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央之前在一期短节目中分享过她把孩子送到清迈去念幼儿园的经历,随着二宝也送过去了之后,大宝已经上小学了!时过境迁,我们再次来聊聊孩子赴外念书的的事儿,聊聊她的酸甜苦辣。 本期:加央、通米、养腿 BGM:Bruno Coulais,Les Petits Chanteurs de Saint-Marc - Vois sur ton chemin 时间轴 02:19 送孩子去泰国幼儿园的契机 07:44 孩子,比大人更适应外环境 10:11 在泰国租的house,挺舒服 12:25 学费也有很多级别,3万一年 16:36 泰国人听话,疫情基本控制了 17:59 孩子晒的整个已经东南亚化了 19:20 50岁以上的老人,走养老签证 21:01 如果走国际医疗系统,收费颇高 24:49 有很多人选择华侨联考这种路线 26:20 “穷则思变”才是出去的真实原因 29:31 国人太多,在清迈也要抢学校名额 30:00 大家选择泰国的原因,有好几个 35:51 幼儿园课程比国内更严苛,震惊! 37:58 想跳个年级,被安排了三天考试 44:45 全球中产都一样,泰国人也很拼 46:11 老二和老大,不在同一个学校 55:00 老师直接领着孩子跳级到小学了 59:11 小学生课程之恐怖,远超我们想象 62:41 这种魔鬼作息,孩子居然接受了 71:30 国外小班制的优势,确实让人羡慕 74:25 有想法的家长,要注意汉语训练 80:09 孩子,最重要的还是喜欢和坚持 82:33 分离两地的父母,有得必有失 教育类·往期节目推荐: · 不让我办学,我就开个实验咖啡馆 · 二十年英语学习踩过的坑,不想让孩子再踩了 · HOLA小姐,加泰罗尼亚游学记 · 让蒙特梭利返“莆”归真的台湾教师 · 一边学英语,一边游山玩水,这是啥操作? 欢迎大家加入听友群,一起谈天说地(heixiong0018)
在刚刚结束的《脱口秀大会》上,女脱口秀演员的优秀段子和男女比例失衡同时成为大家的新发现,男性讲脱口秀,没有观众会认为你是发自“男性视角”,而为什么女脱口秀演员一说段子,大家就会齐帅帅的说“切,这是女性视角”,双标现场其实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存在。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厦门「来疯」脱口秀俱乐部的笑笑一起聊聊这个话题,脱口秀被称为关于“冒犯”的艺术,女性“冒犯”起来,火力可丝毫不减,甚至有一种掀翻剧场屋顶的气势。 本期: 笑笑、通米、Baiyang BGM:许歌-预谋 (原唱/ 许佳慧) 时间轴 06:22 脱口秀都没“托儿”的,哪有钱给他 09:21 观点少而笑点多,只是因为这个阶段 12:26 谐音梗,也不是那么好写的好吗 14:20 脱口秀之魂:骨骼清奇的思考角度 14:54 曾经把“笑点”记下来,发在微博上 17:59 北方人对于各类幽默都特别感兴趣 19:38 Russell Peters 印度人打孩子的段子 24:12 笑笑上台的契机:脱发+失恋+换工作 26:42 我讲“光头”的段子,因为这个有效 28:32 讲脱口秀靠天分,人越多苗子就越多 29:06 我们这个俱乐部,相互都不知道真名 31:17 说脱口秀的意义,很多演员也在寻找 33:59 脱口秀主持人,究竟需要做什么? 36:12 开场和观众互动,本质是要即兴反馈 44:20 和同事开玩笑开到忘记底线在哪里 48:58 上班讲正经话,回馈是沉思和眼泪 50:09 你是那种一上台就会High的演员吗? 