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圆圈和三万天

这一期我们从Dropbox创始人Drew Houston给麻省理工大学毕业生的人生信纸,“网球,5个人的圆圈,和3万天”这三个词开始聊起。网球对应着人生的内驱动力,我们如何定义它,寻找它,追逐它,都是很重要的人生课题。热爱的事物是可以变换的,非持续的,重要的是我们要一直保持着追寻人生网球的态度。我们还聊到了一些性格测试,这些都是了解自我的途径,但同时,也不应该是有固有模版的,所有人性都是复杂的,这些东西提供了一个维度的解释,但不代表我们应该就在此打住,自我设限,而是应该以此为基础,去探索更多自我。我们又衍生到占卜和星座,是我们本能所寻求的,更直接解决困境的方式,当我们的现实陷入无序,我们更容易依赖一些遥远的不可控的力量,试图以玄学,战胜生活的无解。我们聊到圆圈,你身边最亲近的五个人足以全然地影响你。我们讨论物理距离和精神距离同样重要,当你无法控制你所处的环境,至少,要学会筛选自己身边的圆圈。我们鼓励大家利用互联网去拓宽自己的交友维度,去建立自己的同温层,甚至,你所阅读的,所学到的,都可以成为你的社交圈。最后,关于人生仅有三万天,我们问自己,也问听众朋友们,如果你的人生现在戛然而止,你会如何思考你的过去,又或者,你希望人们如何在你的葬礼上 ,讲述你的一生。我们聊了聊一万小时定律的反证,选择权人生的广度还是宽度,是一个永恒的命题,我们鼓励大家,不要害怕尝试,人生不会有白走的路,三分钟热度也是热度,不要让不合适的坚持困住自己,立刻开始是很重要的。希望这三个词,也可以带给听众朋友一些思考,请大家抱着愉快的心情收听吧! 时间轴: 0:22-网球,圆圈,三万天 0:50-这三个词的意思 1:43-网球 1:55-人生的内驱动力 2:48-成为influencer 3:02-人生的“网球”不一定是固定的 3:20-一种可追求的人生态度 3:41-如何定义热爱 4:20-关于瑜伽 4:44-寻找运动类的“网球” 7:40-运动可以带来新的感受 8:48-关于性格测试/星座 9:35-积极的态度是由小事积累起来的 10:22-对mbti性格测试的反思 11:44-占卜对生活的解答 14:39-圆圈 15:12-物理距离和精神距离 16:34-重新认识自己和身边人的关系 17:16-和身边的人如何相处 18:03-鼓励大家利用互联网拓宽好友维度 18:47-你所阅读的学习的也可以是你的社交圈 20:08-建立自己的同温层 20:27-获得双向的交流很重要 21:17-豆瓣小组 22:06-学会筛选自己的身边的人 23:48-三万天 24:50-如果人生现在就戛然而止 26:10-倒计时法 26:50-一万小时定律 27:12-人生的宽度和广度 29:00-不要让坚持把自己困住 【【中英字幕|TED演讲】为什么一万个小时定律不成立-哔哩哔哩】 https://b23.tv/G2Diq6I 29:37 三分钟热度也是热度 31:30-只要尝试就不会有浪费的时间 33:14-立刻开始是很重要的 BGM On and On|PREP Happy|MOCCA Lonestar|Norah Jones Breath|Kenzie 支持我们: 我们开通了爱发电平台,欢迎点击下方链接支持我们。 感谢你的收听和支持! https://afdian.net/@dagedianhua879

