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双重意识×日知录:科学家也是人呀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我们的朋友柯紫。柯紫是播客节目「日知录」的主播,也是交叉学科资源经济学的学术工作者。作为参与学术传播的两档播客节目,我们一起讨论了科学传播、科学研究、做播客节目的心得体会。 本期嘉宾 柯紫 内容提要+精彩预告 00:50 「日知录」/「双重意识」介绍 共同的交叉学科经历 06:45 复杂的说话方式不利于科普 08:45 听众对科普节目的预期vs我们呈现的“科普” “我们可能更加关注知识的生产” 13:00 科普的一部分责任也在接受者身上吗? “希望听众更多地讨论节目中的观点” 19:10 科学家也是人 20:40 值得做科普的科学知识和其他知识的区别是什么? “科学知识是有知识结构、预测能力的” 25:00 文vs理科所理解的“科学”的不同 29:00 不强调实验的社会科学如何理解“科学”? ”比如经济学在理性人假设基础上,在一些列限定因素下,根据利益最大化原则,对人的行为作出预测“ “经常受到质疑” “解释力来源于分析框架中的结果和现象的吻合程度” “理解某个学科的方法论需要先理解分析框架和假设” “解释力对于社会科学来说也意味着预测的潜力” 38:30 为什么能够相信某种方法论? “其实永远不能真正相信” “大量的假设可以使我们更方便地得出结论” “跨学科交流的时候我们更多地需要解释这些假设” 43:00 科普主播需要做什么准备工作? “需要补充更多访谈技巧” “也需要补充很多科学知识“ ”但是嘉宾说的时候需要装作不懂,然后请嘉宾展开讲解” “其实说错话是正常的,因为科学工作就是在错误中寻找正确” “真实地展现自己” 49:55 如何平衡观众期待和节目目标? “做一个小众节目也挺好” 55:20 主播社交现场 57:50 “日知录更关注嘉宾,双重意识更关注话题” 58:50 做播客的经验分享 01:02:00 日知录的结尾:歌曲推荐 五条人《城市找猪》 推荐「啤酒事务局」电台的节目“我在村里酿啤酒” 参考资料 托马斯, 库恩, 金吾伦, & 胡新和. (2003). 科学革命的结构. 社会观察, (B07), 47-47. 片头片尾音乐 《Sunrise at Seaside》by 王乾 ----------- 双重意识是一档「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我们以为此时此刻与我们生活需求没有关联的东西其实和我们紧密相关」的播客节目。你可以在苹果播客, 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fm,小宇宙APP和Spotify搜索"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找到我们,关注我们并收听我们的节目。 欢迎大家在微信后台或是微博(@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等各大平台给我们留言、提供反馈意见。

