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节目发布后,我的生活突然进入了一个大型的加速模式。日子突然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会议,任务,计划,战略,当然也有很多很多的压力。 全新的挑战,让我突然面对一个在清迈这几年学到的道理:对于需要被创作滋养的人而言,越是繁忙,压力越大,就越需要保护自己在工作之外的创造力。 所以,从这期开始,行星酒馆会开设一个创作笔记系列,记录这几年间我个人如何去探索,发掘,以及守护创造力的想法。其实,这个系列完全是为了自己:也许为了生计,我们不得不追逐一些身外之物,但对我来说真正重要的,是一个可以不断创作的,充实的生活。 创作笔记的第一期,分享的第一个心得,就是如何「创作」一个「自由创作日」。也就是,找整整一天的时间,来舒服地,甚至是自私地,像一个霸道总裁一样,完完全全地宠溺自己的创造力—— Send us a text Support the show About 行星酒馆 Planet Speakeasy | Buy us a coffee 每月为行星酒馆买杯咖啡: https://www.buzzsprout.com/2247913/support |Follow us on Instagram 获取更多节目资讯与视频片段:https://instagram.com/planet.speakeasy |Contact us 与主播、嘉宾分享感兴趣的话题与感想,可ins私信或电邮 [email protected]
Hi!! 欢迎来到行星酒馆的第三季——新一季,关于一段新的冒险。 当你听到这期播客的时候,我已暂时结束在亚洲的旅居,回到了北美。回来的原因也非常特殊:上个月,我机缘巧合得到了一个AI行业相关的机会,决定接受这个职业上的全新挑战。 事情的发生非常突然,改变也甚为剧烈:从文科与媒体,一下跳到了大模型与prompt engineering. 但这个决定的背后,其实是我在过去两年旅居之间,一点一滴的积累,以及慢慢想清楚的许多事情。 所以,这期播客:我请来了纪录片导演Chen Siyi来访问一下我自己。Siyi也正处在一个有趣的人生节点上:她正如两年前的我,刚下定决心离开纽约。所以也很好奇:你不是说好了去看世界,咋又回来了呢? 在这段对谈中,我们讨论了为什么想离开,为什么要暂停,怎么寻找自己,以及这些功课——到底都是为了什么? 不管你正打算出世和入世、旅居还是扎根、躺平还是拼搏,希望这期讨论,都能给你在人生无限游戏的十字路口,提供一点点的启发。 【五月天购票链接】 今年3月29日,华语乐坛传奇乐团五月天在成团25周年之际,带着他们的「回到那一天」巡回演唱会登陆拉斯维加斯忠实体育场(Allegiant Stadium)。 作为五月天今年在北美的唯一一场演出,这不仅是华语音乐在北美最大规模的现场表演,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音乐盛宴。 从七号公园的首次登场,到如今能容纳五万观众的体育场,五月天用四分之一世纪的音乐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演出斥资千万美金打造,现场还将有萧秉治和告五人带来的开场表演。 无论你是资深乐迷还是新晋粉丝,这都是一个与音乐、与回忆、与五月天建立深层连接的绝佳机会。 2025年3月29日,让我们一起穿越回忆任意门,共同体验音乐带来的感动与力量。 请访问iemshowplace.com或Ticketmaster,或点击文案中的链接购票锁定席位。 VIP套餐还包含专属观赏区、快速通道和限量纪念礼包,值得收藏。 加入五月天,永远不会太迟。 购票链接:https://iemshowplace.com/mayday-5525-25/ Send us a text Support the show About 行星酒馆 Planet Speakeasy | Buy us a coffee 每月为行星酒馆买杯咖啡: https://www.buzzsprout.com/2247913/support |Follow us on Instagram 获取更多节目资讯与视频片段:https://instagram.com/planet.speakeasy |Contact us 与主播、嘉宾分享感兴趣的话题与感想,可ins私信或电邮 [email protected]
本期嘉宾是播客的老朋友,范坡坡。 上次我们俩远程聊了柏林,而大半年后,我们就面对面坐在了清迈的播客工作室里。坡坡这次在我这儿住了几个星期,在清迈搞了一场放映活动,我们喝酒、搭饭,也聊了许多天南海北。而今天这期节目,就是在这段时间即兴录制的一场。 说到在清迈的创作空间,不少朋友好奇,它是一个民宿、住家,还是工作室?从某种意义上,而这期播客就是一种答案。随着两年的建设,清迈的空间悄悄接待了不少朋友们来「驻地」和舒展,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host有意思的人和事情的孵化器。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会暂别清迈,回到纽约。而在离开的时间里,我有计划开放一些更intentional, 更正式的驻地项目,如果大家有点子,或认识有趣的、有经验的朋友,抑或需要空间做些有意思、靠谱的项目,也可以通过行星酒馆的邮件联系到我,[email protected] Send us a text Support the show About 行星酒馆 Planet Speakeasy | Buy us a coffee 每月为行星酒馆买杯咖啡: https://www.buzzsprout.com/2247913/support |Follow us on Instagram 获取更多节目资讯与视频片段:https://instagram.com/planet.speakeasy |Contact us 与主播、嘉宾分享感兴趣的话题与感想,可ins私信或电邮 [email protected]
