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明天:女性要翻越几座大山才能和男性肩并肩上路-准风月谈vol.309

还有明天:女性要翻越几座大山才能和男性肩并肩上路-准风月谈vol.309 今天我们聊聊三八妇女节上映的一部意大利电影《还有明天》。这部黑白片讲述了一个女性面对家暴、追求自由的故事,充满力量感。这部电影跟以往的女性主义电影最大的不同,就是结尾处出现的投票情节,似乎让国内的观众感受到了一种困惑。 和1948年这部《偷自行车的人》相比,它让我们思考,不同年代背景下的时代叙事,从“底层”大众的劳工叙事,到如今这部《还有明天》以女性命运为主题。这部电影不仅补充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中缺失的女性视角,还引发了关于家暴、家庭关系等话题的讨论。 02:01 意大利新写实主义电影引发的乡愁 15:42 家庭暴力并不仅限于底层家庭,影片呈现的浪漫化舞蹈般的家暴场景触目惊心 20:58 爱的表演与父亲的离去:电影中丈夫的行为模式分析 26:13 导演的视听风格有很强的间离效果,喜剧创作方式以及舞蹈场面完成一种表达——家暴背后的讽刺 36:42 结尾是否在强行上价值,还是主题的升华?对国内观众来说,结尾是陌生感很强,但这恰恰是这部电影的华彩部分,通过主角投票完成女性权益与社会改变,所以这是一部激发政治觉醒的电影 41:56 胡适的一句名言,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恰恰能回答这部电影在结尾时为何“情节突兀”。 52:26 革命叙事和这部电影体现出来的女性主义叙事,其实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是敌我矛盾,后者则是通过社会程序进行博弈。 主播:赫佐格林 金桔派 BGM:Les Misérables -I Dreamed a Dream

63分钟
99+
3周前

哪吒2票房百亿,凭什么?-准风月谈vol.308

哪吒2票房百亿,凭什么?-准风月谈vol.308 我们这次录哪吒2的时候,处在一个非常重大的历史节点,第一个节点是国内票房破百亿,刷新多项历史记录;第二个是从现在开始,即2025年2月13号,哪吒2陆续在国外上映。不管国外票房好还是坏,都不影响在“扩大内需”的当下,这部春节档商业合家欢电影给国内电影市场注入的一阵强心剂。 哪吒系列原本以青少年观众为主的动画电影,哪吒1在经历过第一部在暑期档票房大卖、突破50亿之后,哪吒2改为春节档,票房破百亿,且快速突破多项记录。当然也有批评它的声音,如情节断裂、喜剧桥段低俗、拼贴感强等。 似乎当它的票房越来越高的时候,这部电影受到的敌意和争议声也越来越大,我在想一个触及灵魂的问题,哪吒2电影破百亿是一件坏事吗?你是想让战狼当影史票房第一还是哪吒2?没有粉饰太平、也没有鼓吹极端的民族情绪(常见的批评大众娱乐作品的视角,本人也常常因此脑中警铃大作),那看不上哪吒2的理由是什么? 是因为这部动画的质量不配百亿票房吗? 前两年电影院萧条、业内人士一片哀嚎到如今哪吒2票房破百亿,恰好印证了一部商业电影的“道德底线”,应该是如何做好娱乐观众这一基本要务。 从今年其他贺岁档电影的成色来看,娱乐好观众这一标准,其实对创作的要求一点都不低。 02:01 哪吒2票房破百亿:拉动内需比文化输出更重要 16:51 魔童哪吒:动画角色设计才是合家欢电影的起点 28:11 电影内容如何满足观众需求:哪吒票房成功,不同年龄层观众各取所需。娱乐性是商业电影的根本。 45:08 看这种商业电影,成人观众需要打开童心,放下对“上价值”的执念 50:45 饺子导演作为网络时代创作者的特点 主播:赫佐格林、金桔派 BGM:在故事的最终-张碧晨

