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都市传说:怪谈与谣言的起起落落

占卜、都市怪谈、东京的一些诡异角落,以及给社会造成冲击的真实事件。......这次聊了聊我们在日本接触到的非日常话题。比恐怖的还捉摸不定的,是复杂的人性。 对话参与人: 唐一,罗二,周三,黑雀(嘉宾) 欢迎关注 主页、微博。支持我们:购买周边 INTRO: 井上 陽水 - 傘がない Part 1 从占卜开始,聊到我们听到的那些都市传说 * 手相,Teso,传入日本现在最受欢迎的占卜项目,东京街头店铺不少。 * 都市伝説,Toshi densetsu,与中文中的“怪谈”、“志异”,英文中的"folk narratives"含义相近,源于现代的口头流言,其依据来源一般都模糊不清。社会学上做谣言研究也会认为都市传说是谣言的一种。 * 口裂け女,Kuchi sake onna,提到日本的怪谈就会提到的故事之一,形象可怕,2004年日本还有为它拍电影,但发源时间较早,现在也可以说是日本都市传说的符号之一。 * 安全・安心社会,Anzen Anshin Shakai,日本社会学家山岸俊男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出日本的社会形态不同于美国,美国社会是让彼此能够互相信赖的社会,而日本社会则只近似让彼此觉得不确定性不存在的安心社会。而随着经济发展,支撑这样的“安心”社会的条件开始丧失,社会需要转型,发展为“信赖”型社会。 Part 2 怪谈是日常生活中构筑出的非日常,也是在城市空间中行走的幻想 * 皇太子徳仁親王と小和田雅子の結婚の儀,日本普及电视之后最有名的媒体事件之一,据说当时万人空巷,引得学者纷纷研究电视有那么大魅力吗。 * きさらぎ駅,Kisaragieki,如月车站是流传在民间的都市传说之一,有了网络传播之后事件变得愈发神秘,中文网络上也有多种解读。 * 大島てる,Oshimateru,在日本租房前大家都会没事查一查的网站,可以看到被查证过的事故物件信息。 * 事故物件,前任居民因某种原因死亡的租赁房产。 * 戸山公園,Toyama Koen,位于新宿区正中间的赏樱名所,分成东西两部分,东边的部分鲜少有人经过,是东京著名的灵异spot。网上可以搜到这里跟陸軍軍医学校千丝万缕的联系。 Part 3 怪谈生于流言,止于人心惶惶 * 地下鉄サリン事件,Chikatetsu arin jiken,奥姆真理教发动的恐怖袭击事件,日本社会产生了巨大且持久的影响。 * 幸福の科学,Kofuku no kagaku,被称为有争议的新兴教会,其所用的宣传手段很多样,视频网站上有很多揭露其虚假的视频,奇谈志异的故事也很多。 * 《A》by 森達也,也译作《我在真理教的日子》 ,试图从内部对奥姆真理教内的普通人进行观察的纪录片,拍摄于沙林事件的六个月后,提供了与当时社会对此事件两极化的意见不同的观点。 * 《アンダーグラウンド》by 村上春树,译作《地下》,围绕地铁沙林事件来完成的纪实文学作品,有作者非常真实的考证和描写。 * 《Eichmann in Jerusalem: A Report on the Banality of Evil》by Hannah Arendt,一个在纳粹德国负责处理犹太人问题的行政官僚的战后审判记录。讲述“平庸的恶”的著名著作之一。 * 《夜行》by 森見登美彦,听名字很浪漫结果是怪怪的几个故事。森见登美彦讲述怪奇故事的高手,奇思妙想带人走进不温和的良夜。

91分钟
16k+
3年前

在东京这座巴别塔,重新理解城市的便利和障碍

一座城市是否宜居,大多数时候也许不取决于它多美丽,而在于它带给人的障碍有多轻。 一年之前,聊到住东京,应该住哪儿。 一年之后,想聊在东京,什么宜居,什么不宜居。 恰逢全球第十个无障碍宣传日,本期我们与深圳亦行无障碍基金会(微博,微信)合作,倡议大家关注无障碍议题。亦行无障碍基金会是一家专注于无障碍领域的基金会。 欢迎大家一起关注无障碍出行,助力城市更新。 对话参与人 唐一,罗二,周三 -- INTRO: Knife Edge Caress/偶然のナイフ・エッジ・カレス(Remasterd 2006) - Flipper's Guitar Part 1 "语言让沟通变得更容易,也更难。" * 《Lost in Translation》by Sofia Coppola,诠释了人们对东京的印象,与都市丽人的迷茫。 * 《Torre de Babel》by Giovanna Ribes,07年上映,四个看似分割的部分串连起一个无奈又合理的荒诞真实故事,就像巴别塔这个故事,也许一切与语言有关,一切也与语言无关。 * 《Reclaiming Conversation》by Sherry Turkle,有关人是否需要交谈,技术如何影响交谈的一本研究书籍,作为研究来讲相对比较详实。 * 《The Tower of Babel (circa 1568)》by Pieter Bruegel the Elder,勃鲁盖尔所画的巴别塔几乎定义了此后人们脑中巴别塔的形象。 * 《巴别塔》by大友克洋,大友克洋在东京都美术馆举办的巴别塔展览上,重新解构并且创作了巴别塔的内部结构,这是他根据勃鲁盖尔的巴别塔所做的二次创作。 * 《Bible no Aozora》by Sakamoto Ryuichi,坂本龙一在《巴别塔》中演奏的钢琴曲,原版中插入了吉他solo的部分,让整个部分变得更加空灵。 * 《The Dogs of Babel》by Carolyn·Parkhurst,无法沟通,转而成为了悬疑故事的开端。 * 積読,Tsundoku,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 《トランスレーションズ展 −『わかりあえなさ』をわかりあおう》@2121(UnderstandingMisunderstanding),从很巧妙的角度讲了人与人的误解与沟通,因疫情目前休展中。 Part 2 "要让所有人意识到他们的生活与我们有关才行。" * 《黑暗中对话》,沉浸式体验空间,目前全世界各地都可以体验。在全黑的模拟空间中,跟随向导指引,从全新的角度重新感受城市。 * 《南寺》by Tadao Ando,安藤忠雄在直岛建的小房子,坐在全黑的房子里,只能看到一丝丝的光。 * 《デザインの解剖展》by 21_21 Design Sight,16年2121企画展,从解剖明治牛奶等畅销的日本生活用品的设计,聊到了各种巧思。 * 《翻訳できない世界のことば》(Lost in Translation),英国插画家Ella Frances Sanders的绘本,中文译本叫做《世界上奇妙的词语》,收录了全世界各种无法翻译的微妙词汇。 * 《The NYCTA Graphics Standards Manual》,著名设计公司Pentagram的两位设计师,某天在公司的地下室发现了这份资料,然后众筹出版了这本书。地下室真是个好地方。

