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j decoherencers, 中秋快乐!欢迎回到退相干Decoherence电台,本期我们邀请到亲爱的韩老师和徐老师来聊一聊音乐。音乐是什么呢?是“天穹挂满了小提琴”的德语隐喻吗?是段义孚所依恋的可以随身携带的情感支撑吗?是指示时间流动方向的箭头吗?是你身在其中按捺不住分享给某一个人的精彩现场吗?音乐对于我们从来都是如此普遍又私人的必需品。然而当我们谈论音乐的时候,我们似乎总是无法跳出“西方音乐体系”的束缚。那么东、西方音乐天然有着巨大差异吗? 为数稀少的最完整的古希腊音乐传世作品之一是刻在土耳其特拉莱斯附近(艾金)一块墓碑上的《塞基洛斯墓志铭》(Épitaphe de Seikilos),为公元一世纪前后为塞基洛斯所作的歌曲。歌词大意为“只要你活着,就要活得轻松愉快;不要让任何事情折磨你。生命太短暂,岁月催人老。”弹拨乐器发出清脆愉悦的声音,那是水滴均匀落在爱奥尼亚柱头上,那是阳光在微风中穿过跳跃的枝桠留下一地婆娑树影,让人想起萨福的韵律,“keladei形容潺潺流水,tethumiamamenoi形容献祭时的烟雾飘渺,aithussomenon形容透过树叶的斑驳阳光。”只要你仔细倾听就会发现,在古老的希腊音乐中似乎流淌着东方的情韵。 我们将一同跟随韩老师和徐老师对弹拨乐器流变的讲解重新认识东、西方音乐体系。里拉琴、乌德琴(鲁特琴)、琵琶、吉他等乐器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我们今天熟悉的乐器是如何抵达它们今天所在地域并成为地方乐器的呢?除了十二平均律和五声调式,我们还应该如何认识音律?欢迎收听Podcast 退相干 Vol. 7 天穹挂满鲁特琴。 时间轴: 03:23 打猎的工具与弹拨乐器的流变 05:58 琉特属、乌德琴、古埃及墓室壁画、犍陀罗文化与制琴工艺 09:45 怀孕的母羊皮? 11:50 八块钱的廉价乐器 14:15 乌德琴的弧度 16:24 西方音乐的他山之石 17:40 鲁特琴在欧洲的历史 23:38 乌德琴多组弦的合理性 25:16 出人意料的乐器 26:38 独特的弹奏技法 28:56 轮指与摇指 34:14 合奏的由来与发展 【图片补充信息】 * 曲颈鲁特琴 * 大鲁特琴 * 螺钿紫檀琵琶背面图 * 曲颈琵琶 欢迎在微博、小宇宙、苹果播客、Spotify、Acast、QQ音乐等平台搜索并订阅【Podcast退相干】 商务合作/简历投递:[email protected] 👧主持人:Delta,Clara 👧嘉宾:韩老师,徐老师 👑后期剪辑:Delta,Clara 👑编辑: Delta,Clara 片头曲:Longa Farahfaza (演奏者:韩老师) 片尾曲:春江花月夜(演奏者:王憓、许菱子) BGM: * 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ZCfgTH600w * 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pVG4oTa3Fk * 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fHmRJmz52M
在Vol.5 作为chiaroscuro*载体的城市与建筑:功能vs审美,“非场所”,建筑的心理节奏|建筑与城市 一期,小飞侠和Yoooo与我们分享了建筑师如何平衡功能与审美,设计者如何为使用者留白,建筑如何回应自然,以及设计师如何依据使用者的心理节奏与感受选择“非场所”的建筑材料等专业问题。 建筑从来不是一只冰冷的容器、一个抽象的名词或一种概念的投射,它是雨果眼中人类思想的主要载体,是时间洪流与社会秩序的沉积;它是巴什拉眼中保护着自我的非我,是我们用来勇敢面对宇宙的工具;它是段义孚眼中或开放或隐秘的“躯体”,是流动、自由、潜在,也是生命、活跃、知觉。 无论是穿过悠悠岁月、诉说着人类文明与荒蛮的历史建筑,还是经过缜密修复再度为我们所用的依然“活着的建筑”,它们的存在足以证明人类对空间的驯化。而空间的臣服也在引诱着人类以动态的、辩证的思维理解自身和宇宙万物,如莫里斯·梅洛-庞蒂曾揭示的:“实体空间与心理空间双重交叉式地合并、混杂或缠绕在一起”。我们设计、营造、修复、摧毁的不仅是外在于我们的另一种“躯体”,也是内在于我们的双重寓所。