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ing: 既然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那我们怎么才能做好选择呢?为什么即便收集了充分的信息,做选择的时候还是会迷茫呢?好的选择应该是更靠近理想状态,让我们距离让自己满足的生活更近的对吧,可我们怎么总是不那么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呢? 这一期就想要来聊聊怎么找到人生的指南针,在指南针的引领下做出最小化遗憾,不让自己后悔的决策 四个维度:1)充分尝试发现自我满足感的来源;2)不要自我设限,要时时刻刻拓宽选择集;3)用努力获得更多选项,用努力提升做选择的能力;4)万分纠结时选择可能性更多的选项 互动方式: 主播微信:lyxlife0,欢迎加微信围观朋友圈更多思考 欢迎留言,双向奔赴才是我们之间更大的缘分~ 「开始挥发吧」 是一档结合神经科学、心理学内容和个人所见、所思持续分享的「自我成长」类播客,愿你我都打破内耗,走向自洽,通透不是一瞬间的努力,而是持续积累 我们都将走出我们的壳,走向完整的绽放 Highlights: 03:27 选择读博士的心路历程回顾 06:58 做决策能踩的所有坑我都踩过 维度1: 16:40 怎么让决策贴近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 1、17:02 唯有充分尝试和用心经历,才能让我们知道自己满足感的来源,知道自己的价值观排序 两个工具 20:55 正念冥想 22:20 写日记 2、24:58 挖掘自己擅长的东西时要破解“轻松才擅长”的误区 25:06 能力和擅长都是动态的,刻意练习就可以擅长 26:07 相对稳定的人格和大脑不同区域的发展更能预测你擅长什么 3、26:42 怎么挖掘自己喜欢的东西? 26:50 不要把快乐值等同于喜欢 27:16 不要把拓展舒适区的不适等同于不喜欢 维度2: 27:58 不要自我设限,你的选择集远比你想象的要大 31:21 其实世界不仅仅存在验证过的标准答案啊 33:22 在大大的花园里挖呀挖呀挖,播小小的种子开大大的花 维度3: 33:42 用努力来拓展选择集的边界,用努力提升做选择的能力 1、34:00 努力就能积累资源,拓宽选择集的边界 34:40 30岁前的样子是原生家庭决定的,30岁后的样子是自己决定的 35:42 我对所谓“人脉”的理解 2、37:00 努力才能提升决策力 37:42 马督工B站关于信息搜索能力的付费课程 新闻系学不到:马督工教你做自媒体 38:30 重视一手信息,重视感受的传达 维度4: 41:33 做选择的时候确实还不了解自己想要什么,怎么办?——选择可能性更多的,然后加油好好做 42:00 很少有哪个选择会禁锢住自己的一生 结尾: 43:40 我们不是不够优秀,不够努力,而是有的时候在自我设限 44:30 标准答案就是有失去自我的风险,而开辟新赛道可能更接近实现价值 47:56 再也不要说内向的人不适合做销售 50:29 内驱力能比外驱力提供更长久的满足 51:00 人生北极星,指南针,将指引着我们做出不后悔的决策 51:40 这一次选择后做了什么就是下一次选择前的积累,决定了下一次选择时选项的质量和你未来做决策的能力的强弱
今天是一期串台,和《我是女博士》一起回顾了好多当年惊艳了我的经济学论文,包括殖民时期制度对今天国家之间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进入就业市场会有多大差异?烧煤到底会让人寿命减少多久?为什么给生育者的政策最后让男性获益更多? 三位社科博士还细数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失望之处和乐趣,欢迎有意向申请社科博士的同学们听一听呀 时间轴: 03:50 经济学真实地揭示了这个社会很重要的运行规律 07:00 烧煤对人的寿命到底产生怎样的影响 15:53 不同的制度对国家的经济增长会产生多大影响? 23:35 经济学就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的 34:24 最低工资法案到底会造成怎样的结果? 37:32 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进入就业市场,对一生的收入有非常显著影响 44:26 是哪个研究让她决定放弃学术工作? 54:20 进入业界让我感觉参与到现实社会巨大进步的过程 片尾曲: Cuco: Lo Que Siento 联系我们: 主播Skye微信:lyxlife0,欢迎围观朋友圈更多思考,我们一起开开小会,走向自洽 欢迎愿意分享经验的女博士通过以下邮箱报名参与《我是女博士》: [email protected] 本期节目在《我是女博士》频道的链接: 【19】经济学博士:为何给女性的福利政策会最终有利于男性? 本期知识点: 因果推断三大方法 断点回归 就是其他变量都保持在连续的水平上,而只有被研究的这个X变量因为某些事件产生了一个外生的断点,从而利用这个场景研究X对Y的影响,比如,我们可以假设大学录取分数线的上下2分范围是随机的,那就可以利用这些学生在去的大学上的断点,以及在其他方面的变量的连续性,研究该大学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工具变量 如果X和Y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等等复杂的联系时,我们就会寻找一个和X有关而和Y无关的变量Z,把Z放在回归方程,代替X本身 双重差分 假如有两个地方在一个在某个时间通过了某项政策,一个在其他时间通过了这个政策,那就可以在一定控制下把没通过的地方当成控制组啦。
