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011:影视“荡妇”:女性的性解放与新困境

请我迷人还请我艳情透渗 似我盛放还似我缺氧乖张 由我美丽还由我贪恋着迷 怨我百岁无忧还怨我徒有泪流 ——《易燃易爆炸》 戴锦华老师曾说过,影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分为四种(视频链接在下方):母亲、女神、女巫(疯女人)与荡妇。 作为最少被公开讨论的“荡妇”形象,她们伴随着女性主义浪潮的“性解放”而逐渐进入观众的视野,成为一种放肆的、不再背负传统“好女人牌坊”的代名词。她们美丽又轻佻,虽然身披骂名,但活得潇洒自如。 然而,剥去离经叛道的外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性的解放似乎又有可能成为针对女性的新困境。 另外,无论是哪一种女性形象,都如戴老师所言:“是在满足社会对于女性的某种需求,女性始终在被客体化”。 那么女性角色又该如何走出这一重困境,找回自己的主体性呢? 本期节目主播将通过:简单梳理影史女性角色设定的变化,并主要分析四部女主为“荡妇”形象的电影(《白日美人》、《泳池情杀案》、《祖与占》、《花容月貌》),来与听众朋友们交流两个问题: 1.荧屏上的“荡妇”形象,对于现实中女性来说意味着什么?进步性是什么?局限性又是什么? 2.怎样的影视女性角色可以摆脱被类型化和客体化的困境? ———————————— 视频链接: 〔文化研究课程〕戴锦华老师在全球大学的节目《未完戴叙》第29期:好莱坞四种经典女性形象 https://b23.tv/P5rsKPm ———————————— ——时间轴—— 01:36——戴老师将影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分为四种:母亲、女神、女巫、荡妇 “母亲”形象:默默承受苦难并毫无怨言 “女神”形象:纯洁无辜,并带有“牺牲品”意象 “女巫”形象:象征破坏与非理性的力量,发展到现代演变为“疯女人”形象 “荡妇”形象:以自我欲望为中心,不符合传统道德规范 04:39——“荡妇”形象的局限与创新 局限:被建构起的欲望投射符号、隐藏的“性剥削” 创新:打破对女性自我欲望的污名化、扭转失衡的两性关系 08:30——简单梳理影史女性角色设定的转变 11:39——“荡妇”形象的雏形:“蛇蝎美人” 为何“蛇蝎美人”没有成为影视女性四种主流类型之一? 17:38——分析法国超现实主义导演【布努埃尔】作品:《白日美人》 导演纯粹以女性放肆的性幻想为反抗方式,试图解构两性关系,并批判中产阶级的虚伪与无聊。 21:57——分析法国导演【欧容】作品:《泳池情杀案》 故事通过幻想出另一个与自己在年纪、外貌、性格和生活方式都差异极大的女性,突破生活与创作的瓶颈。 25:06——分析法国导演【特吕弗】作品:《祖与占》 如果无限放大女性欲望的无拘束,角色又会向性转版“花花姑娘”的设定靠拢,获得自己拥有选择权的假象。 26:43——分析法国导演【欧容】作品:《花容月貌》 警惕“性解放”被利用为促使女性寻求刺激的理由。尤其对于青少年女孩群体来说,过于开放的舆论环境,容易导致忽略真正对自身发展有益的事情。 “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每一种事物都在诱使她走容易走的道路;她不是被要求奋发向上,走自己的路,而是听说只要滑下去,就可以到达极乐的天堂。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 ——波伏瓦《第二性》 33:46——现实中性教育的重要性 【编辑部观点】:“性解放”不应该仅是身体欲望的释放,也应该是在有辨别能力后,精神上的自我满足。 34:16——“荡妇”形象映射出现实中女性的进步与禁锢 35:44——怎样的女性角色设定可以走出被客体化的困境? ———————————— 【本期节目提及电影】(括号内为豆瓣评分,仅供参考): 1.《西西里的美丽传说》(8.9) 2.《大都会》(9.1) 3.《欲望号街车》(8.4) 4.《盗梦空间》(9.4) 5.《摩登时代》(9.3) 6.《将军号》(9.1) 7.《后窗》(8.7) 8.《双重赔偿》(8.5) 9.《血红街道》(8.1)【改编自[让·雷诺阿]作品:《母狗》】 10.《消失的爱人》(8.7) 11.《分手的决心》(7.6) 12.《纸月亮》(8.6) 13.《这个杀手不太冷》(9.4) 14.《黑客帝国》(9.1) 15.《白日美人》(7.6) 16.《泳池情杀案》(7.4) 17.《八美图》(7.7) 18.《登堂入室》(8.5) 19.《祖与占》(8.4) 20.《花容月貌》(7.5) ———————————— BGM: 《易燃易爆炸》钢琴曲 《生命的漩涡》——电影《祖与占》插曲 ———————————— [本期工作人员] 【主播】:豆本豆 【文稿编辑】:豆本豆 【后期剪辑】:豆本豆