然而我们寓居于建筑与城市之中,有时会忘记它们其实也会呼吸。 在Vol. 6 活着的建筑、永恒的建筑与诗意的建筑 一期,我们将以更加宏观的、流动的视角认识包豪斯与中国设计、各国建筑修复理念以及古镇的保护与发展。最后我们也将聊一下建筑师的职业困境与挑战,建筑行业真的是夕阳产业吗?为什么建筑师频频转行? 时间轴: 02:47 作为世界设计先驱的包豪斯 04:46在批量化生产基础上的优化创新,简约设计 08:44中国对包豪斯体系的延续与传承 10:30 包豪斯与中国的民族性设计 14:20意大利建筑修复理念 19:00设计随着功能而改变 20:57 古镇开发与保护,观看整体肌理 21:50为古镇保护分区:核心保护区、缓冲区、商业区 28:12古镇保护与开发的典范--黄龙溪古镇 35:34建筑的诗意与禅宗 37:13营造美的体验 39:26内向营造 41:31建筑师的职业困境与挑战 【节目中提及的书目、建筑师、引用文章及名词注释】 * 《设计沉思录》,杭间 * 《时光之魅,欧洲四国的建筑和城镇保护》,何晓昕 / 罗隽 * 维欧勒·勒·杜克(注:Eugène Emmanuel Viollet-le-Duc,法国哥特复兴建筑的中心人物)声称在修复过程中采用绝对的标准将迅速导致荒谬。应县木塔保护注定是一种各方面平衡的结果,包括安全、形制、实体、工艺、形象、意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平衡。 * 《威尼斯宪章》(注: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原则,全称《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中提到的真实性,就是以最小干预原则对文物信息进行最大限度的留存,这样的做法事实上就是对我们的先人,尤其是对后人的一种尊重。 * http://ny.zdline.cn/mobile/audioText?artId=58829&sm=app * 国立包豪斯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Bauhaus),是一所位于德国魏玛的艺术和建筑学校,讲授并发展设计教育。由建筑师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在1919年时创立于魏玛。学校经历了三个时期:1919年至1925年魏玛时期、1925年至1932年德绍时期和1932年至1933年柏林时期,以及三任校长:1919年至1925年的沃尔特·格罗皮乌斯、1925年至1930年的汉斯·迈耶以及1930至1933年的密司·凡·得罗,1933年在纳粹政权的压迫下,包豪斯宣布关闭,同年也是魏玛共和的结束。 *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年5月18日-1969年7月5日),德国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设计学校先驱包豪斯创办人。 * 汉斯·迈耶(Hans Emil“Hannes”Meyer,1889年11月18日-1954年7月19日)是瑞士建筑师,自1928年至1930年在德意志国德绍时期的包豪斯建筑学校为第二任校长。 *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年3月27日-1969年8月17日)生于德国亚琛,过世于美国芝加哥,原名为玛丽亚·路德维希·密夏埃尔·密斯(Maria Ludwig Michael Mies),德国建筑师,亦是最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自1930年至1933年在德意志国德绍与柏林时期的包豪斯建筑学校为最后一任校长。 * 欧仁·埃马纽埃尔·维奥莱-勒-迪克(Eugène Emmanuel Viollet-le-Duc,1814年1月27日-1879年9月17日)为法国建筑师与理论家,最有名的成就为修复中世纪建筑。法国哥德复兴建筑(Gothic Revival)的中心人物,并启发了现代建筑。出生于巴黎;在瑞士洛桑过世。 * 卡罗·阿尔贝托·斯卡帕(Carlo Alberto Scarpa,1906年6月2日-1978年11月28日),意大利著名建筑师、玻璃工艺与家具设计师,斯卡帕深受威尼斯文化的材料、景观和历史以及日本文化的影响,对历史、地区主义、发明以及艺术家和工程技术都有浓厚兴趣。 * 阮仪三(1934年11月21日-),原籍江苏仪征,生于江苏苏州,中国著名的古城镇的规划保护专家。 * 隈研吾(隈 研吾,1954年8月8日-),著名日本建筑师,曾获日本、意大利、芬兰等国之建筑奖。建筑作品散发日式和风与东方禅意,在业界被称为“负建筑”、“隈研吾流”;又以自然景观的融合为特色,运用木材、泥砖、竹子、石板、纸或玻璃等天然建材,结合水、光线与空气,创造外表看似柔弱,却更耐震、且让人感觉到传统建筑的温馨与美的“负建筑”。 * 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朔州市应县,是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高的木塔。其确切建造年代无从考证,但可从其建筑风格和相关文物信息确认其建造时间在辽代,并且在金代、元代、明代和清代被多次修葺。该塔曾经历过数次大地震,并于1926年在军阀混战中被炮击,但塔身从未倾倒。该塔通高67.31米,主体结构全部为木质结构,塔身外看为五层,其中第一层至第四层内各建有一层作为上一层基座的暗层,塔顶为铁制塔刹。每层塔室内的内槽均安置有佛像,其中第一层的内槽安置有一尊高约10米的释迦造像,内壁还绘有壁画。由于应县木塔塔身结构过于复杂,全塔共计出现54种不同的斗拱类型,关于该塔的维修方案自20世纪70年代起一直处于争议状态,直至2013年相关方案才得以最终确定。1961年,佛宫寺释迦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欢迎在豆瓣、新浪微博、小宇宙、苹果播客、Spotify、Acast、QQ音乐等平台搜索并订阅【Podcast退相干】 商务合作/简历投递:[email protected] 👧主持人:Clara 👧嘉宾:小飞侠,Yoooo 👑后期剪辑:Delta 👑音质调整:锦鲤 👑编辑: Clara 配乐:www.youtube.com
在Vol.3 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跌落的建筑群,文脉主义,建筑与人的相互作用|建筑与城市一期,小飞侠和Yoooo从专业角度和我们分享了建筑在与人发生相互作用时所展现的物质性、精神性、历史性以及社会性:跌落的阿尔罕布拉宫,“洗脑”的建筑实验园区,各国建筑风格与其文化隐喻等。而城市好像是一条会呼吸的鲸鱼,以时间为航线,以理性为负熵,从飘摇孱弱的零星聚落生长为遮天蔽日、连绵不绝的现代城市。 过去的人类虽蜉蝣般寓居于建筑与城市之中,却凭借真实的身体性栖居体验获得绝对主体性。今天的“我们并非生活在一个均质的空洞的空间里,相反我们的空间深深浸润着各种特质和奇思异想,它或者是亮丽的、轻盈的、明晰的,或者仍然是晦暗的、粗糙的、烦扰的,或者高高在上,或者深深塌陷,或者是涌泉般流动不居的,或者是石头或水晶般固定凝结的。”今天的城市不再仅仅是“一个光明的地方”,还是一个奇迹般容许巴洛克音乐和五十种口味酸奶油同时存在的巨大游乐场。 那么时间如何作用于建筑空间之中呢?假如时间褪去祖传的隐形斗篷,就会显露出可见的光与暗,于是我们通过时间的明暗转移(chiaroscuro)来捕捉空间的“绵延”(la durée)便成为可能。在本期内容中我们将围绕以下话题展开讨论:建筑设计应该更偏向功能性还是审美性?如何理解不同建筑师的个人风格?人类学家所定义的“非场所”如何以其不同的功能分区迎合使用者的心理节奏? *明暗转移法/明暗对照法(chiaroscuro),源于意大利语的“明”(chiaro)与“暗”(scuro),是文艺复兴时期发展出的绘画技法,通过强烈明暗对比的基调以塑造三维立体的效果。 