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8 北京、香港、硅谷买房大PK(上)

名字先不急

【本期简介】 房子,可能是绝大多数人一辈子最大的单笔开支。 本期的三位主播虽然身处北京、香港和湾区,但都恰巧分别在买房的过程中。本期播客,我们来认真聊聊,三地买房到底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 节目将分为上下两期。在上期中,我们会讨论到各个城市的买房门槛资格、新盘和二手盘如何选择、房屋中介的参与方式以及各地选房的特殊偏好;在下期中,我们会分享自己如何判断房屋的投资价值、入场时点,办理银行按揭的猫腻和经验,以及国内外不同的房屋税费和持有成本等问题。 在你所在的城市,买房有什么特别的政策吗?欢迎你参与我们的讨论。 片尾音乐:这个城市—郝云 本期封面:由Siyu通过Midjourney绘制 【本期导航】 02:57 在香港,非永久居民买房需要交楼价30%的税金,交现金 05:32 在美国,买房没有任何政策上的限制,甚至持旅游签证都可以买 11:45 在香港区别贷款比例的主要因素是自住或非自住,而不是家庭的第几套房 14:09 美国政府对买几套房没有任何规定,但美国新房子很少 17:40 在香港买一手房和二手房大家会有一个很大的分歧,近两年出现很多二手“移民笋盘” 22:00 在美国因为是永久地权,所以买房主要是指买二手房,本质上是买那块地 31:50 北京的中介最大作用就是提供房屋信息,然后成交后收取手续费 36:30 在香港,中介甚至是会给买房者钱的(返佣) 38:53 在美国买房和卖房必须要有持证的房产经纪人,他们的社会地位很高 50:31 在香港跟国内差不多,也是可以通过各种App自己来预筛选 52:03 美国的房屋信息透明度非常高、非常规范、非常详细 55:14 在香港和内地完全做不到这么透明,在内地甚至很多信息(比如成交价)完全不允许披露 57:37 在北京选房要考虑基本上是预算、需求和区位(比如学区房),细节还要考虑楼层、户型和朝向,甚至还有一些默认的“行业黑话” 62:05 与内地不同香港开发商会强调户型的“明厕、暗厕”和“开放式厨房、封闭式厨房” 70:43 在湾区买房更看重的是那块地,能否加建、有没有院子、院子里有没有树、附近邻居怎么样等等 78:05 在香港买一个期房是有一定风险的,政府的规划甚至都会难以实现 【本期图示】 显示最终售价的湾区学区房: 典型的湾区独栋社区: 几百页的房屋披露报告: 北加州政府授权的房屋数据库,只有经纪人才能刊登和访问其中的信息: 【本期主播】 Siyu,坐标香港,中环金融狗 好心,坐标美国,硅谷搬砖工程师 烜赫,坐标北京,创业者,也是一个爸爸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价值观不正常小组

