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的世界》是一部国产喜剧短剧,虽然全剧围绕着两位大妈的生活展开,但在老年人生活的语境下讨论的全是当下社会热点话题,诸如学区房、追剧&偶像、拜锦鲤、盲盒、鸡娃、互联网黑话……老年人的演出加上年轻人的内核,种种荒诞情节仿佛在对我们说:什么8090后,骨子里你们和大爷大妈一个样! 03:15 开场闲白 07:15 捎带聊一聊今年春晚 10:55 大妈+社会热点 17:30 带娃提案:“我是一颗糖也没敢吃啊” 23:00 高情商低情商:说话符合场合才是高情商! 31:50 共享小李:高级的猎人往往以猎物的形象出现 35:00 养生防沉迷:适度养生益脑 沉迷养生伤身 39:30 鸡蛋盲盒:总有打动你的一款盲盒 47:20 网红先进工作者:蹭来的热度说凉就凉,连保温杯都保不住 50:45 程序适老化:我不想关注公众号 也不想下载APP!
2022年1月18日,微软宣布以687亿美元收购动视暴雪。这不仅是游戏行业内的重磅新闻,在更广的战场上同样有极大影响。正逢上周末不少朋友在后台留言催更暴雪系列,这个大新闻让我实在没有了继续鸽下去的理由。 新闻发出后,无数梗图迅速传播开来,加上各个媒体评论区里的暴雪笑话,很明显能看出玩家群体对喜爱当爹的暴雪积怨已久;但从商业角度,这次收购后暴雪的命运可能和玩家的期待正相反。这种割裂从何而来?这期电台我找来了熟谙投资行业的朋友,塔斯马尼亚雨林(知乎ID同名,个人电台“后现代汉语”),一起聊聊这条大新闻。 01:52 暴雪系列咕咕的原因 04:48 玩家眼中的“暴雪的衰落” 09:40 并购史上的大事件 门口的野蛮人 15:45 家规森严迪士尼 开放婚姻Microsoft 24:13 暴雪的人设:匠人精神 30:07 先梭哈 然后崩塌 35:21 996:神圣化的感召力 39:00 裁员:商业逻辑对神圣化的祛魅 44:20 “你不许骂我,我是你爹” 51:46 只有G胖实现了阶级飞跃 53:00 畅想(痴心妄想)暴雪影业
在听闻《黑客帝国》要出续集的时候,我心里第一反应就是:续集必是圈钱之作。再加上电影早已在北美上映,影评也纷纷给出差评,我在走进电影院之前对它的预期已经降到冰点。万万没想到,影片前半段的故事沿袭老三部曲的逻辑却讲出了新东西,算是给了我一些惊喜。然而后半段质量急转直下,最终决战竟然看出了丧尸片的感觉……影片前后的割裂仿佛是沃卓斯基姐妹的行为艺术,也正对应了梅罗文的自我吐槽:“现在没人在乎哲学,只在乎‘枪!枪!枪!’” 开篇 只要预期够低 看什么都是好片 10:00 黑客帝国4和老三部曲之间的过渡 12:07 从建筑师到心理咨询师 15:44 缸中大脑也许是在学习人类思维 22:25 打破预期制造的悬疑色彩 24:27 红蓝药丸:二十年之间世界思潮的转向 28:19 时代叙事:矩阵已然实现 33:23 僵硬的动机 割裂的故事 35:19 不然让维伦纽瓦拍黑客帝国试试? 37:20 全船工具人 39:35 二十年前是潮流 二十年后是过时 41:48 科技在发展 科幻停滞不前 45:56 糟糕的人物造型 滑稽的混战 50:48 Matrix在变 活在其中的人不变 59:57 总结:诞生自现实 却未能回归现实
