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夜未眠

行走在东京的夜里,恍然发觉不用按时睡觉也是一种自由。24小时的招牌,向你表示热烈欢迎。 可以在深夜里也从事自己想干的职业,可以不用起床就面对板着脸的上班族,可以清晨吃碗重油拉面作为一天的结束。啊,想想就觉得夜晚东京的空气真新鲜。 生物钟自由,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社会关系从一种刻板中得到了解脱吧。 对话参与人: 唐一,罗二,周三 欢迎关注 主页、微博。支持我们:购买周边 INTRO: salyu x salyu - じぶんがいない Part 1 说到歌舞伎町怎么能不说黑帮呢 * 《八王子スーパー強盗殺人事件》(八王子超市强盗杀人事件),至今未破的日本悬案,1995年7月30日的晚上,三名女性在超市的办公室被枪杀。 * 《龍が如く》(Yakuza),台湾译名叫人中之龙。05年起发行的一款以黑帮恩怨情仇为主题的动作冒险类游戏,2020年出到了第七代,因为游戏里的一切都围绕着2000年左右的歌舞伎町展开,所以游戏又称歌舞伎町走路模拟器。 * 《不夜城》by 馳星周(Fuyajo by Hase Seishu),作者是周星驰的粉丝,这是他最早的直木赏的入围作品。以新宿的歌舞伎町为背景写作的小说,里面有中国黑帮出场,在电影版里金城武演了歌舞伎町的混混。 * 在日韓国人(Zainichi Kankokujin),取得日本绿卡的韩国人。曾经是在日本最多的外国群体之一,后来2007年,在日本的中国人群体总数超越了韩国人群体总数。 Part 2 零点后的新宿立刻模式切换,牛鬼蛇神都跑出来了 * 森山大道(Moriyama Daido),以黑白摄影出名的日本摄影师,常拍摄都市的日常。 * 新宿鎮座 花園神社,在新宿,录音中口误,《你的名字》中的神社其实是在新宿旁边的四ツ谷的须贺神社。 * 新宿ゴールデン街(Shinjuku Golden Street),聚集有超过200家小型餐厅及酒吧,知名的东京文化街区之一。 * こどじ(KODOJI),新宿黄金街摄影小酒吧,每个月有两场摄影小展览。录音中唐1说错了名字。应该是这一家。Nabesan也是黄金街里推荐的一家小酒吧。 * 思い出横丁(Omoide yokoch),历史悠久的新宿商店街,如今狭小却聚集了非常多好吃的店铺。 * すごい煮干ラーメン凪,藏在新宿黄金街破烂房子里只有五个座位的本店,不光汤很鲜,面也是跟其它拉面完全不一样的劲道。煮干(Niboshi)是将小鱼煮熟晒干后加工而成的海产品,主要用于煲汤。 * 新宿ニューアート(Shinjuku New Art),新宿的脱衣舞演出,每场六段舞蹈,3-5000日元可以看两个多小时,演出非常认真、观众非常克制。 * 《深夜食堂》(日)(Shinya Shokudo),漫画改编的人气日本电视剧。讲一个小店老板深夜中借食物与食客共有的许多故事,温情细碎,却充满了对人生的善意,受到很多人喜爱。常連(Joren)客很多都是在新宿从事奇怪职业的人。 * 《深夜食堂》(中)(Shenme Gui),国内翻拍日本的《深夜食堂》系列,因生拉硬套的场景和剧情,恶评如潮。 * 《北京折叠》by郝景芳,出名的获得雨果奖的科幻小说,呈现了一个不同阶层的北京,曾引发过一阵热议。 * 《真夜中》(Mayonaka),已休刊的纯文学杂志,取意于人在午夜时分独特的状态。封面是服部一成设计的,「言葉は真夜中の星、写真は光、絵はともしび、デザインは夢。」(词语是凌晨的星、写真是光、绘画是烛火、设计是梦。) * 《真夜中の嵐》(Mayonaka No Arashi),2001年日本电视台放送的岚的冠名综艺,花费数个深夜,岚的成员在日本旅行,最后在北海道,埋下时间胶囊。 Part3 便利店满足的是一个瞬间的细分需求,而Donki则像一个宇宙。 * Natural Lawson,以女性为目标顾客的红色罗森系列便利店,有独特的买手选品区。部分地区的店铺内甚至有药局。 * 水曜日のネコ(Suiyobi No Neko),精酿啤酒,包装十分可爱,许多人喝了都说难喝。 * NEWDAYS,JR 下属的便利店,在车站会出现。满足过路的人的基本需求。 * 《コンビニ人間》(Konbini Ningen),芥川賞得奖作品,女主人公在同一家便利店打工18年,一直不变的便利店给她安慰。 * 《便利店男友》,罗森与角川书店合作的女性向企划,后来被改成了动画。故事围绕着便利店展开,高中校园恋爱日常番。 * 驚安の殿堂 ドン・キホーテ(Don Quijote),自称日本最大型的连锁店和便利店,名字可以直译为堂吉诃德。类似国内的超市,但不如超市那么大,又没有便利店那么小。有自己的主题曲,非常洗脑。货物全,价格便宜。 * マック難民(Makku nanmin),2006年麦当劳在日本开业以来,因过夜不用给钱,许多因各种原因贫困的人涌入,成为日本"看不见的贫困问题"之一。 * 屋台(Yatai),其实就是国内的路边摊。至今还有许多小站门口深夜摆着很多路边摊。 * 《超市夜未眠》,分别有没有感情线的短篇、和带感情线的长篇,安利短篇的版本。深夜超市半梦半醒状态,无声又凝固的时间。 * 《零售的哲学》, 日本7-ELEVEN 创办人铃木敏文自述40多年零售经验。 * お母さんの食堂(Okasan No Shokudo),全家去年推出的一个食物系列,里面出的担担面、狼牙薯条都很好吃。 * Waschsalon TOKYO,从德国进入日本的一种新型态的投币式洗衣房。可以喝咖啡,可以看书,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去拍照。 Part4 「終電逃した」是东京人正当熬夜的终极借口。 * 終電(Shu Den),最終電車,出门喝酒一定要牢记的数字。 * 二次会(Nijikai),常见日本深夜的居酒屋,简单来说,就是没喝够再续摊。当续摊变成一种文化,即便不想继续喝了大家基本都要完成第二拨,之后续几次还是可以决定的。 * @shibuyameltdown,记录倒在涩谷的各种醉酒的人,百态人间。 * ファミレス(Fami Res),以家庭为目标客层的餐厅,代表餐厅有开到中国的サーゼリア(萨莉亚),还有ガスト、ジョナサン等。 * カプセルホテル(Capsule Hotel),胶囊酒店nine hours很有名,在东京就有10家店,最近邀请各路有名建筑师都参与了设计,空间意外地非常有趣,均价一晚200人民币左右。 * 漫画喫茶(Manga Kissa),日本发展起来的可以看漫画的咖啡店。随着发展逐渐完善各种服务,甚至可以上网、洗澡。部分漫画咖啡价格低廉。 * BOOK AND BED TOKYO,以“可以住的书店”出名的酒店,实质是酒店的一种新形式。在东京、京都都有分店。 * TSUTAYA BOOK APARTMENT,Tsutaya开在新宿的一家可以看书、可以喝咖啡、可以住的空间。24小时开放。从2019年11月开始关店整修中。 [e11-back-reverse] [e11-front-reverse]