Saying: 松弛感成了一个流行词汇,而松弛感的支撑一定有一条就是放弃掌控欲 还记得去年上了热搜的那家人吗?因为忘带各种东西和意外而让出行遭遇波折,但大家的心情却丝毫不受影响 我们羡慕不就是因为我们非常需要掌控感带来的安全感,难以接受“事与愿违”、“得非所愿”吗? 可是很多时候,年轻的我们总以为只有A这条路通往重点,殊不知,条条大路通罗马,A只是手段,而不是终点 我们总以为不停地得到才通往幸福,却总有一天发现,原来那么多东西都非必须 因为认知有限,其实我们若不是真正经历过,也很难认识到,为什么在某些时刻下的“得偿所愿”并非最好的安排,而那些“得非所愿”和“事与愿违”却成了生命对我们的重要承托 但当认知真正提升,我们对“好事”、“坏事”的判断便不再那么固执了,于是,我们更有一颗平常心去接受“变动”了,我也是在无数次发现命运给了我不错的安排后,才知道“臣服”本身就是巨大的智慧 最后,在大家对体制内趋之若鹜的同时,我很推崇《反脆弱》这本书的理念,其实看似稳定和好走的道路背后都被标了价格,而面临着这个高度不稳定的世界,勇气和不断拓展的能力圈才是我们真正的倚靠 当把自己的态度从打地鼠式的“任务心态”切换到“体验心态”,可能就会发现生命总是在让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本期播客将结合个人成长经历,聊聊对“事与愿违”的另一种看法和解读 互动方式 添加微信微观更多有趣有料的分享:lyxlife0 Highlights: 00:18 对掌控感的需求根植于人类对安全感的需要 02:31 用韧性和灵活性面对事与愿违和放弃主观能动性、随波逐流是完全不一样的 Part 1 04:00——12:58 1、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要学会区分目标和手段,你想要的A往往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地 06:53 你想要的路径之下,底层需求是什么? 08:01 只有那一个路径可以满足你的底层需求吗? 09:51 认知提升就是不断了解社会运行底层规律的过程 10:49 做目标规划的时候,关注底层需求,一些关乎于你在临终前会否感到Yes or No的因素 Part 2 12:58——17:34 2、正因为每一个时点上,人的信息量和认知是有限的,所以得偿所愿未必是“好事”,得非所愿也未必是“坏事” 13:11 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并无道理,因为这些福祸之间往往没有因果关系 13:55 非随机因素对结果的掌控才是解释“得非所愿未必是坏事”的关键机制 16:12 当你意识到自己对“好”和“不好”的判断是有局限的,放下固执和偏执,也就更能接受命运的安排了 Part 3 17:34——19:20 3、重点不是选A还是选B,而是任何一个当下都有能力把B、C、D、E、F走成一条花路 18:54 我们临终时往往不是因为走了B没有走A而遗憾,而是因为没有把B走好而遗憾 Part 4 19:23——24:59 4、人生本来就是高度不可控的,对生命体验的更高追求是去过一种更有韧性、更有灵活性的生活 19:40 无数的研究都显示,个人可控的因素是很有限的 23:24 成年人有掌握自己生命体验的钥匙 24:46 麻木不仁的人生和积极主动的人生是彻底不同的两种生命体验 Part 5 25:00——33:39 5、提升开放性,过一种体验式人生 25:15 从任务模式切换到体验模式 26:43 黑天鹅变成家禽,反脆弱的最佳选择是拓展能力圈、提高勇气 27:42 我的任务不是偏安一隅,得过且过,而是用一切机会充实和丰富自己 29:30 我们需要区分,得非所愿的时候是真正的麻烦,还是只是自己的思维反刍造成的内耗 30:12 真正的困难的应对方式是建构自己的人生支持系统,而不是内耗 30:52 认知行为疗法,ABC,你需要时常审视事件A到信念B的通路是否有很大的问题 31:50 研究显示,我们思维反刍中担心的事情,只有3%是真正值得担心的
