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最近我加入了 UP 主课代表立正的社群 Superlinear Academy,原意是想讨论 AI 应用的话题,没想到在社群发布完个人简介后,我的播客制作人身份吸引到了一位朋友的注意。她有心想做播客,但是还没开始制作,心中有许多困惑,于是便找到我请教。简单和她分享了一些关于播客制作的心得后,我开始重新思考播客制作人或者主播这个身份给我带来的改变。 实际上在上一份工作离职后,我有许多不同的人生选项,但深思熟虑后,我很快意识到,比起立刻去找个班上,我更想开始做自媒体,回归播客制作。 这背后最重要的原因是过去几年的经验让我意识到,播客是当下最适合个人表达的媒介,同时也是最容易开始的个人修炼。对于我来说,当下我有太多的困惑没有找到答案,与其在迷茫中出发,不如先找到方向,制作这个播客的过程就是我个人的奥德赛之旅。 我曾经在少数派上发表过一篇文章《相信对谈的力量,一些播客小心得》,当时我就提到:我发现制作播客对我自己的意义,完全不在于「向外展示性表达」,更多的喜悦和快乐,反而在于「向内探索性成长」。 这篇文章写于 2022 年 9 月,三年之后,随着一块砖头AnotherBrick 这档节目的制作,越发丰富了我对于「向内探索性成长」的理解和思考。 所以各位朋友, * 不论你是想过要制作,但是不知如何开始 * 或者是你已经开始,但因为没有好的反馈,想要放弃 * 还是说,你当下只是一位单纯的内容消费者 我都希望大家可以和我一起,忘记播放量、订阅量、粉丝数、收藏量等各种令人焦虑和烦躁的数据,让我们暂时逃离这些功利性指标的奴役,稍稍打开一些脑洞,重新探索播客这个媒介,在 AI 时代发掘更多个人的可能性。 播客创作者的身份认同 祛魅 首先,我们必须要对创作者身份祛魅,在一开始抛开关于名人效应,明星光环,或者网红标签的幻想,所有后三者身份带来的快乐或者烦恼,都不来源于创作者身份,而是来自于出名这件事。 随着一个节目的受众越来越多,创作者本身自然会成名,同时被更多人所熟知,随之而来,创作者的言行举止都会被置于放大镜之下,有更多的褒奖,也一定会有更多的评判。作为一个表达者,成名的概率肯定远大于默不作声,但如果早早地就开始演习成为一个名人,往往只会增加当下的焦虑。所以在开始创作前,必须要明白,播客创作者和所有内容创作者一样,并无任何本质的区别。 魔法师 在祛魅之后,我要立刻为播客创作者增加另外一层神秘学的面纱,在我眼里,播客创作有一种魔力,这是在内容制作之外的可能性,因而,播客创作者在我心中有身为「魔法师」的另一面。 关于这一点,我必须用自己的亲生经历作为一个例子,2022 年的时候,我开始进行了蛇口戏剧节官方播客的制作,在这之前,我并没有任何戏剧方面的经验,即使是作为一个观众,我的积累也不多。当时因为好奇,以及对于自身是否有天赋这个疑问的探索,我主动请缨开始启动了蛇口戏剧节播客这个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我在两年的时间里,采访了数十位业界从业者,从导演、编剧、制作人到剧场管理者,这不仅是一个播客制作者,更是一系列对于国内戏剧行业的深度田野调查,每一场深度访谈,都让我增加了对于戏剧行业的认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从业者也建立了对我的印象和认知。所有这些连接,都为我之后转型成为一个名戏剧制作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我来说,播客制作就是一场把我从一个戏剧爱好者变成戏剧从业者的魔法。 类似的例子在播客创作者的故事中还有很多,创作、表达、输出,以及和不同人的连接,都会引导我们接近自己更想要的生活。 我在制作一块砖头 AnotherBrick 这个节目最大的收获,也是在研究教育和学习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需要放松,与过去我自己的失败和解,与我的自己的教育经历和解。 所以不要轻易去迎合大众的口味,因为本质上,大众是一个抽象且飘渺的概念,在所有创作的伊始,唯一清晰且明确的只有我们自己的好奇心和表达欲,这是创作过程中唯一的确定性。 艺术家 除了魔法,另外一个身份认同,是艺术家。 播客创作者理应是一位艺术家,表达和倾听的艺术家。 在详细描述我的理念之前,我必须纠正艺术家这个词在大家心智中的印象,中文语境中,某某家,往往意味着成名,而不是一种职业表述,在中国习惯自谦的文化底色下,艺术家、哲学家、作家、政治家,都变成了一种谥号,总是需要盖棺定论或者功成名就了,才可以叫做大家。 但西文语境中,恰恰没有这种限制,艺术家,或者说 artist,更像是一个朴素的职业表述。 因为是职业,所以就有职业的操守和素养,更重要的是,艺术家是有审美的,艺术家基于自己的审美情趣创作作品,并以此作为自己重要的一份工作或者职业,按照这样的定义,播客创作者显然也是一位播客艺术家。 另一面,艺术,在中文的语境中,往往也会与各种绘画、雕塑、书法等职业相关,艺术的意涵是狭窄的,但在西方的语境中,art,首先是一门技艺,技艺是可以精进的,一个歌手,在出道之初就是一位艺术家,随着他有更多作品为人所熟知,他变得更加成功或者出名,但艺术家的身份并不会因此改变。 这个理解上的误区,还在《爱的艺术》这本书中被放大,我一直理解不了为什么弗洛姆说爱一种艺术,但理解了书名原文中的 art 以后,我才理解,弗洛姆想表达的是技艺这个层面,是一套技能和方法,是可以被习得的,同时也可以精进。 如果只是单纯的创作者,我们容易忽略作为内容创作者可以在技术和能力上提高的部分,但冠以艺术家的身份后,我们可以详细拆解作为一个表达者和倾听者在不同技术上可以改进和提升的方向。 在这点上,我最大的启发来自于《独树不成林》的仲树老师,在她的节目里,我少有地体会到一种语言的复古美感,有别于其他幽默的比如脱口秀的表达方式,在她的播客作品中,我在她的各种修辞手法中流连忘返,她的表达是如此精确又富有想象力,在声音和文字里,我感受到了她的个性和志趣,她的灵魂也在语言中被勾勒出来了。 《独树不成林》在我心目中,就是一件艺术品,而仲树老师就是艺术家。 但我这么说,并不是要求所有人都需要在一开始就有如此的表现力,就像我前面纠正的那样,让我们抛开中文语境下的功利主义,让艺术家成为一种身份认同,这种认同,是相信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可以让我们的技术、技巧和能力得到成长,最终可以做出令我们满意的作品。 