35分钟
99+
3年前

【眼睛漫游指南】春天里的荧幕:婚姻,灾难,喜剧和都市男女

这一期是我们久违了的眼睛漫游指南,我们分别介绍了我们最近读到,看到的好内容。我们介绍了四部电影,关于婚姻,灾难,喜剧,和都市男女。电影是一个窗口,那些婚姻里隐晦的暗流涌动,那些鼓起勇气重建人生的故事,那些关于欲望和城市的切面,那些有意思的情节,都在那方屏幕里,我们得以窥见别人的人生。我们还介绍了一部纪录片和一本书,很巧的是纪录片就是关于书的,那些书籍背后的故事,我们看到一本书如何被写出,被翻译,被发掘,被编辑,如何带着无数人的心血,来到我们眼前。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但是还有书籍。我们从读过的书里讨论单身生育和单亲妈妈的不同,两者好像容易被笼统地概括进“单亲家庭”这样一个统称里,实则不然。前者是拥有更多自主选择权的,而后者好像更多时候是处于一个不得不的选项里。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我们的思考和延展,请大家抱着愉快的心情收听吧! 时间轴 0:57-电影《消失的爱人》 1:08-戴锦华老师的关于电影的性别课 1:40-色调和情节是相匹配的 2:10-把女性的复仇“脸谱化” 3:31-无论是从哪个维度去看都会有收获 5:43-关于婚姻的电影题材给我们的警示 6:25-不涉及“原则”的婚姻内问题也是严重的 7:55-只要你感到不舒服,就可以选择离婚 8:40-对男性的要求太低 9:48-对于婚姻最终会变成亲情的思考 12:45-先想是否需要婚姻,再选择什么样的男人14:04-科学地解释爱情 15:30-我们要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女性力量 18:30-美国人的家庭观念 20:06-电影《灵魂冲浪人》 21:09-经历了极端痛苦后如何重建人生 22:50-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治愈自己 23:04-看到这样绝地求生的故事会激励自己 24:05-濒死的体验对人生有深刻的影响 24:59-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 25:10-可以很好的了解一些关于书的职业 25:40-国内职场剧的悬浮 26:46-对书的一种情怀 27:50-阅读是很重要的 28:30-电影《憨憨公主的心思》 28:45-很轻松的电影 28:53-全程只有一个演员 29:00-情节介绍 33:08-电影《爱情神话》 33:28-四两拨千斤的轻松感 34:00-能够引起讨论的电影就是好的 35:45-展现了上海的一面 37:04-关于阶级的思考 39:00-能立住人物的细节 40:54-书《女佣的故事》 41:49-单身生育和单亲妈妈有什么不同 42:20-单亲是针对主流双亲的一种状态 43:39-单身生育是更拥有自主权的选择 44:37-底层人民的挣扎 45:34-生育是不可逆的 BGM Advice From A Caterpillar|kidult. 维也纳森林圆舞曲|Johhan Strausse II Paris|Camille En Douce|Baguette Quartette 支持我们 我们开通了爱发电平台,欢迎点击下方链接支持我们。感谢你的收听和支持! afdian.net 还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 微信号|打个电话聊聊 新浪微博|打个电话Callme 小宇宙|打个电话 喜马拉雅|打个电话 Podcast|打个电话

46分钟
99+
3年前

竞技体育的背后:在她人的故事中描绘自我的轮廓

在冬奥会结束之际,我们决定来聊一聊谷爱凌,以及她带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思考。我们先从各自的角度聊了聊我们如何关注到她,她的努力,成就以及背后的特权。我们同时也关注到,关于她的母系家庭讨论很少,不仅仅是她,她的母亲,她的外婆,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女性样本,虽然任何人的成功路径都不可复制,但她和她的家庭的出现,无论是从单身生育,还是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都是令人振奋的。我们还聊到谈论谷爱凌时,绕不开的金钱和阶级,诚然,她的舒展和自由,是需要金钱作为基础的,但谷爱凌和阶级并不互为因果,如果说自由生长,精神富足是一种特权,那么,我们应该致力于扩大这种特权,使其成为普遍,而不是打压它。我们还对比了谷爱凌和一些典型中国叙事下的运动员们,当一个人纯粹的为了热爱去战斗,和背负着家庭希望,国家荣誉去竞技,是拥有着完全不同的心境的,这样的区别,也许不会体现在名次上,但会导致冠军们走向截然不同的金牌背后的人生。当然,我们也思考了为什么同样是成功,男性的成功好像会更加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我们不会去深究其背后的逻辑,而是更自然自然地觉得这是他的个人努力,我们鼓励大家对任何一位“成功”人士祛媚,自己定义成功这件事。最后 ,我们介绍了爱发电,这是一种支持我们的方式,能让我们致力于优良且可持续的创作,请大家抱着愉快的心情收听吧! 时间轴 0:25-以谷爱凌为起点 0:39-如何注意到谷爱凌 2:19-从两面来看谷爱凌 2:48-不应该把失败看做成功的反面 3:22-讨论她的个人努力和获得的特权并不是矛盾的 4:01-特权往往是以群体出现的 4:45-她的成功不是可以遵循的路径 6:18-关于谷爱凌的母系家庭环境讨论很少 7:00-谷爱凌的妈妈也是走在女性主义思想前沿的 7:57-钱只是成为谷爱凌的基础,不是互为因果 8:50-谷爱凌的家庭提供了思考单身生育的可能性 9:35-寻找“谷爱凌的父亲”也是陷入了完整家庭的怪圈 11:37-人在完全精神富足的状态下长大是什么样的 12:08-我们的目标是让精神富足不再成为特权 12:37-谷爱凌和《举重冠军之死》 13:20-选择竞技项目的时候就是分阶级的 15:00-对待运动的不同心态 16:45-我们可以从谷爱凌身上可以学到的 19:40-对于竞技体育的心态不是自我可以决定的 24:17-我们也需要去check男性成功背后的privilege 26:00-男权社会男人的成功更容易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28:00-没有任何成功是可以被完全复制的 31:13-对互联网“成功”男性的祛媚 36:00-对爱发电的介绍:一个支持我们的方式 BGM sira kavakes|董美妹、陈建年 Lash out |Alice Merton 支持我们 我们开通了爱发电平台,欢迎点击下方链接支持我们。感谢你的收听和支持! https://afdian.net/@dagedianhua879 还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 微信号|打个电话聊聊 新浪微博|打个电话Callme 小宇宙|打个电话 喜马拉雅|打个电话 Podcast|打个电话