Saying: 我曾经深陷过一段不健康的亲密关系,在巨大的痛苦中,对心理学产生了强大的兴趣,而围绕着怎么应对痛苦这件事情去做了很多努力 我发现自己倾诉的时候,最需要的是身边人对情绪的理解和接纳,但却意识到接纳是多难寻找,于是我向内求,用书写的方式不断与自己对话,当自己的听众,给自己接纳 那个时候,有句话曾经成为我走出不健康关系的起点: 永远不要因为深深地,充满热忱地爱上了一个毁灭你的人而感到羞耻,因为毁灭只是他们的本性,而深深地,充满热忱地爱是你的本性 ——KnowYourself公众号 我曾因为焦虑而失眠过,接触到认知行为疗法(CBT),我不断寻找着导致自己焦虑的信念是什么,它到底是否能站得住脚,是不是有很多反面证据,说明我的焦虑来源其实是一种过度反应? 于是CBT疗法成了我面对工作问题等等非感情领域难题时,会去实践的药方 这些年我曾在挫折中意识到现实的自己和理想的自己差距甚远,面对过找工作时发现自己积累不够而必须承受代价,曾因为因为迟来的认知而做了很多无效努力,走过来后发现,有些痛苦和失望确实像背景音一样不会在短期内消失,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扛过去,用有效努力改变处境,等待时间去改变一些东西 我想把所有帮助过我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曾经淋过雨,所以愿为你撑伞 请你务必一而再,再而三,千次万次救自己于人间水火 我的经验: 1、认知行为疗法(CBT疗法) 有句话叫做,一切除了身体疾病以外的痛苦,其实都是你自己的想象 某种层面上来说,是这样的 外部事件——信念/看法——感受/行为 很多时候,是外部事件到信念的这一环出了问题,自动驾驶模式下,我们会用快思维错误处理信息,会情绪化,会有很多错误的思维惯性,而意识到这一环中的错误模式,就是打破自动驾驶模式的开始 作为成年人,我们有能力把方向盘握在自己手上 2、接纳 一切对情绪的否定和打压都不会有正面作用 心动时常有,心有灵犀也有机会遇到,而最难的,可能就是遇到接纳 我们可以向外求,也可以向内求 遇到外界对自己的接纳,是幸运 但没有也没关系,学着用书写、给自己发语音等方式接纳自己的情绪,做自己的倾听者 3、练习冥想,与自己的情绪共处 是的,我们有与负面情绪共存的能力 比起来驱赶它、忽略它、消灭它,觉察到它的存在,好好与它相处,才能平静下来 把负面情绪想象成一朵云,试着观察它漂浮,控制它运动 4、提升认知,改变自己,减少遇到痛苦的几率 如果我们不了解客观的世界的规律,带着错误的认知、怀着错误的期待,以错误的方式追求自己所愿,就会受挫,有痛苦 提升认知,以正确的姿势过我们的生活,改变错误的思维模式,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减少那些触发痛苦的外部事件出现的概率 推荐阅读: 有时你要先变坏才能变好 | 5种容易内耗的思维模式,来看看你有吗? 能够治愈我们过往创伤的人,一定擅长做这件事
《漫长的季节》如果用一个词概括主题,那大概是命运吧 被遥远的事物震碎的生活,任凭我们的主角们如何聪慧,如何努力,如何去发挥主动性,都很难改变。生活被时代潮流卷走的无力感,便是我们一个个个体面对命运的无奈了(说起无力这个词,我总会想到《万历十五年》,这部失败的总记录) 王响无力,但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不得不努力生活,彪子也无力,自我放纵的性格决定了他跟姐夫王响面对旧的身份认同崩塌时的体感、应对方式都不一样,彪子的办法是用乐观蒙蔽一下现实,麻痹一下自己,该吃吃该喝喝,啥事儿别忘心里搁像他的啤酒肚一样,形成了一层软软的保护垫儿 马队倔强,是真的选择扛起了代价坚持想坚持的,活成了一个比堂吉诃德更具真实的勇敢品质的骑士 打动人,不就是因为这也就是咱们普罗大众在历史的宿命中所能选择的态度吗 所以他们的故事闪闪发光,人性的光辉根本不在胜利者的澎湃叙事中,而就在普通人抵抗打击的日常中 喜欢美素妈妈,朴实善良,永远把老公和孩子放在了自己的利益之前,起初这总让我想起封建时代被权利结构压制下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女性,不得不活在那个位置而不能活出自己的女性,但美素不一样,这里边是有着对丈夫和孩子的真情关爱的,这是她自己的生命体验,而不是机械式地必须依附于儿子和丈夫才能活下去的女性们的不得不 有道德瑕疵的丽茹,却也泛着可爱,她的生命力来源于永恒的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所以那么动人 殷红的身上有着被命运重击的无奈和破碎感,除了恨,我还有抑制不住的同情,怎样的遭遇让一个本来也朴实过的小女孩儿选择把钱放在了最先,怎样的心理建设让她对迷奸别人这样的事情也甘做帮凶而毫无负罪感,这都让人无限遐想 还有傅卫军,那场雪中的无声嘶吼,不就是他在这个社会的处境吗,不管怎么呐喊,都是失声,失语的 那场雪,似乎洗刷了很多人的心事,却也裹挟着更大的灾难向主角奔来,题眼就在王阳的诗里: 打个响指吧,他说 我们打个共鸣的响指 遥远的事物将被震碎 面前的人们此时尚不知情 【后记】 做这个频道是为“反内耗”,而怎么面对其实无力改变的大趋势,就是一个太值得去分享,去触及的大命题 从增量时代到存量时代,面对着滚滚奔腾的历史潮流,面对着似乎自己再怎么发挥主观能动性都不能握在手里的命运,产生无力感,迷茫,不知道该追求些什么,也找不到努力的意义所在,却更不愿意麻木地走入被定义的社会结构中,于是我们有痛苦,有消耗 但这份痛苦却也是弥足珍贵的,比起被动地过完这一生,因为痛苦而主动选择才会减少遗憾吧 我们的主角们面临的就是这样宏大的命题,他们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他们的答卷对“内耗”的我们形成了启发,这便是这一期播客的主题了