67分钟
99+
2个月前

《小小的我》:一颗电影糖豆能治社会的病吗?-准风月谈vol.307

《小小的我》:一颗电影糖豆能治社会的病吗?-准风月谈vol.307 电影《小小的我》为何能在2024年末成为票房黑马?不同于传统的煽情模式,它用独特的叙事手法探讨了家庭关系和个人成长。这不仅是一部温暖人心的作品,更是对当下社会话题的一次呼应。 04:45 跟残疾人相关的特殊题材的主流叙事模式:父母的爱或恋人的爱+煽情励志。但本片都有所突破。《小小的我》更像奥斯卡颁奖季电影,有文艺片调性和商业元素。 10:12 易烊千玺在这部电影里的蜕变,有惊喜。 12:47 接下来会有一波“苦情”片吗? 15:28 易烊千玺饰演的刘春和,这个角色的塑造是如何完成的。这套故事模版是青春期少年成长,着眼点并不在单纯因为疾病带来的障碍,而是成长遇到的身体欲望和心理难题。 20:58 为了凸显姥姥、妈妈这对母女冲突,以及给刘春和的情感撕扯,编导们故意把父亲这个角色被“高度虚构化”了,反而不写实了。 25:20 电影中“妈妈”这个角色,脱离了传统母爱主题,带来巨大的情感张力。但这是一部女性话题电影吗? 31:10 刘春和的真诚,与周围世界的虚伪“谎言”(咖啡店、父母、公交集团),是否也是刘春和与雅雅之间的情感底色? 37:00 刘春和与雅雅之间的关系为何引起争议?雅雅这个角色最大的问题,是接近刘春和的动机不足导致。 40:11 刘春和要求的是更高的诉求——尊严、平等对视而不是只有怜悯。 41:40 电影中假装大家都平等、假装社会对残障人士很好,是不是也是一种虚伪? 50:50 这部电影真正的意义或价值是告诉大家,脑瘫不是傻子。比如脱口秀演员小佳。比如同样以性为话题,余秀华老师发表《穿过大半个中国来睡你》这首诗之后,却遭遇到网暴和痛苦。所以这部电影,还可以拍得再“脏”一些,因为这也许是人性的真实底色。 主播:赫佐格林、金桔派 BGM:干杯朋友-田震

67分钟
99+
3个月前

《破·地狱》:港片喜剧接班人竟是他-vol.306​

《破·地狱》:港片喜剧接班人竟是他-准风月谈vol.306​ 今天聊聊香港电影破地狱,这部票房冠军背后的故事。黄子华和许冠文联手主演,现实题材小成本电影却大获成功。它如何击中了观众的心?丧葬行业里的生死观与情感共鸣,或许能为我们带来新的思考。这部电影到底有何特别之处,让香港人如此着迷? 02:01 王晶徒弟的翻身仗,从商业喜剧转型拍出文艺佳作 04:30 香港观众为何喜欢这部电影?黄子华与许冠文的合作打造的票房神话! 14:07 中西结合,又新又旧。香港文化中的“糟粕”与民俗,何谓破地狱。 23:38 故事虽然俗套了一些,但拍出了人类学角度特有的丧葬习俗,其中情感细腻,有独特的观影体验。 25:49 通过AB故事的剧作方法,拆解这部电影的叙事结构 30:02 电影最后一场戏是happy ending吗?是好结局还是暗藏着绝望的情绪?从黄子华饰演的道生不愿意要孩子这个角度说起。 41:22 法师儿子的设计反而很有表达——为了下一代“自私”移民。 52:08《破地狱》:香港电影的疗愈力量与时代意义 54:40 客途秋恨这首曲子背后的香港时代变迁:合拍片代表不了香港本土意识 1:01:20 片尾彩蛋:准风月谈新一代主播初试啼声——老林与儿子的影评小播客。 主播:赫佐格林、金桔派 新主播:小豆子 BGM:タンポポ児童合唱団 (タンポポ児童合唱団)-夜空ノムコウ

65分钟
99+
4个月前

《某种物质》:突破生理极限是什么体验-准风月谈vol.305

《某种物质》:突破生理极限是什么体验 准风月谈vol.305 本期讨论的影片《某种物质》是一部充满血腥和怪异元素的作品,它为何能获得戛纳最佳编剧奖?女性容貌与衰老焦虑,是从女性性别原生的焦虑,还是受医美、化妆品等消费主义裹挟导致的后果?《某种物质》这部电影给出了一个加强版的困境——在娱乐圈过气女明星身上展开了一段奇遇。 00:16 推荐影院新片《指环王:洛汗人之战》重回中土世界,再现魔戒之战200年前的“公主复仇记”,期待一场史诗冒险的回归。该动画片由导演彼德·杰克逊监制,传奇导演神山健治执导,2024年12月14日全国上映。​ 05:35 人体的异化:一场噩梦般的恐怖片体验,肉体恐怖与视觉奇观 14:20 影片精彩的开场片段,一段发生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的明星履历。 18:59 切换身份:女明星与年轻女孩之间的戏剧性关系,映射的是母女关系? 34:00 以《异形》为例,电影如何通过视觉符号来表现性别特征,同样,在本片中也是如此,只是《异形》展现的是男性,而本片是女性。 36:40 影片引起的争议:是否过分男凝,还是以男凝来讽刺男凝?这其实是本片在视听语言与主题探索上的美学效果。 43:46 关于衰老的抵抗,杜拉斯提供爱情方案,但在本片中,爱情方案也无济于事。 56:50 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值得商榷:视觉语言的处理大于叙事风格的创新 01:03:49 艺术片与擦边博主:冒犯观众与批判性表达是这类艺术片的精髓 01:10:46 女性主义邪典电影:《钛》,比《某种物质》更先锋 主播:赫佐格林、金桔派