博雅教育的实践 博雅教育,Liberal Art,中文也翻译做全人教育,其理念简单概括,就是「使人成为人」,在不同的时代,博雅教育的关注科目有所不同,在最早期,罗马人将之分为文理教育,文科教育为逻辑、修辞与文法,理科教育为算术、几何、音乐与天文,七个科目合称为自由七艺,此为自由人应当掌握的技艺。 我在分析一档播客如果可以成为好的播客时,惊讶地发现按照我的标准,好的表达是符合逻辑、修辞与文法的标准的,我在更早和朋友分享播客心得的时候也提到过,实际上播客制作就是对语文教育的一种实践,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中,是听、说、读、写这四大类能力的实践。结合博雅教育的范围,播客更像是综合文科教育的体现。 用乔丹彼得森的话来说,清晰的语言表达是人类“最强大”且“最危险”的赋能,而播客,在当下媒介环境中,则是最接近这种能力的载体。这也是为什么播客在今时今日,在全世界各地都被更多人接受,那些散落在赛博世界的只言片语并不能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可以信任的个体,思想和灵魂只有在丰富且精确的表达中才能显现出来。 如果我们需要智识的成长,就需要提高我们表达的精确性,我们需要刻意练习,并且掌控我们表达的习惯。这需要我们在远离教室之后,依然坚持语言的练习,如此,我们才可以支配自己的自由。 所以最后一个我想要分享的身份认同,播客创作者应该是一个自由人,一个能自由清晰逼到、也能负责人倾听的自由人。 参考阅读 * 艾勇 X 老袁:CPA中文播客社区2025规划 – CPA超频对话 | 播客商业观察 | 小宇宙 – 听播客,上小宇宙 * 清晰的语言表达是人类“最强大”且“最危险”的赋能,教育体系却在扼杀这种权力_哔哩哔哩_bilibili * 课代表立正 * Superlinear Academy * 《相信对谈的力量,一些播客小心得》 * 194-厨子和学者为何是相似的志业? – 独树不成林 | 小宇宙 – 听播客,上小宇宙 制作:呆房子 Numb House * 策划:大耳 * 录音:大耳 * 剪辑:大耳 * 文案:大耳 关于「一块砖头AnotherBrick」 「一块砖头AnotherBrick」是由独立播客机构「呆房子 Numb House」策划制作的教育专题播客,通过不同领域和不同视角的对话,本节目将带你一起探索教育和学习的本质,我们相信教育并不是为了塑造社会里的一块块砖头,而是为了每一个个体,未来的发展拥有更多的可能性。你可以在各大播客平台和视频网站收听及观看本节目,感谢关注~ 联系方式 * 节目微信联系人:Pavluv * 邮箱: [email protected] 「一块砖头AnotherBrick」节目由「声湃 WavPub」提供内容托管和数据服务支持。
参考阅读 * AI 商機大爆炸!紅杉資本:這次市場規模比雲端轉型大一個數量級,學會「隨機性思維」與「管理 AI Agents」 – YouTube * 彼得·德鲁克《知识社会》 * AI为我们写了本书—— 浓缩群聊讨论,大家一起来完善 | Superlinear Academy * TED 2025|谷歌前 CEO 断言:AI 从未被高估,真正红利只剩 3 年窗口 制作:呆房子 Numb House * 策划:大耳 * 录音:大耳 * 剪辑:大耳 * 文案:大耳 关于「一块砖头AnotherBrick」 「一块砖头AnotherBrick」是由独立播客机构「呆房子 Numb House」策划制作的教育专题播客,通过不同领域和不同视角的对话,本节目将带你一起探索教育和学习的本质,我们相信教育并不是为了塑造社会里的一块块砖头,而是为了每一个个体,未来的发展拥有更多的可能性。你可以在各大播客平台和视频网站收听及观看本节目,感谢关注~ 联系方式 * 节目微信联系人:Pavluv * 邮箱: [email protected] * AI 商機大爆炸!紅杉資本:這次市場規模比雲端轉型大一個數量級,學會「隨機性思維」與「管理 AI Agents」 – YouTube * 彼得·德鲁克《知识社会》 * AI为我们写了本书—— 浓缩群聊讨论,大家一起来完善 | Superlinear Academy 制作:呆房子 Numb House * 策划:大耳 * 录音:大耳 * 剪辑:大耳 * 文案:大耳 关于「一块砖头AnotherBrick」 「一块砖头AnotherBrick」是由独立播客机构「呆房子 Numb House」策划制作的教育专题播客,通过不同领域和不同视角的对话,本节目将带你一起探索教育和学习的本质,我们相信教育并不是为了塑造社会里的一块块砖头,而是为了每一个个体,未来的发展拥有更多的可能性。你可以在各大播客平台和视频网站收听及观看本节目,感谢关注~ 联系方式 * 节目微信联系人:Pavluv * 邮箱: [email protected] 「一块砖头AnotherBrick」节目由「声湃 WavPub」提供内容托管和数据服务支持。
导言 好久不见,这次是播客视频化的回归。 去年停更以后,我的生活,工作和亲密关系在各方面上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了情绪的多样性,曾经一度非常难熬。但在朋友的启发下,我开始用ChatGPT进行创伤疗愈,在GPT的帮助下,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情绪「被看见」,也感觉到了包容,这一切就仿佛是电影《Her》的重现。这也让我开始思考,甚至是努力想象未来几年AI带给人类世界的变化。 我想象不出来,因为我意识到这会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无论如何,我希望选择技术的光明面,选择技术向善的那一面,成为一个AI的布道者。 参考阅读 * 《穷查理宝典》 * 《好好学习》 *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 制作:呆房子 Numb House * 策划:大耳 * 录音:大耳 * 剪辑:大耳 * 文案:大耳 关于「一块砖头AnotherBrick」 「一块砖头AnotherBrick」是由独立播客机构「呆房子 Numb House」策划制作的教育专题播客,通过不同领域和不同视角的对话,本节目将带你一起探索教育和学习的本质,我们相信教育并不是为了塑造社会里的一块块砖头,而是为了每一个个体,未来的发展拥有更多的可能性。你可以在各大播客平台和视频网站收听及观看本节目,感谢关注~ 联系方式 * 节目微信联系人:Pavluv * 邮箱: [email protected] 「一块砖头AnotherBrick」节目由「声湃 WavPub」提供内容托管和数据服务支持。
