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新的单元,我会先放一段电影原声剪辑,请你来猜猜这是哪部电影,然后我们一起来听一首这部电影里的歌曲。 ** 如果你有想聊的电影也欢迎告诉我。 ** 曲目 (请在曲名后面填上电影名字) * See You Again - * 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 - * 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 – * When I Fall In Love – * Love is All Around – * Take My Breath Away –
萨特说存在先于本质,对所有思考人生意义的人来说,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失去了上帝的模板和指引,人该何以自处。 即便不去想意义这种大而无当的话题,面对不断重复的生活,是不是真的会有一个契机(trigger)触发不同的剧情,这一次就聊聊这个吧
这一次我们迎来了开播以来的第一位的嘉宾,真真最好的朋友,也是消费行业资深从业者,傻灵,名字虽然谦虚,实际上充满了智慧。恰逢双十一购物季,聊聊电商平台的套路和她的心得,毫不含糊的给我们好好上一课
播客录了一年以后,一瓶酒,两盒烟,三个人,终于坐在了一起。 既然都已经为人父母,坐在一起自然是从孩子说起,关于女儿和父亲,爱和期望,耐心和伤心
来填坑了,来填坑了!如果你想花1小时了解Chet Baker 这位大名鼎鼎的爵士人物59年的人生的话,我敢保证这期节目可以满足你。 美国爵士音乐家 Chet Baker (1929-1988)的一生充满争议。他被称为Dean+ Sinatra+ Bix的合体 -- 帅气的外形,迷人的嗓音加上天才的小号,这一切让他年少成名。 但是,Chet Baker 又是各种矛盾的综合体。他一生放浪形骸,毒瘾缠身,最终孤独终老,用一种很戏剧性的方式死在阿姆斯特丹的街头。 Chet Baker是天生的音乐家,靠着听广播就自学了小号演奏。20岁出头的Chet 成为西海岸爵士运动的重要推手,之后又在欧洲暴得大名。人到中年却走入低谷,混到要靠在加油站打工维持生计。 70年代初,Chet 再次拿起小号,重返欧洲。在人生的最后几年里,不论是在音乐的产量上还是质量上,Chet 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80年代后期,Chet 的年收入已经达到了20多万美金。但是,他去世之后,人们却发现他的帐户余额都不够支付葬礼费用。 Chet Baker的人生从来不缺戏剧化的场面。1988年5月的一个凌晨,他被发现死于阿姆斯特丹的人行道上,手里握着他的小号。 本期节目就来讲讲Chet Baker,这个“高级流浪汉”充满矛盾又戏剧化的一生。除了传奇的故事之外,当然也少不了好听的音乐,还有老王vs 真真 + DJ 关于音乐的讨论(chao jia)。 感谢这期节目给我们一个机会认真地去回看Chet 的人生。感谢小伙伴们的耐心等待! 本期封面 - 来自DJ临摹的Chet自画像 曲目 07:05 (1953) I Fall in Love Too Easily 20:45 (1958) I’m Old Fashioned 36:45 (1964) Chet Baker - Born to Be Blue 42:49 (1977)How Deep Is the Ocean 49:40 (1986)Chet Baker - Sea Breeze 59:08 (1987)Chet Baker - Arborway - Live in Tokyo 1987 1:05:53 (1988)CHET BAKER Little girl blue 1:16:38 (1955)Everything Happens to Me
做为纯真博物馆开播一周年的献礼,我们本周末的三人节目会来认真地讲讲Chet Baker 其人其事。今天的Solo 节目算是给周末的节目做一个预热吧。 钢琴家DickTwardzik 是Chet 50年代后期在欧洲的好搭档,他们录制了很多传世之作。可惜年轻的Dick死于毒品过量。在那个年代了,音乐家们对生命有一种无法自拔的随意。 Freeway可能是Chet 一生唯一的创作。他跟Gerry Mulligan的几次合作也都是爵士史上的高光时刻。这两人也是西海岸cool jazz 运动的重要人物。 1974年发行的SHE WAS TOO GOOD TO ME 专辑可以看作是Chet重回乐坛的标志之一。慢慢从牙齿受损的磨难中走出来,Chet也开始了新的人生篇章。 JustFriends 是真真喜欢的一首Chet 名曲。