76分钟
99+
4个月前

要给年轻人机会,果然是《好东西》-准风月谈vol.304

要给年轻人机会,果然是《好东西》-准风月谈vol.304 邵艺辉导演的第二部电影《好东西》日前是在全国各地电影,上映时间为11月22日。 本片既是《爱情神话》的续集,又是平行篇,同样发生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平行时空”中,三位女性的新生活给我们带来了新鲜感,也引起很多女性的共鸣。 02:01 相比《爱情神话》,平行篇更像一部都市女性情感成长主题的话题电影,把很多当下的“公共”讨论搬上银幕,塑造了一个女性“乌托邦”都市情感生活。 13:34 为什么是上海:邵艺辉之于上海,正如伍迪艾伦之于纽约。这个对比合适吗?上海代表着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文化,也是都市文化、都市文明的代名词,满足很多人对都市生活的想象和期待。 25:20 从《爱情神话》的暗流涌动,到《好东西》的刀枪剑戟,直白的表达刻意吗? 28:43 上野千鹤子的含量颇高,金句频出堪比姜文电影。 性别议题上,《好东西》不是把男性当主要矛盾来写,而是把三位女性的抱团成长作为主线。但性别议题依然是核心趣味,比如“雄竞”带来的快乐。​ 40:01 导演想表达的远不止性别议题,还有社会议题,调查记者、小学生举报同学等。但点到即止。 47:11 整部电影最精彩的蒙太奇桥段 57:52 给“破防”男性来点心理疏导 节目提及: 《Modern Love》(美剧《摩登情爱》) 美剧《欲望都市》 尤尔赫拉利《智人之上》 主播:赫佐格林、金桔派

75分钟
1k+
5个月前

县中教育“既得利益者”良心何在?——《杂感而已》试播集vol.1

《十三邀》许知远对谈林小英教授的县中教育话题,引发了我们诸多回忆,更让三位“既得利益者”重新回望了自己的县中求学生涯。 其中本期嘉宾大鸟个人的求学经历,从村小到县中,再进入大学,几乎和小英教授在节目和《县中教育》这本书中所关注的教育话题完美契合。 作为从高考独木桥中跨过来的“优胜者”,二十年后再回望这段人生经历,难免会有别样的感受,或者叫,良心发现。 这是一次回望,也是一次自我的洗礼,更是一次以我为鉴的样本展示,希望这些思考对更年轻的朋友们求学、找工作有所帮助。 其实,我们做播客的目的,也是寻找一种情感链接的可能性。所以在我和老林做了八年的影评播客《准风月谈》之后,这次尝试以一种泛文化类或者社会观察类的角度,更加直接地参与到更多元的社会议题当中,去表达我们的所想所感,也希望能寻找到同频共振者。 5:30 都二十一世纪了,为什么痛苦的应试求学路径还没改变?大鸟从村小到高中的“幸运”经历 20:59 从严格的教育体系中脱嵌——决定我们三个职业方向或谋生手段的,恰恰是在县中教育的缝隙里,找到的对文学或者阅读的兴趣爱好。 24:09 知识过时了,但什么能力能让你找到工作? 33:20 许知远变了——成年人的变化不止发生在我们身上,做了八季的《十三邀》节目中的许知远,也有变化,他一开始“带着偏见看世界”,还有一种知识分子以身投入尘世的“手足无措”感,试图借着访谈对象输出“观点”的傲气,到如今越来越平等地聆听对方的声音,也更善于倾听。比如采访马东时,两人是语言的交锋;在采访葛兆光、许倬云这样的历史名家时,他是个谦虚的倾听者。观点也许没有变,但到了最近这几期,他更爱默默倾听和点头。 36:28 林老师从许知远身上的变化,看到了自己——带知识分子气质的人,面对商业社会时试图尝试进入游戏规则时的变化。他变得柔软起来了。 39:30 这个时代病了。刷短视频时代,传统的书本学习一定会更好吗?海淀精英教育模式是最优解吗? 47:30 隐性的教育不公平——城乡差距导致学生的认知不平衡,在学习过程中农村的孩子会因为缺乏“常识”而成绩差。 49:40 大鸟二十年前的经历,农村学生进城买学习资料时的窘境——无法清晰表达自己的诉求。湖南卫视《变形计》真人秀放大了城乡学生认知差距,但又过于娱乐化。 53:20 还是回到县中教育这个话题吧。我们几位普通人又能做什么? 57:20 对子女未来的期望——如何接受自己的孩子考不上大学,或者现在的生活是他最好的生活?甚至要啃老。家贫走四方,我们这种家庭条件不好的才好好读书。 1:10:49 最后讨论的话题,老师。从电视剧《山花烂漫时》中张桂梅老师的事迹展开说,学校应当赋予孩子一生中重要的情感资源。在学校里收获到的友情,甚至是爱情,这种情感资源可以滋养一个人的一生。 1:16:56 我们内心闪闪发光的求学瞬间,是温暖的老师带来的,分享我们三个人都遇到的“心灵捕手”。学校应当赋予孩子一生中重要的情感资源。在学校里收获到的友情,甚至是爱情,这种情感资源可以滋养一个人的一生。 最后,鉴于新播客还没想好名字,所以是试播集vol.0,只能先在准风月谈播客中暂时上线,同时向听众们征集播客名,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积极互动留言,帮我们这个小节目茁壮成长! 主播:赫佐格林(老林)、金桔派(老茹) 嘉宾:大鸟 BGM:Keating's Triumph-Maurice Jarre

