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知名斜杠青年、卡祖笛推广大使、PPT专家,是论学习能考上北大、做音乐能得金曲奖的“别人家孩子”,也是会为了作品焦虑、纠结、夜不能寐的完美主义音乐人。她就是今天作客丹调的嘉宾,歌手、独立音乐人——刘恋。 从北大、奥美再到更广阔的舞台,越来越多的人听到她的歌声、看到她的演出、感受她对音乐的热爱和思考。在筹备第一张个人专辑《奇谈》的过程中,刘恋有过很多灵光乍现,也有很多犹豫不决,她第一次独自掌管一张专辑从无到有的全流程,还为音乐故事集担任编剧。本期丹调,让我们和刘恋一起聊聊音乐背后,那些纤细的情感和坚定的自我。 时间轴 03:15 驻唱一晚上只挣200也值了?去KTV还得花钱,在这唱不仅有钱赚还有人鼓掌 05:39 北大教会我:学习成绩这么好,就是为了搞音乐 09:46 上了十年班,我一五一十知道“牛马”生活是什么样的 11:48 采访到了偶像林肯公园,有点出息啊我 14:17 爵士乐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专辑封面都不是很好看 18:18 爵士的音调,正好适合说话懒洋洋的我 19:07 卡祖笛推广大使?实至名归! 22:33 纯器乐演奏是音符的游戏,实不相瞒我有时也会听走神 27:38 在《乐夏》和摇滚乐队同台演出:他们讲情绪,我们说故事 31:51 自己当甲方的时候才发现:哇塞,原来甲方情有可原 36:15 问AI有没有人做过音乐故事集?AI说没有哟,你们是第一个 38:55 我不要再隶属于某一种音乐风格了,我要让音乐风格帮助我表达
今年上映的现象级国产动画电影《哪吒2》,总票房已经超过150亿,稳坐全球票房榜第五位。其中角色曲《就是哪吒》和片尾曲《在故事的最终》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这两首风格截然不同的作品,出自同一位音乐人,在此之前,他还为王家卫、张艺谋的电影创作过音乐,作品获得香港金像奖、台湾金马奖提名。他就是本期丹调嘉宾,华语乐坛先锋创作人、歌手唐汉霄。 从非科班出身的《我型我秀》全国总冠军,到金牌导演的御用电影音乐创作人,唐汉霄的作品风格多样,却总能收获听众的共鸣。他曾经抗拒“命题作文”,却在创作的过程中发现,其实每一首歌都是一次自我的小小展现。本期丹调,让我们和“音乐思辨者”唐汉霄一起,聊聊那些让人或笑或泪的音乐,和音乐内外更多的设想与可能。 时间轴 01:32 《我型我秀》冠军,其实不是特别重要的事 02:47 demo被王家卫选中,感谢大导演“鲁莽”的直觉 05:06 录歌时问陈奕迅:你说王导这是什么意思? 13:52 传闻中录了600遍?《就是哪吒》开头重录的次数最多 16:44 100亿票房时才第一次看到《哪吒2》全片,在敖丙的地界不停收到哪吒的消息 18:45 写电影音乐能被“剧透”多少?片中的千军万马,我看到时只有方格 21:12 《灌篮高手》主题曲的演唱者叫什么?影视作品是歌曲传播的双刃剑 32:44 唱《少年派》把自己唱哭:当事人表示真的很后悔,因为哭的时候很难把握音准 36:52 非科班音乐人的优势:写歌时可以脱离音乐甚至乐器,一切回归人类本身的想法和表达 39:47 《就是哪吒》MV导演唐汉霄:乙方的“报复性创作” 41:02 以文化输出为目的其实很难如愿,只要把作品做好,自然就会有旺盛的生命
你不一定知道他的名字,但应该看到过他戴着灭霸手套指挥交响乐团,或者在《浪姐》节目中直言不讳的点评。他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音乐团队的成员,也是《风吹麦浪》荣获金曲奖的幕后功臣。他就是本期节目嘉宾,著名音乐制作人——赵兆。 除了担任音乐制作人,赵兆还以歌手的身份发行了自己的第一张个人专辑。这张专辑不仅展现了他对音乐的多元理解,还融入了浓厚的复古风格。在节目中,赵兆透露,这张专辑的创作初衷是为了“留下属于自己的作品”,而复古风格则是他对经典音乐的致敬。本期丹调,让我们走近“六边形战士”赵兆,倾听他的音乐故事。 时间轴: 00:02:16 “不务正业”的小号手成就了未来的“六边形战士” 00:08:53 什么是爵士?你觉得是就是 00:14:04 音乐公司的面试问题:能熬夜吗?身体怎么样? 