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上的摩西》名为东北朋克的集体记忆

油盐不禁

原定平安夜上映的《平原上的火焰》突然撤档,让这个圣诞节少了一些盼头。不过于我而言,电影上映只是一个契机,我原本就打算绕过电影,直接聊聊电影的原著小说《平原上的摩西》和它的作者双雪涛,甚至再扩展到其他两位东北作家班宇和郑执。这期电台的大纲也早在一年前去重庆旅游时就已差不多想好,写完则正逢赛博朋克2077发售,于是我便暂定了大家现在看到的标题:东北朋克。 三位东北作家极擅长描写90年代的东北,这也正是他们成长的时代。他们笔下的故事多是各式各样小人物为了生存而挣扎,在关照个体中也回忆了整个时代。彼时各种大潮接二连三涌来,虽然有少部分人站在了风口浪尖上,但大部分人都成了时代的尘埃。正如赛博朋克中底层人民只能出卖肉体来苟且生存,尊严也成了那个时代的稀缺之物。《钢的琴》中妻子宁可跟着卖假药的也要离婚,《白日焰火》最后吴志贞指认犯罪现场时被命令“手指着,抬高”,和东北有关的作品很难不透露出一股萧瑟,这就是这段集体记忆的底色,而且久久不能褪去。 本期节目不涉及任何电影剧透,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聊作品中的时代背景,勉强算是一道观影前的甜点吧。希望大家喜欢~ 02:45 时代背景简介 08:55 摩西 15:34 为什么“摩西”改成了“火焰” 20:07 哈尔滨的教堂 22:20 本土化的基督教 28:59 推测电影的改编 32:10 工人要替国家想,我不下岗谁下岗 36:31 东北式离婚 40:57 浪潮下的乱象 43:43 关于寒冷 45:38 蚁力神 51:43 语言与方言 54:18 哈尔滨的文化融合 58:18 《摩西》里的爱情 62:54 四十年足够得到救赎吗? 《钢的琴》:“你知道那假药怎么做的吗?就把那炉果啊拿擀面杖碾碎了,然后再把扑热息痛也给碾碎了,买点那个破胶囊壳子装在一起。二斤炉果呢兑一片扑热息痛,撑不死人,也药不死人,钱也不少赚。” 《白日焰火》吴志贞最想守住的东西最终还是失去了。 蚁力神。虚假宣传的补品。其背后则是庞氏骗局。

67分钟
99+
3年前

《帝国时代》即时战略夕阳下的一方乐土

油盐不禁

今天和我们一起聊天的是刚刚从意大利留学归来的支老师,他回国隔离期间正赶上帝国时代4发售,作为“几十年”老粉,他第一时间入手了游戏,但首发状况没能达到他的预期,于是我们这期的话题就从帝国4一路延伸到帝国时代这个IP。帝国时代系列一大特色便是,游戏里每个民族的语音都是该民族的母语,这点自然也被语言学专业的支老师抓住,狠狠地讨论了一波。 虽然我们在节目里提了帝国4诸多缺点,但是在这个年代,制作RTS游戏本身已经不易,正如支老师所说,看到帝国时代发售新作,真的有一种感觉:“只要活得够久,多美好的事情都会发生。” 开篇 嘉宾介绍+《帝国4》短评 08:50 童年回忆:“妈!我打不过电脑!” 12:38 地图编辑器玩家 14:28 《神话时代》:从蓝帽子到帝国III的过渡 23:54 大家都开完整科技吗? 25:16 都是冷饭,HD和决定版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33:22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懂不懂种田的乐趣! 34:15 最喜欢哪类地图? 38:43 语言学专业嘉宾带你品鉴各民族语音 44:02 可能这就是母语羞耻吧 47:22 吐槽一下《帝国4》 49:35 未必需要平衡 51:53 最喜欢用哪个民族? 59:11 地图编辑器不会拿出来单卖吧? 61:26 这个年代能诞生RTS游戏本身就是奇迹 62:45 可能只有RTS才能表现出历史的宏大

