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调
丹拿出品官方播客

Album
主播:
monkey于、不单调的Hans
出版方:
不单调的主播
订阅数:
4,272
集数:
39
最近更新:
1周前
播客简介...
「丹调」是一档丹拿之声出品的音乐文化主题播客,旨在为中文世界听众提供理解和欣赏声音艺术的多元视角。每期节目,我们会邀请一位艺术大咖、音乐挚友或声音从业者做客丹调会客厅,同听众分享旋律和声音背后的热门话题、艺术故事、行业思考和人生体验。
丹调的创作者...
丹调的节目...

对话“摇滚巨人”信:闭嘴还是炸场?一个摇滚老炮的真话宣言

丹调

从情歌少年到高音刺客,他的摇滚觉醒始于十七岁邦乔维的鼓点——在高中戏剧科与音乐科辗转六年后,他撕碎温柔假面,在声浪中捕获摇滚基因。早期「无法闭嘴」的嘶吼是街边卖咖喱饭时的仗义执言,如今却蜕变为创作专辑里的隐喻:「拥有的多了,将隐喻代替直白的宣泄」。节目中他揭秘新专《爱会痛的 忘记不会》的心态进化论,更将情人节甜歌《你的甜蜜》爆改单身战歌,用离经叛道证明:真正的摇滚精神,是学会用糖衣包裹火药。今天做客丹调的嘉宾,就是华语音乐圈中的“巨人”:信(苏见信),让我们来一起听听他的摇滚故事。 当信直言「新人必须坚持原创」时,字字砸向华语乐坛的现状——先锋实验曲受众稀缺、商业流水线吞噬灵魂,奥兹·奥斯本的文化断层更暴露美感教育危机。他开出两剂猛药:新人当从「古筝接电吉他弦」的狂想中开创新声态;资深音乐人则需无视流量做「濒危物种」。演唱会上,这位「真话核弹」践行着三小时不换装/不休息/不妥协的「声带马拉松」,用破音的真实对抗修音时代。尾声他发出双刃剑式宣言:得罪所有人换高效人生,终结「认真做歌竟成行为艺术」的荒诞。 时间轴 00:00:从邦乔维的鼓点中,听见体内沉睡的摇滚巨兽 04:05:一个摇滚中年关于"失去恐惧"与"隐喻革命"的自白 08:32:把情人节情歌改造成单身战歌的叛逆实验 13:28:当商业回本难遇上实验音乐生死局 17:23:在古筝上接电吉他弦?信的音乐突变狂想 21:36:短视频时代,认真做专辑竟成"濒危行为" 28:34:"破音才是真实,模仿等于死亡!" 31:04:得罪所有人换来的高效人生指南 32:13:不换装/不休息/不妥协的极限舞台哲学 注释 Bon Jovi 邦乔维(Bon Jovi),美国硬摇滚乐队,1980年代乐团获得巨大成功,在全世界累计卖出一亿两千万张唱片。代表性音乐风格有硬摇滚、流行摇滚、重金属等。 Skid Row 穷街乐队(Skid Row),1986年成立的美国重金属乐队,代表性音乐风格有重金属、硬摇滚、华丽金属。 玛丽莲·曼森 布莱恩·休·华纳(Brian Hugh Warner,1969—),艺名玛丽莲·曼森(Marilyn Manson),美国摇滚乐男歌手、音乐制作人、演员、导演,工业金属乐队“玛丽莲·曼森”主唱。 奥兹·奥斯本 约翰·迈克尔·“奥兹”·奥斯本(John Michael "Ozzy" Osbourne,1948—2025),英国摇滚、重金属歌手,词曲作家,电视演员,重金属始祖之一的黑色安息日乐团主唱。奥兹曾获5座格莱美奖,并留名好莱坞星光大道和美国摇滚名人堂。2016年作为黑色安息日成员获格莱美奖“终身成就奖”,被誉为“重金属教父”。