38分钟
99+
3年前

打碎男权的玫瑰色滤镜,开拓人生的无限可能

这一期我们从重看《我的天才女友》开始聊起,那些曾经习以为然的,随着性别意识的不断觉醒和进步,变得令人痛苦和警醒。我们聊到父亲这个身份,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职场,家庭对于男人来说是拥有更多平步青云的可能性,而对女性来说,则是层层禁锢的枷锁。我们还提到男人的精明,从父权社会到婚姻制度,无一不是对他们百利而无一害的,所以我们再一次呼吁所有女性应该透彻地了解婚姻和生育里那些破碎的,难堪的一面,生育甚至是不可逆的,再决定自己是否踏入。我们还聊到了最近很主流的一句口号“不要搞男人要搞钱”,这句话是鼓励女性社会化的高度浓缩,同时,我们也希望这句口号不要让女性走入另一种狭隘,钱和男人都不是唯一路径,我们鼓励大家,把目光从男性和两性关系上移开,看向自我,看向更多可能性。当然,我们也不否认两性关系依旧是主流论点,我们不断反思和批判,而这些过后,该走向哪里,我们需要共同探索。在结尾,我们也想告诉所有听众朋友,不要觉得孤单,我们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我们在为了我们共同的姐妹们,女儿们而努力,请大家多多表达,去争取话语权吧! 时间轴: 0:30-重看《我的天才女友》想法上的转变 2:06-女权意识的觉醒和进步过程 2:37-越来越广和越来越具体的思考 3:21-“父亲”这个身份给男性带来的特权 4:30-爸爸这个意象的转变 5:51-父亲这个角色给男性在职场中提供的机会 7:25-“成为母亲”忽略了女性本身天然的优势 8:17-两个真实的在职场上的例子 8:50-父亲母亲在职场上发挥的作用完全相反 9:25-男人其实是很精明的-孩子和冠姓权 14:15-婚姻制度的改良都是治标不治本的 15:15-结婚是一种“合法代孕” 16:15-生小孩不是一个顺水推舟或者一定需要按“顺序”来的事 16:54-母系血缘才是真正的血缘 17:50-我们需要以卵击石的勇气,但同时可以尽量避免 18:34-婚姻不是只有美满的一面 19:31-生育和婚姻都是需要了解风险的 20:05-警惕美化了的感情 22:40-生育是不可逆的过程 24:00-对“不要搞男人要搞钱”的反思 26:27-女性社会化的过程是需要经济基础的 28:00-把目光从男性身上移开 28:46-两性关系还是主流讨论,我们需要新的道路 30:19-不断表达也是为了自我肯定 31:20-反思过后,该走向哪里 32:14-抱着想要团结一切力量的美好愿景 34:30-与其和陌生人争论,不如把时间放在自己身上 38:00-不要觉得孤单,我们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39:00-鼓励一切表达! 提到的播客节目 黑猫侦探社|E009.我们聊了10宗杀妻案,得出了一个结论 海马星球|向微博女权致敬 漫游夜车(可在喜马拉雅上收听) BGM: L’envie d’écrire|Laurie Darmon 你还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 微信号|打个电话聊聊 新浪微博|打个电话Callme 小宇宙|打个电话 喜马拉雅|打个电话 Podcast|打个电话 爱发电|afdian.net