Saying 有人说“爱是自由意志的沉沦”,“爱上”和“爱下去”是两码事 可是那些crush、动心、沉沦感真的指向真正的爱情吗?为什么我们会陷入不健康的痴迷中?为什么有人会变成渣男收割机,渣女收割机? 已有的研究显示,是我们从小到大被动接收的内隐记忆、与养育者的互动模式塑造了年少时的我们对恋人的偏好,与他人的依恋模式,而情感的调节中枢是边缘系统(参见“三位一体”的大脑理论),它不能直接地被大脑指挥去形成新的情感模式 那这就意味着我们的爱情只能听命于沉沦吗?意味着我们很难逃离不健康的迷恋吗?难道爱情就是被动的青少年时期的内隐记忆的傀儡?而不能是我们主动的选择吗? 当然不是的! 人是高等生物,我们不仅有爬行脑,有边缘系统,还有最发达的大脑皮层 它是我们的高级思维活动的中枢,也是“自由意志”的物质基础 是的,人的自由意志是需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发现、去觉察,去掌控和使用的 当自我觉察愈发完善,理想自我越发清晰,价值取向越发坚定,我们的爱情观就也会走向完善,内心所“爱”的人的样子就会越发清晰 标准都是为不爱的人设立的?才不是呢!那是因为列标准的时候,还没能充分地洞察自己的内心,列出的标准是自己“以为”自己需要的,但其实彼时的自己还未能发展出“知道真正要什么”的聪慧 我曾经以为我需要的是情绪价值,是接纳,但当这样的男生出现,我却不想靠近 我曾经以为自驱力、开放性、勇敢只是我对自己的期待,理想伴侣并不必须具备这些品质,但终于发现这份期待已经化为对自己的强烈要求,化为已有行动,而我对理想伴侣也是这样期待的——这就意味着不具备这些特征的男生都不是我的理想伴侣,哪怕他们在外界的眼中“适合结婚” 我想通过讲述我两段成长进程中靠近理想自我,明晰自己价值观的经历,分享给你「自我觉察」给情感模式、给我的爱情观带来的变化 如果你也想拥有自由意志抉择的真正爱情,而不再被内隐记忆主导的沉沦感绑架,不妨听听这期播客 Highlight 1、爱才不是自由意志的沉沦,而是我运用我的自由意志选择了你 1:10 “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也许并不是理想的爱情模式 5:20 伴随着自我觉察,伴随着价值观的树立,爱情观才会越发清晰 7:00 不当沉沦感的傀儡,走出不健康的“痴迷”,是一种值得歌颂的稀缺品质 7:26 标准是为不爱的人设立的?才不是,那是因为还没有了解自己所真正想要的智慧 2、我们为何会沉沦?Crush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14:22 Crush的生理机制和认知机制 18:33 动心感和沉沦感的背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只是被动的内隐记忆下,由原生家庭和爬行脑共同决定的“重复”,所以我们会爱上错的人 18:50 是的,人的自由意志是需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发现、去觉察,去掌控和使用的 3、Story 1:当我发现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自驱力、勇敢程度都有很大差距后,我花了两年时间来靠近理想自我,当发现自己的明显进步后,我对自己的价值取向愈发清晰,也看到了我的理想伴侣所必须具备的品质:自驱和勇敢——因为我对这两项品质的认可太深 20:22 一段关于发现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有很大差距的悲痛往事 30:05 接触认知行为疗法CBT后,我用显像化中间层认知的办法去治疗负面情绪 35:49 靠近理想自我后,我既完成了对自己价值观的确认,也完成了爱情观的新一层构建 3、自动写进去的模式是可以被改变的——依恋类型理论告诉我们什么 42:01 连在婴儿时期就被写在你行为模式的依恋类型,都是可以重新编码被改变的诶 4、Story 2:我发现自己从来都无法被“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男生吸引,但却被外界告知这会是体验不错的伴侣,彼时的我为生活和工作的关系感到迷茫,但多年持续思考后,我知道我对成就感的不断追求就是注定了我不能被没有更远大理想的男生吸引,再一次,我在确认自己价值取向的同时坚定了自己的择偶观 51:37 更多的自我觉察帮我消解了求偶观上外界声音和内心的冲突感 55:25 当理智和情感发生冲突的时候,就是自我觉察的最佳机会 6、不用怀疑,我们就是有走出“沉沦”,不当被动输入的内隐记忆的傀儡的能力 57:52 情深深雨濛濛里如萍的成长线 7、改变“沉沦”的模式,不当激素的傀儡,可以靠自由意志主导的“新经验”的输入来完成(神经科学研究支撑) 1:03:05 只有哺乳动物有爱的能力 1:04:41 年少时的动心只是被动的内隐记忆指挥下的重复 