52:33 观众和你有感同身受,特别重要 56:30 东,北,观,众,特,别,难“热” 57:19 对女脱口秀的性别偏见,我要说一说 60:37 Louis C.K复出,是才华对道德的豁免 63:21 那么,你们觉得,相声“高级不高级” 66:09 大木和晃晃讲漫才之后再不想讲单口 68:20 北野武赚钱孝敬老师却导致他被烧死 70:01 厦门两个漫才组合,先后拿全国冠军 72:49 明发现在有来疯自己专属的场地了 74:07 即兴喜剧,完全就是在跟观众互动 76:08 脱口秀的收入,每月倒贴1000块 79:03 嘿,正在全职运营的脱口秀俱乐部 79:55 身家千万的大老板,在俱乐部打杂 81:43 麦瑟尔夫人是自己入坑的直接驱动力 84:15 其实很多人在追求冒犯到别人想揍你 86:14 美国脱口秀,不断拓展了冒犯的边界 89:33 黄阿丽,那些讲黄段子的女演员们 92:40 男性对同性群体的打压,也暴力的 95:25 创作才是脱口秀演员最痛苦的地方 100:25 请观众不要带着表演的心态来剧场 欢迎大家加入我们的听友群,加群方式是添加VW小助手(heixiong0018),加你进群。
针对《信条》这部电影,本期黑熊电台聊了一期马后炮,拾人牙慧也还不错。更何况,我们从这部电影延伸去看“诺兰宇宙”的其他片子,以及一些其他的科幻作品。这是最有意思的,聊过去,聊未来,进而知道我们现在在哪儿。 · 首次同时有视频的播客录制 · 首次移师精酿啤酒吧“汽宵” 视频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5411j7WC 主播: 通米 嘉宾: 随风、大李(皆为首次亮相) 02:00 第一次来到汽宵精酿录制,以及第一次视频播客 03:51 《信条》个人观感的体验,打分(10分制) 04:11 两人都给了8-9分的高分,大李对“时间”概念着迷 06:02 如果没有这个结局,我可能连7.5分都不会给 06:13 —— —— —— —— 这条是剧透线 07:23 钦佩诺兰屡次斥巨资玩弄“时间”,非他不可 09:00 熵增、熵减的概念,有没有可能几分钟讲清楚 10:59 《信条》并不是穿越主题,也不是时空跳跃,是逆行 14:14 “呼吸面罩”同时做到了交代剧情和补完技术细节 16:53 别深究,既然是诺兰粉,就要喝下去诺兰鸡汤 18:01 非学院派出身的“诺兰”,一直坚定拍自己感兴趣的 20:12 《星际穿越》中,对于“时间”概念的一次视觉震撼 22:00 《信条》的正确打开方式,是通过固定人的视角去看 24:20 “祖父悖论”有三个方向,诺兰应该是倾向于“命定论” 26:10 新美剧《异星灾变》,就出现了“有神论”VS“无神论” 29:30 抛开物理概念,聊诺兰剧情创作本身,为什么不买账 34:45 诺兰现在在好莱坞的权重,肯定是有很大的创作自由度 35:12 “解释性NPC角色”这次共情时间和空间比以前都太少了 40:12 逆行的尼尔,回眸一笑,有人说像大话西游的至尊宝 43:13 黑人主角“大卫·华盛顿”,“路人脸”退役球员的“政治正确” 45:50 《黑色党徒》《球手们》里,大卫华盛顿的“逗比”表现 56:03 生化人似乎是介于“脑机接口”和“机器人”之间的过渡产品 56:39 系统与人类的融合,最近外卖行业已经非常前瞻的碰到了 59:00 人类是否太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可以毁天灭地毁灭地球 60:00 - “广告”时间 - 61:03 从《信条》说开去,同样是“穿越”和“穿梭”的主题,还有谁 《源代码》《大话西游》《明日边缘》《前目的地》 67:03 “祖父悖论”之类的高概念电影,还有哪些分支? 