39分钟
1k+
2年前

Vol010.反凝视的抗争——女导演【阿涅斯·瓦尔达】镜头下的世界(下)

“你永远的童真/赤子的期待/孤芳自赏的无奈 谁明白你细心隐藏的悲哀 谁了解你褪色脸上的缅怀…… 人间不过是你寄身之处 银河里才是你灵魂的徜徉地 人间不过是你无形的梦 偶然留下尘世的梦 以身外身做银亮色的梦” ——《给电影人的情书》 本期节目我们继续来谈女导演-阿涅斯•瓦尔达,通过解析电影《拾穗者》与《天涯沦落女》,继续讲述她为我们打造的银亮色的梦。 ———————————— ——时间轴—— 《拾穗者》:对消费主义的批判&对经济贫困群众的关注 02:34——优秀的人物群像类纪录片应该是怎样的?对导演有什么要求?如何避免“廉价的悲悯”? 【编辑部观点】:“导演不仅是记录者,更是社会的发现者和思考者,需要找到超越现实的力量,在苦难中呈现出一道光。” 03:59——《拾穗者》的拍摄对象是谁? 此“穗”非彼“穗”:被工业社会丢弃的食物、艺术品、生活趣味…… 05:13——瓦尔达并未陷入对消费主义的低级批判 06:50——反容貌焦虑:瓦尔达的本色出演(稀疏的头发、老年斑、皱纹……) 09:00——电影海报是从何而来? 11:17——瓦尔达:“他们在捡拾我们不要的东西,没有丢脸,只有心酸。” 11:25——美学创造者:将“垃圾”变为作品的艺术家 13:08——中国女作家三毛小学时的作文:“等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这样既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又可以大街小巷地游走玩耍,自由快乐地如同天上的飞鸟。更重要的是,拾破烂最愉快的时刻就是将那些蒙尘的好东西再度发掘出来。”(收录于三毛散文作品《拾荒梦》) 14:00——“即使经济贫困,但尊严是可以自己找回的。” 16:00——瓦尔达众生平等的拍摄理念能否通过著名学者斯皮瓦克的标准? 17:47——瓦尔达:“你注意过清洁工的扫把吗?你和他们握过手吗?” 20:21——解析电影《天涯沦落女》 20:51——为什么我不喜欢《天涯沦落女》的中文片名:取决于个人自由意志的“流浪”,她是主动而自由的,不该被如此定义。 22:32——瓦尔达:“这是一部没有悬念的影片。” 特殊的叙述方式,用众人的回忆拼凑起主角的一生,跨越死亡与生命的意义(参考电影《公民凯恩》) 24:17——“她是自由的,可她应该不是经常能有面包。” 26:22——瓦尔达塑造了一个与主流审美完全相反的女性角色:肮脏、粗鲁、孤独、愤世嫉俗、懒惰、执拗…… 29:50——莫娜扮演者桑德里娜:“导演在拍摄前真的让我去野外露营、自己学习搭帐篷修理皮靴……” 瓦尔达希望破除女性对自己外貌的过分要求,更多的关注生活本身 31:08——“我不选择天气,我选择道路。” 32:25——人生在世的自由、洒脱和孤独,也不过是一个背包的空间。 33:18——瓦尔达:“你选择彻底的自由,得到的是彻底的孤独。” 不要陷入虚无主义 35:18——瓦尔达:“我想在平静中死去” 36:26——瓦尔达:“我是年老的电影制作人,年轻的现代艺术家。” 38:34——豆瓣网友@糯木:“从我们的角度看,这是一堂阿涅斯的大师课,但从她的角度,其实是一场瓦尔达的告别。一个总是怀着好奇和爱的小妇人,举了一辈子摄像机,观察了世间形形色色的大小人物,深情地送走爱人和猫咪,最后回到她的海滩,变成一缕细沙,随风离开。这部电影是一个仪式,由拍的人和看的人构成一次完整、长久、凝固的挥别。” 39:20——纯享版《给电影人的情书》钢琴曲 ——音频中提及图片—— 《拾穗者》 瓦尔达的“拾穗者cos” 瓦尔达拾到的“心形土豆” 瓦尔达捡到的“感受不到时间流逝”的钟表 《天涯沦落女》 精致的女人手&粗糙的女人手 ———————————— [本期工作人员] 【主播】:三水 【文稿编辑】:豆本豆 【后期剪辑】:豆本豆

