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播客NO.24 | 我不懂爱情,真的不懂

今天是情人节,和大家聊一聊不一样的爱情! 当充满激情的爱情和严肃的卢曼相遇,我们会看到什么样的爱情观点?我们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的法学博士桑田,从卢曼的《作为激情的爱情》聊开去,一起聊一聊“爱情”这个永恒的话题。 本期嘉宾 桑田,上海交通大学法学博士生在读,《卢曼系统论讲义》(即将在浙大出版社出版)译者。 本期你将听到 01:20 如此严肃的卢曼如何谈爱情? 当然,今天的话题这无助于解决单身问题 04:05 爱情不止是两个人的事情, 更是一件社会的事情 06:24 我们在讲爱情的时候已经被塑造过了 07:20 三体的世界里没有谎言和隐藏, 但我们的世界彼此无法看到对方的内心, 所以很有可能我们都是与我们内心的TA交流的。 09:23 我们不是三体人, 没有办法直接和对方沟通,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沟通的媒介 14:10 社会领域不能还原为机械过程, 它有一个基本单位——沟通, 与其说人与人在沟通, 不如说社会在沟通,沟通本身在沟通。 18:02 爱情放在社会学里, 会有点枯燥和去神秘化。 爱情本身需要一丝无意识的朦胧美, 如果你看太清楚了,就不那么美好了 19:50 即使了解了很多爱情的伎俩, 还是相信为爱而爱? 24:16 我为什么会爱TA? 27:09 “为爱而爱”其实很难, 不能“为爱而爱”才是常态 28:11 冷知识! 在古代,斯巴达单身男子是要被惩罚, “单身”有什么错? 31:24 谈恋爱的两个人中, 还有很多不在场的在场中 33:14 社会中为促成两人谈恋爱, 搭建很多桥梁的时候,也有很多“诱骗”。 37:33 在茫茫人海中, 我们是怎么样才能找到自己所认为的那个人? 39:27 社会立足于差异,但也不断弥合差异 本期书目 《作为激情的爱情:关于亲密性编码》 【德】 尼克拉斯·卢曼 范劲 译 《爱的多重奏》 [法] 阿兰·巴迪欧 著 邓刚 译 《爱的悖论》 [法] 帕斯卡尔·布吕克内 著 董子云 朱珣 译 《哲学家与爱:从苏格拉底到波伏娃》 [法]奥德·朗瑟兰 玛丽·勒莫尼耶 著 郑万玲 陈雪乔 译 《感情研究指南:情感史的框架》 [英]威廉·雷迪 著 周娜 译 《心灵革命:现代中国的爱情谱系》 [美]李海燕 著 修佳明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43分钟
99+
3年前

我们一周年啦!

大家好,本期是E播客一周年特别节目! 借此机会,E播客常驻主播瑞瑞&圆圆两个人坐下来闲聊这一年做播客节目的感受,回答了读者/听众的提问,也分享了假期阅读计划。 为了庆祝一周年,我们也将在评论区抽一位读者送出新书盲盒一份(包含三本书),欢迎大家积极留言,聊聊听节目的感受。 祝我们的所有听众新春快乐,虎虎生威。 本期你将听到 01'02' 新鲜出炉的书籍推荐 09'37' 2022年六点图书&薄荷实验&独角兽文库 新书预告,具体有些什么书,听了就知道 16'15' 答问2: 为什么坚持做播客,还会继续做下去吗? 19'23' 答问3: 编辑部策划选题的故事:如何找到好书,如何判断一本书的价值,包括学术层面,社会意义以及市场表现? 24'55' 答问4: 研究生如何写期末论文? 打个广告,《滴水不漏》教你手把手写论文 28'12' 答问5: 买书怎么选出版社? 32'02' 假期阅读计划分享 瑞瑞的flag:《苔》《潮汐图》 圆圆的flag:《艺术的故事》《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生命政治的诞生》 本期推荐书单 《传播政治经济学手册》 《“后工作”理论》 《利尔本诗选》 《霍布斯的政治哲学》 《电竞资本论》 《脑、情绪和抑郁》 《滴水不漏: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指南》 《苔》 《潮汐图》 《艺术的故事》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生命政治的诞生》 关于新书预告: 封面之下 | 薄荷实验2022年新书预告 六点2022年新书预告

