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老子,庄子,墨子……在正史和传奇里头顶光环闪亮登场的先秦诸子,日常生活中可能是什么样貌?那个杀伐征战和百家争鸣并行的诸侯时代,对于现代世界又有什么参考意义? 创作于1934-1935年间的诸子系列,占据了《故事新编》的半壁江山。在内忧外患的民国危局之中,鲁迅选择回到古代,把诸子先贤一个个拉下神坛,推送到现代人也能观照体认的日常叙事中去。这其中,大概既有他“听将令”而继续社会批判和民众启蒙的现实动机,也方便展开更加不受时代局限的人性和思想实验吧。 在这个系列中,鲁迅拿出他一向擅长的黑色幽默,解构一切值得怀疑的价值和学说。又难得动用了春秋笔法,对有些角色的态度颇为暧昧不明,引发了当时和后世读者的反复争论。在他笔下,被历代所推崇的道德标杆人物摇晃着倒地,喊着无为而为的漂亮口号的相对论者几乎塌房,孔子有多么功利和阴险,老子就有多么无用和误导,而智勇兼爱如墨子,也得到了超越时代的应有关注。 世事荒诞不平而依旧可观,人生幽暗虚无而仍然有光——在《故事新编》的最后一期,我们将讨论《采薇》《非攻》《出关》《起死》四篇诸子故事,并一起复盘鲁迅是如何用旧故事的老模板,拆解和拼合出他心目中的人世图景。 【时间轴】 01:39 《采薇》简介 03:31 两篇相关的古文:史记的《伯夷列传》& 诗经的《采薇》 05:34 什么是真正的"道"?《采薇》对以权力等级为基础的儒家之道的解构 09:24 国人常见的生存哲学:追逐私利的同时,占据公共话语体系的道德制高点 14:35 伯夷和叔齐到底是回避型人物,还是进取型? 20:16 《非攻》简介 22:39 墨子印象:超越时代的思想家,智谋和勇气兼备的实干家 23:39 墨家的政治智慧和装置艺术给后人带来无穷灵感:丝绸朋克和模拟对阵 25:50 《非攻》为代表的诸子故事是否过于主题先行了? 28:02 在时代乱局中改编诸子故事的鲁迅:有些话已是不得不说 31:42 《出关》的两段式结构:老子与孔子两次对话,而后出函谷关 32:45 关于《出关》中孔、老二人角色设定和相互关系的争议 41:08 《出关》中的讽刺与真实,来自鲁迅平视甚至批判的视角 41:53 被鲁迅拉下神坛的诸子先贤,对当代人来说,是隔膜还是新奇? 44:18 《起死》简介:调戏庄子的魔幻小短剧 46:22 鲁迅对庄子的相对主义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批判 48:15 《起死》拼贴式的角色和情节设置,是随意组合的油滑,还是庄子游戏精神的再现? 53:11 《故事新编》小结:从写作手法到立意命题,谈谈“故”事如何“新”编 【本期提及】 《史记 • 伯夷列传》- 司马迁(西汉) 《诗经 • 小雅 • 采薇》- 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西周至春秋时期) 《墨子 • 公输》 - 墨子(战国时期) 《庄子 • 田子方》&《庄子 • 天运》 - 庄子(战国时期) 《诸子学略说》 - 章太炎 (民国时期) 《史记 • 老子韩非列传》- 司马迁(西汉) 【本期音乐】 背景: 坂本龙一 - Energy Flow 片尾: 张楚 - 上苍保佑吃完了饭的人民 【本期主播】圈圈、文佳、刀刀 【音频制作】文佳、刀刀 【配乐策划】刀刀 【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小宇宙、苹果播客、荔枝播客等专用播客APP,订阅收听我们的播客「潜行者 StalkersRadio」,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同名微信公众号,或在喜马拉雅等音频平台找到同名节目专辑。 特别声明:本节目所有发言仅代表发言者个人立场。欢迎留言参与讨论。