时间轴: 02: 42 建筑的功能与美感 03:51 建筑师,流动的偏爱 11:54 为使用者留白 15:03 金贝尔美术馆,光的哲学家 19:31 物质是被消耗掉的光 21:52 北欧的建筑,设计处处回应着光 24:01 教堂中的沙发 25:17 北欧的设计细节 30:52 建筑师如何理解“非场所” 35:10 材料与心理感受 37:17 机场的材料选择 【节目中提及的书目及建筑】 * 《认识建筑》(Understanding Architecture)[美] 罗伯特·麦卡特 / [芬] 尤哈尼·帕拉斯玛 * 《非场所》/《非地方》(Non-lieux, introduction à une anthropologie de la surmodernité)[法] 馬克‧歐傑 Non-lieux :« Si un lieu peut se définir comme identitaire, relationnel et historique, un espace qui ne peut se définir ni comme identitaire, ni comme relationnel, ni comme historique définira un non-lieu. » * 金贝尔美术馆 【节目中提及的建筑师】 * 路易斯·康:(英语:Louis Isadore Kahn,1901年2月20日-1974年3月14日),原名伊特兹-莱布·施缪洛夫斯基(Itze-Leib Schmuilowsky),爱沙尼亚裔犹太人美国建筑师、建筑教育家。他出生于沙俄时期的爱沙尼亚库雷萨雷。1905年,举家移民美国。他在费城长大,1914年5月15日成为美国公民。在宾夕法尼亚州几家公司工作后,他于1935年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从1947年到1957年,在继续他的私人业务的同时,他在耶鲁大学担任设计评论和建筑学教授。从1957年直到去世,他担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教授。康的设计风格深受古代遗迹影响,倾向于宏伟庞大。他的作品被认为是超越了现代主义的不朽杰作。 * 安藤忠雄:(あんどう ただお Andou Tadao,1941年9月13日-),日本建筑师,1995年普利兹克奖得主,东京大学名誉教授。21世纪临调特别顾问,东日本大震灾复兴构想会议议长代理,大阪府与大阪市特别顾问。 * 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1937年9月14日-),意大利建筑师。1998年第二十届普利兹克奖得主。因对热那亚古城保护的贡献,他亦获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亲善大使。 * 雷姆·库哈斯:(荷兰语:Rem Koolhaas,1944年11月17日-),荷兰建筑师,于2000年获得第二十二届普利策克奖。 * 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án;1902年—1988年)20世纪最重要的墨西哥建筑师之一。 1980年第二届普利兹克奖得主。他的全部建筑与景观作品都完成于墨西哥。 欢迎收听本期播客:Vol. 5 作为chiaroscuro载体的城市与建筑,欢迎留下你的收听感受以及对我们的期许。由于建筑专题的专业特殊性,我们将本专题内容分为三期播放,稍后我们将为大家提供第三期,敬请期待。 欢迎在豆瓣、新浪微博、小宇宙、苹果播客、Spotify、Acast、QQ音乐等平台搜索并订阅【Podcast退相干】 商务合作/简历投递:[email protected] 👧主持人:Clara 👧嘉宾:小飞侠,Yoooo 👑后期剪辑:Delta 👑音质调整:锦鲤 👑编辑:Delta, Clara 配乐:www.youtube.com
亲爱的 decoherencers, 退相干Decoherence电台又又在周末和大家见面了。本期我们继续来聊一聊旅行这件事, 如果说Vol.2 (她在墨西哥挤春运,你在西藏遇见“狼”,我在波兰睡浴缸)是那只赫敏装着全世界的魔法口袋,随着“accio”一声魔咒念出,旅行的奇遇和高光时刻便纷纷涌现。那些被陌生人的温暖善意消融了距离的异乡人时刻,那些被旷野或作为城市的场域接纳自身存在的刹那,那些我们明明毫不相干却因为同样的音乐而协同心跳的默契体验。旅行好像是一场时空的游戏。 在Vol. 4 中我们将更多通过旅行来探索自身,无论在途中我们与哪里的风景或哪里的人相遇,无论我们与谁同行,无论我们追随着哪位作家或导演的足迹,最好的旅伴总是我们自己。