65分钟
9k+
3年前

新宿二丁目:在繁华街的异世界做自己

新宿二丁目,地理上的小街区,社会上的著名标签。今天抓来两个在这里长时间工作过的朋友来聊了聊二丁目。他们说,对二丁目有种乡愁,那里承载了太多快乐的时光,也是一个异次元空间。 对话参与人: 唐一,罗二,周三,KIEN(嘉宾),套套(嘉宾) 欢迎关注 主页、微博。支持我们:购买周边 INTRO: VILLAGE PEOPLE - MAGIC NIGHT ↑选择此曲为了纪念刚刚过世的二丁目开业30年以上的复古DISCO「NEW SAZAE」的店主 一些名词: * 新宿二丁目,Shinjuku Nichome,字面意义上它是行政区划之一。但新宿二丁目目前是日本乃至世界知名的LGBT群体聚集的街区,有许多酒吧和俱乐部,有时人直接简称“二丁目”指代这一街区。 * 常連客,Joren Kyaku,指经常反复去同一家店的顾客。 * メンヘラ,Menhera,指精神健康方面不太健康的情况。 * スナックバー,Snack bar,酒吧的一种。原本意义是会提供小食的酒吧,在吧台顾客可以与招待聊天。经营风俗业的酒吧也有采用snack bar的形式,有传说日本风俗营业法规定如果就靠近柜台也不违反《风俗营业法》,但也有指出违法与否与柜台没有关系。 * ショットバー,Shot bar,酒吧的一种,原本指喝一杯付一杯钱的酒吧,但在日本竟然不是最普遍的喝酒模式。 * ハップニングバー,Happening Bar,酒吧的一种,以酒吧的形式,各种性偏好的男女聚集在一起,与其他顾客享受突如其来的行为。 * ボーイズバー,Boys bar,一种听说来钱很快的酒吧。 * 発展場,Hattenba,一个独特神奇的交际场所。 * 東京レインボープライド2021,Tokyo Reinbopuraido,主旨是宣扬“性”与“生命”的多样性,目前已经发展成亚洲最大的级别的LGBT相关活动,近年来,每年,东京的彩虹游行当天都是一个盛大的节日。 * 新宿二丁目振興会,Shinjukunichome shinko-kai,街区的地域组织之一,目标是盘活地域经济,还原地域活力。在官网上有列出推荐的二丁目酒吧。 一些二丁目的地标: * Bar Gold Finger,二丁目有名的bar之一,疫情之前的goldfinger会举办多种有特色的活动,也有很多在时尚界活跃的DJ会来打歌。 * Eagle Tokyo,被称为是日本第一大gay吧,也吸引许多外国人前去。 * 艶櫻,Tsuya Sakura,晚上8点到凌晨2点只允许女性进入的shot bar。 * Shine mart,在众多连锁便利店包围中活下来的二丁目的独立便利店。 * 《Queer Eye: We're in Japan!》,水原希子带着主持人们在其中一集去了二丁目。 * 《にっぽん劇場写真帖》by森山大道,Nippon Gekijo Shashin Jo,森山大道与寺山修司的梦幻联动,森山大道的第一本写真书,收录他的早期作品,寺山修司为其写了文章。 * 《新宿群盗伝》by渡辺克己,渡边克己围绕新宿拍了非常多的照片,也以拍新宿出名。 * 《新宿二丁目の文化人類学》by砂川秀樹,一篇研究二丁目的博士论文,能看到二丁目的历史,也能够窥视到一丝为什么二丁目能从文化意义上成为二丁目。这本博论影响深远,到今天仍然是许多人的引用对象。 * 《同窓会》,一部92年的神剧,里面的角色和人际关系构成的神展开让人欲罢不能。

108分钟
10k+
4年前

听东京女孩聊了聊她热爱的北漂生活

东京人在北京,比起地理上的距离,感觉城市生活的差距更需要慢慢消化。我们难得认识了一位侃侃而谈自己对北京的热爱的日本女生,顺便请教了她一下我们都不太熟悉的「北漂」生活到底是怎样的? 对话参与人: 唐一,罗二,周三,遥遥(Haruka) 欢迎关注 主页、微博。支持我们:购买周边 INTRO: 細野晴臣 - 薔薇と野獣 节目里说到的一些日语: * 総合的な学習の時間,So-go tekina gakushu no jikan,日本从小学到高中都设置的一门课,学生想学什么学什么,自主提案主题,接受主题自荐的一门课。 * 波瀾万丈,Ha Ran Ban Jo,剧烈变化。 * 偏差値,Hensachi,一个数值,学生的学力偏差值可以看出TA的能力位置,日本在升学系统中常用。 * 昭和,Showa,年号,不过也依命名的年份指代一代人。昭和最后一年是1989年。 * 平成,Heisei,年号,平成年代到2019年4月30日为止。 * 令和,Reiwa,年号,令和元年从2019年5月1日开始。 * 理不尽,Rifujin,世间万物不一定都讲得通道理的时候就会说这句。 * しょうがない,Sho Ga Nai,没法子。 * タイムスリップ,Time Slip,时间旅行。 * 居場所,Ibasho,日语里一个指代“吾心安处是吾乡”的词语。如果说一个人没有“居場所”,一般会指代一种很累,很漂浮,有点忧郁的心境。 * ホームステイ,英文的Homestay,寄宿。 * 美徳,Bidoku,字面意义美德。

90分钟
9k+
4年前

这一年在东京:去过的地方、买下的杂志及其它过时信息

这是一段首次挑战不学习直接硬聊的Freestyle录音(尬),欢迎大家也在评论区说说自己这一年看到的好杂志、去过的好地方,我们会为小宇宙评论区点赞数最高的朋友送出《池袋西口公园》的世纪文景新版前两册《池袋西口公园》和《骨音》。 对话参与人: 唐一,罗二,周三 欢迎关注 主页、微博。支持我们:购买周边 INTRO: はっぴいえんど - 風をあつめて 本期内容:一些提问和问答。 (本来没有shownotes的,但是感谢热心听友帮忙整理出来了↓) 1.在东京有哪些私藏之地? 唐一: * GGG,Ginza Graphic Gallery,日本印刷株式会社设立的画廊,让普通人也有机会接触到优秀的平面设计。 * GGG books,GGG出版的顶级平面设计师们的小型作品集。 * Tokyo TDC,Tokyo Type Directors Club,视觉表现和视觉传达的权威奖项。 * Tokyo ADC,Tokyo Art Directors Club,艺术指导的权威奖项。 罗二: * 下北沢Bonus Track,下北泽去年刚开的低密度街区。 * 大浪漫商店,BonusTrack里边的一个小店,专门引进华语圈的乐队唱片。 * 青山 月見ル君想フ,大浪漫商店老板开的Live House。 * 好玩電台,大浪漫商店老板上过的日语播客。 周三: 江之岛沿线的七里浜(bang!) 2.怎么学的日语? 唐一:上写真夜校 罗二:看综艺《Terrace House》 周三:在日本和水道局的人Battle 3.怎么适应东京的一个人的生活? 一个人出去很正常不是吗 4.去年买过的最好的一本杂志是什么? 唐一: * Discover Japan《うつわ作家101人の仕事》,101个陶瓷器作家的收藏合集。 * Discover Japan《Made in Japan》1-3,专门介绍日本制造的合集。 * MIGRANT JOURNAL,探讨了人员、货物、信息以及动植物在世界各地的流通,以及它们对空间的变革性影响。。 * &Premium《映画が教えてくれること。》,通过介绍电影场景和日常生活展示电影美学的特刊。 罗二: * 《MEZZANINE》,一本介绍全球创新城市的半年刊。把城市进化的理念、创意试错、原型和实践这些城市所正在进行的一系列挑战通过文章展示了出来。 * 新建築 別冊 《58 Public Spaces in Tokyo》,东京58个有魅力的公共空间。 本书介绍了市中心一些比较新的公共空间,并解读了这些高品质的公共空间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以及它们在人口密集的东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周三: * Pen No.490《平壌、ソウル》,摆脱了偏见和假设之后,平壤和首尔如何进入我们的视野。 * POPEYE 特別編集《ぼくの好きな音楽。》,128个城市男孩和女孩喜欢的音乐,播放列表得到扩充。 * BRUTUS No.916《クラシック音楽をはじめよう。》,给刚听古典音乐的人的入门介绍,回答了很多基本问题。 5.今年发现了哪些好音乐? 唐一: * 《Close to the Edge》by Yes,迷幻摇滚的NO.1。Yes的封面插图大都是插画师Roger Dean画的。 周三: * 《Now Is The Hour》by Charlie Haden Quartet West,POPEYE音乐特辑里一首爵士。 * 《Bach: Goldberg Variations》by Glenn Gould,古尔德的哥德堡变奏曲。 * 《Bach: Goldberg Variations》by 朱晓玫,朱晓玫版本的哥德堡变奏曲。 6.发现的有趣Instagram和Youtube博主 Instagrammer 唐一: * @Misused * @BASKETCLUB 罗二: * @AH.H(長谷川昭雄) * AH.H TALK@喫茶談話室 周三: * @片山正通 Youtuber 唐一: * 西瓜说柯南 * 黝黑蜗壳 罗二: * 社會部部長,一个人做出了NHK的纪录片质量。 周三: * ななこ(nanako) * はじめまして松尾です 7.推荐的一个app 唐一: * kybook,iOS的电子书阅读器。 罗二: * バイクシェアリング,docomo的共享单车服务,虽然起步很晚铺开很慢,但是体验全面超过国内的服务。 周三: * NewsPicks,把新闻做的这么好看真的不易。 最后,推荐一个播客: * 不可理论