2022年第一期,我们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近况。在换了新工作后,我也立刻租了新房,正巧我的大学同窗支老师回国后也从家里搬了出来,于是我俩便聊起了和居住有关的故事。 租房见到的神奇户型 02:00 对房子的基础诉求 04:08 东北人就可以不用暖气过冬吗!? 07:02 分享一个闹鬼户型 绕不过去的房租 10:09 意大利租房经历 14:03 第一次见识到家徒四壁 16:15 深恶痛绝的双人床! 通勤噩梦早高峰 18:15 北京通勤多长时间算正常 19:06 早高峰通勤 21:55 天通苑和四惠东 整理房间 31:25 收拾东西是熵减的过程 32:20 整理房间先玩华容道 36:43 打扫是件很消耗能量的事 37:35 肥胖人士的烦恼 41:10 拖延毕业的罪魁祸首:意大利考试机制 46:04 游戏里宝箱灵感源自生活 47:47 小生物的环境感知 48:40 收拾屋子收拾出了侦探的感觉 50:12 任何小事都是帮助的开始 54:14 为什么我要把杠铃片搬下六楼啊! 57:20 跨年夜的收废品阿姨 尾声 59:40 蛋壳公寓受害者就在身边 61:53 再次吐槽我妈 63:37 创业项目:换家平台
原定平安夜上映的《平原上的火焰》突然撤档,让这个圣诞节少了一些盼头。不过于我而言,电影上映只是一个契机,我原本就打算绕过电影,直接聊聊电影的原著小说《平原上的摩西》和它的作者双雪涛,甚至再扩展到其他两位东北作家班宇和郑执。这期电台的大纲也早在一年前去重庆旅游时就已差不多想好,写完则正逢赛博朋克2077发售,于是我便暂定了大家现在看到的标题:东北朋克。 三位东北作家极擅长描写90年代的东北,这也正是他们成长的时代。他们笔下的故事多是各式各样小人物为了生存而挣扎,在关照个体中也回忆了整个时代。彼时各种大潮接二连三涌来,虽然有少部分人站在了风口浪尖上,但大部分人都成了时代的尘埃。正如赛博朋克中底层人民只能出卖肉体来苟且生存,尊严也成了那个时代的稀缺之物。《钢的琴》中妻子宁可跟着卖假药的也要离婚,《白日焰火》最后吴志贞指认犯罪现场时被命令“手指着,抬高”,和东北有关的作品很难不透露出一股萧瑟,这就是这段集体记忆的底色,而且久久不能褪去。 本期节目不涉及任何电影剧透,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聊作品中的时代背景,勉强算是一道观影前的甜点吧。希望大家喜欢~ 02:45 时代背景简介 08:55 摩西 15:34 为什么“摩西”改成了“火焰” 20:07 哈尔滨的教堂 22:20 本土化的基督教 28:59 推测电影的改编 32:10 工人要替国家想,我不下岗谁下岗 36:31 东北式离婚 40:57 浪潮下的乱象 43:43 关于寒冷 45:38 蚁力神 51:43 语言与方言 54:18 哈尔滨的文化融合 58:18 《摩西》里的爱情 62:54 四十年足够得到救赎吗? 《钢的琴》:“你知道那假药怎么做的吗?就把那炉果啊拿擀面杖碾碎了,然后再把扑热息痛也给碾碎了,买点那个破胶囊壳子装在一起。二斤炉果呢兑一片扑热息痛,撑不死人,也药不死人,钱也不少赚。” 《白日焰火》吴志贞最想守住的东西最终还是失去了。 蚁力神。虚假宣传的补品。其背后则是庞氏骗局。
《阴谋职场》是最近网飞出品的成人动画剧集,第一季一共十集,以单元剧形式呈现,每集都围绕着一个世界人民(主要是美国人民)喜闻乐见的阴谋论展开,其中涉及到的有伪造登月、蜥蜴人、地平说等。除了这些经典阴谋论,剧里还有不少紧跟时事的梗,比如欧文代言地平说拒绝打疫苗、5G信号带辐射、美国总统上飞机摔跟头、MAGA……剥去阴谋论的外衣,剧集的内核依然是程式化的职场剧,虽然不至于被称为神作,但是让观众会心一笑的确是做到了。 开篇 先聊十块钱闲话 04:30 几句话故事简介 08:20 《都市传说百科全书》 09:50 OP里的彩蛋 15:20 剧集里主要围绕的阴谋论 21:20 女主手下的精英团队 24:55 蜥蜴人统治世界! 35:36 棚拍登月+月之暗面+流浪月球 47:58 007:谐音梗只能我来说 51:20 用了大数据就能遇到100%匹配度的异性吗 53:19 职场问题 56:30 大厂互称“同学”也是个阴谋!