对于鲁迅的小说名篇《铸剑》,很多读者应该都不陌生。 小说里,从干将、莫邪到眉间尺再到宴之敖,在这个惊心动魄的复仇接力中,我们能看到鲁迅一贯的国民反思,还能看到他精湛纯熟的小说技艺及美学,尤其是他内涵丰富的复仇美学。 那么,《铸剑》到底精彩在哪里?这个故事背后是怎样的中国特色的反威权叙事? 这一期,我们一起来聊聊《故事新编》一书中最负盛名的短篇:《铸剑》。 【时间轴】 01:20 《铸剑》内容简介 03:20 小说中“宴之敖”“眉间尺”等化名的来历 06:11 鲁迅对“三头大战”之后故事的追问 11:25 鲁迅是否完全解构了复仇的意义? 14:25 眉间尺这个复仇者的人物塑造非常真实 17:00 《铸剑》对原版故事的几处神改 27:00 宴之敖和眉间尺到底是两个人还是“一体两面”? 32:00 《铸剑》与其他经典流行复仇文学的对比 37:40 从《铸剑》中王妃诞下生铁的情节联想到Cult电影《钛》 42:00 小说如何一唱三叹地进入复仇的高潮 50:50 小说中两代人复仇背后的情感是非常中国式的 54:35 复仇者面对的是强大而严酷的威权主义 【本期提及】 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 干宝(东晋) 绘本《铸剑》 -编绘:昔酒 戏剧《哈姆雷特》/《莎乐美》 - 莎士比亚 短篇小说《复仇》 - 汪曾祺 编剧理论《作家之旅》 - 克里斯托弗·沃格勒 短篇小说《刺杀小说家》 - 双雪涛 电影《钛》 - 导演/编剧:朱利亚·迪库诺 【本期音乐】 背景曲目:陈勋奇 - 《幻影交叠》 片尾曲目:陈勋奇 -《尘归尘 土归土》 【本期主播】圈圈、文佳、刀刀 【音频制作】文佳、圈圈 【配乐策划】刀刀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苹果播客、荔枝播客等专用播客APP,订阅收听我们的播客「潜行者 StalkersRadio」,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同名微信公众号,或在喜马拉雅等音频平台找到同名节目专辑。 特别声明:本节目所有发言仅代表发言者个人立场。欢迎留言参与讨论。
听上去是件忧伤的事—— 刀刀三年前离开北京去了深圳,圈圈上周刚离开北京回到贵州小城,文佳也计划离开北京回去成都。 加缪说:“要了解一个城市,较简便的方式是探索那里的人们如何工作、如何恋爱、如何死亡。” 加缪提到死亡却忘了“告别”,在一个人和一座城市告别的时刻,会发现这座城市已经像一枚徽章一样在TA的身上留下了凹凸可见的印记。 对于北京这座城市,我们三人都有太多复杂的情感,彼此分享欲爆棚。于是我们做了一份关于北京的普鲁斯特问卷,通过提问-回答的形式,挖掘记忆里的北京印象,梳理北京对我们的意义,总结性地看待北京这座城市。 在这个时刻,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分享能给憧憬北京,仍在北京生活或是离开北京了的朋友们一些启发或共鸣。 如果你也想对这个话题说些什么,欢迎给我们留言评论~ 【时间轴】 02:45 问卷Q1 - 在北京呆了几年?来北京的出发点是什么? 13:25 问卷Q2 - 你在北京最大的癖好是什么? 30:45 问卷Q3 - 你觉得北京什么时刻、什么地方最美? 35:55 问卷Q4 - 你认为北京哪个方面被高估了? 39:25 问卷Q5 - 在北京最好/最差的一种体验或一次经历? 40:00 问卷Q6 - 最近一次在北京为了什么而哭? 47:30 问卷Q7 - 此阶段最认可的北京艺术家或知识分子(个人或群体)? 57:00 问卷Q8 - 你想和哪位已经过世或仍然在世的北京人做朋友? 58:30 问卷Q9 - 你觉得你和北京的关系是怎样?这些年有变化么?你为什么而离开北京? 67:00 问卷Q10 - 如果再回北京,你最想尝试什么职业?最想生活在哪个片区? 【本期提及】 北京的场地&组织:北京同志中心、豌豆黄小组、蓬蒿剧场、鼓楼西剧场、单向街、看理想、后浪出版、龙潭公园、天坛公园、陶然亭公园 北京的产品:杂志《GS》、《旅行者》,杂志书《单读30:去公园和野外》,纪录片《十三邀》 北京的展览:2019年798艺术区“荒木经惟•花幽”摄影展、2021年今日美术馆“寻找隐匿的天才:薇薇安•迈尔”摄影展 【本期音乐】 窦唯 - 《京调》、《怀竹》(来自专辑《暮良文王》) Justin Timberlake /Carey Mulligan /Stark Sands - 《Five Hundred Miles》 【本期主播】圈圈、文佳、刀刀 【音频制作】文佳 【配乐策划】刀刀、圈圈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苹果播客、荔枝播客等专用播客APP,订阅收听我们的播客「潜行者 StalkersRadio」,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同名微信公众号,或在喜马拉雅等音频平台找到同名节目专辑。 特别声明:本节目所有发言仅代表发言者个人立场。欢迎留言参与讨论。