41分钟
1k+
2年前

Vol009.反凝视的抗争——女导演【阿涅斯•瓦尔达】镜头下的世界(上)

今年,是女导演-阿涅斯•瓦尔达,去天堂海滩的第四年,也是她离开我们的第四年。 如果你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没关系,欢迎你来听听这期节目,和我们一起了解这位有趣、有爱、与艺术伴随一生的斜杠女士:法国新浪潮电影之母/女导演/摄影师/现代艺术家/女性主义者…——阿涅斯•瓦尔达。 ———————————— 由于时间关系,本系列节目将分为两期,上期分析电影《五至七时的克莱奥》,下期分析《拾穗者》和《天涯沦落女》。 作为新浪潮左岸派导演,瓦尔达关注现实生活,关注世界局势,也关注每一个具体的人; 而作为女性导演,她用自己独特的女性视角,去观察、拍摄、展现那些被边缘化和他者化的群体。 我们将围绕瓦尔达的三部作品来分析解读她的电影风格、审美和价值观。 ———————————— 瓦尔达在电影中经常使用死亡与新生的意象,这三部作品也是如此,同时,我们发现,它们又有共同的主题:不谋而合地反抗了某种特定的凝视。 这些凝视分别是什么?瓦尔达又是如何将这种抗争通过镜头语言表达出来的?“镜子”这一经常出现在电影中的布景,与女性角色有什么联系?…… ———————————— 《五至七时的克莱奥》: “我总以为别人都在看我,而我除了自己以外,没有看到任何人。” 在生活中,电影中,书本中……似乎绝大部分的女性角色都始终处于被凝视的状态,这句话是她们多么真实的写照。 ———————————— ——时间轴—— 02:20——为什么本期节目选择这三部电影?它们分别是如何“反凝视”的? 03:28——瓦尔达:“你要先对自己的拍摄对象充满关怀和爱,去感受她们的不凡。” 04:20——法国电影新浪潮是什么?为什么辨识度极高? 06:00——瓦尔达开启的电影“DV美学”——“偶然性是我最得力的助手” 06:36——新浪潮左岸派:更关注现实局势——瓦尔达:“喜欢海滩的美好,也知道世界上存在很多苦难与颠沛流离。” 08:04——“斜杠女性”瓦尔达 09:50——“探索与寻找”是瓦尔达作品永远的主题 10:20——“五至七时”是什么意思?客观时间与主观时间如何达成一致? 12:05——瓦尔达为什么执着于使用“死亡与新生”的意象? “我的恐惧似乎消失了,我似乎快乐起来”——《五至七时的克莱奥》 13:40——影片中的女主克莱奥,是如何通过两小时成长的? 14:50——电影中途转场的黑色短款连衣裙 16:12——布景中大大小小的镜子代表怎样的女性符号? 18:01——“人人宠我,但没有人爱我” 19:52——女导演与女性角色间的特殊共情 21:07——“我总以为别人都在看我,而我除了自己以外,没有看到任何人。” 21:40——第一视角的特殊运镜 23:36——影片最后消失的半小时,瓦尔达留给我们的是爱情幻想吗? 24:56——“我的身体让我快乐,而不是让我骄傲” 27:04——为什么我不支持所谓“女性凝视”的说法 ———————————— 【相关拓展】 [书籍] 《存在与虚无》 [法]萨特 《第二性》 [法]西蒙•波伏瓦 [影视] 《短角情事》(又名:《短岬村》):1955 / 法国 / 剧情 / 阿涅斯•瓦尔达 《阿涅斯论瓦尔达》:2019 / 法国 / 纪录片 / 阿涅斯•瓦尔达 《精疲力尽》:1960 / 法国 / 剧情 / 让-吕克•戈达尔 《观看之道》:1972 / 英国 / 纪录片 /约翰•伯格 BGM:《五至七时的克莱奥》 ———————————— [本期工作人员] 【主播】:三水 【文稿编辑】:豆本豆 【后期剪辑】:豆本豆