1:07:39 人的情感系统是通过人与人的互动建立起来的,这么模式是可被改变的 1:15:52 为有源头活水来——新的记忆、新的模式将重塑河道,打破重复 📖Reference Helen Fisher的TED演讲:恋爱中的大脑, Brain in Love 《爱的起源——从达尔文到现代脑科学》 Knowyourself关于依恋类型的文章 王尔德《自深深处》 「反内耗指南」 是一档结合个人职业和生活经历所见、所思持续分享的「自我成长」类播客,愿你我都打破内耗,走向自洽,通透不是一瞬间的努力,而是持续积累 我们都将走出我们的壳,走向完整的绽放 主播介绍 Skye:深度i人,一个无法被鸡汤安慰到的90后,反PUA小达人,美国经济学博士,战略部研究员,40岁FIRE计划奉行者,业余健身、冥想爱好者 互动方式 添加微信围观更多有趣、有料的思考和分享:lyxlife0 小报童专栏《开放大脑》 欢迎你留言交流,开开小会,人与人的串联将是“反内耗”的真利器 音乐: Cuco, Jean Carter - Bossa No Sé Akiko - Do You Know? Amason - The Moon As a Kite
Saying 我们都希望自己是一个高效的人,三下五除二,用爆表的行动力过完 可是,却常常在仰卧起坐中说着“下次一定” 行动困难的背后是自驱的不足,是目标感的匮乏,是不够渴望 那怎么寻找自己理想的生活状态,找到持续自驱力呢? 明晰了驱动后,又如何提高行动力,打造高效每一天呢? 是不是高效意味着要像小蜜蜂一样奔忙? 复盘我自己这些年寻找到理想生活的样子,按图索骥往前进的过程,我首先想分享给大家一套了解自己,自我觉察,挖掘到内心驱动力的方法 找到驱动后,重读《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我想传达书中的5个构建每天高效2小时的策略,这是「反内耗指南」播客2024年的第一期节目,我们来一起认真聊一聊有关“找到驱动”、“提高效能”的那些问题 如果你也希望2024开启高效能的状态,不妨先来听一听 「反内耗指南」 是一档结合个人职业和生活经历所见、所思持续分享的「自我成长」类播客,愿你我都打破内耗,走向自洽,通透不是一瞬间的努力,而是持续积累 我们都将走出我们的壳,走向完整的绽放 主播介绍 Skye:深度i人,一个无法被鸡汤安慰到的90后,反PUA小达人,美国经济学博士,战略部研究员,业余健身、冥想爱好者,播客「反内耗指南」和「知钱所以然」 互动方式 添加微信围观更多有趣、有料的思考和分享:lyxlife0 小报童专栏《开放大脑》 欢迎你留言交流,开开小会,人与人的串联将是“反内耗”的真利器 highlight 00:14 行动力不足的背后是“驱动”不足 人绝对不是“理性”驱动的,巨大的驱动力只会来自情感,而且是正面情感 而我们生命中最可持续的驱动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永远追求 我想分享自己找到“梦想状态”的4步心法: step 1: 创造一个沉浸的moment在一张白纸上开始写下“自己要什么”(具象化) step 2: 面临第一步的迷茫、拿捏不定,要更加带着觉察去生活,用时间记录和心情记录的两相对照账本找到“我爱” step 3: 分辨“目标”和“路径”,不要把可替代的路径当成“理想”本身 step 4: 为内在价值体系和外在价值体系赋权重,随着内在标尺的越发清晰,内核的越发稳固,逐步摆脱外在价值体系,方为反内耗的根本 24:27 实现高效能的第一步是摆脱“效率=效能”的误解 富兰克林堪称史上最高效的人,他度过了充实、有趣、幸福的一生,但他可绝对不是1个围着花丛嗡嗡转的小蜜蜂 我们是碳基生物,而企图用填满每一分钟的方式来实现高效,是违反大脑机制的 不要把自己当成硅基生物 46:45 策略一:利用任务转换决策点思考接下来真正重要的任务是什么 1)大脑会进入自动驾驶模式,我们要利用这一点 打破拖延症,则开始做一件事情5分钟,会发现很容易做下去,这是在利用自动驾驶的惯性 而要实现高效2小时,则要利用任务转换间隙思考接下来的事项该是什么,必须要扭转“自动驾驶”模式,来给接下来的时间安排真正重要的时间 我们总想逃避这空隙中的思考,是因为“做决策”比起“自动驾驶”,消耗了更多能量,但我们必须这样做,才能实现高效两小时 48:17 2)“重要性”+“紧急性”的四象限事项分类法,要时时回顾,时时利用 每天按照这2个维度做日程规划,每个月对自己的四象限分类做复盘,才能确保自己把时间给了“重要”的事情 58:58 3)提前规划好决策点的应对方式将让我们更加高效 预演第二天发生的事情,规划好应对方式,将让“利用决策点”的过程更加丝滑 1:03:16 策略二:管理你的心理能量 1:10:43 1)把每天最重要、最需要创造力、执行功能的事情放在最清醒、执行功能最强的时候——这通常意味着是早上第一件事 2)不要把那些并不重要的消耗执行功能的活动安排在最重要的那件事情之前 1:11:55 tips:做一个时间记录和状态记录的两相对照账本,可以按照对颜色的喜欢程度来给不同活动分配颜色 识别出来 a.哪些任务是最消耗自己的能量的,尽量避免在最重要的事项前安排这样的活动,除非它就是当天最重要的事情 b.对照后识别出来自己是否在重要事件是花费了足够多的时间 c.发现让自己状态好的活动,更快寻找到“理想的生活状态” 1:24:06 3)创造好心情,产生积极心理能量 穿黄色衣服、戴上自己最喜欢的饰品,用小小的多巴胺事件创造快乐 1:40:31 4)策略性放弃不重要的事情,打赢整场战争 1:46:15 策略三:无需对抗分心,有效走神让你更加高效 走神是刻进我们基因的本能,否则,祖先早就灭亡了 所以停止对走神的愧疚感和责怪吧 1:53:06 1)为自己必然发生的走神5分钟准备一些低耗能活动吧,这样会很容易把思绪转回去 1:54:30 2)用冥想训练自己有约束地走神,轻轻地把思绪拉回来 1:58:41 策略四:利用好饮食和运动让自己更加高效 2:09:31 策略五:注意噪声和光线,与环境协同