95分钟
99+
6个月前

抓娃娃:暑期档最耀眼的“坏学生”-准风月谈vol.301

抓娃娃:暑期档最耀眼的“坏学生”-准风月谈vol.301 我们录这期节目的时候,也是在8月底9月初新生开学之际,如何学会当一名“接班人”,这项伟大的事业才刚刚开始。 2024年暑期档内地电影总票房116.43亿元,大盘票房与观影人数均滑落至2014年的水平。唯一的亮点,就是这部票房30多亿的《抓娃娃》。 前不久,在一次行业论坛上,在2024年暑期档票房大滑坡的大背景下,《抓娃娃》的导演闫非这样形容喜剧片的定位,像“班里坐在最后一排的坏学生”: “我们的电影市场特别像一个大的班级。动作片是体育委员,能打出国门,科幻片是学习委员,可以出国交流,艺术电影是文艺委员,可以保送去柏林威尼斯戛纳,而喜剧片就像班里坐在最后一排的坏学生,主动下沉到三四线城市。 “这个坏学生人缘好,但是容易闯祸,成绩时好时坏。但是,这个坏学生在班级里并不自卑,因为他能感受到这个班级的班主任在保护着他的想象力,保护着他的个性,保护着他传递幸福。希望传递幸福的喜剧创作者越来越多,也希望有一天咱们中国的喜剧电影也能走出国门,让更多不同国家的观众能通过喜剧了解真实的中国。” 1:15 本期嘉宾,同样是小镇做题家的沉冰,职业是律师,常年写影评,刚刚出版了一本影评集《以身外身做梦中梦》 7:16 有苦硬吃之外,家长对子女的操控也是本片最大的“特点”。 9:02 马成钢身为富豪,还要逼孩子考清北,合理吗? 11:01 家人的欺骗就是恶,家人的监视更可怕。拟态环境并不等同于真实环境 13:20 我是为了你好,背后是“你必须听我的”。 16:38 电影视角切换,前半截是父母视角下制造谎言,后半截是从孩子视角下的揭秘与反转。后半截更像《楚门的世界》 24:36 活在“叙事”中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为什么电影院的观众会被刺痛?因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30:00 结尾是一种妥协吗?反而是导演在讽刺层面上达到了荒诞的极致。 33:43 导演是在鼓励生三胎?观众应该学会鉴别什么是讽刺,什么是正面叙事。 36:34 反派角色不能得最佳主演奖?替张颂文老师叫屈。 40:21 漫谈教育话题,知识改变命运这套叙事还值得称颂吗? 46:00 一辈子不出县城,也可以活得很好。但“县城考试第一”出身的沉冰,走向大城市后,过去反而成为人生负担。小镇做题家思维的局限性。参考书籍《金榜题名之后》。 58:01 “优等生”到了中年之后,开始重新选择人生道路。 1:00:00 当年上学的时候没机会问的问题:读书读得好的成功经验?答:智力发育好。 1:05:40 成年之后,兴趣学习的方法——上了“地铁电影学院” 主播:金桔派(老茹) 嘉宾:沉冰(小宇宙播客:沉冰影评) BGM:《我想当风》-鹿先森乐队

