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我们从最熟悉的一个城市——长沙开始聊起,城市和家乡是不同的,特别是当我们身处异地,蒙上一层乡愁以后,我们再回望那座熟悉的城市,会有什么不同呢?我们还聊到博主们活跃时也不可避免地带上自己家乡的烙印,这是互联网时代文化输入的新方式。而聊到城市就不得不提到方言,语言的确是高度社会化的,拥有相同的口音,默契的俚语,就意味着你们比旁人多了更多会心一笑的时刻。我们又从苏杭聊到昆明,夏天柳树垂髫的河边和精致小巧的园林,那些小时候觉得百般无聊的景色随着我们年岁渐长,突然生动了起来。我们自然也聊到了各自的旅途,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也是我们觉得最有意思的部分之一。旅行就像是一个人的朝圣,我们把一颗欣喜雀跃的心扔进崭新的城市里,随它带着我们走,所到之处,皆是惊喜。 shownotes: [01:22] 从长沙的流行聊起 [03:25] 来自本地人的疑问 [04:18] 文化输出的典范:罗珍妮和茶颜悦色 [04:50] 不自知和传染性极强的塑普 [06:05] 长沙没有难吃的餐馆 [07:28] 对上海的喜欢基于幻想,基于城市 [08:20] 上海让人有无穷无尽的探索欲 [10:39] 我们处于没有生存压力的游客心态 [11:30] 更加宜居的长沙 [12:38] 南京和上海的鲜明对比 [14:15] 永远车水马龙的解放西 [15:03] 苏州精致的园林和贴心的一站式旅行 [16:16] 小巷子里的惬意咖啡店 [17:50] 在昆明滇池旁的悠闲回忆 [19:23] 长大之后开始了对自然景观的追求 [20:49] 目前最想去哪个城市 [21:25] 梦想去坐景观火车 [21:55]《意大利制造》里的去罗马出差部分 [22:56] 每年有一半时间在旅行的民宿老板 [23:59] 疫情前做了环球旅行计划的旅行博主@谁是阿尖 [27:28] 改装大众车出发去公路旅行的北欧情侣 [28:10] 布置了一个婚礼展览的新婚夫妻 [30:50]旅行就像是一个人的朝圣 [31:30] 再多的钱也不经花 [32:14] 金钱是一座桥梁 本期BGM: Easy Living Teddy Wilson&His orchestra/Billie Holiday 长沙策长沙 C-Block Still Dreaming Raveena Under / Over Gracie Abrams I'm Confessin' Peggy Lee 你还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 微信公众号|打个电话聊聊 新浪微博|打个电话Callme 小宇宙|打个电话 喜马拉雅|打个电话 Podcast|打个电话
这一期我们聊了聊已经过去几个月的2020。我想2020对所有人来说都是特别的一年,它带给我们的影响和伤痛不言而喻,这一期我们却想聊聊2020为什么是我们最好的一年。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和朋友,家人,自己相处。我们阅读,交谈,尽管无法频繁外出,也不觉得闭塞。我们正视自己,接纳负面情绪,把握住一切能获得激励的时刻。我们喜欢我们的2020,尽管情绪起起落落,大部分时间仍是快乐的,这就足够了不起。祝大家在2021也能如此,保持快乐就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 Shownotes: 【1:38】2020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5:07】2020带来的关于阅读的改变 【5:58】2020最好的事情是什么? 【14:12】2020最想分享/最特别的经历 【18“06】最想感谢的人是谁 【24:00】哭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情绪 【25:00】2020最能激励我的人/事 【32:25】对我们影响最深的播客 【28:36】用一句话概括2020 【39:46】开心就已经很了不起啦! 本期BGM Kathy’s Waltz Dave Brubeck A Memory Of The Magic Stuff The Bookshop Band Shouldn’t Couldn’t Wouldn’t 88rising/NIKI/Rich Brian Life’s so beautiful like you 音速飞行TheSpeedOfSound