1936年出版的《故事新编》,收录了鲁迅1922到1935年间对传统故事进行再创作的8篇小说。 鲁迅在这个集子中再演了中国古典神话、诸子故事、民间传说,不仅融入了自己一贯辛辣的批判思想,借古喻今,与此同时,这批小说也写得想象非凡、意趣横生——在创作中游戏笔墨的鲁迅,少见地显现出他极致华丽和诙谐的侧面。 我们把《故事新编》分为了神话部分、诸子部分和《铸剑》单篇。这一期,我们一起共读神话部分,即《补天》《奔月》《理水》三篇小说,看鲁迅如何让传统神话焕发出先锋和时代的光彩。 【时间轴】 1:16 《故事新编》是对古代神话、诸子故事的再演 6:22 《补天》的介绍和解读 10:55 《补天》中人性与神性的渐行渐远 18:30 鲁迅创造出了超越时代的丰沛有力的女性形象 20:08 小说中将宏伟的事物轻描淡写的写作手法 23:20 《故事新编》可以看作鲁迅版的《爱死机》,视听语言相当华丽 27:35 《奔月》对细节逻辑不合理的传统神话的合理化 31:55 《奔月》是后革命悲歌,更贴合鲁迅当时的处境 36:44 《理水》解构了传统的英雄叙事 39:35 《理水》讽刺了装腔作势的文人和官僚阶级 46:15 大禹最终被系统同化了?还是作为公众人物不得不作出改变? 51:54 《故事新编》小说的几个共同点 59:03 鲁迅说《补天》的后段写得“油滑”,背后意涵到底是什么? 01:03:27 本期音乐推介:窦唯/朝简 - 《后疫》 【本期提及作品】 Netflix:《爱,死亡和机器人》 袁珂:《神话新编》 李汝珍:《镜花缘》 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弗游记》 乔治·奥威尔:《1984》《动物农场》 【本期音乐】 窦唯/朝简 - 《后疫》 窦唯 - 《安早光阳》 【本期主播】圈圈、文佳、刀刀 【音频制作】文佳 【配乐策划】刀刀、圈圈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苹果播客、荔枝播客等专用播客APP,订阅收听我们的播客「潜行者 StalkersRadio」,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同名微信公众号,或在喜马拉雅等音频平台找到同名节目专辑。 特别声明:本节目所有发言仅代表发言者个人立场。欢迎留言参与讨论。
除了犀利,勇猛,颓唐,鲁迅同样也是天真的。 对他的这一面认识越深,我们似乎也就越能理解他反抗所处时代时的动力源头——他渴望一个更加明亮、温暖、有情义的世界。 这个世界是童年闰土带来的海边和田野里的经历,是少年们行船驰过两岸豆麦看一场赵村的社戏,是耐心讲述邻人一窝兔子的生死历程…… 他不愿意人们辛苦地生活,不论是辗转,麻木还是计较恣睢。 百年过去,我们是否过上了这样不辛苦的生活呢? 这一期,我们将共读《呐喊》中的最后几篇文章:《故乡》《兔与猫》《鸭的喜剧》《社戏》,去认识那个天真澄澈的迅哥儿…… 【时间轴】 2:24 以传播学的“议程设置”概念,解读《故乡》中“我”和闰土的关系转换 5:02 鲁迅重回故乡的隔膜和悲哀,当代人同样心有戚戚 7:37 《故乡》结尾的希望之路说,给黑暗中的人们带来温暖和鼓舞 12:00 鲁迅之美:在穿透了黑暗与邪恶之后,让微茫的希望绽放出来 12:45 《故乡》中的可爱小物,引发我们的童年大回忆 15:32 中国人的三种辛苦:鲁迅对下一代的期待实现了吗? 