今天和我们一起聊天的是刚刚从意大利留学归来的支老师,他回国隔离期间正赶上帝国时代4发售,作为“几十年”老粉,他第一时间入手了游戏,但首发状况没能达到他的预期,于是我们这期的话题就从帝国4一路延伸到帝国时代这个IP。帝国时代系列一大特色便是,游戏里每个民族的语音都是该民族的母语,这点自然也被语言学专业的支老师抓住,狠狠地讨论了一波。 虽然我们在节目里提了帝国4诸多缺点,但是在这个年代,制作RTS游戏本身已经不易,正如支老师所说,看到帝国时代发售新作,真的有一种感觉:“只要活得够久,多美好的事情都会发生。” 开篇 嘉宾介绍+《帝国4》短评 08:50 童年回忆:“妈!我打不过电脑!” 12:38 地图编辑器玩家 14:28 《神话时代》:从蓝帽子到帝国III的过渡 23:54 大家都开完整科技吗? 25:16 都是冷饭,HD和决定版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33:22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懂不懂种田的乐趣! 34:15 最喜欢哪类地图? 38:43 语言学专业嘉宾带你品鉴各民族语音 44:02 可能这就是母语羞耻吧 47:22 吐槽一下《帝国4》 49:35 未必需要平衡 51:53 最喜欢用哪个民族? 59:11 地图编辑器不会拿出来单卖吧? 61:26 这个年代能诞生RTS游戏本身就是奇迹 62:45 可能只有RTS才能表现出历史的宏大
在一个平平无奇的周末晚上,我们抽空看了《扬名立万》。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噱头很足,不少通稿里都用“把剧本杀搬上大荧幕”做宣传,演员阵容也是情怀满满,武林外传龙门镖局爱情公寓德云社汇聚一堂,再加上万合天宜自家的本煜和柯达,演员间产生的化学反应非常奇妙。如果你是万合天宜的老观众,那对导演刘循子墨的名字肯定不觉得陌生,他此前导演的《报告老板》也算得上是《扬名立万》的前身,电影中也有一段致敬。在他深居简出这几年,万合天宜也在尝试进军大荧幕,但表现平平,包括万万没想到在内的几部大电影都只是拉长了的网剧,部分剧情生硬尴尬,不过《扬名立万》算是扳回一城,叙事相对流畅,立意真实让人共情,非常多的观众在看完后给出的评价都是“远超预期”。至于具体是怎么一个超出预期法,我们就来详细聊一聊。 (本来这周要聊《帝国时代4》,但是嘉宾临时有事,所以推迟一到两周。这个坑我们绝对填上。) 开篇 先说说万合天宜 07:09 其实电影没那么剧本杀 12:24 舞台剧风格明显 15:25 经典喜剧熟面孔 22:44 剧情简介(带剧透) 31:11 李家辉:从高高在上到感悟人间 36:30 齐乐山:给一个线头 你们会自己找理由 41:03 黑衣人:高潮未落再起波澜 45:30 小树林这段戏是否必要? 49:15 反转的效果如何? 53:10 还是评论区会编故事 56:02 当你走出影院时依然沉浸在故事中就够了 60:30 片尾曲很好听!
《安眠书店》其实是这部美剧的台版翻译意译,英文原名则很简单,YOU。男主Joe是一家书店经理,有一天偶遇文学专业的女主Bech,随后陷入爱河。但在原生家庭、性格缺陷、犯罪前科等重重因素影响下,过于高涨的控制欲盖过了他的理智,从一开始通过社交媒体账号窥探隐私,发展到潜入、跟踪、偷窃、暗杀,他所做的一切在他自己看来无不是以爱之名,但最终却酿成悲剧。全片大多数时间都给到了Joe的主观视角——包括YOU这个明显带有凝视色彩的名字——他的内心独白也贯穿始终,只有当我们抽身站在上帝视角来看,才能发现这种“爱”有多么荒谬。 01:30 每季剧情既独立又连贯 04:18 看了这么多影视作品,朋友圈还不设置仅三天可见吗! 13:07 潜入民宅只是前奏 16:22 亲密关系中的控制欲 19:30 Benji:你前男友是个人渣,所以我要抹除他 23:07 如果肉体毁灭是一个可选项 25:36 Peach:我身边的朋友不许过得比我好 34:37 越缺失越渴望 越渴望越得不到 41:44 一半精神自由 一半物欲横流 46:28 嘴上说不在乎的人其实最在乎 58:42 弗兰肯斯坦:他不是个真正的怪物 63:20 下期预告:帝国时代!