84分钟
13k+
4年前

在日本深夜综艺《月曜》工作一年,再看综艺还笑得出来吗

热爱综艺的医学生放弃了专业,来到日本把自己的爱好变成了工作。 她最终如愿以偿,来到了大名鼎鼎的下饭综艺《月曜》,一个专注地域黑的日本深夜搞笑节目,当AD(民工)。 当看综艺变成拍综艺,面临最大的问题不是这行难不难做,而是在一个行业最后都要面临的事实:"天赋"远远没有"坚持"重要,但最后发现"能坚持"也是"天赋"的一种。 对话参与人: 唐一,罗二,周三,毛四 欢迎关注 主页、微博。支持我们:购买周边 INTRO: Ennio Morricone - Slalom Part 1 "所以你们真的是,从早上等到晚,剪出来就十秒。" * 《月曜から夜ふかし》(Getsuyo Kara Yofukashi),2012年开始日本电视台每周一晚上深夜11点播放的节目,在中国也赢得了很多观众。其中展现各式各样在日本社会生活的人,大胆又出其不意的环节策划,搭配 杰尼斯关8的 村上信五和 重量级男大姐 マツコ・ DELUXE 的吐槽,笑出声。 個人的ニュース(Kojinteki News),是最著名的一个节目内容,在街上抓路人聊最近人生有什么新鲜事,在涩谷取材比较多。 节目出现的一些综艺节目相关的术语/日语 * プロデューサー(Producer),称为P, 制片人,可以理解为算钱的,在电视台决定节目内容与方向。韩国的综艺节目中也有 PD,除了算钱还管拍摄,所以又P又D。 * 総合演出(Sougo Enshutsu),总导演。 * チーフディレクター(Chef Director),简称チーフD。 * ディレクタ ー (Director),简称D,导演,负责具体内容呈现。 * アシスタントディレクター(Assistant Director),简称AD,副导演,也负责端茶倒水。 * リアクション ( Reaction ), 综艺节目会强调观众的反应。 * コンプライアンスチェック( Compliance Check ),可理解为节目内容的合规审查。 * 生放送(Nama Houso),直播。 * 日本民間放送連盟(Nihon Minkan Hoso Renmei),日本全国16间商业广播电视台组成,作为电视台工会保护电视台的利益。 * 日本放送協会(Nihon Hoso Kyokai),又称NHK,是日本的国家公共媒体机构,成立于1925年,在日本国外也会以多种语言播出节目。 * BPO(Broadcasting Ethics & Program Improvement Organization),日文叫放送倫理・番組向上機構,上两者合作成立的作为第三方存在的日本公共机构,审核电视节目内容,保护观众。 * FCC(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联邦通信委员会,负责规定所有的非联邦政府机构的无线电和电视广播使用,委员会也是影响美国通信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 * 培養効果 (Baiyo Kouka),中文叫涵化理论,George Gerbner 等20世纪70年代提出,研究电视对于受众的长期影响。当时他们选取美国的地区作为样本,得出看电视时间越长,受众对于现实的看法就会越容易受到电视上内容的影响。 录音中提到了几期《月曜》 * 2020年2月17日播出,因外国游客太多,滑雪胜地北海道的物价被抬得很高,日本人开始不去北海道了。节目组便找到下一个滑雪潮流所在地:长野 白马 ,直击心灵地问了去滑雪外国人的年收(支付宝也因此出镜)。 * 2019年10月28日播出, 去日本各地调查当地的有名人排行,其中包括山梨县 。 调查 山梨县的时候当地人都说 最有名的是武田信玄 (Takeda Shingen) ,一个战国时代的武将。 节目一般会靠吐槽当地没什么名人来挑事儿。 * フェフ姉( Fefu Ne),中文观众称她"音乐结姐姐",2016年被月曜节目组从路边挖掘,因她口吃发不出音乐节Fesu的音 而发成了Fefu ,但性格开朗,很有综艺效果。后来在月曜有了自己的专栏,成了电视名人 。 和其它几个日本综艺: * 恋愛番組《テラスハウス》《バチェラー》 * 《ポツンと一軒家》(Potsun To Ikkenya),朝日电视台周末综艺,打开谷歌地图,哪儿有独立的房子就去哪儿。借一栋房子看见整个日本社会的生态、人情,常青节目。 * クイズ番組《林先生が驚く初耳学!》 ( Hayashi Sensei Ga odoroku Hatsumimi-Gaku!),猜谜节目,林修看了VTR之后,按下第一次听到/知道的键,然后讲解。 * 《マツコの知らない世界》(Matsuko No Shiranai Sekai),主持月曜的松子主持的另一档有意思的节目。介绍各种不知道的世界,比如榻榻米的世界、键盘的世界、乌冬的世界。 * 《水曜日のダウンタウン》(Suiyobi no Dauntaun),每期验证不同的奇葩想法,一个烟民为了抽一口烟,如果故意把吸烟区设置在山上的话,他会不会爬山,也验证过宇多田光的歌的尾音每个人发得是不是一样的,搞笑艺人也很好笑。 * 《マツコ会議》(Matsuko Kaigi),找日本当地新奇话题就地取材,做过选题类似最近花60万日元可以把头发变柔顺的美发店,东京站有什么可以化妆的地方等内容。 Part 2 "韩国每次都在不断地挑战,非常极端" 罗pd全名罗英锡,为韩国著名综艺节目导演,节目收视率的保证。 节目中提到罗pd的代表综艺: * 《花样爷爷》,有着五十年演艺生涯的韩国老演员们出国背包旅行。国内由东方卫视引进。 * 《三时三餐》,把演艺界人士带到远离都市的地方做饭的节目,温情、好看,芒果台有类似的《向往的生活》。其中第二季在韩国旌善拍摄的部分中,出现了这么一段字幕:"也许我们都比想象中孤独,也因此,我们能和一些人一起吃一顿饭,会变得更加困难,但是反而说不定,也会更加恳切。" * 《麻浦靓仔》,自称不懂时尚的罗pd ,拍出了让人感慨时尚也这么动人的综艺。以每期5分钟的“特别形式”编成,完整版也只有10多分钟。颠覆传统综艺形式。 * 《新西游记》,以西游记和龙珠为设定的旅游节目。嘉宾化学反应过好,爆红。前三季都在中国拍的。 * 《尹食堂》,韩国艺人尹汝贞为中心去外地运营韩餐厅,比起怎么经营,反而更多的看到了认真、勤劳的人如何赢得陌生人的敬意。芒果台有类似的 《中餐厅》。 * 《小巷餐厅》,拯救小街区餐厅韩国节目,大名鼎鼎的厨师白钟元出手,切合韩国社会生态。 * 《拉面男》,韩国艺人姜虎东去各个地方煮拉面的节目,也是每期6分钟,网络看10多分钟完整版。 * 《 爸爸去哪儿 》 ,真人秀节目,原版来自韩国MBC电视台, 被芒果台引进。 Part3 "我有时候会想,做综艺这么累,真的值得吗?" * 《街头美食斗士》,韩国综艺节目,白钟元主持,寻找藏在世界各地的街头美食,只言片语里带出丰富的美食信息,却丝毫不说教,字幕克制。会有看了节目不想立刻到处吃吃吃的人吗?节目还透过美食拍出了文化。 * 《Ugly Delicious》,Netflix 出品的纪录片, 可以说是真正舌尖上的美国,讲述了 烹饪 和移民文化是如何融合并成为当下美国的最佳注解 。 * 《Somebody Feed Phil》,又一部Netflix 出品的纪录片,到处吃美食。 * 《海王》,技术型导演温子仁的电影。海王是可以和海洋生物交流的超级英雄。大型海底捞现场。 * 《卡路里》, 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 (主理人金承志) 在综艺节目《炙热的我们》中,改编了火箭少女的《卡路里》,唱哭了火箭少女。 * 《Panda Kill》,线上狼人杀竞技综艺节目,有很厉害的嘉宾,全是黑话,不懂的话会看得满头问号。但有时候一期5个小时,相当耐看。 "讨论了半天《月曜》,发现这就是一个豪华制作的民生新闻节目《1818黄金眼》" * 《1818黄金眼》,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民生休闲频道推出的民生新闻节目 。 * 《谭谈交通》, 成都本土一档寓教于乐的交通警示类节目。交警上路抓违章,民生类新闻,好笑到出圈。 倾情安利:身在做民生新闻,但一心立志做美食节目的毛4推荐的美食综艺: * 《阿贤逛巴剎》,主持人功力+语言+知识背景=一档非常好的美食节目。 * 《雷蒙德·布兰克的厨房秘密》,法国乡下米其林餐厅,做有很多细节的法餐的节目。可以学到大量的料理知识,也有人性美。 * 《SMAPXSMAP》,美食节目无疑,而且是日本最贵的美食节目,鼎盛时期的富士台做的策划不可小觑。 [Untitled]