35分钟
99+
1周前

为土地歌唱、为族人呐喊,太平洋的风吹过胡德夫的“匆匆”五十年

丹调

2006年台湾金曲奖,有一位出道已经30年的歌手,第一次入围就拿下6项提名,并且力压陶喆、伍佰,斩获最佳年度歌曲奖。这位须发皆白、获奖感言十分简短的歌者,正是本期做客丹调的嘉宾,台湾民谣之父、资深音乐人——胡德夫。 从第一位举办个人演唱会的台湾歌手,到原住民运动领袖,胡德夫一直致力于用民族的语言,讲民族的故事,唱民族的歌。他的讲述就像他的音乐,有时间造成的褶皱,也带着太平洋吹来的海风。本期节目,让我们跟随胡德夫老师,一起回到咖啡厅、木吉他的年代,回到颠簸但宽厚的牛背上,再次唱响那首《匆匆》。 时间轴 00:07:29 淡江中学的音乐启蒙:上课都是音乐先“报道” 00:19:09 李双泽直接“踢馆”:胡德夫你能不能唱卑南族的歌? 00:27:50 铁板烧店诞生的民歌运动,李双泽用这首歌撬动演唱会时代 00:30:11 没有钱也没有先例,热血青年们就这样举办了台湾第一场个人演唱会 00:40:04 原住民运动的缘起:从称呼到待遇,做出贡献的人却收到最不公平的对待 00:53:58 经历半生,再唱《匆匆》 00:57:29 录歌也要讲氛围:回母校、住宿舍、吃食堂,2天就把27首歌one take录完了 00:58:53 评审“违法”给我打电话:你入围了6项金曲奖,在你后面的是王力宏和周杰伦 00:59:51 马云白岩松前排落泪,2006年内地首演震撼年轻人 01:08:54 自己的文化,才是人的底蕴 01:13:22 一个人到了七八十,很难再高亢,但是依然可以把心里的深邃唱出来 节目备注: 民歌运动 上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中国台湾民歌运动,是一场以“唱自己的歌”为口号的文化自觉运动,核心是反抗西方文化垄断,推动本土原创音乐,代表人物有李双泽、杨弦、胡德夫等。 长老会 加尔文宗(Calvinists)亦称“长老会”“归正宗”“加尔文派”。是基督教的新教三个原始宗派之一,宣称人因信仰得救,《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泉源。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时期产生于瑞士,主要传布于瑞士、法国、荷兰、英国和北美等地,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 主日学 即主日学校,最初是英、美诸国在星期日为在工厂做工的青少年进行宗教教育和识字教育的免费学校,在周日授课,也会有读《圣经》、讲圣经故事、唱歌跳舞等活动。 德姑娘 德明利姑娘(Miss Isabel Taylor, 1909—1992),加拿大籍女宣教师,1931年赴中国台湾从事钢琴与声乐的教学工作。1947年,纯德女子中学在德明利和陈泗治共同主持下,创办音乐专科,并在1955年合并成立淡江中学,培育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人才。 陈泗治 陈泗治(1911—1992),钢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牧师。纯德女子学校音乐科创始人之一,私立淡江高级中学首任校长,以西洋音乐技法创作的先锋者。 布农族,阿美族,太鲁阁族,赛德克族 布农族,中国台湾原住民族的一个族群,主要分布于中南部,人口约有六万余人。 阿美族,中国台湾原住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族群,主要分布于花东纵谷平原与海岸山脉各大乡镇,人口约二十二万余人。 太鲁阁族,中国台湾原住民的部族之一,人口约三万人。 赛德克族,中国台湾原住民的部族之一,人口约一万一千余人。 伍迪·格思里 伍迪·格思里(Woody Guthrie,1912–1967),美国创作歌手与民俗音乐家,被誉为“美国民谣之父”,代表作《这是你的土地》(This Land Is Your Land)。 皮特·西格 皮特·西格(Pete Seeger,1919–2014),美国著名民谣歌手,左翼社会活动家,是美国民歌复兴运动的先驱,有“美国现代民歌之父”之称,代表作《花都到哪去了》(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鲍勃·迪伦 鲍勃·迪伦(Bob Dylan,1941—),美国创作歌手、音乐家和作家。获得包括12座格莱美奖、1座奥斯卡金像奖及1座金球奖在内的众多奖项。