00:14:58 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宋祖英和多明戈演唱的《爱的火焰》,编曲只用了一晚上 00:24:40 做音乐总监,妥协的第一步是坚持 00:25:46 做专辑是想有“自私”一点的表达 00:30:01 单纯又怀旧的city pop,质感像摆了100年的木头 00:34:11用vintage鼓和开盘机,做一张从内到外都复古的专辑 00:36:53 赵兆老师的即兴演奏:一段温暖的旋律,让人情不自禁想跟着哼唱 00:44:36 李健主动提出给新歌写词,原本觉得自己写得很好的歌词直接否掉 00:54:22 第二张专辑的设想:民乐、戏曲和交响的跨界 00:56:16 中国文化出海成功,是国运到了,时代到了 00:59:32 诚邀各路大神来一场原汁原味的开盘机试听会
在华语流行音乐的历史中,马来西亚歌手占据着独特的地位。从无印良品到梁静茹、戴佩妮,马来西亚歌手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音乐风格,为华语乐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今天来做客[丹调]的嘉宾,就是马来西亚的温暖男声品冠,在本期节目中,品冠也聊到了自己曾经转型的尝试、这些年关于音乐与专辑的感悟以及对于目前的流媒体环境下音乐的感悟。 另外与其他艺人的合作经历也是品冠出道30年来非常有趣的经历,与五月天阿信的合作,以及早期与李宗盛、周华健等音乐前辈的合作,他坦言每一次合作都是一次学习与成长的机会。他还特别提到与年轻音乐人的合作,感叹他们在流量时代下的创作活力与创新精神。请跟随我们的节目一起,来听听品冠对于自己音乐之路的回顾与未来的期望吧! 主播:Hans、梦琦 音频工程师:七海 时间轴 01:10 30年乐坛经历及“温暖治愈”标签的感悟 05:59 为了转型而做了一张失败的专辑 06:59 儿子演唱《门没锁》的契机与意外热度 08:15 当下流行音乐创作与听歌习惯的变化 11:44 音乐行业变迁下幕后音乐人的思考 13:00 怎样才能唱好情歌 14:20 录歌的取舍与演唱会上不再唱的歌 16:10 马来西亚歌手在华语音乐的不同、养分及李宗盛影响 19:57 关于推荐马来西亚歌手,为什么选“hello”作为演唱会主题 22:50 音乐作品规划、心态和音乐风格的变化 25:04 新作品与跨界的更多尝试
打动听众,有时候只需要一首歌的时间。从高二音乐课上展露天赋的《好汉歌》,到《声入人心》惊艳全场的9个High C,他用极富质感的声音和灿烂的笑容,获得了观众的掌声和喝彩,也收获了“金色男高音”的称号。而在游刃有余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刻苦练习,和对音乐的深入思考。他就是本期播客的嘉宾,歌剧演员、歌手蔡程昱。 歌剧作为古典音乐与戏剧的完美结合,被誉为“声音的艺术”。人们往往惊叹于曲调的美妙,但又因为陌生的语言和观影规则望而却步。本期丹调,就让我们跟随歌剧演员蔡程昱走近歌剧,听听他对专业词汇的讲解,对剧院“规矩”的看法,一起了解那些适合“入坑”的剧目,体会歌剧之美。 主播:梦琦 音频工程师:七海 时间轴 01:51 因为一首《好汉歌》被发现的天赋型选手 03:50 黑袍帕瓦罗蒂,永远的偶像 08:37 小时候天天想上音乐课,考上音乐学院之后,学点历史行不行? 13:30 歌剧演绎靠手感,和打篮球踢足球一样 15:12外语台词听不懂怎么办?上音歌剧院座椅后有小屏幕 18:09剧院规矩多?没关系,跟着别人鼓掌就行 19:03听歌剧,一切都是为了开心 21:07小蔡老师的歌剧专业词汇解析 31:48 跟流行唱法学习怎么“驯服”麦克风 34:30《环游行星》:美声和流行的有机结合 35:42歌手的耳返里有什么 37:07除了完成专辑,还想挑战《爱之甘醇》和《女人心》