70分钟
8k+
4年前

和建筑师青山周平聊我们的城市:十个快问快答

带着从东京获得的城市体验,我们和建筑师青山周平聊了聊他在中国的见闻和感受。 因为元气城事奖和城事设计节,我们越来越关注城市里不断发生的更新设计和事件,今年这个奖也评出了多个有意思、有话题的项目,包括书店、菜场、公园、公厕、空间、街区、行动、组织、青年、品牌。 也欢迎你在听完这期之后和嘉宾分享你对自己城市的观点和看法! 对话参与人: 唐一,罗二,周三,青山周平 欢迎关注 主页、微博。支持我们:购买周边 INTRO: Christophe Chassol - Pipornithology part II 我们的十个问题: * 元气和城事两个词会让人有怎样的联想? * 为什么成都会产生这么多宜人的城市空间? * 在北京的十五年间这个城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北京等大城市的App服务如此便利,会不会让实体空间进一步凋零? * 怎么看待后疫情时代的建筑空间设计? * 如何平衡空间中商业性和公共性的矛盾? * 你怎么看网红建筑吸引人蜂拥去打卡这一现象? * 为什么日本城市的商业空间会与街区联结如此紧密? * 你看好中国的哪一个城市,将来哪里会出现好的街区? * 为什么光靠设计有时候并不能改变我们的城市空间? 其它我们提到的项目: * 成都玉林路巷子里,我们在东京的好朋友回到成都之后在玉林路设计建造的社区残障人士友好空间,今年获得了日本GOOD DESIGN奖,也是今年元气城事奖评出的元气街区。 * 广州超级文和友,在广州一线商圈开的模仿老城区风格的购物中心,去年引起话题的建筑之一,也是今年元气城事奖评出的元气品牌。延伸阅读:《广州超级文和友揭神秘面纱,有种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青山在录音中提到他的实践和项目: * B.L.U.E. Architecture Studio,B.L.U.E.是建筑师青山周平的事务所,2015年他参加东方卫视《梦想改造家》,改造一间上海的夹缝房让他被大众熟知。近年来,他在中国不光做了商业店铺设计,也有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 秦皇岛阿那亚单向空间书店 * 400个盒子青年共享社区,在泉州古城,2019年末开始运行的年轻人共享社区。这里也被称为“盒子社区”,每个盒子都是一个独立的居住空间。 * %Arabica 成都宽窄巷子,2020年开业的咖啡%Arabica在成都的第二家门店,有传统的川西宅院特色,店内围绕水池一圈的落地窗令人印象深刻。 * 深圳南头古城改造,与“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结合的一次改造。 日本近年的新商业空间: * PARCO,パルコ,日本连锁百货商场,位于涩谷的这家PARCO是日本潮流文化崛起最重要的见证者之一,可以说它塑造了日本的年轻人和潮流文化,并且带动了涩谷、原宿的发展。2015年改修,2019年底竣工。新的Parco依旧保持先锋。 * MIYASHITA PARK,2020年东京涩谷地区出现的地标建筑之一,顶层有草坪、公园、体育场,还集合了购物商场、餐饮,可以说是现在东京年轻人最热爱并且频繁去打卡的地方之一。

61分钟
22k+
4年前

日式中华料理的想象力,还停留在小当家吗

三个人为了探寻了自己味蕾最后的倔强,冒死吃了一顿日式中華料理,于是有了这期的对话。 对话参与人: 唐一,罗二,周三 欢迎关注 主页、微博。支持我们:购买周边 INTRO: 山口由佳乃 - チャイニーズ・ボーイ PART 1 “东京最近纷纷开起了很多地道的中国料理” 帰省,Kisei(录音里发音是错的),日语里回乡的意思。 中国料理,Chuokoku Ryori,专指中国的各种菜系 中華料理,Chuka Ryori,日语中有专指传入日本,经过调理变得符合日本人口味的中国菜的意思。 あんかけ,Ankake,勾芡。延伸阅读:そもそも。。中華料理にあんかけが多いのって??,大意是说几十年前人们乘船来往中国,有汤的食物会洒出来,于是开始大量勾芡;发源于日本的日式中华料理有:天津飯、中華丼、エビチリ(番茄辣酱干烧虾仁儿,陈建民面向日本人开发的菜)、マーボナス(麻婆茄子)、冷やし中華(冷面,文中说是韩国冷面变形来的)、卷心菜炒的回锅肉、エビマヨ(美乃滋烧虾仁儿)。 东京近几年内冒出的火锅店:谭鸭血、海底捞、小龙坎、瀚花、蜀签 池袋北口一些有名的中国菜:万宝米线、宽窄巷子、永祥生煎包、友谊食府 * 南国酒家(Nankoku Shuka),伫立在原宿街头,前往明治神宫很容易就会注意到的一家店,主打广东菜。 * 李厨,在高田马场和上野都有的湖南菜,做得地道。 * 丘如春(YAUMAY),在上海等地经营米其林餐馆的丘德威来到东京开的粤式茶点餐厅,东京没几个地方可以吃到的流沙包能在这儿吃到。 * 過門香(Kamonka),提供中国各处的特色菜,餐厅有精美的装潢,窗明几净,地段繁华。 * 中國飯店(Chugokuhanten),连锁店,特色是请中国的厨师过来做中国的菜。 * 全聚徳(Zenshutoku),日本授权经营的北京烤鸭,但是只能选加拿大鸭或者京都鸭。 PART 2 “中华料理里经常吃到很多在中国没见过的菜” * もやしそば(Moyashisoba),日本的中华料理店里常见的菜谱之一。这种做法也有的地方叫サンマーメン(生碼麺),"码 "是北京话里放在炸醤面上的黄瓜丝、蒜苗、豆芽、白菜、萝卜等小菜。 据传是华北地区传过来的。 * 麻婆春雨(Mapo Harusame),一个调味料公司最先开发的方便食品,不用加任何原材料直接把酱料和粉丝放锅里炒。上市后,实现了月销售额1亿日元,从此成为餐馆里的定番料理。 * 天津飯・蟹玉(Tenshinhan・Kanitama),一道很著名的日式中国菜, 有点像蛋包饭,将蟹肉蟹黄加入鸡蛋,盖上米饭,再浇厚厚的芡汁。香港茶餐厅有类似的菜叫滑蛋蝦仁飯。没有饭的版本就叫芙蓉蛋(蟹玉)。 * 中華丼・八宝菜(Chukadon・Haposai),八宝菜是粵菜里的什锦炒菜,盖在饭上就叫中华盖饭,在中国应该不能成为一道菜。 * 来々軒,1910年在浅草成立, 与当时已经存在的中餐馆不同,它是一家平民餐馆,是第一家提供拉面、馄饨、烧卖的餐馆,也被认为是中華丼和天津飯的发源地。 * ビャンビャン麺(Biangbiang Men),711出的速食陕西油泼面,还专门做了个洗脑的广告歌,然而味道评价两级。 * 《BRUTUS》町の中華,町中華指从昭和时代开始一直持续至今的个人经营的日式中华料理店。特色是便宜大碗,藏在街头巷尾。BRUTUS专门出过便宜中华料理特辑,炒饭、饺子、烧卖、麻婆豆腐,看着封面就饥肠辘辘。 * 《TRANSIT》中国四千年の食をめぐる旅,非常优秀的旅游杂志,编辑部深入中国收集各大地域美食然后集结成册,内容涉猎广泛,视角深入浅出,相当有学习价值(?)。 * 《中華一番!》(Chuka Ichiban),中文被统一方便面冠名所以翻译成“中华小当家”。原作是小川悦司的魔幻格斗系料理动漫,讲清朝时期四川十六岁的特级厨师对抗黑暗料理界的热血故事。除了超现实的夸张手法和扭曲的神情彰显食物的美味以外,描写了许多神秘的调理方式,至今还有很多人试图还原原作中的料理。故事中的代表料理有魔幻麻婆豆腐、升龙饺子、国士无双面、面非面、黄金开口笑包子、黄金比例烧卖等。延伸视频:盘点《中华小当家》中那些美味至福时刻 * 《今日の料理》(今日料理),把麻婆豆腐传入日本的厨师陈建民1961年登上的节目,至今还在更新(甚至还有播客)。陈建民当年以麻婆豆腐食谱参与比赛,也借此东风,麻婆豆腐被推广开来。 PART 3 “中国菜也随着口味的多样变得不是那么“中华”了。” * 蒼龍唐玉堂,一个日本连锁饮食公司在国立新美术馆门口的绝好吃担担面,墙上印着四个中国字“一起吃喝”。 * 東京豆漿生活,用十倍价格也可以在五反田吃到台湾豆浆油条。 * 海南鶏飯食堂(Hainankeihan Shokudo),日本人开的新加坡料理,非常简洁的菜单和店铺设计。 * 明天好好(Min Ten Hao Hao),日本人开的台湾甜品店。 * 台湾甜商店,同样是日本人开的台湾甜品店,店铺整体设计很有意思。 * 六坊担担面,就在池袋西武对面,做法像四川燃面的日式居酒屋吧台式担担面。 * 黑猫夜(Kuronekoyoru),日本人深入学习中国农村料理以后开的店,相当惊喜。 * 马子禄牛肉麺,百年历史兰州牛肉面日本分店,据说店主这位日本人去了兰州留学深受感动于是主动学习拉面技术带回了东京。 * 趙楊(Choyo),位于银座的高级中国料理店,2017-2020都入选Tabelog年度评选,人均3-4万日元(合2000-2600人民币)。主厨赵扬年轻时师从川莱大师苏树牛,熊四智等人,后来入职成都金牛宾馆,做到总厨职位。移民去日本后,他先就职于四川饭店,后自立门户。可以说他是这一代大厨中为数不多还在每日亲自下厨的。

