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啥味道不知道,酒喝饱了。 Made with Clipchamp
「叔,不尽言」是一档80后“叔叔”辈的人做的一档播客(Podcast),其中的主播飘叔是我同学的同学,据说是在听过我的节目之后,受到启发,也开始制作自己的播客。中秋节我们在三明相聚一堂,聊聊我们各自为什么开始做播客,刚刚打开电梯的朋友,请马上点开收听吧。 「黑熊FM」×「叔,不尽言」 时间轴 00:57 有没有发现今天节目有点乱,有点串台 02:13 当时,通米是如何安利飘叔做播客的 03:12 两档不知名节目商业互吹环节 07:17 各自说说自己为什么要做播客,怎么入坑的? 19:42 人类视觉已经被大量占用,听觉是待开发的处女地 21:48 为什么我们南辕北辙,不做短视频而做长音频 26:48 也想做深夜情感在线,早年听过“愤怒主播”万峰记忆犹新 28:42 做播客的初心是什么? 32:06 嘉宾的选择上,难点在哪里? 36:10 音频的优势,在于不用抛头露面 42:32 播客里面,什么样的内容会比较敏感 48:24 关于游戏和旅游的个人经验分享 后记 这是我第一次在节目里面表述一下自己做播客的想法,原因当然是因为对方也是播客同好者吧,从网络电台、独立电台,到正式称呼自己为播客,黑熊FM走过了半年多的时间,节目不算多,质量也参差不齐,但我一直在想方设法的改进和迭代,最近还继续升级了录音设备。制作音频所需要的工作时间,也比原来预想的要长得多,虽然作为自由职业者,我的时间相对更自由一点,但不是财务自由。希望大家看过听过还是多点点广告,点点打赏。更重要的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播客中来,有更多有话要说、言之有物的朋友,能加入我们,一起把节目做好,以慰人心。 Ending Song MΣ$†ΛMN ΣKCПØNΛ† - Быть рядом 节目中我们“疯狂碰瓷”的中文播客翘楚 「日谈公园」 「大内密谈」 「跟宇宙结婚」 「三角龙电台」 「糖蒜广播」 「新闻酸菜馆」 「静说日本」 「机核GADIO游戏电台」 主播 / 通米 嘉宾 / 炀叔、飘叔 「叔,不尽言」那边同时也出了这期节目 (点击跳转)
本期与@宏杰乱弹琴 聊聊海洋科普,厦门(岛内)其实是一个离岛,四面环海,可能我这么说你才会想起这事,说实话,在这座城市呆久了要是不常常去海边,真的没有这个意识,更不要说对海洋知识的了解,这个事儿吧,没有孩子的人尚且可以不着急,家里有儿童的家庭恐怕真得考虑考虑,别白白浪费了一个天然且无尽的教学课堂。 时间轴 00:40 厦门大学“嘉庚号”是这个项目的一个缘起 05:00 文科生来做海洋科普,也是本着科学精神 10:00 体验式海洋科普,台湾那边好像做的不错 15:00 我们是用大众传媒的手段来传递科普知识 20:00 我们小时候是如何第一次接触海洋的? 25:00 厦门在全国海洋科学研究序列里面位列第一 30:00 好看的蓝眼泪就是赤潮啊,你都知道的吧? 35:00 海洋牧场养殖,对海水生态是一种破坏吗? 40:00 项目收费也是一种倒逼自己进步的方式 42:00 未来,游客如果能够参与进来就更好了 Ending Song Hans Zimmer,Jacob Shea - The Blue Planet 有兴趣的朋友们 我建议你们即刻在两微一抖搜索“不懂实验室” 这样你们就不会失散了 主播 / 通米 加班 / 宏杰乱弹琴
