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去读书] 的第六期节目,共同喜欢《Going Seventeen》的小马和小姜,决定一起来讨论一下“非典型nerd”(看似不像书呆子但实际上生活方式非常书呆子的人)眼中的综艺节目。(小马os:果真pretty nerd看什么最终都变成看“教育片”😂) Going Seventeen是一档由韩国男子偶像团体自制的真人秀节目,k-pop人的黑话叫这种节目“团综”,每周更新一集,由所属公司官方的b站账号在每周三晚上10点左右更新官方精效中文字幕版。这是一个坊间好评率极高,且数据非常非常漂亮的团综,更是成为韩国大学中传媒专业研究的综艺范本。 时间轴: * 00:48 嘉宾介绍(别以为这是跳过点,哼) 第一部分 我们都爱【GOING SEVENTEEN】! * 04:42 小姜惊人之语:“seventeen对我而言存在的意义就是《going seventeen》。” * 06:09 介绍一下咱们【GOING SEVENTEEN】 * 14:16 理解这些笑点是因为我们足够了解这些成员吗? * 27:04 我们感到不尽如人意的节目都有一个统一的特点:参演人员没有都享受其中 * 32:44 小狗勾金珉奎:究竟是傻乎乎大狗子,还是聪明的智力游戏玩家? * 37:22 这个节目独特的魅力点(6点原因) * 46:35 罗英锡《反正竞赛还很长》所说的“主人意识”和“伙伴意识” * 68:07 seventeen成员人性的“土劲儿”没有变 第二部分【GOING SEVENTEEN】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 76:55《偶像失格》所言不好的追星:当人一无所有,就会想要用偶像填补自己的生活。“好的追星观念”:如果要一个好的追星的状态,真的要有自己的人生//摆正自己的消费者的心态(粉丝和偶像之间的关系是消费者与消费品的关系) * 71:33 seventeen对小姜的意义:让我不要放弃,因为只要不是你想做的事情出了问题,那就都没关系。 * 80:45 浪费时间之必要性:别人家的孩子小姜的人生功课——学会浪费时间 在本期讨论中,我们首次尝试为最好笑期回排名。 下面将配合节目截图颁发【M&J Going 特别奖项】,颁奖重点:TTT(seventeen成员外宿两天一夜的MT)因为地位太高,全票(2票)通过它获得“终身成就”特别奖,不计入排名。 (看了以下排名,不认同的克拉💍们,也请不要客气,说出你的补充吧!呜啊嘿&虎浪嘿~) NO.1 顺应特辑(提名原因:游戏bug-鼠妇及其变体) NO.2 Vernon田(提名原因:农田主人崔Vernon传奇演唱) NO.3 夏季圣诞节(提名原因:精[zhi]致[ming]小游戏;四轮骑士并列受赏) 不尽如人意的节目提名(纯粹主观,极度主观): * 1.有勇无谋的going * 2.bad clue 所涉韩国综艺节目: * 《认识的哥哥》 * 《超人回来了》 * 《两天一夜》 * 《real 2pm》 * 《real got7》 * 《出差十五夜》 所涉文本: * [韩]罗英锡《反正竞赛还很长》 * [日]宇佐见玲 《偶像失格》 此处补充一滴滴本期节目的“黑话”翻译: * 次/小次/次人:男子偶像团体seventeen(“次”这个昵称是源自外媒将seventeen称为“次世代男团”) * 克拉:seventeen的粉丝昵称(嘛,韩国偶像团体的粉丝都有自己的昵称) bgm:自制 节目前后的going主题曲由小马和小姜共同演唱哈哈哈 策划/音频剪辑/封面设计/主播:小马 @Marsa❤️ 内容设计/对谈:小姜 @涅莉 感谢收听!欢迎收藏、点赞、评论、转发,有什么想说的,请与我们联络!