19:12 “我”和闰土之间的社会隔膜是双向而非单向的 21:27 我们如何看待《兔和猫》中的“无原则的修善” 26:41 从人与动物的关系看《兔和猫》 31:40 鲁迅对动物的描写,有天真趣味,有慈悲心,也有腹黑调皮 37:02 《社戏》上半场:“我”在北京两次看戏的经历 39:13 戏剧形式与剧场环境的适配问题 40:56 《社戏》下半场:驾船看戏的乡间少年,如梦似幻的夜色长卷 48:44 《呐喊》小结:平衡于自我探索和时代观察之间的集大成者 54:45 本期推荐曲目:窦唯“旺天下” 【本期音乐】 窦唯/不一样乐队 - 3‘ 08‘’(专辑《入秋》) 窦唯/译乐队 - 旺天下 (专辑《幻听》) 【本期主播】圈圈、文佳、刀刀 【音频制作】文佳 【配乐策划】刀刀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荔枝播客、苹果播客等专用播客客户端APP,订阅收听我们的播客「潜行者 StalkersRadio」,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同名微信公众号,或在喜马拉雅等音频平台找到同名节目专辑。 特别声明:本节目所有发言仅代表发言者个人立场。欢迎留言参与讨论。
在《药》、《风波》、《阿Q正传》等呈现革命前后底层百姓生活和精神震荡的几篇小说中,鲁迅描绘了中国乡土社会中不同群体如何被根深蒂固的旧体制和旧观念所操控而催生悲剧,又如何因对革命和革命者的隔膜和误解而催生新的悲剧: 他们是《药》中买回革命青年的人血馒头的为人父母者,终与革命青年的母亲相遇在坟场;他们是《明天》中无根无系,遭受四周恶意凝视和无耻压榨的底层女性;他们是一无所有、受尽欺辱,却想在革命动荡中投机翻身的阿Q们;他们也是跟随革命波澜不明就里、挣扎求存的所有乡村平民…… 从这些普通民众的群像描绘,以及个体灵魂的解剖中,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在那个年代下,甚至也包括现在,关于国民性的WHAT/WHY/HOW。 【时间轴】 03:40 《药》对个人和人群独特的描述,强烈的氛围感 09:27 《药》中的“华”、“夏”两家的线索 14:08 《明天》的主人公单四嫂子给人一种强烈的客体感 19:10 《明天》中的看客群像 21:10 《阿Q正传》和《风波》对国民性一体两面的展现 24:38 阿Q和《风波》中的七斤等人不一样,他是未遂的投机者 25:40 《风波》展现出了费孝通《乡土中国》中的乡村秩序 26:43 中国社会秩序的构建中缺乏终极价值的共识基础 28:24 沉浸于YY的阿Q及其未遂的恋爱 33:05 阿Q与加缪的“局外人”的相似与不同 34:09 鲁迅如何想像出阿Q?当代“三和大神”与阿Q的异同 38:24 鲁迅小说里的“奴隶”与“奴才” 41:10 《风波》中的乡村图景是中国几千年来权力交替循环的缩影 42:33 国人求存不求真背后的社会思想背景 45:13 先驱者的呐喊,以及如何叫醒沉默的大多数 49:46 本期推荐曲目:Patti Smith - “Because the Night” 【链接作品】 鲁迅小说集:《呐喊》(本期讨论其中《药》《明天》《风波》《阿Q正传》四篇) 费孝通:《乡土中国》 加缪:《局外人》 田丰/林凯玄:《岂不怀归:三和青年调查》 【本期音乐】 Anat Fort/Perry Robinson/Ed Schuller/Paul Motian - Just Now, Var. I U2/Bruce Springsteen/Patti Smith - Because the Night 【本期主播】圈圈、文佳、刀刀 【音频制作】文佳 【配乐策划】圈圈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荔枝播客、苹果播客等专用播客APP,订阅收听我们的播客「潜行者 StalkersRadio」,也可关注我们的同名微信公众号,或在喜马拉雅等音频平台找到同名专辑。 特别声明:本节目所有发言仅代表发言者个人立场。欢迎留言参与讨论。