37分钟
48
3年前

E播客No.22 | “分组可见”B面:年度观影回顾

本期是“分组可见”的B面,继上期的书单(点击回顾)之后,我们三个人又分别分享了年度观影的十佳,并且选片逻辑差异化非常明显…… 主要探讨了以下内容: 02'00' 《生之欲》《电车狂》《红胡子》 黑泽明的人道主义关怀 07'40' 影单在讲述战争的题材上又重合了 《波斯语课》中“恶的现代性” 《过境》 中的时空交错 《人间的条件》中的“东方神曲” 17'45' 看几遍才能看懂的诺兰 20'39' 似乎没有哪位日本导演能像成濑巳喜男一样, 把女性的波澜起伏的心潮表现得如此一唱三叹 28'21' 2021的滨口龙介,用《偶然与想象》 再现日常生活中的魔幻时刻 31'36' “世上没有什么新东西,有时被遗忘了的东西会醒来” 寺山修司的导演生涯, 就像是这句话的不断影像化 39'24' 如果不熟悉费里尼的创作脉络, 那么在看《八部半》之前, 可以先看这部《阿玛柯德》 45'25' 《八两金》:洪金宝演文艺片? 56'14' 《鸟人》: 个体和社会发生了矛盾,该怎么办 65'24' 当大师拍给小学生看的电影 阿巴斯的《一个问题的两种解决方法》 66'35' 阿基·考里斯马基:表现苦难的尊严和优雅 72'45' 历经坎坷的沙丘电影化—— 突发加场,临场发挥, 聊聊热爱众筹的佐杜洛夫斯基 本期嘉宾 陈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文学编辑,编辑部约饭唯一指定优惠券大亨,深藏不漏的观影大佬。以及E播客的固定主播瑞瑞&圆圆 本期推荐影单 霍夫曼《纽约提喻法》 黑泽明《生之欲》《红胡子》《电车狂》 瓦迪姆·佩尔曼《波斯语课》 佩措尔德《过境》 小林正树《人间的条件》《切腹》《夺命剑》 诺兰《致命魔术》《盗梦空间》 米兰达·裘丽《爱情我你他》 成濑巳喜男《浮云》《情迷意乱》《女人步上楼梯时》《放浪记》 沃利·菲斯特《超验骇客》 滨口龙介《偶然与想象》《驾驶我的车》 寺山修司《死者田园祭》《再见箱舟》《抛掉书本上街去》《草迷宫》 朗·霍华德《美丽心灵》 岩井俊二《烟花》 费里尼《阿玛柯德》 亚当·艾略特《玛丽和马克思》 陈哲艺《爸妈不在家》 张婉婷《八两金》 格里高利·霍布里特《一级恐惧》 黑泽清《X圣治》 吴天明《变脸》 亚历杭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鸟人》 北野武《奏鸣曲》 阿莫多瓦《平行母亲》 彼得·威尔《楚门的世界》 卡拉克斯《新桥恋人》 阿巴斯《一个问题的两种解决方法》 阿基·考里斯马基《没有过去的男人》《波西米亚生活》《浮云世事》《我聘请了职业杀手》 锡兰《野梨树》《冬眠》 维伦纽瓦《沙丘》