[别去读书]的第五期节目,源自reader小马在结束一场可以安心栖息的小型聚会之后,独自回到宿舍,呆坐在原地,感到与以往聚会之后不甚相同的不疲惫的开心。于是临时起意,打开录音,点击红色圆点,开始倾吐感受。 如今,我们面对的现状是,人与人之间(不得不)剑拔弩张地竞争,社会环境如同丛林一般,人少有可以休憩的心灵栖息地。 而在这样的局面之下,《Tuesdays with Morrie》提出了一个可实践的社群与文化建构法。 08:53 我们可以在小事情上,向大文化低头,但是在更为重要的事情上,我们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文化。 09:54 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事呢? 是人与人之间深刻的连结,也就是所谓爱。 用你的方式去爱你想要连结的人,由此建立自己的小社群,以此为始发站,继而拥有专属小社群的小文化。 12:51 这个观念不仅仅令人感动,还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 (郑重感谢本期的两个隐形主人公——小豆和扎扎茵,感谢你们给了我一个具体的、柔软的、灵肉完整的、不必表演的下午。) 所涉文本:Mitch Albom《Tuesdays with Morrie》 bgm:夢灯籠 内容策划/主播/剪辑:小马 @Marsa❤️
[别去读书] 的第四期节目,reader小马(INFP)邀请了两个好朋友小孙(ENFP)和小郑(ISFJ)来对谈。我们结合各自的阅读和观影经验,从更加肯定女性主体性的角度,讨论女性在消费“浪漫爱”体裁的文化商品时的感受和困惑。小孙带来了一个颇具调查基础的理论视角和大量的个人消费体验,小郑则更为关注女性主义的批判视角参与真实(爱情)生活的适配度(此处可见小郑注重现实生活细节的S人属性)。 这场讨论其实并没能解答某些长久困惑我们的问题,但是却让我们得以梳理,各自在面对“浪漫爱”文化商品时候,我们究竟消费了什么,我们究竟在何处感到困惑、不满。同时,那些矛盾和困惑之处到底是源自创作者,还是接受者,或者是整个更为广大的文化背景,也被纳入考量。 ps:郑重点名感谢两位猴系男演员吴磊&王鹤棣(不管你们谁是美猴王,小孙都要大声感谢你们)。 时间轴: * 05:03 矛盾:女性能看出来目前的许多文化商品展现出厌女的问题,但为什么她们还是可以非常愉悦地消费和享受这样的文化商品? * 05:34 好奇:为什么我年少的时候看了那么多言情小说,现在却不看了? * 05:48 《阅读浪漫小说:女性、父权制和通俗文学》似乎可以解决某些具体问题。 * 09:40 女性阅读浪漫小说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独立宣言”。 * 12:55 “阴魂不散”的弗洛伊德,他的适配性值得质疑。 * 14:48 创作浪漫小说的女性作者尝试改变一些东西,例如承认女性欲望,但这个试图有其自我限制:女性的欲望仍无法脱离“他”人和异性恋爱存在。 * 17:52 在消费文化商品的时候,女性是不是需要对性别问题非常的“敏感”? * 19:02 如果我们小时候看的言情小说会教我们“女性要先爱自己”会怎么样? * 23:03 《梦华录》不是为了女性群象服务,而是为了女主角服务? * 26:45 《星汉灿烂》的三类女性角色。 * 29:16 女主角的例外属性:不符合择偶预期,却可以获得好的“归宿”——代价是她们逐渐变成符合择偶预期的样子。 * 36:50 从“教育片”式的宏大叙事结尾,可以看到偶像剧亦有消解人物个体性的倾向。 * 38:26 创作班底没有跟上观众的意识?甚至网友写的结局都比电视剧好? * 57:51 文学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本期所涉文本: 1.文化研究 * 《阅读浪漫小说:女性、父权制和通俗文学》 2.小说及电影、电视剧 * 《苍兰诀》 * 《星汉灿烂》 * 《梦华录》 * 《延禧攻略》 * 《火与花》 * 《致橡树》 * 《暮光之城》 * 《女子有行》 * 《偷偷藏不住》 * “那不勒斯四部曲” * 《东厂观察笔记》 * 《南方有令秧》 * 《继承者们》 * 《顶楼》 * 《夏娃》 * 《我们的蓝调》 * 《奇怪的律师禹英雨》 * 《柔美的细胞小将》 * 《After》 * 《哪吒》 * 《祝你好运,里奥·格兰德》 * 《他是龙》 bgm:糸守高校 策划/封面制作/音频剪辑:小马@Marsa❤️ 内容设计/对谈:小孙@存放处处长 & 小郑@豆柚