春节假期结束,不管是返乡回城,还是旅行出游,总有很多故事发生在路上,总有很多记忆定格在路上。本期做客丹调的嘉宾,是一位出道18年、在音乐道路上步履不停的歌手,也是一位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热衷带着家人出游的自驾爱好者,他因为标志性的磁性低音为人所知,而在新专辑《不说》中,他正努力用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传递自我和自由。 本期丹调,我们请到了著名歌手王晰,和他一起聊聊在路上的那些故事和感受。从知音难觅到收获前辈至交,从努力贴上“低音”标签到摘下标签成为自己,从懵懂少年到带女儿看世界的父亲,让我们倾听王晰一路走来的音乐理想和人生感悟,也希望本期节目能陪伴您度过一段美好的旅途。 主播:Hans@不单调的Hans,梦琦@monkey于 声音工程师:七海 时间轴: 02:56 最适合乌兰察布的《敕勒川》,尽管不是我唱的 08:03 职业歌手自驾的时候听什么? 09:24 一箱大乌苏,和《我的阿勒泰》同频 13:47 改编不是破坏,更不能亵渎 16:48 和赵鹏之间、“低音王者”的惺惺相惜 18:47 在几万人的场地演出,或许只需要爵士的几分功力 23:07 在网络歌曲年代爱上Bossa Nova,却找不到知音 27:19 曾经努力贴上的标签,正在努力摘掉 29:37 出道18年,音乐让我更包容 31:32 新专辑为什么叫《不说》? 36:34 《雷美替胺》:用“安眠药”命名的新歌 38:44 四十不惑,有了孩子也是重新长大一次 40:30 主课重要,音乐课也很重要 43:19 本期推荐:Metallica《Nothing Else Matters》吉他的六根空弦就可以演绎出世界名曲
他曾在中、澳、英三国接受音乐教育,也是柴赛等重大国际比赛的获奖选手,从少年时代就合作知名交响乐团的天才琴童,到皇家北方音乐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他作为学习者、教育者、演奏家,用音乐书写故事、传递理念,也用音乐记录人生感悟。 今天做客丹调的嘉宾是国际知名大提琴演奏家秦立巍。在世界各地求学、受教于大师的经历,不仅让他的演奏博采众长,更让他对音乐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这期节目中,秦立巍老师畅谈了关于音乐教育、参加比赛的经历和感悟,也表达了对于音乐事业、音乐家使命的看法:不管是录制唱片还是参与创作,他都希望能“留下点什么”。 shownote: 02:32 大提琴家为什么建议启蒙乐器选钢琴 04:16 系主任在听了我的音乐会后,破格批准了四年的休学申请 10:11 花费4个小时到老师家上课,他只听了4个音就说“no” 11:47 协奏曲可以“自动巡航”,室内乐却像跳探戈 13:30 大牌演奏家现场演奏发现和唱片里完全不一样怎么办 20:10 少年时我以用“非法般的速度”演绎海顿为荣 23:14 把最近演出曲目作为教学内容,示范最好的状态,学生也会带来启发 27:03 两三年只准备一套曲子,赢了比赛也签不了经纪公司 30:16 柴赛决赛前,遇到对手也会握个手 33:15 25岁后就要和所有年龄段的音乐家竞争 36:50 总谱里其实并不存在唱片里大师都做的渐慢 43:57 世界上什么音乐节最多?除了室内乐,就是大提琴 48:47 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要做A货 54:00 忘谱8个小节的噩梦经历 57:09 唱片推荐:我欣赏经过思考的音乐,而不是体现自我的音乐
从幼儿园“小明星”到中国音乐学院优等生,从贵州到北京再到全世界的舞台,她通过民歌了解中国文化,也在外国观众的掌声中坚定了“要唱中国歌”的决心。她曾是中央民族乐团演员、青歌赛银奖得主,也曾为探索和创新更多的音乐选择辞去职务、走向山野。《忐忑》、《金箍棒》被称为“神曲”,面对争议,她说好的音乐可以引领市场,艺术家总是要走在市场前面。 今天做客丹调的嘉宾是著名歌唱家龚琳娜,在最近发布的新专辑中,她尝试了元曲和雷鬼的结合。未来她还计划录制一张用方言演绎传统儿歌的专辑,并在谈到近期喜欢的演出时“提名”了Adele。这期节目,让我们和龚琳娜老师一起聊聊她除了说唱、元曲之外还有哪些音乐尝试,也聊聊艺术的包容与复杂。 00:01:25 登台演出的经历从幼儿园开始 00:02:44 在电视上看到吴碧霞唱歌,萌生考中国音乐学院附中的想法 00:07:19 通过唱民歌、学方言了解各地文化 00:08:45 在国外演出反响热烈,更坚定了要唱中国歌 00:11:08 艺术家一般都会比市场走得先 00:14:45 忘记自我,表达歌曲本身 00:16:17 给元曲谱曲,用雷鬼的节奏引发年轻人的共鸣 00:18:16 现在是年轻人关注国风国潮的好时代 00:23:24 从参加《说唱听我的》开始接触说唱,对音乐的节奏性产生新体会 00:26:39 继承传统是打破习惯的同时坚持美学 00:33:47 老锣为《春晓》谱曲,从外国作曲家的视角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00:39:45 现在是向世界推广中国音乐的好时机 00:43:25 音乐使我变得包容,音乐就是我的信仰 00:46:11 从采风中建立自己的审美和意识 00:52:20 民歌传承的是民族精神 00:55:11 贴近大自然,在天地间生长,获得生命的滋养 00:59:49 未来计划制作方言童谣 01:03:54 Adele的演唱会感动了我