65分钟
2k+
4年前

19. 粉丝的反叛与顺从 —— 饭圈冲突的权力真相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我们的朋友王宁馨 @盛夏几口莲。宁馨是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博士生,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硕士。她从人类学的角度研究粉丝社群内部的权力结构及其与外部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关系。 饭圈文化在近年来总是容易成为娱乐新闻的焦点,我们三个也在关注日常文娱节目时对此现象感到十分好奇。在“路人”眼里似乎缺少理智的追星现象到底应该如何被理解?粉丝做的每一个决定背后能够自洽的逻辑是什么?粉丝行为与偶像事业是如何紧密挂钩的?我们应当如何理解粉丝对于”偶像“的二次创作/解读?社群内部的权力结构又是怎样被建立、摇动以及稳固的? 从更加宏观的视角来看,粉丝社群的出现和建立,作为一种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它们是否能够对主流文化产生冲击、构成威胁?粉丝圈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又是什么? 在这一期里,我们与宁馨从粉丝的个体行为聊到粉丝文化对社会文化环境能够产生的影响。 本期嘉宾 王宁馨 @盛夏几口莲 内容提要+精彩预告 00:33 宁馨的学术经历 "一旦开始学术研究就需要用批判的眼光看自己之前作为粉丝的经历,是一种介于粉丝和学者之间的学者粉丝(aca-fan),力图在之间寻找平衡。" 02:40 近期追星与追剧经历分享 05:12 媒体粉丝与名人粉丝 “媒体粉丝(media fan)与名人粉丝(celebrity fan)很难划分清楚。偶像也可以理解成一种精心营造的文化产品。” 06:55 从饭圈冲突扩大到社会公共事件 “粉丝社群内部并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同质化群体。” “从人类学的视角,粉丝社群内部是一个层层分化的异质化的群体。粉丝群内部也会有难以弥合的冲突。” “唯粉和cp粉的冲突源于对偶像和自我性别化身份认同的差异。” “原本处于粉丝内部的冲突破圈,扩大到了社会公共事件层面,侵犯了其他文化圈层粉丝的利益。” 15:05 粉丝群体内部的权力结构及大粉的自我赋权 “粉丝亚文化内部的权力结构类似于一个金字塔。” “大粉可以通过积累粉丝经济资本,也就是氪金建立更高的粉丝身份。花钱并不是最终目的,晒单才是重要的环节,在经济投入的展演 (performance)中完成自我偶像化的过程。” “也可以通过积累文化资本自我赋权。通常这种方式通过挪用主流社会中的价值评判标准以证明自己拥有更多的文化资本,比如晒学历、分数,输出观点、专业技能。” “也可以通过积累粉丝社会资本。这一类大粉通常是娱乐行业工作者,可以提供独家的小道消息。” “大粉的地位是流动的,时刻受到粉丝的质疑。金字塔并不是稳定的结构。一旦大粉的行为违背了粉丝们的期待,大粉的位置就会岌岌可危。” 24:16 为什么要成为大粉?—— 粉丝社群内部赋权的目的是什么? “大粉(粉丝中的意见领袖)是共同创造偶像形象的一个群体。” “粉丝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动接受的观众。粉丝不止参与了消费过程,也参与了文化意义的生产,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是一个产消者(prosumer)。” 29:43 粉丝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关系 “粉丝文化对主流文化可以是一种抵抗关系,比如粉丝的喜好会影响资本的方向。” “但从另一角度,粉丝文化也表现了对主流文化的协商,一定程度上复制和重申了主流文化的价值体系。” “从我的研究来看可能更悲观一些,粉丝文化始终处在主流文化次一级的地位。粉丝集体行动的准则是为了获得在主流文化中的合理性,是一种危险的「附庸」。” 37:20 饭圈冲突中体现粉丝文化对主流价值体系和异性恋霸权的根源上的体认 “比如,对CP的提纯、圈地自萌及用小号追星。” “粉丝对于自我身份的认同也来源于主流的价值体系。” 42:56 追耽改剧嗑cp是「刀尖舔血」么? “粉丝始终处在亚文化的反叛和主流价值体认的拉扯中。” 44:00 粉丝经济中的情感资本主义 “粉丝在追星过程中所建立的幻想给了女性跳出父权主导的性别模式的可能性,可以跳出原本的社会身份去创造理想化的两性关系、家庭关系甚至社会关系。” “从粉丝个体角度去考察,粉丝实践给予粉丝的远远超越消费本身,是逃离现实的一种出口。” 51:10 正确的追星方式存在么 “我比较警惕用「正确与否」来评价追星的行为。” “很多社会问题被冠上了‘粉丝’的标签,似乎就获得了被批判的天然合理性,这是在转移矛盾。” “从田野调查与粉丝的朝夕相处中更能关注到追星对于粉丝个体的意义。追星可能从外部视角看来是无意义幼稚并且疯狂的,但从粉丝个体生命的角度却是逻辑自洽且有意义的实践。追星行为从某种程度上是情绪的自我疏解。” 参考资料 Bacon-Smith, C. Enterprising women: Television fandom and the creation of popular myth.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92. Bourdieu, P. 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 London: Routledge. 1984. Bourdieu, P. ‘The forms of Capital’. in: Richardson, J., 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Westport, CT: Greenwood, 1986. pp. 241–58 De Certeau, M. 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 trans. Steven Rendall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 p.117. Fiske, J. ‘The cultural economy of fandom’, in Lewis, L.A. (ed.) The Adoring Audience, London: Routledge. 1992. Hills, M. Fan cultures. Psychology Press. 2002. Jenkins, H.Textual Poachers: Television Fans and Participatory Cultures,London: Routledge. 1992. 中译本为《文本盗猎者: 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 作者: (美)亨利·詹金斯 译者:郑熙青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Jenkins, H. Convergence culture: Where old and new media collide. NYU press. 2006. 戴锦华:《后革命的幽灵种种》,海螺社区,https://mp.weixin.qq.com/s/-z1xArgoA6kSbeUX7ny3Ug 杨玲:《撕逼:网络圈层冲突中的语言操演、认同建构与性别鸿沟》,文化研究集刊,https://mp.weixin.qq.com/s/xPpq3oz7nMLxzFcUoDS9dA 片头片尾音乐 《Sunrise at Seaside》by 王乾 封面图片 https://www.behance.net/gallery/84391445/theQoos-Brand-Illustration/modules/488781603 ----------- 双重意识是一档「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我们以为此时此刻与我们生活需求没有关联的东西其实和我们紧密相关」的播客节目。你可以在苹果播客, 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fm,小宇宙APP和Spotify搜索"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找到我们,关注我们并收听我们的节目。 欢迎大家在微信后台或是微博(@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等各大平台给我们留言、提供反馈意见。