(周末的节目里可以听到真真的演唱哦。。。)1983年Chet跟Stan Getz在欧洲的巡演也有很多的有趣故事,我们会在节目里聊到。 曾经的西海岸爵士王子,Chet Baker这个大情种确实 fall in love too easily。除了三段婚姻之外,他身边从来没有断过女朋友。这首歌他一生无数次演唱,我们来听听在人生的最后一年,Chet 演绎的深情与无奈。 曲目 * 01:31 Sad Walk (1955) – Chet Baker & Dick Twardzik * 06:08 Freeway(1952) – Chet Baker & Gerry Mulligan * 09:41 She Was Too Good To Me (1974) * 14:19 If I Should Lose You (1978) * 19:39 Just Friends (1983) – Chet Baker & Stan Getz * 29:51 I Fall in Love Too Easily (1988)
在被人吐槽聊天毫无逻辑之后,用时下的话来说,三个中年人开始“摆烂”,在伪装了半集文艺话题之后,终于滑入了中老年K歌模式。 恰逢开播周年,隔空相聚,高歌一曲,不管什么逻辑不逻辑,至少过程很有趣。来吧,能听到最后的朋友们,一起乐起来。 建议服用方法:深夜时分,独辟一室,饱吹饿唱,温酒送服
[Solo] | 爵士夜与乐 – Chet Baker 1974-1988 1 1964年回到美国之后,Chet 开始了他的黑暗时光。他在美国本土的知名度已经不能跟50年代比了,另一部分,作为爵士圈里出了名的毒虫,唱片公司对他避之唯恐不及。 1966年8月,Chet因为欠了毒贩的钱,被人暴打一顿。这令他本来就不太好的牙齿再次遭受重创。Chet进一步沉沦了,68年左右他不得不全家搬去加州跟她母亲住。曾经万人迷的西海岸爵士王子在加油站打工养家糊口。 70年代初,Chet 慢慢重新适应了新的小号吹奏方式。他开始慢慢回到公众的视野。 过去的几年里,他远离了毒品。73年春天,在Dizzy Gillespie的帮助下,Chet 再次站上了舞台。 2 喜欢Chet的爵士乐迷基本上分成三派,喜欢1974年之前的一派偏好Chet年轻时甜蜜通透的嗓音,这部分人以美国乐迷居多。第二种人,喜欢的是74年之后的Chet,特别是78年重返欧洲之后的Chet。78-88这最后的10年,Chet依旧是毒瘾缠身。但是他更巧妙地处理了这个问题,因此他能有更多的时间花在音乐上,而不是监狱里。 这个阶段的Chet保留了对音乐的真诚,他的演唱依旧是纯粹的,但是多了一份成熟,一份沧桑,一份通透。有些时候我们可以听到他牙齿的漏风,但是这也变成了Chet这个时期的一个特色。 3 Chet像一个高级流浪汉在欧洲大陆游荡。他开着车从巴黎到阿姆斯特丹,从德国到比利时。他的生活就是在演出与演出之间移动,不演出的时候就在哪个朋友的客厅里过一夜。 他很享受这种自由自在的日子,远离了美洲大陆纷纷扰扰的人群。爱他的人也好,恨他人也好,或者嫉妒他的人们,他统统不想见到。 4 Chet也曾考虑过在欧洲安定下来,跟他当时的女友Diane 租一个像样的公寓,过一些所谓正常人的生活。但是他好像只能停留在想象的阶段,性格的散漫还有毒品的困扰让他缺少改变的动力。 在我看来,Chet人生的最后几年是他艺术生涯里最好的几年。他高产,而且技艺日臻成熟。那个阶段Chet 留下的几张专辑都是经典中的经典。 1986,87两年,Chet成功举办了日本巡演。他在日本受到了空前的欢迎。那段时间,为了保持良好的状态,当然也是碍于日本严格的毒品控制,Chet暂时离开了毒品。他靠美沙酮控制住毒瘾。本来他已经计划好了88年再去一次日本,但是生命无常。 Chet1987年在日本的现场发行了 Live in Tokyo 双CD专辑。这套专辑是我真正开始认识Chet,喜欢Chet 的开端。那段时间我听了无数遍这套专辑。 5 1988 年 5月13日,Chet Baker从阿姆斯特丹王子酒店的三楼房间窗口跌落,他的后脑砸在街边的水泥立柱上。事情应该发生在凌晨时分,人们发现他的时候,这位跟毒品纠缠了一生的音乐家已经离世了。当然,他的死也跟毒品有关。警察怀疑他是吸毒过量,在窗口坐着的时候产生了幻觉,导致了这次的事故。 Chet人生的最后10年收入颇丰,最后3年竟然达到了年入20几万美金的程度。那是80年代末啊,这个收入可谓是富豪级别了。这样说明了欧洲市场对Chet的喜爱。但是,他离世的时候,银行里的存款连葬礼都不够支付。一个真正的嬉皮是不容许死的时候口袋里剩下一文钱的。 Chet在欧洲的经纪公司安排他的灵柩回到美国,并支付了一切费用。电影导演 Bruce Weber在Chet 生前为他拍摄的纪录片Let’s Get Lost 那时候正准备上映。Weber承担了Chet的葬礼费用。 