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女导演-阿涅斯•瓦尔达,去天堂海滩的第四年,也是她离开我们的第四年。
如果你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没关系,欢迎你来听听这期节目,和我们一起了解这位有趣、有爱、与艺术伴随一生的斜杠女士:法国新浪潮电影之母/女导演/摄影师/现代艺术家/女性主义者…——阿涅斯•瓦尔达。
————————————
由于时间关系,本系列节目将分为两期,上期分析电影《五至七时的克莱奥》,下期分析《拾穗者》和《天涯沦落女》。
作为新浪潮左岸派导演,瓦尔达关注现实生活,关注世界局势,也关注每一个具体的人;
而作为女性导演,她用自己独特的女性视角,去观察、拍摄、展现那些被边缘化和他者化的群体。
我们将围绕瓦尔达的三部作品来分析解读她的电影风格、审美和价值观。
————————————
瓦尔达在电影中经常使用死亡与新生的意象,这三部作品也是如此,同时,我们发现,它们又有共同的主题:不谋而合地反抗了某种特定的凝视。
这些凝视分别是什么?瓦尔达又是如何将这种抗争通过镜头语言表达出来的?“镜子”这一经常出现在电影中的布景,与女性角色有什么联系?……
————————————
《五至七时的克莱奥》:
“我总以为别人都在看我,而我除了自己以外,没有看到任何人。”
在生活中,电影中,书本中……似乎绝大部分的女性角色都始终处于被凝视的状态,这句话是她们多么真实的写照。
————————————
——时间轴——
02:20——为什么本期节目选择这三部电影?它们分别是如何“反凝视”的?
03:28——瓦尔达:“你要先对自己的拍摄对象充满关怀和爱,去感受她们的不凡。”
04:20——法国电影新浪潮是什么?为什么辨识度极高?
06:00——瓦尔达开启的电影“DV美学”——“偶然性是我最得力的助手”
06:36——新浪潮左岸派:更关注现实局势——瓦尔达:“喜欢海滩的美好,也知道世界上存在很多苦难与颠沛流离。”
08:04——“斜杠女性”瓦尔达
09:50——“探索与寻找”是瓦尔达作品永远的主题
10:20——“五至七时”是什么意思?客观时间与主观时间如何达成一致?
12:05——瓦尔达为什么执着于使用“死亡与新生”的意象?
“我的恐惧似乎消失了,我似乎快乐起来”——《五至七时的克莱奥》
13:40——影片中的女主克莱奥,是如何通过两小时成长的?
14:50——电影中途转场的黑色短款连衣裙
16:12——布景中大大小小的镜子代表怎样的女性符号?
18:01——“人人宠我,但没有人爱我”
19:52——女导演与女性角色间的特殊共情
21:07——“我总以为别人都在看我,而我除了自己以外,没有看到任何人。”
21:40——第一视角的特殊运镜
23:36——影片最后消失的半小时,瓦尔达留给我们的是爱情幻想吗?
24:56——“我的身体让我快乐,而不是让我骄傲”
27:04——为什么我不支持所谓“女性凝视”的说法
————————————
【相关拓展】
[书籍]
《存在与虚无》 [法]萨特
《第二性》 [法]西蒙•波伏瓦
[影视]
《短角情事》(又名:《短岬村》):1955 / 法国 / 剧情 / 阿涅斯•瓦尔达
《阿涅斯论瓦尔达》:2019 / 法国 / 纪录片 / 阿涅斯•瓦尔达
《精疲力尽》:1960 / 法国 / 剧情 / 让-吕克•戈达尔
《观看之道》:1972 / 英国 / 纪录片 /约翰•伯格
BGM:《五至七时的克莱奥》
————————————
[本期工作人员]
【主播】:三水
【文稿编辑】:豆本豆
【后期剪辑】:豆本豆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