29分钟
1k+
2年前

Vol.008:【闲聊】从董宇辉聊到“二舅”,感觉人生又苦涩了起来……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可众生唯有自渡。 前段时间,有关苦难的话题接连出现——人们关注直播间里大放异彩的原新东方k12教师董宇辉,讨论他的跌宕起伏;人们观看刻画底层农民夫妻生活的豆瓣高分电影《隐入尘烟》,讨论他们的相濡以沫;人们点赞、转发了“总有办法的二舅”,讨论他的坚韧以及故事背后有几分真实…… 歌颂苦难对于狼狈生活的普通人并没有意义,明明是个普通人的励志故事,却也让人感到遥远和一丝无力。 但个体自渡的过程依然带来了感动和有意义的思考。 希望这一期略带苦涩的闲聊可以宽慰到同样没有放弃渡己的你,也祝福你尽早尝到人生的回甘。 ——【时间轴】—— 03:03 【董宇辉直播间买家秀:一个emo了的我】 19:48 【无功利读书是不是离我们还太远了?】 24:25【其实我害怕看到一些农村进步男青年在城市里努力打拼的样子】 33:20 【虽然但是,我们都鸽了《隐入尘烟》】 35:19 【没必要让“二舅”治好精神内耗】 42:47 【人生苦涩,得学会课题分离,更得学会爱具体的自己】 【本期工作人员】 [主 播]:泡泡 彬彬 [文稿编辑]:泡泡 彬彬 [后期剪辑]:泡泡 【BGM】 Little Walter:《Sad Hours》 Jim Hall/Pat Metheny:《Don't Forget》