对于任何一座熟悉或陌生的城市来说,我们不过是它的短暂“宿主”,我们在经过与离开之间只能匆匆瞥见它于变化中的一瞬。然而正是在这短暂的一瞬,我们留下了以记忆作为宿主的自身存在,或许这正是 partir, c’est mourir un peu的含义吧。此后,每当我们回忆起旅途中的自己,就是一次与“二重身”/“双重自我”的相遇。 假如在魔法消失之前你还有一炷香的时间,你想立刻出现在哪里呢? 时间轴: 00:40 与旅行交错的阅读体验:芬兰,德国,巴黎 8:31 文学/艺术巡礼:科塔萨尔、波拉尼奥,查令十字街84号、威尼斯,布列东、《再见列宁》在柏林 25:21 旅行的预期与现实:庞贝古城,布鲁塞尔,科隆 32:27 克尔凯郭尔与任意门:阿尔梅里亚,梵蒂冈 48:40 身体的旅行与精神的旅行 51:10 我们为什么需要旅行? 【节目中提及的作品、概念及引用】 * 《赎罪》,麦克·尤恩 * 《海之沉默(Le Silence de la mer)》,维尔高(Vercors) * 《Die sanfte Gleichgültigkeit der Welt》,Peter Stamm * 二重身(Doppelgänger),本意是指某一生者在二地同时出现,由第三者目睹另一个自己的现象。该存在与本人长得一模一样,但不限定为善或恶。 * 《跳房子》,胡里奥·科塔萨尔 * 《查令十字街84号》,海伦·汉芙 * 《看不见的城市》,卡尔维诺 * 《水印·魂系威尼斯》,布罗茨基 * 《疯狂的爱》,安德烈·布勒东 * 《Where Are We Now》,David Bowie * 《再见列宁(Goodbye Lenin)》,Wolfgang Becker,2003 * 《A Sort Of Life》,Graham Greene * 《巴黎我爱你(Paris Je T’aime)》,2006 * 《金蔷薇》,康斯坦丁·格奥尔基耶维奇·帕乌斯托夫斯基 欢迎在微博、小宇宙、苹果播客、Spotify、Acast、QQ音乐等平台搜索并订阅【Podcast退相干】 商务合作/简历投递:[email protected] 配乐: * 1. Lauren - Men I Trust * 2. Fandanguillo - Andres Segovia * 3. Le Baiser - Alain Souchon * 4. Shoot You Dawn - The Stone Roses * 5. Forlorn Hope Fancy - John Dowland * 6. Heigh Ho Holiday - Anthony Holborne * 7. Where Are We Now - David Bowie * 8. Succar Ya Banat - Khaled Mouzanar * 9. Pavane - Gabriel Faure * 10. All You Are Going To Want To Do Is Get Back - The Caretaker * 11. Granada - Julian Bream * 12. Daydreaming - Radiohead * 13. Happy Together - The Turtles * 14. Cucurrucucu Paloma - Rocio Durcal * 15. Slippery Guitar - Pink Floyd * 16. Senza Un Perche - Nada * 17. La Maja De Goya - Julian Bream * 18. Ready To Fly - Masayoshi Takanaka 👧主持人:Vera 👧嘉宾:Delta,Clara 👑后期剪辑:Delta 👑编辑:Delta, Clara 旅行专题第一期: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2da4cc2fa15142e17251e50