91分钟
25k+
4年前

走在京都街头,一不小心跌入四维空间

多去了几次京都,看厌了寺庙神社,我们终于开始正视这座"小城"。 被山包围、被水围绕的京都,游客们一般都流连于山水间的神明所在之处,然而当你走在这座城市不大的街区里,却每次都能意外地发现上次来没注意到的细节,就像从化石上剥离下的小小的灰尘。这个时候就顿悟了,京都不是一个三维的城市,而是各个时代坍缩而成的四维空间。 对话参与人: 唐一,罗二,周三 欢迎关注 主页、微博。支持我们:购买周边 INTRO: 横山智佐 - サンセットサマー Part 0 暗中观察:京都的新去所 * ACE HOTEL KYOTO,美国的城市概念酒店品牌,在隈研吾负责设计改建的新風館(ShinPuhKan)里,地下直通地铁,不光有文艺片院线「UPLINK」,「1LDK」、「GLOBE SPECS KYOTO」「BEAMS JAPAN」等店都是第一次在关西开张。 * TRUNK HOTEL,在涩谷的城市概念酒店,虽说是复制粘贴Ace Hotel,但是依旧受到欢迎。 * 星のや京都,位于岚山区域,需要乘船前往。 * OMO5東京大塚,星野旗下平价线。 * 京都酒店御三家,柊家(Hiiragiya),俵屋(Tawaraya),炭屋(Sumiya)。 * 京都柏悦酒店(Park Hyatt Kyoto),由老屋改建。室内由季裕棠设计,建筑设计及施工则由竹中工务店担任,庭院由设计师北山康夫(Yasuo Kitayama)操刀。延伸阅读:《季裕棠新作——京都柏悦酒店解析》 Part 1 "京都真的是一个很难玩懂的城市,因为不同的时间都坍缩在一个空间里了。" 看旅游手册: * 《Lonely Planet:日本》,早年不跟团旅游者人手一本的孤独星球,京都只是其中一个章节,最近独立出来了《Lonely Planet:京都》。 * 《京都》by 穷游锦囊,中文世界的口碑旅游实用信息。 看日本杂志: * POPEYE《お邪魔します、京都》(《来打扰你了,京都》),cityboy的京都指南,推荐很多便宜又不主流的店铺。 * 《Casa BRUTUS特別編集 京都》,向富裕消费者推荐贵贵的京都,想买贵的器物看这本。 * 《&Premium ふだんの京都》(《普通京都》),看了让人羡慕住在京都的人的一期杂志。里面还介绍了鸡蛋三明治相关的店铺,食物诱人。 * 《&Premium特別編集 京都、街歩きガイド。》,少女心的京都,玄学里的京都,哪个地方跟神结缘,哪个地方适合悠闲地逛吃,看这一本够了。 * 《 d design travel 京都》,D&DEPARTMENT,一个以永续生活的二手选品店出的旅游指南。 * D&DEPARTMENT KYOTO,在京都的旗舰店,一个寂静的寺庙改建而成。 还是圣地巡礼: * 《名探偵コナン:迷宮の十字路》(Meikyu No Jujiro),柯南剧场版,有童年记忆的人都不会错过的动人故事,京都、红叶、推理还有爱恋和歌。 * 《名探偵コナン:から紅の恋歌》(Kara Kurenai No Renka),柯南剧场版,也发生在京都,服部平次仍然没有告白成功。 * 森見登美彥(Morimi Tomihiko),会把很多京都梗写进小说,常出现下鸭神社和大文字五火送山。擅长诡谲又奇特的想象,把读者带到一个妙趣横生的世界。录音中提到的小说有《夜は短し歩けよ乙女》(Yoruhamijikashi Arukeyo Otome)里有光怪陆离的夜晚,《四畳半神話大系》(Yojohan Shinwa Taikei)里有平行时空。 * 《三十三年梦》by朱天心,明明被归为文学回忆录,却从文字里读出了与京都的共情之处。 * 《京都》by林屋辰三郎(Hayashiya tatsusaburo),以时间来写空间,不是很好懂。 Part 2 "今天在京都依旧可以散步,因为这就是古代人的城市尺度。" 关于平安京和洛阳: * 平安京Overlay Map,把平安京的地图叠在京都现在的地图上的网站。在京都市平安京創生館有平安京的复原模型。 * 《洛中洛外図》(Rakuchu Rakugaizu),室町时代的风俗画,金箔云霞贴满画面。代表性场所细密描绘,但在想强调的部分上画云、放大描绘,以抽象的手法呈现,称“云霞法”。 关于鸭川: * 鴨チュー,鸭川边一对对的couple互相之间留出”鸭川等间隔“,进行鸭川亲亲。 * 下鴨納涼古本まつり(Shimogamo noryo furuhon matsuri),京都的三大古书市集之一,在名叫糺の森的森林里,持续一周。 * 五条坂陶器まつり(Gojozaka Pottery Festival)。五条坂是京都陶器的激战发源地。 * 平安蚤の市(Kyoto Heian Antique Market),期望吸引全世界的人来文化交流而办的跳蚤市场,每月10号在平安神宮举办,据称非常精华。 京都的自行车店: * 辻森自転車商会(Tsujimori Jitenhsa Shokai),创业一百年以上传到第三代的自行车店,楼上藏了一个Blue Bottle Coffee。 * CYCLE GARDEN GOKOMACHI,一个独立的自行车小店,当地人经常去这里组装车子。 * THE GOOD DAY VELO BIKES & COFFEE KYOTO,独立经营的租赁好看自行车的咖啡馆。 * from H,很有设计感的电动自行车租赁。 跟京都有关的游戏: * 《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监制的藤林秀麿提到,在构筑《荒野之息》的地图时,为了掌握游戏中的距离感,开发人员在说明两个地点的距离时就会像是以「村子与迷宫的距离就设定为祇园到清水寺之间的距离」这样来形容。 * 《陰陽師》(Onmyoji),网易出的游戏,在中国掀起抽ssr热潮之后又在日本刮过一场旋风。京都的晴明神社(Seimei Jinja),因为供奉曾任职日本古代阴阳师官职的安倍晴明,而吸引大家去抽ssr,沾欧气。陰陽師,日本古代独一无二的职位。以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哲学为基础,阴阳师掌管着天文、历法、占卜、时刻等。电影《陰陽師》,野村万斋主演,帅气好看,引人关注安倍晴明和源博雅。 出了城的鸭川对岸: * 祇園(Gion),全名为祇树给孤独园。名字出自《金刚经》开头,原句为:"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意思是讲佛在哪里讲经。 * 祇園精舎(Gion Shosha),释迦牟尼当年传法的另一重要场所,在印度,守护神是牛头天王。 * 八坂神社(Yasaka Jinja),供奉祇園精舎的守护神牛头天王,游客多的参拜地。 京都的近代建筑改建: * 京都国立博物館(Kyoto National Museum),旧馆是1900年的皇室博物馆,新馆是2015年谷口吉生设计的,玻璃外观像个苹果店。 * 京セラ美術館(Kyoto Kyocera Museum of Art),前身为纪念昭和天皇即位的京都美术馆,后来被Kyocera京瓷冠名改造,建筑师青木淳负责设计的,开业之后登上了几乎所有杂志的封面。2020年开业首次大展为杉本博司的瑠璃の浄土。 * 京都国際マンガミュージアム(Kokusai Manga Museum),前身是龍池小学校的校舍,有数量庞大的日本漫画书和图画小说可阅览。 * 倉俣史朗(Kuramata Shiro),设计师,有很多玻璃作品。 * 吉冈德仁(Yoshioka Tokujin),以前是倉俣史朗的学生,也跟杉本博司一样有玻璃茶室设计,在东京的国立新美术馆展览。 Part 3 "算法也无法推荐给你的地方。" * 青蓮院(Shoren-in),靠近繁华游客区,却自有一方安静庭院,四季景色好看。 * 二条城(Nijo-jo),德川家康的家,内部结构曲曲折折,空间很黑,屏风有金箔,让人想起阴翳礼赞。 * 狩野派(Kano-ha)和琳派(Rinpa)都是金箔屏障画,前者更具象,后者更抽象,有装饰性。 * 知恩院(Chion-in),在青莲院旁边,很绿,有景色,有莺鸣地板。 * 高台寺(Kodaji),丰臣秀吉的灵庙,宁宁的安葬之所,景色很美。 * 金閣寺(Kinkaku-ji),日本佛寺,根据日本将军足利义满对极乐净土的想象修建,虽贴满金箔,也只是个寺。 庭院: * 重森三玲邸庭園美術館(Shigemori Mirei Garden Museum),有名的京都造园师的旧家,改造成了纪念馆。 * 銀閣寺(Ginkaku-ji),与金阁寺相呼应,本来想做成全银的,后来没有钱没做了,实际庭院很丰富。 * 龍安寺(Ryoan-ji),以枯山水石亭闻名。由15颗石头和白沙构成,后边是斑驳的土矮墙。静坐下来似乎可以看到宇宙。 * 光明院(Komyo-in),播客中唐1喜欢的枯山水,巨大的石头很天外来客一般的力量感。 * 桂離宮(Katsura Rikyu),京都西侧的皇家离宫,被现代主义大师格鲁皮乌斯、布鲁诺陶特盛赞,认为其具有非常强的现代主义特点。 * 京ラー油(Kyo Rayu),四川人都说好吃的辣椒。唐1推荐其中名为舞妓はんひぃ~ひぃ~的品种。 * 京都 北山 生茶の菓(Kyoto Kitayama Nama Chanoka),抹茶味软巧克力,冰镇以后像一块生巧克力蛋糕一样光滑,好吃到尖叫。 * 丸久小山園(Marukyu Koyamaen),录音中唐1提到的特级抹茶品牌。 * 朝食 喜心(Kishin), 好吃的米饭+好吃的咸菜+好喝的味增汤=日式Brunch。 * Sou Sou,京都本土设计品牌,新和风,本店在京都开了一条街。擅长花卉纹样,分趾鞋是它的爆款。 * Marimekko,芬兰设计品牌,也有很多花花,深受日本消费者欢迎,前身做窗帘。 * 京東都 KYO-TO-TO,又一个京都设计品牌,传说人物的刺绣贴商品很多,也跟很多艺术品合作。 * 恵文社一乗寺店(Keibunsha Ichijoji),被称为世界最美书店,盛名在外,用公共交通不好到达。不追赶潮流上架新的书,每本书都由staff精心挑选介绍。 * 誠光社(Seikosha),交通便利,选书独特,店内还有展览空间,有名的京都独立书店之一,恵文社前员工开设。 * ホホホ座(HO HO HO ZA),唐1心中京都最好的独立书店,有很多艺术书、独立书。 [e09-poster]

