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请到了布朗主任西班牙课上认识的同学五月,在阅读分享之前嘉宾和主播一起闲聊学习和使用西班牙语、日语、英语等相关的话题。 嘉宾:五月(也将是第30期的嘉宾) 主播:斯图亚特、布朗主任 剪辑:布朗主任 RSS:https://feeds.fireside.fm/books/rss 【时间线】 00:54 学西班牙语就只是为了好奇? 08:14 印象中日语是比较容易学的一种语言? 13:43 日本人学英语比中国人更容易一点? 16:28 口音的问题可能跟耳朵有关系 20:31 听说考试也考验语言组织能力 28:43 回来说西班牙语,有什么学习收获吗? 32:16 三四十小时能到什么样的程度? 【相关资料】 04:45 据维基百科,皇家大道 (El Camino Real)是位于是美国加州的一条约一千公里长的历史道路,连接21个昔日西班牙传教者所建立的修道院而设。它与历史上的直通殖民帝国首都墨西哥城的Calle Real有关,因此命名为Real。 16:11 Breaking the Accent Barrier 19:13 曾经的Test of Spoken English (TSE) 32:07 现代英语和古汉语都可以归类为分析语,和可被归类为孤立语的现代汉语一样,很少有词形变化。与之相对的,大部分比较“难”的语言如日语、阿拉伯语、拉丁语可被归类为综合语,有不同复杂程度的屈折变化。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小宇宙、Spotify或其他泛用型播客平台订阅、留言、分享,谢谢!
这次介绍的是一本40年前第一次出版的老书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中译书名《想象的共同体》。 作者Benedict Anderson是一位英裔爱尔兰人,在二战前的昆明出生,之后在美国、爱尔兰、英国生活和学习,博士期间专注印度尼西亚相关的研究,能流利的使用印尼语、爪哇语、菲律宾语、泰语交流,2002年从康奈尔大学的教授职位荣休后旅居东南亚,2015年在印尼去世。 主播:斯图亚特、布朗主任 剪辑:布朗主任 RSS:https://feeds.fireside.fm/books/rss 【时间线】 04:08 本书的作者生于昆明,在印尼去世 09:26 民族主义有关的三个矛盾现象 13:22 这本书还挺适合想练GRE阅读的读者? 16:02 为什么民族主义的起源和印刷术有关? 22:49 为什么还与美国建立和法国大革命有关? 30:20 成为民族国家的一个常见契机 39:35 人口普查、地图、博物馆 【相关资料】 04:45 Chinese Maritime Customs Service,中国海关总税务司,1854年由于太平天国之乱的影响由外国领事馆在上海设立,直到1950年其高级官员主要是外国人。 10:56 另一个例子是印尼华人的国籍问题 11:49 比如发生在1965年的九三〇事件 12:36 根据2010年的人口调查,印尼有20个以上超过百万人口的族群,大部分属于南岛语族 41:05 作者的一篇讣(fù)告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小宇宙、Spotify或其他泛用型播客平台订阅、留言、分享,谢谢!
这次介绍的是一本去年出版的历史书Asian American Histories of the United States ,出版于2019年。作者Catherine Ceniza Choy是一位菲律宾裔美国人,在美国出生长大,目前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 司徒认为这本书的好处是讲了很多身为华人特别是第一代移民不太了解的事情,从而能更多的从亚裔美国人的角度去思考,他们会面对什么样的问题,有什么样的身份认同的困难。 主播:斯图亚特、布朗主任 剪辑:布朗主任 RSS:https://feeds.fireside.fm/books/rss 【时间线】 02:40 这是一本包含很深的情感的书 07:34 美国的护士里有很大比例的菲律宾裔 10:27 Asian American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16:42 最后一章选取的角度有关于对华人女性的双重歧视 25:16 书的结尾也是关于中国人的往事 31:48 现在美国有多少亚裔? 39:47 为什么美国有无条件的出生公民权? 42:45 把华人看作模范少数族裔的刻板印象 48:50 这本书适合什么样的读者? 【相关资料】 09:57 当时想到一个在越南出生的美国计算机科学家Bui Tuong Phong,他是计算机图形学的早期研究者之一,仅32岁就因白血病去世。 17:05 Page Act of 1875是美国第一个对移民实施限制的联邦法律。 24:43 Stay True: A Memoir 35:40 Trevor Noah的一段视频以及他对这件事情的回应——值得一看!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小宇宙、Spotify或其他泛用型播客平台订阅、留言、分享,谢谢!
