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本期和大家聊一聊那些爱过我们的城市和城市中的食物味道。 1. 北京是美食荒漠吗? 2. 食物打破了我的信息茧房、保持开放心态 3. 抱着尊重进入一个城市的时候,才会感受到你和它之间发生的种种的连接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都可以走出家门,而那时,春天依然还在。 祝健康、平安。 嘉宾 于洋 微博@于三羊开泰:精神在江苏的昆明人 严飞 微博@严飞的微博:南京人
中年人还有爱情吗?这种说法,是不是隐含了歧视?我们中年人凭什么就不能有爱情了!(傲娇脸 这一期,拉了我的中年伴侣来聊一聊: 1.中年人最后的倔强 2. 人生需要留白、喘息,感情也才会有空间生长 3.中年人当然可以有爱情,而且可以拥有更加明确、美好的爱情 4.当我们谈论爱情的时候,其实是在拥抱自己的生活 5.追求爱情的过程,其实是向内寻找自我的过程。 提到的作品 电影:《爱情神话》 书: 《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By 朱天心 《爱,需要练习》By 陈海贤
这一期由我独自录音,和大家聊了聊: 1. 回忆中家的年味 2.过年热闹中的孤独:一个人打起精神走下一年的路,家人是隐形的陪伴 3.成年后和亲人的团聚,是一个重要的力量支撑。 4. 梁实秋:父母对子女的爱,子女对父母的爱,是神圣的。 本期提到的书 《可能这就是人生吧》 梁实秋
大家好,本期播客邀请了马家辉,好久不见马爷,聊起来还是那么老辣、畅快。 1、躺不平,卷不动,被夹在了缝隙里怎么办? 2. 要做什么、不做什么,身体会诚实地告诉我们吗? 3. 如何看见身边人和我们自己? 4. 快乐和不快乐有定量吗? 感谢收听,祝大家2022年快乐、自在!
小区保安、家政工、装修工人、房地产中介......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他们,但因为太习惯和他们进行简单的接触,只是把他们当作有交集的偶然相遇的人。 我们看似与他们很近,其实又很遥远。 在习惯于宏大叙事的今天,可能很容易忽视最普通的他们,但你有没有想过,在他们的身后,和我们一样拥有着细密微茫的社会关系,在这个大时代,也和我们有着相似的困与乏。 他们,亦是我们。 本期提到的作品 《门口的陌生人》齐格蒙特· 鲍曼 《把自己作为方法》项飙 《桥与门》齐美尔 《身边的陌生人:社会学家的十次追问》 看理想APP
本期嘉宾是胡晏萤,一名陶瓷制作人。 胡晏萤先后毕业于人民大学、伦敦艺术大学。2011年辞去稳定工作后,去景德镇学习陶瓷。 在这一期播客里,真诚地和我聊了这十年的创作经历。 她觉得,虚荣就是撒旦最爱的原罪,没有比虚荣更可怕的东西。一旦克服了虚荣,会发现很多力量就回到你身上,成为一个真正自由的人。 十年的求索创作中,她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恒心,尽管老生常谈,但其实是最酷的一件事。 和几年前我第一次见到她时相比,现在的她更放松和自在了。 她告诉我,“我认为自己真正成熟起来,是开始可以忍受、接受悬而未决了。没有什么是被承诺的。” 这是一次没有太多预先规划的采访,制作完成后,我一人坐在房间里戴着耳机听,窗外屋顶上的白雪还没有完全融化,在红砖的映衬下,无暇、澄澈。让我想起胡晏萤做的陶瓷娃娃,清冷疏离,仿佛有着自己的灵魂,能与人对话。 祝你收听愉快,冬日温暖!