78分钟
99+
3年前

E播客No.21 | “分组可见”A面:年度阅读回顾

终于!经过了一年的摸爬滚打,我们来到了2021的年末,E播客的21期,是一次仅“分组可见”的年度总结,我们约了老朋友文学编辑陈斌,从私人阅读和私人观影的角度出发,回望也许算得上荆棘遍布但又曲径通幽的这一年。 今天更新的A面是我们的年度书单,希望大家在书的陪伴下度过这个冬天~(B面是我们的年度影单,下期更新哦!) 本期嘉宾 陈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文学编辑,编辑部约饭唯一指定优惠券大亨,深藏不漏的观影大佬 以及E博客的固定主播瑞瑞&圆圆 本期你将听到 03'02' 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的精神支柱断裂,该怎么办? 13'55' 三个人的年度书单竟然在“马华文学”上重合了? 来看看一股子“冲”味的 马华魔幻现实主义和雨林书写吧! 24'19' 在血缘关系内去思考非血缘关系 如何观察,如何应对不同的人之间的关系 30'20' 关于“低徊趣味”和“伟大的黑暗” 32'47' 来自巴西女作家李斯佩克朵的元叙事 35'51' 《支配与抵抗的艺术》: 有权者与无权者在台前幕后的变化 38'39' 德富芦花随笔的“真” 43'24' 《末日松茸》&《成为三文鱼》&《西行影纪》 跟随别的物种的视角来看世界,也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57'15' 《论自己和大众的无知》: 一个有知识的人如何怼人? 60'05' 来看看流行病简史《流行病调查局》 63'33' 跟普鲁斯特相提并论的马洛伊·山多尔 70'15' “一首诗是一颗流星” 77'58' 童年“是我又不是我”,是一个他者的存在, 透过他者,我们可以更好地反观自我 本期推荐书单 契诃夫《樱桃园》《万尼亚舅舅》《海鸥》《三姊妹》 约瑟夫·罗特《约伯记》 黎紫书《流俗地》 张贵兴《猴杯》《野猪渡河》 米歇尔·图尼埃《爱情半夜餐》 张怡微《细民盛宴》 夏目漱石《三四郎》 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星辰时刻》 詹姆斯·斯科特 《支配与抵抗的艺术》 德富芦花《自然与人生》 罗安清《末日松茸》 玛丽安娜·伊丽莎白·利恩《成为三文鱼》 弗雷德里克·凯克《病毒博物馆》 庄学本《西行影纪》 彼特拉克《论自己和大众的无知》 马克·彭德格拉斯特 《流行病调查局》 武重奉《红运》 马洛伊·山多尔《一个市民的自白》 弗里德里希·基特勒《实体之夜》 伊登·梅迪《控制论革命者 : 阿连德时代智利的技术与政治》 华莱士·史蒂文斯《我们季候的诗歌》 商禽《商禽诗全集》 塞尔日·桑什《曼·雷传:达达和超现实主义的黄金时代》 陈希米《骰子游戏》 许晶《培养好孩子》 金观涛《历史的巨镜》

80分钟
99+
3年前

E播客NO.20 | 勇于管教:爱与管教的平衡

为人父母,就无法回避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的种种考验。 在个体自我意识觉醒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家长们都倡导放任孩子自由成长,痛斥苛刻、压制和无爱的管教存在的弊端,认为在管教下,孩子会失去天性和创造力。然而,完全放弃父母的权威后,又面临着所谓溺爱孩子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父母对于孩子,什么情况下施行管教?什么情况下不能惩戒?父母如何设定界限?如何应对孩子的挑战? 本期E播客我们邀请到了《勇于管教》一书的特约策划钱红林老师,以及这本书的责编孔灿老师,来聊一聊“管教”问题。 本期嘉宾 钱红林 《勇于管教》特邀策划、译校,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创办非营利组织北京爱加倍关爱家庭促进中心,专业服务中国家庭和学校16年。 孔灿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 本期你将听到 01'31' 来自美国的家庭教育书籍在中国会水土不服吗? 06'22' 父母在管教孩子时面对的难题: 做出判断之难,选择方法之难,付诸行动之难。 10'15' 严厉的“管教”会打压孩子的自由天性与创造力? “管教”在当前家庭教育语境中有贬义色彩? 这是对“管教”的误解吗? 12'27' 什么是“设定界限”? 怎样设定父母与孩子间的界限? 14'20' 管教一定不是严苛的、暴力的、 父母发泄情绪的方式。 18'05' 管教的首要原则——对父母的尊重。 21'37' 对“传统”的信赖被对“专家”的信赖取代? 我们到底该听谁的建议? 35'05' 管教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二: 最好的沟通机会,通常是在管教事件后出现。 47'07' 詹姆士·杜布森强调的“管教神奇工具”: 父母好比划船的人, 左右各一只船桨—— 一只勇于管教,一只善用奖励。 51'38' 《勇于管教》的管教原则 不仅仅适用于家庭之中, 也适用于学校之中。 54'45' 合理的管教方法——手把手教学, 以袁隆平院士小时候的故事为例。 本期推荐图书 《勇于管教:爱与管教的平衡》(第二版) [美]詹姆士·杜布森 裴彤 王跃进 译 钱红林 译校 978-7-5760-1529-4 59.80元 本书包含两部分:家庭中的管教、学校中的管教,是父母和教师学习并实施管教的思想之书和方法之书。 爱与管教联手,有效运用管教五原则和神奇的工具,培养出一个健康、礼貌、快乐的孩子,使孩子学会应对挑战、承担责任、自律自尊。

71分钟
99+
3年前

E播客No.19 | 张爱玲,一个电影改编的黑洞?