今天这本书是以一个奥本海默为主人公的传记作品,但并不是那个最为人熟知的奥本海默,而是他的弟弟,Frank Oppenheimer。 他也是一位物理学家,同时也曾经是曼哈顿计划的参与者之一、被辞退的大学教授、牧场主、高中教师,以及科学馆或者博物馆的创办人。他和他所创建的Exploratorium (探索博物馆)是本书的主题,在这里参观者探索、发现和理解物理世界的规律,奥本海默认为,这样的理解可以避免广岛核爆这样的灾难再次发生。 本书的作者K.C. Cole,通过采访Exploratorium结识了奥本海默,并在他人生的最后十几年与他有亦师亦友的情谊,并在此影响下,学习物理并创作了多部科学类非虚构作品。她也曾是南加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教授。 书名something incredibly wonderful happens: Frank Oppenheimer and the World He Made Up,出版于2009年。 主播:斯图亚特、布朗主任 剪辑:布朗主任 RSS:https://feeds.fireside.fm/books/rss 【时间线】 01:29 这一集节目是间接蹭热点 04:18 奥本海默的兄弟关系怎么样? 09:55 奥本海默在学术上并不突出 12:00 听证会和学术生涯的中止 16:03 作为一个牧场主和高中教师的奥本海默 23:00 短暂的美好 27:08 Exploratorium的特别之处 31:25 这本书有什么主要观点吗? 36:48 它适合什么样的读者? 【相关资料】 如果你想更多了解关于原子弹的历史,The Making of the Atomic Bomb 也许是最好的一本书,作者Richard Rhodes,初版于1987年,获得过普利策非虚构作品奖。 关于Robert Oppenheimer的生平,还可以阅读诺兰这部电影所参考的传记 American Prometheus: The Triumph and Tragedy of J. Robert Oppenheimer,同样也是普利策奖的获奖作品。 另外也还可以看一部80年代的纪录片The Day After Trinity,本书的主人公以及书中多次提到的Bob Wilson、Hans Bethe都在片中接受了采访。 18:23 Living a Fruitful Life - 奥本海默在1960年Pagosa Springs High School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23:52 James Heckman, 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曾经上过Frank面向当时同在Jefferson County的其他学生特别开设的物理课,并且一直保留着当时Frank的书单和歌单。 40:24 Immune,作者Philipp Dettmer,有一个Youtube频道kurzgesagt 。 【更正】 03:32 Exploratorium馆址的搬迁是在2013年 07:27 Robert Oppenheimer(两人中的哥哥)1922年进入哈佛大学,3年后获得化学专业的学士学位,之后去到剑桥大学,1926年又转到哥廷根大学在Max Born的指导下从事理论物理研究,次年获得博士学位,当时他23岁,此时弟弟Frank还在纽约读高中。 08:48 1935年Robert是在UC Berkeley任教职,同时也在加州理工大学教课。 12:07 1949年两个奥本海默都曾接受众议院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的质询,当时哥哥Robert承认他的几个学生在伯克利学习期间曾经是共产党。对Robert本人有深刻影响的是在4年之后,1953~1954年国会两院原子能委员会发起的调查和安全听证会。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小宇宙、Spotify或其他泛用型播客平台订阅、留言、分享,谢谢!