Let’sGet Lost 获得了1989年的奥斯卡提名。这一切Chet在天堂都看到了吧。不过我估计他不会在乎的,他会说出他的口头禅:“who cares!” 最后你会问,那么喜欢Chet Baker 的第三种人是什么样的?这种人喜欢Chet 的全部,年轻的,年老的,任性的,衰败的,奔放的,无奈的。管他呢,在Chet 的音乐里,Let’s Get Lost! 曲目 * 04:01 Autumn Leaves – She Was Too Good toMe (1974) * 11:07 It’s You or No One - She Was TooGood to Me (1974) * 17:41 El Morro – The Best Thing for You1977 * 36:15 All Blues – The Last Great Concert1988 * 45:42 Almost Blue – Live in Tokyo 1987 * 53:50 You and the Night and the Music – AsTime Goes By 1986 * 1:02:23 Let’sGet Lost
广东人有句话叫做“有情饮水饱”,内地有句俗话“家贫百事哀”,哪句话是真相,怕是没几个人能下断言。 据说根据调查,只有3%的人自认为找到了真爱,面对如此惨淡的现实,是不是还应该给爱情留些余地,面对未知的命运;还是该拿出计算器,代入工资、房产、退休金,以求得一个可量化的答案。 三个过来人,行至中途,说说自己的想法。
1955年Chet Baker第一次登陆欧洲。在这块爵士乐的新鲜土壤上,Chet大受追捧。Chet 在欧洲的这些年里完成了几百场现场演出,留下了很多经典的专辑。 同时,他也越来越被毒品所困扰。他的生活几乎就是在舞台,戒毒所,甚至监狱之间轮转。最终,因为毒品问题,Chet 在1964年第15次被驱逐,而这次的目的地是美国。 今天的节目分两个部分,首先是Chet 小号演奏的部分。然后,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Chet 年轻甜美的嗓音。 - By DJ 曲目 Chet Baker in Milan * 02:03 Lady Bird * 06:48 Line for Lyons * 14:33 Look for TheSilver Lining * 19:07 Indian Summer It Could Happen to you, Chet Baker Sings * 25:55 I’m Old Fashioned * 31:00 EverythingHappens to Me * 36:07 It Could Happen to You * 39:00 Old Devil Moon
相比感到集体被冒犯的姑娘们,东八区的男人们被一部电视剧暴露于天下,其实更应该感到耻辱,因为某种意义上,从这部垃圾剧的主创视角望过去,剧中人的所思所想就是当下的现实而已。而这些寡廉鲜耻的所谓演员,恐怕还会觉得委屈,何至于自己勇于说真话,却又被全世界唾骂,这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其实更令人琢磨。 在放心大胆的痛斥东八区的傻缺之后,下一部吐槽的电影就有些风险了,一群城里人有没有资格批评农村电影?苦难善良的劳动人民难道还不值得一个好评?轻如鸿毛的生命注定会隐入尘烟,但一声叹息之外,是否还可以追问背后的问题究竟是什么
今天我们来听听Chet Baker 在50年代初的演奏。 第一部分是Chet与Gerry Mulligan 合作的曲子,第二部分是Chet跟Stan Getz 合作的演出。 - By DJ 曲目 01:29 Lullaby Of TheLeaves (1998 Digital Remaster) – w/ Gerry Mulligan 04:43 My FunnyValentine (Live) – w/ Gerry Mulligan 07:39 Line For Lyons w/Gerry Mulligan 11:26 Bernie's Tune(Live At The Haig, Los Angeles, CA., 1953) – w/ Stan Getz 15:05 All The ThingsYou Are (Live At The Haig, Los Angeles, CA., 1953) – w/ Stan Getz 20:38 The Way YouLook Tonight (Live At The Haig, Los Angeles, CA., 1953) – w/ Stan Getz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