本期我们邀请到两位建筑专业的嘉宾,小飞侠和Yoooo一起开启建筑与城市专题,我们将共同探索人应该如何寓居于建筑与城市之中。两位建筑师将从专业角度与我们分享建筑在与人发生相互作用时所展现的物质性、精神性、历史性以及社会性。我们将在专题中与大家共同探索时间如何作用于建筑空间之中,建筑师如何平衡功能与审美,设计者如何为使用者留白,建筑如何回应自然,以及设计师如何依据使用者的心理节奏与感受选择“非场所”的建筑材料等问题。 时间轴: 2:55 瞬间的建筑抑或永恒的建筑 4:08 阿尔罕布拉宫,跌落的建筑群 7:12 植被的在地性 9:38 现代城市的尺度 12:11 哥本哈根走街 15:31 商业发展与城市尺度 19:40 文脉主义与城市规划 22:58 城市规划的典范:伦敦,苏州 26:00 理性的城市规划:巴黎 32:32 城市的新与旧 37:15 丹麦民众参与建筑决策 39:30 建筑实验园区 42:13 马赛公寓 45:22 日式建筑与《阴翳礼赞》 46:05 日本文化的克制与“放荡” 48:16 浮世绘与海德格尔 54:33 阿姆斯特丹孤儿院 1:00:33 飞碟🛸? 1:02:22 只有狐狸能看见你 是谁在容纳我们琐碎的庸常与匮乏的惊异? “很久以前我建造了你,哦,家宅! 我在每一次回忆中搬运石块 从海边直到你的墙壁上沿 我看见了,四季孕育而成的茅草屋 你的屋顶像海一样善变 舞动在白云深处 分不清是烟是云 风的家宅,吹口气就会无影无踪的居所。” --《风的家宅》 当你初次抵达一座陌生的城市,你会首先观看什么呢? “一个异乡人一走进这座陌生的城市,目光扫过那些塔尖柱饰、楼阁与干草棚,掠过弯弯曲曲的运河、菜园和垃圾堆,就能一下子分辨出来,哪是王子的宫殿,哪是大法师的庙宇,哪是旅馆、监狱或贫民窟。有人说,这证明了一种假设,那就是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仅仅由差异构成的城市,一座既无形象又无形态的城市,而那些特别的城市则填充了它。” --《看不见的城市》 城市和公共空间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城市文化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作为人们共有的原始记忆,超越时代流传下去。要培养城市文化并不是单纯地把旧事物毁坏后拿新的事物代替,要懂得保存才能获得真正的丰富性。要在一块土地上建造新的建筑,就应该要采取某种方式来对应这块土地原本的多元价值观所累积的“场域记忆”。因为新与旧之间的对话,能让场域活性化并带给城市空间深度。” “威尼斯有圣马可广场这样阳光灿烂的一面,但其背后则是无限延伸、迷宫式的街道空间。由小运河、桥、隧道、小广场等多姿多彩的要素,交织而成富有变化的迷宫空间,相对于广场的“光”,迷宫空间是“影”。穿过狭窄的巷弄,满溢着光线的广场突然在眼前展开,这充满戏剧性的空间场景,也就只有在这个城镇上才有机会体验。” --《在建筑中发现梦想》 谈及建筑的身体性体验,你会首先想到什么呢? “人们在运动中,在记忆与想象中,用他们的整个身体栖居在建筑里......空间与材料、光线与阴影、声音与肌理、天高与地远......所有这些因素在我们的体验中交织在一起,组成了能够呼应我们日常生活的场景。”--《认识建筑》 什么是阴翳之美呢? “所谓美,从来是在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我们那情非得已而生活在黑暗居室里的祖先,不知何时从阴翳中发现了美,并最终演变为主动利用阴翳以实现审美目的。事实上,日本居室的美全依阴翳的浓淡而生,除此以外没有其他秘诀。西方人看到日本居室,震惊于其简素。至于室内,则利用纸隔扇,让庭院里反射进来的光线透过它轻悄幽柔地潜入.....若过于明亮,那微弱光线所形成的阴翳就会消失。那些散逸室内、倏闪不定的外光附于昏暗的墙面,艰辛地保存其余命,我们偏偏喜爱这纤弱的微明。对我们来说,这壁上的微明或者说晦暗比任何装饰都美,百看不厌并感铭于心。” --《阴翳礼赞》 建筑是凝固的乐章吗?起初我们只见器乐的物质性音质,雪松、大理石,其后我们感受到节奏与织体,和谐、绵密。我们沉浸在和弦营造的乐句里,阳光在其中颤动、跳跃,留下水一样的波纹。时间是一只寄居蟹,空间是它的海螺屋。 reference: * 阿姆斯特丹孤儿院:www.archdaily.cn * 《阴翳礼赞》(日)谷崎润一郎 * 《浮世画家》(英)石黑一雄 * 粗野主义亦称“野性主义”。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在欧洲、日本等地流行的一种建筑设计倾向,通过真实地表现结构与材料,暴露房屋的服务性设施,以夸张粗重的混凝土构件、暴露不加修饰的结构和设施为形式特征。 * 马赛公寓 * 巴黎城市规划图 * 伦敦城市规划图 * 苏州城市规划图 欢迎在微博、小宇宙、苹果播客、Spotify、Acast、QQ音乐等平台搜索并订阅【Podcast退相干】 商务合作/简历投递:[email protected] * 小宇宙:https://www.xiaoyuzhoufm.com/podcast/62c5535c3fb809e4880ada06 * Spotify:https://open.spotify.com/show/3n9KbFtBRm2TrQj1gTZrM5 * Acast:https://shows.acast.com/podcasdecoherence * 配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eV3EPgvZ3g&t=615s 👧主持人:Clara 👧嘉宾:小飞侠,Yoooo 👑后期剪辑:Delta 👑编辑:Delta, Clara 编辑小记:Delta的剪辑其实是将混乱的声音逻辑重归秩序的过程,如果用热力学来理解这一过程,那就是将高熵逆转为低熵的扭转热力学时间箭头的尝试,这与不断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又有什么差别呢?有的,Delta真正在无序的声音中建立了秩序,这大概与厘清空间秩序的城市规划师一样伟大吧。Урааа
Coucou decoherencers, 退相干Decoherence电台又在星期五和大家见面啦。为什么第二期我们会聊到旅行这件事呢? 托卡尔丘克在《云游》中的一段话大概可以完美阐释我们的意图:“流动的事物总是比静止的好,哪怕,流动会带动出各式各样的风险;相比于恒久不变,改变总是更高尚的;静止的事物必将衰变、腐败、化为灰烬,而流动的事物却可以延续到永远。” 两年以来我们几乎始终囿于福柯所说的“冻结的城市”中,我们的不自由不是因为我们受困于冻结的空间,而是因为我们恒久地处于流动的时间之中。当原地踏步的空间遭遇滚滚向前的时间,我们便开始渴望起自身的流动性来,或者说,我们希冀重新找到生活以及生命本身的力量,这样我们才会感受到我们与生活真正融为一体:我们正在鲜活地存在着。 在这一期中Vera,Delta,Clara围绕由“我们为什么需要旅行”而延伸出的十几个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在这里我们也想要问一问读者和听众朋友们,你喜欢一个人旅行吗?你曾经有过文学或艺术巡礼之旅吗?你在旅途中曾住过什么神奇的地方吗?如果可以的话,你想要在哪座城市开一扇任意门呢?不考虑现实因素,你的下一站想要去哪里?如果你也好奇我们的答案,欢迎本周五开始在小宇宙、Spotify等平台收听我们的第二期播客节目。也欢迎大家留下宝贵的建议和期待。 时间轴: 02:01 上一次旅行已是? 03:09 印象最深刻的旅行:波兰,拉美,追极光 13:22 旅行,一个人or和朋友? 17:40 旅行时会做计划吗?布拉格,西班牙,黑山 23:48 住过的最神奇场所:沙发客+古堡+Titikaka湖,林中小屋,浴缸+修道院 34:56 旅行中的必去之地:图书馆,博物馆,超市,音乐厅(睡过《马太受难曲》!) 45:38 下期预告 【节目中提及的音乐作品】 《马太受难曲》,La Passion selon saint Matthieu (BWV 244) Les Amants magnifiques, Molière, Jean-Baptiste Lully 欢迎在微博、小宇宙、苹果播客、Spotify、Acast、QQ音乐等平台搜索并订阅【Podcast退相干】 商务合作/简历投递:[email protected] 小宇宙:https://www.xiaoyuzhoufm.com/podcast/62c5535c3fb809e4880ada06 Spotify:https://open.spotify.com/show/3n9KbFtBRm2TrQj1gTZrM5 Acast:https://shows.acast.com/podcasdecoherence 【BGM】 * 1. Scratch My Back - The Fabulous Thunderbirds * 2. Always In My Heart - Los Indios Tabajaras * 