50分钟
99+
2年前

Vol007:【女作家】提笔悄吟/波西米亚玫瑰的灰烬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 「十年前,她踮起脚尖,从书架上抽出一本陌生的《呼兰河传》,从此认识了萧红。不久之后,她读到了《生死场》,在这之前,她从未想过有人可以这样书写生和死。 她喜欢萧红,赞美她满溢的才情,又遗憾于她短暂的一生。最近重读,更感慨于她笔下那些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 本期两位主播将以对谈的形式介绍萧红,聚焦于《呼兰河传》《生死场》两部作品,深入探讨其中的女性形象:她们与传统男性视角描写下的女性形象有何不同,以及她们存在的意义。 “我一直认为萧红的感情经历被过度解读了,萧红的文学成就来自于她从小被压迫与被保护相矛盾的经历,来自于她与生俱来的对女性苦难命运感知的天赋,还有在文学上给了她支持的鲁迅先生。” 1911 年,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内一个没落地主家庭,她的主要作品有《小城三月》《马伯乐》《呼兰河传》等小说及散文、诗歌,约一百万字。 被誉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20 世纪 30 年代的文学洛神”。 写作第一部小说《生死场》时,年仅 24 岁。鲁迅先生爱惜其才,为书作序,奠定了萧红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最初的地位。 1940 年萧红去到香港,在那里住了将近两年,然后开始了《呼兰河传》的创作,从此呼兰这个不起眼的北方小镇,就成了中国文学版图上最闪亮的地方之一。 【本期拓展阅读】 【书目】 《波西米亚玫瑰的灰烬:萧红传》邹经 《呼兰河传》萧红 《生死场》萧红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诗歌) 《疯癫与文明》[法]米歇尔·福柯 《阁楼上的疯女人》[美] S.M.吉尔伯特 / [美] 苏珊·古芭 《浮出历史地表》孟悦/戴锦华(第十一章,萧红:大智勇者的探寻) 【视频】 〔文化研究课程〕戴锦华老师在全球大学的节目《未完戴叙》第29期:好莱坞四种经典女性形象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mh411s7RE?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文化研究课程〕戴锦华老师在全球大学的节目《未完戴叙》第23期:娜拉走后怎么办?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oq4y197N3?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造就Talk专访〕戴锦华:我不相信女性可以通过买买买来提升社会地位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9A411n7GU?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时间轴】 02:33——《黄金时代》观影体验 06:44——萧红简介 08:50——《呼兰河传》 18:00——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类 21:05——潘金莲:被污名化的荡妇符号 23:44——艾玛:错误的“女性解放”尝试 25:40——《生死场》的女性形象分析 29:07——《疯癫与文明》: 人们如何对待疯癫的人,人们对他们的方式恰恰形成了另一种疯癫。 43:00——“每一位女性都应该拥有姓名,在历史的记录中,她们不该被抹去姓名,也不该被忘记。” 54:03——欢乐的彩蛋部分 【BGM】 《只得一生》罗大佑 《黄金时代》呼兰河传、萧红自述部分 《生死场》小河 【本期工作人员】 主播:彬彬 憬憬 文案编辑:憬憬 文稿编辑:憬憬 彬彬 后期剪辑:憬憬 参与策划:豆本豆 欢迎大家订阅、点赞,小宇宙、微博和喜马拉雅平台全网同名〈一棵枣树编辑部〉

57分钟
99+
2年前

Vol005:假如红楼梦中的人物来测MBTI(四)

本期节目我们继续来谈,《红楼梦》这部旷世奇书。 红楼系列的前三期节目,我们用MBTI 心理测试模型分析了探春、王熙凤、史湘云、林黛玉、薛宝钗、妙玉、李纨和迎春,这期节目我们来分析惜春与元春。 【如想了解MBTI 模型,可去听我们的第一期节目。本期shownote末尾附测试链接】 惜春与元春,分列“原应叹息”的首与末,然而性格却完全相反。虽然书中惜春的笔墨几乎都集中于绘“大观园行乐图”中,而元春的正面描写也只有“省亲”这一处,但却将二人的性格、处事态度与命运的联系都交代得非常清楚。 本期节目将分析:为什么作者要安排惜春擅长画画?绘画艺术与全书主旨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惜春面对贾母来催ddl也依旧“拖延”?惜春为什么“心冷口冷、心狠意狠”?元春为什么喜欢身份低微又执拗的龄官? 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与我们进行讨论。 因为时间关系,本系列节目将分为四期。 【一】分析探春、王熙凤、史湘云、林黛玉; 【二】分析薛宝钗、妙玉; 【三】分析李纨、迎春; 【四】分析惜春、元春。 —————————————— 〈INTP〉惜春&〈ENFJ〉元春:【心冷口冷】与【心热口热】的截然相反 ——时间轴—— 01:58——作者为什么安排惜春擅长绘画?绘画艺术如何与全书主旨相映?惜春出家与绘画又有什么必然联系? 03:57——惜春的从未哭泣&元春的全程落泪 05:13——惜春与元春共同预测贾府未来&应对方式 09:46——元春为什么喜欢有个性的龄官? 13:23——惜春为什么执意赶走入画? 18:09——惜春喜欢画什么?和她的性格有什么联系?身处“暖香坞”的她为什么说“天气寒冷”? 20:57——INTP人格的特点与优缺点 I+N+T+P=【人间观察员】 优点:独立、客观、敢于反抗权威、洞察力敏锐、擅长深度思考 24:57——ENFJ人格的特点与优缺点 E+N+F+J=【人生导师】 优点:真诚、热情、富有感染力、擅长社交、合作意识强、责任心强 28:40——本系列节目总结 ———————————— 【声明】 任何一个人格测试都测不出复杂的人性,所以这期节目,我们也只是用mbti作为一个解读红楼的切入点,或者说是一个可以更快了解人物特征的起点,但我们的基本原则绝对是忠于原著。 16型人格的测试结果可能会根据你当下心境的变化而变化,同样的,我们为每个红楼人物匹配到的mbti人格,也不可能绝对正确。 对于见解不同的地方,希望各位听众朋友多担待,我们也很欢迎你们留言讨论~ 【本期工作人员】 [主 播]:三水 彬彬 [文稿编辑]:豆本豆 [后期剪辑]:豆本豆 【欢迎大家订阅、点赞我们编辑部,小宇宙、微博和喜马拉雅平台同名〈一棵枣树编辑部〉】 附: 1.MBTI 16型人格测试链接: www.16personalities.com 2.MBTI专业版72道题链接: www.jungus.cn