41分钟
3k+
3年前

金钱和生育:女性不得不严肃面对的两件事

这一期我们聊了聊金钱和生育。从大学里的生活费开始聊,聊我们对金钱的态度,对省钱的看法,以及一些“存钱小妙招”。于是自然而然地聊到了金钱观,我们如何定义金钱观,又被哪些外界的东西影响着。我们聊到小红书所带来的一些女性焦虑和生育困境。社交媒体上一些博主对生育过程的美化值得我们反思,那些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不应该被隐藏,对生育的痛苦闭口不谈是一个代代相传的谎言,生孩子不是一个可以半推半就,以“别人都是这样过来”掩盖过去的过程,所有女性都有权利知道真相,只有真正了解利弊以后,才真的有可能把生育权攥在自己手里。 时间轴: 0:19-提问箱里关于生活费的提问 1:41-更新换代的电子产品 2:40-手机/平板是功能性的东西 4:03-我们对金钱的态度/怎么省钱 5:16-很爱花钱到尝试省钱 5:56-备用资金的重要性 6:25-钱的功能性 6:38-紧急资金 8:11-通过存钱来拥有对钱的掌控感 9:04-省钱是一个需要日常习惯的事 9:51-对花钱的先后顺序也是需要培养的 11:17-花得比较亏的一笔钱 12:40-记账可以很直观地看到“积少成多” 14:14-从账单中获得反思 15:22-给自己定一个存钱目标 15:59-我们更愿意把钱花在什么地方 16:03-吃:让人自然而然花钱的一部分 19:36-关于消费观的讨论 20:51-女人这辈子一定要xxx的句式 21:51-小红书里的消费主义言论大赏 22:36-给别人“不美”的权利 24:11-关于“造父”的讨论 25:27-在服务业女性化妆是被要求的 26:36-分析化妆的性质而不是对个体的谴责 27:40-话语权就是权力的一部分 28:06-和自己的厌女作斗争 31:29-宣传抗衰老 31:56-生育不应该是美化的过程 32:33-对生育的痛苦闭口不谈是一个代代相传的谎言 35:24-怀孕不是可以被粉饰太平的一件事 35:29-“辣妈”这个词汇 37:47-生育受罪永远不可以被常态化 39:00-女性需要了解生育的风险和代价 BGM: Mul holland |Hope Tala / Sky Puzzle|Galdive 延伸参考: 豆瓣小组 消费主义言行大赏 你还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 微信号|打个电话聊聊 新浪微博|打个电话Callme 小宇宙|打个电话 喜马拉雅|打个电话 Podcast|打个电话 爱发电|afdian.net

40分钟
2k+
3年前

【电话会客亭】世界不是你的背景板,让别处碰撞你的身体和思想

这一期我邀请到了我的朋友小吴,她也是播客<吴话可说>的主播。我们通过网络相识,也尝试着通过播客建立更深的联结。听到她说要去意大利跨年旅行,我便迫不及待地和她约定,回来之后一定要一起录一期,聊聊旅途中看见的不同景色和对沿途见闻的思考。 我们先从米兰开始聊起,意大利的四个城市各有不同的风貌和特点。她聊起在威尼斯做水上巴士却被售票员忽悠多花了钱的经历,也说到她观察到的充满奢侈品店铺和中文招牌的米兰街头。小吴说起亲眼看到的寒风中露着背在米兰大教堂不停摆拍的网红,我们也继续聊到了对于拍照的不同想法,相比拍人,她更喜欢拍景色。世界并不是你的背景板,旅行更不是为了堆积照片,而是为了全方位打开自己的感官,实实在在地感受另一种文化。博物馆让旅行更加有趣味,也是我们了解当地历史和文化很关键的途径。小吴聊起在梵蒂冈博物馆看到的巨型壁画创世纪,视觉上的冲击让人头晕目眩,但换上女权视角便会觉得一切都像个谎言。最后小吴分享了她在这次旅行过程中带上的所有物品,也为我们呈现了另一种旅行方式的可能性。 时间线: 00:22 小吴的自我介绍 00:56 为什么选择意大利 3:28 米兰作为都市的特点 7:25 在威尼斯坐水上巴士被骗 9:21 疫情之下的旅行 11:58 纪录片地球改变之年 13:12 被商业包围的米兰大教堂 13:31 身着晚礼服在寒风中拍照的网红 15:17 旅行中的拍照 16:36 更喜欢拍景而不是拍人 18:07 独自旅行中对拍照的取舍 19:16 旅行是为了更多实在的体验 20:28 美颜相机也是一种束身衣 23:48 让照片更好看的p图教程 24:41 对意大利的两个想象 26:04 无障碍设施和人文关怀 26:57 差劲的排队体验 28:43 梵蒂冈博物馆附近的家族餐厅 32:03 不同城市街头的干净程度 34:44 好山好水好“寂寞”的德国 38:54 旅游景点的商业化 40:18 《被拯救的威尼斯》 43:24 古埃及展厅和缪斯殿 46:21 主管喜剧、诗歌艺术和天文学的三位女神 48:09 慕尼黑的的德意志博物馆 49:26 女权主义的视角看创世纪 52:18 来自中餐厅老板的羡慕 54:30 极简的出行背包 60:29 把旅行的重心放在旅行本身 62:40 结伴旅行很多时候需要作出让步 64:39 梦中情家是酒店的模样 BGM: 心要野|后海大鲨鱼 Abstract Moments|Avens Superstatic|Turkuaz Look UP |Patrice Rushen 你还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 微信号|打个电话聊聊 新浪微博|打个电话Callme 小宇宙|打个电话 喜马拉雅|打个电话 Podcast|打个电话 爱发电|afdian.net