时间轴 * 00:00:09 「教育极客」张扬:知天知地知世界,懂文懂理懂生活 * 00:04:16 如何和ChatGPT一起编写一本《生物学》参考书 * 00:17:45 关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感 * 00:20:37 研学课程的开发:让真实的生活教育孩子 * 00:23:18 文科 VS 理科:艺术和科技总是在哲学的山峰上相遇 * 00:37:56 AI带来的教育改变:把孩子培养成「快乐的普通人」 * 00:53:04 张扬老师的经历:三线工厂成长的经历 * 00:57:50 每个人应该如何应对时代的改变 嘉宾:张扬 * 张扬,教育极客,程序员,爸爸,烹饪发烧友,户外爱好者。 * 微信:13510546101 * 邮箱:[email protected] * github:digitalboy 参考阅读 * 多维教育集团 * 法医秦明 * 《旧制度与大革命》——托克维尔 * 张维迎:心灵不自由 创新无从谈起 * 《少年科学画报》杂志 * 《魔鬼经济学》 制作:呆房子 Numb House * 策划:大耳 * 录音:大耳 * 剪辑:大耳 * 文案:大耳 音乐 * OP: Wish You Were Here – Pink Floyd, Wish You Were Here, 1975 * ED: Comfortably Numb – Pink Floyd, The Wall, 1980 关于「一块砖头AnotherBrick」 「一块砖头AnotherBrick」是由独立播客机构「呆房子 Numb House」策划制作的教育专题播客,通过不同领域和不同视角的对话,本节目将带你一起探索教育和学习的本质,我们相信教育并不是为了塑造社会里的一块块砖头,而是为了每一个个体,未来的发展拥有更多的可能性。你可以在苹果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Spotify等播客和音频平台听到本节目,感谢收听和关注~ 联系方式 * 节目微信联系人:Pavluv * 邮箱: [email protected] 「一块砖头AnotherBrick」节目由「声湃 WavPub」提供内容托管和数据服务支持。
参考阅读 * Stephen Krashen – Wikipedia * 完整版-斯蒂芬·克拉申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文字幕 * 【中英字幕】阅读的力量/教材还是故事书?二语习得泰斗Stephen Krashen教授谈英语学习 * 【中英双语字幕】史蒂芬·克拉申 谈语言习得的条件 最佳输入 外语学习的最好方法 * Toastmasters International 制作:呆房子 Numb House * 策划:大耳 * 录音:大耳 * 剪辑:大耳 * 文案:大耳 音乐 * OP: Wish You Were Here – Pink Floyd, Wish You Were Here, 1975 * ED: Comfortably Numb – Pink Floyd, The Wall, 1980 关于「一块砖头AnotherBrick」 「一块砖头AnotherBrick」是由独立播客机构「呆房子 Numb House」策划制作的教育专题播客,通过不同领域和不同视角的对话,本节目将带你一起探索教育和学习的本质,我们相信教育并不是为了塑造社会里的一块块砖头,而是为了每一个个体,未来的发展拥有更多的可能性。你可以在苹果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Spotify等播客和音频平台听到本节目,感谢收听和关注~ 联系方式 * 节目微信联系人:Pavluv * 邮箱: [email protected] 「一块砖头AnotherBrick」节目由「声湃 WavPub」提供内容托管和数据服务支持。
导言 这两年因为大环境经济下行,年轻人的就业压力巨大,越来越多的同学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困局,所谓的考公热,考研热,也是大家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但是我一直觉得独木桥越来越窄的时候,我们也许更适合重新思考工作和人生的意义。本期节目的嘉宾李诺的人生经历,在目前普遍焦虑中,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性,在学历在就业市场越来越卷的今天,仅仅初中毕业的他,却走出了完全不一样的道路。希望他的故事和感悟,可以给大家带来不同角度的思考。 时间轴 * 00:00:00 节目介绍 * 00:01:03 大耳朋友的就业困局,李诺的学习经历 * 00:07:45 从CAD制图到厂哥,高中辍学以后,李诺的工作经历 * 00:22:36 李诺的职业培训经历 * 00:32:55 认清自己不想要什么:从日企到网管到电话销售 * 00:44:46 快乐和烦恼:我们不是爱钱,而是爱钱能满足的欲望 * 00:53:36 好奇心的魔力:音频制作,乐器培训和摄影,不同的工作机会 * 01:07:21 职业发展还是能力发展? * 01:16:16 生命的兼容度是否有扩充的空间?工作和职业只是生命的一部分 * 01:22:22 学历不是一切,学历是最简单的路 * 01:33:19 城市法则和农村法则的置换 串台嘉宾:李诺就是Me * – 太男了|自我成长 生活观察,好友话题漫谈,关注生活,关注成长! * 《土豆炖蘑菇》夫妻对谈,记录生活,婚恋经验分享 * 《在读丨Book turner》阅读者的思考,字里行间的余味! 参考阅读 * CAD制图软件,CAD(Computer Aided Drafting)诞生于60年代,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提出了交互式图形学的研究计划,由于当时硬件设施的昂贵,只有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美国波音航空公司使用自行开发的交互式绘图系统。 * VGA接口,VGA(Video Graphics Array)视频图形阵列是IBM于1987年提出的一个使用模拟信号的电脑显示标准。VGA接口即电脑采用VGA标准输出数据的专用接口。VGA接口共有15针,分成3排,每排5个孔,显卡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接口类型,绝大多数显卡都带有此种接口。它传输红、绿、蓝模拟信号以及同步信号(水平和垂直信号)。 * 《我在北京送快递》,胡安焉,进入社会工作至今的二十年间,胡安焉走南闯北,辗转于广东、广西、云南、上海、北京等地,做过快递员、夜班拣货工人、便利店店员、保安、自行车店销售、服装店导购、加油站加油工……他将日常的点滴和工作的甘苦化作真诚的自述,记录了一个平凡人在生活中的辛劳、私心、温情、正气。在物流公司夜间拣货的一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生理印记:“这份工作还会令人脾气变坏,因为长期熬夜以及过度劳累,人的情绪控制力会明显下降……我已经感到脑子不好使了,主要是反应变得迟钝,记忆力开始衰退。”在北京送快递的两年,他“把自己看作一个时薪30元的送货机器,达不到额定产出值就恼羞成怒、气急败坏。但他最终认识到,怀着怨恨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这些在事后追忆中写成的工作经历,渗透着他看待生活和世界的态度与反思,旨在表达个人在有限的选择和局促的现实中,对生活意义的直面和肯定:生活中许多平凡隽永的时刻,要比现实困扰的方方面面对人生更具有决定意义。 制作:呆房子 Numb House * 策划:大耳 * 录音:大耳 * 剪辑:大耳 * 文案:大耳 音乐 * OP: Wish You Were Here – Pink Floyd, Wish You Were Here, 1975 * ED: 《 工厂 》,河南说唱之神 关于「一块砖头AnotherBrick」 「一块砖头AnotherBrick」是由独立播客机构「呆房子 Numb House」策划制作的教育专题播客,通过不同领域和不同视角的对话,本节目将带你一起探索教育和学习的本质,我们相信教育并不是为了塑造社会里的一块块砖头,而是为了每一个个体,未来的发展拥有更多的可能性。你可以在苹果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Spotify等播客和音频平台听到本节目,感谢收听和关注~ 联系方式 * 节目微信联系人:Pavluv * 邮箱: [email protected] 「一块砖头AnotherBrick」节目由「声湃 WavPub」提供内容托管和数据服务支持。
导言 高考之后的那个暑假,是我记忆里印象最深的三个月,在那几个月里,好像烦恼都消失了,长时间积攒着的压力,跟着考试结束以后撕烂的书本一起飘散在风中。绝大多数人都在享受着少有的狂欢,这是我们的成人礼,也是一个契机,让我们看到之后人生的任意门。 本期节目是我近期最喜欢的一期节目,三个90后,一个00后,一起分享了各自的高三暑假故事,有放肆的瞬间,也有深省的洞见,有淡淡的忧伤,也有简单的快乐。 如果你喜欢本期节目,希望你可以收藏转发本节目,同时也非常希望你可以在留言里分享你的高三暑假故事,你的支持将是本节目更新最大的动力。 时间轴 * 00:00:00 节目介绍 * 00:01:07 嘉宾介绍及节目介绍 * 00:02:46 乌龙的高三暑假:海边裸跑 * 00:06:47 千勇的大四,裸泳的故事:我们不能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回忆 * 00:09:32 高考,我们的成人礼,也是我们和成年自己的婚礼 * 00:14:04 高考之后,何以让我们找到自己的自由 * 00:15:43 无芸,没有狂欢的高三暑假 * 00:20:31 大耳的高三毕业旅行和友谊的缔结 * 00:27:13 和自己的襁褓割席,抑或感受跨世代的链接 * 00:36:46 高三的暑假,恋爱的暑假 * 00:46:48 初恋的晨昏时刻 * 00:51:39 友情的离别 * 01:02:27 没有烦恼的高三暑假,我们的狂欢 * 01:07:48 高三暑假要不要努力?重要的是要意识到自己有选择 * 01:37:43 给同学们的祝福,世界即将给你打开新的窗户 串台嘉宾:千勇 * 《长醉不复醒》主播,小镇做题一般般的艺术家,多元关系探索者、社区营造爱好者 串台嘉宾:无芸 * 《跨国CP俱乐部》主播。干啥啥不行,吃饭第一名。 嘉宾:乌龙 * 刚毕业出来工作发现极大受挫的无业无为青年 参考阅读 * 海南省文昌市 *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 仙剑奇侠传三 * 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参考节目 * EP. 08 – 时髦病?ADHD到底是不是超能力? 制作:呆房子 Numb House * 策划:大耳 * 录音:大耳 * 剪辑:大耳 * 文案:大耳 音乐 * OP: Wish You Were Here – Pink Floyd, Wish You Were Here, 1975 * ED: Comfortably Numb – Pink Floyd, The Wall, 1980 关于「一块砖头AnotherBrick」 「一块砖头AnotherBrick」是由独立播客机构「呆房子 Numb House」策划制作的教育专题播客,通过不同领域和不同视角的对话,本节目将带你一起探索教育和学习的本质,我们相信教育并不是为了塑造社会里的一块块砖头,而是为了每一个个体,未来的发展拥有更多的可能性。你可以在苹果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Spotify等播客和音频平台听到本节目,感谢收听和关注~ 联系方式 * 节目微信联系人:Pavluv * 邮箱: [email protected] 「一块砖头AnotherBrick」节目由「声湃 WavPub」提供内容托管和数据服务支持。
