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朋友Ace是一位来大陆多年的台湾籍企业高管,这次很荣幸请到他来一起聊聊时下的热门话题——“垃圾分类”,在节目里,他将也分享一些他在日本和台湾的所见所感......以及我们各自对于垃圾分类的些许看法。
片头曲
《少女的祈祷》
Maiden's Prayer - Badarzewska
据传当年台湾“卫生署长”许子秋正在为挑选垃圾车的音乐犯愁,正巧他女儿在客厅练习弹奏这首波兰女钢琴家、作曲家巴达捷夫斯卡18岁时创作的作品。曲子结构简洁,手法朴素,欢快轻盈,充分表现出一位少女充满的梦幻和遐想,洋溢着青春和幸福的愿景。许“署长”听得如痴如醉,当即就定下这首曲子作为垃圾车“驾到”的不二音乐。从此,《少女的祈祷》在台湾穿街走巷,家喻户晓。
片尾曲
《垃圾》 - 卢巧音
外星寶寶
节目里Ace提到台湾早期的“外星宝宝”垃圾桶,有多大,大家自己看图,哈哈哈哈哈哈,据说还是从荷兰进口的!
那也是台湾第一次以卡通形象来推广公共政策。后来再要推广什么政策,都要找人来画卡通形象代言了。
冷知识“知乎”
港台为啥把“垃圾”称作“乐色”,简单地说,现在北京普通话读“垃圾”为laji是“认字认半边”的情况,台湾国语是读成lese的,1947年的《国语辞典》也是注读成lese的。“垃圾”在中古可能读为lop sop,各地方言也都读为类似lap sap的音。北京口语曾用「垃圾 (là sa) 」,符合二字读音的类推规则。两个俗字中,「圾」是仿「趿 (sa) 」造的,可见造字时读音并没紊乱。是后来的浅人读半边形成的讹音。
其实最近两个月,上海那边的段子手集体大爆发,主要的槽点我认为就是干、湿两类的独特分类,容易产生混淆不清的情况,而厦门和北京一样,是容易理解的厨余、有害、可回收、其它。

厦门垃圾分类全国领先。近日,在住建部对全国46个重点城市垃圾分类工作情况进行的考核中,厦门已连续四个季度排名全国第一,初步形成了垃圾分类的“厦门模式”。
据介绍,厦门经过近三年垃圾分类工作实践和创新推动,市民垃圾分类知晓率100%,参与率达85%。目前,全市日产生活垃圾5200吨左右,其中,厨余垃圾700吨、其他垃圾4400吨,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100吨左右,垃圾日产量呈明显减缓趋势。
(原标题:福建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昨在厦举行
厦门垃圾分类经验值得全省借鉴)
http://news.xmhouse.com/bd/201907/t20190711_686197.htm
本期主播
通 米
本期嘉宾
Ace
周宇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