这次介绍的是代表斯图亚特人设的一本800多页的历史书The Boundless Sea: A Human History of the Oceans ,出版于2019年,并获得了次年的英国Wolfson历史书奖。 这又是一本英国人写的书,作者David Abulafia曾经是剑桥大学的教授,精研地中海国家的历史,他曾写过另一本获奖作品The Great Sea: A Human History of the Mediterranean(中译名:《伟大的海:地中海人类史》)。 我们聊到了斯图亚特读这本厚重的历史书的感觉,把读历史作为一个剥洋葱的过程,不断有新的炸裂的发现和被打破的成见,是很有意思的。 主播:斯图亚特、布朗主任 剪辑:布朗主任 RSS:https://feeds.fireside.fm/books/rss 【时间线】 01:35 历史书就得看最新的? 08:37 对于作者来说海洋史是一部文明史 12:18 印度洋上的短途贸易和丝绸之路 20:14 这本书比同类著作更关注历史中的个人 27:54 大航海时期也有大众对于地理发现的热情 34:32 人类一直就连接在一起,通过海洋 38:45 这本书适合什么样的读者? 【相关资料】 02:13 David Cassidy的两本海森堡传记, Uncertainty: The Life and Science of Werner Heisenberg和 Beyond Uncertainty: Heisenberg, Quantum Physics, and The Bomb 04:02 南岛民族,或称南岛语族,是指生活在台湾、东南亚、密克罗尼西亚、新几内亚、波利尼西亚、马达加斯加等地,使用南岛语系的族群,总人口约为2.5亿。 11:31 The Confusions of Pleasure: Commerce and Culture in Ming China,中译《纵乐的困惑》,作者是加拿大汉学家Timothy Brook 19:46 Fernand Braudel,法国年鉴学派的历史学家,著有《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中译名),他关注宏观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历史的影响,被认为是世界体系理论的先驱之一。 34:23 关于LK-99,刊载在nature.com的一篇新闻文章认为它不是一个超导体 【更正】 01:06 这里说的应该是剑桥,而不是牛津 01:16 这里说的应该是2020年的奖项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小宇宙、Spotify或其他泛用型播客平台订阅、留言、分享,谢谢!
今天介绍是本独立出版的成功学图书Replacing Guilt。书中的一系列文章主要探讨了以内在动机代替以罪疚为基础的动机的各种思维方式。作者认为,我们在世界中的价值不是基于我们的努力程度,也不是基于别人对我们的评价,而是基于我们的行动对宇宙历史造成的实际影响。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尽可能地让未来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改变,而不是被过去的罪疚感或别人的期待束缚。 本书作者Nate Soares,是美国加州的非盈利组织Machine Intelligence Research Institute(MIRI, 机器智能研究所)的研究负责人。该机构的主要目标是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安全、受益于所有人,并且不会给人类社会带来风险。他们通过技术研究、政策倡导和公众教育等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书中的内容全文可以在这里阅读。书的第一部分稍稍晦涩一些,也可以从第二部分或者第四部分开始阅读。 主播:斯图亚特、布朗主任 剪辑:布朗主任 RSS:https://feeds.fireside.fm/books/rss 【时间线】 02:02 机器智能研究所与LessWrong社群 08:00 是怎么知道这本书的? 18:33 一种常见的愧疚感来自于不知道该做什么 23:12 这一段让布朗主任放松而斯图会觉得好累 29:50 为什么要先做完事情才可以休息啊? 37:09 很少有人真的觉得休息是人生的终极目的吧? 47:45 用到意志力去自律的时候就已经输了? 55:02 这本书适合什么样的读者? 【相关资料】 02:55 LessWrong 是一个社区博客和论坛,专注于讨论认知偏差、哲学、决策理论以及其他与人类理性和推理相关的领域。灵魂人物Eliezer Yudkowsky是MIRI的资深研究员和理事。LessWrong以其"序列"帖子而闻名,入坑可以从这里开始。 03:40 人体冷冻技术 (Cryonics) 的相关讨论,现时只应用于在临床和法律上已被宣告死亡的情形,并且在主流观点中属于伪科学。而目前被认可的是深低温保存 (Cryopreservation),可以参考维基词条。 08:23 The Art of Learning的书评,作者Stephen Manila现在在一家AI医疗公司从事机器学习的研究与实践。他有一个My favorite random internet writing的阅读列表。 10:02 Tim Urban和他的The Story of Us,出书的时候改名为What's Our Problem,还是对原来的名字印象更深。 13:20 Omakase (お任せ),意思是“交给您了”,是一种由主厨决定菜单的就餐方式,通常以较贵的食材为主。 32:00 《围城》第8章,方鸿渐"想起在伦敦上道德哲学一课,那位山羊胡子的哲学家讲的话"。 44:45 Doom游戏制作者之一John Romero和Tim Ferriss的访谈,他的新书是一本回忆录Doom Guy: Life in First Person。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小宇宙、Spotify或其他泛用型播客平台订阅、留言、分享,谢谢!