83分钟
2k+
2年前

No.17 马上要35岁的你,似乎有太多的问题

名字先不急

【本期简介】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你会照镜子看到白发吗,推荐流里是不是多了植发广告?你会担心皮肤不够紧致了吗,护肤品里是不是多了“抗老化”套装?你还敢放肆的干饭吗,还是战战兢兢的计算卡路里? 网易云音乐里是否总是循环播放那张”90后流行经典“的歌单,新来的00后实习生的偶像你还认识吗?每次看到吃灰的PS5,或者半年没再点开的Dota,是不是又想玩,但是又觉得好像很累不如刷刷短视频早点睡? 和爸妈的电话里,你是不是从被他们关心健康的那个,变成了关心他们健康的那个?马上要错过最佳生育年龄了,还敢”再等等“吗?工龄和年龄一起涨,明年能得到管理岗吗,不行的话会被”优化“吗?曾经希望业余时间学习,考研出国或者考公的你,还学的进去吗,现在报名还来的及吗? 站在这个“而立”与“不惑”的交接点,我们是否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有了立足之地,那在那不远的未来,我们能应对这些问题吗? 本期主播siyu生日临近,大家一起感慨在这个近35岁的年龄段,自己生理,心态的各种变化,以及对未来的期许。人生的列车在我们不注意间已经行过好多站,似乎下面有个人再喊:”别回头,向前看“呢 本期片尾曲:电影《飞驰人生》主题曲《一半人生》 本期封面:录制本期节目时的烜赫(经本人同意授权发布) 【本期导航】 02:12 Siyu:我最近一次感受到自己老了,是发现自己已经很多年不敢完整的吃完一份主食了 03:31 好心:我对自己衰老最最明显的感觉就是长白头发,以及吃不了甜食了 06:37 李彤:我最突出的感受是发现自己熬不了夜了、记忆力开始衰退,而且消化系统功能减弱 08:58 Siyu:人的记忆就像冰川,你能记住的东西就是上面的企鹅 10:50 烜赫:我现在的状态有一个口诀:坐着想睡觉,躺着睡不着,新的记不住,旧的忘不了 13:26 Siyu:从心里上,我现在很难被陌生人激怒,没什么想买的东西,而且突然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心 15:15 好心:我感觉自己没那么喜欢玩了,而且老想着退休 17:52 李彤:我越来越认同一些从小听到大的道理,比如所有的事情都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20:52 烜赫:我对宏达的议题也越来越没有兴趣,而且觉得自己越活越任性 23:06 关于买房这件事,以及突然插入的卖房广告…… 28:46 好心:我很满意自己30+的状态,主要是生活中抓马会比较少,心态更平和 31:31 李彤:我对于生活的态度更多把它当做一部电视剧,期待明天或者后天有什么新的剧情 32:56 Siyu:我喜欢自己的30+,不是因为我多喜欢现在,而是我太不喜欢自己的20+ 37:00 烜赫:我永远喜欢19岁的自己! 40:56 好心:我觉得自己没有所谓的“35岁焦虑”,我对我的人生有一种庆幸感 44:01 Siyu:我觉得人在变老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越来越需要对人生不确定性进行拥抱和欢迎的过程 45:27 李彤:我在一个充满了“35岁焦虑”的行业和城市 53:34 Siyu:我自己20+是最焦虑的,到了30+反而没那么焦虑了 56:34 烜赫:我对40岁的目标就是退休,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安度余生 58:27 好心:我对40岁有两个期待,一个是找到自己真正擅长的事情,另一个是继续保持满意和豁达的状态 60:34 李彤:我期待通过自己的努力生活能够有一些变化 63:20 Siyu:我的40岁目标是能够心安理得的当一条咸鱼 66:50 祝 Siyu 同学33岁生日快乐~! 【本期主播】 Siyu,坐标香港,中环金融狗 好心,坐标美国,硅谷搬砖工程师 李彤,坐标深圳,转型跑路的前媒体人 烜赫,坐标北京,创业者,也是一个爸爸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价值观不正常小组

70分钟
1k+
2年前

No.16 to RUN or not to RUN,三思而后行啊朋友

名字先不急

【本期简介】 2023,你run了吗?你身边有朋友run了吗?本期节目,北京、硅谷和香港的三位主播和你一起聊聊这个话题。 Run,可能可以远离内卷,拥抱多元,获得久违的松弛。 Run,还可能遇到种族歧视、文化隔阂,体会永远无法真正融入的疏离。 外国的月亮挺美,但也有残缺。那些看似美好的背后,也全是代价。 期待你加入我们的讨论。 片尾音乐:GALA-Young For You 本期封面:由Siyu通过Midjourney绘制 【本期导航】 02:05 思雨:我虽然人在香港,但是还是有大量的事情是跟内地相关,所以我不能算是润 04:53 好心:我不能算是润,因为我从毕业开始跟社会的所有接触都是在国外 08:02 思雨:我觉得香港不能算润的终点,因为这个地方迟早会变成一个普通的内地省份 11:15 好心:我觉得润应该分为广义上的润和狭义上的润 13:25 烜赫:我身边想润的人会特别羡慕国外人的精神状态,感觉他们特别放松 15:33 思雨:我个人的体验上,香港确实比较尊重个人的时间 20:46 好心:准确的说,只有欧美发达国家的老百姓才能有非常放松的状态 28:38 思雨:我觉得香港最吸引我的社会文化是对于个体生活或者个人边界感的尊重 33:37 好心:国外大家因为竞争没那么激烈确实人与人间的关系都比较松弛,但海外华人的文化依旧很卷 39:37 烜赫:我在欧洲的时候发现只要人们碰到一起都要聊两句,人们之间非常热情 43:21 好心:如果真的在国外扎根生活,你就会发现事情有点不对了 49:25 思雨:在内地医疗比香港方便太多、效率高太多、也便宜太多 56:43 好心:思雨遇到的问题,我在湾区遇到的加倍严重 62:22 好心:我觉得蓝领工人特别适合出国,在美国会生活的更好 66:30 思雨:想把香港作为一个尝试或中转的中青年人更适合来香港 【本期主播】 Siyu,坐标香港,中环金融狗 好心,坐标美国,硅谷搬砖工程师 烜赫,坐标北京,创业者,也是一个爸爸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价值观不正常小组