1:05 以文笔为线索的书籍推荐 1:37 《在雪山和雪山之间》 1:53 灵气是会随着成熟化消失的 3:09 新作家的文字很新鲜 3:50 分享摘抄 5:54 大自然会给人类带来宗教化的思考 —“火是一切哲学的开始“ 7:00 关于李娟 8:04 ”没有人才叫原野“ 8:40 好的作家给人带来沉浸式阅读体验 9:50 人类对大自然缺乏真正的反思 11:40 爱也是需要时间来培养的 12:20 大自然带来的东西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13:15《他乡的童年》 14:00 《人生第一次》第三集-关于诗的记录片 “读诗的孩子不会去砸玻璃” 15:30诗歌給人生提供多一个出口 16:15 电影《Moxie》 —《女生要革命》 16:50 美国青春片和现实的区别 18:05 关于政治正确—也意味着包容多方面的声音,让拥有特权的人不再拥有特权 21:10 女权应该是全人类的事 23:00 自由应该是拥有选择的权利 24:00 《Moxie》是一部工整但有意义的电影 24:40 《Feminist doesn’t wear pink and other lies》 26:48 希望每个人都不被性别束缚 27:10 我们对男性也有很多刻板印象 28:41《男性能够为女权主义做的实事》 30:07 呼吁人们不再做沉默者 30:25 《烧纸》对故事的架构和掌控能力堪称完美 31:05 Orwell 《Politics and English language》 32:30 好的作家懂得留白的意义 33:35 精准是一个作家很难得的品质 34:30 好的创作者对生活感悟力一定是很高的 35:45《燃烧》也是有留白的电影 36:35关于《1Q84》 37:40 《寄生虫》 38:30 关于《寄生虫》的反思 40:10“比不关怀这些议题更糟糕的是把这种泛道德化,去政治化,泛娱乐化摆在人们面前,告诉他们这就是严肃议题,很让人不齿。” 41:10 我们可以对这样程度的电影抱有更高的期待 41:30 保持乐观,保持警惕 43:02《红色药丸》 43:50 女权主义者和男权主义者的对话 44:46 这本书值得思考的三点 48:11 男性成为女权主义者的路有多远 50:40 作为既得利益者反思自己的性别特权是很难得的事 51:40 女性受害者容易成为新闻的噱头而掩盖了男性受害者的
这一期我们从《你好李焕英》开始,聊了聊关于母亲。听起来是很熟悉的话题,但开口才发现我们好像从未正式地谈论母亲这个称谓对她本身的影响,以及这个身份背后,她是谁。我和我的妈妈有时用书信交流,写字比任何一种媒介都让人有心平气和交流的欲望。这期里我们也谈到了和母亲有关的许多书信。从电影到书籍,文学作品里会描绘怎样的母亲形象?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思考?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看待母女关系?一起聊聊看。 这一期的封面是我们的妈妈成为妈妈之前的样子,我们想了解,想记住,妈妈这个称谓不应该是她人生的概括,她有她自己美丽的名字。 这一期送给我们的妈妈,也送给全天下所有的妈妈。妈妈伟大又自由,希望妈妈们幸福,也希望我们能成为让她们感到幸福的一部分,一部分就可以了。 shownotes: 【1:24】 从《你好李焕英》开始 【2:55 】这是一场年轻人的“自我狂欢” 【5:00 】过分歌颂母爱剥夺了母爱的多样性 【9:50 】讲讲《碎片》 【11:38】脱离妈妈身份以后的自我 【13:10 】谈谈《烦人的爱》-女儿,母亲,父亲之间的感情 【15:42 】妈妈这个称谓会掩盖年龄和个人特质 【17:42】谈谈《彩虹来了又走了》 【19:12 】从母女穿越互换的设定看双方的不同视角 【21:02 】母女之间有天生的性别亲近 【22:22 】大家都会不自觉共情母爱 【22:56 】电影《春潮》 【24:42 】无法和文学作品里负面表达共情是一种幸运 【26:12 】母女一场也许在失去之际才会觉得理解与否不重要 【27:32】 母亲的衣物是复杂羁绊的象征 【29:27 】期待未来母女关系的多样性