58分钟
7k+
4年前

属于曾经年轻人的原宿,也到了步入中年那一刻

从时代的缝隙中,看见了一群前赴后继热爱街道生活的年轻人。 原宿的时尚风格不是凭空出现,而是因为这里曾经是专属于年轻人的社交空间。 随着那群年轻人慢慢变老,而新的年轻人沉迷网络,这个街区的起伏命运还在继续。 对话参与人: 唐一,罗二,周三 欢迎关注 主页、微博。支持我们:购买周边 INTRO: 藤原ヒロシ/山口一郎 - 新宝島 Part 1 暗中观察:假装KOL混入了涩谷PARCO开业一周年PARTY * 1ST ANNIVERSARY | 渋谷PARCO,去年11月22日重修开业的涩谷PARCO今年迎来第一周年,开启了盛大的周年庆。PARCO内的品牌推出PARCO限定款,已经休刊多年的杂志《Relax》也限定复活,还在PARCO Museum办了限期展览。 * Pop By Jun,由JUN(以前是VAN的竞争对手公司)策划的限定店铺,选了涩谷PARCO一楼转角,临街的透明房间。一周年开业活动的时候邀请多位名人出售自己的二手物品,如演员太田莉菜等人也受邀参与。物品销售完之后会立即补货。配合Parco一周年,也有线上网店 * Boiler Room,涩谷PARCO开业一周年还请来了锅炉房,一个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在线音乐广播平台,在世界各地策划电子音乐现场并会在流媒体直播。 * POP UP SENTO パルコ湯,涩谷PARCO开业一周年纪念特别活动,期间限定的钱汤。不仅可以泡汤,还有音乐咖啡酒吧。 * 《リラックスRelax》by Magazine House,记录日本街头及文化的传奇杂志,1996年创刊,2006年停刊。做的许多选题在今天看来也不过时,比如写过NIGO的选题,也写过疑问优衣库是否应该流行的选题,Parco一周年时,在Parco Museum为它做了专题展览,吸引许多文化人士到场。 * 定点観測(Teiten kansoku),Parco旗下的编辑部Across策划的栏目,1980年8月开始每月在涩谷、原宿、新宿的路上,以观察、采访年轻人和时尚文化的“定点观测”来研究东京的年轻人和时尚文化。2010年以后40代~50代也成为了拍摄对象。登上网站,能看到东京文化的变迁。 Part 2 “里原宿像一个社区,人们会互相观看,就形成了文化” * 裏原宿(Ura Harajuku),神宫前到同区的千駄谷之间一带,多间潮流服装小店的总称。因从这里衍生出的街头品牌、街头文化,也衍生出“裏原宿系(里原宿系)”的时尚派别分法。 * 藤原ヒロシ(Fujiwara Hiroshi),里原宿文化的一号重要人物,被称为“里原宿教父”,DJ出身,引领了日本的一代时尚文化。至今做了很多联名,开了很多限定店铺。延伸阅读:「昨天,我們終於專訪了藤原浩。」 * 長尾智明(Nagao Tomoaki),里原宿文化的二号重要人物,大家都叫他NIGO,因为长得像藤原浩(?)。曾经是Bape的主理人,现在是UT的创意总监。对日本乃至全球的潮流文化都有一定贡献。收藏了很多东西,苏富比给他做了一个拍卖专题。 * 高橋盾(Takahashi Jun),里原宿文化的三号重要人物。从小就是川久保玲的粉丝,品牌Undercover最初以朋克音乐为灵感。 * Fragment Design,藤原浩和仓石一树在1995年创立了Eletric Cottage(现在的Fragment Design),逐渐变成现在的盖章大师……每一件单品都可以涨价很多。 * the POOL aoyama藤原浩开在东京青山的限定POP-UP Store。2014年-2016年。 * THE PARK・ING GINZA藤原浩开在银座一个停车场的限定店铺。据说想法来源于开the POOL aoyama的时候,做过一次POOL BAR的主题,就想到了开在银座地下的中华料理店,从而想做一个限定店铺。2016年-2017年。 * THE CONVENI,由藤原浩开在银座的限定店铺。先开在东京,最近开去了国内。2018-2020年。 * 疾駆 / Chic,由日本设计师田中义久创办的杂志,每一期的装帧设计都不一样。最新一期以藤原浩为专题,采访围绕东京展开,藤原浩谈到了未来的城市将是什么样子,人们将如何生活在其中。 * CHALLENGE FOR CHANGE,藤原浩与清永浩文为东京的一所私立高中监修的校服,这也是藤原浩首次监修校服。 * 藤原浩的音乐歌单。延伸阅读1:「吉他对我来说就像自由的象征」浅谈藤原浩的音乐之路;延伸阅读2: 谈论藤原浩如果撇开音乐,是不完整的…。推荐藤原浩的几首歌:《新宝岛》(来自2020年专辑《slumbers 2》),《The Faintest Sign》(来自1994年专辑《Nothing Much Better To Do》),《Tokyo Bronx》(来自藤原浩和高木完组成的说唱组合Tinnie Punx1986年的专辑《建设的》)。 * Ring of Colours,藤原浩及其友人的博客平台。 * A Bathing Ape,由里原宿的重要人物NIGO(长尾智明)创办,2011年卖给IT。标志商品有鲨鱼套头衫还有LOGO猩猩。 * Human made,由NIGO创立的品牌,以“过去和未来的融合”为主题,2020年,与LV合作推出联名,有报道指LV的设计总监表示NIGO是他进入潮流领域早期最重要的导师之一。 * Supreme,创立于1994年,结合滑板、Hip-hop等文化,以滑板为主的美国街头服饰品牌。 * Stussy,美国潮牌,在东京很火,开了好几家店铺。1980年,喜欢冲浪的创始人肖恩·斯图西(Shawn Stussy) 将滑板上的涂鸦签名印在T恤上,随后将滑板服、工作服、旧校服的设计加入到服装设计中,成为了街头品牌的先锋。 * NIGO×UT,2013年NIGO就任优衣库创意总监并推出首个由他策划的系列。此后UT系列的好看度逐年递增。并且也开始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合作,不仅与LINE等合作,也与艺术家、插画师联名,近年来联名过的就有长场雄、空山基等。 * Kaws,靠玩具成名的街头艺术家,以改造辛普森、米奇、芝麻街等经典卡通角色出名,与各种各样的品牌都合作过,在Instagram上人气极高。代表角色是眼睛叉叉的米奇Companion。延伸阅读KAWS Companion 如何冲击了艺术领域?| Behind the HYPE。 * Keith Haring(凯斯·哈林),美国波普艺术家。1980年间,他在纽约地铁的车站中,用白色粉笔涂鸦单色、空心的抽象图案(如吠叫的狗,跪趴着的小人等)。他的作品经常犹如某种复杂花纹,伴随各式图案充满整个构图。 * Jean-Michel Basquiat(让-米歇尔·巴斯奎特),80年代纽约传奇涂鸦艺术家,画了很多儿童画一般的涂鸦。27岁时因服用过量海洛因于工作室中过世。 * UNDERCOVER,里原宿重要人物高桥盾在1990年创立的品牌。高桥盾与藤原浩、NIGO都不同,经由川久保玲鼓励,2003年,在巴黎秀场一夜成名。他的风格诡谲精巧,充满想象力。延伸观看UNDERCOVER 2003 SS SCAB。 * 竹の子族(竹之子族),1980年代初,原宿代代木公园地区,穿着颜色非常夸张鲜艳、带有阿拉伯或中国功夫风味的衣服,举着手提收音机、在广场上跳舞的年轻人们。这个名字来源于原宿竹下通的流行服饰专卖店“竹之子服饰店”(ブティック·竹の子),这个店现在还开着。 Part 3 “商业再开发能再现那个百花齐放的原宿吗?” * ラフォーレ原宿(Laforet 原宿),位于原宿中心的十字路口的商厦,隶属森大厦集团,楼层设置奇特,一步一个设计师品牌,也常年发掘日本国内、亚洲的新锐小众设计师,也是原宿潮流的推手之一。 * Virgil Abloh(维吉尔·阿布洛),时装设计师、音乐制作人。Virgil Abloh本科念的是土木和建筑,毕业后建立网站分享穿搭、玩音乐。后来他受Kanye West邀请加入他的创意团队。2013年创立品牌Off-White,2018年担任LV男装设计总监。 * 東急プラザ(Tokyo Plaza),位于Laforet原宿对面的商场,其二楼破碎拼接状的镜面玻璃常年成为来往游人的一道风景。原址上存在过见证原宿风云文化的多个建筑,如原宿70年代的潮人都喜欢去的レオン,现今的东急Plaza入驻的主要是一些休闲品牌,如Moussy等。 * 表参道ヒルズ(Omotesando Hills),森大厦公司开发,安藤忠雄设计的商场。商场在斜坡之上,呈现了精彩的改造。 * ユニクロ 原宿,2020年开在原宿山手线车站前的We Harajuku里的原宿旗舰店,有提供限定商品的“UT POP OUT”,也有展现原宿历史文化、优衣库与原宿渊源的专用角落。 * 《LifeWear》,优衣库出的企业文化志。LifeWear是优衣库提出的概念,指源于生活又追求美学的穿搭哲学。而《LifeWear》也是反映该概念的杂志之一,目前已经出了三期,网站上有PDF,优衣库店内有杂志可以免费取阅。

