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在"会穿搭""不油腻"这些标签之下,我们更想谈谈对City Boys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空间的观察。
《POPEYE》这本杂志(不是炸鸡)曾经帮助日本男孩建立起了全面的时尚知识体系。在纸媒日渐衰落的今天,对于年轻群体还能如何发挥影响力,不得不说12年的改版给了我们一个非常有趣的解答。我想与其说它是一本"男性时尚杂志",不如说它是一本"绅士的百科全书"、"小镇少年的城市焦虑手册",甚至可以是"中年浪子回归初心指南"。
行方不明(Yukue fumei),意为不知所踪,寻人启事上会经常出现的词。有本讲東藝大的书说这学校一半以上的毕业生都"行方不明"。
对话参与人:
唐一,罗二,周三
INTRO:
KREVA - 今夜はブギー・バック
Part 0: 暗中观察
- ローソン プライベートブランド(Lawson private brand),佐藤大的设计,虽然整体印象统一、造型可爱,但是网络上的负面意见占多数:再好看,一眼看过去找不到也白搭。还有人故意用7-11的PB设计挑事。
- 明治おいしい牛乳(明治好喝的牛奶),佐藤卓的2016年的获奖设计。
Part 1:《POPEYE》是本什么杂志
"越战结束之后日本人发了一笔财,精神世界开始看齐美国,于是有了这本杂志。"
- マガジンハウス(Magazine House),日本的著名杂志出版社,旧社名为“平凡出版”,曾经有过一本传奇杂志《平凡パンチ 》。目前旗下有《anan》、《Hanako》、《POPEYE》、《BRUTUS》、《CasaBRUTUS》、《GINZA》等长销不衰的杂志。
- 《POPEYE》,1976年创刊当时,将美国的生活方式引入日本,向十几岁到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灌输新的世界观的杂志,以前所未有的角度改变了男性杂志的世界观。
- 木下孝浩(Kinoshita Takahiro),2012年接手了内容日显疲软《POPEYE》主编职位,重拾当年创刊时的口号「Magazine for City Boys」,并赋予"City Boy"当代且全新的内涵,从此《POPEYE》从时尚杂志,拓展成为一本生活风格与城市文化指南。他将精心制作的城市特辑成为杂志招牌,男孩在城市中的"探索"体验当作杂志的核心内容。这个策略大幅提振了《POPEYE》的销量。
- 《POPEYEを創った男たち、8人の証言。》,POPEYE创立40周年时WOW电视台所做的专题采访,有木滑良久、石川次郎、都筑响一等创刊时候的爷爷们,讲述自己制作POPEYE时的心态和故事。
- 《BRUTUS》,1980年创刊的双周刊,主要读者群定位是中年绅士,也就是《POPEYE》读者群的下一个年龄层。 当时的口号是:"男として生きる術を心得た、あらゆる男たちのために"。
- BEAMS,1976年创业,从美国西海岸直接进口休闲服装的买手店。早期能够发展的原因是与平凡出版的深厚渊源,《POPEYE》的编辑向BEAMS提供了美国时尚动向,BEAMS大量进货后在《POPEYE》杂志上介绍,建立了一个引进与销售的循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メンズファッション雑誌ランキング,男性时尚杂志排名,在《Safari》《Leon》这些男性杂志中,《POPEYE》的封面显得格外清流。
Part 2: CITY BOY一定要生活在城市吗、CITY BOY一定要是男生吗?
"日本年轻人的普遍心态:不能再往上爬,也不会下落,但还有权利松弛。"
- シティーボーイ(City Boy)日语辞典中比直译多了几层含义。木下孝浩的阐释是:不论外表,而是绅士礼貌又有上进心的男生。他们所代表的是一种更丰富的精神和生活方式——对流行敏感,追求好生活,同时轻盈地保持着自己的价值观,不管年龄几何。
- 《La Tour Eiffel》by Roland Barthes,罗兰·巴尔特从埃菲尔铁塔入手阐释符号和隐喻空间,不长,易读。
- 《La Distinction》by Pierre Bourdieu,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的经典著作之一,其中提到:一个人的审美意向描绘了这个人的地位,并让他与更低层的群体产生距离。
- 松㟢翔平(Matuzaki Shohei),POPEYE的模特,也为"City Boy的忧郁"专栏当过写手,最近上了Terrace House,还同时在当十八线小演员、建筑工人、播客主持人。扩展阅读《松㟢翔平與4位台灣創作者友人的漫談:直視台北青年文化現狀》
- 坂本龍一(Sakamoto Ryuichi),日本国宝级音乐家,疫情期间教大家如何洗手。他在采访中提到自己20岁时最爱去日比谷野外音楽堂(Hibiya Open-Air Concert Hall),在皇居旁边的日比谷公园,东京音乐发展史上颇为重要的地方。