[别去读书] 的第三期节目,reader小马变身单人开放麦脱口秀演员小马,cos一下村上春树,聊聊“当我谈跑步的时候,我在谈什么?”。 跑步告诉我,痛苦不是张爱玲所谓的“枕边的怀表”,它其实是身上的背包,当你决心跑起来的时候,你会第一个丢掉这个最恼人的包袱。 我们可能无法让痛苦消失,但是当我们跑步的时候,我们可以暂时把那个名为痛苦的背包丢在路边,轻装上阵跑上一段时间。当我们跑完,再慢慢把它背起来。 由此,我和痛苦的相处模式就变化了,我变得总有机会将痛苦丢下,获得一个纯粹的我的身体,获得喘息。 时间轴 * 00:37 我为什么开始跑步? * 02:21 “性质不合”的爱?或者不符合想象的我无论如何解释自身,都只是在辩解,而辩解只是作证我的不合格的最好证据。 * 04:40 为了拯救我,跑步才与我相遇。 * 06:16 极端的高温天气是一种把我从痛苦思绪里拉出来的关键要素。 * 07:02 跑步时,你就是极为纯粹的你的肉体。 * 07:51 我把痛苦像一个背包一样,从肩上拿下去了。 * 10:15 跑步的辛苦令人快乐:全靠大脑释放内啡肽。 * 16:50 跑完第一个十公里,我是什么感觉? bgm:デート 策划/内容/主播/制作:小马 @Marsa❤️
[别去读书] 的第二期节目,大家的reader小马邀请了她的好朋友——painter金太郎·韩,因此今天的小马是限定小马——小丸子·马。 在邀请我的好朋友来跟我对谈的时候,我问她,你想给自己取一个什么代号呢?她几乎没有犹豫地选择了“金太郎”。在日本文化里,金太郎是一个和小熊一起玩儿的男孩子,他非常强壮,力气很大。她觉得金太郎很像自己,于是自称金太郎。为了与她呼应,我选择了小丸子,作为对应的代称。 金太郎和小丸子凑在一起,呼朋唤友,癞蛤蟆先生、蜗牛快递公司的肌肉蜗牛、孢子精灵都来到了我们“精灵之声”录音室。大家坐在一起喝喝露水聊聊天,谈作为创作品、伙伴、社区关系粘合剂的癞蛤蟆先生,也谈写生时作为风景的、社区艺术家的创作者日常,当然也谈在读博士们千万年也逃不开的论文。 如果你在任何需要好情绪的时刻听到这期节目,希望你能从此刻开始,自在地拥有来自癞蛤蟆先生的每一个“日日是好日”。 内容提要: * 00:15 preview * 04:42 金太郎·韩 介绍自己与癞蛤蟆先生的创作背景 * 15:03 创作者与其所作角色之间是交流、互动,彼此关照的关系 * 22:12 面对、处理作者的本真与作品之间的差异 * 31:28 绘画里的变形日常是一种对生活的浪漫变形 * 50:10 结束语之后的脱轨对谈:从在新加坡、日本写生时候被围观的趣事说开来,谈到癞蛤蟆先生的原型忽然出现 * 69:59 可以用爱来对抗人和人之间的芥蒂 * 70:30 给小朋友发糖的豆腐店爷爷 * 75:30 日本是一个对艺术很友好的国家 癞蛤蟆先生的视频链接:油管、美拍 主播/剪辑:reader-小丸子·马 嘉宾/绘画:painter-金太郎·韩 bgm:かたわれ時
[别去读书] 的第一期节目,有点近似reader小马的碎碎念。 碎碎念的内容呢,主要是马来西亚华人作家邓观杰的新作,也是他的第一部小说集——《故事的废墟》(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 邓观杰是我硕士交换时期某一门课的同桌,印象里是个很严谨的学霸,我最喜欢的理论书约翰·伯格的《观看之道》,就是观杰推荐给我的。但是,打死我也没想到,他一度获得《印刻》超新星文学奖、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花踪文学新秀奖,出于好奇,我第一时间买了这本书,然后………… 本期封面:台大总图正门 本期讨论的文本:《林语堂的打字机》(邓观杰)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