33分钟
1k+
3年前

Vol004:假如红楼梦中的人物来测MBTI(三)

本期节目我们继续来谈,《红楼梦》这部旷世奇书。 上两期节目我们用MBTI 心理测试模型,分析了探春、王熙凤、史湘云、林黛玉、薛宝钗和妙玉,这次我们来分析李纨和迎春。 【如想了解MBTI 模型,可去听我们红楼系列的第一期节目。本期shownote末尾附测试链接】 李纨与迎春,一位是“霜晓寒姿”,一位是“金闺花柳质”,她们虽都为列十二正钗中,但又都或多或少有些被边缘化。 同时,书中一些细微的线索又令我们产生疑问:李纨的内心果真如“槁木死灰”吗?李纨为什么“不问你们的废与兴”?为什么作者在红楼曲中会批判被称为“活菩萨”的李纨? 而迎春的“懦”又有何深意?湘云、宝钗、迎春、惜春的人设又分别代表了什么传统哲学思想?为什么迎春会将灯谜和酒令双双说错? 李纨与迎春的命运,都在不同程度上既可悲又可叹,欢迎大家通过本期节目,来和我们一起深度解读这两位正钗。 说来也有趣,两位在书中相对而言笔墨较少的女性,却支撑起了本系列节目中篇幅最长的文稿。 如有不同见解,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与我们进行讨论。 —————————— 因为时间关系,本系列节目将分为四期。 【一】分析探春、王熙凤、史湘云、林黛玉; 【二】分析薛宝钗、妙玉; 【三】分析李纨、迎春; 【四】分析惜春、元春。 —————————— [思考+判断]TJ型&[情感+感知]FP型的差异 〈ISTJ〉李纨&〈ISFP〉迎春:【独立冷漠】与【无为而治】的深藏不露 ——时间轴—— 02:27——TJ型人格的特征 03:15——李纨人生的转折点:大观园幼儿园园长 06:16——成立诗社时坚决又强势的李纨:一人决定了领导权、管理权、地点限定、副社长安排、评诗标准…… 08:19——众人对李纨管理诗社的态度到底如何?惜春为什么坚持为绘画而请假?黛玉如何洞察惜春之心? 11:19——李纨的干练时刻 13:35——李纨为什么大赞平儿?为什么要摸到平儿身上的钥匙? 15:41——FP型人格的特征 16:30——迎春在看的书为什么是《太上感应篇》?湘、钗、迎、惜四人的人设又分别代表什么传统哲学思想? 18:09——迎春到底为什么不理会累金凤的去向? 19:27——ENTJ探春&ISFP迎春:完全相反人格的同台亮相 22:44——迎春的人缘好不好? 24:03——迎春为什么猜错灯谜,又为什么说错酒令? 25:30——迎春为人处事的困境 27:36——比起黛玉,李纨为什么更喜欢宝钗的诗? 29:36——李纨“只进不出”的理财方式到底为了什么? 34:44——李纨为什么“不问你们的废与兴”? —————————— 【声明】 任何一个人格测试都测不出复杂的人性,所以这期节目,我们也只是用mbti作为一个解读红楼的切入点,或者说是一个可以更快了解人物特征的起点,但我们的基本原则绝对是忠于原著。 16型人格的测试结果可能会根据你当下心境的变化而变化,同样的,我们为每个红楼人物匹配到的mbti人格,也不可能绝对正确。 【本期工作人员】 [主 播]:三水 彬彬 [文稿编辑]:豆本豆 [后期剪辑]:豆本豆 【欢迎大家订阅、点赞我们编辑部,小宇宙、微博和喜马拉雅平台同名〈一棵枣树编辑部〉】 附: 1.MBTI 16型人格测试链接: www.16personalities.com 2.MBTI专业版72道题链接: www.jungus.cn

