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Vol.5 作为chiaroscuro*载体的城市与建筑:功能vs审美,“非场所”,建筑的心理节奏|建筑与城市 一期,小飞侠和Yoooo与我们分享了建筑师如何平衡功能与审美,设计者如何为使用者留白,建筑如何回应自然,以及设计师如何依据使用者的心理节奏与感受选择“非场所”的建筑材料等专业问题。
建筑从来不是一只冰冷的容器、一个抽象的名词或一种概念的投射,它是雨果眼中人类思想的主要载体,是时间洪流与社会秩序的沉积;它是巴什拉眼中保护着自我的非我,是我们用来勇敢面对宇宙的工具;它是段义孚眼中或开放或隐秘的“躯体”,是流动、自由、潜在,也是生命、活跃、知觉
无论是穿过悠悠岁月、诉说着人类文明与荒蛮的历史建筑,还是经过缜密修复再度为我们所用的依然“活着的建筑”,它们的存在足以证明人类对空间的驯化。而空间的臣服也在引诱着人类以动态的、辩证的思维理解自身和宇宙万物,如莫里斯·梅洛-庞蒂曾揭示的:“实体空间与心理空间双重交叉式地合并、混杂或缠绕在一起”。我们设计、营造、修复、摧毁的不仅是外在于我们的另一种“躯体”,也是内在于我们的双重寓所。然而我们寓居于建筑与城市之中,有时会忘记它们其实也会呼吸。

Vol. 6 活着的建筑、永恒的建筑与诗意的建筑 一期,我们将以更加宏观的、流动的视角认识包豪斯与中国设计各国建筑修复理念以及古镇的保护与发展。最后我们也将聊一下建筑师的职业困境与挑战,建筑行业真的是夕阳产业吗?为什么建筑师频频转行?

时间轴:

02:47 作为世界设计先驱的包豪斯

04:46在批量化生产基础上的优化创新,简约设计

08:44中国对包豪斯体系的延续与传承

10:30 包豪斯与中国的民族性设计

14:20意大利建筑修复理念

19:00设计随着功能而改变

20:57 古镇开发与保护,观看整体肌理

21:50为古镇保护分区:核心保护区、缓冲区、商业区

28:12古镇保护与开发的典范--黄龙溪古镇

35:34建筑的诗意与禅宗

37:13营造美的体验

39:26内向营造

41:31建筑师的职业困境与挑战

节目中提及的书目、建筑师、引用文章及名词注释

  • 《设计沉思录》,杭间
  • 《时光之魅,欧洲四国的建筑和城镇保护》,何晓昕 / 罗隽
  • 维欧勒·勒·杜克(注:Eugène Emmanuel Viollet-le-Duc,法国哥特复兴建筑的中心人物)声称在修复过程中采用绝对的标准将迅速导致荒谬。应县木塔保护注定是一种各方面平衡的结果,包括安全、形制、实体、工艺、形象、意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平衡。
  • 《威尼斯宪章》(注: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原则,全称《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中提到的真实性,就是以最小干预原则对文物信息进行最大限度的留存,这样的做法事实上就是对我们的先人,尤其是对后人的一种尊重。
  • http://ny.zdline.cn/mobile/audioText?artId=58829&sm=app
  • 国立包豪斯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Bauhaus),是一所位于德国魏玛的艺术和建筑学校,讲授并发展设计教育。由建筑师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在1919年时创立于魏玛。学校经历了三个时期:1919年至1925年魏玛时期、1925年至1932年德绍时期和1932年至1933年柏林时期,以及三任校长:1919年至1925年的沃尔特·格罗皮乌斯、1925年至1930年的汉斯·迈耶以及1930至1933年的密司·凡·得罗,1933年在纳粹政权的压迫下,包豪斯宣布关闭,同年也是魏玛共和的结束。
  •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年5月18日-1969年7月5日),德国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设计学校先驱包豪斯创办人。
  • 汉斯·迈耶(Hans Emil“Hannes”Meyer,1889年11月18日-1954年7月19日)是瑞士建筑师,自1928年至1930年在德意志国德绍时期的包豪斯建筑学校为第二任校长。
  •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年3月27日-1969年8月17日)生于德国亚琛,过世于美国芝加哥,原名为玛丽亚·路德维希·密夏埃尔·密斯(Maria Ludwig Michael Mies),德国建筑师,亦是最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自1930年至1933年在德意志国德绍与柏林时期的包豪斯建筑学校为最后一任校长。
  • 欧仁·埃马纽埃尔·维奥莱-勒-迪克(Eugène Emmanuel Viollet-le-Duc,1814年1月27日-1879年9月17日)为法国建筑师与理论家,最有名的成就为修复中世纪建筑。法国哥德复兴建筑(Gothic Revival)的中心人物,并启发了现代建筑。出生于巴黎;在瑞士洛桑过世。
  • 卡罗·阿尔贝托·斯卡帕(Carlo Alberto Scarpa,1906年6月2日-1978年11月28日),意大利著名建筑师、玻璃工艺与家具设计师,斯卡帕深受威尼斯文化的材料、景观和历史以及日本文化的影响,对历史、地区主义、发明以及艺术家和工程技术都有浓厚兴趣。
  • 阮仪三(1934年11月21日-),原籍江苏仪征,生于江苏苏州,中国著名的古城镇的规划保护专家。
  • 隈研吾(隈 研吾,1954年8月8日-),著名日本建筑师,曾获日本、意大利、芬兰等国之建筑奖。建筑作品散发日式和风与东方禅意,在业界被称为“负建筑”、“隈研吾流”;又以自然景观的融合为特色,运用木材、泥砖、竹子、石板、纸或玻璃等天然建材,结合水、光线与空气,创造外表看似柔弱,却更耐震、且让人感觉到传统建筑的温馨与美的“负建筑”。
  • 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朔州市应县,是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高的木塔。其确切建造年代无从考证,但可从其建筑风格和相关文物信息确认其建造时间在辽代,并且在金代、元代、明代和清代被多次修葺。该塔曾经历过数次大地震,并于1926年在军阀混战中被炮击,但塔身从未倾倒。该塔通高67.31米,主体结构全部为木质结构,塔身外看为五层,其中第一层至第四层内各建有一层作为上一层基座的暗层,塔顶为铁制塔刹。每层塔室内的内槽均安置有佛像,其中第一层的内槽安置有一尊高约10米的释迦造像,内壁还绘有壁画。由于应县木塔塔身结构过于复杂,全塔共计出现54种不同的斗拱类型,关于该塔的维修方案自20世纪70年代起一直处于争议状态,直至2013年相关方案才得以最终确定。1961年,佛宫寺释迦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欢迎在豆瓣、新浪微博、小宇宙、苹果播客、Spotify、Acast、QQ音乐等平台搜索并订阅【Podcast退相干】
商务合作/简历投递:[email protected]

👧主持人:Clara

👧嘉宾:小飞侠,Yoooo

👑后期剪辑:Delta

👑音质调整:锦鲤

👑编辑: Clara

配乐:www.youtube.com

主播...
Podcast退相干
Delta3689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