2008年获普利策奖特殊贡献奖,201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琼尼·米歇尔 罗伯塔·琼·“琼尼”·米歇尔,(Roberta Joan "Joni" Mitchell,旧姓安德森〔Anderson〕,1943—),加拿大音乐家、作词者及画家,成名于1960年代,南加利福尼亚民间摇滚中的重要人物。 《奇异恩典》(Amazing Grace) 美国乡村福音歌曲,歌词由约翰·牛顿(John Newton)于1779年所作。另有2007年上映的同名电影。 原住民运动 始于1980年代的中国台湾原住民族群反对不公平对待、争取少数民族福祉的社会运动。 天韵合唱团 成立于1963年的混声合唱团体,一般由8-10名男女歌手组成,演唱福音歌曲、民歌民谣和励志歌曲。 《吾爱吾师》(To Sir, with Love) 上映于1967年的英国电影,主人公是一名中学教师,应聘到伦敦的公学任教,学生都是喜欢惹事生非的顽劣青年。他施展浑身解数感化学生,终于赢得了应有的尊敬。 台北国际社区广播电台(ICRT) 中国台湾唯一的英语广播电台,成立于1979年,节目内容涵盖新闻、娱乐和音乐,目标听众既包括台湾的外籍居民,也涵盖本地居民,致力于促进文化交流和英语教育。 美国军中广播(American Forces Network,简称AFN) 通称美军广播电台或美军电台,用来发布相关的娱乐信息和内部信息。除了部分自制节目外,AFN大量播放美国国内商业广播电视网的节目。 杨弦 杨弦(1950—),民谣歌手,中国台湾民歌运动代表人物之一,1970年代开创性地创作了一系列以诗人余光中诗作为歌词的民谣歌曲,1974年发表的《中国现代民歌集》被公认为是第一张有资格称作“民歌”的专辑。 李双泽 李双泽(1949—1977),出生于菲律宾,画家、作家、民谣歌手和作曲家,现代中国台湾文化界传奇人物之一,中国台湾校园民歌运动的催生者,创作歌曲有《美丽岛》《少年中国》等,1977年为救人而溺水去世,年仅28岁。 卑南族 中国台湾东部的原住民族群之一,人口约一万五千余人 排湾族 中国台湾东部的原住民族群之一,人口约十万余人。 河洛人 又称“鹤佬人”,以古代黄河、洛河流域(今河南地区)为起源的汉族分支,后因战乱南迁至福建,并于明清时期大量移民中国台湾,现为中国台湾人口最多的族群(约73.3%),主要由漳州、泉州移民后裔构成。 陈达 陈达(1906—1981),中国台湾歌手,以融合弹奏月琴及故事叙说并具个人特色的民谣演出著称,青年时期因病眼盲,代表作《思想起》。 许常惠 许常惠(1929—2001),中国台湾作曲家及音乐教育家,除音乐创作之外,致力于台湾民谣的采集、整理与研究工作。 恒春民谣/恒春曲 流行于恒春半岛地区的民谣歌曲,代表作有陈达演唱的《思想起》。恒春半岛隶属于屏东县,因恒春镇得名,是台湾全岛最南处。 《白玉苦瓜》 著名诗人余光中诗集,出版于1974年。 《乡愁四韵》 著名诗人余光中的现代诗作品,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洪小乔 中国台湾歌手,知名主持人,曾发掘陈淑桦、凤飞飞等天后级歌手,是台湾乐坛最早的多栖娱乐明星之一。 蒙藏委员会 民国政府1928年设立的管辖蒙古、西藏等地区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关。 海山煤矿爆炸事件 1984年7月10日发生于煤山煤矿的重大矿灾,造成103人死亡,22人受伤。这起事故是1945年后中国台湾最严重的矿灾及火灾。 平地山胞、山地山胞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台湾的少数民族被统称为“高山族”,称居住在30个山地乡者为“山地山胞”,居住在山地乡以外的为“平地山胞”,这类称呼不是少数民族自称,而是他称,现已不再使用。 绿岛 绿岛乡位于台东县东南方外海,太平洋之上,为台东县的离岛乡之一。曾经是罪犯流放地。 陈君天 陈君天(1940—2024),中国台湾电视制作人。长期从事电视节目制作,曾获金钟奖等17项电视大奖,以"把历史还给历史,使真相归于真相"为创作理念,代表作品包括纪录片《一寸山河一寸血》《黄埔》等。 李泰祥 李泰祥(1941—2014),中国台湾阿美族音乐家。一生致力将古典音乐通俗化、将中国民歌重新赋予现代化编曲,并创作出许多知名作品,包括《橄榄树》等。 笑铁面、哭铁面 著名漫画家叶宏甲(1923—1990)创作的漫画作品“诸葛四郎”系列中的反派角色,罗大佑作品《童年》歌词中的“诸葛四郎和魔鬼党”出自同系列作品。