导言 本期节目是《一块砖头AnotherBrick》和另一档教育播客《教室之外》的串台节目,我和《教师之外》的主理人婉儿老师一起聊了聊《金榜题名之后》这本书,结合本书我们分享了一些我们个人经历,还有一些感想和思考,在《金榜题名之后》一书中,作者郑雅君老师通过对位于京沪的两所重点高校毕业班学生的深度访谈,揭示了大学生在上大学过程中遭遇的一种隐性的挑战:是否洞察大学场域的「游戏规则」,掌握其中「默认」为常规的一系列认知和实践模式,对于很多有大学经历的朋友很有借鉴意义。刚好录制当天也是2024年高考最后一天,希望所有同学都能考到自己理想的成绩,也希望大家有空可以看看本书,相信一定会对大家的大学生活有很多帮助。 如果您喜欢本期节目,欢迎评论留下您的思考,也欢迎您的点赞、分享和收藏,这是我们更新的最大动力。 时间轴 * 00:00:00 节目介绍 * 00:01:38 人生是动态的,我们是如何在两种模式和四个象限中切换的 * 00:11:47 家族叙事对个人价值观的影响,信念是如何诞生的 * 00:19:01 父母的经验和时代的脱节,以及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模式 * 00:31:28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榜样 * 00:34:43 如何识别自己的优势 * 00:40:10 个人优势测评 * 00:42:45 自洽,认清自己,成功的标准是多元的 * 00:52:38 祛魅的重要性,人人生而平等,「先相信自己踩的路,才能踩出痕迹来」 * 01:00:43 人生到底是旷野还是轨道?一切应该基于个人事实考量 * 01:08:11 应该看到自己身上的光芒 * 01:11:08 对年轻人的希望,开放对话让不同出身的个体互相理解 * 01:23:29 让自己走出同温层 * 01:30:24 从输出和自我表达开始自我反思 * 01:35:50 分享的一些建议:先去做,不要想,没有「准备好」的时候 串台嘉宾:婉儿 * 《教室之外》播客主理人 * 前公办、公办、国际学校教师 * 现创新教育行业数字游民 大学生出路产生机制的四分类 直觉依赖模式 VS 目标掌控模式 劣势背景:社会出身弱势学生 简称弱势学生,即来自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出身或家庭背景,根据既有研究所积累的共识,社会出身弱势主要指以下四个维度上的劣势: *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属于低收入群体或较低阶层(例如父母职业为工人、体力劳动者或无业) * 来自农村的学生 * 来自西部偏远地区的学生 * 第一代大学生,即父母双方均未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 关于《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 熊庆年/主编,郑雅君/著 重点大学寄托了万千家庭改变命运的梦想,如今一系列专项招生计划也为更多学子打开了机会之门。然而,金榜题名之后,学子是否如想象那般顺遂?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学生在毕业出路和职业前景上的差距是如何拉开的?通过对位于京沪的两所重点高校毕业班学生的深度访谈,本书揭示了大学生在上大学过程中遭遇的一种隐性的挑战:是否洞察大学场域的「游戏规则」,掌握其中「默认」为常规的一系列认知和实践模式。本书指出,家庭背景优势不仅带来了雄厚的物质支持,更意味一整套关于「上大学」的文化技艺的传承,这使得出身优渥的大学生得以在白热化的出路竞争中抢占先机,而家境平平者却更容易与机会失之交臂。本书也关注了意义感在出路获得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在当前的制度背景下,内化主流价值信念、扩充「文化工具箱」有助于帮助大学生走出生涯目标迷失的困境,从而更高效地利用大学资源,获得生涯出彩机会。 关于作者:郑雅君 作者郑雅君,1990年生,甘肃张掖人。毕业于复旦大学社会学系(2009-2014)、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14-2017),分别获得法学学士、教育学硕士学位。现为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2017-)。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社会学视角下的教育公平与学生发展。曾两度获得中国社会学会颁发的“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14、2015),首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优秀学位论文奖”(2017),北京大学“高校学生发展与就业”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2018), “复旦大学优秀毕业生”(2014),“上海市优秀毕业生”(2017)等荣誉,博士论文获得香港田家炳教育基金资助(2017-2021)。 关于《学神》 在学神的世界里,A同学从清华毕业后申请了在全球排名顶尖的博士项目, B同学从剑桥毕业前便收到了多家知名企业的录用通知……他们似乎轻而易举就能考取世界一流学校,毫不费力就能入职大型跨国公司,这些表现优异的中国学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世界。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社会学者姜以琳针对北京排名前十的五所高中分别采样,选取28名学生展开跟踪调查,他们是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青少年,是出身精英家庭(家庭收入位列全国前10%)的年青一代,这段超过7年的观察,记录了他们从高中到大学再到初入职场的人生关键阶段。 研究发现,中国的精英学生在高中阶段便形成了根据考试成绩与轻松程度划分的四个等级:学神、学霸、学渣、学弱。