92分钟
13k+
4年前

被定义的美式形象:从常春藤男孩到Beams Boy

没有风格的时候,就塑造一个风格。这个70年前日本潮流兴起的故事,放到今天也并不过时。 它不仅带起了潮流,还塑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以至于现在回头看,还是会觉得那个年代的人真的是很会搞。 对话参与人: 唐一,罗二,周三 欢迎关注 主页、微博。支持我们:购买周边 INTRO: キリンジ - 十四時過ぎのカゲロウ Part 1 "越研究越发现,BEAMS是日本社会发展得出的必然答案" * Beams,日本知名买手店,不仅涉足服装,也涉足音乐、家居等领域,参与塑造了日本的年轻人文化。 * Beams Japan,Beams 从传递日本文化的视点出发开发的一个系列,目前在新宿、涩谷、京都有三家大型店铺。 * Van Jacket Inc.,一家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风靡全球的日本服装公司,在50年代将美国文化和美国传统风格引入日本,当年连拿着"VAN"的纸袋都被认为是一种时尚。优衣库老总柳井正当年家里也是经营VAN的店铺的 * 石津謙介(Kensuke Ishizu),不光是VAN品牌建立的主导,也一手塑造了“常青藤风格”,引发一时潮流,也被看作日本男装时尚的教父。 * 《Men's Club》,婦人画報社的《男の服飾》是它的前身,石津謙介是杂志的时尚顾问。第6期以 "常春藤造型" 为主题进行了专题报道,之后成了热门词汇。第34期开始,杂志改名为《Men's Club》。 * 平凡出版株式会社,日本著名杂志大手Magazine House的前身。 * 《平凡パンチ》(Heibon Panchi),日本最初抓住年轻男性读者的杂志,创刊在1964年,同年日本开了东京奥运会。它是一本周刊,涉及婴儿潮一代之后的时尚、资讯、软色情、裸模写真等内容。 《POPEYE》创刊后,逐渐走下坡路,后来停刊。 * 《AMETORA》by W. DAVID MARX(中文名《原宿牛仔》),アメトラ(AMETORA)是アメリカン・トラディショナル(American Traditional)的简称,本来指Brooks Brothers、Ralph Lauren等牌子代表的美国传统时尚。中文书名看起来像是在讲原宿的牛仔,实际上深入浅出地讲了日本如何拯救美式风格以及日本是如何创造男装文化的。作者梳理得非常精细,延伸阅读:对本书作者大卫W马克斯的采访。 * Ivy League Style,常春藤风格,一般认为是指Ivy League,即美国常春藤盟学校的学生所做的主流打扮。在《AMETORA》这本书中详尽讲述了它如何被日本的石津謙介们发现,而又被推上神坛的经验。 * ジョンソンタウン(Johnson town),营造美军住宅氛围,以现代建筑标准新建的住宅,在东京边上。目前仍然在招租。 Part 2 "常春藤的时尚概念,刚开始是靠着想象建构起来的" * 《Take Ivy 復刻版》, 1965年出版,2011年再版,海外很少有原版,拍卖价高达2000美元。书的名字从爵士歌曲改编,主要研究1959年至1965年之间的名校大学男生的生活和服装。学生们在校园用餐,骑自行车,在图书馆学习的场景中,穿着都在当时与众不同。服装并不是这本书的重点,从学院派建筑到这里的学生日常如何生活,生活必备物品有什么,都一一介绍。 * 《Take Five》,1959年Dave Brubeck四重奏的《TIME OUT》专辑中的名曲,有史以来销量最大的爵士单曲,众多电影和电视原声中都有它的存在。 录音中提到一些衣服款式: * ジャケット(Jacket),有袖子的上衣的总称,从正式到休闲各种各样的设计。 * シャツ(Shirt),衬衫,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在日语中的语义也已经扩大。 * ブレザー(Blazer),外套中一种偏向制服的子类,特征一般包括颜色为藏青色或者素色,有金属纽扣等等。 * ボタンダウンシャツ(Button Down Shirt),据说由美国的男装品牌创始人发明,领口处有小扣子,用来固定领口,会有美丽的曲线。 * スニーカー(Sneaker),指运动鞋,最早可以溯源到1916年。美国公司Keds以“走路时没有声音”为口号开始销售运动鞋。开始流行是在1970年代后期。随着篮球受欢迎,运动鞋渐渐受到更多人的喜爱。 * JK制服,JK(Jyoshi Koukousei)的制服是女子高中生的校服。这一两年来,JK制服在国内持续走红,许多年轻女性日常生活也会穿着,出现了许多品牌。 ダツなし * TPO(Time、Place、Occassion),石津谦介提出,要考虑时间、地点、场合再决定穿搭。韩国综艺《麻浦靓仔》就以从TPO入手让两位明星展开搭配对决,制造了有趣的看点。 * 《円楽のプレイボーイ講座12章》(1969),日本爵士乐大师前田宪男在1969年出版的唱片。十二首曲子以女人、赌博、酒、时装、汽车、性、舞蹈、音乐、运动、商务、话术和礼仪为标题。 * No. 831《40年後の西海岸》,《POPEYE》的创刊号在创刊40周年之际重新发行。创刊号上,以收集当时洛杉矶最受欢迎的运动鞋和滑板的目录为首,有加利福尼亚美女的快照,还有长达31页的名门大学“UCLA”的特别报道。 * スカジャン(Sukajan),具有和风图案的夹克。由驻在东京边上的横须贺的美军开始往外流行。发展而来。固定会有一些类似鹰的刺绣。 * 《一休さん》by 水曜日のカンパネラ,《一休桑》by 星期三的康帕内拉的中国风MV,里边的造型是一个典型日本人总结出来的中国形象。 * 《超盛れる今流行りの中国メイク!》by ななこ,日本人气美妆博主出的一期中国风化妆视频,在youtube上有超过百万次观看。 Part 3 "BEAMS的千变万化,都是店员们的个人爱好搭建的" * 中川政七商店(Nakagawa-Masashichi),创业至今超过300年的店铺。销售日本各地的传统工艺,却并不囿于传统,卖出了适合现代美学的商品。 * 銭湯のススメ(钱汤推荐),BEAMS JAPAN与沐浴品牌“牛乳石碱”合作,策划的日本钱汤文化推广项目。这个项目改造了东京上野的钱汤老店“寿汤”。主办方邀请了插画家长场雄负责主视觉、入口暖帘及壁画;还邀请了前《&Premium》执行总监柴田隆宽,合作撰写内容,出版《钱汤情报志》。 * Beams Record,在涩谷的一个小角落的唱片店,不光卖唱片也会在网上推荐唱片:Instagram,当然也有Spotify 歌单。 * #音楽を止めるな(Ongaku o Tomeruna),疫情期间J Wave 与Beams合作,为了支援音乐人及艺术家而开启的一个项目。开过线上LIVE,也卖过周边。 * 《BEAMS AT HOME》,Beams找来员工展示自己家里装饰的书籍,也被认为是非常好的家装参考。目前已经出到第4版。 * Beams F,追求穿着舒适和良好的衣服面料,中村达也担任创意总监,把西装穿到极致的子线。 * Beams T,2002年以“ART FOR EVERYDAY”为主题而诞生的专门T恤品牌。每天,在T恤这个画布上表现并发表在世界上诞生的艺术性图形。与游戏、动画等至今为止与时尚无缘的业界合作也有很多展开,BEAMS所拥有的无国界的感觉正在进一步向前推进。 * 《WHAT'S NEXT? TOKYO CULTURE STORY》,Beams40周年的出品,从原宿开讲,非常详尽且可视地介绍了东京核心潮流文化变迁的书。 * BEAMS40周年記念『今夜はブギー・バック』,Beams40周年找了戸川純、森高千里、初音ミク、Suchmos等人来重新诠释小泽健二的经典名曲Konya wa Boogie Back。

