘)~ 感谢您的收听不加油,I am fine. 成长,是一场由外向内的回归 ——Amie & 荔枝姐 收听引导: 02:20 和嘉宾Amie相识的故事 05:38 不加油电台的节目主旨 06:30 出国前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09:19 生活和工作是一对双胞胎 10:20 对当时生活的感受与总结 11:14 35岁+为什么想去柏林念书 12:45 做决定的理由和目的不是留学 13:45 从来没想过年龄的限制 15:24 传统都会造成认知局限 16:35 意识到当下生活的破碎感 19:09 刚刚到柏林的心情 20:50 包容的城市和人就是家 21:36 触动比较大的柏林二三事 22:43 人设变成了经济制造机 24:11 惯性竞争意识驱动的行为 25:20 当下社交方式的功力心态 27:06 陌生人之间的善意与帮助 28:20 一对老人家找厕所的故事 32:19 来柏林让我找到我自己 34:45 认识到女性传统观念的抵抗 36:22 人设,让人迷失自己 39:11 生命是流动的,找到向内走的入口 40:00 出国留学的准备工作须知 47:14 苹果电台也上线了不加油FM
写在2023的第一天 关于爱的关系的启示 在2022年的跨年晚上,我在娜娜的大房子参加音乐会,有个穿着红色衣服的小女孩拿着粉色的气球来到我身边,她看起来大约只有4岁,大大的眼睛水汪汪的看着我,她主动对我说“我想把这个气球送给你”,我连忙收下说“谢谢”,接着问到“你为什么想送给我呢?”,小女孩低垂着双眼露出长长的睫毛,有些害羞地说“我就是想送给你”,我接着说“谢谢你,你能让我抱一下吗?”,她没有说话,直接走到了我的怀里,允许我拥抱她。 她走开后,我看着手中的气球,居然流泪了,我很惊讶的发现,原来在2022年的嘈杂中我丢失了一些对美好生活的盼望,在习惯了互惠关系后,对于突如其来的被给予不知所措。 后来我主动走到她妈妈身边,对她说“感谢你可爱的女儿给我带来的温暖。” 这个小女孩像一个小天使一样,像一束光打到了我的心里,融化了我内心并不曾意识到的一些在关系上的退缩和隔阂,这种真实而单纯的喜欢,勇敢与信任,打开了我的看见,也让我想要去提笔写下一些思考。 我想谈谈原子化社会的孤独感背后,是什么让我们变得孤独。 疫情使人渴望连接 但却不知道如何连接 疫情的发生,长期的居家,让我们重新回到附近。长期的独处,我们开始承认渴望连接,但问题来了,习惯了互联网的交流后,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和他人连接。 可能是工作太忙所以无暇顾及,可能是想给自己留一点空间去解除压力,可能是心情低落没有兴致,可能是……。我常常挂在嘴上的一个字,就是忙,忙,忙。 时间久了,和周围人的关系,不论是从空间上,还是感受上都变得越来越远。只是依靠朋友圈点赞可以维系关系吗?只是打字聊天可以感受连接吗? 我认为是不能的。 任何关系都是需要付出精力去维护的,朋友圈的点赞,微信里的问候也很好,但无法替代真实物理世界的相处。 我和我一个十多年的老朋友已经有4年没见了,平时也很少联系,在年底的时候,我发信息对她说,2023年,让我们把对彼此的想念化成行动吧。她说,好。 一顿饭,一个咖啡,一场卡啦ok或者电影,这些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 我也在思考是什么让我在关系的投入上,越来越口头化,而不是行动化了。 原子化的社会关系 “自我”的理解偏差 原子化的社会关系,每个人被教育要be yourself,以自我为中心。思维方式里“以我为先”的法则逐渐模式化,,逐渐丧失了愿意去付出,对他人保持好奇心的能力,最终形成了个体原子化的极度孤独。被动地在原地等待,光说不练,不劳而获的心态。这是成年人编造出来的自洽。 再仔细思考一下:“自我”真的是这样被体现的吗?我时常听到有人说:我这个人挺自我的。我又想再问一个问题:一个有自我的人,不会一直在心里强调自我,真正的自我是内化的。只有缺乏自我的人,才会时时强调和计算自我的权利。那里面有一个隐藏的信息——“我需要被周围环境和人证明我很重要,因为我不相信我是重要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那虚假的“自我”会认为“我需要别人”,我的这种“需要”是代表了“我很软弱”,羞于承认自己的需要,就类似社会上说“谁认真谁就输了”“没了谁,不会活不下去”。人就是社群动物,我们就是需要彼此关爱,这是人类独有的情感。在《万神殿》这个动画片里,里面有个篇章很有意思,说主人公的大脑程序,只有在情感元素的激励下才能形成自我学习和突破的能力。 我也不是什么心理学专家,我浅浅的感觉是,过分强调自我是一种自我防御措施,防御的背后是恐惧,对亲密关系有恐惧,担心自己在关系中被“占了便宜”,这种“被占便宜”与“自我的重要性”挂钩。 我发现小孩子的爱是单纯且勇敢的,在付出的时候也不会去计算“我可以得到多少的回报”,“我是否会期待过高”,“我是否会受伤”,“谁先付出谁就输了”“我表达我的需要会不会显得很弱?”。这些思考,都是成年人长大后的“自我”的算计。 像小孩子一样去爱 在付出和爱里收获丰盛 我们花太多时间去想“我不要”什么,而没有专注去为“我想要”什么去努力。 回到故事的开头,我感动于小女孩所表达出的“无顾虑的爱”,我也希望生命中有更多这样的关系的话,那我就需要打开自己,主动去连接,去行动。让自己回到小孩子的状态,就如同艾佛列德.德索萨说的:去爱吧,像不曾受过伤一样,跳舞吧,像没有人在欣赏一样。其实付出又会怎样呢,主动一点又会怎样呢,被拒绝又怎样呢。这些问题,让我们勇敢一点去仔细想一想,去内心里看一看。 前几天,我写下一段话给自己: 去寻找真实的连接和关系, 我总认为人活着,生命的丰富, 是由周围的关系来建立的, 真实深入的关系本身是对人的一种滋养 放下自我为中心, 其实,我们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 结交善友,简单相信, 坏的让它离开,好的自然会留下。 2023, 愿每个人都有坦然无惧的心, 摆脱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与人连接,与天地连接。 享受神给予人最初建立的关系的美好, 彼此造就,彼此相爱。 感谢你的阅读。 荔枝姐。 今天的片尾音乐来自前阵子很红的日剧《初恋》的主题曲,宇多田光的first love。在旋律中,愿我们和女主角一样,想起那个曾经满是勇气,对每一天充满期待的自己。去滋养,去付出,去爱,与自己的附近重新连接。 我的猫咪:尤金Eugene Love is never wasted for its value dose not rest upon reciprocity ——C.S Lewis 爱永远不会被浪费,因为它的价值不取决于互惠 感谢你的收听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