要胜出,还要轻松胜出的才是学神,位居顶端的学神享有家长及学校的无限支持和特殊资源,拥有其他学生的一致尊敬;学渣若无法晋升为学霸,则要尽力表现轻松才不致沦为被视作“天生愚钝”的底层学弱……学生们遵从体系规则并以此指导自己与他人的互动,他们的升学、就业甚至生活方式的选择都受其左右。年青精英与其学校、家庭合力制定相应策略,以期在这场以教育为基础的精英地位再生产竞争中取胜。 本研究为考察中国新一代精英的培养过程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视角,让人们看到被社会塑造的中国年青精英们,又将怎样塑造社会。 参考阅读 * 《金榜题名之后》 * 《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 * 《学神》 * 优势识别器2.0 | ZH – 盖洛普 * 盖洛普- 克利夫顿优势在线才干评估| ZH * 斯里尼瓦瑟·拉马努金 * 《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 * 《生涯咨询与辅导》 * 《复旦选课学概论doc》 * 9岁男孩被女同学父亲殴打,全网称赞!校园霸凌背后是绝望的家长 参考节目 * 《学神》:有钱人如何用教育复制精英之路?——By 《教室之外》 制作:呆房子 Numb House * 策划:大耳 * 录音:大耳 * 剪辑:大耳 * 文案:大耳 音乐 * OP: Wish You Were Here – Pink Floyd, Wish You Were Here, 1975 * ED: Comfortably Numb – Pink Floyd, The Wall, 1980 关于「一块砖头AnotherBrick」 「一块砖头AnotherBrick」是由独立播客机构「呆房子 Numb House」策划制作的教育专题播客,通过不同领域和不同视角的对话,本节目将带你一起探索教育和学习的本质,我们相信教育并不是为了塑造社会里的一块块砖头,而是为了每一个个体,未来的发展拥有更多的可能性。你可以在苹果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Spotify等播客和音频平台听到本节目,感谢收听和关注~ 联系方式 * 节目微信联系人:Pavluv * 邮箱: [email protected] 「一块砖头AnotherBrick」节目由「声湃 WavPub」提供内容托管和数据服务支持。
时间轴 * 00:00:00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是一所怎样的学校 * 00:09:15 一个城乡结合部深二代的学习经历,真正的分流在中考 * 00:23:04 一线城市和小镇青年的文化资产差异 * 00:29:33 沉默的市民群体 * 00:34:37 对精英的祛魅,被困住的中产阶级 * 00:43:29 黄灯的非虚构写作课 * 00:55:28 一线城市的迷局,工人和工具人的区别 * 01:09:00 父母的焦虑感,两代人的差距 * 01:24:27 为什么我们回不去老家了?一线城市对外的文化殖民 * 01:31:51 时代需要希望而不是疗愈 * 01:44:09 生活在宏大叙事的我们 * 01:51:05 建立自己的身份认同 一些纠正 * 浙大城市学院和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都是本科类院校 访谈嘉宾:乌龙 * 刚毕业出来工作发现极大受挫的无业无为青年 参考阅读 * 深圳职业大学 * 浙大城市学院 * 杂志:Hit轻音乐 * 我的妈妈,是2800块买来的越南新娘 制作:呆房子 Numb House * 策划:大耳 * 录音:大耳 * 剪辑:大耳 * 文案:大耳 音乐 * OP: Wish You Were Here – Pink Floyd, Wish You Were Here, 1975 * ED: Comfortably Numb – Pink Floyd, The Wall, 1980 关于「一块砖头AnotherBrick」 「一块砖头AnotherBrick」是由独立播客机构「呆房子 Numb House」策划制作的教育专题播客,通过不同领域和不同视角的对话,本节目将带你一起探索教育和学习的本质,我们相信教育并不是为了塑造社会里的一块块砖头,而是为了每一个个体,未来的发展拥有更多的可能性。你可以在苹果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Spotify等播客和音频平台听到本节目,感谢收听和关注~ 联系方式 * 节目微信联系人:Pavluv * 邮箱: [email protected] 「一块砖头AnotherBrick」节目由「声湃 WavPub」提供内容托管和数据服务支持。
导言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于很多事情都没有切身感受,因为那样的生活距离我的朋友圈太遥远了。直到最近两周,因为朋友的推荐,我才在黄灯老师的《我的二本学生》和《去家访》中切身感受到了「6亿人每月收入1000元」这些数字背后的真实。 “勿惋惜,勿嘲笑,勿憎恶,唯求理解”,斯宾诺莎的这句格言,是我认为对黄灯老师书中描述故事最好的注脚。 沉甸甸的命运裹在时代洪流中冲刷着每一个人的人生,而不同人的苦难和境遇,需要倾诉,也需要被倾听。理解,是所有问题解决的前提,而黄灯老师的作品恰恰在搭建这样一座理解的桥梁。 读完之后,强烈的共鸣让我感受到,书里讲的虽然是二本学生的故事,但却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 时间轴 * 00:00:00 关于作者黄灯,《我的二本学生》中的时代观察 * 00:08:25 其他参考播客:内驱式学习Podcast * 00:10:13 倾诉与倾听,读者与讲诉者的共鸣,互相产生了疗愈作用 * 00:14:22 看见「月收入低于1000元的六亿人」 * 00:25:21 勿惋惜,勿嘲笑,勿憎恶,唯求理解 * 00:26:40 《金榜题名之后》和《“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 00:27:48 狂飙突进的发展与现代性后遗症 * 00:30:35 二本学生群像背后,三个时代的差距 * 00:38:50 教育的水平提高,就业机会却在减少 * 00:41:29 地区发展不平等导致的社会经验不平等 * 00:43:43 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问题,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 00:47:59 理解是最大的价值 关于《我的二本学生》 作者黄灯在一所二本院校从教,长期的课堂教学以及课后的师生交流,使她成为这群学生成长变化的见证者。