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白天一望无际的冰原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夜里光怪陆离的极光和月韵仿佛置身于海市蜃楼之中。成千上万峻峭的巨型冰山缓缓地飘动着,冰冷的海浪拍打浮冰的清脆声音,环斑海豹不时从冰层中探出头来窥视,弓头鲸在深灰色的海峡中喷出水柱。” 这是北极,人类世界的尽头。壮美,荒凉。1879年德隆带领美国军舰珍妮特号来到这个冰雪王国,等待他们的是寒风、暴雪、沉船和绝望,在西伯利亚以北近1000英里的冰盖上,孤立无援的探险队,开启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生存战斗...... 【时间轴】 02:57 北极遗世独立的壮美风景不断吸引着人类来到这片不毛之地 04:12 19世纪80年代人类荒谬的认为北极点附近存在温暖的开阔水域,可以乘船横穿北极 06:39 北极探险队赞助商、《纽约先驱报》老板、放荡不羁的富二代、天马行空的商业鬼才——贝内特 21:49 探险队的巨大牺牲只为追寻北极圣杯迈进了一小步,这一切是否值得? 23:56 20世纪最伟大的南极探险故事,被困南极700天 27:45 沙克尔顿的传奇探险之旅。凭借二十二英尺的小船,穿越德雷克海峡,只靠绳索、斧子横穿南乔治亚岛 【本期提到的作品】 《冰雪王国——美国军舰珍妮特号的极地远征》 [美] 汉普顿·塞兹 《熬——极地求生700天》 [美] 阿尔弗雷德·兰辛 《人类群星闪耀时——十四篇历史特写》 [奥] 斯蒂芬·茨威格
【推荐语】 书里介绍了一个概念“十一抽杀”指的是每10个人就要杀掉1人,这是1994年发生在卢旺达的一场人间惨剧。在短短100天内,一个人口只有750万的国家里,至少有80万人遭到杀害,几乎全国所有人都被卷入到屠杀中。房东杀死住客、同事杀死老板、学生杀死老师、牧师杀死教民。难以想象的残酷和荒谬,而这荒谬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带着巨大社会撕裂的卢旺达又将何去何从? 【时间轴】 00:30 那些书名就是故事的作品 02:14 卢旺达大屠杀事件始末 17:36 卢旺达的现状,如何从巨大的社会撕裂中走出成为非洲新加坡 24:24 《南京大屠杀》的创作背景,为什么一定要用英文记录这段历史 27:55 张纯如学霸式的写作风格 29:45 英雄的背面故事,拯救南京市民的纳粹军官的凄惨后半生 【本期提到的作品】 《向您告知,明天我们一家就要被杀——卢旺达大屠杀纪事》 [美] 菲利普·古雷维奇 著 《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 [美] 张纯如 著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著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瑞典] 汉内斯·赫尔姆导演电影 《卢旺达饭店》 [英] 特瑞·乔治导演电影 《「非洲李光耀」与他缔造的卢旺达奇迹》 忽左忽右第134期播
【推荐语】 2010年8月,智利圣何塞矿井的33名矿工被困700米井下,在经历破纪录的69天艰苦等待后,最终奇迹般获救。这漫长的69天究竟有怎样的故事,矿工的心态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在被救出后的生活又是如何?普利策奖得主赫克托•托巴尔向我们揭示了这33位勇者惊险经历和复杂心境 【时间轴】 01:57 智利是南美洲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但GDP高并不一定等于发达国家 04:12 经过121年的开采“工人和机器早就掏空了这座大山”,千疮百孔的矿山在 11:50 从被困到被发现再到被救,矿工心态的大起大落,昨天还是要死的人,今天突然成为民族英雄 17:11 暴富很可能是一种变相的惩罚,我们对暴富的期待其实只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01 