接着上期节目「vol.20:放暑假前,跟女大学生们聊了聊八卦 | 黑熊FM」,今天我们继续聊到了理想,因为我想知道“Z世代”的人会如何期待未来的工作,或者说未来以何种姿态和心态进入社会。当然,还是那句话,她们仅仅只能代表她们自己,不能代表整个世代。 时间轴 01:45 你们未来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03:45 到时候不会特别着急的去找 05:45 不太想去做一个日复一日的办公室白领 08:50 人文学院(可能)是最能体现大学本质的学院 12:35 好好学习是希望拥有去选择的权力 13:30 感谢父母的开明和不功利的教育方式 17:00 做学术未必适合所有人 18:00 应试教育最大的危害是抹杀了孩子对知识的渴望 20:00 山东省学而优则仕的风气还存在吗? 22:50 因为职场女性容易受歧视,所以考公务员成为一种更好的选择 27:40 黑暗料理小吐槽 38:00 毕业之后,可能不会留在厦门 Ending Song CADY耳东 - 山海(华晨宇版本) (Cover:草东没有派对) 「《零零后》剧照 (2019年张同道执导的纪录片)」 后记 我发现人要有参照才会看见自己,比如碰见了高山仰止,才知道自己眼高手低,碰见了真正年轻,才发现自己其实是在扮萌装嫩,和她们聊天我很感慨,后生可畏,更可羡,觉得一切都才刚刚开始,会让我想起自己的大学,在记忆的美化系统里,一切都是美好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时间流逝的很慢,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并且自带一种魔幻时刻的滤镜。
...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都喜欢给自己不太了解或者自以为了解的人群贴标签,而且主要对标关系普遍存在于上下十年的代际间,七零后VS八零后,八零后VS九零后,九零后VS零零后。 到今天为止,零零后已经全部成年了,我们有幸约到了两位厦大的学生朋友来一起聊聊天,这里要感谢之前在一个项目中认识的子梦同学把她们推荐给我,介绍的那天,我们四个人从中午聊到了天黑,相谈甚欢。 本期内容 在纷纷扰扰中,如何安心做一个吃瓜群众,我身边的人,几乎所有人都特别爱吃瓜,也就是看新闻看八卦,从宁波女童被害案件,到又红又黑的明星人设。讲道理,杨超越是不是也可以成为一个宗教呢? 片尾曲 《缅因路的月亮》 - 盘尼西林 主播 通米 嘉宾 了了 Z.X.Y
十年前,“派出所值班那点事”为代表的一系列警务微博的大号涌现,开始和每一个普通人平等的互动,距离从未如此靠近,场面热闹非凡。后来又有一批政务微博号也迅速跟上,曾几何时,我记得在厦门召开一场微博营销大会,大咖云集,全国羡慕。 十年前,加一个“V”,会让你在同事、朋友中鹤立鸡群,通过微博你很快捷的就可以寻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网友,从本地乃至全国,都掀起了一个认人识人的新浪潮,我觉得那是最开放的时候,“面基”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十年前,那时的人们,拿起手机都要刷一刷微博,现如今变成了微信和抖音。回过头来看,我会认为微博依然是最好的互联网产品,因为舆论的开放性、公平性和及时纠错的能力都远远超过现在新的产品,现在不论是头条系的算法还是微信朋友圈的封闭,会让每个人的信息获取面狭窄,我认为这是一种倒退,但也许因为在一个相对封闭一点的群体中,每个人才能够获得安全感和舒适区,这让人无法强行的去比较孰优孰劣,时代滚滚向前走,下一个浪潮过来的时候,我们又会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呢? 这期节目是我去跟宏杰聊另一个话题时,先盘盘道闲聊的内容,我们一起经历过这个大时代,没过多久,没想到是微博十周年纪念,在一片怀旧声中,把这期节目剪出来了,其实,我希望更多人可以来跟我聊这个,你的生活因为微博有了什么改变,厦门第一批的自媒体也几乎都是从做微博大号开始的,你们怎么看这个平台,我们做传统BBS的,第一次流量被抢夺,也是从微博开始的,回首看,早已物是人非。 主播 | 通米 嘉宾 | 宏杰乱弹琴
那天跟小魏聊日料的话题,她是日料店的店长,看起来弱不禁风的样子,骨子里却非常要强,日本老板非常严苛的管理也逆来顺受,了解一下她的歌单更是不得了,不是魔岩时代的中古摇滚,就是死亡系的重金属,你说说看,能不聊到灵魂吗?