66分钟
99+
3年前

两个人的总结大会:作为“播客生”探索的第一年

一年前的1.15,我们进行了第一次录制,那个突发奇想的念头落地。一年后的今天,我们的一周年总结节目发布,以播客为时间刻度,我们和听众朋友们一起度过了第一个春夏秋冬。作为“播客生”探索的第一年,我们讨论了什么,获得了什么,那些最喜欢的栏目,最想要继续聊聊的,又分别是什么呢。我们从很多播客汲取力量,又把这份力量传递给了听众朋友们,有时候想,这份小小的传承,也是我们做播客的动力之一。我们还分别反思了这一年里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同时,对未来有了更多期待,我们希望能获得更多听众朋友的留言,获得交流,希望我们的电话会客亭能邀请到更多我们想要产生联结的人,欢迎任何听众朋友来做客。这一年里,播客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改变,不仅仅是倾听者过渡到表达者的身份转化,它成为了我们自我探索,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我们也鼓励所有听众朋友们不要害怕表达,去说话,去思辨,去抢占话语权。新的一年也保持电话畅通,我们明年见,年年见。 时间轴: 2:00-最喜欢的一期节目 � 2:30-自我导向的价值观 2:54-我们播客的关键词 3:00-李焕英之后,我们聊了聊“妈妈”背后更多的可能性|打个电话004 3:13-播客成为和家人沟通的方式 4:30-分享变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4:54-关于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觉醒尝试” 6:45-学习本身就很珍贵 9:30-会被很多努力的女性激励到 � 10:21 -棒球,大象和孩子:纪录片里的理想和情怀|打个电话002(下) 11:03-“动物的境遇就是人的境遇” 12:20-动物不仅仅只有可爱的宠物们 13:00-关于教育的话题 13:26-国内关于博雅教育的试验 16:00-关于教育的身份转换 18:09-最想继续展开聊聊的节目 � 18:15-中美校园大不同:把大学作为自我探索的窗口|打个电话023 18:48-高中和步入大学高年级的不同 � 19:15-生活在别处:聊聊城市和旅行|打个电话009 19:50-对不同城市的感受-旅行/学习/居住 20:19-目前最喜欢听的一个播客 � 20:30-深夜书店 21:09-更新频率快且紧跟热点 21:22-喜欢的栏目:坏世界好工作 � 22:00-展开讲讲 22:00-轻松外壳下的深度内核 23:04-可以很好地融合大量内容 24:13-最喜欢的栏目 �&� 24:15-眼睛漫游指南 24:35-很适合我的分享欲 26:17-一个很好的自我记录 � 26:40-小羊:电话会客亭 26:55-邀请很多人来打个电话做客 28:18-最具有无限潜力的栏目 28:30-想要和更多人产生连结 30:00-小小公告:如果有想要来节目聊聊的听众朋友们欢迎在任何平台给我们留言 30:26-对未来节目的展望 30:45-希望我们能收到更多留言! 31:05-shout out to听众朋友! abubu JacqueSs_ Akishika 苏子榆yu ....... 32:52-我们和听众朋友们的默契之处 34:08-分享是互相的 34:28-谈论是了解一个事物的开始 34:59-持续地做下去吧! 35:19-录播客是思维碰撞的一种沟通方式 36:17-对语言的要求更高 36:27-做播客给你带来的改变 � 36:36-更加有逻辑意识地使用语言 37:42-提炼生活中的感受 38:55-想尝试没有具体主题的漫谈 � 40:02-表达能力的提高 40:35-从听众到讲述者的身份转换 41:06-每个人都可以说播客 41:30-不要害怕表达 42:28-今年值得反思的点 �:不要拖延! �:不要偷懒! 44:35-不想改变不意味着不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 45:49-小羊个人播客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46:49-去说话,去表达,去抢占话语权 BGM: Spacey|khai dreams、Atwood Epistrophy|Thelonius Monk 鸟岛|蛙池 你还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 微信号|打个电话聊聊 新浪微博|打个电话Callme 小宇宙|打个电话 喜马拉雅|打个电话 Podcast|打个电话 爱发电|afdian.net