3. Guaranteed - Eddie Vedder * 4. Tibetan Dance - Ryuichi Sakamoto * 5. The Seasons, Décembre -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 6. Meeting Again In The Void - FKJ * 7. Los Libros De La Buena Memoria - Invisible * 8. Maiden In Black - Shunsuke Kida * 9. Cumbia Del Olvido - Nicola Cruz * 10. The Sound of Silence - Simon Garfunkel * 11. Slottet#2 - The Radio Dept. * 12. Vacances - L’impératrice * 13. OH NO, OH YES! - Mariya Takeuchi * 14. Something About Us - Daft Punk 👧主持人:Vera 👧嘉宾:Delta,Clara 👑后期剪辑:Delta 👑编辑:Delta,Clara
经过十几天的筹备、录制和后期,第一期节目《关于物的伪普鲁斯特问卷》终于问世。我们在本期播客中围绕我们身边的物、我们割舍的物与我们渴望的物展开讨论,我们中有人对物有着深深的依赖和眷恋,也有人对物秉持着疏离的态度。然而尽管我们看待物的态度迥异,三个喜好阅读的人不时在谈话中穿插几位长于写物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博尔赫斯、赫尔曼、莫泊桑、科塔萨尔,当然还有普鲁斯特。 欢迎大家收听播客、阅读文稿内容、自测普鲁斯特问卷/关于物的伪普鲁斯特问卷以及积极参与我们的互动环节,我们会为正确回答出节目中问题的听众送出一份惊喜礼物。 时间轴: 05:00 本期主题缘起 12:44 最想改变的物品特质 17:18 博尔赫斯与镜子,谁在窥视着我们 24:58 那些让我们感到痛苦的物品 34:14 我们想转世成为? 42:30 舍不得 or 有缘分 51:20 搬家后遗症 55:20 最想人格化的物品 59:25 最想拥有的古董 【节目中提及的作者及书目】 * 1. 博尔赫斯《镜子》 Jorge Luis Borges : El espejo * 2. 尤迪特·赫尔曼 《红珊瑚手镯》Judith Hermann : Rote Korallen * 3. 莫泊桑《项链》Guy de Maupassant : La parure * 4. 科塔萨尔《跳房子》 Julio Cortázar : Rayuela * 5. 科塔萨尔《手表上发条指南》Julio Cortázar : Instrucciones para dar cuerda al reloj * 6. 尤迪特·赫尔曼 《红珊瑚手镯》Judith Hermann : Rote Korallen * 7. 米兰·昆德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Milan Kundera : L’insoutenable légèreté de l’être * 8.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Marcel Proust : 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 9. 托马斯·曼《神童》Thomas Mann : Das Wunderkind 详细文本内容请查阅官方微博【Podcast退相干】 回答完关于物的伪普鲁斯特问卷,你觉得物还是与我们自身彼此有别的存在吗?有什么让你觉得痛苦的物吗?又有什么是你忍痛割舍却懊悔至今的吗?是我们的存在揭示了物,还是物揭示了我们自身呢? 欢迎在微博、小宇宙、苹果播客、QQ音乐等平台搜索并订阅【Podcast退相干】 商务合作/简历投递:[email protected] 👧主持人:Delta 👧嘉宾:Vera,Clara 👑后期剪辑:Delta 👑编辑:Delta,Clara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