83分钟
16k+
4年前

在艺术的青森,做一个自由的果农

看过《钢的琴》来到「青的森」,竟然发现,表面上凋敝的城市隐藏着一些小小的生机。 青森小城市复兴的故事里,没有城市模式的生搬硬套,也没有逆天改命的传奇故事。城市化没有成为从居民身上碾过的马车,逆城市化的进程中居民也可以能够平衡文化和生活质量,竟然有点被这样的青森感动到了。 对话参与人: 唐一,罗二,周三 欢迎关注 主页、微博。支持我们:购买周边 INTRO: 小沢健二 - 僕らが旅に出る理由 Part 1 "青森到处都是苹果,简直就像一个椎名林檎的后援会" 苹果品种:富士(Fuji)、王林(Ourin)、ジョナゴールド(Jonagold)、あかね(Akane)、紅玉(Kogyoku)。 * 《BRUTUS 新日本観光》,9月新刊,介绍了日本人都不太知道的小众旅游景点。 * 《金田一少年の事件簿》異人館村殺人事件,据说被少年包青天抄袭的一集杀人事件,里面家族恩怨错综复杂。 * A-Factory,青森以苹果工厂为主题的纪念品商店,里面有各种各样关于苹果的产品。场地在青森市的港口旁边,空间的设计还得了Good Design奖。 * 弘前アップルパイガイドマップ(Hirosaki Guide Map),弘前旅游观光局做的游览地图,介绍了47种弘前有的苹果派,插图和介绍做得妙趣横生。 * 奥入瀬渓流ホテル(Oirase-Keiryu Hotel),星野集团经营的奥入濑溪流边上的酒店,在距离青森一定距离的山里,去的路上会看到诸多的原始森林。酒店内提供多种当地的活动体验,包括识别苔藓等。酒店内有冈本太郎的多个作品。 * 青森屋(Aomori Ya),星野在青森改造的另一个温泉旅馆。特色是房间内有青森的睡魔绘画。青森屋隔壁便是冈本太郎的纪念公园,内有很多有意思的展品。 * 岡本太郎(Okamoto Taro),对抽象美术运动和超现实主义运动都有影响的日本艺术家,最有名的口号是「艺术就是爆炸」。 * 太陽の塔(Taiyo No Tou),冈本太郎1970年为大阪世博会设计,神似绳文土偶的脸是它标志性的外观。PARCO去年也策划了一个很棒的纪录片重新探索这座塔。 * 《今日的艺术》,展现冈本太郎思想的作品之一,其中详述了冈本太郎对艺术和传统的看法。 * 星のや(Hoshinoya),没有写成汉字的星野集团旗下的高端线,中文译作虹夕诺雅。星野还有多个子品牌,适配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比如界系列是改造各地经营不善温泉酒店的中端线。 * 星のや 富士,星野建在富士山脚下的度假村,因为跟山地结合所以是野营主题,开发了很多独有的。 * 星のや 軽井沢,轻井泽也是星野的发源地,这个片区不光有两个教堂,也有面向非住宿游客的温泉、餐馆和商店街,营造了一个小世界。(某山寨嫌疑酒店) * リゾナーレトマム(Risonare Tomamu),位于北海道中部的星野集团滑雪度假村,其中有一部分被中国企业收购。冬天很多游客前去滑雪,夏天可以看到起伏的云海。度假村里有著名的安藤忠雄水之教堂。 * ねぶた(Nebuta),链接中展示了最为震撼的青森ねぶた(nebuta),另外还有弘前的ねぷた(neputa)以及五所川原的立佞武多(tachi-neputa),是不同地方的的睡魔祭。据说睡魔起源古代人们为了驱赶睡意,举办睡魔祭典送走睡魔。明治维新之后逐渐成为当地成形的传统文化。 * ねぶたの家 ワ・ラッセ(Warasse),青森县介绍青森的睡魔文化的博物馆。红色条形包裹的外墙,馆内藏有每年睡魔祭上优胜并游街的睡魔。 * あおもり帆立小屋(Aomori Hotategoya),可以钓到鼓掌扇贝的店,也可以即钓即吃。适合等电车前百无聊赖。 * 元祖 青森のっけ丼(Noke Don),可以现买海鲜自制成海鲜饭的鱼市场,扇贝很好吃again。 Part 2 "把美术馆开遍了全县小城市,不是一件容易事。" 弘前 HIROSAKI * 弘前れんが倉庫美術館(Hirosaki Ren Ga Soko Bijutsukan),田根刚改建的红砖美术馆,服部一成做的VI设计,改造了弘前的有一个世纪历史的苹果酒工厂,进门处放着一只巨大的奈良美智的白狗。 * 田根剛(Tane Tsuyoshi),常居巴黎的日本新一代建筑师,26岁便中标了爱沙尼亚国家博物馆。 * 弘前市民会館(Hirosaki Shiminkaikan),前川国男为弘前市民设计的会馆,非常典型的继承了柯布西耶的设计风格。 * 弘前城天守 (弘前城史料館)(Hirosaki Tensyu),弘前天守城边不收钱免费转的资料馆。有全息投影古人的生活、弘前的风景,也把难以记住的日本历史做成了简单易懂的游戏页面。看完会让人震惊是个免费馆做的介绍吗的资料馆。 * ASYLUM,弘前市一个破破烂烂停车场里的小酒吧,奈良美智经常光顾。 * 全国京都会議(Zenkoku Kyoto Kaigi),日本城市间形成的联盟之一。小京都(Shokyoto),是指有着与京都府京都市类似古老风貌的城镇。1985会议成立,必须满足一定条件才能加入。目前有41个加盟城市。 十和田TOWADA * 十和田現代美術館(Towada Art Center),西泽立卫设计,馆内有奈良美智、大野洋子等人的作品。作为十和田艺术计划的一部分,它成为了市民爱来没事逛逛的美术馆,没有在城市中喧宾夺主。 * Arts Towada,十和田艺术计划,十年以前开始城市改造的契机。其中十和田现代美术馆便是中间重要的一环。它所在的官厅大道为中心也进行了改造,行人走在街上就都能触摸到艺术。 * 十和田市民交流プラザ (Towada City Plaza),隈研吾设计,市民交流活动中心。里面有巨大且宽阔的沙室,很适合小孩玩耍。 * 十和田市教育プラザ(Towada Library),以十和田市民图书馆为中心的建筑,安藤忠雄设计。比起噱头,这个建筑有很多方便人使用的小细节。 青森 AOMORI * 青森県立美術館(Aomori Museum of Art),为了介绍青森县的文化而成立的设施,青木淳设计的建筑,菊地敦己设计的VI。奈良美智的纯白的"青森犬"是博物馆标志性的物品之一。 * 国際芸術センター青森(Aomori Contemporary Art Centre),青森公立大学的艺术研究中心,建筑由安藤忠雄设计,吸引艺术家前来青森完成驻地的艺术创作。录音中提到的潘逸舟、尹秀珍都是正在开展的艺术家。 Part 3 "日本很多人都有个回小地方兼职种田的梦想" * 碧山计划,计划创建碧山共同体,希望能改变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生活。希望通过知识分子回归乡村,在当地创建一个艺术乌托邦。哈佛社会学博士写过一篇《谁的乡村,谁的共同体?—品味、区隔与碧山计划》,对精英主义居高临下的乡村改造提出质疑。后来这个计划的创始人去了美国一所大学任教了,他在碧山村的住宅也被挂牌出售。 * ノウガノネタ農業ポPodcast(农民的梗),在福冈市,三个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因为从事农业而聚在一起开的一个播客。主播有全职农民,也有兼职农民。 * ADDRESS 全国住み放題,订阅式的多地点住宅服务,只需每月支付4万日元(不用付租房的押金),就可以在日本全国28个县任选居住。活用了一些闲置的小城市空房子,在疫情的背景之下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 * ユトレヒト(Utrecht),用乌特勒支这个城市名字在原宿开的日本独立书店,开了15年以上,店里选书很好,LOGO是服部一成设计的。老板后来去千叶开了药草园酿酒。 * mitosaya 薬草園蒸留所(mitosaya botanical distillery),书店老板江口宏志在千叶开的药草园,自制精油等产品。 * 《Country Driving: A Journey Through China from Farm to Factory》By Peter Hessler,《纽约客》记者何伟写的有关中国著作中的一本,讲述他驾车漫游中国大陆的经历,其中讲述了去内衣工厂做流水线工人的事。