81分钟
14k+
4年前

Tokyo Girl:没有标签就无法看懂的图鉴

大家都在努力成为一个梦幻般的"东京人",就像杂志中告诉你的一样。然而"标签"的魔法对长期生活在这的人不起任何的作用,它让你努力奋斗只能成为一个消费者,而不是一个有归属感的本地人。 对话参与人: 唐一,罗二,周三 欢迎关注 主页、微博。支持我们:购买周边 INTRO: 杏里 - 悲しみがとまらない 暗中观察: * 「美術館女子」by読売新闻,在新闻媒体和SNS大规模连续几周的强烈关注和抗议之后,这个策划已经从正式被撤掉。 * 《「美術館女子」は何が問題だったのか。》,美术手帖上关于此次事件的议论。 Part 1 "导演看到了原版小说觉得不舒服,才开始想改编" * 《北京女子图鉴》,东京女子图鉴本土化改编的故事,四川女孩上京打拼,换了很多男朋友,最后成功的故事。 * 《上海女子图鉴》,小镇姑娘大学毕业后选择留在上海,立志成为上海那10%的人,十多年间一路打拼的励志故事。 * 《東京男子図鑑》(Tokyo Danshi Zukan),Bilibili投资的日剧,和东京女子图鉴类似男子版故事,导演并非同一人。 * 《重版出来!》(Juhanshudai),励志出版社行业升职剧,99%看了的人都被鼓舞了。 * 《東京カレンダー》(Tokyo Calendar),著名美食和时尚杂志,自称 "充满了约会和商务的实用美食信息"。 在东京的众多餐厅中挑选并介绍了值得成年人去的那些餐厅。 不光内容丰富,夹带私货和洗脑功力也一流。 * 《バチェラー・ジャパン》(Bachelor Japan),亚马逊出品,10个女性和1个黄金单身汉约会的真人秀,目前播到了第三季。 * 《La société de consommation》by Jean Baudrillard,批判分析消费社会。 Part 2 "标签交换标签,不仅在商品,也在教育上" * 学力偏差値(Gakuryoku Hensachi),通行在日本初中、高中、大学入学考试的一种教育统计,可以评估学生学力。偏差值反应了学生在全体考生中的排名分布,学生可以根据偏差值来决定报考的学校。此制度在日本受到争议,也有人认为这样免去盲目考试的苦恼。 * 《23歳の記者から山本耀司へ37の質問》,一个23岁的记者以非专业视角进行的山本耀司访谈,得到很多小边角料。 * 《ルポ東大女子》(Rupo Todai Joshi),讲了进入东京大学的女生的问题、奋斗和生活方式。 东大的女生比例只有2成,所以校际联谊俱乐部被其他大学的女性涌入。 她们的高学历也会成为她们就业的障碍,造成了相反的教育自卑。 * 《平成31年度東京大学学部入学式祝辞》by上野千鶴子,在中国也在日本引发热议的入学致辞。她说道:“表面”上平等的社会,从步入大学的那一刻起,性别歧视已在暗处悄然萌动。走进社会,性别歧视更是明目张胆地大行其道。很遗憾,东京大学里亦是如此。扩展阅读:《あのスピーチ、空気を読んでいたんですか?》,《上野千鶴子「私が東大祝辞で伝えたかったこと」》。 * 《家賃補助は女性優遇か?》,东京大学2016年宣布给女学生提供租房补助,此举也引发日本社会热议,争论是否优待女性。 Part 3 "你要像她那样,还是不要?" * 《Ali Wong: Baby Cobra》(《黄阿丽:小眼镜蛇》),最会讲污段子的华裔脱口秀演员Ali,新生代的女权代表。在自己的Netflix节目上大胆地讽刺了种族平等、男女平等的标准。后续跟Netflix合作了无数的电影和动画。 * 棚田由紀(Tanada Yuki),《东京女子图鉴》导演,还拍摄过《ロマンスドール》《百万円と苦虫女》等,这两部苍井优都是女主角。 * 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传奇的世纪最佳主厨,在全球拥有26家餐厅。剧中名句:30岁之前能去这里约会就是好女人,无数看过剧的人因此前去朝拜。 * 《賢者の愛》(Kenjanoai),改编自谷崎润一郎的小说。女主角的恋人被闺蜜抢了,其后女主角把闺蜜和前恋人的小孩培养成谈吐出众、理想的美男子。男孩深深迷恋着女主角。光源氏计划一样的故事。 * 《喜宝》by亦舒,女主角(被转到各处)的名句"我想要有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爱,钱也是好的,如果没有钱,至少我还有健康。也不过如此",评价两极的小说。 * 黄执中:完美人生是充分拥有选择权,“‘完美人生’是在人生时时刻刻,永远都尽可能保有最多的选择权“,而财富、智慧(判断力)、健康,能让人“时时能选择,路路有回转”。 一些补充: zhou3 来东京以前,我会觉得女性一定要怎么怎么样,或者怎么怎么样才好。在东京呆久了以后,很多标准反而被风化了。东京,一个老被外界说压抑、快速的地方,却像一个大容器,容下了这些各式各样的人。也因此,我不是很能认同把她们标签化。我看到的东京女孩,更鲜活、更立体。这也是我愿意留在这里的理由之一。 tang1 选择、焦虑、欲望的确是有相似的呀。有时觉得自己无论怎么挣脱,到底还是在追逐幸福人生标本的大浪里,至今还有不少没有和解的部分。 但感觉到慢慢生出了一些掌控力,能够更倾向于选让我快乐的东西惹。 说起来多简单的判断呀。 luo2 我觉得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那种体验着"上流东京"的"东京人",那只是一种消费的幻觉。长期生活在东京的人,可能反而发现自己面对封面上那些 "必去xxx" "必买xxx"的时候都是一笑了之。 "寿司之神? 不用去那些地方,我家附近有一家经常跟朋友去的也很好吃啊"、"高级点心太贵了,我宁愿在吃附近那家老夫妇卖的和果子" 。当然,看标签识人是永远都是消费社会中必备的技能,可能大家永远会吃这一套吧。 [e08-poster]

78分钟
10k+
4年前

感觉未来我们的城市公园都会变成商场

休息日到了,去公园还是去商场,或者是先去公园再去商场,或者干脆把商场做成公园,这样我们只去商场就好了... 对话参与人: 唐一,罗二,周三 欢迎关注 主页、微博。支持我们:购买周边 INTRO: 加山雄三&KAKATO - 夜空の星 Part 0: 暗中观察 * UNIQLO TOKYObyHERZOG & DE MEURON * UNIQLO PARKby藤本壮介(Fujimoto Sousuke) * UNIQLO HARAJUKUby伊東豊雄(Ito Toyo) * 佐藤可士和(Sato Kashiwa),平面设计师,经常与优衣库合作。 * 石上纯也(Ishigami Junya),办过自由的建筑展。 * L’Arbre Blanc by 藤本壮介,外形像狼牙棒,比起一般的住宅,阳台上花了很多心思。 * 世界一広い公衆トイレ by 藤本壮介,在千葉県市原,小湊鐵道飯給站附近。可以被看透的玻璃厕所,被草地包围。 Part 1:公园印象 "小时候的公园就是特级景区"+"青青小草,怕您的脚" 望江公园、浣花溪公园、都江堰水利风景区、龙池国家森林公园... 北海公园、玉渊潭公园、地坛公园、广州雕塑公园... Part 2: 东京的公园 "真的会有年轻人在公园一动不动躺着吗?" * 飛鳥山公園(Asukayama Park),北区的区立公园,赏樱名所,江户时代是德川家的行乐地,1873年和上野公园等共同指定为日本最初的公园。 * 浜離宮恩賜庭園(Hamarikyu Garden),本来是德川家浜御殿,后来经手天皇,最终战后开放给一般民众。 * 上野恩賜公園(Ueno Park),本来是宽永寺的境地,1873年作为日本最早的公园之一向公众开放。战后建设了一系列美术馆、博物馆、动物园、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 * 新宿御苑(Shinjuku Gyoen),本来是皇家的农产品种植园,1906年开放给民众。 * 皇居外苑(Kokyo Gaien),天皇家门口的一片绿化,有东京修剪最整齐的松树和草地。 * 江戸川グラウンド(Edogawa Ground),江户川边的宽阔绿地,棒球场、足球场、橄榄球场都在这里,晴天的时候小孩子们聚集训练,河堤上有人跑步的美好去处。 * 鴨川デルタ(Kamogawa Delta),在京都,围绕鸭川三角洲建起来的公园,当地人在过河的石阶上跳来跳去。 * スタバのある公園(日本公园里星巴克的特别设计),星巴克热衷于跟日本的公园合作,在公园里设计出融入环境的咖啡馆,引起了公园的开时尚饮食店的风潮。 * 水上バス(Suijo Bus),走水路游览东京几个主要景点,经过竹芝、浅草、台场、葛西。 * 鲸头鹳(Shoebill),日文名嘴広鸛,现实版可达鸭,人工饲育的鲸头鹳三分之一在日本,上野公园最受欢迎的那只叫Millie。 * UENO PLANET,由三澤遥,一个晶莹剔透的设计师,为上野动物园做的一套设计,干净、漂亮的线稿图视觉把上野动物园做成了一个星球。 * 一般参賀(Ippan sanga),昭和23年开始,日本一般民众向皇室表达祝贺的日子。每年1月2日及天皇生日会进行。 * 帝国ホテル(Imperial Hotel),日本知名的豪华饭店。东京的帝国宾馆靠近东京站。 Part 3: 未来的公园在商场里 "所以你宁愿在商场里坐着也不想去公园躺着" * 代官山 T-SITE(Daikanyama T-SITE),Tsutaya 做的生活方式一体的新设施,室外摆了座椅和绿色植被,很多人会把这里当作休闲场所。 * 宮下公園(MIYASHITA PARK),改造前流浪汉聚集的公园,在涩谷和原宿中间,为了迎接奥运会,作为涩谷大改造计划的其中重要一环,焕然一新变成了涩谷的地标。 * 東京ミッドタウン(Tokyo Midtown),六本木的东京中城,商场后边有艺术主题的开放绿地和2121美术馆。 * 東京ミッドタウン日比谷(Tokyo Midtown Hibiya),在日比谷公园旁边的第二个Midtown,屋顶向公众开放,可以观察日比谷公园的人。 * 銀座ソニーパーク(Ginza Sony Park),索尼大厦重建的间隔时间把停车场开放给公众使用的"街心公园"。 * 銀座メゾンエルメス,意大利建筑师Renzo Piano设计,全玻璃砖立面的建筑,就在Sony Park边上,常年活在索尼大厦的阴影下。 * PARCO,パルコ,日本连锁百货商场,位于涩谷的这家PARCO是日本潮流文化崛起最重要的见证者之一,可以说它塑造了日本的年轻人和潮流文化,并且带动了涩谷、原宿的发展。2015年改修,2019年底竣工。新的Parco依旧保持先锋。 * Tokyo Midtown Design Touch,2019年深泽直人和Playdesign Lab合作设计的游具,在东京中城展出,这些游具有一种极简主义雕塑的感觉。 * Anish Kapoor,当代有名的装置艺术家,做了很多大型的管道状的装置,曾经也在东京中城有过大型装置展出。 * 《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by Jane Jacobs,《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简雅克布斯,观察了纽约等美国大城市公园曾经破败不堪的过往故事并提出了自己的分析和意见。书中提到公园不是一建好就给城市带来活力,需要好好运作。 * Bryant Park,1990年以前,布莱恩特公园都只是垃圾场及妓女、失业者的汇集地。之后商业地产开发商专门拨款成立协会来管理公园,使之成为纽约最受欢迎的公园之一。 * 西畠清順 (Nishihata Seijun),日本有名的Plant Hunter,为日本很多商业设施挑选过植物,其中包括银座的索尼公园。 * 御髪神社(Mikami Jinja),日本唯一专门守护头发的神社,在京都岚山附近。 * ACROSS,PARCO 做的文化时尚志。其中一个栏目为定点観測,街拍大集合,已经持续了10几年。 * PARCO Museum * PARCO 劇場,日本有名的剧场之一,引进、发掘多个剧作,是日本演艺人渴求的舞台之一。 * 《Picnic》,瀬戸正人(Seto Masato)在1996-2005年间,拍摄代代木公园野餐的情侣。情侣们坐在野餐布上,毫不避讳地或躺或抱,享受着私人空间的舒适和安全。 * 扩展阅读: 《广州超级文和友揭神秘面纱,有种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城市防灾公园,我们可以做什么 有名建築家がデザインした公園&公園建築特集 一些补充: tang1: 以前看过一个说法:设计公园游具时,要给孩子的想象力留出空间。不要所有都”太完成“,空的部分、半成品的部分、完成的部分得结合起来。看完后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公园要有水有沙——水和沙的确是有千种形态,甚至它们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创造万物呀。也想起小时候蹲在地上玩蚂蚁一下午的片段,还有一群孩子在家楼下消磨时间的片段,空地也给过我不可思议玩乐可能。 * JAKUETS,游具设计公司。旗下设有游具设计研究所Playdesign Lab,深泽直人、佐藤卓、佐藤可士和等都与其合作设计过游具。扩展阅读:《大师操刀,为小朋友做设计:世上最简单也最难的事情就是玩得开心!》 * 日本公園施設業協会,游具企业联合会,制定了《游具安全标准》,旗下有130多家游具设计、建造公司。 * 《秘密基地の作り方》(《来盖秘密基地吧》),手把手教你创造秘密基地,插图是noritake画的。 * 《公園遊具》,木藤富士夫在夜晚拍摄的游具写真。 * 《月曜夜未央 - 原型不明的儿童乐园摇摇椅问题》,《月曜夜未央 - 谜之熊猫》,很迷惑的游具。 * 莫埃來沼公园,野口勇的遗作,也是他长年构想的“PLAY MOUNTAIN”。大地雕塑,美学顶点。 * Aldo van Eyck 的儿童游乐场 luo2: 在巴黎生活的时候,家里阴暗潮湿而公园阳光明媚,再加上城市里根本没有像样的商场,于是茶余饭后的生活都在公园或者周边的咖啡馆度过。回到东京之后,忽然意识到这样的空间突然从生活中消失了,很难找到不消费还能放松休闲的城市空间。免费舒服的设计公园椅,变成了需要消费的咖啡馆茶座;可以随时坐下吃饭的草坪,变成了不能踏入的园圃;本来边晒太阳边吃午餐的悠闲时间,也变成了胡乱点个定食三下五除二的仓促时间。努力在城市中找到自己能够放松的公园,不是一个应不应该消费的选择,而更像是找回自己本来拥有的可以缓慢下来的权利。 [Untitled]