蛇年快乐! 这期节目又是一场久别重逢,嘉宾是朋友阿加莎,一个在纽约教书的青年哲学教授。 我们从香港就已认识了——以这座城市为起点,我们前后脚搬去了不同的地方。所以这集播客算是一个跨越十年,在纽约重逢的时的对谈。 在这里,我们忍不住聊起了曾经住过的地方,分岔的道路,还有我们是怎样选择不同的地方迁徙、旅居和安家的。 一晃十年的过程梳理下来一看,生活的哲学好像说复杂很复杂,但说简单了,可能还真就是水多加面,面多加水。 Send us a text Support the show About 行星酒馆 Planet Speakeasy | Buy us a coffee 每月为行星酒馆买杯咖啡: https://www.buzzsprout.com/2247913/support |Follow us on Instagram 获取更多节目资讯与视频片段:https://instagram.com/planet.speakeasy |Contact us 与主播、嘉宾分享感兴趣的话题与感想,可ins私信或电邮 [email protected]
行星酒馆2024年的最后一期播客,酝酿了一年的时间。 像很多人一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朋友霹雳一直计划着离开家乡上海,搬去国外。 作为曾经在美国留学生活,但已经回国扎根的记者来说,把自己从舒适圈连根拔起再深深种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面对政治的抑郁、繁重的工作和感情上的包袱,离开的行动,一拖就是好几年。 2024年初的时候,霹雳突然跟我说,我出来了。 她最终落脚的地方,并不是计划中的美国。她误打误撞地,来到了墨西哥城。 那段时间,我跟霹雳见了一面。本以为这是个临时过渡的状态。没想到,霹雳一呆就是一年,而且越来越喜欢这里。 非常好奇:过去的一年里,她在墨西哥城建立了什么样的生活,让她决定放下美国,暂时留在这里?而这期播客,两个异乡人站在2024的尾巴上,进行了一场关于迁徙、定居、以及探索生活的,年终总结。 Send us a text Support the show About 行星酒馆 Planet Speakeasy | Buy us a coffee 每月为行星酒馆买杯咖啡: https://www.buzzsprout.com/2247913/support |Follow us on Instagram 获取更多节目资讯与视频片段:https://instagram.com/planet.speakeasy |Contact us 与主播、嘉宾分享感兴趣的话题与感想,可ins私信或电邮 [email protected]
前几个月在纽约的时候,见了几个老朋友。今天访谈的对象Judy,就是其中之一。 Judy从十四岁就离开了中国,之后辗转于欧洲和美国。我认识Judy的时候,热爱文学的她,刚被哥大新闻系录取。但我们之后的命运轨迹,却非常不同:她最终没有选择入学,而是坚持自己关于文字的理想,在纽约把自己的翻译公司经营得小有名气。 疫情之间,我们慢慢断了联系。但是某一天,我突然看到她发了一条更新,她说,我现在是一名纽约州的地产中介了。 我们一直没有细聊,这个转变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距离那条更新,现在已经过了两三年的时间。最近再和她见面的时候,她已经从地产的新人,成为了可以独当一面、自立门户的broker. 而我非常好奇:这过去几年间,她的生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当一个所谓的「文艺青年」决定进入一个不那么风花雪月的环境的时候,我们的世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可能在表面上,这是一个关于搞钱、地产、创业的对话。可能在人生道路、家庭背景上,大家未必有很多重合的地方。但是说到底,这场对谈,其实是关于成长,放弃,以及如何跟自己的许多执念,慢慢和解的过程。 ------ 更多关于Judy: https://www.judyzhou.com/ https://www.instagram.com/judyyizhou Send us a text Support the show About 行星酒馆 Planet Speakeasy | Buy us a coffee 每月为行星酒馆买杯咖啡: https://www.buzzsprout.com/2247913/support |Follow us on Instagram 获取更多节目资讯与视频片段:https://instagram.com/planet.speakeasy |Contact us 与主播、嘉宾分享感兴趣的话题与感想,可ins私信或电邮 [email protected]