59分钟
34k+
4年前

18. 历史想象中的现代性:屠龙少年如何不变成恶龙?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我们的朋友陈昶羽。昶羽是纽约大学东亚系的博士学生,研究兴趣包括后殖民理论、华语影视与文本、身份认同。 从流行文化中的中国元素到时事新闻报道中的中国立场和态度,这些叙述中都或多或少暗含着一种对中国形象的描绘或者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想象?这种形象又怎样与中国历史、历史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相关? 虽然历史是由一个又一个历史事实构成,但因为我们终究不是历史中的人,只能在想象中经历前人的经历,对历史的分析和对世界未来发展方向的理解也常常依赖于某种历史想象。我们作为“东方”试图去理解的以西方为主导的现代性就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想象。为什么说这种历史想象是以线性史观作为支撑的?在线性史观下,后发现代性国家与先发现代性国家的关系是什么?如何超越先发现代性国家?如果不可能有真正的超越,我们又如何突破这种特殊的历史想象? 从对中国形象的叙述讲起,昶羽和我们在这期节目中聊到了他者、线性史观、现代性、替代性现代性、如何突破线性史观等话题。 本期嘉宾 陈昶羽 内容提要+精彩预告 00:33 嘉宾自我介绍 01:27 民族主义和自我文化画像 “两个辛丑年对比” “国学、汉服作为消费品”“中国特色版本,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不一样” 07:30 西方作为中国历史建构的“他者” “后发现代性国家把先发现代性国家作为他者” “论证自身的合法性是和先发现代性国家做比较,去超越” “冲击-反应模式作为文化想象“ 13:30 历史事实vs历史想象 “历史事实的虚构性” ”用以想象中国的现代化“ 柯文(Paul A. Cohen) 《在中国发现历史》 王德威 《被压抑的现代性》 “二分法会把西方和东方分开,比如科技看西方,文化看东方” 18:00 民族主义的不在场对象(西方)对自我建构的影响 “后发者对于先发者的表面反对之下,在深层次继承了先发者的思维框架” “对线性时间、现代性的想象” 21:55 日本的历史经验 津田左右吉 《什么是东洋文化》 竹内好 《中国的近代与日本的近代》 沟口雄三 《作为方法的中国》 “在同一条线上比先后,西方永远是一个参照” “我们能不能既不落后也不先进” “不需要挖空心思去想独特性是什么” 28:40 科技与经济发展合理化线性时间 “现代化理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幸福度越高,思想更加自由,所以经济发展好的国家更加先进“ 31:20 我们为什么要突破这种现代性想象? “因为它成为了殖民的理由” ”如果后发现代性国家接受这种想象,是削足适履“ 36:00 普遍vs特殊 “当前的现代性想象是把特殊经验普遍化了” 38:00 alternative modernity替代性现代性 日本“现代的超克”overcoming:“以西方的方式超越西方” “其实是走向了帝国主义” 43:45 后发现代性国家如何理解自己的位置? 同质与纯粹vs异质与杂糅:奇迈可(Michael Keevak)《成为黄种人:种族思维简史》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东方显得越来越落后,科学种族论出现““黄种人是被建构的概念” 51:26 本质vs过程:玛格丽特·麦克米伦 “把民族国家的形成比作抢椅子的游戏” “民族国家形成的那一刻就是坐下来的那一刻” “民族边界的划分有高度的历史偶然性” “但这种划分常常会被本质化” Helen Siu “study China as a process” 56:50 为什么关注过程可以突破线性史观? ”一个个体不是自我构成的,而是和与其他部分一起组成的“ “打破的是普遍和特殊的唯二选项” “每个国家的历史都是全球史的注脚”“都是全球史过程中的小过程” “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01:05:00 总结 “不要把现代性的替代方案当作西方的替代方案” “这不是有建设性的历史想象” “Us with modernity” 参考资料 Cohen, P. A. (2010). Discovering history in China: American historical writing on the recent Chinese past.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王德威. (2006). 被压抑的现代性. 社会科学论坛, 2. 津田左右吉. 什么是东洋文化. 支那思想と日本 (1937年) (岩波新書). 竹内好. (1948). 中国的近代与日本的近代. 沟口雄三. 孙军悦(译). (2011) 作为方法的中国.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Keevak, M. (2011). Becoming yellow: A short history of racial thinking.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Helen Siu, https://campuspress.yale.edu/helensiu/ 玛格丽特·麦克米伦.《历史的运用与滥用》 片头片尾音乐 《Sunrise at Seaside》by 王乾 ----------- 双重意识是一档「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我们以为此时此刻与我们生活需求没有关联的东西其实和我们紧密相关」的播客节目。你可以在苹果播客, 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fm,小宇宙APP和Spotify搜索"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找到我们,关注我们并收听我们的节目。 欢迎大家在微信后台或是微博(@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等各大平台给我们留言、提供反馈意见。