这是一本主要是讲纳粹统治下的优生学的一部分历史及其带来的人道灾难。阿斯伯格是奥地利的儿童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医生,作者认为其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是纳粹对“完美”阿利安人种族理想的追求的一部分。 原版书名是Asperger's Children: The Origins of Autism in Nazi Vienna,出版于2018年,作者Edith Sheffer,是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中译本由上海三联书店在2022年出版。 孤独症(autism) 也被称为自闭症,专业称谓是“孤独症谱系障碍”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在婴儿期或者童年早期(8岁前)出现症状的发展障碍。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 2020年的统计估算,大约每36人中有1人被诊断为ASD,男孩被诊断的频率是女孩的近4倍。 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其诊断标准可以总结如下: i. 持久性的社交沟通和社交互动的缺陷,表现在以下所有三个方面: (a) 对人际关系、情感互动的理解和管理方面的缺陷。 (b) 非言语沟通行为的缺陷,这对于社交互动至关重要。 (c) 发展、保持和理解关系的困难,表现在不适应各种社交环境,对同伴的兴趣和交往的缺乏,以及在想象和创造性游戏方面的困难。 ii. 限制性、重复性的行为模式、兴趣和活动,表现在至少两个以下方面: (a) 重复的运动或语音行为,或对日常生活例行公事的过度坚持。 (b) 对环境的僵化或过度一致性,或对环境的过度反应或缺乏反应。 (c) 限制性、固定的兴趣,表现出的强度或焦点超出了所期望的强度或焦点。 (d) 对感官的过度或欠缺的反应,或对环境或人的不同感觉的奇特的兴趣。 iii. 这些症状在早期发展阶段就开始出现。 iv. 这些症状会显著限制和干扰日常功能。 v. 这些症状不能被智力发育障碍或全面发育延迟更好地解释。 如果怀疑有患病的可能,应寻求专业的医疗服务,以进行精确的评估和诊断。 主播:斯图亚特、布朗主任 剪辑:布朗主任 RSS:https://feeds.fireside.fm/books/rss 【时间线】 04:45 正片开始 11:26 最早提出孤独症的两个来源是有联系的 16:24 为什么会有阿斯伯格综合症这个名字? 20:30 书中所写的阿斯伯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8:43 阿斯伯格下诊断的标准并不那么一致 31:46 这些被诊断的孩子是怎么被送来的? 38:44 现在的趋势是不从孤独症谱系中单独诊断阿斯伯格综合症 45:35 书中也是在探讨阿斯伯格这个人的选择 51:38 这本书适合什么样的读者? 【相关资料】 33:20 美国优生学绝育的一个相关维基词条。1990年代通过了《美国残疾人法》,为身心障碍者提供了较为全面的保护。 47:15 这里提到的播客单集是天书广播的第32期 回不回国?吴文藻与谢冰心的抉择(音频地址) 49:07 这里有一本相关的书 Exit, Voice and Loyalty 54:48 徐贲《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第十六讲“公民听众与政治说理“,第十七讲”非说理宣传的四种危害“ 【更正】 24:56 这里说的应该是1938年,而不是1948年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小宇宙、Spotify或其他泛用型播客平台订阅、留言、分享,谢谢!