75分钟
99+
7个月前

庆祝300期:咱仨把日子过好比啥都强-准风月谈vol.300

庆祝300期:咱仨把日子过好比啥都强-准风月谈vol.300 一个小小的影评为主要的播客,八年时间,做到三百期,没什么可骄傲的。但没想到听友们“如雪花般纷至沓来”的音频留言、文字感言,让我们第三百期显得尤为不同寻常。 7:20第一位听友分享《路边野餐》这期,我们也回顾八年来录制播客、开启群聊以及各自成长的故事。 17:19 第二位听友,来自上海:你们的节目虽然不温不火,但可以放心听,因为是“自己人”,就跟《漫长的季节》这期一样找到了共鸣 25:18 第三位听友,来自四川,被誉为最理想的听众,还给我们寄过冷藏兔肉美食; 35:26 第四位听友,喜欢李沧东专题的朋友;难题是分辨不清两位主播的声音。 38:57 第五位听友,梦想拍电影的纪录片编导,祝你美梦成真 44:12 第六位听友,点播《椒麻堂会》的人,有趣的灵魂总会相遇 51:20 听友来信1:人生是美丽的吗?(来自海外大不列颠的祝福) 53:50 听友来信2:在聊天群得到陌生人的安慰(匿名但很容易猜到你是谁) 58:35 听友来信3:如何用阴阳怪气的方式在群里发言(中年男性网友的互联网世界) 1:05:09 重磅,家属贺电1:老林进步的动力,主要靠鞭策 1:12:19 家属贺电2:老茹对爱好的坚持,让人嫉妒 你以为我们这个播客聊的是电影吗?不,是人生。 主播:赫佐格林(老林)、金桔派(老茹) BGM:Tu N'As Pas Cherché...(演唱者:La Grande Sophie)

87分钟
99+
7个月前

《逆行人生》:上海不相信眼泪-准风月谈vol.299

【播客网友群:微信搜索zfytbk,添加“准风月谈小助手”后,等通过后即拉入群聊】 同样是创作一部商业片,徐峥导演这次的创作路径,是放弃之前囧系列的喜剧片模式,转向另一条已经被市场验证过的社会话题片模式,即《我不是药神》模式,即现实质感+类型化。 只是从这部《逆行人生》的视听风格角度,前半截疑似悬疑片或恐怖片的风格,与后半截体育励志片式的燃点(骑手争第一)相结合,显得有些错愕。 但,创作一部中产阶层叠加中年失业危机焦虑、外卖骑手的社会困境的社会话题片,于当下社会的普通观众而言,依然有很强的社会意义。 3:36 为什么徐峥放弃了擅长的喜剧片类型,是因为找不到“王宝强”这样的搭档吗? 8:00 这部《逆行人生》的视听风格角度,前半截疑似悬疑片或恐怖片的风格,与后半截体育励志片式的燃点(骑手争第一) 16:35 徐峥导演是在消费弱势群体吗?穷人花钱看富人拍电影这个说法,实在过于狭隘。 20:29 这部电影到底给谁看?外卖员群体会看吗?中产“阶级”买账吗? 28:55 这部电影讲的是——中产者“体验”外卖员生活吗?中产者的困境够真实吗? 49:50 《东京奏鸣曲》在写中产者困境的真实感伤,为什么更胜一筹?国内的“中产阶级”是不是一个伪命题? 57:16 都是普通人,搞什么人上人的架子?就算是个“中产者”,也别陷入保安与外卖员之间“底层互害”的人性陷阱。这部电影能让我们看到外卖员工作的不易,同时也让普通观众“照照镜子”,为社会变好做出一点自己的努力。 本期提到的电影: 《我不是药神》 《奇迹笨小孩》 《钢的琴》 《光猪六壮士》 《年会不能停》 《东京奏鸣曲》 主播:赫佐格林、金桔派 BGM:我等你按下播放机-莫非定律乐团

71分钟
99+
8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