《恐怖游轮》《湮灭》《环形使者》《降临》《星际穿越》《流浪地球》 68:03 瑞典“环保少女”不是一个坏人,背后捧她的是什么人 69:03 地球人一直觉得地球要完蛋,日本岛民一直觉得岛要沉 72:00 宗教信仰和精神意志是否是科技文明的一个强烈驱动力 75:48 如果可以像《降临》一样交流思想,那就是真的神交了 77:49 未来的航天时代开启,是不是一个新的“大航海时代 ” 80:10 想象可以不用太狭隘,说不定地球是完整的一个国家呢 《仿生人会不会梦到电子羊》 21:03 神经元的化学信号的交互,产生了“梦”,不用解读 反乌托邦三部曲 《美丽新世界》《我们》《1984》 84:10 如果可以共享记忆和思维,那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88:39 顺理成章,畅想一下《三体》被Netflix立项之后... 《平面国》 《異形:聖約》大導演列尼史葛監製《異星災變》(Raised by Wolves) 片段預覽 BGM:《Atlantis》《AshesOfAnEmpire》 Creative Commons Music by Jason Shaw on Audionautix.com
上一期节目{Vol.50}我们更多的针对水果怎么吃的话题,从消费者的角度带给大家一些干货,算是水果批发市场的“日与夜”,管中窥豹,浅尝辄止。而本期内容,更多的是深入水果批发档口,了解他们的生活图景和喜怒哀乐,算是补完了下部“夜与雾”,其中确实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人和事儿。 PS:这期收音还是不够完美,保证是最后一次了。 封面:《城市24小时》 BGM:Creative Commons Music by Jason Shaw on Audionautix.com 主播:通米 嘉宾:amglo、小羽 时间轴 01:45 上一期没想到还没展开,门口转了一圈就聊了一期 02:51 大家平常应该不会去水果批发市场买水果的吧 04:35 amglo非常熟悉的名字,叫做“高崎北二路” 07:19 台湾水果批发市场跟台湾有关系吗?没关系。 10:09 你们知道车厘子越来越贵,这钱都是谁赚走的吗? 11:33 智利车厘子进口,卖家通过掌控着船期来控制价格 12:06 水果批发市场,因为疫情,亏到裤衩都没了的都有 13:59 档口的角色,货主和业主,究竟是有哪几方组成的? 15:40 批发市场主要供货给街头贩售者,“金砖”之后少了 17:42 从街头叫卖,路径一般会走向档口开店嘛?不会。 18:38 中铺风云人物“卖巴浪鱼”成为行业大佬不可复制 21:29 跟长沙一个老板开会,来了一条短信到账800万 23:09 做水果这个行业第一要素 : 现金流要充足 25:59 一年20个亿看着挺多,但是在全国来讲上不了台面 29:42 水产是毛利最高蔬菜最低,水果居中但损害非常高 31:18 长辈爱节省,你不想他们吃坏的,就给他们买贵的 35:29 我们测算过“朴朴”的单价,其实毛利还挺高的 36:51 因为分租,70%~80%的档口是没有营业执照的 39:11 其实很多档口,就相当于“特卖会”或者“快闪店” 40:35 对比中外,美国是大农场主,更多是走拍卖形式 44:10 农户的供货资质,有可能虚设,也有可能权力寻租 48:18 卖香蕉的档口老板突然买了台宝马Z4,背后令人心酸 50:40 跟了水果零售店老板的一天,真的很累,像蚂蚁搬家 55:29 “金砖”之后,流动人口下降,中埔的采买量随之下降 58:49 档口老板你会发现脾气都不太好,早期都是靠打架 59:59 这个行业的商贩们,你要理解,他们是分毫必争的 64:54 宝马是老板们的标配了,显性物质对做生意确实有帮助 67:05 供应链公司被酒店赊账,还常常被抵用券来抵扣货款 70:15 “17.5橙”“褚橙”,是供应链少有的把品牌做起来的 74:13 “BAT”的躬身入局,除了丁磊养猪,还有什么? 78:30 “育种”之类的农科工作,是非常孤独、非常枯燥的 80:20 采购也需要到山里去住一住,顺便“鞭策”果农 81:10 “水果滞销”和“帮帮果农”真真假假到底几分? 90:00 水果本身不是必须保障的民生工程,扶持力度就小