在乐迷心里,他好像是“天才少年”的标准模板:年仅15岁就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柯蒂斯音乐学院钢琴系,师从郎朗和王羽佳的导师格拉夫曼;19岁拿下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冠军奖杯,成为首个获此荣誉的亚洲钢琴家;职业生涯中与各种著名乐团合奏,巡演不断,还写了一本自己的书《演奏之外》……他的演奏和这本书一样被认为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与稳重”。 今天做客丹调的嘉宾是当今最炙手可热的青年钢琴演奏家——张昊辰。近期,他在巡演中手缠绷带“带伤谢幕”的照片让不少乐迷为此感到担心。这期节目,我们从张昊辰手指受伤、恢复并决定演出的心态谈起,聊一聊钢琴家视角下录音与现场演奏的异同,如何看待“年龄与适合演奏的曲子”的刻板印象,对“音乐是世界语言”的理解,以及作为音乐家“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shownote 00:47 手指受伤的原因和恢复过程 03:45 “因祸得福”,受伤反而加深了弹琴带来的幸福感 07:22 不练琴的时候在做什么? 09:11 音乐厅的音色对演奏者的影响有多大? 16:36 录唱片vs现场演奏 19:20 便装录音对演奏风格的影响 22:15 演奏者可以微妙地体会到观众的情绪 24:42 时代会改变古典乐的演奏,但不会改变核心审美 28:50 如何看待“什么年纪弹什么作品”的刻板印象? 31:34 谈古典音乐与哲学思辨 33:55 演奏家要勇于跳出舒适圈 36:42 曲子“肤浅”?是自己没学习到位 39:59 诗歌与音乐的异同 43:03 幸好音乐是世界性的语言 46:56 古典音乐能不能熬过“流量时代”? 49:25 世界对古典乐的接受有“时差” 51:11 音乐里的“幻觉”
说起古典音乐,我们第一个想起的便是西方古典音乐。而中国的古典音乐好像一直以来都在被大众忽视,当今这个类型被放在了世界音乐的标签下面。而现在更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国古典乐,似乎并没有达到几千年传承之后,我们理想中应有的高度和地位。 今天做客丹调的嘉宾,是国内著名的阮咸演奏家冯满天,今天的我们能够听到用中阮演奏的乐曲,也得益于他的修复与改良。这期节目,我们要从冯满天老师的音乐经历出发,从中国古典音乐的内涵、现状与比较,到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之路,也谈谈中国真正好的音乐该如何走向世界…… 本期节目,请听冯满天分享他多彩的音乐经历和直击心灵的人生洞见。 Shownote 01:05 从中国古画探寻中国古典音乐研究的关键点 03:57 中国古典音乐曾经追求的价值观 06:56 什么是中国音乐文化中的暗示性描述? 10:29 古琴演奏独一无二的减字谱和人生态度 12:31 中国古典和西方古典乐的追求不一样吗? 13:38 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是什么声 16:16 经历和价值观转变历程 19:14 下重金买乐器“走穴”,为了存钱吃红辣椒沾馒头 22:35 回顾“走穴”时期的音乐经历和少年时的音乐状态 30:22 复原中阮的时的状态 31:46 弹琴是一种休息 34:30 如何描述阮在中国乐器的谱系中的位置 39:00 追寻“中国古典好声音”的标准 42:13 针对视障人群的黑光计划 44:55 卡内基演出时,一首信天游技惊老外 46:36 谈日本传统音乐与流行文化的结合方式,我们适合学习吗?