- 村田沙耶香(Murata Sayaka),用奇特的想象描写现实的日本社会,获奖无数。
- 《東京人》(Tokyojin),以《纽约客》为原型,于1985年创办的杂志,深入认识东京的最佳领路者。
Part 3: 《POPEYE》插画和排版的成功,是木下孝浩尊重了杂志的内容,也尊重了读者。
"看不完也不会产生负罪感的杂志,什么都有的当代生活百科全书。"
插画部分:
- 長場雄(Nagaba Yu),POPEYE捧红的封面插画家,线稿风,在东京很多角落都能见到他的联名商品。
- IVY BOY,插画家穂積和夫(Hozumi Kazuo)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关注这种美国东海岸大学生的时尚风格并进行了创作,60年代中期在日本开始流行。
- HEAVY DUTY,插画家小林泰彦(Kobayashi Yasuhiko)在美国的购物目录上看到这个词,觉得很适合形容当时"耐用"的款式和物品,于是在1975年开始使用它来描述户外运动服装、羽绒服、工作靴、背包等看似与时尚无关的物品。
- 堀道広(Hori Michihiro),脑洞超大的幽默插画家。
设计部分:
- 堀内誠一(Maeda Akinobu),《Popeye》早期艺术指导,绘本作家。创作的插画和排版很有趣。《anan》《Brutus》《POPEYE》《Olive》的logo都是他设计的。
- CAP,设计公司,业务以刊物设计为主,包揽了包括《Studio Voice 》《The Sun》《Vogue Nippon》《Brutus》《CASA Brutus》《Ginza》《流行通信》等数十本知名杂志的设计。有一本书 《雑誌をデザインする集団キャップ》(Cap Magazine Desinger's Collective)介绍了CAP的排版合集。
- 前田晃伸(Maeda Akinobu),前田设计事务所主理人,给很多杂志做排版。
服装搭配部分:
- 長谷川昭雄(Hasegawa Akio),原POPEYE服装搭配总监,独立之后做了自己的网站AH.H,主题是普通的衣服、普通的风格,审美非常独到。
- 《LifeWear Magazine》,优衣库出的品牌文化杂志,主编为木下孝浩,目前出到第二辑。
Part 4: 我们最印象最深的几期选题:不是传达信息,而是夏天的风
"和年轻人平视的视角、对年轻人心态纤细的观察,不是光分析就能学到的。"
- No.845《君の街から、本屋が消えたら大変だ》(书店从你的城市消失了,你就麻烦了),看惯了唱衰纸媒,突然有杂志这样的大众媒介愿意跳出来喊一句:城市必须要有书店呀!还是有那么一瞬间,立刻就被打动到了。你以为POPEYE会念经式地讲书店有多重要吗?才不。它找了各种各样的人,来讲那些与书店相关的故事。不过,虽然打情感牌这个主意很好,难免会觉得有点像书店推荐,难免会觉得,还可以做得更好。(zhou3)
- No.851《二十歳のとき、何をしていたか》(20岁的时候你在做什么?)每年定番,每年一定看。从一开始抱着:"看看名人有啥八卦"的心来的我,已经把心态转变成了:"原来普通人的故事也这么有趣、生动,原来这个年纪忧郁也能很舒坦呀。"是POPEYE告诉我的,焦虑的年纪里,也有舒展四肢的自由。(zhou3)
- No.860《CRAFTSMANSHIP!》(职人文化),在看这本之前,我已经看了太多讲日本的职人、匠人精神,为手工艺背书的书或是项目了,甚至觉得有些麻木。但翻开这本杂志的时候,却感觉非常轻松,没有那么多的升华,大家只是比较专心地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罢了。而且杂志里的大多都是年轻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各有特色,有工艺厉害的,也有长得粗糙却有趣的,整本读起来开开心心的(还被种草了不少...)。看完之后不禁感慨真好啊,这么多年轻人还在做手工,真的有被治愈到。(tang1)
- No.869《キャンプがしたい!》(想去露营),这期的编辑竟然和我一样,露营体验是从在Fuji Rock过夜开始的。我们会围坐在朋友的帐篷里,然后喝着酒聊天。 即使困了,也可以中途睡一会然后醒了继续加入聊天。音乐节固然好,但还是很多人会赖在营地消磨时间。对露营感兴趣的话,会在这里学到探路、地理、生火等知识。甚至因为有了这些野营装备,让我觉得自己又平添一份坚强。 (luo2)
- No.872《いつか大人になったなら。》(总有一天我会成人),我还尤为印象深刻地记得在就业季,这期的广告放在了电车最显眼的位置。 广告上写着,成为一个绅士需要做到的小事:不管你是否穿着三件套的西装,不管你的发型有多整齐,如果你在电车上双腿大开坐着,大声地讲电话,你就不是一个成年人。 年轻人总有一天会成为一个绅士,这期只是重申了这些非常基本的成年人的礼仪,当然也会有"不戴让自己不舒服Logo的帽子""不要吝啬自己的感谢""做一个按电梯开门键的人"这样的有趣的细节。(luo2)
主播...