79分钟
8k+
4年前

日本的City Boys,一本杂志和行方不明的忧郁

在"会穿搭""不油腻"这些标签之下,我们更想谈谈对City Boys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空间的观察。 《POPEYE》这本杂志(不是炸鸡)曾经帮助日本男孩建立起了全面的时尚知识体系。在纸媒日渐衰落的今天,对于年轻群体还能如何发挥影响力,不得不说12年的改版给了我们一个非常有趣的解答。我想与其说它是一本"男性时尚杂志",不如说它是一本"绅士的百科全书"、"小镇少年的城市焦虑手册",甚至可以是"中年浪子回归初心指南"。 行方不明(Yukue fumei),意为不知所踪,寻人启事上会经常出现的词。有本讲東藝大的书说这学校一半以上的毕业生都"行方不明"。 对话参与人: 唐一,罗二,周三 欢迎关注 主页、微博。支持我们:购买周边 INTRO: KREVA - 今夜はブギー・バック Part 0: 暗中观察 * ローソン プライベートブランド(Lawson private brand),佐藤大的设计,虽然整体印象统一、造型可爱,但是网络上的负面意见占多数:再好看,一眼看过去找不到也白搭。还有人故意用7-11的PB设计挑事。 * 明治おいしい牛乳(明治好喝的牛奶),佐藤卓的2016年的获奖设计。 Part 1:《POPEYE》是本什么杂志 "越战结束之后日本人发了一笔财,精神世界开始看齐美国,于是有了这本杂志。" * マガジンハウス(Magazine House),日本的著名杂志出版社,旧社名为“平凡出版”,曾经有过一本传奇杂志《平凡パンチ 》。目前旗下有《anan》、《Hanako》、《POPEYE》、《BRUTUS》、《CasaBRUTUS》、《GINZA》等长销不衰的杂志。 * 《POPEYE》,1976年创刊当时,将美国的生活方式引入日本,向十几岁到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灌输新的世界观的杂志,以前所未有的角度改变了男性杂志的世界观。 * 木下孝浩(Kinoshita Takahiro),2012年接手了内容日显疲软《POPEYE》主编职位,重拾当年创刊时的口号「Magazine for City Boys」,并赋予"City Boy"当代且全新的内涵,从此《POPEYE》从时尚杂志,拓展成为一本生活风格与城市文化指南。他将精心制作的城市特辑成为杂志招牌,男孩在城市中的"探索"体验当作杂志的核心内容。这个策略大幅提振了《POPEYE》的销量。 * 《POPEYEを創った男たち、8人の証言。》,POPEYE创立40周年时WOW电视台所做的专题采访,有木滑良久、石川次郎、都筑响一等创刊时候的爷爷们,讲述自己制作POPEYE时的心态和故事。 * 《BRUTUS》,1980年创刊的双周刊,主要读者群定位是中年绅士,也就是《POPEYE》读者群的下一个年龄层。 当时的口号是:"男として生きる術を心得た、あらゆる男たちのために"。 * BEAMS,1976年创业,从美国西海岸直接进口休闲服装的买手店。早期能够发展的原因是与平凡出版的深厚渊源,《POPEYE》的编辑向BEAMS提供了美国时尚动向,BEAMS大量进货后在《POPEYE》杂志上介绍,建立了一个引进与销售的循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メンズファッション雑誌ランキング,男性时尚杂志排名,在《Safari》《Leon》这些男性杂志中,《POPEYE》的封面显得格外清流。 Part 2: CITY BOY一定要生活在城市吗、CITY BOY一定要是男生吗? "日本年轻人的普遍心态:不能再往上爬,也不会下落,但还有权利松弛。" * シティーボーイ(City Boy)日语辞典中比直译多了几层含义。木下孝浩的阐释是:不论外表,而是绅士礼貌又有上进心的男生。他们所代表的是一种更丰富的精神和生活方式——对流行敏感,追求好生活,同时轻盈地保持着自己的价值观,不管年龄几何。 * 《La Tour Eiffel》by Roland Barthes,罗兰·巴尔特从埃菲尔铁塔入手阐释符号和隐喻空间,不长,易读。 * 《La Distinction》by Pierre Bourdieu,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的经典著作之一,其中提到:一个人的审美意向描绘了这个人的地位,并让他与更低层的群体产生距离。 * 松㟢翔平(Matuzaki Shohei),POPEYE的模特,也为"City Boy的忧郁"专栏当过写手,最近上了Terrace House,还同时在当十八线小演员、建筑工人、播客主持人。扩展阅读《松㟢翔平與4位台灣創作者友人的漫談:直視台北青年文化現狀》 * 坂本龍一(Sakamoto Ryuichi),日本国宝级音乐家,疫情期间教大家如何洗手。他在采访中提到自己20岁时最爱去日比谷野外音楽堂(Hibiya Open-Air Concert Hall),在皇居旁边的日比谷公园,东京音乐发展史上颇为重要的地方。 * 村田沙耶香(Murata Sayaka),用奇特的想象描写现实的日本社会,获奖无数。 * 《東京人》(Tokyojin),以《纽约客》为原型,于1985年创办的杂志,深入认识东京的最佳领路者。 Part 3: 《POPEYE》插画和排版的成功,是木下孝浩尊重了杂志的内容,也尊重了读者。 "看不完也不会产生负罪感的杂志,什么都有的当代生活百科全书。" 插画部分: * 長場雄(Nagaba Yu),POPEYE捧红的封面插画家,线稿风,在东京很多角落都能见到他的联名商品。 * IVY BOY,插画家穂積和夫(Hozumi Kazuo)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关注这种美国东海岸大学生的时尚风格并进行了创作,60年代中期在日本开始流行。 * HEAVY DUTY,插画家小林泰彦(Kobayashi Yasuhiko)在美国的购物目录上看到这个词,觉得很适合形容当时"耐用"的款式和物品,于是在1975年开始使用它来描述户外运动服装、羽绒服、工作靴、背包等看似与时尚无关的物品。 * 堀道広(Hori Michihiro),脑洞超大的幽默插画家。 设计部分: * 堀内誠一(Maeda Akinobu),《Popeye》早期艺术指导,绘本作家。创作的插画和排版很有趣。《anan》《Brutus》《POPEYE》《Olive》的logo都是他设计的。 * CAP,设计公司,业务以刊物设计为主,包揽了包括《Studio Voice 》《The Sun》《Vogue Nippon》《Brutus》《CASA Brutus》《Ginza》《流行通信》等数十本知名杂志的设计。有一本书 《雑誌をデザインする集団キャップ》(Cap Magazine Desinger's Collective)介绍了CAP的排版合集。 * 前田晃伸(Maeda Akinobu),前田设计事务所主理人,给很多杂志做排版。 服装搭配部分: * 長谷川昭雄(Hasegawa Akio),原POPEYE服装搭配总监,独立之后做了自己的网站AH.H,主题是普通的衣服、普通的风格,审美非常独到。 * 《LifeWear Magazine》,优衣库出的品牌文化杂志,主编为木下孝浩,目前出到第二辑。 Part 4: 我们最印象最深的几期选题:不是传达信息,而是夏天的风 "和年轻人平视的视角、对年轻人心态纤细的观察,不是光分析就能学到的。" * No.845《君の街から、本屋が消えたら大変だ》(书店从你的城市消失了,你就麻烦了),看惯了唱衰纸媒,突然有杂志这样的大众媒介愿意跳出来喊一句:城市必须要有书店呀!还是有那么一瞬间,立刻就被打动到了。你以为POPEYE会念经式地讲书店有多重要吗?才不。它找了各种各样的人,来讲那些与书店相关的故事。不过,虽然打情感牌这个主意很好,难免会觉得有点像书店推荐,难免会觉得,还可以做得更好。(zhou3) * No.851《二十歳のとき、何をしていたか》(20岁的时候你在做什么?)每年定番,每年一定看。从一开始抱着:"看看名人有啥八卦"的心来的我,已经把心态转变成了:"原来普通人的故事也这么有趣、生动,原来这个年纪忧郁也能很舒坦呀。"是POPEYE告诉我的,焦虑的年纪里,也有舒展四肢的自由。(zhou3) * No.860《CRAFTSMANSHIP!》(职人文化),在看这本之前,我已经看了太多讲日本的职人、匠人精神,为手工艺背书的书或是项目了,甚至觉得有些麻木。但翻开这本杂志的时候,却感觉非常轻松,没有那么多的升华,大家只是比较专心地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罢了。而且杂志里的大多都是年轻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各有特色,有工艺厉害的,也有长得粗糙却有趣的,整本读起来开开心心的(还被种草了不少...)。看完之后不禁感慨真好啊,这么多年轻人还在做手工,真的有被治愈到。(tang1) * No.869《キャンプがしたい!》(想去露营),这期的编辑竟然和我一样,露营体验是从在Fuji Rock过夜开始的。我们会围坐在朋友的帐篷里,然后喝着酒聊天。 即使困了,也可以中途睡一会然后醒了继续加入聊天。音乐节固然好,但还是很多人会赖在营地消磨时间。对露营感兴趣的话,会在这里学到探路、地理、生火等知识。甚至因为有了这些野营装备,让我觉得自己又平添一份坚强。 (luo2) * No.872《いつか大人になったなら。》(总有一天我会成人),我还尤为印象深刻地记得在就业季,这期的广告放在了电车最显眼的位置。 广告上写着,成为一个绅士需要做到的小事:不管你是否穿着三件套的西装,不管你的发型有多整齐,如果你在电车上双腿大开坐着,大声地讲电话,你就不是一个成年人。 年轻人总有一天会成为一个绅士,这期只是重申了这些非常基本的成年人的礼仪,当然也会有"不戴让自己不舒服Logo的帽子""不要吝啬自己的感谢""做一个按电梯开门键的人"这样的有趣的细节。(luo2) [Untitled]