68分钟
8k+
4年前

17. 神经科学研究中的人、狗与小鼠|生命科学系列之四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我们的朋友姜安祺。姜安祺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神经科学博士候选人,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神经科学、空间记忆。 我们的大脑进行着许多复杂活动,空间记忆是其中一种。大脑如何创建认知地图?我们如何把地图二维平面上的城市楼房和道路的分布转换为环境讯息和空间方位?小鼠如何在迷宫里找到食物?我们通过看地图而认路、熟悉城市的地理规划的过程就需要空间记忆。海马体又如何参与空间记忆的生成与处理? 从海马体研究讲起,姜安祺和我们在这期节目中聊到了空间学习、小鼠实验、训狗、神经科学方法论等话题。 本期嘉宾 姜安祺 内容提要+精彩预告 00:00 嘉宾邀请广告 01:47 嘉宾自我介绍 “我们实验室用小鼠来学习海马体是如何用进行空间学习的研究” 空间学习:“我们如何记住自己在哪里、如何规划路线” 03:00 方向感与海马体:伦敦出租车司机的研究 “他们的海马体比对照组要大一些” “大脑是有可塑性的” 嘉宾更正:增大的是海马体里面的一个区域 06:40 海马体研究 “用小鼠的神经元活跃状况可以推测小鼠在迷宫的位置“ ”大脑的信号输出区域有place cells(定位细胞)的特征“ ”研究其他脑区的输入信息是如何影响定位细胞的活跃状态“ ”定位细胞可以复现现实生活中的地图“ 嘉宾补充:place cell可以不只有一个地方活跃,也可以对多个地方都活跃 10:25 用小白鼠实验得出的结论和人类相似吗? 14:50 研究的意义:理解我们的记忆如何形成 16:48 研究神经科学的契机 18:45 从研究到生活:如何用神经科学理解狗狗 24:55 「计算神经科学」是什么? “做实验和处理数据” 27:30 神经科学是关于神经系统运作的学科 28:50 跨学科研究的感受:如何交流与合作? “从微观到宏观,从具体到系统,在不同层面来研究同一个问题” 33:10 进行跨学科研究会有困惑吗? “实验学科关注如何保证reproducibility(可重复性)” 36:00 如何理解不具备可重复性的实验结果? “为了保证可重复性,我们会对每一个实验过程标准化,定一个标准,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偏差” “不显著仍然可以用模型来解释” 39:40 社会科学对可重复性的重新理解 参考资料 Maguire, E. A., Woollett, K., & Spiers, H. J. (2006). London taxi drivers and bus drivers: a structural MRI and neuropsychological analysis. Hippocampus, 16(12), 1091-1101. Nakazawa, K., Sun, L. D., Quirk, M. C., Rondi-Reig, L., Wilson, M. A., & Tonegawa, S. (2003). Hippocampal CA3 NMDA receptors are crucial for memory acquisition of one-time experience. Neuron, 38(2), 305-315. 片头片尾音乐 《Sunrise at Seaside》by 王乾 封面图片 "Purkinje 4X2" / Dana-Simmons.com. ----------- 双重意识是一档「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我们以为此时此刻与我们生活需求没有关联的东西其实和我们紧密相关」的播客节目。你可以在苹果播客, 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fm,小宇宙APP和Spotify搜索"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找到我们,关注我们并收听我们的节目。 欢迎大家在微信后台或是微博(@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等各大平台给我们留言、提供反馈意见。