65分钟
99+
3年前

《扬名立万》超出预期的万合天宜式故事

油盐不禁

在一个平平无奇的周末晚上,我们抽空看了《扬名立万》。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噱头很足,不少通稿里都用“把剧本杀搬上大荧幕”做宣传,演员阵容也是情怀满满,武林外传龙门镖局爱情公寓德云社汇聚一堂,再加上万合天宜自家的本煜和柯达,演员间产生的化学反应非常奇妙。如果你是万合天宜的老观众,那对导演刘循子墨的名字肯定不觉得陌生,他此前导演的《报告老板》也算得上是《扬名立万》的前身,电影中也有一段致敬。在他深居简出这几年,万合天宜也在尝试进军大荧幕,但表现平平,包括万万没想到在内的几部大电影都只是拉长了的网剧,部分剧情生硬尴尬,不过《扬名立万》算是扳回一城,叙事相对流畅,立意真实让人共情,非常多的观众在看完后给出的评价都是“远超预期”。至于具体是怎么一个超出预期法,我们就来详细聊一聊。 (本来这周要聊《帝国时代4》,但是嘉宾临时有事,所以推迟一到两周。这个坑我们绝对填上。) 开篇 先说说万合天宜 07:09 其实电影没那么剧本杀 12:24 舞台剧风格明显 15:25 经典喜剧熟面孔 22:44 剧情简介(带剧透) 31:11 李家辉:从高高在上到感悟人间 36:30 齐乐山:给一个线头 你们会自己找理由 41:03 黑衣人:高潮未落再起波澜 45:30 小树林这段戏是否必要? 49:15 反转的效果如何? 53:10 还是评论区会编故事 56:02 当你走出影院时依然沉浸在故事中就够了 60:30 片尾曲很好听!

64分钟
99+
3年前

为了看懂《漂流少年》,我们去学了量子物理和存在主义

油盐不禁

我们前几期聊了今年四月份的原创番《奇巧计程车》,当时大家都觉得这就是今年最佳的原创番,却没想到七月新番又带来了惊喜,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漂流少年》。长良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初三学生,却在突然之间和另外35名学生以及学校进入到异世界,开始了两年的漂流之旅。虽然夏目真悟用科幻和哲学将故事层层包装(这也是这期电台的名字来由),但故事的核心不过是最简单的两个字:成长。如果说漂流也是一种可能的人生,那漂流世界同样有毕业,同样要和曾经的同学分道扬镳,成长的过程中同样伴随着伤痛与遗憾。无论你是正值青春,还是踩在青春的尾巴上,亦或是远离校园许久,像是漂流了2000年甚至5000年,都别忘记你也曾像长良一样坚定地说过,生活才刚刚开始。 03:28 PV和全剧的反差:乌托邦、大逃杀、奇幻漂流都是幌子 09:33 刻意迷惑观众的镜头 11:13 第一集快看完才意识到没有BGM 14:18 长良的成长 20:10 青春期少男少女间的情愫 Part 1 量子物理 26:57 薛定谔的盒子 29:17 上帝不掷骰子 33:00 拉吉塔尼:科学和神学的融合 36:24 毕达哥拉斯、平行时空、绝对刚体 40:45 克莱因瓶、莫比乌斯环 43:15 帮助长良成长的希又去帮助朝风了 Part 2 存在主义 48:07 存在先于本质 52:41 人是没来由的一掷 53:15 上帝已死、向死而生 58:00 放弃理解 尝试感受 60:30 毕业也是一种漂流

67分钟
99+
3年前

《中国式家长》如何看待《美国式家长》?

油盐不禁

Growing Up10月14日上架Steam,是《中国式家长》授权给波兰团队制作的反映美国90年代少年成长的养成游戏,因为这层关系,所以游戏名翻译成了《美国式家长》。虽然都冠以“XX式家长”之名,但我们能明显看出两个游戏的区别,而这些区别都反映在了游戏难度上:《中国式家长》难度极高,玩家需要谨慎分配每回合的行动,从而让自己的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考上一个好大学之余还要收获爱情,此前被戏称“把孩子当宝可梦养”;《美国式家长》难度较低,会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自动进入NPC剧情,同时只要培养目标明确,孩子基本能实现他们的梦想。前者的难度牢牢把玩家按在了“游戏操控者”这个角色上,疏离感反而让玩家有了做家长的感觉;后者的剧情更细致,更有代入感,因此玩家更能代入孩子,也对应了英文原名Growing Up,成长的烦恼。两者并无高下之分,而是一并向我们发问:当我们一路走来,到了要有下一代的年纪,我们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01:31 《中国式家长》教你做时间管理大师 07:55 “你们这帮混小子还想追我闺女?” 17:10 玩家扮演的其实是中国式“家长”和美国式“孩子” 20:45 孩子是父母意志的延伸吗? 28:00 “爸妈只希望你健健康康”不是一句空话 35:15 《美国式家长》:一部传统的美式青春片 39:33 政治正确与出彩的NPC故事线 45:29 歧视无意 被歧视有心 52:23 从社恐小哥聊到择偶标准 57:52 成长中总有错过的人 68:05 校园中的结构性歧视 71:50 见得越多越焦虑

80分钟
99+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