一场矿难引发的举国狂欢,把救援过程变成政府宣传 24:14 矿工将被困到被发现期间的经历作为共同记忆和资产,保证了团队的权益,也让叙事失去了阴影的一面 27:35 矿难是中国现代化的溃疡,关于中国矿难的作品 【本期提到的作品】 《深暗》 [美] 派翠西亚·里根导演电影 《地心营救》 [美] 派翠西亚·里根导演电影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美] 李安导演电影 《洞穴奇案》 [美] 彼得·萨伯 著 《青苔不会消失》 [中] 袁凌 著 《矿民、马夫、尘肺病》 [中] 蒋能杰导演纪录片 《飞马牌汽车》 [中] 郑渊洁 著 《奇迹的诞生:泰国洞穴援救纪实》 GQ报道
【推荐语】 故事比我想象的还要疯狂,我发现自己从开始阅读的那一刻起就无法停下来。这本书包含一切应该有的:精心设计的骗局、公司的阴谋、杂志的封面故事、破裂的家庭关系,以及一个曾估值近100亿美元的公司的消亡(比尔盖茨) 【时间轴】 02:19 本书是比尔盖茨2018年的年度推荐书单 04:42 希拉洛斯董事会政商界大佬云集,堪比竞选团队 13:03 伊丽莎白走上数据造假之路,左手骗投资人,右手骗合作商 20:20 伊丽莎白如何利用人性的弱点诱骗投资人,将美国国务卿等投资人玩弄于股掌 26:24 美国大律师的助纣为虐,从本次案件看美国法律界的不堪 34:21 伊丽莎白和贾跃亭的差别 【本期提到的作品】 《坏血》 [美] 约翰·卡雷鲁 著 《走进比尔:解码比尔·盖茨 》 [美] 戴维斯·古根海姆导演纪录片 《魔鬼代言人》 [美] 泰勒·海克福德导演电影 《伪美骗局:一名天才艺术伪造师的秘密人生》 [美] 肯·派雷尼 著 《滴血成金》 [美] 亚历克斯·吉布尼导演电影 《发明家:硅谷大放血》 [美] HBO纪录片
【推荐语】 埃博拉是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死亡率在50%至90%,患者除了呕吐、发热、肤色改变之外,死前会七窍流血,喷射式腹泻,场面非常恐怖。斯蒂芬·金说:“《血疫》的第一章,是我这辈子读过最可怕的”。作者详细还原了美国本土的埃博拉危机和非洲的埃博拉爆发经过,为我们理解传染病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在今天的疫情环境下理解你相信会有更深的阅读体会。 【时间轴】 01:41 回顾美国曾面临的埃博拉病毒爆发危机 02:39 被外界猜测是本次新冠疫情爆发源头的德特里克堡和美国本土埃博拉危机的关系 07:43 为了保证援助工作的顺利展开,国际志愿者需要先贿赂地方官员 14:52 出色的细节刻画将纪实故事写出恐怖小说的味道。斯蒂芬·金说:“《血疫》的第一章,是我这辈子读过最可怕的” 25:56 本次疫情中频繁出现超级传播者,体现了城市化对人与人之间弱链接的强化 29:31 病毒是人类的寄生虫,而人类是自然的病毒。 【本期提到的作品】 《血疫》[美] 理查德 ·普雷斯顿 著 《血殇》[美] 理查德 ·普雷斯顿 著 《闪灵》[美] 斯蒂芬・金 著
【推荐语】 536个人的口述巴黎解放史,看细节是如何让一场黑白历史画面变得鲜活。本书在人物采访、细节还原上看堪称新闻界的典范,上至艾森豪威尔、肖尔铁茨、戴高乐高级助手,下到普通士兵、巴黎市民,做到“事事有根据,人人有下落,句句有出处”。 【时间轴】 01:51 记者中容易出现非虚构小说家 06:46 巴黎解放历程中三股政治势力的博弈 10:15 肖尔铁茨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杀手还是审时度势的投机家 12:12 老六说结局并不值钱,道理也不值钱,过程中的细节才值钱 19:01 斗胆给编辑提几个小建议 22:20 缅北滇西战役,中国抗日中正面战场唯一获得彻底胜利的大规模进攻作战 25:20 日军的单兵作战能力远超国军 29:30 《巴黎烧了吗》全书弥漫着巴黎解放前的浪漫气息 【本期提到的作品】 《巴黎烧了吗?》[美] 拉莱·科林斯 / [法] 多米尼克·拉皮埃尔 著 《父亲的战场:中国远征军滇西抗战田野调查笔记》[中] 章东磐 著 《1984》[美] 乔治·奥维尔 著 《亮剑》2005年中国大陆电视连续剧 《细节还是细节》张立宪书评