在你眼中,“知识分子”代表了什么?社会进步的中坚还是不合时宜的逆流? 回看鲁迅对新旧知识分子的解剖,“知识分子”这个角色,是命运不断下沉的孔乙己,是落榜成疯魔的陈士成,是摇摆官学两界的“差不多先生”方玄绰,也是曾经热心革命而终究愤世嫉俗的N先生。 我们发现,鲁迅的观察并不过时,甚至清晰反照到我们这时代知识分子的病症:对单一精英价值的迎合,不能跟随主流的消沉,充满现实算计的犬儒,无力改变周遭的郁愤…… 那些熟视无睹或被遮掩的知识病,我们通过阅读鲁迅而重新看见,并尝试讨论直面和改变之路。 【时间轴】 03:00 孔乙己,混过了社会才懂你 05:49 二十年后的咸亨小厮是否带了鲁迅的悲悯? 12:24 孔乙己式下沉叙事的普遍性 13:24 悲剧反写:“笑”是重读《孔乙己》的题眼 15:52 少年视角的力量,又及《伊万的童年》等 20:53 《白光》中为心魔疯狂的落第老生陈士成 22:14 陈士成和孔乙己:不同阶级的相似悲剧 23:30 如何为更多人创造更多元的生存空间?自媒体是否去中心化的乌托邦? 27:21 改写寒门学子内卷史,从多层面的价值重建开始 32:39 《端午节》上下半场迥异的叙事手法,是对双面人的描写需要 37:13 我们国民性中的“差不多”基因 43:44 《头发的故事》双层转述的叙事模式之下,是不同主体微妙难辨的立场 48:42 鲁迅为什么爱用“看”与“被看”的多视角观察法? 49:53 本期推荐曲目:KeyLo的川普Rap“鲁迅说” 【链接作品】 鲁迅小说集:《呐喊》(本期讨论其中《孔乙己》《白光》《端午节》《头发的故事》四篇) MC HotDog(热狗)歌曲:《差不多先生》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导演电影:《伊万的童年》 威廉·戈尔丁导演电影:《蝇王》 姜文导演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 【本期音乐】 Anat Fort/Perry Robinson/Ed Schuller/Paul Motian - Just Now, Var. I KeyLo - 鲁迅说 【本期主播】圈圈、文佳、刀刀 【音频制作】文佳 【封面设计】刀刀 【配乐策划】刀刀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荔枝播客、苹果播客等专用播客客户端APP,订阅收听我们的播客「潜行者 StalkersRadio」,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同名微信公众号,或在喜马拉雅等音频平台找到同名节目专辑。 特别声明:本节目所有发言仅代表发言者个人立场。欢迎留言参与讨论。
1918年,鲁迅以一部划破夜空的《狂人日记》开启了自己的小说创作。四年后,以《狂人日记》为首的14部中短篇小说结集而成《呐喊》。 《呐喊》自序中关于铁屋的那段对话固然已是激励国人百年的战斗檄文,那个自少年起不断寻梦、上下求索的鲁迅,也以其西西弗斯式的人生经历和精神热度更加真切地鼓舞着我们。 在《狂人日记》中,鲁迅一边对时代症候进行鞭辟入里的观察和揭示,一边则飞身跳脱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制式,把对吃人社会的象征影射和对病人心理的精确写实完美融于一体。在鲁迅的行文中,我们既可追踪到西方现代小说丰沛多变的意象和笔法,又可领略到东方文本意在言外、曲折不尽的料峭之美。可以说,这部横空出世、贯通中西的异人奇志,一举拉开了中国文学跻身现代世界的大幕。这声划过夜空的狂人呐喊,百年之后仍是当头棒喝,回响不绝。 【时间轴】 01:31 与《呐喊》自序中的那个热血青年对话:幻灭中有温情更有希望 07:32 与鲁迅迟到的小说生涯和中年危机共情 09:41 《呐喊》作为小说集的选题和结构逻辑:故乡时空的虚入与虚出 14:01 《狂人日记》的癫狂气质,及其一明一暗的两条线索 17:07 《狂人日记》对精神病人的思维和语言逻辑的精准复刻 23:04 鲁迅为什么选用“吃人”这一意象来表现狂人的癔症? 24:38 从狂人日记到边沁的圆形监狱:主流价值体系对个体的规训 27:44 不同时空层次中,个体被规训与惩罚的深度和形式也不同 29:17 《狂人日记》里的狂人何以最终又回归那个吃人的社会? 30:20 发现社会吃人真相之后怎么办?佯装正常还是以创作尝试链接和改变? 