76分钟
1k+
2年前

No.15 当一个男人选择成为爸爸

名字先不急

【本期简介】 对于还在思考和纠结是否要进入“父亲”角色的育龄男性来说,“成为爸爸”可能是个太重大的决定。而一个选择快速当爸的男人则可能会告诉你,嗐,其实也就这么回事儿。 关于养孩子,尽善尽美怕是妄想,唯一确定的就是,一定会有手足无措的时刻,也一定会有预料之外的事情发生。 可那又怎么样呢,毕竟,爸爸也都是第一次当爸爸;毕竟,“成为爸爸”本身就是爸爸选择的人生。 本期片尾曲:韩剧《请回答 1988》的主题曲《青春》 本期封面:由Siyu通过Midjourney绘制 【本期导航】 02:10 我在整个当爹过程中的心态其实都还是很平和的,但难度远超我的预期 05:51 我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父亲的时刻,是我去妇产科缴费的时候 09:47 我当爹后最最明显的变化,是我会意识到有更多的人需要我去关照 12:41 有了孩子之后,我非常理解现在年轻人为什么不想要孩子 18:06 好心:我一直在精神上准备当爹;李彤:我是典型的恐育代表;思雨:我十分赞同社会化抚养 28:20 生娃这件事跟结婚一样,你不可能想清楚了所有的问题再行动,我们要回归这件事的本源 32:55 作为父母,育儿最难的部分是要有足够的耐心 38:18 好心:我希望我以后是一个有耐心且不攀比的人;李彤:我想复刻我的父亲对我的教育 45:54 我希望当一个不以孩子为中心的父母,父母过好自己的人生才能给孩子以榜样 54:06 有了孩子之后我和我父母关系变好了,因为很可能孩子确实是我后半生和父母的最大公约数 【本期主播】 Siyu,坐标香港,中环金融狗 好心,坐标美国,硅谷搬砖工程师 李彤,坐标深圳,转型跑路的前媒体人 烜赫,坐标北京,创业者,也是一个爸爸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价值观不正常小组

59分钟
99+
2年前

No.14 高考报志愿,有的时候比高考本身还重要

名字先不急

【本期简介】 俗话说,“三分考、七分报,剩下九十分看运气”。 到底怎么抉择“好大学”和“好专业”?报志愿应该考虑点啥?继上一周聊完高考后,本期3位具有6次填报志愿经验的主播为大家带来丰富的填报经验。 不要执着于热门专业,不要纠结于所谓的专业排名,问问自己内心的热爱和期许是什么,享受人生中最长的一个假期。要相信,回望过往,人在每一个当下其实都已经做了那一刻最好的决定。 本期片尾曲:《中山大学校歌》 本期封面:烜赫的年度必发朋友圈 【本期导航】 01:45 好心:我要是没有被中大录取,我就去另一所大学学开飞机了 11:42 烜赫:北京当年高考填志愿才是刺激 25:27 好心:我知道被录取后就买了专一本业书,这种启蒙我大一带来很多优势 27:05 烜赫:我每年都会发一个朋友圈劝导考生考完后做点事情,其中一条就是要去学车 31:16 李彤:我高考考完了后父亲给了我一笔钱让我去了解一下山西,了解一下家乡 33:38 好心:我从来没有后悔过我的专业,但我身边确实有后悔的同学 36:18 烜赫:文科生的专业坦率来说都谈不上后悔,但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选择读法学 44:17 好心:我还是非常推荐大家去学软件工程或信息技术专业 48:42 烜赫:实话说报志愿不必过于纠结,如果实在觉得自己在赌,那就挑一个自己喜欢的 58:36 好心:如果你挑不了地方,挑不了学校,挑不了专业的话,那你一定要挑你的朋友 59:54 烜赫:我当时的三个原则是首先不在北京,其次要去综合类大学,最后是不去长江流域 64:33 接下来是三个中大校友诚意“安利”母校时间 【本期主播】 好心,坐标美国,硅谷搬砖工程师 李彤,坐标深圳,转型跑路的前媒体人 烜赫,坐标北京,创业者,也是一个爸爸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价值观不正常小组

