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朋友Xinyi是云南人,她这个夏天回到了西双版纳,参加了一位亲戚的葬礼。

这场葬礼非常特殊:它发生在一个多民族杂居地,也牵引出一个云南家庭近一个世纪的浮沉。这集播客,一方面想保存一点私人而很珍贵的口述史,另一方面,作为两个活在不同世界之间,又在所谓“文明边陲”相逢的中年人,我们自然而然地聊起了移民、身份,甚至是人类学家James Scott那本《逃避统治的艺术》。

聊到最后才发现,思考在“边陲”、在“迁徙”中如何生活,可能聊的是当年的舅奶奶太爷爷,也说不定,聊得就是现在的我们自己。

02:35 一场帕西傣的葬礼
05:35 在聚会上,重新审视家族史的重量
07:26 迁徙、杂居,与族群的建构
11:38 作为旁观者,观察回傣的葬礼
15:00 家族史另一面的动荡与韧性
20:49 Xinyi的舅奶奶的家族背景和在东南亚的迁徙历史
25:30 昆明人在北京,感受「华夏」与「边陲」的界限
29:17 在泰北,看到一种模糊的云南
38:20 新一代Third Culture Kids长大了,也要问自己是哪儿人
40:52 家族史,迁徙史,移民史,个人史
43:33 清迈的云南人社区及美斯乐的历史背景
48:04 「边陲」与「文明」
52:00 亲情与仪式


Send us a text

Support the show

About 行星酒馆 Planet Speakeasy
| Buy us a coffee 每月为行星酒馆买杯咖啡:
https://www.buzzsprout.com/2247913/support

|Follow us on Instagram 获取更多节目资讯与视频片段:https://instagram.com/planet.speakeasy

|Contact us 与主播、嘉宾分享感兴趣的话题与感想,可ins私信或电邮 [email protected]

主播...
行星酒馆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你就自由地飞吧
3个月前 河北
0
40:40 妈祖给所有人都做好了安排hhh
HD242768z
7个月前 上海
0
35:01 笑死了,顶级捧哏
坎布里奇瓜瓜
7个月前 美国
0
28:17 但我觉得嘉宾完全不需要这样“自卑”(当然还没听完 估计最后有反转),嘉宾老公的来到云南的发问也多少让人无语。下江汉人不过五百多年前才从嘉宾老公的故乡附近来到此地扎根,筚路蓝缕孤悬极边,即便再向慕王化,在明清两代这么短时间内自然是难以快速“繁衍”出如其他汉地各省般规模的文化精英群体。但时间快转到今天,帝国边陲对于下江汉文化的保存传承(当然这也多亏经济发展的滞后和“边陲汉人要比内地汉人活得更汉”的自卑心态)很多层面上或许胜过下江自己?紧邻越佬边境的建水石屏,以及直接接壤掸邦的腾冲,这些耕读尊孔传统极盛的小城,便是范例。
恩和可爱多
6个月前 云南
1
苏珊说: 感觉不会骗人,我在这里其实是舒服的,然后在其他地方我可能就是没有这种感觉,但是又会从这种所谓理性的角度去考虑,例如将来孩子的教育之类,那你选择一种相对来说好像是更慢节奏可能更不卷的地方,某种程度上像我们原来朋友说的,就是你可能选择比较偏不发达的地方。你这个选择到底合不合理或者说是不是一个对的选择,然后在《逃避统治的艺术》书里面其实就说到关于东南亚这片高地,以前很多人把像云南南部或者是这边高山的民族视为现代社会过去的活化石和样板,其实实际上就定义了所谓的文明与落后,意味着过去就是是落后的,你可以去研究这些过去的文化,但是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本书里面很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你看到的这个所谓落后的形式,实际上是因为他为了寻求某种自由逃离以后主动选择的一种状态,不是说优劣,并不是说真正生活在谷地或者低地的这些文明更发达,从时间上面来说,其实也不是唯一的,是流动的,就这些人有可能再从所谓的发达的地区再到这里来,然后高地里面避世的人也有可能再回到谷地,只是取决于这样的环境是否是寻求自由人的所要选择的,想要生活在一个主体性更被尊重,你自己也更能够把握,然后更自由的更不被强迫与归训的地方。 我的想法: 之前一直不知道如何介绍云南,后来陆陆续续看了古生物历史,从梅树村到澄江,再到曲靖和远谋,感慨云南所拥有的古生物,后续看了《彩云之南,季风之北》,《华夏边缘》,《宅兹中国》,觉得如果以中原的视角或者主流的叙事角度来看云南,的确是边缘文化,但是如果站在东南亚的角度,云南反而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交融之地,不管是古代的大理国,爨氏,抑或是近代的滇越铁路等文化现象,或许正是因为边缘,才保留了更多的多样化和更多的选择,这个也是作为云南人的自豪。现在准备开始看《逃避统治的艺术》,感谢苏珊和嘉宾的分享,感谢。 附:我用夸克网盘分享了「逃避统治的艺术.pdf」,点击链接即可保存。打开「夸克APP」在线查看,支持多种文档格式转换。 链接:https://pan.quark.cn/s/f183bb949591
Demiemie
7个月前 美国
2
同为昆明人,目前在海外读博,研究云南佛教。在嘉宾的分享里看到了和自己的家庭相似的轨迹,非常能够relate to。我的爷爷奶奶也是生活在云南的边境小城(腾冲),奶奶的家人都是回族,在晚清的咸同“回乱”后被迁移安置到这里(这场战乱以及随后清zz对回民的压制也是引起云南回民大规模向东南亚迁徙、形成“帕西傣”的契机之一);爷爷是出生在缅甸的汉人,祖辈是靠“走夷方”、在缅甸经营茶场和滇缅贸易为生,1930年代日军逐渐占领东南亚大陆,家里把爷爷和他的兄弟送回腾冲老家避祸,自此直到前几年爷爷去世,国境两边的亲人未再见过面。个人感觉云南人在这些迁徙流动的历史中,寻求的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国族认同,而始终是一种in-between的存在。这样的状态或许意味着在任何的文化中我们都将处于边缘的位置,但也因此拥有了适应不同文化身份的resilience。
坎布里奇瓜瓜
7个月前 美国
3
09:33 sorry 还是觉得有必要纠正一下。“信仰穆斯林“是个病句。穆斯林是身份,不是信仰的对象。
_OY5Z
7个月前 湖北
4
一直是是是,真的很影响听感,要暂停几次才能继续听下去
坎布里奇瓜瓜
7个月前 美国
4
03:32 有一本有趣的小书。《中国边缘的穆斯林》。介绍的全是包括帕西傣在内的各类完全意想不到的中国边疆的各小众穆斯林群体。
余承恩
7个月前 广东
5
连续三个是太打断了……
gdnqkfyfwn
7个月前 美国
6
同感 我之前参加长辈的葬礼或者聚会会听到一些很有历史感的东西,即使我来自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家族,会真切理解到传承这个有点cliche的概念。不过一个小小的建议,希望男主持很赞同的时候可以减少说是是的频率,虽然口癖很难改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