42分钟
2k+
4年前

16. 科学江湖的精神内核:如何练就科研和科普的武侠修为|生命科学系列之三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我们的朋友黄宇翔。黄宇翔是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分子、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的博士学生,主要研究方向是细胞代谢。他也是科学新媒体"知识分子"的撰稿人,目前正在创作《科研外史》,一部以科学史为主题,以武侠为风格的非虚构文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作为一门实验科学,生物科研的江湖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在黄宇翔看来,生物化学法和遗传学法分别对应降龙十八掌、掷暗器这样的绝顶武功?如果科研史是一部武侠小说,它的精神内核是什么?如果说做研究也是修行,研究者以什么为目标、如何理解自己的角色? 在广为人知的科学结论背后往往是无数次失败的经历,而这些探索的过程恰恰构成了科学的基石。为什么这些经历值得被记录、为什么科普写作是重要的?在传递事实信息之外,科普写作又如何传递知识? 从高中生物与生物学研究的区别讲起,黄宇翔和我们在这期节目中聊到了科研观、研究者身份、科研武侠、科普写作等话题。 本期嘉宾 黄宇翔 内容提要+精彩预告 01:15 生物科学的研究和高中生物课程有什么区别? “说生命科学是文科是完全错误的概念。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高中生物学课本上的每一个概念背后都有实验支持。高中生物学课本上过度强调了结论性的东西,使得很多人对生物失去了兴趣。” “本科生物学训练强调知识是怎么来的这一过程。” “十九世纪以前的生物学研究叫natural history,自然史或者博物学,是非常描述性的研究。这和当代强调逻辑和抽象概念的生物学研究有所不同。” “生物学上没有百分之百确定的东西,都是在限定条件下的结论。” 06:40 生物医学的原创性和重要性 “真正开创领域的工作在刚刚发现的时候大部分人无法认识到其重要性。” “作为细胞自噬这个现象最最早发现的人之一,我的导师在90年代观察到这个现象的时候还觉得很郁闷,因为人们不觉得它重要。直到90年代末,人们发现细胞自噬与癌症发病原因的关系,才意识到这个生理学过程的重要意义。” 10:58 什么事值得研究的?-不同科学家的科研观 “分子生物学的先驱Max Delbrück说过Don't follow the fashion science. 一个科研问题如果大部分人都知道它重要了,那就不要去研究他了。因为有没有你,也会有人能做出来。” “生物学研究的很多竞争很像武侠小说中的华山论剑。大家都想争取第一,但是通过不同的途径。” “生物化学途径像降龙十八掌,是非常霸道的外家功夫,从上百升的培养液中提取中不同的组份进行实验。思路比较简单,但是比较消耗内力。” “遗传学像剑或是暗器,通过化学物质诱发随机突变探索克隆基因的方法。” “两种方法思路非常不一样,但是殊途同归,几乎是同一时间把同一基因克隆出来并一起获得了200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 20:20 对武侠的兴趣:做研究也是修行 “生物学研究大部分时候是很重复且枯燥的。研究是Re-search,需要你一次又一次的去探索。” “关于武侠的联想是我在科研中找乐子的方法。” “科研大部分时候还是很艰苦的。探究知识的边界大多会以失败收尾,给自己找一些正反馈就很重要。” 29:20 生物医学武侠的精神内核:“为苍生的健康谋福利” “从大的学科角度说生物医学研究以科学为手中的宝剑,以愚昧无知作为敌人,为苍生的健康谋福利。从个人的角度说,武侠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我未必能成为封号斗罗或绝世大侠,我也没有天资聪颖,可能放在武侠小说里就是路人甲。我能做到的就是努力把自己的武功练扎实,能做到无愧于心,不要浪费有限的武功,不要让时光虚度掉。做些有益的事情,在过程中充实自己享受过程。” 32:00 从《斯通纳》一个本关于学者的一生的小说中获得的启发 “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那个站在山顶上的人。做自己的英雄,去做一些有益于社会事情。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也是一种很好的人生选择。” 34:00 对科普写作的兴趣 “最开始写科学史科普的时候是出于对学术文章背后科研探索过程的好奇。” “文章是很清晰的,但是探索的过程是曲折的。” “在接近崩溃的时候,如何通过身边人的鼓励而坚持下来。” “一个项目可能六七年前就开始做了,研究幕后的故事细节可能研究者本人都不太记得。但艰苦的奋斗过程如果不记录下来就太可惜了,这都是人类奋斗的经历” 39:32 科普写作与播客节目 “科普写作和播客都是希望记录冷冰冰的研究背后生动的人和事” “写科普也是希望把理性的科学逻辑传递给大家。” “研究的意义可能在回顾的时候才能够更加清楚,借助导师的见解也很重要。” “科学的前沿是通过武艺的切磋,互相的批评而推进的。“ 45:40 生物科学科学所理解的科学是什么样的? “生物科学的底层逻辑是必要性、充分性。” 46:40 科普不是什么? “科普不是fact,是knowledge:科学中的结论是怎么来的,如何把fact整合成knowledge的过程是科普真正想传递的。这些科学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更理性地思考一些现象。” “有人给你展现了一段推理的过程,你可以思考它是不是有道理。这是科普想要传达的思维。” “我们要明白这个结论在什么条件下才成立。一个结论常常只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才成立的。写科普的一大动力是希望大家能以更批判的角度看待问题。” 50:40 做科普的感受 “做科普写作对自己最直接的影响是增长了自己的科研修养,武器库,扩充了自己的科研思路。” “通过采访老科学家一路的科研生涯也拓宽了我对于科学作为一种职业的的理解。” 52:40 总结 “科学是一个过程,它的背后是很多有血有肉、像我们一样普通的平凡人。” 54:00 书籍推荐 Li, J. J. (2006). Laughing gas, Viagra, and Lipitor: The human stories behind the drugs we us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药物发现背后的故事” Sinclair, D. A., & LaPlante, M. D. (2019). Lifespan: Why We Age—and Why We Don't Have To. Atria Books. “明星科学家实验室背后的故事;关于衰老医学的见解。” Ribatti, D. (2018). Judah Folkman: A Biography. Springer. “一位医生科学家的传记。” 参考资料 黄宇翔在知识分子发表的文章列表:http://zhishifenzi.com/u/2425.html 李少峰. (2017年09月28日). "知乎大v王立铭:相信伪科学只需要本能". 长江日报. Retrieved from: http://www.cjrbapp.cjn.cn/p/1694.html 片头片尾音乐 《Sunrise at Seaside》by 王乾 ----------- 双重意识是一档「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我们以为此时此刻与我们生活需求没有关联的东西其实和我们紧密相关」的播客节目。你可以在苹果播客, 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fm,小宇宙APP和Spotify搜索"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找到我们,关注我们并收听我们的节目。欢迎大家在微信后台或是微博(@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等各大平台给我们留言、提供反馈意见。