本期我们聊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作为女生,从我们关注到自己的外貌和身材开始,焦虑就如影随形。我们是从何时开始有意识的呢?我们对美的定义又是从何而来?我们聊青春期的困惑,聊关于身体的发育,聊我们读过的书,纪录片,最终都指向我们该如何平和地,充满爱意地和自己的身体相处。这期我们没有做太多书面准备,你听到的就是我们当下的脱口而出,也许口无遮拦,但真实无比。我们如何坦诚地面对身体,从足够坦诚地对话开始。 shownotes [1:13]- 什么时候开始有身材和外貌焦虑这个概念 [2:55]- 关于体检的回忆 [5:54]- 关于美和身体的讨论 [7:19]- body positive [8:00]- 身体发育时遇到的调侃和困惑 [9:50]- 性教育的缺乏 [14:48]-东南亚的男性向色情制品 [17:58]-关于上野千鹤子《厌女》 [20:23]-读书的意义 [21:23]-认真审视自己和身体的关系 [22:13]-摒弃雌竞和宣扬身材焦虑的一切 [27:24]-动漫里的女性形象 [28:56]-国内外正向的艺人形象 [31:55]-时尚行业的意识觉醒 [35:15]-纪录剧集《她说》 [39:00]-法语的人权演讲 [39:30]-女性需要更大的发言平台
第二期(下)我们接着讨论了喜欢的记录片。我们从棒球聊到《人物》最近的报道,无论是在哪一领域,都有一群闪闪发光的大人,在尽全力去传递爱,让教育理想落地。还提到了一部保护动物的记录片,当人类触目惊心的恶赤裸裸地展现在眼前,无法不为同在一个地球上的生灵遭遇这些而哭泣。但同时恶会催生与之顽强抵抗的善,那些用自己的生命去保护动物的人,愿意记录这一切的人。希望我们的听众朋友能在生活里关注到保护动物这件事,记录本身即是反抗,表达也是。 Part1 [0:45]-记录片《棒!少年》 [2:50]-通过棒球改变命运的故事 [8:24]-爱心基地对孩子们的改变 [9:00]-人物报道——《一群穷孩子的人生实验》: [10:25]-从外界看,这可能是一个非常失败的投资,是一个不太成功的教育案例。但我觉得它是成功的,它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一个向上的人、一个正直的人。” [11:04]-当教育理想落地 [12:50]-看到更大世界的那一刻本身就是某一种意义上的成功 [15:58]-《山海情》里白校长的教育理想 [18:10]-教育可以在心里植根宏伟的景象来抵挡生活的漫长琐碎 [18:55]-博雅教育的意义 Part2 [23:34]-纪录片《人类动物》 [26:05]-被切掉脸的大象 [28:10]-恶会催生与之顽强抵抗的善 [30:15]-战利猎人 [35:00]-剥削总是相同的
本期节目将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围绕我们感兴趣的综艺,纪录片或者电视剧进行讨论。从韩综到《说唱新世代》,从《快乐大本营》到《令人心动的offer》,影视也是另一种文学,深受喜爱的作品背后一定有其或多或少的共性,那些打动我们的瞬间背后是什么呢,我们一起聊聊看。 Part 1 【1:30】-喜欢《新西游记》的三个原因 【6:10】-韩综和罗英石 【11:36】-韩综对观众的熟悉度有要求 【12:30】-说唱新世代和严敏 【19:00】-好的综艺是某种意义上的乌托邦 【20:40】-韩综《高等rapper》 Part2 【26:25】-《她和她和她》和其他发声的歌 【27:48】-有趣是综艺的基础 【28:30】 -好的综艺带观众认识新的有才华的人,关注平时不关注的事 【32:54】-为什么会对新西游记这么长期的热情 【33:27】-罗罗宇宙 【35:50】-看综艺最后就是看人和氛围 【37:51】-令人心动的offer 【39:21】-综艺里的社会性案例 【41:30】-好的综艺要先打动pd本人
本期节目的主要内容有: Part 1 0:55—从《流金岁月》谈起 1:40—朱锁锁和蒋南孙是过于理想化的关系吗? 3:11—每一种形式的亲密关系都是自我审视的投射 4:34—《老友记》里的朋友们以及妈妈辈的友谊 6:46—《流金岁月》里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 10:00—友情里存在自愿的“牺牲自我” Part 2 12:00—《那不勒斯四部曲》友情里的亲密无间与欣赏嫉妒 13:54—人生不同阶段里的莱农和莉拉 14:52—好的影视作品能让人找到自己 16:50—女性的表达有时是在提供群体的共鸣,来激励下一个表达者 Part 3 18:45—韩剧里关于女性友谊的描写 19:22—《春夜》里女性之间的互助互望 20:43—《春夜》里印象深刻的情节 22:30—《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里对友情的刻画 24:00—为什么会很羡慕长时间的友情 Part 4 29:20—《那不勒斯四部曲》里的师生情 31:20—关于张桂梅老师的一些感受 35:20—“姐姐来了” 36:40—关于月经 Part 5 39:09—杨笠和脱口秀 43:30—《伦敦生活》和创作者的性别视角 46:24—部分男性创作者的傲慢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