我们前几期聊了今年四月份的原创番《奇巧计程车》,当时大家都觉得这就是今年最佳的原创番,却没想到七月新番又带来了惊喜,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漂流少年》。长良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初三学生,却在突然之间和另外35名学生以及学校进入到异世界,开始了两年的漂流之旅。虽然夏目真悟用科幻和哲学将故事层层包装(这也是这期电台的名字来由),但故事的核心不过是最简单的两个字:成长。如果说漂流也是一种可能的人生,那漂流世界同样有毕业,同样要和曾经的同学分道扬镳,成长的过程中同样伴随着伤痛与遗憾。无论你是正值青春,还是踩在青春的尾巴上,亦或是远离校园许久,像是漂流了2000年甚至5000年,都别忘记你也曾像长良一样坚定地说过,生活才刚刚开始。 03:28 PV和全剧的反差:乌托邦、大逃杀、奇幻漂流都是幌子 09:33 刻意迷惑观众的镜头 11:13 第一集快看完才意识到没有BGM 14:18 长良的成长 20:10 青春期少男少女间的情愫 Part 1 量子物理 26:57 薛定谔的盒子 29:17 上帝不掷骰子 33:00 拉吉塔尼:科学和神学的融合 36:24 毕达哥拉斯、平行时空、绝对刚体 40:45 克莱因瓶、莫比乌斯环 43:15 帮助长良成长的希又去帮助朝风了 Part 2 存在主义 48:07 存在先于本质 52:41 人是没来由的一掷 53:15 上帝已死、向死而生 58:00 放弃理解 尝试感受 60:30 毕业也是一种漂流
Growing Up10月14日上架Steam,是《中国式家长》授权给波兰团队制作的反映美国90年代少年成长的养成游戏,因为这层关系,所以游戏名翻译成了《美国式家长》。虽然都冠以“XX式家长”之名,但我们能明显看出两个游戏的区别,而这些区别都反映在了游戏难度上:《中国式家长》难度极高,玩家需要谨慎分配每回合的行动,从而让自己的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考上一个好大学之余还要收获爱情,此前被戏称“把孩子当宝可梦养”;《美国式家长》难度较低,会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自动进入NPC剧情,同时只要培养目标明确,孩子基本能实现他们的梦想。前者的难度牢牢把玩家按在了“游戏操控者”这个角色上,疏离感反而让玩家有了做家长的感觉;后者的剧情更细致,更有代入感,因此玩家更能代入孩子,也对应了英文原名Growing Up,成长的烦恼。两者并无高下之分,而是一并向我们发问:当我们一路走来,到了要有下一代的年纪,我们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01:31 《中国式家长》教你做时间管理大师 07:55 “你们这帮混小子还想追我闺女?” 17:10 玩家扮演的其实是中国式“家长”和美国式“孩子” 20:45 孩子是父母意志的延伸吗? 28:00 “爸妈只希望你健健康康”不是一句空话 35:15 《美国式家长》:一部传统的美式青春片 39:33 政治正确与出彩的NPC故事线 45:29 歧视无意 被歧视有心 52:23 从社恐小哥聊到择偶标准 57:52 成长中总有错过的人 68:05 校园中的结构性歧视 71:50 见得越多越焦虑
我在十一假期深圳度假期间偶然遇见了这本书,读完后便决定找时间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已经聊了N次和英格兰相关的电台了,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两个人对英格兰这么感兴趣…… 书名虽然叫“穿越到16世纪当混蛋”,但其实整本书围绕的还是16世纪英格兰人民(尤其是贵族)的生活礼仪。这些礼仪和社会阶级息息相关,作者从英格兰人民如何骂人写到如何作侮辱手势,从鞠躬亲吻等礼仪的变迁写到决斗文化的始末,最后又落回一般群众,讲了中世纪吃喝拉撒的相关事宜。而且在整理了几百年前英格兰人民生活细节后,我们意识到,无论是当流氓还是做绅士,亦或是平民中产附庸风雅,古今中外的道理可以说完全相通,分毫不差啊~ (我们这次尝试了新的录音设备,新设备尚未调整好,音质有所下降,大家多多包涵) 5:00 中世纪礼仪注定离不开阶级 12:50 纽约百货大楼R音的分层 18:15 狗嘴吐不出象牙:中世纪如何骂到痛点 23:08 “你是个女巫!” 29:15 手势亦可骂人 35:30 鞠躬和亲吻方式的变迁 48:48 thou和you的对比 51:35 决斗! 66:15 蘸酱只能蘸一次 72:23 喝酒比喝水健康 75:34 抽烟还要上课? 78:55 上厕所的麻烦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