E播客的新一期,我们和席地而坐的宗城和夏周一起,从许鞍华改编《第一炉香》说起,来讨论张爱玲的作品为什么是电影改编的黑洞?何以文笔惊艳世人的张爱玲原著,在改编成影视剧后却总是差点意思,很少像《教父》《驾驶我的车》那样,能够做到超越原著? 在讨论的第一部分,我们会交换彼此对《第一炉香》的看法,许鞍华所表达的爱,究竟是什么?《第一炉香》拍摄香港的故事,却为什么那么不像香港?观众对电影的打分是否有冲动评价的成分?如果从讽刺喜剧或女权主义的角度来分析,《第一炉香》又是否是一部成立的作品? 在讨论的第二部分,我们谈到了张爱玲笔下的悲剧女性。从葛薇龙、梁太太,到曹七巧、银娣,张爱玲笔下的女性究竟是走向堕落,还是从封建主义到现代性的常态?曹七巧是否是葛薇龙与梁太太的一个混种,我们又如何理解许子东所说的,《第一炉香》是一个家庭青楼化的故事? 本期嘉宾 宗城:人类观察员,小说写作者 夏周:一个偶尔写字的人 (来自席地而坐) 本期你将听到 05'30' 许鞍华改编《第一炉香》的问题不在于不忠实于原著,而是颠覆得不够彻底? 08'30' 冒犯了观众,就是一部好电影吗? 10'40'许鞍华版《第一炉香》拍的是香港,却为什么这么不香港? 14'50'《第一炉香》毁在了营销吗? 25'00' 针对许鞍华版《第一炉香》的镜头语言分析 40'00' 对张爱玲原著《第一炉香》的文本细读:葛薇龙和乔琪乔是香港的化身 44'00' 葛薇龙的选择是一种堕落吗? 44'55'健康和平等的爱才是幸福者的特权,不幸的复杂的爱才是人生常态 53'22' 《金锁记》是《第一炉香》的进阶版?张爱玲笔下的悲剧女性 72'13' 张爱玲的作品为什么很难被改编? 72'40' 《血观音》是真正继承了《第一炉香》气质的作品 本期推荐书单 《第一炉香》 张爱玲 著 花城出版社 978-7-5360-2392-5 《论电影》 [法] 阿兰·巴迪欧 著 李洋 许珍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978-7-5675-9119-6 购买:https://shop502733.m.youzan.com/wscgoods/detail/35xw92cs8h385?st=2&gst=14&is_share=1&shopAutoEnter=1&from_uuid=e83b6297-1cf5-0031-f29b-90f20b327e34&sl=oygkgw&from_params=sl~oygkgw!online_kdt_id~310565&share_cmpt=copylink&alg=e2690ab8a90046d99ba284f3eb38b8ad&sub_kdt_id=310565