这期临时加更一期单口,跟大家唠唠最近家里发生的事儿。房子住了有7年,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各种建材的老旧和家电的毛病开始越来越多。最近更是发现用了7年的热水器,想要撂挑子罢工了,更巧的是,刚刚在两个月前,通过海尔的“官方”售后服务,提供了一次清洗,就在这次清洗之后,我们家的海尔热水器就开始漏水了。在这前前后后,我碰见了很多奇怪的现象,给大家录一期播客吧,我且说,你且听。 时间轴 欠奉(没空) 主播 :通米 BGM: 叶光照 - 海尔兄弟 伴奏(Cover 佚名)
吃水果,大家都不陌生,但是怎么吃比较划算,比较健康,这里面的道理,恐怕不是每一个普通人都知道,本期我们请来了水果行业从业者来聊聊水果那些事儿。关于水果有很多很多的误区,不能说都都聊到,我们开个头吧,希望大家多获取一些正确的知识。本期是我们聊水果这期话题的上半场,主要聊吃水果和买水果。下半场我们更多的走进水果行业,去了解那些卖水果的,都是什么人。 时间轴 02:58 想要物美价廉,但就必须应该是买应季的水果 04:48 如果实在想吃反季节水果,那建议还是买国外的 08:32 未来天气越来越热,那以后都剩下热带水果了吗? 09:35 大棚种植的口味是真的差,不,这是一个误区! 11:46 这是一个知识点哦~ 西瓜是要在生地上种的…… 17:54 买水果很多地方可以买,最推荐那种方式和平台? 23:41 其实说实话,水果这东西也是有一个金融的概念的 25:20 说到外贸,我们不得不提,有些出口的品质是真好 26:26 你们平常吃过的最贵的水果是什么? 27:00 日本白草莓一颗40块,水果在那边很棒很奢侈 30:51 男生好像基本上平时大脑里就不会想起来吃水果 32:00 果切不建议吃,商家利润翻倍,细菌数量更是翻倍 34:18 水果并不是保证健康的唯一方式,均衡饮食更重要 36:10 能吃全果最好是好,关于吃水果的一切误区,太多 38:15 某种经验,你越不爱吃的东西,反而越应该吃什么 42:00 Ole,天虹、山姆会员店,马上你们广告费支付一下 43:22 水果行业成为了一件代发微商们选品的重灾区 45:00 网上买果,最好不要买易耗的,容易坏的,比如草莓 47:00 马来西亚猫山榴莲迷信,丢到地上的就不要了不能吃 50:00 水果刚上市的第一批,通常来说味道都不会太好 51:00 树上熟是最新最壕的吃法,但绝大多数都是骗子 53:00 武夷山的茶叶品牌自己出山泉水,已经形成产业链了 56:00 衍生话题就是养生,已经预定黑熊下一期的内容啦 主播 / 通米 、 amglo 嘉宾 / 小羽
单口碎碎念 / 通米 这段时间发生了两件事,一是误会了外卖小哥,一是误会了办案民警,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经历,就是一开始你觉得对方有些讨厌,后来发现是你误会对方了。我身边问了一圈,竟然大家都没这种经历,于是我只好单口开聊,这里面还涉及到我被警方锁定为「正在被诈骗集团集团行骗」的小白兔,牵动了许多人的心。