80分钟
12k+
4年前

东京森美术馆的豪华四天王:草间弥生、村上隆、奈良美智、杉本博司

今夏的《STARS展》迎来了草間彌生、村上隆、奈良美智、杉本博司、李禹煥和宮島達男。 奥运年的夏天,东京本来会如期迎来一场难得的艺术盛宴。 虽然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节奏,但是两个月禁闭以后终于迎来了森美术馆的重磅特展《STARS展》, 这次精选了从日本走向国际的六位艺术家,展示了他们早期和近期的创作轨迹。 我们挑了还能聊下去的四个,理了理他们的大众作品(和小道消息)。 对话参与人: 唐一,罗二,周三 欢迎关注 主页、微博。支持我们:购买周边 INTRO: Fantastic Plastic Machine - Liebestraum Part1:森美術館 (Mori Art Museum):"亚洲艺术的网红殿堂,艺术普及和商业效益皆得的高地。" * 2020 STARS展:現代美術のスターたち―日本から世界へ,本年度最重要展览之一。很重要的一点是,日语中"現代(Gendai)"对应中文的"当代"、"近代(Kindai)"才对应中文的"现代"。 * 《Casa Brutus》日本の現代アートまとめ,日本当代艺术大总结,2020年6月号的最新特刊。 * 森ビル(Mori Building)&森トラスト(Mori Trust),两兄弟在继承父业之后分家为两个企业。 森ビル倾向于长周期投入开发城市,营造东京地标。 森トラスト则更重视规模扩张,投资各地的公寓、写字楼、度假村。 * 《Designing Tokyo》,展示60年来森ビル建造的各个东京标志建筑的短片、坂本龙一、村上隆都有出镜,体现了森ビル的影响力。 * 六本木未来会議(Roppongi Future Conference),让设计师和艺术家等人士参与思考如何建设六本木街区的组织。 * 六本木アートナイト(Roppongi Art Night),每年举办一次,以六本木的街道为舞台,从白天到深夜都有各种作品和策划上演的艺术节。 * 《森美術館のSNSマーケティング戦略》,森大厦的负责人著书讲了森美术馆的SNS营销手段。 扩展阅读《看展的观众,不要影响到拍照的观众》。 * 2019 塩田千春展:魂がふるえる@森美術館(Shiota Chiharu: The Soul Trembles),盐田千春的展因为SNS策略的成功达到了66万人入场的记录。 * 2016 ダリ展@国立新美術館(Salvador Dalí),达利展的周边非常可爱,但是很少有地方让拍照。 * 2018 建築の日本展:その遺伝子のもたらすもの@森美術館(Japan in Architecture: Genealogies of Its Transformation),通过十个关键词来解释日本建筑的历史继承与现代阐释。 * 2017 日本の家:1945年以降の建築と暮らし @東京国立近代美術館(The Japanese House : Architecture and Life after 1945),首展在罗马MAXXI,讲解日本住宅建筑战后发展的展览,详实、专业,些许令人疲倦。 * 《论摄影》(《On Photography》Susan Sontag),拍照、摄影的哲学,写到他人写无可写。 * 学芸員(Gakugeiin),等同于策展人,日本的一种国家级从业资格,在博物馆(包括美术馆、科学馆、动植物园等)从事专门职位的工作需要持有学艺员资格。 Part2:草間彌生(Kusama Yayoi):"年轻时的草间弥生长得好看、穿着考究、目光冷酷、毫不掩饰的 aggressive,太迷人了。" 波点、南瓜、软性装置、镜屋、裸体、行为艺术、心理问题发展成艺术、被抄袭、反战、家庭问题、穿着考究、好卖、约瑟夫·康奈尔、周边炒到很贵 * 草間彌生美術館 (Yayoi Kusama Museum),在东京新宿区,很难预约。 * 《Kusama - Infinity》,《草间弥生的生活》,2018年的纪录片。 * 扩展阅读《草间弥生作品特辑》 录音中提到过草间弥生的作品: * 《無限の網》《無限の部屋》(Infinity Net & Infinity Mirror Room),她坐飞机去纽约时看到海景后获得灵感的初期创作。 * 《ナルシスの庭》(Narcissus Garden),第一件行为艺术作品。1966年没有官方邀请,她偷偷去参加的威尼斯双年展。在草坪上放置了1500个塑料银球,卖2美元一个,后来被保安赶走了。 * 《千船会》(One Thousand Boats Show),1963年在纽约展出。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在展览上大赞草间弥生作品,之后开始了相似的整墙覆盖印刷品的创作。 * 《Accumulation No.1》,在纽约展出的第一件立体作品,一个废弃的沙发上堆积覆盖着柔软的阳具状突起,表达了她对于性的焦虑。首次展出后,一起参展的克拉斯欧登博格(Claes Oldenburg)开始了相似的软性雕塑创作。 Part3:村上隆(Murakami Takashi):"还有村上隆没有联过的名吗?" 日本传统艺术界的公敌、超扁平(Super Flat)、早年很穷、喜欢挣钱、喜欢中国富二代、Mr.Dob、东日本大地震、旗下一堆艺术家、很多联名 * 小山登美夫ギャラリー(Tomio Koyama Gallery),村上隆和奈良美智的幕后推手。 * Kaikai Kiki,村上隆领导的综合艺术品贸易公司,经营画廊咖啡馆,出版,管理旗下艺术家。 * 2015 村上隆の五百羅漢図展@森美術館(Takashi Murakami : The 500 Arhats),《五百罗汉图》是村上在直面东日本大地震后,集结全日本200位美术大学生创作的100米巨型画。同时还展示创作过程和为作品带来灵感的狩野一信《五百羅漢図(ごひゃくらかんず)》(平时保存在港区增上寺)。 * 2016 村上隆のスーパーフラット・コレクション展@横浜美術館(Takashi Murakami's Superflat Collection),村上隆的超扁平收藏展,从陶瓷到佛像、旧衣服、巨型雕塑、涂鸦等,各种事物在这里平等展示,美术馆变成了一个混沌的空间,仿佛在看村上隆的大脑。 * 《Life Model》,David Shrigley的作品,出现在村上隆的收藏展,用户产生内容。 录音中提到村上隆的作品: * 《727-727》,2006年以一亿日元拍出的米奇类似角色Mr.Dob的屏风。 * 《めめめのくらげ》,又似动漫的眼睛又似水母, * 《芸術起業論》,通过深入的分析与制定策略,形成了一部如何将艺术品打造成品牌的《艺术创业论》。 * BILLIE EILISH×TAKASHI MURAKAMI ,2020年村上隆与BILLIE EILISH的优衣库联名。 Part4:奈良美智(Nara Yoshitomo):"喜欢他在工作室作画的场景。画面正在发生化学反应,出现点东西、再消失点东西。" 女孩、凶恶的表情、保护自己的小孩、小房子、青森、武藏野美术大学中退、杜塞尔多夫、东日本大地震、小山登美夫、拍卖最贵、周边炒到很贵 * 《奈良美智との旅の記録》(Traveling with Yoshitomo Nara),2007年的纪录片,一路建房子,一路烧房子。 * 《喜剧》(Comedian),意大利艺术家莫瑞吉奥·卡特兰 (Maurizio Cattelan),用三条银色胶带将三根路边买的香蕉贴在墙上,写明花了30美分,但售价12万美元,很多人抢购。其中一根被碰瓷的行为艺术家大卫·达图纳(David Datuna)当众吃了,堪称当代艺术的蹭热点现场。工作人员当时有些生气,很快换了一根香蕉。 * 《垃圾桶中的爱》(Love is in the Bin),Banksy的《女孩与气球》,拍卖官落槌之后部分画布通过画框内暗藏的碎纸机,当场成为一件全新作品,然后变得更贵了。 录音中提到奈良美智的作品: * 《背后藏刀》(Knife Behind Back),2019年末以1.95亿港币成交。 * 《失眠娃娃》(Sleepless Night),限量300个的周边,在2018年拍卖拍出约50万人民币。 Part5:杉本博司(Sugimoto Hiroshi):"他让我想到苏轼。他俩都在说,时间是圆的。" 大海、闪电、佛像、收藏、古董、超越时间、永恒之物、花十年建气象台、观念摄影第一人 * 江之浦測候所(Enoura Observatory),杉本博司花了十年时间在小田原山顶改建的气象所。由美术馆、野外露天舞台、观测台、茶室等多个部分构成,去之前要提前预约。这里的海是他的重要灵感来源。 * 《小田原考》(Odawara ko),文章第一句写的中文翻译应该是:我受了太多小田原的恩惠了(录音中口误)。 * 2016 杉本博司:ロスト・ヒューマン@東京都写真美術館(Hiroshi Sugimoto: Lost Human),展览由《人类文明终结了》、《废墟剧场》、《佛陀之海》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题为「今日世界は死んだもしかすると昨日かもしれない」(今天世界已经灭亡,又或者是昨天),撰写了33个人的自白,讲述文明为何终结。其中有宗教主义者、理想主义者、军国主义者还有卖鱼的。豆瓣网友lengnu的展评 * 2020 杉本博司:瑠璃の浄土@京都市美術館(Hiroshi Sugimoto: Post Vitam),京都美术馆2020年重新开馆的纪念展。以佛像的大幅照片为中心,同时展出杉本博司假想的寺院、对极乐净土的考量、古董、庭院、茶室等作品。 * 《苏轼诗词文选评》,录音中口误说成王永照,其实是王水照、朱刚二位先生所写,他们对苏轼的解读也是艺术品。 * 神宮式年遷宮(Jingu Shikinen Sengu),三重县伊势神宫每20年举行一次的仪式,重建正殿和别宫的全部社殿。 * 平等院(Byodoin),位于京都附近的宇治市,世界遗产。 * 三十三間堂(Sanjusangendo),京都的寺院,雕像集合,日本国宝,有124个雕像从1249年的大火中救出。 * 《机械时代的复制艺术》,本雅明认为复制生产的东西没有"灵光"。 * 《明室》,刺点与知点。 录音中提到杉本博司的作品: * 《劇場》(Abandoned Theater),用长曝光拍古老剧院放映整个电影,被西方誉为观念摄影第一人。 * 《闪电原野》(Lightning Fields),在暗房装发电机,制造相纸直接成像。 * 《海景》(Seascapes),展现古代的大海,构图简洁,只有大海、天空和分界线,黑白。 * 《仏の海》(Sea of Buddha),找了Met介绍,终于被允许在早上的10几分钟拍了三十三间堂的100多尊观音像。 * 茶洒 金田中(Sashakanetanaka),位于东京表参道的茶房,杉本博司没有特意设计空间,而是在庭园中摆放了物件,可以对着竹子吃东西。 * IZU PHOTO MUSEUM,杉本博司设计的伊豆摄影美术馆,在静冈。 [Untitled]