61分钟
3k+
4年前

15. 带走记忆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护理及衰老|生命科学系列之二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我们的朋友晨鹭和璐珊。晨鹭是天津医科大学老年医学专业的硕士学生,研究方向是老年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机制。璐珊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药剂学的在读博士学生,主要方向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和靶向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作用。 阿尔茨海默病常常被称为“老年痴呆”。但只有老年人才有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吗?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是什么?对于阿尔茨海默病这种不可逆、无法被根治的疾病,我们如何进行早期筛查?随着病程的发展,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表现是什么?阿尔茨海默病的前期诊断非常困难,目前也没有可靠的诊断指标。在这样的情况下,研究人员如何找到治疗疾病的靶点、研发药物?药物开发的过程又是什么样的? 在老龄化日益加剧的社会中,我们如何照顾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长辈?作为年轻人,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我们降低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从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讲起,晨鹭和璐珊和我们在这期节目中聊到了诊断、药物治疗、家庭护理、养老机构、衰老与疾病等话题。 本期嘉宾 璐珊、晨鹭 内容提要+精彩预告 02:54 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简单科普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疾病,会慢慢破坏患者的记忆和思维能力,最终会使患者失去自理生活的能力。” 04:54 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治疗方式是什么样的? “目前市面上没有药物可以根本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目前的治疗方式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以缓解症状的思路进行治疗。” “这些治疗方式的问题是治标不治本,只能期待缓解作用。” “目前前沿的研究主要针对导致患病的毒性蛋白。” 07:32 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目前还没有可靠的诊断指标 “临床上目前还没有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可靠的诊断指标,也没有明确的发病机制。目前在临床上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资料或者患者精神状况的检查,比如针对认知功能障碍的量表。” “对药物研发的角度来说,前期确诊也很困难。目前百分之百确诊的方式只能通过尸检,检查脑部切片。” “一旦患者出现非常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病程大多已经进入中后期,药物干预也变得非常困难。” “早确诊可以方便我们提前进行药物干预,也能方便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准备。” 10:08 临床上如何做到早期筛查? “通过询问患者或患者家属,比如近期有没有出现记忆里减退的情况?” “百分之六七十的老人都会出现记忆里减退的情况,但是会因为心理上的抗拒,不愿意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11:17 药剂学的研究如何帮助我们早期筛查? “我们实验室(药剂学实验室)的研究会筛选潜在药物分子,找出有效并且方便人体吸收的药物,并研究药物如何在体内被分解的过程。” 14:45 阿尔茨海默症是老年痴呆的一种,所以前期诊断对症下药很重要 18:15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研发过程和癌症药物研发过程的对比 19:47 正常的衰老过程和衰老疾病有什么关系?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衰老?衰老是不是一种疾病? “可能对于‘什么样的状态算做疾病’,什么样的状态就只是正常现象,没有一个天然的定义。而不同的对于疾病的理解也影响了医学干预的目标。” “我们对于疾病的认知也是一部分由社会因素所构造的。” 23:35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疾病的病耻感? “一些反对之前提到的把衰老看作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这种说法的声音认为,如果将老年人贴上“有病”的标签,这将会额外增加他们的耻辱感。相似的,可能把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衰退等症状定义为阿尔茨海默病,会使我们有病耻感。” “从临床的角度看,又好又不好。如果尽早确诊病症,可以帮助患者更加重视治疗过程,改善生活方式,调节情绪。从这个角度讲,尽早干预也是一件好事情。” 25:40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的过程 “药物研发过程分为四步:确定治疗靶点,筛选生物制剂,确定药物剂型,观察人体对于药物的反应。” “药物推出前还需要三期的临床试验:临床药理及毒理作用实验,临床效果实验,小样本量临床评估实验,大量样本临床实验。” “大部分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药物都被卡在了临床试验的第二期或者第三期。” “药物在人体实验上的效果和在实验室小鼠上的效果有非常大的差距。” 32:00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上面临的困难 34:50 药物研发上的困难对临床治疗的影响 “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家属非常辛苦。” “长时间住院护理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所以很多患者选择在家护理。” 39:00 养老所需要的隐性财力,时间及精力成本 41:30 社会养老机构在老龄化的社会中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养老机构中也有比较明显的阶级分化。” 44:40 社会需要认识到阿尔茨海默病对晚年生活质量的影响 45:20 选择阿尔茨海默病作为研究方向的契机 “国内由超过四千万失能或半失能的老年人。我们应该给予这些老年人更多的关注。” “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还有很多空白点,很多挑战,但从社会的角度很必要。” “不管未来怎么样,我们仍然要努力的活好今天。” 49:12 身边的长辈确诊阿尔茨海默病,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 “家属做好心理准备,对于阿尔茨海默病很多人了解不多,但他还是一个有较高风险的疾病,后期对于生活的影响会比较大。” “多和老人沟通,多鼓励老人参加社会活动。” “年轻人可以从保证充足睡眠,保持饮食平衡开始。” 55: 30 总结 “如何处理身体的衰老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事情。” “在我们终将走向死亡的生命进程中,如何获得更高的生命质量。在医疗干预之外,我们如何尊重自己和身边正在衰老的生命?对于晚年的我们和身边的老年人来说,什么样的晚年生活是我们想要追求的?” 参考资料 Gawande, A. (2014). Being mortal: Medicine and what matters in the end. Metropolitan Books. 黄一成. (2020). "衰老,其实是一种疾病?"PingWest品玩转载自公众号造就. 新浪科技. 检索自https://tech.sina.cn/2020-05-19/detail-iirczymk2410303.d.html Alzheimer’s Association. (2020). Alzheimer’s Disease Facts and Figures. Alzheimers Dement 2020;16(3):391+. Retrieved from https://www.alz.org/media/Documents/alzheimers-facts-and-figures.pdf FDA关于Biogen,Eisai的官方报告https://investors.biogen.com/news-releases/news-release-details/biogen-and-eisai-announce-fdas-3-month-extension-review-period *Biogen和Eisai在今年的1月29日宣布US.FDA将aducanumab 许可申请(BLA)的审核周期延至今年的6月7日。希望能在今年夏天听到他们好消息。 片头片尾音乐 《Sunrise at Seaside》by 王乾 封面图片 Illustration by Dani Maiz https://www.behance.net/gallery/82649699/ALMA-Alzheimer ----------- 双重意识是一档「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我们以为此时此刻与我们生活需求没有关联的东西其实和我们紧密相关」的播客节目。你可以在苹果播客, 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fm,小宇宙APP和Spotify搜索"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找到我们,关注我们并收听我们的节目,给我们留言、提供反馈意见。希望加入听友群的朋友可以关注公众号,后台回复“听友群”扫描二维码来和我们一起聊天。

