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51 The End of the FuckingWorld

这是真的么IsThisReal

“我感觉到安全”。17岁的Alyssa这么描述正在计划杀死他的17岁男孩James。我在北京的12月的痛苦煎熬中,遇到了这两个角色,并且十分确定,我将一直思考着她们的故事。这部关乎于三个青少年的英剧有一个十分恰当的名字——The End of the Fucking World。 和一个正计划杀死自己的人在一起,感受到安全,这就是2022年带给我的感觉——或带给我的“没有感觉”。在即将跨过这年时,我已经丧失了什么是安全的基本判断,或也许丧失了任何“什么是什么”的基本判断。 按:这不算是新年祝福吧,因为实在气氛有些凝重。不过,对于一个有软肋的父亲,以及无法用“最后一代”来威胁别人的人来说,诚实的面对这即将跨过的、无法忘记的2022,是唯一能做的事。 James和Alyssa离家出走,在慌乱中谋杀了一名大学老师。在奔逃的过程中,她们慢慢的找回了对所有事情的感觉。即便这部小众的、充满着独立电影的气息、科恩兄弟的运镜、风格化的剪辑,来自英国剧作传统的简洁和幽默拥有所有让人向往的影视作品的特点,我仍然没有期待它的第二季是如此的出色。直到我发现自己躺在12月的北京,躺在躺着我身体里的奥密克戎里,躺到无法躺下时,我几乎不情愿的打开了第二季,遇到了另一个年轻人,在那之前,我对一切都毫无信心。在第一季结尾,警察终于追踪上James和Alyssa,全季终于打在James身上的一枪,完美的,操蛋的世界的终结。 但第二季并没有延续青少年版《天生杀人狂》的路数,完全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讲述了第一季相同的故事。这时我们认识了另一个17岁的女孩,Bonnie。原来,在第一季被杀死的大学老师,一直在利用自己的岗位吸引年轻的女孩,并将她们带到自己的住所。Bonnie是这样一个不幸的女孩,但她毫无征兆的爱上了这个老师,当她发现老师与其他女孩共处一室时,她的选择却是开车撞死了那个女孩。在监狱里,她收到自己的爱人被谋杀的消息。于是,第二季的内容,便是关于Bonnie一路暗中追杀James和Alyssa的故事。这个时候,James和Alyssa已经有了新的生活,他们谋杀的案子已经结束,那种折磨人的逃逸生活已经结束,和12月末的今天一样,似乎最糟的已经过去,在我们办理护照、预定假期、复工复产的同时,我们愿意相信,最糟的已经过去。 但那伤痛,仍然在Bonnie身上栖居着。她藏在黑暗处,等待着机会。她受不了这样的遗弃,需要有人来为这无尽的痛苦付账。而James和Alyssa却毫不所知,过着新的生活。这会是2023年的我们么?那些躲在黑暗处的,像Bonnie一样、来自无尽伤痛的复仇,在哪里?你知道的,它一定在那。没有人希望2022再延续哪怕一天,但我也并不期待2023年的到来。因为,疫情带来的伤痛,不会因为疫情的结束而停止;这些伤痛,和Bonnie一样,都藏在暗处,等待着机会。它们正盯着我们,我们不知道它们是谁,它们在哪。 你也不用我告诉你,在这一年,有多少声音值得记住,但也有多少声音会被忘记;有多少人的痛苦,已经被我们傲慢自满的所谓新生活遗忘,但他们还在痛着,在流言蜚语中啸叫着,在结了冰的冬河里流散开,流到你我的身后,在那看着我们。 Bonnie的妈妈曾经因为在她身上发现一只口红,让她将整只口红吞掉;James的母亲在他的注视下将车主动开进了河里,我们的母亲也许不会做这样的事情,但她无法不住在她的童年里,那些属于一代人的童年里,也流淌着她母亲的那条冬河,这冰河上下的痛,不会因为春天的到来,就消散。 但春天,是要来的。我不期待用春天抵消这痛,这也并非春天的职责,就像我们无法将痛怪罪给冬天。这操蛋世界,也远远没有终结。 2023年 新春快乐。 ——曹曦