80分钟
99+
3年前

E播客No.18 | 波德莱尔200周年,巴黎仍未停止忧郁

如果我们的听众里有文学爱好者和诗歌爱好者,那么你一定对波德莱尔这个名字不陌生。他是法国古典诗歌最后的那抹浪漫,也是现代诗歌最初的那位骑士。 2021年是波德莱尔诞生两百周年,也是诗人被正式介绍给中国的第一百周年。 对于中国知识界而言,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是一个划时代的文化符号。他影响到了包括徐志摩、戴望舒、食指、北岛、柏桦、树才、陈建华等在内的中国现当代诗人的诗歌创作。200年,巴黎仍未停止忧郁,诗人的影响也仍在继续…… E播客第18期,我们请到了知名诗人、学者陈建华,以及我们的老朋友诗人、编辑古冈,从杨振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波德莱尔与中国》说开去…… 本期嘉宾 陈建华 陈建华,生于上海。复旦大学、哈佛大学文学博士。曾任教于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美国欧柏林学院。曾在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任访问学者。香港科技大学荣誉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出版诗集《陈建华诗选》《乱世萨克斯风》等。 古冈 诗人,祖居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文学编辑。著有《古冈短诗选》、《尘世的重负——1987—2011诗选》等诗集,在《书城》等报刊发表随笔文论。曾获诗东西-DJS诗集奖(2012),首届上海国际诗歌节诗歌创作大赛奖(2016),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奖(2016)。 本期你将听到 03'09' 与波德莱尔的初遇, 究竟是一见钟情还是一场“噩梦”? 13'40' 城市叙事, 一种现代性的诗歌经验 17'10'' 该如何谈论《恶之花》? 可以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理解 波德莱尔诗中关于“美”的意象吗? 18'45'' 朱育琳vs戴望舒vs钱春绮 以《厄运》浅谈对波德莱尔的翻译。 30'16'' “恶”中的美学: 纵深喧哗,暧昧不清所带来的张力 35'25'' 艾略特写波德莱尔: “真正的文明不在煤气中,不在蒸汽中,也不在转桌上。它存在于原罪的痕迹的不断缩小中。” 38'57''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 43'15'' 波德莱尔在中国的传播史与接受史, 波德莱尔是如何影响中国诗人的创作, 又如何影响中国读者的阅读? 65'30'' 波德莱尔在巴黎, “阿飞”诗人在上海 本期推荐书单 《波德莱尔与中国》 杨振 主编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 [德] 瓦尔特·本雅明 王涌 译 《红云:论诗学》 [法]伊夫·博纳富瓦 著 朱静 译 《镜中的忧郁:关于波德莱尔的三篇阐释》 [瑞士]让·斯塔罗宾斯基 著 郭宏安 译 购买�:https://shop502733.m.youzan.com/wscgoods/detail/2fqbifankjog5?st=2&gst=14&is_share=1&shopAutoEnter=1&from_uuid=e83b6297-1cf5-0031-f29b-90f20b327e34&sl=oygkgw&from_params=sl~oygkgw!online_kdt_id~310565&share_cmpt=copylink&alg=2be4c1c716db4d3baa893dd5066a915d&sub_kdt_id=310565

66分钟
99+
3年前

E播客No.17 | 关于大学生活,我们能提供什么建议?

转眼就是9月的尾声,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家对校园生活适应得怎么样? 早秋,丽娃河畔人影憧憧,樱桃河滨郁郁葱葱,师大用两条小河迎接初遇校园的人,它们总不知疲倦。 离开家,来到崭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总有兴奋和好奇,又少不了不解、忙碌和疲倦,萌新们该如何调整与应对? 本期E播客,我们就来聊一聊大学生活! 本期嘉宾 一琳 曾经的华东师大“闵大荒开拓者”,现北京大学硕士在读。 本期你将听到 01'48'' 华东师大的选课,一场“意愿值”的博弈 你猜我要投几个? 06'25'' 参加社团时, 要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精力进行取舍 11'10' 大学课程中的文理科差异 14'03'' 报考专业被调剂也没关系, 转专业该如何考虑? 19'26'' 华东女子英语&体育大学? 37'55'' “第九大菜系” ——华东师大食堂菜种草/拔草大全 (河东的师傅最擅长水果入菜) 41'47' 大学,最重要的是自主学习的能力 43'44'' 如何处理寝室人际关系? 本期推荐图书 师大草木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植物描述/图示绘制 | 熊申展 摄影 | 陈 颖 吕安琪 苏振兴 潘晨华 梁承宇 周国锋 钟望阳 吴晓隆 林捷 熊申展 从大夏大学到华东师大,学子教员在书里书外涵咏桃李桑槐,学者俊才在文中笔底追摹兰蕙蒹蒲。中北校址所在,有着悠久的渊源和复杂的变迁。因有草木,丽娃的历史具有活色,因有花卉,丽娃的记忆充满芳香。闵行校区进入第十个年头,樱桃河也逐渐成为新一代师大人的共同回忆,一草一木已等待记录。 购买�:https://shop502733.m.youzan.com/wscgoods/detail/35wofbweaeu8l?st=2&gst=14&is_share=1&shopAutoEnter=1&from_uuid=e83b6297-1cf5-0031-f29b-90f20b327e34&sl=oygkgw&from_params=sl~oygkgw!online_kdt_id~310565&share_cmpt=copylink&alg=6c8f55266933459aac212addb5552333&sub_kdt_id=310565