本期节目是上期节目的下半场内容,我们更多的聊到了鼓浪屿曾经过度的商业开发,进行到什么程度,限流之后,可能产生了哪些影响。顺便也了解大型股民收割机瑞幸咖啡,和曾经试图走融资路线的“咖啡陪你”也是有相似的地方。 02:48 店家洗牌后,鼓浪屿现在开店有生意等于能赚钱吗? 04:06 恶性顶铺子,是不是曾经最不好的商业示范 08:19 限流之后,考验地陪的耐心和游客要上岛的决心 12:41 鼓浪屿上最美的时间,我认为是除夕夜的那天 14:55 台湾现在比较好的观光业,也曾经经历过洗牌 16:10 曾厝垵阿嫲怒撕罗志祥带货的海报 20:20 做手工皂,是因为和咖啡不同的附加价值 28:00 中国人VS犹太人的沙漠开加油站的网络段子 32:00 我们从一开始就不认为瑞幸是做咖啡的 37:48 咖啡陪你,也曾经被识别出是融资的项目 38:00 台湾泡面曾经是拿到过人手一碗的级别 40:00 真正迟到日本泡面,才会知道之前走的弯路 42:20 吃的东西很现实,放在一起很好比较出胜负 52:40 便利店那么多的饮品,也是一种服务业 55:00 百事可乐曾经也做过“臭不要脸”的营销
本期节目,我们和厦门早期咖啡文化的见证者和参与者阿亮聊聊曾经的那些事儿,阴差阳错,造物弄人。他和他的父亲,把教学育人的初心,竟然融在了咖啡里,究竟是怎么回事,您得完整听我才能知道。 时间轴 03:11 咖啡文化最早的兴起,我认为是因为商务需要 06:50 上岛、名典这些,可能是厦门第二批咖啡连锁 06:50 第一次喝咖啡,基本都是在家里喝雀巢速溶 (咖啡伴侣是很多人的咖啡初体验,但现在回过头来才知道,这充其量算是咖啡调饮) 09:25 从事连锁教育行业的父亲对自己孩子教育的看法 (把孩子从台北市区→_→放到到南投乡下去放养) (小时候家附近就随处可见四脚蛇、吃蚊子的壁虎,现在都消失了) 13:38 城市长大的孩子,和乡下长大的孩子的区别 (城市的孩子待人接物比较厉害,也可能被视作有“心机”) 19:10 去台湾的人往往好奇,为什么有这么强的咖啡文化 (原来自己一个人开一间小小咖啡屋,这种叫做“窗口店”) (在经济基础建设完成之后,出于对格子间的排斥和对“小确幸”的追求,两岸很多人都会选择开个小店做店主这种生活方式) 26:10 叔叔作为一名“台干”,很早就来到了大陆 (97年阿喨就首次来到大陆,到北京旅游20天,此后每年暑假都会来。所以相比其他人,他更早的就接触过对岸不同的文化观感) 29:07 因为在“商务书局”打工,身为“本省人”的父亲被大陆吸引 32:54 阴差阳错,从连锁教育行业转向了先开一间咖啡馆 36:09 小三通其实是原物料进口的一个很好的通道,厦门就是仓库 39:00 当时想在行业内做一个定标,不惜成本的人力培训遭同行质疑 (咖啡店的理想主义实验) 40:38 当时的厦门,已经有西提的咖伦比咖啡这种老店了 41:56 闲逛时遇到鼓浪屿老别墅“中德记”的业者,一拍即合 45:03 当时鼓浪屿的商业化还几乎没有正式开始 52:14 开业后,“大同行”UCC亚洲区总经理也曾偶然到访 53:33 20支(咖啡)豆子,使用20台磨豆机,避免串味 61:14 来我们店的人,一般都不是咖啡爱好者 61:21 每一滴咖啡里,都流淌着教育的本质 61:24 服务业是以劳力体现你的心意,餐饮是餐饮服务业 61:31 服务如果僵化的执行,无法取代真诚的互动 本期节目放出的是上半场的内容,下半场更精彩。 BGM Various Artists - Lift It High:(ALL ABOUT BELIEF) 主播 通米 / 安东 嘉宾 阿喨
本期节目继续有“资深前浪”东哥和我主持,并且由东哥引荐了一位来自台湾的嘉宾Jason来上节目,正赶上此时此刻,媒体舆论都挺关注“摆摊经济”这个事儿,那一碰头说刚好就聊这个吧,东哥和Jason都分享了自己和自己所见的摆摊经历,摆地摊和台湾夜市到底有什么不同呢?摆地摊真的有暴富的案例吗?你们知道台湾真正的“茶叶蛋”大佬是谁吗?台湾那些观光夜市是不是真的值得去吃呢?三个人对于“摆摊”想要说的话,言之不尽。 大家又有什么样的经历? 或者对于“摆摊”这件事有什么想要说的话,都欢迎给我们留言。 欢迎大家加入黑熊电台的听友群, 微信添加(heixiong0018)即刻拉你入群。 BGM / 《老兵卖冰》《摆地摊》