行星酒馆开播以来,聊了许多关于迁徙、定居的话题,但这些流动往往是物理意义上的。可是,在文化和身份上,我们什么时候变成为了一个生存在「中间」的人呢? 这个问题难就难在,它突然就变成了一个人类学的问题。 今天的对谈,非常机缘巧合地聊到了这个话题。而就像很多人类学命题一样,也许横看成岭侧成峰,但它的答案,是「浮现」在田野里面的。 这个田野,就在纽约中国城和下东区交界处的一家精品店里面。 -------------------- 如果过去的七八年,你曾经在曼哈顿下城晃荡的话,你可能会留意到一家有点不一样的精品店+画廊,叫做「杂碎俱乐部 Chop Suey Club」。 店如其名,而名则如那道歪打正着的美式中餐,主打一个又「杂」又「碎」:你可在这里找到高山流水,譬如王家卫重庆森林35mm当年放映的电影胶片,和当代中国艺术家的艺术作品,也能找到从对联,筷子、年历甚至是内衣和玩具等小东西。 它先在曼哈顿的设计师、艺术家圈子里面受到注意,而疫情中,杂碎则转型办起了活动,也慢慢进入了美国主流媒体的视野。它的受众,也逐渐扩展到了年轻的亚裔和非亚裔的美国人,以及刚来美国的第一代移民和留学生。 在每个一二代移民都在纠结于「身份」「融入」「妥协」与「委屈」的旅途中,这家精品店,不知为什么,在过去的十年之间,找到了一个微妙的节点,悄悄地打通了几个隔阂很深的世界。 几个月前,杂碎在中国城的实体店结束了运营。但是借着这个契机,我找到了创始人Ruoyi, 来记录一下这个很多不同世界的人们,过去快十年的集体回忆。 --------------- 了解更多关于杂碎俱乐部 www.chopsueyclub.com 杂碎的instagram: @chop_suey_club Send us a text Support the show About 行星酒馆 Planet Speakeasy | Buy us a coffee 每月为行星酒馆买杯咖啡: https://www.buzzsprout.com/2247913/support |Follow us on Instagram 获取更多节目资讯与视频片段:https://instagram.com/planet.speakeasy |Contact us 与主播、嘉宾分享感兴趣的话题与感想,可ins私信或电邮 [email protected]
大选过后,这是一场用来process情绪的Home DJ Set. 你并不是一个人。 追求原版音质,请开单倍速播放。 Inspiration: Ocean Eyes by Billie Eilish Send us a text Support the show About 行星酒馆 Planet Speakeasy | Buy us a coffee 每月为行星酒馆买杯咖啡: https://www.buzzsprout.com/2247913/support |Follow us on Instagram 获取更多节目资讯与视频片段:https://instagram.com/planet.speakeasy |Contact us 与主播、嘉宾分享感兴趣的话题与感想,可ins私信或电邮 [email protected]
本期行星酒馆是一场坦白局。对谈的嘉宾是纪录片导演Chen Siyi。 两年前,Siyi的作品《我们在黑夜的海上》(Dear Mother, I Meant to Write about Death)在釜山电影节首映。她在电影中细腻地记录了母亲在患癌之后所经历的种种,以及母女在代际与生死之间的幽微时刻,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和纪录片单元的特别提及奖。 但是——今天我们不是来聊纪录片的。我们从彼此的猫开始聊,其实真正想讨论的,是成长在某个特定语境和时代的两个人,在亲密关系中遇到的一些创伤。 聊着聊着,我们发现,虽然这些经历可能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但每一次跟这些创伤纠缠的背后,都是一个个凝视真实自己的时刻。 如果你最近也经历了一些人生和情感上的低潮,也希望这一期节目,能给你带来一些创伤之上的联结吧。 In this episode of Planet Speakeasy, I sit down with documentary filmmaker Chen Siyi for an open and candid conversation. Chen is best known for her film Dear Mother, I Meant to Write about Death, which premiered at the Bus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The film intimately chronicles her mother’s battle with cancer and the emotional