52分钟
99+
3年前

E播客NO.16 张怡微:日常生活就是一个漫长的领悟,不断克服自己

这是E播客的第16期节目。 女性在故事中应该是怎么样的?张怡微认为这些女性身上都有一种独特的、原始的力量和能量,而这种力量和能量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乐观,而是面对困境的一种力量。 其实不止是女性,年轻人快速走出“新手村”的一个过程就是面对挫折。日常生活就是一个漫长的领悟,不断克服自己,即使面对绝境,也可以开辟自己一个生活空间,这是一种力量。 本期嘉宾 张怡微,上海青年作家,文学博士。复旦大学中文系教师,复旦大学创意写作MFA专业硕士导师。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出版有小说、散文、评论二十余部。代表作《细民盛宴》、《樱桃青衣》、《情关西游》等。曾获紫金·人民文学散文大奖、台北文学奖散文首奖等。入围上海文学艺术奖之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2021年入围“未来文学家”大奖。 本期你将听到 02'07" 《什么也别说》《藏着》:在绝境中想办法挑战极限,开拓新的生活空间的女性故事。 08'48" 我们很多人可以从阅读获得自我教育和学习的机会,但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受到一种束缚,这种束缚是我们很有可能跳不出比较知识分子化的思维模式。 09'40" 年轻人的能量被激发,可能需要重大的事件刺激,这也有可能是年轻人走出新手村的机缘。 11'53" 如何面对重大挫折,是区分人特殊之处的一个特征。 14'28" 《甜蜜蜜》《如果爱》《长恨歌》:女性在出走与回归之间的困境。 16'56" 《不属于我们的世纪》《布鲁克林》:生活没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 20'58" 能量和力量或许并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乐观。日常生是一个漫长的领悟,不断克服自己。 22'21" 我们小说到底应该写什么样的人,它如何体现现实中没有办法呈现的东西? 23'35" 小说中的一个实验:如何将人从天然中的身份逃离出来。 25'19" 我们可以通过写作表现自己的不开心和不甘心,这是比较可贵的事情。 25'59" 自我认同和证明是一件很苦闷的事情。 28'12" 有一种不快乐是日常的不快乐,即使这个人物看上去已经活得很好了。 30'52" 金爱烂《外面是夏天》:生活中需要向上的东西。 39'04" 我们不需要做超人,但是我们还需要保留自己的精神空间,在这个空间就是孤独的。 40'16" 一株喜欢开花的仙人掌——我们可以从这些大自然上获取启发,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节奏。 44'08" 我活得都比小说里的人物都好,我写作本身的意义大于小说人物的意义。 45'30" 文学救了我,让我变得有光彩。 47'00" 文学不是唯一的路径,人生中还有很多路径可以照亮你的生活,不要太在意周围的人评价。 49'15" 有时候我能从角田光代的小说中找到某种相似性,这是一种奇异的感受。 53'58" 《故事识别》,读书的故事、看电影的感受以及围绕创意写作,讲述如何处理小说材料,希望喜欢写作却没有办法上课的朋友可以有收获。 本期推荐 《散文课》 张怡微著 《樱桃青衣》 张怡微 著 《我自己的陌生人》 张怡微 著 《故事识别》 张怡微 著 《什么也别说——一桩北爱尔兰谋杀案》 [美]帕特里克·拉登·基夫 著 熊依旆 译 《藏着:一个西班牙人的33年内战人生》 [英]罗纳德·弗雷泽 著 熊依旆 译 《长恨歌》 王安忆 著 《不属于我们的世纪》 [美]马修·托马斯 著 黄瑶 译 《布鲁克林》 [爱尔兰] 科尔姆·托宾 著 柏栎 译 《外面是夏天》 [韩]金爱烂 著 徐丽红 译 �:https://j.youzan.com/gU1pB2