羅二狗
状态_不是本人

蓓蓓蓓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HD705024j
3年前
2
这期真的很不错嘞

冲绳黑糖酱
4年前
2
我是因为单纯喜欢日本时尚接触到的popeye,那时候国内很少有人关注这本杂志,我的穿着也和大部分同学完全不一样。我觉得近两年popeye以及cityboy概念在国内兴起,其实跟中国的潮流时尚发展有很大关系。前些年国内的潮流圈子追求爆款,狠货,一些现象级单品价格不菲。大家很需要一种更易模仿,更日常,且 看上去平价 的风格作为补充。当然cityboy的造型在杂志里其实有很多的讲究,为了达到那样的造型效果需要你对服装有更多的了解。但是单论拍照的话,优衣库+MUJI完全可以搭出一期popeye的造型。我不会日文,每次都只看popeye里的服装片。popeye带给我更多的还是关于服装的一些认识,造型里用到的拉夫劳伦 Lacoste,以前我都认为是大叔的单品,但在杂志里的形态那么年轻且有自己的腔调。相比于这期节目,我还是太肤浅了哈哈哈

Sarah
4年前
3
日本的杂志分类肥肠明细,去日本时可以看到一个类型可以摆一整排,popeye曾经出过和电影音乐相关的几部特辑也买过,包括其他买过的Brutus switch 美术手贴 discover in Japan,都可以看到杂志这个东西会觉得甚至比书籍更用心,很美丽。

勤奋使人进步
4年前
3
1:19:01快乐地听完啦!!(然后一边在动森里钓了80分钟鱼。。。

yisenn
4年前
3
33:10东京很好的一点,是大众媒介会教给你怎么在东京生活,你可以轻松地自己找到范例,而不需要听别人说「你应该怎么做」
文森特动物园
4年前
3
06:04确实,nendo 的产品是典型的设计师产品
七个梦
4年前
4
感觉可以聊聊city pop

勤奋使人进步
4年前
4
05:07nendo中看不中用这个观察真的很精准了

万代南梦宫
4年前
4
一边听一边想着中国未来会不会变成日本这样,还有多久能够变成这样。事实上,身边不愁吃穿不用养父母的朋友越来越多了,虽然干不成什么大事,那就这样好好享受生活的状态。

designwill
4年前
4
22:27近几年1月份刊其实就是「City Girl」特集啦~有小松菜奈、安藤nico和中岛sena几位👏🏻

波耶特
4年前
4
40:45哈哈哈 日本年轻人对zz冷感这部分的话题和东亚观察局最新一期互文了
井怪兽
4年前
4
真的是很不一样的角度讲cityboy
颅内咔嚓
4年前
5
52:23二十几岁大家都在做什么那一期是2018-3
日文原标题是:二十歲のとき、何をしていたか?

404err
4年前
5
57:10说下POPEYE创刊时期的艺术总监,堀内城一,早时期给封面创作的插画和排版趣味性十足,感觉给后来的风格定了性,而且他的儿童插画也是很棒的说

波耶特
4年前
5
39:35这是东京篇的翔平吧
皱皱
4年前
6
全程脑袋里循环周末玩具。走在学校旁边的街上回想自己二十岁以来的一切,在来到所谓国际化大都市(误)带来的的焦虑和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快乐之间摇摆,全世界的二十岁原来都如此相似。

睡虎
4年前
8
社会阶层那段特别有感触,当阶层固化了以后,既得利益者就安安稳稳地享受自己获得的特权。虽然生活过得去,但是缺没有了迎风翻盘的机会。oh,no!!
我不跑调
4年前
8
12:38Magaha 太厉害了…旗下这么多杂志品牌

波耶特
4年前
14
10:00这期就又得推荐那本《原宿牛仔:日本街头时尚五十年》了,再link忽左忽右那期

晃抠你
4年前
28
入坑 popeye 是 2014 年或者 2015 年的一期三明治特辑,对于还在大学、没有稳定审美、刚开始看杂志的人来说,还是挺震惊的,怎么会有杂志把三明治解构得这么彻底啊,那期封面似乎也是长场雄画的。(当然后来也发现好几本日本杂志都很擅长把食物特辑做出花来的)前两年开始有点厌倦这种碎片化信息的杂志了,买得很少,不过最近一年,又被连续几期很好看的内容拉回来,强推Apartamento co-founder Omar Sosa 家是封面的那期部屋特辑以及里面有 Lemaire 家的那期部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