今天介绍的20世纪80年代曾经流行的《走向未来》丛书中的一本《让科学的光芒照亮自己》。本书作者刘青峰,也是丛书主编之一,毕业于北京大学,曾经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的研究员。2006年新星出版社再版了这本书,增加了简短的序言。 书的主题与科学哲学相关,作者反对科学的神圣化,主张以科学的精神和方法将科学本身作为研究对象。书中的角度观点受到了系统论和波普尔的影响。现在读起来能感受到80年代的朝气和自由。 主播:斯图亚特、布朗主任 剪辑:布朗主任 RSS:https://feeds.fireside.fm/books/rss 【时间线】 03:08 正片开始 10:44 这是一本读起来比较快的书 16:17 关于近代科学的结构有三方面 18:51 现代科学的种子是来自古希腊的几何学? 28:25 这本书读起来有80年代的感觉 32:46 那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 40:00 明代就有了成熟的旅游攻略手册? 41:33 什么样的读者适合读这本书? 47:01 《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 【相关资料】 03:00 据教育部2023年发布的信息,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9.6% 06:08 《旅人》,第15期讲到的《鸟瞰科学》丛书中的一本 06:45 据维基百科词条,科学哲学的研究在20世纪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始于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关于维也纳学派,可以阅读Exact Thinking in Demented Times 08:38 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1984年出版。 08:51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成立于1967年,主页链接 13:40 David Deutsch, The Beginning of Infinity: Explanations That Transform the World 21:00 书中提到做这个测量的是埃拉托斯特尼,他还提出了一种寻找素数的方法。 24:47 据维基百科词条,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自由落体实验的故事,记载在他的学生维维亚尼在1654年写的《伽利略生平的历史故事》(1717年出版)一书中,但伽利略、比萨大学和同时代的其他人都没有关于这次实验的的记载。 39:20 这里提到的书是The Confusions of Pleasure: Commerce and Culture in Ming China,中译《纵乐的困惑》,作者是加拿大汉学家Timothy Brook 47:45 法国数学家Alexander Grothendieck (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生于1928年,是现代代数几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于他对独特风格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更正】 07:32 作者曾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创办《二十一世纪》双月刊。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小宇宙、Spotify或其他泛用型播客平台订阅、留言、分享,谢谢!
今天介绍两本书《The Meritocracy Trap》, 作者 Daniel Markovits 和《The Aristocracy of Talent: How Meritocracy Made the Modern World》,作者Adrian Wooldridge。两本书都讨论了唯才主义(Meritocracy)——在教育和工作中完全依靠优秀的指标进行选拔的社会制度。今天的中国和多数西方国家应该都可以认为是这一制度主导的社会。但两本书都对这一制度作出了批评。 主播:斯图亚特、布朗主任 剪辑:斯图亚特 RSS:https://feeds.fireside.fm/books/rss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小宇宙、Spotify或其他泛用型播客平台订阅、留言、分享,谢谢!