6分钟
60
2年前

Ep43 为她建构一个世界:《做妈妈》中的信任与哀伤

这是真的么IsThisReal

“在面对情感方面,一定是孩子更加真实,因为大人活在现实世界里边,可能以更理智的方式来处理,就会忽略掉埋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而孩子更多的是活在自己情感的世界里,用自己的想象构建这个世界。所以小女孩依依实际上是通过她自己的想象,跟生活当中纸箱做妈妈的连接,来完成了整个哀悼的过程。”这是著名社会心理学博士贺岭峰通过《做妈妈》中依依做纸箱妈妈此行为引发出儿童与大人对于失去亲人时,不同的应对方式的看法。 这个故事最值得深思的一方面是对于失去亲人,特别是像依依这么小的年纪,怎么样度过哀伤,作为家长如何向孩子解释死亡,要不要向孩子解释死亡,或者什么时候向孩子解释死亡,以及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向孩子解释死亡。另一方面也是在创作之后才发现:作为失去妻子的父亲,他自己本身度过哀伤也是很重要的。 还有就是周围的环境,对小女孩儿信任,宽容和接纳的父亲很了不起,老师,包括同学也很了不起,是因为有这样的一个环境,这个孩子的想法才能够得以实现,这个流程才能够进行下去,所以,我们希望这个社会,对我们的孩子有更多的接纳和宽容,没有觉得你那么小,你懂什么,你要听我们大人的,你要知道大人有可能是错的,孩子有可能是对的,我们对这些幼小的心灵应该有更多的接纳,更多的宽容和更多的信任,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是向上的,每个孩子都希望能够长成一个更伟大的自己,但要给他容错的时间和空间,给他最基本的托底的信任。

13分钟
99+
3年前

Ep41 只要你还有同情心,你就会难受

这是真的么IsThisReal

这期播客录制于今年寒假期间,那是个倍加焦灼的时期。我带着录音设备来到韩十洲位于京郊的家,再次和他就当下的很多问题交换意见。当时的一些社会事件大多都指向创伤的问题,这也是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共同的关注。相比我在学习的创伤,作为一种心理、生理的概念,十洲关注更多的是作为文化概念的创伤。文化与个体当然也无法分割开,所以我认为我们两人共同关注的领域,可以为你带来一些新的思考。下面是我和中国转型问题观察者韩十洲的一次聊天。 ——曹曦 Shownotes 爱上表情包 解离是个人的防御机制 保留同情心会感到难受 集体疗伤 为什么那么多人没有理性? 人设定的东西都不是绝对的 爱的定义 我们很难像种子一样生长 创伤的力量 性侵事件背后的创伤 人算与天算 儒家文化中的爱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社会组织形式 “同理心”为什么会在当今社会框架下消失? 能退出自由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延伸信息 解离症 解离症,对大家来说这是一种较为陌生的精神疾病。一般来说,解离症的发生率也较其他疾病来的低,国外的发病率约0.01%。尽管如此,报刊杂志、电影等媒体却常常以这类疾病为题材,或许是因为此类精神疾病的戏剧性较强。解离症包括“解离性失忆症、解离性迷游症、多重人格异常、及自我感消失症”等等。解离症指的是在记忆、自我意识或认知的功能上的崩解。起因通常是极大的压力或极深的创伤。 彭宇案 彭宇案,是指2006年11月20日早晨,引起极大争议的民事诉讼案。老人徐寿兰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被撞倒摔成了骨折,徐寿兰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彭宇则予以否认。事发时的警方对双方的询问笔录中,有双方发生相撞的陈述记录。但这份笔录被接处警的城中派出所在该所房屋维修过程中不慎丢失。正因为此,彭宇在以后的庭审中一直坚持“无碰撞”答辩,并主动打电话给一位网站论坛版主,表示自己因做好事被诬告,将一个老太扶起后反被起诉,希望媒体关注此事。该版主立即通报给南京十多家媒体和网站记者,出现背离事实真相的不当炒作,误导公众。事过多年后,彭宇承认当年确实和老人发生过相撞。 2008年天安门广场哀悼日 2008年5月19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在正常的升旗仪式后下半旗,以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 晚上民众自发组织了“亮十万蜡烛,照天堂之路”的燃烛悼念活动。 圈子文化 圈子文化是文化概念。在中国,现今流行圈子文化。同学讲同学圈子,朋友讲朋友圈子,战友讲战友圈子,官场讲官场圈子。其一个个独特的“圈子”,所形成的“生态”环境,让人仿佛看到一个个纵横交错、五颜六色的或圆或扁或方或说不上形状的“怪胎文化”在恣意地舞动,如风似雨俨雾,看不透,弄不明。 元宇宙 元宇宙(Metaverse)是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链接与创造的,与现实世界映射与交互的虚拟世界,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元宇宙本质上是对现实世界的虚拟化、数字化过程,需要对内容生产、经济系统、用户体验以及实体世界内容等进行大量改造。但元宇宙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是在共享的基础设施、标准及协议的支撑下,由众多工具、平台不断融合、进化而最终成形。它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世界编辑。

78分钟
99+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