(本期嘉宾曾想当服装设计师,于是以一流行动力买来缝纫机开始做衣服) 不想踩缝纫机(字面意思)的四大人不是好审计哈哈 嘉宾:Yunhan,前四大er,211财经本科,注册会计师,经历过四大审计,四大财务咨询,现在是名自由职业者(保险经纪人) 主播:Skye,美国经济学博士,现国企战略部门研究员 职场中今天的年轻人,普遍被“低价值”+“不自由”两件事深度束缚,一方面,背着一些纯为“管理”而存在的无效KPI,大量的时间精力不能花在创造性的产出,另外一方面,各种不合理而顽固的旧体制,不合理规定约束着一颗向往自由的心,和一个本该回归自由的身体 职场中存在太多无意义的“反人性”,它无助于实现那个通往满足感的目标,而全是无奈环境下的妥协,因为某些管理者没有识别产出的能力,不得不满足一些无效KPI,做一些无效的汇报,因为某些不正直不纯粹的人的存在,总要在做事之余琢磨那些人情世故,微妙关系 大家找到的解法就是FIRE了,不再被束缚在传统职场,为自己劳动。进入职场3年的我,发现曾经需要职场给我的东西今天差不多都可以靠自己了: 1、磨炼能力:3年前,我需要一份工作扔过来的任务,磨炼能力,发现兴趣,找到深耕的方向,此刻,不再需要了,该有的基础技能都有了,还需磨炼的,我不需要别人扔给我任务去磨炼;几年下来,也早找到自己的兴趣,找到持续驱动的源泉,形成无需他律的基础 2、他律的环境:3年前,因为对自己的自律没有足够的自信,所以需要职场提供“他律”,此刻,已不再需要 3、与社会联结: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职场反而没能给我一个有意思的社交圈,反而是脱离开职场有更多自由时间,才可以去发展更有意思的社交圈,让那种因为“认识一个人”而激发灵感,找到机会的时间点早点来到 所以今天我请到了一位已经实现FIRE的宝藏朋友做嘉宾,她是一位前四大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现自由职业保险经纪人,19年,她在工作3年后走入迷茫焦虑,尝试了旅行定制、Python数据分析、期权交易、开民宿、做淘宝店、做摄影师、服装设计等等事情,这一年的折腾后,终于脱离外界评价的价值网,奔向内心的渴望,相信这样折腾的经历会带给我们启发和勇气 Shownotes: 2:24 折腾的背后是迷茫和焦虑 3:03 价值投资的概念改变了我的底层思维 6:02 没有自己的价值观,所以要努力但找不到方向 16:01 转行时,旅行行业的人对我从四大转型旅行定制的想法感到震惊 20:31 价值观不同的人不可能互相认可,放弃取悦他们的想法才不委屈 22:59 张磊说:警惕一路以来按部就班在优秀的人 24:28 自驱力是决定发展上限的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之一 28:20 感情的低谷其实让我的选择更广阔了 29:39 寻找人生意义的小trick 36:44 年轻人在没有稳固内核的时候可以先向主流价值观看齐 40:21 不要压抑内心的冲动,要珍视 46:08 意义感的缺失让我觉得象牙塔的生活没有必要继续了 48:50 咨询公司的实习让我投资了高途,深刻体会了一把政策风险 52:22 在过了前边所有面试后被大老板投下否决票,遇到人生最大的负反馈 58:32 我们不可能靠换工作来解决工作固有的那些问题 61:43 传统职场的反人性毫无意义 71:11 非持久的动力来源是难以让人克服门槛的 72:06 自信来源于把事情做好的经历 78:27 探索是我们的治愈
近期金价上涨让黄金投资受到广泛关注,本期播客想完整输出黄金投资方法论 一、美联储是黄金世界的上帝 黄金四重属性:金融属性+货币属性+避险属性+商品属性(最弱) 金融属性和货币属性都决定了黄金价格与美元实际利率显著负相关 避险属性解释乱世黄金 商品属性最弱是因为当年新增供给在3500吨左右,与20.8万吨的存量相比影响力太弱,主要还是投资属性决定了黄金价格走势 二、复盘美联储加息降息规律,寻找黄金最佳买点卖点 美联储加息降息规律:1)降息一般都是对意料之外的危机的反应,所以降息速度极快,近两轮危机都是直接降到0利率,此时对应黄金价格大涨 2)加息一般都是经济恢复后计划内的事情,会逐步加息,一般每一轮顶点都低于上一轮,但这次跟以前有所不同 黄金价格由预期决定,所以已经形成预期的信息都会反应在价格中,而不被等实际行动落地,所以黄金价格在预期内的加息周期和降息周期的后半程都是预期主导的,会先于美联储的实际动作而动 