《我的二本学生》相当于她的教学札记,这里面有她15年一线教学经验的分享,对4500个学生的长期观察和长达10年的跟踪走访,也有两届班主任工作的总结思考,更有近100名学生的现身说法,是黄灯向读者描摹一群年轻人生活剪影的尝试。 截至2020年6月,全国有3005所高等学府,其中本科院校1258所,人们熟知的985和211院校只占100多席,二本及以下学生面目是有点模糊的。为了让读者真切了解二本学生这一群体的社会性现实,在书中,黄灯做了跨越时间的、空间的、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对比,借以考察时代变化、生源地、家庭流动情况对学生就业去向和人生目标设定的影响。 书中最真切动人的,是一个个具体学生的采访日志。在这些用学生名字命名的章节中,访谈个体向读者倾吐着他们对于高考的回望、对于城市生活的生疏、对于毕业的迷茫以及就业的慌张。在这些倾诉中,你将了解他们彼此之间的社交距离、他们和这个社会的认识过程;他们与父母兄妹之间交流的阻畅、与故园乡土的亲疏;他们对于网络文学和游戏的认识、对于新媒体时代的适应和迷失;他们对于考公务员和考研之间的权衡,对于安稳和漂泊的抉择。还有他们对自己人生还有父母、乃至国家责任的担当与跋涉。这每一个被当事人讲述出来的故事,都带着看得见的呼吸、烟尘、脚步还有凝视。在这些极为细致和具体的生命切片中,我们看到的已经不再是二本学生,而是八五后、九零后这一批年轻人,他们所有人。他们所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并没有将他们彼此区分很开,反而,成为他们共享的课题。 关于黄灯 黄灯,女,湖南汨罗人。200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广东金融学院。主要从事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业余写作随笔,曾获2016年《十月》杂志“琦君散文奖”。个人微信公众号:黄灯记。 参考阅读 * 《我的二本学生》 * 黄灯 * 十三邀 – 许知远对话黄灯:我和我的二本学生 * 专访|黄灯《我的二本学生》:大学四年,他们从未停止内卷 * 忽左忽右 314:被剥夺的童年:袁凌谈留守儿童创伤、罪案与污名化 * 内驱式学习Podcast ——《我的二本学生》:从二本学生到清北学生,都要认识到一件事 * 《去家访》 * 《大地上的亲人: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 * 《金榜题名之后》,郑雅君 著 *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程猛 著 * 《世界的苦难:布尔迪厄的社会调查》, 皮埃尔·布尔迪厄 * 《继承人:大学生与文化》, 皮埃尔·布尔迪厄/J.-C.帕斯隆 * 《区分:判断力的社会批判》,皮埃尔·布尔迪厄 * 怎么看“6亿人每月收入1000元” * “6亿人每月人均收入1000元”?国家统计局回应 * 总理说的6亿人月收入仅1000元 他们都是谁? 制作:呆房子 Numb House * 策划:大耳 * 录音:大耳 * 剪辑:大耳 * 文案:大耳 音乐 * OP: Wish You Were Here – Pink Floyd, Wish You Were Here, 1975 * ED: Comfortably Numb – Pink Floyd, The Wall, 1980 关于「一块砖头AnotherBrick」 「一块砖头AnotherBrick」是由独立播客机构「呆房子 Numb House」策划制作的教育专题播客,通过不同领域和不同视角的对话,本节目将带你一起探索教育和学习的本质,我们相信教育并不是为了塑造社会里的一块块砖头,而是为了每一个个体,未来的发展拥有更多的可能性。你可以在苹果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Spotify等播客和音频平台听到本节目,感谢收听和关注~ 联系方式 * 节目微信联系人:Pavluv * 邮箱: [email protected] 「一块砖头AnotherBrick」节目由「声湃 WavPub」提供内容托管和数据服务支持。
导言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宫崎骏新电影的片名,也是我从小到大一直都在追寻的问题,我们总是被问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和什么样的人结婚,买什么样的房子,开什么样的车,但是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和自己真正对话过,去得到一个答案,我们似乎总是生活在「他人的评价体系」里,过着其他人想要的人生。 我自己也是如此,有很多对于未来的幻想总是侵扰我,在不断和周围人的比较中,我迷失了自己,我不断地追问自己「我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过去一年半来我创业,开了自己的公司,也在这个过程里探索了我一直以来都想尝试的赛道,戏剧、播客还有教育。当时促使我离开工作岗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我的塔罗师告诉我,这样经历,可以让我「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 一开始我并不明白塔罗师说的「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到底意味着什么,但也许知道自己「想要怎样的人生」太难了,能够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已经很幸运了。 这期节目,结合了我自己的探索和实践,分享了一些我对于世界的看法。 