99分钟
12k+
4年前

东京人的过时巴黎梦

从Maison Kitsuné聊到日本主义,发现法国和日本都在彼此想象着对方。 仔细观察之后发现,他们其实也都是这儿抓一点那儿抓一点,最后还真成了原主人心中的白月光。 亚洲拼命向外输出文化的国家,除了韩国,还有日本。但它慢得多,也扎实得多,扎实到已经成为了绝对的文化符号。 对话参与人: 唐一,罗二,周三 欢迎关注 主页、微博。支持我们:购买周边 INTRO: 小島幸子/かないみか - 花の巴里 PART 0 对韩国时尚的暗中观察 * ALAND,韩国有名的连锁买手店,去首尔任何繁华的商业区,都能找到一家ALAND。继曼谷、布鲁克林之后,即将在东京涩谷开业。ALAND输出了许多韩国的小众设计师品牌。 * Ader Error,自称是要把艺术和时尚变得更加触手可及的韩国品牌。因其大胆且精准尝试,近五年来成为火热的潮流品牌。在欧美也有很高知名度,喜欢和各种各样的品牌合作出联名。 * Gentle Monster,店铺装置做得很像舞台艺术的眼镜品牌,近年来成为话题的有开在北京skp商场的店铺,其墨镜经常被名人配戴,也引起人们追随潮流。 * Maison Kitsuné,原本是做电子音乐的,现在顺便做服装,做得很不错,接着又开了咖啡。主理人一个法国人,一个日本人,经常和韩国牌子Ader Error 合作。 * A.P.C,著名的小众个性法国潮牌,主打简约的服饰。 * Colette,1997年成立的著名法国服装买手店,有一对母女创立,标志是两个蓝点设计的图案。但是2017年关闭了店铺。 * @ young_emperors,一对摄影师情侣,总用搞怪姿势拍照,不把衣服分为男装或者女装,把衣服称为衣服。 PART 1 日本对法国文化的欣赏,包含了很多自己的想象 * 《サクラ大戦シリーズ》by SEGA(Sakura Wars),1995年世嘉游戏发行的养成+战棋类电子游戏系列,2001年的第三部舞台从东京转移到了巴黎。史上最卖座的电子游戏之一,更派生出包括舞台音乐剧、动画等形式。 * パリ症候群(Pari shokogun),1991年由日本学者太田博昭首先提出,2004年被法国学者介绍到权威期刊后更被广泛认知的一种心理概念。该理论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异文化适应障碍,指日本人去了巴黎之后大失所望,感到难受。 * 家紋(Kamon),象征门第出身的贵族纹章,家纹对后来日本的平面设计有很大的影响。 * 仏蘭西・仏(Furansu・Futsu),日语中"法国"曾经通用的汉字记法。简写仍会用"仏"。 * 独逸・独(Doitsu・Doku),日语中"德国"曾经通用的汉字记法。 * 巴里(Pari),日语中"巴黎"曾经通用的汉字记法。 * 紐育(Nyuyoku),日语中"纽约"曾经通用的汉字记法。 录音中提到的输入词: * ズボン(法语:jupon),现在在日语中指的是裤子。 * アンケート(法语:enquête),其实就是调查问卷。社会调查中经常使用的东西。另一种全日语汉字的叫法为質問票(Shitsumonhyo)。学术研究中用到質問票的场合一般意有指具体的问卷纸的含义。 * デビュー(法语:début),用在日语里一般讲演艺人员出道了。衍生到生活中意义愈发多样。比如"社会人デビュー",意即社会人出道,指的是突然第一次做了惯常的家庭、学校之外的事情,比如工作。 * デッサン(法语:Dessin),指素描。 * モデル(英语:Model)与模型(Mokei),中文翻译过来都指模型,但在日语中使用,后者会指比较具象的模型。 * デザイン(英语:Design)与設計(Sekkei),中文翻译过来都指设计,但在日语中使用,前者更倾向于创意设计,而后者,多表示需要设计建筑或者工业模型之类的设计。 PART 2 日本文化符号是如何走出东亚的 * 《New Culture Technology, 2016》by SM Entertainment,韩国有名的娱乐公司SM的总制作人李秀满提到他想打造的一种偶像组合类型,概称为"Neo Culture Technology",意即新文化技术,这也几乎成为此后至今SM公司努力的方向。 * 自由の女神像レプリカ(Replicas of the Statue of Liberty),最著名的伫立在美国,建于1886年,是法国送给美国的礼物。1998年,日本的法国年,自由女神像从法国被借出到东京,后来还回去之后东京做了复制品,被法国政府承认,放在台场。レプリカ,意为复制品。 * 東京タワー(Tokyo Tower),东京的标志电波塔,日本人自己也会私下吐槽长得跟埃菲尔铁塔过于像了,但是官方说只是巧合。 * ジャポニスム(Japonism),听起来像造语,实际是法国对于日本的美好想象。19世纪中叶开始盛行了约30年之久,指一种对日本美术的审美崇拜。 * 《Japonism》by Arashi,偶像组合岚在2015年发行的一张专辑,意在站在当今的时代,重新审视日本文化的价值。 * Japonism 2018,作为日法交流160周年的大型献礼举办的《日本主义 2018》,也是安倍晋三的文化政策的一部分,想要展现给世界未知的日本的一面的而在巴黎举办了跨度长达一年的大型展览。