本期节目是一位60后和三位80后的对童年的一次短暂回望。六一节,是我们探视童年回忆的一个横截面,那里有缺爱也有宠爱,有创伤也有成长,每个人都是在一次次的六一欢庆后长大。随着角色更加多面,能力更加强大,用爱去衔接所有的家庭成员,就变的那么的理所应当。知易行难,在表达爱的时候,健康、积极、有效,是否每一个人又能做得到? 祝大家六一儿童节快乐,祝天下小朋友,可以快乐的成长。 本期内容很适合爸爸妈妈收听,不论家中孩子年龄尚小,还是孩子已经成家立业,嘉宾提供的理念和做法大家不必生搬硬套,但或多或少,应该是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至少我自己,就收获很大。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幸福的家庭,总是这么千篇一律,且枯燥。不管你怎么道听途说,那独属于你自己家的生活况味,幸福的真谛,恐怕也只能在一步步的摩擦和试探中继续寻觅。 封面:《动物园的黑熊》 via 寒冰冰冰(台北插画师) BGM: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合唱团 - 《让我们荡起双桨》 Bruno Coulais,Les Petits Chanteurs de Saint-Marc - Caresse sur l'océan(版权问题,替换为厦门六中合唱团 - The Ground — Ola Gjeilo) 本期主播 去上了一节健身房的体验课也能把自己练残废的通米 生于60年代的资深前浪却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的东哥 本期嘉宾 生活不易,我们要勇敢的跨过去并回头一个嘲笑的Amglo 到哪里都要随时散发着“光芒”的三十岁美少女浅浅小鱼银小圈
等这位嘉宾出山,我足足等了两年。抱歉了大家,现在终于可以给大家洗洗耳朵了。本期聊什么呢,我们在十年前因为骑行认识,这十年的跨度很大,我野心太大想聊“光阴的故事”,虽然没有达到预想中的效果,但我们还是聊到许多你可能早就已经放在记忆深处的事情,从这一刻起,我们进入「东哥时间」。 01:47 跟东哥十年前是怎么认识的? 06:23 当时一场「假面骑行」活动,那的多前浪啊 09:13 当时组织活动特别单纯,玩的开心就好 10:39 东哥当时也是处在一个连续创业阶段 13:31 视频换了一种主体,本质上还是人与人的交流 18:00 通米回忆十年前从福州移居到厦门的感受 24:00 厦门对于其他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25:14 东哥在八十年代末期来的厦门,如数家珍 夏新手机、夏华电子、万利达… 32:40 其实对于夜生活,我认为也是一种光污染 西部牛仔、时光隧道、曼哈顿... 42:00 下半场开始围绕帖子本身进行讨论 47:30 一名网友的轻生,东哥最终把帖子关闭了 54:12 刚开帖,就遭到有人质疑自己的资历 56:30 不管时间过去多久,遇到的问题依旧存在 60:04 微信公众号我觉得是非常恶劣的舆论控场 75:12 真的悲观的时候,可以试着把自己看小一点 BGM / 《光阴的故事》- 罗大佑 《给五十岁自己的备忘录》- 流氓阿德 主播 / 通米 嘉宾 / 东哥 (方卫东)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