49分钟
99+
3年前

当我们拥有属于自己的绿洲,聊聊那些我们住过的地方

这一期我们聊了聊曾经住过的地方。不管是见证我们成长和改变的小院还是当下正租住着的房间都不断塑造着我们对生活的想象力。房间就是一个宇宙,我们在其中尽情或克制地加入那些喜欢的元素,试图让整个空间更符合当下的心情。我们聊到在香港住过的酒店或民宿,有情不自禁想要一探究竟的迪士尼乐园酒店,还有除了床就无处下脚的紧凑型民宿。我们还对比了大学里不同的宿舍情况,中美大学不同的住宿条件也对应着不同类型的舍友关系。那些我们住过的地方不再是冷冰冰的客体,它承载着我们在不同时期留下的珍贵回忆。 时间轴 0:42 为什么想聊聊住过的地方 2:07 在旅途中短暂停留过的住处 3:04 整理房间就是整理心情 5:06 由床品,地毯和桌布带来的房间风格变换 6:29 一个人待在家里的时间很长 7:45 功能分区的重要性 8:42 极简和极繁 10:03 对买书的反思 12:19 迪士尼酒店初体验 13:11 可以和动物一起吃早饭的酒店 15:26 高中租住的房子 16:01 好朋友一起来蹭饭 17:21 房间能够串起许多回忆 17:54 从3岁开始住的房间 18:24 停在原地的小时候 19:24 突然被触发的回忆 21:13 大学的三层小别墅 21:42 有厨房的地方更像家 22:38 对标大多数的中国大学宿舍楼 23:14 由舍友发展出来的友情 23:47 不让孩子去别人家过夜的父母 25:33 香格里拉某个镇上的酒店 27:25 较高的住宿和交通成本 28:53 性价比较低的旅行选择 BGM Secretly Loving the Smell of Suntan Oil |Lullatone Better Days|Cody Ash Panic Cord|Gabrielle Aplin For Once In My Life|B.Reith/PJ Morton 你还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 微信号|打个电话聊聊 新浪微博|打个电话Callme 小宇宙|打个电话 喜马拉雅|打个电话 Podcast|打个电话 爱发电|afdian.net

30分钟
99+
3年前

【眼睛漫游指南】冬日观影大杂烩|冒险,梦想和荒诞生活

这一期是我们的眼睛漫游指南,我们各自聊了聊最近看过的电影。聊了聊战争片,当我们看了很多成人的,战胜方的视角,那么从战败方的普通人的,孩子的视角来看战争,会有不同的感受吗?当我们更关注宏大语境下的个体,会有全新的视角。聊了一部公路电影,一个由日记改编的电影,我们聊到旅途中同伴的重要性,同时又勾起了我们对日记的兴趣,一本自己的日记,就像一部自己的电影一样。还有几部讲述不同人之间的链接,比如老师和学生,官员和土匪,粉丝和网红,甚至陌生人和陌生人,这些不同人之间发生的不同的故事,构成了一部部风格迥异的电影,那些极致努力下的阴暗,巴黎这座城市特有的气质,姜文的黑色幽默,都被电影这样的表达形式呈现出来。看到好电影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也祝大家收听愉快,观影愉快! 0:47-《乔乔的异想世界》 1:40-站在战败方看战争 2:58-没有所谓“正确”的概念 3:24-在种族和战争前,人先是人 3:54-关心宏大语境下具体的人 4:59-《摩托日记》 6:10-旅途中同伴的重要性 8:10-旅途中的启发 10:14-医生的神圣 11:30-根据日记改编 12:03-日记像自己的电影 12:21-《爆裂鼓手》 12:50-两个很极致的人的故事 13:08-主角都是很“反人类”的性格 13:50-剪辑和节奏都很有“运动型” 14:05-观影体验极佳 15:30-《流浪巴黎》 15:53-看似文艺的动画感 17:15-阴差阳错的信 17:51-单身女性在巴黎追逐梦想的美好生活 18:40-流浪汉像是西方特有的文艺角色 19:44-自导自演的作品会有自我意识的投射 20:18-一些城市独有的气质 20:35-《让子弹飞》 20:59-对黑色幽默情有独钟 20:14-隐喻应该包裹在好故事的内壳里 24:38-现实真的比电影更荒诞 25:07-《朱莉与茱莉亚》 29:10-自媒体刚刚兴起的时代 30:59-你喜欢的kol是真实的人吗 32:27-对博主祛魅的过程 33:40-收到铺天盖地的赞扬保持清醒很难 35:05-上网也是在互联网大公司创造效益 BGM: El Esquinazo|The Tango Project Que Rico El Mambo|Pérez Prado Whipslash|Hank Levy Make Your Own Kind of Music|Mama Cass 你还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 微信号|打个电话聊聊 新浪微博|打个电话Callme 小宇宙|打个电话 喜马拉雅|打个电话 Podcast|打个电话 爱发电|afdian.net

