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选读2: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

大学不惑

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 在《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中,毛姆强调了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项义务或负担。以下是他关于这一主题的几个核心观点: 1. **个人兴趣**:毛姆认为,阅读应该基于个人的兴趣和喜好。他鼓励读者选择那些能够激发自己兴趣和好奇心的书籍,因为这样才能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 2. **跳读的自由**:如前所述,毛姆提倡跳读的自由。他认为,如果某些部分对读者来说不够吸引人或对理解整体故事不重要,那么跳过它们是完全可以的。 3. **时间的尊重**:毛姆指出,时间是宝贵的,读者不应该浪费时间在那些无法带来享受的书上。他建议读者如果发现一本书无法引起兴趣,就应该放弃它,转而寻找更适合自己的读物。 4. **文学的多样性**:毛姆强调了文学的多样性,认为不同的书籍可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他鼓励读者探索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阅读体验。 5. **阅读的目的**:毛姆认为,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娱乐和启迪。他反对将阅读视为一种仅仅为了获取知识或教育的工具,而是将其视为一种能够丰富精神生活的方式。 6. **文学的个人化体验**:毛姆提出,阅读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体验,每个人的感受和反应都是独特的。因此,他鼓励读者根据自己的情感和经验来选择和评价书籍。 7. **文学的逃避功能**:毛姆还讨论了文学作为一种逃避现实的手段。他认为,阅读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避难所,让他们暂时逃离日常生活的压力和烦恼。 通过这些观点,毛姆传达了一个核心理念:阅读是一种个人化的、应该被享受的活动,它能够为人们带来知识、乐趣和精神上的慰藉。

8分钟
12
1年前

221.《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选读1

大学不惑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在他的著作中经常探讨阅读作为一种精神避难所的概念。虽然《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是他最著名的关于阅读的作品,但他在其他著作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以下是毛姆关于阅读避难所作用的一些讨论要点: 1. **逃避现实**:毛姆认为阅读是一种从日常生活的压力和烦恼中逃避出来的手段。书籍能够提供一个私人的、想象的空间,让读者暂时离开现实世界。 2. **精神慰藉**:他强调阅读能够给予人们精神上的慰藉。在困难时期,书籍可以成为心灵的慰藉,提供安慰和力量。 3. **个人成长**:毛姆还提到,通过阅读,人们可以学习到新的观点和思想,从而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4. **文化体验**:阅读使人们能够体验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即使他们从未离开过自己的家。 5. **自我教育**:毛姆视阅读为一种自我教育的方式。通过阅读,人们可以自我提升,获取知识,开阔视野。 6. **激发想象力**:他认为阅读能够激发想象力,让读者在心中构建起书中所描述的世界。 7. **终身伴侣**:毛姆将书籍比作是终身的伴侣,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书,人们就不会感到孤独。 8. **阅读的选择性**:他提倡读者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阅读材料,因为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阅读作为避难所的作用。 毛姆的这些观点体现了他对阅读的深刻理解和热爱,他认为阅读是一种能够丰富内心世界、提供精神慰藉的重要活动。

4分钟
22
1年前

217.费曼如何看待《费曼物理学讲义》

大学不惑

本期内容包括两部分内容: 1.费曼加州理工学院的同事桑兹对《费曼物理学讲义》的看法,觉得它不仅在物理学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成为了许多学生和研究者的重要资源。费曼的教学方法和对物理学的深刻理解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和热情,这一点从他们多年后的回忆中可见一斑。尽管费曼本人对这些讲课的效果有所怀疑,但他的教学和讲义无疑成为了物理学教育的一个里程碑 2.这是一段关于理查德·费曼的采访记录,其中费曼讨论了他在1960年代初期教授物理学课程的经历,特别是著名的《费曼物理学讲义》的创作过程。在这段采访中,费曼详细阐述了他对于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包括他如何确保讲授内容的正确性、如何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理解和接受,以及他如何希望通过课程给予学生清晰的知识结构图。 费曼强调了教学应该基于正确的物理概念,不应该向学生传递错误或含糊的知识。他也提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创新尝试,比如用不同颜色的立方体来区分课程内容的重要性,以及确保每次讲课都能独立成章,有明确的起始和结束。 此外,费曼在采访中透露了他对教学的某些疑虑和挫败感,特别是关于如何衡量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尽管如此,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并最终完成了《费曼物理学讲义》的编写,这套讲义后来广受推崇,并对物理学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P.s.最近看了一个评价某本类似教材是短视频,觉得该类教材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和学习壁垒。过去由浅入深,一看就懂的教材变成了各章节之间互相联系难以一次性读懂的天书。在播主看来这是对这类书籍最大的误解。终身受用的教材是值得花时间多看几次的。一次就看懂的教材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复习资料,目的在于会答题而不是会思考。

32分钟
42
1年前

215.周末读书—中亚行纪之帝国

大学不惑

《中亚行纪》是由挪威社会人类学家、记者和作家埃丽卡·法特兰(Erika Fatland)所著的一部旅行文学作品。这本书详细记录了作者在中亚五国——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旅行和观察。法特兰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入探索了这些国家的历史、文化、地理以及社会现状,特别是女性的生存状况 。埃丽卡·法特兰精通八种语言,包括英语、法语、俄语、德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等,这使得她能够与当地人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她的这部作品《中亚行纪》(原名:Sovjetistan)于2014年首次出版,并在2015年获得了挪威书商非虚构奖。此外,法特兰还凭借此书获得了2016年欧洲十大新声音的荣誉,并入围了2020年爱德华·斯坦福/孤独星球年度最佳旅行作家 。在她的旅行中,法特兰穿越了土库曼斯坦这个对外界相对封闭的国家,探访了哈萨克斯坦的核爆试验场,遇见了在吉尔吉斯斯坦生活的德国门诺派教徒,以及在干涸的咸海附近捕虾的中国人。她通过背包客的方式走遍了这些国家的每个角落,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来了解这些国家的现在和过去 。《中亚行纪》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旅行,更是一次文化和社会学上的探险。法特兰的观察深刻,她关注了中亚地区在苏联解体后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迁,以及这些变化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书中还特别提到了中亚地区女性的生活状态,包括在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存在的一些传统习俗和现代社会问题 。

14分钟
22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