不光有传统的艺术,也有名和晃平、池田亮司、Team Lab这样的日本当代艺术。 * 浮世絵(Ukiyo-e),日本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常被认为专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画(日语称为锦绘),但事实上也有手绘的作品。 * 梵高临摹浮世绘的画作,《雨中桥》仿自1857年的版画《大橋安宅夕立》;《梅花园》仿《亀戸梅屋敷》;《艺妓》来源是梵高在《巴黎绘画》( Paris Illustré)杂志上看到的封面。 * 東京都美術館《「印象、日の出」から「睡蓮」まで》(《Impressionist Masterpieces from Marmottan Monet Museum》),东京举办的莫奈大型巡展,莫奈名作《日出•印象》时隔21年再次来到日本,是2015年的展览。 * 延伸阅读《梵高从未去过日本,却做着一个日本梦》,讲梵高提到过的日本,也采访了策展梵高与日本的日本人。 * 湘南(Shonan),在日本,指的是镰仓、江之岛一带。历史上长沙湘南府的所在地是禅宗的圣地,日本的"湘南"被认为是随着禅宗而传入。 * 蓬莱式庭園(Horai Tenen),蓬莱,语源道家,枯山水中有蓬莱式庭院的说法,是基于不老不死的道家思想,想象神仙居住的蓬莱岛,构成庭园。 * 禅(Zen),原本来自大乘佛教,后传入中国。日本的禅宗自镰仓时代传入,明治维新后向世界传扬。 * 折り紙(Origami),折或叠纸张的艺术,把纸张折出各种特定的形状和花样,可能是一张纸的作品,也可能是二张以上纸张作品。 * 囲碁(Igo),起源自中国的围棋,日本从平安时代开始盛行,战国时代向庶民普及。被认为2000年以前开始向东亚传播,Google的下棋机器人Alpha Go的名字就起自日语的发音。 * 《Freeing Architecture》by Junya Ishigami,日本建筑师石上纯也在巴黎卡地亚基金会2018年做的展览,主题为"解放建筑"。 * 《The Challenge》 by Tadao Ando,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在巴黎蓬皮杜2018年做的展览,回顾了他职业生涯的50多个主要项目,展览中最著名的是复刻了一比一比例的光之教堂。 * Bourse de Commerce Pinault Collection,安藤忠雄把巴黎16世纪的证券交易所改造成了收藏家的博物馆,2019年对外开放。 * Louvre-Lens Museum,妹岛和世设计的卢浮宫分馆,非常暧昧有趣的当代日本空间,初衷是为了应对艺术品大多集中在巴黎的批评。 * Centre Pompidou-Metz,坂茂设计的蓬皮杜分馆,大面积的用了木构造。 PART 3 吸世界精华为我所用,日本的实用主义精神 * 虎屋(Toraya),做羊羹做了几百年的店,还把店开到了巴黎,今年是开业40周年。现在,也因其店铺的设计,自家的咖啡,仍被社会好评无数。 * 羊羹(Yokan),一般日本人品茶时常备的甜点。又红豆和寒天制成,糖度很高,在真空包装下妥善保存的话,大多可以在常温下保存超过一年以上,所以也被当做应急食品。 * 丸太町十二段家,位于京都御苑附近的百年茶泡饭老店,供应价格并不贵的茶泡饭怀石料理,多次被节目报道。 * 《レッドタートル ある島の物語》by Michaël Dudok de Wit(La Tortue Rouge)吉卜力工作室出品,无对白,荷兰动画师执导,大奖提名无数,还入围过奥斯卡金像奖。但也有人批评这是脱离吉卜力世界观的作品。 * 《アキラ》by 大友克洋(《AKIRA》by Katsuhiro Otomo),日本著名漫画家大友克洋在1988年推出的科幻类型动画电影,其中神预言2020年东京奥运会被推迟。 * 頭大仏殿 真駒内滝野霊園(Atama daibutsuden),安藤忠雄在北海道札幌设计的被薰衣草包围的大佛,俯视陵园中熟睡的众生。该陵园与众不同,不仅可以参观,还可以喝咖啡、挂绘马。 * 摩艾像,站立在南太平洋的岛屿上的石像。录音中提到七尊石像,是岛上唯一面向大海的石像。人们至今在猜这群摩艾怎么站在那儿的。 * 《A Moveable Feast》by Ernest Miller Hemingway(《流动的盛宴》by海明威),在旅居巴黎的时候海明威记录自己在巴黎生活的书籍,其中名句"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 * 《Midnight in Paris》by Woody Allen,伍迪艾伦的午夜系列之一,讲一个人穿越回巴黎的多层年代中,中间经过20年代,遇到许多文学名人。也被观众批评过于掉书袋。 [e12-front-reverse] [e12-back-reverse]

84分钟
13k+
4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