我们的社会不断开放,一些私密的话题不再是禁忌,但关于精神层面的挣扎,人们似乎依然羞于启齿。有句玩笑是,一对夫妻瞒着彼此吃抗抑郁的药物,但不会瞒着彼此吃胃药。 本期邀请了我多年的好朋友,小佳,一名高校老师讲述了她的8年心理咨询经历。 她真诚地分享了自己的这一段生命体验: 1、下定决心,踏出心理咨询的第一步; 2、心理咨询师提供了”第三者视角“,也像是一副拐杖、一面镜子,帮助我们重新看世界、正视当下的困境; 3、走出心理咨询室后,最重要的还是把获得的觉察能力带入生活。 本期提到的作品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美国】洛莉· 戈特利布
朋友SW推荐我看综艺节目《再见爱人》,一开始我是抗拒的,主要是不想看到狗血和家长里短,但没想到这个节目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上帝视角,去看待我们自己的感情、婚姻生活。 我邀请了已婚十年的SW,和我一边聊节目里三对夫妻呈现的感情模式,一边探讨并发现: 1.婚姻不是必需品。 2.夫妻的感情就像一个账户,每增进一次情感的互动,就是往这个账户里面存钱,情感账户里的余额越多,在面对压力或者是冲突的时候,它能够起到的缓冲作用就越大,就越能够渡过难关。 3.当我们在谈论亲密关系的时候,我们真正在谈论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在其中学到的技能、知识点,是能够运用在生活中其他维度的。 4.爱在不同阶段有它不同的样子,尊重、接纳、理解、互为依靠才是最真实、有力量的爱,让我们在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如意时仍然能充满能量。 本期提到的作品 1.书:《候场》李诞 2.电影:爱在三部曲《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日落黄昏后》和《爱在午夜降临前》 3.音频课程:《亲密关系30讲》陈海贤
我的幼崽今天四周岁,特地和他爸爸录了一期播客,会放给他听,让他知道在养育的日常中,妈妈和爸爸都在想什么。 龙应台写过,从妈妈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难得的是妈妈会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我们是一样的生命,我们彼此尊重,我们一起成长。 小孩的到来,让我有时候累得感到被掏空,也给我带来前所未有的收获和成长,和他一起看世界的不同面向。 曾经的自己是一块有棱角的石头,有了小孩以后,感到这块石头在慢慢变得光滑,但依然保持着棱角,只是不会再刺伤自己和别人了,而且变成了一块纹理更丰富的石头。 谢谢你啊,生在秋天的小孩。 愿你把阅读作为终生的陪伴,用书本作为理解世界的一个方式; 你可以不用太乖,但需要明辨是非; 你不需要做一个套在模板里的小孩,但希望能找到喜欢的人生; 愿我们都拥有宽阔、光明的未来; 谢谢你啊,秋天的小孩。 本期提到的书 《游戏力: 随时随地激活孩子天性中的合作与勇气》 【美】劳伦斯·布洛克 Lawrence Block
大家好,本期再次邀请了小晴,一个非知名编剧,聊聊曾经留下深刻回忆的电视剧们,还有那些给与过我们人生启发和光亮的女主角们。 什么是「大女主」? 并不是单单追求戏份的量大,这样反而让剧情陷入模板化,让观众陷入审美疲劳。 真正的「大女主」是,她的人物弧光、成长轨迹,能引领时代的女性形象,能给与观众滋养,放大女性渴望拥有的某些特质。比如,深情而有分寸,清醒但不冷漠,不服从于男性制定的规则等等。 本期提到的电视剧作品 1994年 《过把瘾》 2001年 《情深深雨濛濛》 1999年 《创世纪》(港剧) 2002年 《穿越时空的爱恋》 2011年 《甄嬛传》 2019年 《致命女人》(《why women kill》)第一季 《自在电台》常驻主播乐小姐,每期邀请一位嘉宾,和你聊聊人间事。在荔枝FM、喜马拉雅、QQ音乐、小宇宙会持续更新。 欢迎留言给我,你的每一个字我都会认真阅读。
本期节目我们读《惜别》,作者是止庵。 他是传记随笔作家,周作人、张爱玲研究者。 这本书记录了他陪伴母亲度过的最后时光,寻常又真切,深刻而动人。 止庵在书里写,“父亲去世,我的人生第一幕结束了;母亲去世,我的人生第二幕结束了…… 中国固有的生死观,最终对我们来讲无非只是一种提醒而已。怎么看待死,其实就决定了怎么对待自己的生,怎么对待无论与自己有关还是无关的别人的生,而这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告别,是卡在了新生活和旧生活当中的一个链条,就好像是火车开过的时候,这一节和下一节铁轨之间发出“咯噔”的声音。 学会接受告别,是成人世界的一门无常功课。 不论是告别一个人,还是一座城市、一段感情...都会把我们内心的某处连根拔起,牵扯着过往。 我们该如何面对、接受和放下? 本期提到的书 《惜别》作者: 止庵 《告别式,从明天开始》作者:张家瑜
大家好,婚姻故事第二弹来啦。本期嘉宾是我的好朋友,小米,已婚六年。这一期,我们两个中年人聊了聊: 1. 婚姻中需要妥协吗?任何一方在婚姻中的妥协,是否意味着软弱无力? 2. 很多人说,夫妻是利益共同体,用“合伙人”的方式来经营婚姻,真的可以减少矛盾,让关系更持久吗? 3. 如果一段关系不论能走多远,它最终的结果都是分离,可能是因为死亡,也可能是各种人为的因素,那么我们不妨更诚实地面对彼此。 本期提到的作品: 《婚姻故事》(电影) 《一一》(电影) 《被讨厌的勇气》(书)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