40分钟
2k+
3年前

Vol003:假如红楼梦中的人物来测MBTI(二)

本期节目我们继续来谈,《红楼梦》这部旷世奇书。 上期节目我们用MBTI 心理测试模型,分析了探春、王熙凤、史湘云和林黛玉,这次我们来分析薛宝钗和妙玉。 【如想了解MBTI 模型,可去听我们的上期节目。本期shownote末尾附测试链接】 宝钗与妙玉,一个是“山中高士”,一个是“无暇白玉”,她们的处事之道都或多或少有哲学意味。同时,这两位又都是红楼中颇具争议性的人物,所以在编辑文稿的时候,小编与两位主播之间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这也恰好说明《红楼梦》的作者,成功塑造出了书中人物的多面性、丰富性、鲜活性。 每个人心中对宝钗和妙玉的评判标准都各有不同,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与我们进行讨论。 因为时间关系,本系列节目将分为四期。 【一】分析探春、王熙凤、史湘云、林黛玉; 【二】分析薛宝钗、妙玉; 【三】分析李纨、迎春; 【四】分析惜春、元春。 —————————————— [思考T型与情感F型的差异] 〈INTJ〉薛宝钗&〈INFJ〉妙玉:【藏愚守拙】与【清高孤僻】的冷热矛盾 ——时间轴—— 03:34——宝钗为什么要吃冷香丸?为什么“任是无情也动人”? 06:53——宝钗如何平衡自身的矛盾? 08:40——【名场面直达】:宝钗劝诫黛玉 11:44——宝钗为什么一边建议不湘云作诗,一边却又积极和她一起拟定题目? 14:31——宝钗为什么不关心柳湘莲的踪迹? 16:15——宝钗真的戴了人格面具吗? 17:54——妙玉到底为什么嫌弃刘姥姥? 19:27——我们应该怎样辩证看待妙玉? 20:21——妙玉为什么对岫烟那么好? 23:57——妙玉的处事态度如何联动康德的哲学理论? 27:12——探春与宝钗的君子之交、和而不同 32:30——宝钗为什么是行走的百科全书? 34:03——宝钗真的被封建礼教规训了吗? 35:13——妙玉身上有可取之处吗? 36:25——催泪彩蛋 【声明】 任何一个人格测试都测不出复杂的人性,所以这期节目,我们也只是用mbti作为一个解读红楼的切入点,或者说是一个可以更快了解人物特征的起点,但我们的基本原则绝对是忠于原著。 16型人格的测试结果可能会根据你当下心境的变化而变化,同样的,我们为每个红楼人物匹配到的mbti人格,也不可能绝对正确。 对于见解不同的地方,希望各位听众朋友多担待,我们也很欢迎你们留言讨论~ 【本期工作人员】 [主 播]:三水 彬彬 [文稿编辑]:豆本豆 [后期剪辑]:豆本豆 【欢迎大家订阅、点赞我们编辑部,小宇宙、微博和喜马拉雅平台同名〈一棵枣树编辑部〉】 附: 1.MBTI 16型人格测试链接: www.16personalities.com 2.MBTI专业版72道题链接: www.jungus.cn

38分钟
2k+
3年前

Vol002:假如红楼梦中的人物来测MBTI(一)