56分钟
12k+
4年前

14. 资本市场里的数字解读 —— 会计准则如何影响社会资源配置?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我们的朋友吴桑。吴桑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Tepper商学院会计学博士候选人,研究方向是会计信息结构和经济激励。 会计常常被看作是一种“实用”的技术,从审计到税收等很多情境下都需要会计学知识和职业人才帮助公司、个人完成投资等操作。但在实用之外,会计学为什么也是一门被教授、研究的学科呢?博士阶段的会计学研究和本科阶段的教育有什么不同?上市公司在准备财务报表时应该遵循哪些准则?这些准则又会如何影响公司、投资者的决策?在理解会计准则的作用之后,我们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个人投资? 从瑞幸咖啡的财务造假讲起,吴桑和我们在这期节目中聊到了会计准则、服务对象、会计学的目的等话题。 本期嘉宾 吴桑 内容提要+精彩预告 00:35 嘉宾介绍 01:00 什么是财报? 04:00 会计学包含什么? 财务会计:“公司希望利润越高越好” 税务会计:“公司希望利润越低越好“ 管理会计:“公司希望信息越准确越好“ 05:50 以财务会计为例,会计学如何通过设计会计准则而服务于投资者?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在不同的公司之间进行比较,如果每个公司采用不同的会计方法,公司之间就很难比较” “会计规则降低了投资者处理信息的成本” 17:00 如此“实用”的会计学是一个学科吗?会计学领域研究什么? “本科教育培养学生运用规则准备会计信息,不是一个学科“ “博士阶段研究:拥有怎样特质的会计信息会引导投资者做出怎样的决定,又会怎样影响资源、资本的社会分配;拥有怎样特质的会计信息会影响公司是否主动披露这些信息” 21:00 税务会计如何处理公司收益和政府税收的潜在矛盾? “经济学研究如何有效地配置资源;会计学研究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如何设计这些信息可以辅助配置资源的过程” “政府并不是希望税收越高越好” “会计学研究如何规范会计信息的准备过程,从而尽量减少信息不对称,帮助大家做更好的决定” 27:30 理想世界下的完美信息对称为什么不存在? “没有一种衡量和传播信息的方式是完美的” 30:00 会计准则的各个要素之间有什么需要权衡取舍的部分? Relevance-reliability tradeoff(相关性-可靠性权衡) Comparability tradeoff(可比性权衡) 37:50 进入股市之前应该考察什么? “股票价格取决于公司本身的价值,和其他投资者对于公司价值的判断” “重要的是别人认为这个公司的价值高还是低” 44:00 会计学在股票市场中扮演什么角色?——信息结构可以影响共识 偶像行业的例子 49:50 投资经验小分享 “长期投资被舆论影响的程度较小” “短期投资卖出价格更多地取决于社会舆论” “需要知道公司财务报表的数字说明了什么” 54:00 学习会计学如何影响了吴桑的生活? 56:20 总结 参考资料 互联网与娱乐怪盗团. (2020年04月06日). “瑞幸咖啡到底是怎么做假账的?——基于财报的分析.”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检索自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stockzmt/2020-04-06/doc-iimxyqwa5255176.shtml Corona, Carlos and Wu, Sang, "Heterogeneous Interpretations of Public Disclosure, Price Efficiency, and Keynesian Beauty Contests" (November 27, 2019). Available at SSRN: https://ssrn.com/abstract=3388309 or http://dx.doi.org/10.2139/ssrn.3388309 Demski, J. S. (2007). Is accounting an academic discipline? Accounting horizons, 21(2), 153-157. Dye, Ronald A., and Sri S. Sridhar. "Reliability‐relevance trade‐offs and the efficiency of aggregation."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42.1 (2004): 51-88.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Septermber 2010).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Reporting.” 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s No. 8. Retrieved from https://www.fasb.org/jsp/FASB/Document_C/DocumentPage?cid=1176157498129&acceptedDisclaimer=true Wu, Sang and Xue, Wenjie, "Optimal Comparability, Relative Accounting Performance, and Real Effects" (August 2, 2019). Available at SSRN: https://ssrn.com/abstract=3409454 or http://dx.doi.org/10.2139/ssrn.3409454 片头片尾音乐 《Sunrise at Seaside》by 王乾 封面图片 Portrait of Luca Pacioli (c. 1495–1500). Attributed to Jacopo de' Barbari. Retrieved from http://www.ritrattopacioli.it/. Luca Pacioli(1445–1517)开创了现在通用的复式记账法,被认为是会计学之父. ----------- 双重意识是一档「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我们以为此时此刻与我们生活需求没有关联的东西其实和我们紧密相关」的播客节目。你可以在苹果播客, 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fm,小宇宙APP和Spotify搜索"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找到我们,关注我们并收听我们的节目, 给我们留言、提供反馈意见。希望加入听友群的朋友可以关注公众号,后台回复“听友群”扫描二维码来和我们一起聊天。