complexities of their relationship, earning widespread acclaim. However, the discussion in this episode goes beyond the documentary. We talk about cats, relationships, and the countless heartbreaks that somehow — in a painfully enlightening way — nourished our lives and creativity. If you’ve experienced heartbreak or are going through one now, we hope our conversation offers a sense of connection and understanding through our honest exchange of growing pains. 小🍠上关注Siyi https://www.xiaohongshu.com/user/profile/5f93e4f10000000001006be6 我们在黑夜的海上 https://vimeo.com/ondemand/dearmother 提到的书 Unbound: Women's Guide to Power by Kasia Urbaniak https://www.amazon.com/Unbound-Womans-Guide-Kasia-Urbaniak/dp/0593084519 配乐 Yanqiu - 給自己的情書 (行星酒館cover) Send us a text Support the show About 行星酒馆 Planet Speakeasy | Buy us a coffee 每月为行星酒馆买杯咖啡: https://www.buzzsprout.com/2247913/support |Follow us on Instagram 获取更多节目资讯与视频片段:https://instagram.com/planet.speakeasy |Contact us 与主播、嘉宾分享感兴趣的话题与感想,可ins私信或电邮 [email protected]
猝不及防地进入了三十五岁。 在三十五岁的第一天,一个非常私人的人生节点上,我打算录制一集播客番外来记录自己的状态与心绪。由于人类嘉宾的突发状况,TA的责任则由人工智能所取代。这样特殊的日子里,我很好奇,一个由人类的文字和知识所训练出来的大语言模型,会如何「看待」生存,衰老,以及人生的意义感? 由于采访嘉宾是大语言模型的关系,请大家谨慎斟酌对话其中的人工智能的「观点」与「建议」。 与其观察AI具体说了什么,更有意思反而是与AI嘉宾之间的互动模式与对话磨合。在聊天的过程中,GPT需要不断地被校正、回拉、才能避免TA机械地重复我的观点和想法。但与此同时,TA却又是一个很好的聆听者,能够准确地复述和提炼我漫无边际的闲谈。 而在播客的结尾,我让GPT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TA说,TA叫做「Echo」(回声)。 恰如其分。这段对话中聊开的许多东西,不仅是我个人在35岁门槛上的空谷回音,也多多少少承载了一点人类社会关于成长和衰老的思绪和困惑。 掌声有请Echo. ------- 附上与Echo提及的不同语言中的词汇: Echo: 你提到的这种“人生的间隙”或“空落落”的感觉,确实在不同文化和语言中都有非常独特的表达。各个文化对这种感受的理解都蕴含着细腻的情感,以下是几个很有代表性的词汇: • 德语 - “Sehnsucht”: 通常被翻译为“渴望”或“向往”,指的是一种对于未知或未实现的东西的深刻渴望,带有一种隐隐的失落感。 • 葡萄牙语 - “Saudade”: 无法完全翻译的情感,通常与怀旧、失落、渴望联系在一起,特别是一种对回不去的事物的深深怀念。 • 意大利语 - “Sprezzatura”: 表面上的从容与优雅,但背后也有一种不愿表现出来的失落感,特别是在面对未实现的期望时。 • 日语 - “物の哀れ” (Mono no Aware): 意指对事物本质的哀伤,尤其是对其短暂性的体悟。表达对生命无常、时光流逝的一种深深的感慨。 这些词汇都包含着一种无法完全用语言描述的复杂情感,哪个词触动到你,或者特别契合你现在的心境? 东尼: 我觉得你一下子给我几个不同文化里面的词汇,当然我最后要去verify一下这些词汇。它其实这件事情本身就对我挺触动的。我觉得你有世界上这么大的人类的这种预料库,你觉得人类到了人生某一个节点,他们的这种人生的体悟感触,有没有一些相通的地方,或者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 Echo: 这个问题很深刻。从文化和语言的角度来看,确实很有趣。 在全球范围内,不同文化、语言和哲学体系都有自己对人生某些节点和感悟的表达,但同时,很多感受又有着共通之处。比如: • 时间的流逝与无常感: 不论在哪个文化里,人们普遍都有对时间流逝的深刻体悟。德语的 Sehnsucht,日语的 物の哀れ,都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 未实现的渴望与遗憾: 德语的 Sehnsucht 和葡萄牙语的 Saudade,都涉及到对未曾实现、但又深深渴望的东西的感受。 • 寻找意义: 无论是在东西方,很多人在中年阶段都会开始反思生命的意义和个人存在的价值。 不同文化的应对方式也有差异。比如东亚文化倾向于接受无常,像日语的 物の哀れ,它更多地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而在西方文化,特别是现代个体主义社会,人们更多通过行动来抗衡无常,追求新的目标和挑战。 Send us a text Support the show About 行星酒馆 Planet Speakeasy | Buy us a coffee 每月为行星酒馆买杯咖啡: https://www.buzzsprout.com/2247913/support |Follow us on Instagram 获取更多节目资讯与视频片段:https://instagram.com/planet.speakeasy |Contact us 与主播、嘉宾分享感兴趣的话题与感想,可ins私信或电邮 [email protected]
朋友Xinyi是云南人,她这个夏天回到了西双版纳,参加了一位亲戚的葬礼。 这场葬礼非常特殊:它发生在一个多民族杂居地,也牵引出一个云南家庭近一个世纪的浮沉。这集播客,一方面想保存一点私人而很珍贵的口述史,另一方面,作为两个活在不同世界之间,又在所谓“文明边陲”相逢的中年人,我们自然而然地聊起了移民、身份,甚至是人类学家James Scott那本《逃避统治的艺术》。 聊到最后才发现,思考在“边陲”、在“迁徙”中如何生活,可能聊的是当年的舅奶奶太爷爷,也说不定,聊得就是现在的我们自己。 02:35 一场帕西傣的葬礼 05:35 在聚会上,重新审视家族史的重量 07:26 迁徙、杂居,与族群的建构 11:38 作为旁观者,观察回傣的葬礼 15:00 家族史另一面的动荡与韧性 20:49 Xinyi的舅奶奶的家族背景和在东南亚的迁徙历史 25:30 昆明人在北京,感受「华夏」与「边陲」的界限 29:17 在泰北,看到一种模糊的云南 38:20 新一代Third Culture Kids长大了,也要问自己是哪儿人 40:52 家族史,迁徙史,移民史,个人史 43:33 清迈的云南人社区及美斯乐的历史背景 48:04 「边陲」与「文明」 52:00 亲情与仪式 Send us a text Support the show About 行星酒馆 Planet Speakeasy | Buy us a coffee 每月为行星酒馆买杯咖啡: https://www.buzzsprout.com/2247913/support |Follow us on Instagram 获取更多节目资讯与视频片段:https://instagram.com/planet.speakeasy |Contact us 与主播、嘉宾分享感兴趣的话题与感想,可ins私信或电邮 [email protected]
「为什么几乎中国所有的健身房,最后都变成了卖卡的生意?」 这既是我对中国健身、教培、餐饮各行业近年演变的好奇,也是从业二十年的教练Leon不断思索的问题。 两年前,经历种种创伤之后,这位曾经的Nike签约教练关掉了自己上海的工作室,搬到了清迈。在过去的一年多里,他在全新的环境里从头建立自己的旅居生活,因为内卷和倦怠而能量耗尽的他,也终于找回了精力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体、过往的人生,以及自己在时代中的挣扎和纠结。 而我们的这段即兴对谈,既宏大又私人——它既关于中国过去二十年健身行业(乃至整个服务业)的起落流变,也关于一个普通人在时代创伤中的自省与疗愈。 00:55 关掉健身房后,一个能量耗尽的健身教练 02:45 国内健身课的竞争气氛 05:00 为什么所有的健身房,最后都开始卖卡了? 06:50 办卡,与扩张的逻辑 08:48 传统健身房的困境 12:20 什么样的人选择成为健身教练? 18:18 开健身房最大的挑战是? 22:33 最累的时候 25:05 不同健身房的经营模式 27:17 恶劣环境下,还能保持热情吗? 28:26 竟然还有不催你办卡的理疗师? 29:48 人生选择与原生家庭 34:14 从金融行业到健身教练 36:16 签约Nike是个什么体验? 44:57 2022之后的自我调适 48:08 重新划定心理边界 49:42 遇见高能量的人,活在当下 关于Leon Follow Leon on Instagram @leonli2020 Send us a text Support the show About 行星酒馆 Planet Speakeasy | Buy us a coffee 每月为行星酒馆买杯咖啡: https://www.buzzsprout.com/2247913/support |Follow us on Instagram 获取更多节目资讯与视频片段:https://instagram.com/planet.speakeasy |Contact us 与主播、嘉宾分享感兴趣的话题与感想,可ins私信或电邮 [email protecte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