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简介】 我们邀请到了两位诗歌领域的朋友,分享他们关于当代青年诗人的观察,对当下诗歌生态的理解,共同讨论我们心目中的诗歌和诗人是什么。 【内容摘要】 00:04:20:诗是什么? 00:12:40:诗与艺术共通? 00:14:00:诗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00:16:30:分行就算诗吗? 00:20:00:诗的本质是wc? 00:21:30:AI可以做诗人吗? 00:38:20:当代年轻诗人们什么样? 00:46:30:诗歌的探索与创新 00:50:40:诗人是什么? 00:55:40:诗人需要“五险一金”吗? 00:58:10:全职与业余诗人哪个好? 01:03:00:诗的纯粹性与诗歌圈? 01:10:40:文章憎命达吗? 01:14:30:诗看天赋还是训练? 01:22:00:诗能大众化商业化吗? 【嘉宾】 ●夜横秋,“意义背离计划”主理人。 ●余贺,安徽省安庆人,写诗和小说。 主播:包文源 音乐: Annie Laurie - The Radio Dept.
【本期内容】 本期邀请到了几位人工智能文学艺术领域相关的研究者和艺术家,共同讨论关于人工智能与文学的关系,AI创作的小说与诗歌是文学吗?与人的创作相比有什么差异?人工智能写作究竟将如何改写我们对“创作”这一古老行为的原有认知?AI是否会在未来重塑文学概念与实践活动?……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了人关于自身的各种幻觉。 【内容摘要】 00:03:30:人工智能写作的概念:谁在写?怎么写?写什么? 00:11:00:人工智能文学与人类创作的界限:原创性、情感动机与思考方式 00:16:30:肉身迷恋症与人类中心主义 00:22:00:用数学打败原始手工业 00:23:00:人工智能文学没有灵魂? 00:31:30:AI攻克音乐、绘画和文学的门槛 00:33:00:文学定义与作者身份的概念流变 00:45:00:人工智能写作与不同文体的应用 00:47:40:如果小说家像围棋棋手一样再也写不过AI? 【嘉宾】 李沐杰,实验写作者,数字媒介与文化研究者,其研究主要探寻数字计算技术条件下文学媒介(如写作,文本,阅读和语言)如何共同塑造数字美学。近期出版文章:《论数字美学:感性数据与氛围语言 On Digital Aesthetics: Sense-Data and Atmospheric Language》(2023,由《电子书评 Electronic Book Review》出版)。 杨逸云:武汉大学文学院写作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人工智能写作。 叶轩:(https://a.pureapparat.us)穿梭于艺术、音乐和科技 交织的各种语境。他好以“制噪”试法,在不止于人类的纠葛中唤起不合时宜、无法翻译与难以辨认的情动。常通过即兴与计算技术虚构软件、影像、装置、表演和出版物。其作品曾展 出于加拿大当代艺术博物馆(2022,多伦多),尤伦斯当代艺 术中心(2022,上海),威尼斯建筑双年展(2021),Peer to Space(2021,柏林),MUTEK电子艺术节(2020,蒙特利尔), 安大略省美术馆(2019,多伦多),歌德学院(2018,北京)等地 展出。他的多元实践载入蒙特利尔歌德学院“后人类主义”专题,《ArtAsiaPacific》“新浪潮 New Currents”专栏,《德国艺术论坛 Kunstforum》“女性主义4.0”专刊,Bandcamp Daily“月度最 佳实验专辑”。现任教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 主播:包文源 音乐:Pure World - 麗美
【本期内容】 本期邀请到了朱琺老师,与大家一起讨论关于文学与虚构的词典,里面收录的每个词:后现代主义与诗经,博尔赫斯、卡尔维诺与一支足球队,越南、日本与借来又归还的汉字,诗歌之高与小说之广……我们“借来”的一个个概念彼此串联在一起,构成自我生长的语言。 【内容摘要】 00:06:00:异物志与志怪小说:古老而实验的叙事传统和诗意幻想 00:25:00:博卡(文学)青年队:关于文学形式的探索 00:40:00:语言、词汇的源流与演变:我们语言之内的多重灵魂 00:55:00:诗与叙事的矛盾:一个句子的美学 01:00:00:诗歌之高与小说之广:吉光片羽 【嘉宾】 朱琺 小说家 高校教师 悖论爱好者 越南古籍达人 自封“前西湖湖长” 形式主义狂热分子 妖怪的博物学发烧友 博卡(文学)青年队副队长 反动组织王二小酱油铺主人 奇书制造商、盗版贩子兼收藏家 致力于中华杜撰学、中华附会学、中华影射学 另名“马达+S+狐猴”“子不语鸟兽鱼虫” 主播:包文源 音乐:Libertango - 马友友
【本期内容】 我们邀请到了三位文学研究者,共同与大家探讨当代中国文学生态的演变与当下青年写作的现状,以及国内兴起的创意写作行业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 【嘉宾】 卫卫:复旦大学中文系在读。 天宇: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在读。 考考:浙江大学中文系在读。 【内容摘要】 00:03:30:世纪之交的文学生态变革 00:15:30:学院文学批评与民间视角 00:29:30:东北文艺复兴:一座独特的时间迷宫 00:32:00:文学的内部自循环 00:39:00:创意写作在国内的起源 00:42:30:创写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 00:46:30:文学中的个人特质与体制冲突 01:07:30:文学的幻觉与作家的幻觉 01:13:30:遥遥领先的郭敬明 01:18:00:文学的终结与未来 主播:包文源 音乐: 烂泥 - 草东没有派对 Prepare for Disappointment - Matt Elliott
【本期内容】 我们邀请到了四位不同身份的文学创作者,共同与大家探讨各自关于文学的想象。 00:02:30:从建筑转行创意写作 00:06:00:创写与写作培养 00:14:00:文学编辑与小说作者的身份互文 00:19:30:华文文学与大陆文学的差异 00:23:30:一个神秘的写作团体 00:26:00:实验文学与读者市场 00:39:30:母亲身份与写作时间 00:41:00:上海地理空间与个体记忆 00:52:30:活人的墓碑 01:00:00:大水泡子是童年之海 01:10:00:彩虹和方言有几种颜色? 01:12:30:破坏文体大作战! 【嘉宾】 小张:建筑学专业,做过建筑设计、编剧、影评人,拍过短片……目前在读创意写作研究生。 三三:前知识产权律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创造性写作专业,曾获二〇二〇年“钟山之星”年度青年佳作奖,获人民文学奖新人奖、郁达夫小说奖短篇小说奖等,著有小说集《晚春》,《山顶上是海》,《俄罗斯套娃》,《离魂记》等。 栗鹿:生于上海崇明,写小说和诗歌。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诗刊》《长江文艺》《小说界》等杂志,获人民文学奖新人奖等,著有短篇小说集《所有罕见的鸟》,长篇小说《致电蜃景岛》等。 陈志炜:后浪文学编辑,著有小说集《老虎与不夜城》等。 主播:包文源 音乐:If I Have To Go - Tom Waits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