57分钟
4k+
3年前

E播客NO.15 | 子非鱼,安知鱼之痛

这是E播客的第15期节目。 在地球北端的冰山之中,这里有成千上万的三文鱼被养殖、宰杀然后被输送到全球各地,成为一道道美味的食物。三文鱼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逐渐为人们所熟知,2020年开始的疫情更是让三文鱼进入大家讨论的范畴。 但我们依旧很少去讨论鱼的情感,也甚少讨论人和鱼之间的纠缠关系。玛丽安娜•伊丽莎白•利恩的这本《成为三文鱼》描写了一个“鱼的城市”,在这里,鱼不再是视线之外的冷血动物,它既是一种资本也是一种情感。 从三文鱼,我们也可以反思自身。视线的转变,或许可以带给我们人类更多的思考。 本期嘉宾 不可思议bookish 分享关于【阅读/浪】的奇思妙想,希望大家读好玩好,聊个好天 加菲 非资深广告人,阅读爱好者 本期你将听到 02:04 关于养鱼的记忆——爸爸对鱼的情感 03:59 鱼不是很能和人亲近,因为无法和鱼有互动 04:27 一个学者视角下的三文鱼养殖场 06:05 人和三文鱼之间的互相驯化 08:35 三文鱼有情感吗? 10:45 如果把三文鱼作为食物, 就很少去思考作为食物原材料的动物的痛觉 16:38 在挪威, 三文鱼养殖业会定期开峰会讨论关于三文鱼的养殖以及情感问题 18:38 子非鱼,安知鱼之痛乎? 我们有时候没有办法去感知它的感知,很多东西最终是人类的想象。 22:32 疫情之后,我们可能更需要去思考人类和非人类物种之间的关系。 25:15 《成为三文鱼》:站在人类角度去关注鱼类这个群体 27:59 鱼塘里最优秀的鱼才有可能成为食物 32:33 逃逸的养殖三文鱼对生态圈的影响 43:24 《逃逸者的踪迹》:一件追踪养殖三文鱼逃逸的艺术作品 45:43 人类保护地球其实更多的是保护自己 本期推荐 《成为三文鱼:水产养殖与鱼的驯养》 [挪威]玛丽安娜·伊丽莎白·利恩 著 张雯 译 978-7-5760-1494-5 75.00元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年5月 #内容简介# 三文鱼由来已久。它们早于我们存在,作为一种可靠的季节性资源,一种来自远洋深处的营养物质,它们在近海地区可以被方便地捕获,从而成为了海边人群的生计支柱。我们曾拥有共同的历史,然而近些年来这种历史发展出了新的方向。 本书是关于“鱼的城市”的一个民族志。它讲述三文鱼如何成为养殖的动物和如何被赋予情感的故事。这是关于一个出人意料的、正在崛起的产业故事,这个产业已给世界渔业资源的格局带来了巨大改变。随着三文鱼的全球化,这也是关于一种新型生物资本改变人类与非人类、自然与文化之间关系的故事。本书重点描述构成三文鱼养殖的脆弱而不可预料的关系实践,以及其催生的多种“成为三文鱼”的方式,呈现出人与自然的切面如何在三文鱼的旅途中不断赋形,又塑造着彼此。 以往,“它们的”故事在生物学家中寻找读者,“我们的”故事在人类学家中寻找读者,但讲故事的方式正在发生改变。 购买�:https://j.youzan.com/hxzNf2

49分钟
94
3年前

E播客NO.14 谁的青春不迷茫?青少年面对压力和情绪该如何心理自助?