36分钟
99+
3年前

中美校园大不同:把大学作为自我探索的窗口

这一期我们从个人视角聊了聊中美大学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聊了聊中国学生对老师的敬畏和抗拒,和美国老师的“随意感”;不同课堂对于下课时间这件事的不同呈现方式也让我们直接感受到不同校园里人与人的距离和边界感。我们还聊了聊大学绕不开的选专业问题,高中学习很显然并没有给我们机会去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很多时候的选择看似自愿其实还是被分数和大环境所逼迫,所以我们鼓励大家,把大学当作一个很好的探索机会,专业无法定义你,去寻找跳出应试教育框架后,重新感知到的广阔宇宙。最后,我们聊到了中国的部分家长和老师习惯性地打压,也许ta们并没有恶意,ta们只是无法接受不按照既定道路走,无法接受任何无意义的事,或者,无法接受过程即意义,甚至无法理解单纯的快乐。我们聊到痛苦并不让人成长,让人成长的是在逆境中也能保持开心的你自己。也鼓励大家做一些也许无法量化结果,不需要给别人看,但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无目的性的学习也很好,人生需要这种无意和纯粹。 时间线: 0:40 以个人视角聊聊中美两国大学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10 关于大环境和具体的细节 1:40 美国大u和文理学院的区别 2:00 美国文理学院是什么 6:13 各自对学校老师印象深刻的一些小事 10:00 对“找老师”这件事的看法 11:41 个人所感受到的男女老师的差异 12:58 两种不同教育下学生对老师的态度 13:44 如何转换和克服对老师的“抗拒感” 14:42 关于不同课堂的下课和拖堂 15:53 不同校园里“爱出风头”的人 16:00 美国校园里令人感到自由的“无人在意” 17:05 关于选专业 17:36 社会对理科的偏见认知会影响选专业 19:47 对理科的厌恶是否也有外界的影响 20:34 我们缺少理科上的女性榜样 25:05 不应该赋予理科有所谓的“性别特权” 25:35 应该鼓励所有普通人掌握基本的理科知识 26:06 文理学院如何选专业 26:44 高中教育没有给人机会去找到真正喜欢的东西 28:15 大学是一个很好的探索机会 29:05 不要把自己框死在本专业里 32:22 大环境会习惯性的打压“非稳定” 33:23 大家不要恐惧快乐 35:00 无所事事也很重要 35:28 没有目的性的学习也很好 36:00 做一些不需要给别人看,但对自己有意义的事 38:00 找到最自己最重要的事 请大家抱着愉快的心情收听吧! BGM: Joking together |Michele Nobler Come As You Are|Nirvana 你还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 微信号|打个电话聊聊 新浪微博|打个电话Callme 小宇宙|打个电话 喜马拉雅|打个电话 Podcast|打个电话 爱发电|afdian.net