以上规律揭示的最好买点:美国发生危机时,而且要迅速马上买入 以上规律揭示的最好卖点:美国降息周期进入中程、下程,而经济尚未恢复,没有加息预期时(形成加息预期就晚了) 三、预期、市场博弈、底层框架的关系,以及分别在黄金投资中怎样应用 包含原理解说的严肃文字稿在我的公众号《仲谋宏观笔记》 Shownotes 00:56 黄金投资方法——每逢低点买入,长期定投,替代储蓄险、增额终身寿 03:35 黄金的金融属性——作为美国国债的替代品,价格与美债实际利率显著负相关 07:25 黄金的货币属性——美元信誉越差,黄金价格越涨 10:19 黄金的避险属性——乱世黄金 11:30 黄金的商品属性——解释内外盘价差 16:00 黄金ETF的交易费用远远低于实物黄金 17:00 黄金最近买点和卖点——黄金的最好投资区间是从第一次降息到降息的上半程,买入点是在第一次降息中,卖出点则在金价跟随降息上涨而市场完全没有加息预期的时候 17:57 美联储降息一般都是超预期的,因为是对突发的危机的反应 20:46 金价的筑底过程在加息结束之前就已完成 23:33 主导价格的是预期,金价会早于实际利率而变动而变动 29:30 黄金有效的买卖点寻找方法总结——美国发生危机时快速买入,宽松进入顶峰时卖出 31:26 市场博弈与底层框架之间的关系
进入A股市场,你一定听过很多互相矛盾的投资指导,一边发现秉持基本面的价值投资之道似乎走不通,一边又发现专业玩家还是在讲基本面逻辑;一边被灌输要长期主义,坚持长期投资,一边又发现A股总是起起伏伏回到3000点;一边被灌输了各种看量柱图,看K线的技巧,一边却发现按这个操作多数亏钱 那到底价值投资是不是在A股水土不服?基本面和技术面该去看哪个?择时到底重不重要?在A股还要不要坚持长期主义?本期都会给你答案 5年的科研训练给我最明显的改变是培养了我对“逻辑”、“框架”的洁癖,一个经得起推敲的逻辑,一个能统一那些看似“打架”的理论的框架,一双能让我看到每个原理适用边界的眼睛,才是支撑投资信仰的安全感的来源 所以本期把我的投资道、法、术体系分享给你 (博客中提到小报童专栏为“开放大脑”,公众号为“仲谋宏观笔记”) 道:知道自己要赚什么钱,是潜力股长期增长的钱?是周期波动的钱?还是错误定价回归的钱? 法:资产定价底层逻辑+判断力 术:结合个人情况的可投资操作体系,回答为何而买,买什么,何时买,何时卖的问题 关于基本面和技术面: 基本面是用来选择标的的,技术面是用来择时的,千万别用技术面来选择标的! 关于到底要不要择时: 找到爆发期的标的,则无需择时,上车最重要,别因为择时耽误了上车 赚周期波动的钱,则必须择时 赚错误定价的钱,也必须择时,把握住错误定价的时间窗口 投资策略: 永远记住,理财投资是为人生目标服务的,有些操作,若不利于实现你的人生主线目标,哪怕凭着运气赚了钱,也不是好操作 单车变摩托和赚取稳健收益是两个不同的目标,决定了操作上的差异 股票定价逻辑:公司未来现金流折现 推荐投资类目书单: 1、经典教材(用于理解资产价格变动的真正原理):曼昆《经济学原理》、米什金《货币银行学》、博迪《投资学》 2、大师世界观:达利欧《债务周期》、索罗斯《金融炼金术》 3、畅销书:邱国鹭《投资中最简单的事》、付鹏《见证逆潮》(预售)、洪灏《预测:经济、周期与市场泡沫》 教材用来搞懂底层原理,畅销书用来打通从原理到应用的环节 分散风险的核心:出手买的标的的底层驱动因素相互独立,这样才能隔离风险,不要沉迷于表面的多样化! Shownotes: 13:18 投资的法 29:40 推荐书籍 38:30 做投资到底看技术面还是基本面? 39:53 资产定价逻辑和市场博弈之间的关系 祝大家安心挣钱,可持续变富
大家好,第二期我邀请我的朋友Jenny录制,因为我自己最近处于一个事与愿违,但进展又超出自己掌控的情况,有些痛苦和焦虑,而Jenny是一个可以平和坦然地接受生活的各种安排的人,她跟我说过,不管往左走,往右走,她都能安顿好自己,我想通过这期播客,去探寻这种生活态度背后的智慧 Jenny对生活有信念感,她相信生活所给的就是最好的安排,因为当她回首在自己身上所发生的这些事情,看着生活带着她走到了哪里,她会知道这是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她知道为何这个安排对自己是最好的 她最近迷恋即兴戏剧,而“即兴”的核心要求其实就是放弃掌控感,因为没有剧本,队友根本无法知道你的意图,全靠猜测,但无论队友给的是什么反应,你都要接受,say "yes, and" ,将表演进行下去 我们要知道,放弃掌控感,大胆把自己交给未知并不意味着会有危险,会有惊吓,很多时候反而拓宽了你尝试的范围,给了你更多生活的可能性,那是随机给你的小惊喜 这一期呈现的碰撞来自一个追求掌控感的人和一个敢大胆把自己交给生活的人,在碰撞中我看到了Jenny可以从生活给她的任何事物中品尝到快乐的原因,这背后有她对自己内心超强的感受力,有她能从纯粹、简单的事物中体会最单纯的快乐的能力,还有她敢把自己交给生活的勇气,而我理解这些能力的底层都是她对生命本身的珍视和热爱 Shownotes 04:28 我是一个对生活有信念的人,相信生活给我们的就是最好的安排 04:59 你不知道往哪里走的时候可以等一等,等到左边蹦出一只小兔子,右边跳出一条蛇,你就知道该往哪里走了 06:08 带着未知去感受 12:17 即兴戏剧要求你放弃掌控感,永远说Yes, and? 18:00 未知的东西里边未必会有危险,未必有惊吓 19:54 有时候人们会搞混目标和手段 23:52 健康地活着,已经是顶美好的一件事情了 26:51 过多评判会砍掉很多可能性 28:53 跟内在小孩建立链接 32:35 呆在情绪里去观察,提升觉察 35:26 协调好理性和直觉,就自洽了 40:12 你喜欢的人身上往往有你想要的特质,你讨厌的人身上有你自己不想要的特质 43:00 心理学中的认知行为疗法CBT 45:58 倾听自己的身体 53:11 停掉情绪的自动驾驶模式 57:53 不要去追求一个正解,生活没有正解 70:59 勇敢接受未知