今天介绍的这本书是A Fine Balance,是一本1995年出版的小说。作者是Rohinton Mistry,1952年出生于印度,1975年移民到加拿大,大约10年后开始文学创作。简体中文版本的书名是《微妙的平衡》,2015年译林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现实主义题材,故事主要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印度紧急状态时期,曾获得Booker Prize的提名,也曾被选入Oprah Book Club。 嘉宾:U同学(也是第14期的嘉宾) 主播:斯图亚特、布朗主任(本次打酱油) 剪辑:布朗主任 RSS:https://feeds.fireside.fm/books/rss 【时间线】 00:06 欢迎嘉宾U同学返场 (设定部分) 04:59 本书设定:印度紧急状态时期的城市中下层生活 08:29 各个主人公的背景铺垫:帕西人、裁缝、“贱民” (故事趣闻) 27:03 印度还有计划生育? 36:06 也有一个丐帮帮主的人物角色 (书评感想) 42:25 读的感觉有点像是印度版的《活着》 47:40 “那不勒斯四部曲”很好读? 51:41 读这本书的启发也来自帕慕克的《雪》 59:44 什么样的读者适合读这本书? 67:23 从印度聊到土耳其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小宇宙、Spotify或其他泛用型播客平台订阅、留言、分享,谢谢!
今天介绍的这本书是Unequal Childhoods: Class, Race, and Family Life,第2版出版于2011年,作者是Annette Lareau,是一位美国社会学家。中译版:《不平等的童年:阶级、种族与家庭生活》,2018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可以看作是一个长篇幅的社会学调查报告,有一定学术性但并不特别难读,包含不少画面感挺强的生动细节,仿佛你作为一个旁观者经历了不同背景风格的家庭生活片段。 主播:斯图亚特、布朗主任 剪辑:布朗主任(时间所限,口水较多) RSS:https://feeds.fireside.fm/books/rss 【时间线】 00:50 正片开始 07:00 本书的研究背景与法国学者布迪厄的理论相关 08:40 “野蛮生长”的教育理念(Accomplishment of Natural Growth) 13:11 “协同培养”的教育理念(Concerted Cultivation) 31:20 被约束的感觉(Sense of Constraint) 33:53 “我值得”的感觉(Sense of Entitlement) 36:40 中产阶层家庭真的是围着小孩转的吗? 44:21 “知道这条路能够走得通”确实很重要 51:17 孩子的兴趣理所当然的是家长的责任吗? 53:10 从什么时候就变成现在这样了呢? 61:00 结尾感想 【相关资料】 05:48 BBC纪录片Up的维基页面,最新一季是2019年的63Up 38:44 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中译本《虎妈战歌》 50:30 Goodreads之外,还有豆瓣上的一篇书评 55:17 关于rationalization, ChatGPT给出的相关著作是韦伯的《经济与社会》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小宇宙、Spotify或其他泛用型播客平台点赞、留言、订阅,谢谢!
今天介绍的这本书是The Golden Ticket: A Life in College Admissions Essays,是今年4月新近出版的。作者是Irena Smith,曾经在斯坦福大学做过4年的本科招生工作,现在独立执业,为旧金山湾区、美国各地以及全球的学生提供私人大学招生咨询服务。 本书是一本文学性挺强的个人传记,播客中我们聊到的内容多是由大学申请和录取引出,但书中的大部分篇幅是为人父母的酸甜苦辣。 主播:斯图亚特、布朗主任 剪辑:布朗主任 RSS:https://feeds.fireside.fm/books/rss 【时间线】 00:08 闲聊新的图标(小宇宙还没同步?同步了!) 04:22 正片开始 12:12 再来一次作者能够进入斯坦福大学吗? 16:28 书中有提到去名校到底好在哪儿吗? 21:35 什么样的申请者可以脱颖而出? 25:00 MIT招办有一个官方网站 29:27 书中每章的开篇都是大学给申请者提出的一个问题 35:05 主播斯图亚特的高中回忆 43:42 本书的另一特点是作者对文学的热爱 53:22 这本书适合什么样的读者? 【相关资料】 07:38 这里提到的来自一家湾区媒体的书评 21:35 MIT需要什么样的学生? 25:10 MIT招办网站的文章精选 44:26 The Master and Margarita 51:15 Jefferson's Three Greatest Achivements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小宇宙、Spotify或其他泛用型播客平台点赞、留言、订阅,谢谢!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