69分钟
5k+
4年前

三个人加起来去了十次的濑户内海

“我有种错觉,在展望台里每升高一步,天涯就往后退一步。” 在东京憋太久了没有出去玩,开始不由自主地计划下一次在日本的旅行,我们的首选目的地绝对是濑户内海。 濑户内海有太多可以说的了,这期的内容差一点就没刹住车,shownote目前已经爆炸。 (这期还没剪完已经开始计划濑户内海第二期) 对话参与人: 唐一,罗二,周三 欢迎关注 主页、微博。支持我们:购买周边 INTRO: 早見にな - 二人を結ぶジャンボフェリー Part1 濑户内海(Seto Naikai):"安藤忠雄提出了天上看下来全是几何形的方案,就是地中美术馆。" * 瀬戸内国際芸術祭 (Setouchi Triennale) 日本最为出名的艺术祭,三年一次。大名鼎鼎的草间弥生,蔡国强,杉本博司,李禹焕,朱哲琴在岛上都有作品。 * 福武財団(Fukutake Foundation) 以反思日本近代的破坏与创造,给地域重新带来活力,帮助居民愉快生活为宗旨活动的财团。理事长为福武総一郎(Fukutake Soichiro)。福武家族的企业为ベネッセグループ (Benesse Group )。 * 北川フラム(Kitagawa Furamu) 北川富朗,福武财团的常任理事。濑户内艺术祭、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的主策展人。 * 安藤忠雄(Ando Tadao) 国宝建筑师,福武财团的理事之一。录音中提到的设计作品有: 福武ホール(Fukutake Hall)在东京大学,福武财团投资的情报学环的自习活动中心。地中美術館(Chichu Art Museum)在直岛,全部埋在地下,天上看下去是各种几何形。李禹煥美術館(Lee Ufan Art Museum)在直岛,一个半地下的美术馆。 * ジャンボフェリー(Jumbo Ferry) 神户往返高松的渡轮,船上有首中毒性极高的主题曲『二人を結ぶジャンボフェリー』。 * 鳴門の渦潮(Naruto no Uzushio) 录音中提到的漩涡不在明石海峡大橋,而在海另一侧的大鳴門橋。歌川広重(Utagawa Hiroshige)的浮世绘『阿波 鳴門の風波』中的有名景象。 * guntû 巡航在濑户内海上一晚上最少40万海上酒店。建筑师堀部安嗣(Horibe Yasushi)设计。贵,美,精致。 Part2 高松(Takamatsu):"吃了这的乌冬,感觉别的地方的乌冬都是塑料。" * 吉祥物 うどん脳 (Udonoww)和乌冬出租车 (Udon Taxi ) ,乌冬的日文汉字写作饂飩,但是估计很少有人会这么写,一般就写作片假名うどん。 * グラフィック盆栽 (Graphic Bonsai) 设计师窪田新(Kubota Arata),海报中盆栽的枝干和叶子构成非常有意思。高松的盆栽非常有名,产量日本第一。 * 仏生山温泉 (Busshozan Onsen) 高松的露天温泉,主要服务周边居民的温泉,设计得很棒。 * TOYTOYTOY 位于高松的玩具店,店主收集了各种猎奇玩具。 * デハラユキノリ(Dehara Yukinori) 猎奇玩具作者,做了东京地下铁里醉汉的泥人(口误说成痴汉)。 * 香川県庁舎 (Kagawa Prefectural Government Office) 日本建筑家丹下健三(Tange Kenzo)设计的市政府。濑户内地区的淡路岛还推荐另一个山顶的设计,若人の広場公園公園(录音中口误)。 * 庵治石プロジェクト(Ajiishi Project) 高松当地特有的庵治石,质地适合做雕塑。Ajiishi Project 联合多位当地石雕工艺家,用庵治石设计出镇纸、书档等产品。 Part3 牟礼(Mure)& 丸亀(Marugame):"我朋友说,野口勇让她感觉到了视觉高潮。" * イサムノグチ庭園美術館 (The Isamu Noguchi Garden Museum) 在高松的牟礼,9012年了还需要提前两个月预约。野口勇(Isamu Noguchi)晚年在这里搞创作。野口勇 ,美日混血,石雕艺术家,跟李香兰结过婚,师从布朗库西,跟齐白石画过国画。东京2121美术馆的建成是以他为契机,宜家后来卖的纸灯,就是来自野口勇的akari灯。 * 香川県立東山魁夷せとうち美術館(Higashiyama Kaii Setouchi Art Museum) 谷口吉生设计的蓝绿色外墙的美术馆。东山魁夷,风景画出名的日本画家,平涂也很美。是个人都会被他画的森林里的小白马打动。 * 瀬戸大橋タワー(Seto Ohashi Tower) 长得像UFO,站上去眺望,世界的本来面目一点点剥离开来。 Part4 岡山(Okayama):"三年前路过那里还毫无停留的理由。" * 岡山芸術交流(Okayama Art Summit) 冈山市三年举办一次的艺术祭。2019年主题为 IF THE SNAKE 。 * 石川康晴(Ishikawa Yasuharu) 服装品牌Earth Music&Ecology 所在公司的董事长,总部在冈山。旗下产业多样,冈山艺术祭是他全力支持的,涩谷最潮的hotel koé也是他开的。最近因为セクハラ(性骚扰)上了头条于是只能辞任社长(在这之前年年被选为内閣府男女共同参画局的议员)。 Part 5 芸術祭ブーム(Arts festival Boom):"居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艺术祭吗?" * 日本各地の芸術祭 一个网站,收集了日本几乎所有艺术祭的日程及信息。 * トリエンナーレ(Triennale)三年展、ビエンナーレ (Biennale)双年展 * 飛生芸術祭 (Tobiu Camp) 夏季北海道森林里的艺术祭,主要是唱歌与啤酒。交通不便,已经持续11年了。 * 大地の芸術祭 越後妻有アートトリエンナーレ (Echigo-Tsumari Art Triennial) 另一个与濑户内艺术祭有名艺术祭,范围超大,开车的话没有三天别想逛完。 * あいちトリエンナーレ (Aichi Triennale) 2010年开始3年举办一次的爱知艺术祭,2019年后半年的《表现的不自由展》引起日本社会很大争议。 * 表現の不自由展 链接为事件的时间线整理。展览本来意图是展示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展出的艺术品,但展出后由于不断收到投诉,部分展品再次被撤下。反而在日本各界进一步掀起轩然大波,包括对艺术是否有表达自由的讨论,以及对于国家部门是否应对这类展览资助的讨论。 * 巴尔蒂斯的画《瑟蕾莎之梦》(Balthus《 Thérèse Dreaming》) 美国网站上发起请愿,请求大都会博物馆移除巴尔蒂斯具有性暗示的画作《瑟蕾莎之梦》,得到了众多人的签名支持,但大都会博物馆最后拒绝了这一请愿。(口误说成MoMA) [e04-poster]