本期节目我们来谈谈,《红楼梦》这部旷世奇书。 不知屏幕前的你,是只读过一遍红楼梦、理不清全部人物关系的青铜红迷?还是读过三遍以上、对所有故事情节都记忆深刻的钻石红迷?亦或是一朝入红楼、终生梦不醒的王者红迷? 不论你是哪一种红迷,你是否从宏观角度,分别从横向和纵向分析比较过每位红楼人物的异同? 本期节目由两位主播以对谈的形式,将十位红楼正钗,(除笔墨过少的巧姐和去世过早的秦可卿)两两一组(共五组),结合时下热门的职业心理测试MBTI模型,根据每位正钗的言谈举止,推测出她们的MBTI 指数,并细细分析出各自性格特征的异同。 因为时间关系,本期节目将分为四期。 【一】分析探春、王熙凤、史湘云、林黛玉; 【二】分析宝钗、妙玉; 【三】分析李纨、迎春; 【四】分析惜春、元春。 ——【时间轴】—— 03:28——MBTI 是什么?四个维度分别代表什么?八个字母又是什么的缩写? 04:16——本期节目的形式及原则 10:04——[直觉N型与实际S型的差异] 〈ENTJ 〉探春&〈ESTJ〉王熙凤:【指点江山】与【当家作主】的运筹谋划 11:39——【名场面直达】:抄检大观园时的人间清醒贾探春 16:08——【名场面直达】:凤姐对迟到者的严厉惩罚 34:18——【名场面直达】:凤姐赞探春 34:40——[外倾E型与内倾I型的差异] 〈ENFP〉史湘云&〈INFP〉林黛玉:【随性不拘】与【心有洞天】的“相爱相杀” 35:25——“林怼怼”的怼人金句合集 57:15——【名场面直达】:芦雪庵烤肉局 58:27——“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声明】 任何一个人格测试都测不出复杂的人性,所以这期节目,我们也只是用mbti作为一个解读红楼的切入点,或者说是一个可以更快了解人物特征的起点,但我们的基本原则绝对是忠于原著。 16型人格的测试结果可能会根据你当下心境的变化而变化,同样的,我们为每个红楼人物匹配到的mbti人格,也不能说是绝对正确。 对于见解不同的地方,希望各位听众朋友多担待,我们也很欢迎你们留言讨论~ 【本期工作人员】 [主 播]:三水 泡泡 [文稿编辑]:豆本豆 泡泡 [后期剪辑]:豆本豆 【欢迎大家订阅、点赞我们编辑部,小宇宙、微博和喜马拉雅平台全网同名〈一棵枣树编辑部〉】 附: 1.MBTI 16型人格测试链接: https://www.16personalities.com/ch 2.MBTI专业版72道题链接: https://www.jungus.cn/zh-hans/test/ 图源水印。

60分钟
6k+
3年前

Vol001:【宝藏老师安利】中文系教师/ 一个坚定的反PPT主义者

当我们谈论文学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在这个短视频泛滥的时代,你是否还会静下心来读一本书或听一门课? 本期两位主播会以对谈的形式为大家安利一位宝藏中文系教师。他是一个坚定的反PPT主义者,每一节课都会写下密密麻麻的板书。 他在网络上拥有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散养学生,“你是否看到一只鸡?”“文学的无用之用”等上课片段也曾登上热搜…… 他就是来自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讲师——杨宁老师,教授《文学理论》《西方文论》《古代文论》《美学原理》四门课程。 本期播客策划发出后,我们收到了许多来自散养学生们写给老师的信。 由于播客时间有限,我们仅选择了一部分稿件进行朗读,请见谅。 大家的所有投稿我们都将转交给老师,全部投稿内容详见微博【一棵枣树编辑部】。 喜马拉雅平台同名【一棵枣树编辑部】。 【本期工作人员】 主播:彬彬 三水 剪辑:豆本豆 彬彬 文稿编辑:豆本豆 文案编辑:憬憬 美工编辑:三水 参与策划:斧标 小明 马甲 —内容提要— 0:12:34——读稿 0:32:50——彩蛋 ️一定要听节目最后的“冷峻”彩蛋哦! 【相关拓展阅读】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德]瓦尔特·本雅明 《观看之道》[英]约翰·伯格 《疯癫与文明》[法]米歇尔·福柯 《规训与惩罚》[法]米歇尔·福柯 《第二性》[法]西蒙·波伏瓦 同名微博:https://weibo.com/u/6227685470

33分钟
4k+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