加央是我们的老同事,在十年前的厦门互联网行业,一个北京人不远千里来到厦门参加工作,这几乎是一种壮举,更别提她当时的创造和贡献,时光匆匆,此番应“十年之约”打飞的回来厦门,好一个相聚。这种机会自然不能错过,赶紧聊一期话题吧,此时同龄人都到了把小孩送进学校的时候了,饭桌上70%的话题都是关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那就聊这个吧。 在北京,我们的加央因为小孩没有对口的公立幼儿园,通过一番私立幼儿园的优缺点以及价格的各方面比对,她最终选择把孩子送到万里之外的泰国清迈去念,这让我们十分好奇,于是话题就从这开始聊起… 本期主播 通米 本期嘉宾 加央(把孩子送到清迈的妈妈) 水妖(前幼儿园园长、教育实践者) 摩罗(厦门某校教师,在职) 嘉宾书单 加央:已按重要程度排序,公众号推荐关注“一小时爸爸”... 《美国育儿百科》 《正面管教》 《游戏力》 《我的N岁孩子》 水妖:书籍强推“正面管教”,正面管教是儿童心理学、以及实操方法论,含案例,还是关系学,《儿童技能教养法》也是方法论... 《正面管教》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母爱的羁绊》 《儿童技能教养法》
关于乐队的一档节目火了,大家纷纷在讨论,乐队的夏天真的到了吗?尤其是独立乐队进入到大众语境当中。这次,我们再次把小空请来,聊聊这个话题。包括音乐APP的AI推荐究竟是让人听到更多,还是更少的?音乐类的节目甚至是关于乐队类的节目,“乐夏”并不是第一个,但这次怎么就能这么火爆呢?如果你还没有看过的话,权且可以把这期节目当作我们的安利。我们甚至“斗胆”排出了自己的“乐夏”TOP5,你也排一个呗? 我们心目中的TOP5 通米 —— 盘尼西林、九连真人、黑撒、斯斯与帆、痛仰 小空 —— 旅行团(2票)、宇宙人、新裤子、刺猬 节目中播放的音乐 痛仰 - 《我愿意》(Live) 九连真人 - 《莫欺少年穷》 盘尼西林 - 《Say it again》 本期主播 通 米 许佳伟 本期嘉宾 小空
我们的朋友Ace是一位来大陆多年的台湾籍企业高管,这次很荣幸请到他来一起聊聊时下的热门话题——“垃圾分类”,在节目里,他将也分享一些他在日本和台湾的所见所感......以及我们各自对于垃圾分类的些许看法。 片头曲 《少女的祈祷》 Maiden's Prayer - Badarzewska 据传当年台湾“卫生署长”许子秋正在为挑选垃圾车的音乐犯愁,正巧他女儿在客厅练习弹奏这首波兰女钢琴家、作曲家巴达捷夫斯卡18岁时创作的作品。曲子结构简洁,手法朴素,欢快轻盈,充分表现出一位少女充满的梦幻和遐想,洋溢着青春和幸福的愿景。许“署长”听得如痴如醉,当即就定下这首曲子作为垃圾车“驾到”的不二音乐。从此,《少女的祈祷》在台湾穿街走巷,家喻户晓。 片尾曲 《垃圾》 - 卢巧音 外星寶寶 节目里Ace提到台湾早期的“外星宝宝”垃圾桶,有多大,大家自己看图,哈哈哈哈哈哈,据说还是从荷兰进口的! 那也是台湾第一次以卡通形象来推广公共政策。后来再要推广什么政策,都要找人来画卡通形象代言了。 冷知识“知乎” 港台为啥把“垃圾”称作“乐色”,简单地说,现在北京普通话读“垃圾”为laji是“认字认半边”的情况,台湾国语是读成lese的,1947年的《国语辞典》也是注读成lese的。“垃圾”在中古可能读为lop sop,各地方言也都读为类似lap sap的音。北京口语曾用「垃圾 (là sa) 」,符合二字读音的类推规则。两个俗字中,「圾」是仿「趿 (sa) 」造的,可见造字时读音并没紊乱。是后来的浅人读半边形成的讹音。 其实最近两个月,上海那边的段子手集体大爆发,主要的槽点我认为就是干、湿两类的独特分类,容易产生混淆不清的情况,而厦门和北京一样,是容易理解的厨余、有害、可回收、其它。 厦门垃圾分类全国领先。近日,在住建部对全国46个重点城市垃圾分类工作情况进行的考核中,厦门已连续四个季度排名全国第一,初步形成了垃圾分类的“厦门模式”。 据介绍,厦门经过近三年垃圾分类工作实践和创新推动,市民垃圾分类知晓率100%,参与率达85%。目前,全市日产生活垃圾5200吨左右,其中,厨余垃圾700吨、其他垃圾4400吨,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100吨左右,垃圾日产量呈明显减缓趋势。 (原标题:福建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昨在厦举行 厦门垃圾分类经验值得全省借鉴) http://news.xmhouse.com/bd/201907/t20190711_686197.htm 本期主播 通 米 本期嘉宾 Ace 周宇
资深婚礼策划师Sandy姐姐突然辞去工作,跑到菲律宾城市宿务游学一个月,一边游山玩水一边学英语,原来,还有这种骚操作,原来,菲律宾的英语并没有典型的东南亚口音,前同事Onlife作为我朋友圈排名第一的东南亚自由行达人,也来一起分享这几年的旅途见闻和感受。
巴蒂斯图塔、罗伯特·巴乔、耶罗、菲戈、赞布罗塔、门迭塔、莫伦特斯、里瓦尔多、斯坦科维奇、利特曼宁、皮雷、德约卡夫、久利......哪一个不是曾经足坛上响当当的球星,哪一个不是球迷曾经非常熟悉的偶像,直到现在每出足球游戏,还要把他们复刻出来,让球迷去使用,样子还必须和当年叱咤绿茵场上一模一样,现在,他们拥有共同的特点,就是退役了,大家以为(在球场上)再也见不到了,但一眨眼功夫,怎么在中国踢上杯赛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