70分钟
1k+
2年前

No.13 四个加起来高考了7次的人,一起聊聊我们失败的高考

名字先不急

【本期简介】 高考,一代代中国人共同的记忆。 又到高考季。本期节目里,三个复读的和一个差点复读的主播,在高考结束15年后,想聊聊我们失败的高考。 虽然在高考的战场上我们可能少了一点点运气,但是我们学会了接受失败,学会了为自己的选择和自己的人生负责。从这个角度,我们珍惜并感恩这段经历。 仍然祝愿即将走向考场的你和早就远离高考考场的你,都有好运气。 片尾有彩蛋,不要错过哦! 本期片尾曲:《祝你生日快乐》 本期封面:烜赫的照片——《复读生活》 注:本期节目录制中提到了很多高校,为了避免大家误会我们在后期基本都做了剪辑处理,所以收听过程可能会感觉到有些衔接问题,在此向各位听众致歉。 【本期导航】 02:02 好心:复读经历对于我来说就像一支 NBA Underdog 球队去挑战的过程 08:26 李彤:复读对我来说意味着第一次要自己做决定、自己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13:59 烜赫:我在人大附中复读的那一年其实也没有好好学习,大概看了十几本小说 22:06 Siyu:我拿到了清华自主招生的20分加分,但万万没想到高考分数依然离清华线差了几分 26:40 经历过复读之后,你们相信一考定终身么?烜赫:绝对是 31:10 好心:我觉得所谓“一考定终身”是一次结合了你无穷运气和努力、对于人生一次极其重大的改变 35:13 李彤:我至今记得复读班班主任说的那句话,高考是这个世界上最一本万利的一件买卖 41:33 Siyu:从整个人生的时间尺度上看,高考失利也会是人生很重要的一课 【本期主播】 Siyu,坐标香港,中环金融狗 好心,坐标美国,硅谷搬砖工程师 李彤,坐标深圳,转型跑路的前媒体人 烜赫,坐标北京,创业者,也是一个爸爸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价值观不正常小组

51分钟
99+
2年前

No.11 冒犯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名字先不急

【本期简介】 从去年奥斯卡上史密斯惊动世界的一拳,到近期某知名脱口秀演员因表演中不当类比被立案,“冒犯”这个词频频出现在头条上。 本期节目,我们从冒犯的边界开始聊起,认真讨论了身份与内容,媒体观察与实践,以及是否应该带有精英主义(或公民意识)心态去看待社会事件。 不得不说,当我们在讨论社会割裂而尝试去寻找共识的时候,突然发现,四个人之间就挺割裂。 不过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就算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我也愿意听你再说两句。 期待你的参与。 片尾曲:五月天,疯狂世界 本期封面:由Siyu通过Midjourney绘制 【本期导航】 02:00 我想从从女性主义角度来思考什么不能够被冒犯 09:03 我看到了一场非常混乱的网络狂欢 15:13 在美国到底如何激怒一个美国人? 19:17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吗? 23:47 媒体做报道时要如何避免冒犯他人? 30:40 威尔·史密斯和凯里·欧文,为什么大家对两件事的反应如此不同? 39:01 现有的网络讨论似乎更多讨论出的是割裂而非共识 47:35 作为个人还是要警惕精英主义视角,不要把某些行为过度高尚化 58:13 每一个拥有某些资源的人都应该努力为那些没有资源的人去发声 63:03 今天的舆论场上其实并没有一个所谓“大多数人的看法” 68:24 不忘初心,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播客 【本期主播】 Siyu,坐标香港,中环金融狗 好心,坐标美国,硅谷搬砖工程师 李彤,坐标深圳,转型跑路的前媒体人 烜赫,坐标北京,创业者,也是一个爸爸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价值观不正常小组