47分钟
8k+
4年前

在日本目睹大家杀死了一个真人秀演员

在录音前一天发生了一件事,本来以为只是 2020 年接连无数令人沮丧的新闻之中微不足道的小插曲。没想到的是,那一整天我们都发现自己没办法忽视这所谓的“小插曲” —— 上周还出现在屏幕上的真人秀成员 Hana,自杀身亡。 这个真人秀叫《Terrace House》,我在三年写过一篇文章,当时的标题叫做“这部日本真人秀极度糟糕,又极度上瘾”。彼时的我,还在为自己看了这样一部烂俗题材的真人秀,还疯狂安利别人入坑而感到略有良心不安。安利失败的情况很多,曾经被我一个高智商的日本同事当场diss,这种垃圾内容有什么好看。当年写的文章底下评论也说:“一直都非常不理解宁愿花时间看别人直播生活,却不利用这个时间去过好自己的生活的人。难道窥探他人隐私这么有趣?” 我却觉得大家其实正在看的,与其说是恋爱真人秀,不如说是大型社会观察。恋爱只不过是手术刀精准切入被观察者的一个刁钻借口而已。 Terrace House,周播日本真人秀题材,以没有剧本的自然出演(具体真的有没有我们会聊到),摄像捕捉之细腻闻名。12年上线后在日本收视率曾冲到过14%,后来被 Netflix 买下版权在全球范围内播出,在英文世界形成了相当的影响力。节目每2年都换个地方重新拍新的一季,到今年是第五季。 对话参与人: 唐一,罗二,周三 欢迎关注 主页、微博。支持我们:购买周边 我们在本次录音中聊到了这些: * 发恶毒私信导致自杀事件的人,是否有主要责任 * 没发私信,发在自己的私人sns上表达厌恶,是否有责任 * 即便没有发言,观众内心对自杀成员产生的厌恶感从哪里来,该往哪里去 * 本次事件的关键成员利用节目,发出让大家无法拒绝的邀请,是不是狡猾 * 其它没有卷入风波的成员,是否可以一言不发 * 没有身在日本社会的我们,是否就可以隔岸观火 * 节目和成员相互利用,成员是否算自食其果 * 导演和剪辑,是否应该为营造效果产生的后果负责 * 这个精心策划的真人秀,受欢迎的根源是否就是恶的一部分 对话涉及的真人秀演员: Kai:脱口秀演员,对Hana表示好感却产生隔阂。 社长:创业公司老板,由下半身驱动。 Hana:摔角手,本次事件主角,房子里最年轻成员。 Vivi:俄罗斯模特,本期最有责任感的成员。 Yume:模特,欣然被社长视为猎物。

25分钟
3k+
4年前

在东京折叠720度的空间里聊了聊找房

居住东京多年,我们早已默认,在东京找房子可真是件掉头发的事。 但聊着聊着我们发现,与其说是找房子麻烦,不如说我们的想法已经受到了这座城市的调教。 找一间理想的房子,也是在找那个符合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完美之物。 对话参与人: 唐一,罗二,周三 欢迎关注 主页、微博。支持我们:购买周边 INTRO: Earth, Winds&Fire - September/ The joker PART 1: ”东京折叠七百二十度的家“ * 《TOKYO STYLE》 都築響一(Tuzuki Kyoichi)的摄影集,展示日本年轻人真实生活中拥挤,零乱的出租屋写真集,今敏的动画也有参考。 PART 2:”有些日本人家里没有东西,但是他们家里真的没有东西吗“ * 《わたしのウチには、なんにもない》 《我的家里空无一物》,一个16 年讲述锲而不舍扔东西的剧。在《家売るオンナ》(卖房子的女人)中也有一集出现了这样的极少主义形象。 估计原型都是变态断捨離(Danshari)的始祖佐々木典士(Sasaki Fumio)。 * Quraz&Sumally Pocket 帮你收纳的服务。 * スモールライト 缩小灯,1970年4月的哆啦 A 梦中初次登场。 * Casa Brutus 《収納上手》 2019年4月介绍了片山正通,大名鼎鼎的空间设计师及收藏家, instagram超有意思。 * 《BEAMS AT HOME》 把Beams员工家的风格集结成册的系列,系列加起来采访了超过600个员工。 PART 3:"人家在商场货架待着比你家阴暗角落好多了" * 愛用 (Aiyo),与“愛蔵(Aizo)”相对的概念,用到最后一刻为止。 * 近藤麻理惠 (Kondo Marie) 收纳界怎么可能没有麻理惠一席之地。 * Instagram时尚总监@evachen 家庭美满工作勤奋的人生偶像,最近在Netflix《Next in Fashion》做评委。 * 《嫌われ松子の一生》 06年中島哲也(Nakajima Tetsuya)的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拍得像童话的悲剧。 * ゴミ屋敷 (Gomi Yashiki) 日本常见社会问题,房间里推太多垃圾然后不住不管,会产生臭味、老鼠、虫子攻击周边居民。 PART 4:"欧洲房子至少能保证有个卧室" * 1LDK 以 "日常中的非日常 "为理念的日本买手店,最开始只卖男装。中目黒、表参道、南青山、甚至在巴黎都有开店。 * 団塊世代 (Dankai Sedai) 指1947年至1949年间日本战后婴儿潮出生的人群。词源自堺屋太一1976年的小说。用“团块”来比喻这个世代为了改善生活而默默地辛勤劳动,支撑著日本社会和经济。 * 《海よりもまだ深く》 是枝裕和的《比海更深》。以团地为背景,讲一个小说家和独居团地的母亲,与疏远前妻儿子和解的故事。拍摄地在导演实际居住过的旭が丘団地。 * 《万引き家族》 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一家人住的是日本最常见的平家(Hiraya),但是这间濒临倒塌的房子四周被团地围住,应该算是钉子户。 * UR都市機構(Urban Renaissance Agency) 日本负责开发、管理团地及其他公共住宅的独立组织。团地(労務者向集団住宅地),很像中国老小区的住宅开发模式。 * MUJI×UR リノベーションプラン(MUJI Renovation Plan) MUJI重新设计了团地,让日本的老小区重新变得受欢迎。 * 同潤会ギャラリー(Dojunkai Gallery) 表参道Hills旁边留下的唯一一栋当时战后建的公共住宅,现在变成一个画廊。 * 団地妻(Danchi Tsuma) 补充阅读:豆瓣离净语的 从71年《团地妻》到17年《昼颜》:日式出轨故事的传承与变异 。 上户彩在《昼颜》和《半泽直树》中分别扮演出轨主妇和贤内助两个形象,也把寂寥的妻子形象阐释出了不一样的感觉。 * 孤独死《無縁社会》(Kodokushi Muenshakai) 日本社会上独有的 "遗物清理人"、"共享墓地"等等商业规模的扩展的反面, 也有孤独死的老人的公寓找不到下一个租客等等问题,NHK将这些现象做成了纪录片。 PART 5:"我觉得日本人好喜欢性骚扰啊" * Suumo 日本最常用的找房网站。基本只能看着玩,因为网上房源还没更新就已经被抢走了。 * バストイレ別・ユニットバース・追い焚き風呂(卫浴分离・一体化浴室・恒温浴池) * ゴミ置き場・可燃ゴミ・資源・粗大ゴミ(垃圾分类室・可燃垃圾・可回收垃圾・大型垃圾 ) * ボーダレスハウス 对话中聊到的以国际学生交流为主的日本Share house,学英语是日本年轻人愿意住Share house的一大原因。 * Tree house 首尔的梦幻价格的Share house,也许只是没钱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叭。

47分钟
7k+
4年前

五年了还是没有决定在东京要住哪儿

其实住哪都可以完全满足日常需求,大家更在意的可能是头上笼罩着的标签。 我们突然聊到了在东京到底要住在哪儿。 然后我意识到当我们在谈论搬家的时候,谈论的可能不是要改变居住现状。 因为其实在东京这个城市,同样的租金在任何区域都可以得到质量稳定,满足基本一切需求的住处。 人们更在意的,可能是说出我们住址的一瞬间大家脑袋里浮现的标签吧。 对话参与人: 唐一,罗二,周三 欢迎关注 主页、微博。支持我们:购买周边 INTRO: Fishmans - Weather Report 「以下是我们聊到的地方」 * 豊島区 TOSHIMA-KU 池袋 IKEBUKURO 《无头骑士异闻录》 《池袋西口公园》 《名侦探柯南》 * 文京区 BUNKYO-KU 後楽園 KORAKUEN 文京区文学浪漫路线 根津神社 东京西片的鲁迅住所(纠正:鲁迅在夏目漱石之后第二年住了十个月) AQUA CITY Tokyo Dome 《Made in Tokyo》 * 杉並区 SUGINAMI-KU 高円寺 KOUENJI 女仆按摩店(中野百老汇的三楼, 四楼是村上隆的咖啡店) 女装古着店 bernet * 新宿区 SHINJUKU-KU 早稲田 WASEDA 永青文库 椿山荘(原四季酒店) * 世田谷区 SETAGAYA-KU 明大前 MEIDAIMAE 疯狂diss过世田谷的节目《月曜夜未央》 世田谷名木百选 Tokyo recycle shop * 文京区 BUNKYO-KU 谷根千 YANESEN SCAI The Bathhouse:东京艺术大学隔壁澡堂改建的画廊 谷中灵园 Hagiso :什么设施都没有, 但是也可以说遍布谷根千地区的小破旅馆) 文京区钱汤振兴协会 * 渋谷区 SHIBUYA-KU 代々木上原 YOYOGI UEHARA 包含一杯啤酒的新钱汤 Bathhaus * 中央区 CHUO-KU 豊洲 TOYOSU 《东京女子图鉴》 * 江東区 KOTO-KU お台場 ODAIBA 大江户温泉(纠正:不是 24 小时营业, 早上9- 11 点不营业) 日本未来科学馆 唐 instagram: @tangtang.yaya.yi 罗二 instagram :@law.doge 蓓蓓和朋友的日本疫情网站 survival-jp.com (衍生公众号@11区生存指南)

32分钟
9k+
4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