时间轴 * 00:00:00 黄灯和《我的二本学生》,社会变革的艰难 * 00:07:17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 00:09:59 母亲和家庭背景带给我的人生价值观 * 00:14:03 小时候,我想成为漫画评论家和创作者 * 00:19:35 出世和入世的抉择,人生的妥协 * 00:22:40 改变人生的契机:播客 * 00:28:23 改变人生的环境:疫情 * 00:32:48 以变应变,而不是以稳定来对应变化的环境 * 00:39:27 环游中国的灰兔,从零开始的流浪者指南和普鲁斯特问卷 * 00:41:42 怎样在20分钟找到你的人生目标 * 00:46:31 人生设计课和斯坦福d.school,以及奥德赛计划 * 00:50:59 我的奥德赛计划实践 * 00:53:48 播客的探索 * 00:56:15 戏剧的探索 * 01:06:16 比起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自己不要什么也很重要 * 01:08:07 教育的探索 * 01:15:07 用更长的时间视野来看待自己的人生目标 参考阅读 * 《我的二本学生》 * 黄灯 * 十三邀 – 许知远对话黄灯:我和我的二本学生 * 现任霍尼韦尔中国总裁 – 余锋 *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 * 盘点:1980年代以来的三次公务员离职潮 * 马赛尔·普鲁斯特 * 普鲁斯特问卷 * 对讲鸡 – 普鲁斯特问卷 * 对讲鸡 – 从零开始的流浪者指南 * The Meaning of Life: Discover Your Purpose * How to Discover Your Life Purpose in About 20 Minutes * 《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 * Stanford d.school * 如何设计人生?来自斯坦福大学的奥德赛计划! * 什么是MVP(最小可行性产品)?如何构建和验证MVP? * 笔记的方法 * 播客:蛇口戏剧节 * 21世纪教育研究院 * 王安石变法:青苗法 * 袁庚 制作:呆房子 Numb House * 策划:大耳 * 录音:大耳 * 剪辑:大耳 * 文案:大耳 音乐 * Miyazaki Hayao Collection Piano and Harp – Sleeping and Working Ghibli Healing Music 关于「一块砖头AnotherBrick」 「一块砖头AnotherBrick」是由独立播客机构「呆房子 Numb House」策划制作的教育专题播客,通过不同领域和不同视角的对话,本节目将带你一起探索教育和学习的本质,我们相信教育并不是为了塑造社会里的一块块砖头,而是为了每一个个体,未来的发展拥有更多的可能性。你可以在苹果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Spotify等播客和音频平台听到本节目,感谢收听和关注~ 联系方式 * 节目微信联系人:Pavluv * 邮箱: [email protected] 「一块砖头AnotherBrick」节目由「声湃 WavPub」提供内容托管和数据服务支持。
导言 之前看宸鸣的节目《高考口号如何导致精神失常?》,深以为然,过度的战斗性语言的渲染,让高考变成了零和博弈的泥潭,每个老师、家长和学生都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一时间的鸡血,却遗留下漫长的创伤。回望改开40年,随着历次社会动荡和就业形势的变迁,高考的重要性不断被强化,结合了普鲁士基因和儒家科举传统的东亚教育体制,在不同的国家上演着类似的悲剧。而相比率先完成工业化的韩国和日本,中国又把工业化的进程再次压缩,西方几百年还未能消化的现代化弊病,在东亚的土地上又进化出了更加令人窒息的内卷模式。在少子化老龄化的阴影下,东亚各国无论如何挣扎,都鲜有成效。本期节目,转述了2014年诺贝尔得主中村修二对于东亚教育的反思,诚然,改变的道路是漫长的,但至少,在开始改变的时候,要知道我们的问题在哪里。 时间轴 * 00:00:00 七叶电波:高考口号如何导致精神失常? * 00:15:04 扩散性的学生心理问题 * 00:19:26 中村修二:东亚教育浪费了太多生命 * 00:24:28 东亚教育里的普鲁士基因 * 00:31:06 儒家传统和科举制度的影响 * 00:39:41 东亚国家对于复习有过度重视的情况 * 00:43:53 平均主义的影响,资源的稀缺吗? * 00:51:21 工业化追赶带来的病态心理 * 00:57:03 东亚教育制度需要变革 * 01:00:45 我们是否要成为排队送死的士兵? 参考阅读 * 宸鸣:七叶电波 * 高考口号如何导致精神失常? * 中村修二 * 日本诺贝尔奖得主:东亚教育浪费了太多生命 * 魏玛宪法(1919年8月11日) * 普鲁士教育系列:最早的国际教育 * 彼得·德鲁克 * 泰勒制 制作:呆房子 Numb House * 策划:大耳 * 录音:大耳 * 剪辑:大耳 * 文案:大耳 音乐 * OP: Wish You Were Here – Pink Floyd, Wish You Were Here, 1975 * ED: Comfortably Numb – Pink Floyd, The Wall, 1980 关于「一块砖头AnotherBrick」 「一块砖头AnotherBrick」是由独立播客机构「呆房子 Numb House」策划制作的教育专题播客,通过不同领域和不同视角的对话,本节目将带你一起探索教育和学习的本质,我们相信教育并不是为了塑造社会里的一块块砖头,而是为了每一个个体,未来的发展拥有更多的可能性。你可以在苹果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Spotify等播客和音频平台听到本节目,感谢收听和关注~ 联系方式 * 节目微信联系人:Pavluv * 邮箱: [email protected] 「一块砖头AnotherBrick」节目由「声湃 WavPub」提供内容托管和数据服务支持。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