75分钟
1k+
3周前

毫米音准、谁当首席、琴弦断了:和黄蒙拉聊聊,关于小提琴你不知道的事

丹调

作为在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小提琴比赛之一,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金奖得主的含金量毋庸置疑。今天作客丹调的嘉宾,22岁时就问鼎帕格尼尼大赛,被欧洲媒体誉为“东方帕格尼尼”。年轻时以技巧著称的他,经过40年艺术生涯沉淀,坦言现在的自己更喜欢简单。他就是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副教授——黄蒙拉。 在过往的节目中,我们和多位嘉宾从演奏、欣赏、教育等等维度探讨了小提琴相关的话题,本期丹调,我们和黄老师一起回到音乐的最初,聊聊小提琴这种乐器本身。古琴新琴区别有多大?小提琴是“一分价钱一分音色”吗?演奏家遇到过哪些乐器导致的舞台事故?或许古典音乐没有那么神秘,每个人都能在聆听中获得与众不同的体验和快乐。 时间轴 01:13 Nobody勇闯帕格尼尼:交通延误、青旅撵人、天降大雨,好在结果还是好的 07:56 现在的比赛有多“卷”?以前的大师去参赛,有些可能第二轮就被刷掉了 11:45 古董和现代顶级琴的区别:老琴好比被驯服的马,新琴总感觉“亲密度”不够 16:35 初学者该买多贵的琴?其实价格差十倍以上才能听出区别 17:31 怎么分辨孩子有没有天赋?锯木头也有音乐表达 18:15找音准是一辈子的事! 23:57 独奏家的琴弦断了怎么办?换首席的琴呀 24:45 录音途中琴弓断了,指挥说有事吗?我说当然有事! 31:30 每个演奏者心里都有一个巴赫,不管能否做到,我们都知道音乐是凌驾在演奏者之上的 33:57 解释音乐就没意思了,大家听到什么就是什么,可以根据声音本身去享受 35:07 黄老师的小提琴家推荐:海菲兹在一定范围是“神”,奥古斯丁和伊莎贝尔•福斯特值得一听

36分钟
99+
1个月前

发掘“冷门歌手”、给张学友写金曲:李伟菘、李偲菘的音乐40年

丹调

传说中可以“用脑电波交流”的双胞胎,原来也有意见相左的时候;风格大相径庭的作品,其实出自一人之手;天王天后级的实力派唱将,有时候也需要被鼓励……今天丹调,我们迎来了第一组来自新加坡的嘉宾,同时也是超重量级的著名音乐人、资深制作人,李伟菘、李偲菘。 有“金曲制造机”称号的李氏兄弟,自少年时代起就表现出极高的音乐才华与天赋,影视配乐、歌手、制作人、教师样样精通。他们经历华语乐坛的黄金时期,合作顶级巨星,推出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也发掘培养了一大批青年音乐人。这样两位颇有建树的乐坛前辈,其实也有幽默活泼的一面,他们边说边唱,互相补充,偶尔斗嘴。本期丹调,会有许多“原来这首歌也是他们写的”的赞叹时刻,也有许多有笑有泪也有思考的高光瞬间,让我们和伟菘、偲菘两位老师一起,哼着歌聊聊音乐,用熟悉的旋律和名字串起记忆,重温其中的故事与爱。 时间轴 02:18 李宗盛问有没有兴趣写歌给成龙?当然有!没有空也要有空 07:55 凌晨4点起床去长城拍日出,却因风沙迷眼流泪登上头条 12:52 偲菘老师边唱边讲创作心法,伟菘老师画外音闪现 14:21 双胞胎共写一首歌也会“吵架”?当年还是太天真了 19:26 做制作人体会被需要的幸福:录音时那英要我站在她面前,反复强调“你别走开” 21:59 父亲鼓励“i人”伟菘:你是你作品的爹,不能等别人帮忙push,要主动去“推销” 23:29 金光闪闪的李伟菘音乐学校同学录:第一届黄义达,第二届林俊杰,第三届孙同学 33:40 音乐工业化生产时代,想写好歌的年轻人,可以先去找一份安定的工作 39:00 不用退休,因为我们已经在做自己喜欢的事了

42分钟
99+
1个月前
丹调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