75分钟
99+
2年前

No.9 从史航事件认真聊聊性骚扰:媒体观察、硅谷经验及中国职场女性野生策略

名字先不急

【本期简介】 本期节目中,我们会认真探讨:我们经历/观察的性骚扰案例、官方与影视作品分别如何界定性骚扰、性骚扰可能的法律层面的处理方式、硅谷的反性骚扰职场教育、如何看待“网暴”这一反抗方式以及可能出现的“诬告”以及我们选择/观察到的中国职场女性野生反抗策略。 反抗性骚扰的第一步,是觉察和认识到性骚扰的发生与存在。 所谓赞美、关爱和玩笑,都不是理由; “男性气概”、“风流人设”与“无知者无罪”也不是借口。 无论身处哪个行业,愿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会在“习以为常”中,成为施害者、受害者或者沉默的大多数。 播客中提及的部分资料链接: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官网链接:www.npc.gov.cn 2.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等六部门关于印发《工作场所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制度(参考文本)》和《消除工作场所性骚扰制度(参考文本)》的通知。政府官网链接:www.gov.cn 3. 《That's Harassment(这就是性骚扰)》(油管有全集,请大家科学上网),豆瓣链接:movie.douban.com 4. 《Know My Name(知晓我姓名)》,豆瓣链接:book.douban.com 本期片尾曲:谭维维 - 《小娟》 本期封面:由Siyu创作的mid journey作品 【本期导航】 03:00 我最早遭遇到的性骚扰是小学三年级 07:56 绝大部分男生都非常晚才会意识到性骚扰的问题 12:43 不得不说今年我们国家的法律在性骚扰问题上进步非常大 26:42 如果我上班穿一件T恤,上面有一个泳装美女,这在加州就有性骚扰的嫌疑 29:22 有些领导甚至可以在一百多人的公开场合讲黄段子 39:11 我们需要一个中立第三方来避免网络审判或者网络霸凌 43:11 女性在面对中国式酒局文化的若干应对策略 52:06 在硅谷我们从来不夸同事的外表,无论是长相、发型、首饰还是衣着 57:41 男领导说我绝对不单独带女同事出差,但这也会剥夺女性的晋升机会啊 61:16 即便是记者这种为别人发声的职业,女记者在遇到性骚扰的时候也很难站出来 64:08 拜托大家工作中做个人吧,别以为自己跟对方那么熟 67:56 推荐一本书:《Know My Name(知晓我姓名)》 【本期主播】 Siyu,坐标香港,中环金融狗 好心,坐标美国,硅谷搬砖工程师 李彤,坐标深圳,转型跑路的前媒体人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价值观不正常小组

74分钟
99+
2年前

No.8 新闻系国奖学姐与跑路的南方系媒体人的假期聊天:毕业十年,学新闻你后悔了吗?

名字先不急

【本期简介】 毕业十年的校庆月,最适合叙旧。 做新闻的快乐与无奈,在泪里也在酒里。美剧《The Newsroom》可能是心中永远的白月光,但那些不便说的限制才是不得不面对的真实。 即便从“无冕之王”的圣坛上跌落,也面临着“新闻无学”与否的讨论,但抓住十年前末日黄昏的我们,仍然是幸运的。 新闻系,爱过。 片头音乐:美剧《The Newsroom》片头曲 片尾音乐:Fix You —— Coldplay 【本期导航】 02:31 学新闻是因为当年迷恋白岩松 04:01 因为不想当学妹,所以最终没有转专业 06:03 大部分专业课都不记得了,但“公民社会”这门课影响了我一生 12:27 进入报社后才发现,大学四年学的东西99%都没有用 16:11 本科学新闻帮助我找到了保研清华金融的机会 23:42 现在想来很后悔当时没有多翘一些课 29:45 现在的新闻教学会更加偏技能和实践 35:06 离开报社还是因为怕自己变得麻木了 39:35 过去十年我看到新闻业人才的逃离与回归 45:01 新闻系一百多个同学还在做新闻的人屈指可数 52:56 web3.0会不会成为改变媒体型态的新机遇? 60:00 新闻业未来的发展取决于整个社会对于新闻业的定义 【本期主播】 李彤,新闻系毕业十年,提桶跑路的曾经的南方系萌新,现在是个品牌公关 Siyu,新闻系毕业十年,拿过三年国奖但一天记者都没正经干过的新闻系逃兵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价值观不正常小组

67分钟
99+
2年前

No.7 朋友,你的财富自由听上去也不是很自由啊

名字先不急

【本期简介】 鲁迅曾经(meiyou)说过: 有的人没啥财富,但他已经自由了; 有的人贼多财富,但他咋都自由不了。 对你来说,财富自由需要多少钱?600万?2800万?还是10个亿都不够?财富自由有没有普世共识我们不知道,反正三个主播之间的唯一共识就是对这个数字没有共识。 本期节目,让我们不伤感情地谈谈钱。 祝愿听节目的你,有财富,也有自由。 片尾曲:Jessie J 《price tag》 【本期导航】 02:03 到底啥是财富自由?在你心里这个数字是多少? 08:20 好心:400万美金我就能财富自由,甚至200万美金就够了! 14:05 烜赫:好心你要求过高!哪儿用得到1500万人民币,我在北京600万人民币就能原地财富自由! 25:01 思雨:我觉得这个数很难计算出来,我相信很多人也都算不出来 30:00 好心:具体的数字不重要,重要的是把你的欲望先写下来 37:28 烜赫:你既想要自由又想要获得安全感,凭什么? 43:56 好心:财富自由不等于无敌开挂的人生,而是让自己想清楚真正想做的是什么 50:26 烜赫:探寻财富自由的过程本质上是理解自我、找到边界 55:53 思雨:财富自由无法计算源于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 【本期主播】 Siyu,坐标香港,中环金融狗 好心,坐标美国,硅谷搬砖工程师 烜赫,坐标北京,创业者,也是一个爸爸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价值观不正常小组

68分钟
99+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