大家好,我是主播Skye,节目第一期,我邀请了应韵而生的主播Yunhan作为主持人,算是一个introduce myself 副标题:读博五年转个弯 | 离开象牙塔,活得很开心 Yunhan准备了她最好奇的4个问题:我为什么选择读博士?我为什么选择毕业后回来?我为什么选择了现在的工作?怎么看待工作和生活的关系? 其实我已经不做学术了,前3个问题像是对我这些年所做的决定的一次总复盘,我把复盘所形成的经验简单总结下: 永远对拓展能力边界保持饥渴,自然会拓展choice set,让未来的自己有更多选择; 万事不可凭想象,低成本试错的机会要抓住,要“感受”而不要“想象”; 单一选择不会决定你的人生,人生终究会“均值回归” 工作是实现人生目标的手段,很多人必须工作是因为大家是靠工作磨炼能力和积累资源的 如果平台给你的KPI与你的个人KPI已经开始冲突了,那可以衡量下磨炼能力和积累资源这两件事是不是可以脱离开公司去做 没错,这个世界就是充满了毫无意义的工作 在这里分享这些后我更加确信,我真的不需要从仅仅抚慰情绪的角度所得到的那些“你现在过得还不错啊”“你看你起点还是挺高啊”这样的安慰,因为有这样的复盘和思考告诉我以后怎么做,我才可以接受对“曾经有几年没有全力以赴地过好我的人生”的任何审判(审判其实都来自于我自己),更重要的是,我会全力以赴对待今天 想告诉你的是:别让迟来的认知和未尽的努力成为人生遗憾 准备好小板凳了吗,我们要开始挥发啦~ 也欢迎关注频道应韵而生 Shownotes Part 1 要不要选择出国读博士? 03:59 没有充分explore所有可能性,决策具有一定盲目性 06:30 学术研究有意义吗? 经济学研究并没有想象中“经世济民”的意义 14:57 读博要忍受的是漫长的无反馈——科研的反馈周期超级长 17:50 科研训练的最大收获可能是批判性思维 Part 2 读博路上想放弃的瞬间 23:14 实习后的我发现宽广的真实世界比象牙塔丰富太多 24:40 充满正反馈的支持型环境让我知道“谦虚使人进步”是一句屁话 28:59 社会给个人成长所提供的资源支持不同,有些事做不到真的别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31:37 找工作的弟弟妹妹们千万不要怀疑自己哦 Part 3 毕业后选择回国还是呆在美国? 35:55 枪支问题困扰吗? 38:13 好山好水好寂寞的美村 41:14 美国同学把“我喜欢”这项考虑放在极高的位置 Part 4 为什么选择了现在这份工作 45:20 一开始是想做投研的,那最接近“提升认知”这个核心KPI 44:50 选择好的平台或许对于暂时判断力还不够的人来说是好的选择 53:20 变化才是人生永远不变的,国企也是要裁员的 Part 5 怎么看待工作与人生的关系 54:13 打工不值得,人的自我价值实现需求和公司的螺丝钉需求就是不会100%匹配的 59:30 下属不能独挡一面,可能是老板给的资源不够,而不是下属能力不行 59:50 如果我是领导,不会给一句无用的“不能独当一面”的反馈 61:43 工作的本质是价值交换,不要把公司的评价当成自己的人生价值感支撑,坚定的内核认同才不会让评价被外界左右 63:50 不要把某个男生当成评价你人生价值的一把尺子 65:36 如果工作的KPI和你的人生KPI出现冲突了 67:56 主业已经不一定比副业的现金流更稳定了 Part 6 复盘读博的决策给我的那些思考 68:20 对正在读博的人和想要读博的人的建议 75:35 扩大选择边界、搜集信息、充分试错去感受而不是想象 78:25 人生就是很难达到100分的状态的,但还是要努力,为这个状态去努力的过程也要接受 81:00 能把决策做好的那些能力都是在决策的时间点到来之前积累的 81:35 人生终究是会均值回归的,不管运气好还是不好,要相信那些难而正确的事 82:38 人生走的路确实不会完全没有意义,但人要考虑机会成本 83:15 没法满足于单纯的情绪慰藉所寻找的理由,我必须反反复复思考过去,认真复盘、足够努力对待现在才能跟“后悔”的情绪和解 86:15 加速成长才能让认知别迟到 主播 Skye,经济学博士,现国企战略部门打工人 客串主持 Yunhan,前四大人,做过审计,做过FDD,现自由职业者 片头:Bossa No Se -Cuco/Jean Carter 片尾:Don't make me fall in love-Cuco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