如果列一份中国最优秀钢琴家的名单,她的名字一定位居最前列;她从获奖无数到进入职业生涯,演奏会和专辑在中外业界都广受赞誉。今天来做客丹调的就是中国最炙手可热的钢琴演奏家——陈萨。 不久前,陈萨刚刚推出了全新的独奏专辑,通过舒曼和李斯特的作品,再次为我们展现出了一位优秀的演奏家最具说服力的音乐表达。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将从她的新专辑聊起,聊聊她新专辑选曲背后的想法、对于曲目的感受。作为世界众多顶级比赛的评委,她对于当今的比赛、演奏风格又有怎样的看法?作为一位顶级演奏家,她最近几年如何思考生活与音乐之间的关系?总之,敬请收听。 Shownote: 00:55 聊新专辑中收录的舒曼曲目 05:22 发现作曲家在乐曲里体现的不同人格是很有趣的过程 07:45 有些曲子被公认为不适合返场,为什么? 09:53 演奏曲目的情绪会影响到演奏家的日常生活吗 12:20 当评委会让陈萨焦虑:没法练琴且被输入太多 15:22 “有一些作品永远会让你觉得它高于演奏者。” 18:43 会听自己的录音吗?为什么? 19:33 如何策划自己每年的演奏曲目 21:26 “曲子弹得越慢才越难”? 24:02 国际比赛在今天的意义是什么 25:28 今天的国际比赛有什么套路 26:32 “比赛真的没有绝对的公正性” 29:05 有哪些想挑战但还没完成的曲目? 32:30 如何看待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质? 35:58 讲好大师课需要哪些品质? 37:46 生活的波动会影响到演奏家的水平
他是“新民谣”一面鲜明的旗帜,他的音乐充满了野性与苍凉,他也是最具人文气质的音乐人。本期作客《丹调》的 嘉宾是民谣诗人周云鹏,为听友们分享他赤诚的、生机勃勃又充满野性的音乐之路。 老周首次北漂当一名流浪歌手,却能体验到野生动物的快乐;当年河酒吧上的表演,只要愿意上台就可以演唱,但他并不认为那是“民谣的母亲河”;树村,被许多歌迷称为的“音乐的乌托邦”,在他看来其实是搞音乐的人因生活所迫而汇集的地方;第一次去云南参加大型的民谣音乐节,第一次坐飞机,好友小河给老周描述“天上的云朵就像宫殿一样,里面住满了人”…… 本期节目,请听周云蓬分享他充满洞见和诗意的人生感悟。 Shownote: 01:56 民谣不需要穷,但需要真诚 02:33 周云蓬的文学和音乐天赋来自哪里:生存压力 05:20 周云蓬谈《九月》、诗与歌 09:22 为什么想当候鸟歌手? 13:09 早年北京的演出环境是怎么样的 14:49 河酒吧:大家对它有点神话了 16:48 树村能吸引人,主要因为音乐人太穷 19:59 周云蓬回忆那时的演出生活 21:37 中国音乐的未来在于融入世界 26:15 北京民谣最早是怎么火起来的 28:26 新一代民谣跟当年的民谣有哪些不同 31:35 现在年轻人可能比当年还苦,更容易出好歌 36:20 周云蓬还会锐利下去吗? 37:55 歌手该怎样看待自己老了 41:41 周云蓬上过音综后怎么看自己之前的锐评 44:28 追求上音综和流量还是有点本末倒置 46:17 周云蓬谈余秀华与《余秀华之歌》 48:56 如何在忙碌的巡演中养生 51:51 周云蓬如何看待音乐和诗歌对于自己生命的意义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