这是E播客的第14期节目。 暑假尚未结束,也许有一部分青少年们正因疫情反复无奈居家而烦躁;也许有一部分青少年们还在为上个学期没有考好的某一场试而懊悔;也许有一部分青少年会跟父母因手机使用时间而争吵…… 为什么要特别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这是因为:一方面,当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2020大众心理健康洞察报告》显示:约 50% 青少年表示有考试压力;22.85% 的青少年表示有过抑郁的情绪感受,易发脾气、闷闷不乐、易紧张等情绪困扰在青少年中占比较高。另一方面,青少年对自己情绪状态的关注频率较低,并且缺乏有效的方法指导,获得心理知识及情绪不佳时求助的资源较少。 本期E播客邀请到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改变思维,拥抱成长:调节青少年压力与情绪的心理学策略》译者邓雪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心理分社编辑白锋宇,从几个问题聊开去:“谁的青春不迷茫”?应该如何应对高考失利?如何确立和看待人生的意义?当生活出现问题,哪些心理自助技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回到正轨? 本期节目推荐给每一位“正迷茫”的青少年们以及家长、教师群体。 本期嘉宾 邓雪滨(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认知行为治疗取向,德拉萨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学历。) 白锋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心理分社编辑。) 本期你将听到 01'38'' 为什么青春期的的孩子会产生巨大的变化? 09'51''高考失利了应该怎样进行心理调节? 15'40''心理应对中很重要的一种方法:站在第三方的角度看问题 18'40''生活中有很多情况并非“非黑即白”,其实在成功与失败之间还有更多的可能。 24'17''为什么我对这件事这么固执呢?了解自我的固化,学会接纳自己。 27'20''什么是“自恋性暴怒”? 44'52''“意义”的“意义”——“如果你知道你为什么活着,你就能够承受任何一种活着的方式” 46'03''社会会从各个神经末梢影响到人们的心理 59'22''致敬所有人生中的起伏和起伏中的人生 本期推荐 《改变思维,拥抱成长:调节青少年压力与情绪的心理学策略》 [澳]萨拉·埃德尔曼 [澳]路易丝·雷蒙德 著 邓雪滨 译 本书是一本实用的心理学自助书籍,可为青少年提供调节压力与情绪的有效技能。 本书所提供的心理学策略是认知行为治疗(CBT)取向的。CBT是全世界心理治疗师所广泛使用的疗法,并且已被大量的临床数据证实是行之有效的。这些心理学策略不但有效,而且易操作,适合青少年。 通过阅读本书,青少年可以了解到导致不良情绪持续存在的思维误区有哪些,如何挑战负性思维,缓解焦虑、愤怒、忧郁等情绪,以及建立良好自尊,从而发展出更为健康和平衡的应对方式。 本书不仅适用于青少年阅读,家长和老师也可以使用本书作为与青少年沟通的指导手册。 �:https://shop502733.m.youzan.com/wscgoods/detail/3eu3uesjrye1x?st=2&gst=14&is_share=1&shopAutoEnter=1&from_uuid=e83b6297-1cf5-0031-f29b-90f20b327e34&sl=oygkgw&from_params=sl~oygkgw!online_kdt_id~310565&share_cmpt=copylink&alg=a61ac0ea7ab54a71ba2a6dda14586c7d&sub_kdt_id=310565

62分钟
99+
3年前

E播客No.13 | 一起读?自主读?亲子阅读究竟该如何开展?

为什么需要亲子共读? 早一点让孩子开始自主阅读不更好吗? 亲子共读的实质到底是什么? 如何开展亲子共读? 本期E播客,我们邀请到了张燕老师,她曾任幼儿园园长,拥有20余年教育经验,在园所内坚持长期与孩子、家长一起阅读。这次她将结合真实的案例,一起来聊聊这些问题。 本期嘉宾 张燕 教育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现游学海外。野孩子教育社群创始人之一。逾20年教育工作经验,专注儿童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亲子阅读的实践研究,倡导以阅读和游戏为支柱的自然教育理念。创建“小种子悦读坊”、“生命树”等读书会项目,参与编写《迷人的阅读》等书籍,主编书籍《陪孩子爱阅读》。 本期你将听到 01'37'' 为什么要进行亲子阅读? 我们从这个问题讲起。 04'43'' 0~8岁,家长们往往重视亲子阅读。 9~11岁,亲子阅读就不再重要了吗? 05'13'' 9~14岁,在这个年龄阶段, 不要让儿童仅仅自主阅读, 我们还需要把亲子阅读进行下去。 07'12'' 回到我们自身, 儿童文学对于我们大人来说, 它的意义在于是一种用儿童的眼睛 去观察到的宇宙的作品。 09'19'' 如何开展亲子共读? 第一点就是理解。 19'55'' 第二点在于关系。 要帮孩子建立与书的关系。 20'33'' 给孩子选择书籍的自由, 去了解孩子不喜欢某一本书的原因。 26'40'' 第三点,是要珍惜孩子最初的发现和感受! 由孩子最初的发现和感受, 你可以了解到ta的兴趣点在哪里, ta的认知发展在哪里。 28'04'' 第四点,请不要忘记你是在陪伴, 而不是在教ta学习。 30'14'' 在跟孩子一起读书的过程中 收获自我的成长。 本期推荐图书 《陪孩子爱阅读:20个家庭的亲子阅读之旅》 张燕 主编 978-7-5675-6976-8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陪孩子玩艺术:18堂亲子艺术启蒙课》 顾菁 著 978-7-5760-0824-1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陪孩子画唐诗》 刘雨菡 著 李怀殊 绘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孩子的宇宙》 《孩子与学校》 《孩子与恶》 [日]河合隼雄 著 王俊 李静 译 东方出版中心

37分钟
99+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