40分钟
99+
3年前

【电话会客亭】田野是一种自我更新

这一期我邀请到了我的室友—小漫,她正在日本攻读自己的博士学位,近一年都在Y村长住做调查。我因为做义工和她住到了一起,于是在离开之前邀请到她录制了这期播客。 我们从近期做的一个田野调查开始聊起,第一次参与此类活动的我和已经对这个村熟门熟路的小漫在这次调查中负责着不一样的内容却感受到同样的疲惫。田野调查从一个毫无实感的词变成了脚踏实地的体验,而体力和脑力兼备则是做田野的常态。小漫也分享了她在田野调查不同阶段的不同状态,从激情满满到资料越堆越多的疲惫阶段,阅读成为她解压和放松的方式。我们还讨论到了Y村女性的生存现状以及背后的家庭结构和社会习俗。最后我们也专门聊了聊“女博士”这个词,小漫认为,标签的存在必然伴随着评价的好坏,而“博士”也仅仅是众多选择中的一个。 时间线: 00:12 小漫的自我介绍 01:17 大理和我们所在的Y村的关系 02:31 一个人做和大家一起做的不同之处 02:59 有方向但更灵活的个人安排 04:21 团队的目的是踩各种各样的点 05:07 时间限制导致采访不能更深入 05:19 比想象中更累的田野调查 05:58 作为旁观者的小羊 06:21 体力和脑力的双重劳动 07:11 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关系网 08:08 把自己看作Y村的一份子 08:25 半路被抓去入镜拍抖音 08:53 语言的重要性 09:11 有学习白族话的意愿比说得好不好更重要 09:44 如何界定生活和工作的界限 10:43 观察ta们如何生活是工作的一部分 11:36 到达临界点会选择留出时间自我调整 12:19 田野调查的特殊性 12:59 在校园里无法学习到的自我管理能力 14:14 辨别真假的能力 14:39 刚开始做田野的状态 15:12 人类学里“深描”的概念 16:15 资料堆积的迷茫时期 16:46 思考总结是为了更有激情地做调查 17:05 研究生时期就开始在Y村调查 17:49 同样是非遗项目的甲马 18:14 浓厚的社会习俗氛围 19:38 田野就是自我更新的过程 20:09 本质相同但表现形式不同的维系社会网络的方式 21:46 同一个姓氏维系的大家族 23:05 社会网络的维系依赖对当地妇女的剥削 24:21 “工作”概念的模糊 25:19 社会环境带来的压迫 25:49 男性是仪式性活动的主角 26:53 某些习俗和观念可能是无解的 28:09 女性在家庭内部的劳动价值如何算 29:23 个人创造的经济价值很难被规范 31:09 互联网上的讨论和Y村现实的对照 33:04 吃瓜VS切身体会 33:41 真实的女性在现实中的处境 34:01 女性在社会中的位置 35:15 不再天真地觉得女的和男的没有差别 35:31 生活在田野里的人都是你的老师 36:06 关于女博士的讨论 37:04 标签的存在必然伴随评价的好坏 39:30 从本科到博士生同龄人态度的转变 41:18 一旦涉及到年龄旁人便会制造焦虑 42:11 女博士应该是对学术能力的肯定 43:21 从男性实用角度出发的逻辑 44:13 高学历比不上子宫的重要性 45:06 “这个世界上有三种人” 45:55 对未来的计划 BGM: Lazy Afternoon |Elyonbeats Paradise...How far | 椅子乐队 你还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 微信号|打个电话聊聊 新浪微博|打个电话Callme 小宇宙|打个电话 喜马拉雅|打个电话 Podcast|打个电话 爱发电|afdian.net

47分钟
99+
3年前

当我们从“如果余生都和现在一样你想改变吗”开始聊起

这一期我们从一个看似宏大的问题聊起“如果我们的余生都像现在这样,你想改变吗”?但其实我们如何对待时间,也就是如何对待生活。掌握时机贯穿着我们的读书生涯,早睡早起,不拖延,这些大家都懂的道理,做得到的却没几个,我们也聊了聊在时间管理这条路上的探索。我们还聊到了一些形式化和千篇一律的学习和自律博主,我们也曾深受ta们的影响,好像只有做到五点半起床,拥有精致的桌面,好看的文具,才得以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但其实无论是什么事情,找到适合自己的,并坚持下去,才是最好的。我们也从疯狂购买文具聊到被创造的物质需求,比如双十一,当我们买下并不需要的东西,我们是否能意识到,我们是在被驱使,被裹挟。请大家抱着愉快的心情收听吧! 时间戳: 0:24-如果我们的余生都像现在这样,你想改变吗 1:11-你是否满意现在的生活? 1:30-关于时间管理 2:25-在经历一段刚开始就知道自己会怀念的日子 3:23-给熬夜找的理由 4:18-关于时间管理的探索 5:25-大学自由安排的时间变多所以更需要管理 6:59-从早睡开始 9:00-不拖延从把难的事情立刻做开始 11:05-时间管理也是分阶段的 11:38-被“sa博主”影响的阶段 12:40-实用大于形式 13:12-想要模仿ta们来提高自己 14:29-子弹笔记 16:13-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番茄钟” 17:10-所谓“学习型”ipad 17:45-学习博主的“必备因素” 19:00-记下生活里的每一件事是好方法吗 20:07-享受当下vs日后回想 21:36-感受无法记录只能回味 23:04-写日记的意义 27:50-固定日期的日记本 29:30-千篇一律的自律 30:46-好看的文具和优秀的人并不划等号 32:25-被创造的物质需求 BGM: Bad Girls|Donna Summer Money |Pink Floyd 你还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 微信号|打个电话聊聊 新浪微博|打个电话Callme 小宇宙|打个电话 喜马拉雅|打个电话 Podcast|打个电话 爱发电|https://afdian.net/@dagedianhua879

36分钟
99+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