37:10 小结及下期预告 38:49 老崔的狂人呓语:快让我在雪地上撒点儿野 【链接作品】 鲁迅:《呐喊》(本期重点讨论其中《自序》和《狂人日记》两篇) 毕飞宇:文学评论集《小说课》 福柯:《规训与惩罚》 【本期音乐】 Anat Fort/Perry Robinson/Ed Schuller/Paul Motian - Not the Perfect Storm 崔健 - 快让我在雪地上撒点儿野 【本期主播】圈圈、文佳、刀刀 【音频制作】文佳 【封面设计】刀刀 【配乐策划】刀刀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荔枝播客、苹果播客等专用播客客户端APP,订阅收听我们的播客「潜行者」,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同名微信公众号「潜行者」,或在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等音频平台找到我们的同名节目专辑。 特别声明:本节目所有发言仅代表发言者个人立场。欢迎留言参与讨论。
你了解鲁迅吗?除了严肃,深沉,勇猛,坚韧,你还知道他天真可爱又或摇摆不定的一面吗? 100多年前,鲁迅在他人生的第37年开始了小说创作。1922年,鲁迅出版了自己第一部小说集《呐喊》。百年之后,我们重新打开鲁迅的作品,尝试去理解那个被神化和被遮蔽的鲁迅,和那个看似遥远的时代。在细读越来越多鲁迅作品的过程中,那个越来越丰富真实的鲁迅,也赋予我们始料未及的启发和领悟。 也许,每个中国人成年后都应该重读一遍鲁迅。 【时间轴】 01:40 我们为什么选择重读鲁迅? 07:40 重读印象之星盘错位:完全不像是天秤座的外冷内热的鲁迅 14:13 重读印象之完整人格:被自我完整保存和被众人截取使用的鲁迅 18:03 重读印象之错位人生:少年老成而中年回春的鲁迅 20:45 重读印象之符号化误读:鲁迅是一块试金石,即,为什么还有人谈鲁迅色变? 25:35 鲁迅如何回应他的时代命题:国民精神的解剖与重建 32:53 面对新的时代裹挟,我们如何发展出充分自主、自觉的个性? 37:00 细读鲁迅《呐喊》《故事新编》《中国小说史略》《文化偏至论》等作品的感受 42:35 鲁迅精神在当代摇滚界的回响:让我们重听崔健 【链接作品】 王晓明:鲁迅传记《无法直面的人生》 鲁迅:《呐喊》、《故事新编》、《中国小说史略》、《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 【本期音乐】 Anat Fort/Perry Robinson/Ed Schuller/Paul Motian - Not the Perfect Storm 崔健 - 宽容 【本期主播】圈圈、文佳、刀刀 【封面设计】刀刀 【音频制作】文佳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荔枝播客或苹果播客等专用播客客户端APP,订阅收听我们的播客「潜行者 StalkersRadio」,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同名微信公众号,或在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蜻蜓FM等音频平台找到我们的节目专辑。 特别声明:本节目所有发言仅代表发言者个人立场。欢迎留言参与讨论。
欢迎收听「潜行者」Stalkers Radio,由三位分别来自出版、媒体、设计行业的女性写作者发起的文化对谈节目。我们将从经典文学作品出发,讨论阅读、写作和生活,重组每个时代的人性光谱和精神地图,探寻它们的当代意义。 本期节目是发刊词,三位主播将会各自做一段自我介绍(00:50),然后一起聊聊为什么要共读经典作品(7:26),为什么要做这档文学向的播客(20:28),以及为什么把它叫做「潜行者」(29:33)。 【主播是谁】 圈圈:在写奇幻小说的科幻编辑 文佳:努力搞虚构创作的媒体人 刀刀:白日梦成瘾的斜杠设计师 【链接作品】 莎士比亚:八大悲喜剧 鲁迅:小说集《呐喊》《故事新编》 鲁迅:文论集《中国小说史略》 中国唐代传奇小说 塔可夫斯基:电影《潜行者》 【Logo设计】刀刀 【音频剪辑】文佳 【本集音乐】 Headspace - The Depths Queen - Radio Ga Ga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