【推荐语】 或许有人会不喜欢这本书,但没有人能质疑作者的勇气,面对性侵选择抗争到底,报警、上诉、开记者会、出书、拍纪录片,为了公道和正义,为了其他受害者,为了免于恐惧的自由,虽千万人吾往矣。书虽薄,但引申出的思考很多。 【时间轴】 03:39 未来男老板约女下属吃饭要不要去? 05:02 伊藤被山口性侵时竟然没法用日语骂脏话 07:42 性侵发生在没有第三者的密闭环境,证据搜集困难、司法维权困难,犹如黑箱 16:16 性侵是事实和穿什么衣服没有关系,当你有性侵欲望时所有人都一丝不挂 20:04 性侵犯罪中的同意问题,从最大限度反抗到合理反抗,从不等于不原则到肯定性原则 26:24 受害者面临司法、舆论和亲友的二次伤害 31:47 为什么瑞典是性侵案最多的国家 33:50 女性在面对性侵或其他危险时该如何处理 33:50 凭借一己之力推动日本跟踪法案的清水洁 【本期提到的作品】 《黑箱:日本之耻》[日] 伊藤诗织 《日本之耻》BBC纪录片 《性侵犯罪中的同意问题》罗翔在一席的演讲 《刑法中的同意制度:从性侵犯罪谈起》[中] 罗翔 著 《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日] 清水洁
【推荐语】 非虚构小说的开山之作,美国有史以来最好的非虚构作品。真实还原震惊全美的灭门惨案杀,真相令人大跌眼镜,而扑朔迷离的案件背后是复杂的人性斗争。卡波特将一个杀手的冷血、不幸、温柔、孤独、多愁善感刻画得淋漓尽致,他写活了角色,也写活了自己,在写作中完成了一次奇妙的自我救赎 【时间轴】 01:19 卡波特和村上春树的双线叙事 02:27 1959年美国堪萨斯小镇四口灭门惨案的始末 04:10 来自囚犯的关键线索 10:19 卡波特的不幸童年和异类标签让他在凶手佩里身上看到自己,甚至爱上佩里 18:37 对施害者的圣母心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 26:08 《三体》是希区柯克的“定时炸弹”理论的经典应用,卡波特是如何运用定时炸弹理论塑造悬念的 30:21 卡波特对作品艺术化的追求跨越了非虚构作品的边界 【本期提到的作品】 《冷血》[美] 杜鲁门·卡波特 著 《蒂凡尼的早餐》[美] 杜鲁门·卡波特 著 《蒂凡尼的早餐》 奥黛丽·赫本主演电影 《卡波特》 菲利普·霍夫曼主演电影 《1Q84》[日] 村上春树 著 《海边的卡夫卡》[日] 村上春树 著 《挪威的森林》[日] 村上春树 著 《三体》[中] 刘慈欣 著
【推荐语】 新新闻主义之父盖伊·特立斯的惊世骇俗之作,历时九年的漫长参与式报道,美国性解放时期的人物群像。特立斯以其鲜明的写作特点,巧妙地将一个又一个人物串连成完美的叙事线,带你走入每一位叙述者内心深处的隐秘角落,果真是“所有人都是主角待遇,一切都鲜活无比”。 【时间轴】 00:00 什么是非虚构作品 03:46 司徒格子说特立斯是所有非虚构作家中最优秀的 04:48 《邻人之妻》是一本美国性解放时期的社会百科全书 05:40 《花花公子》创始人海夫纳的发家史 17:20 海夫纳的商业秘诀:定战略、打爆品、铺渠道,海夫纳是当年的产品经理 18:52 美国历史上第一本被禁的色情读物 21:22 本书精彩的链条叙事 27:07 特立斯雇用研究助理采访自己的妻子,撰写关于自己婚姻的故事 30:15 特立斯的记者经历塑造了他的写作风格 31:01 特立斯的其他作品《被遗忘与被仰望的》和《王国与权利》 【本期提到的作品】 《邻人之妻》[美] 盖伊·特立斯 著 《被遗忘与被仰望的》[美] 盖伊·特立斯 著 《王国与权利》[美] 盖伊·特立斯 著
「假装有用」第一季完结了,最后和大家唠唠嗑说说心里话,谈一谈我做播客的心路和思路。
本期是【职业病】系列节目的收官之作,我们邀请了心理咨询师“静”聊一聊关于心理学和心理咨询
从曾经的无冕之王到如今的新闻已死,在新媒体浪潮下传统新闻人的日常是如何? 本期假装有用我们请到了《第一财经》杂志的记者一月和我们聊一聊一个记者的工作日常。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