57分钟
5k+
4年前

13. 生命科学系列之一:癌症药物的研发与上市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我们的朋友常亮。常亮是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博士候选人,研究方向是癌症新药研发。 癌症为什么难以治愈?「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是什么?一种能够被使用的药物从被研发到被生产必须经历什么过程?小白鼠在药物研发中扮演了什么角色、研究者为什么选择小白鼠代替人类进行实验?从研究器材到资金投入,新药研发到底有多贵?学术界的新药研发和业界的药厂如何合作?资本在新药研发的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抗癌新药为什么价格居高不下? 由关于癌症新药的研究讲起,常亮和我们在这节目中聊到了癌症相关研究的困难、资金投入、药物开发和生产过程、政府投入等话题。 本期嘉宾 常亮 内容提要+精彩预告 02:00 对癌症研究兴趣的开端 06:30 癌症新药研发的难点 “癌细胞是无限增殖的人的正常的细胞” “化疗药会把癌细胞和人的正常的细胞都杀掉,所以会有很大的副作用,这是第一代的癌症治疗方法” “第二代癌症方式是靶向治疗” 14:00 从寻找靶点到抑制突变的研究困难 16:10 一种新药从研发到生产的过程是什么? 19:40 临床一期、二期、三期 “成功率非常低、非常贵” “三到十年” 24:30 小白鼠在药物研发中的作用 30:30 新药研发到底有多贵? “以亿美元为单位” “成功率非常低、需要人的技能非常高,也非常贵” 33:40 癌症药物研发上学术界与业界的联系 “癌症新药研发和业界联系非常紧密,合作共赢” “学术界来试错” 41:10 增加基础科学研究的政府投入能够降低最终药物价格吗? 45:30 患儿家属募捐新药研发费用的例子 47:30 新药研发过程中政府与药厂的角色 51:30 新药研发可以通过国际合作进行吗?更广泛的机构之间的合作如何促成? 58:40 总结 参考资料 adrian10. (2018年07月22日). “撕下抗癌药天价面具,《药神》只给你看了冰山一角...” 驻波. 检索自https://mp.weixin.qq.com/s/e87B1YiOdJY-d6v0Vfb46Q 博, adrian10. (2018年07月07日). “药神:现实主义外衣下的理想国.” 驻波. 检索自https://mp.weixin.qq.com/s/y5mnDzpNY26pqaclAgcbRg 片头片尾音乐 《Sunrise at Seaside》by 王乾 封面图片 图片来自 https://www.pancan.org/news/new-cancer-drug-approved-based-on-molecular-profiling/ ----------- 双重意识是一档「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我们以为此时此刻与我们生活需求没有关联的东西其实和我们紧密相关」的播客节目。你可以在各大社交平台或播客平台搜索"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找到我们,关注我们并收听我们的节目,给我们留言、提供反馈意见。希望加入听友群的朋友可以关注公众号,后台回复“听友群”扫描二维码来和我们一起聊天。

60分钟
12k+
4年前

04. 单身女性赴美冻卵 —— 实现生育自由还是加剧生育焦虑?

第四期节目之前因为音乐版权的问题被下架了。借着近期网络上对代孕及辅助生育技术话题的热议,我们重新上传本期节目。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我们的朋友小柔。小柔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社会学的博士在读学生,主要研究单身女性赴美冻卵、生育选择、辅助生育技术等相关话题。 赴美冻卵渐渐成为一种有经济实力的单身女性的生育选择,这个选择也常常包含了女性对生育的期待、对人生规划和职业发展的理解。在什么情况下单身女性选择冻卵?冻卵是否解决了单身女性面临的生育困境?当冻卵成为一种选择时,女性是否获得了更多的掌控自己人生的权力?从小柔的研究开始,我们在这期节目中和她聊到了单身女性的生育焦虑、生育的阶级属性、由女性的生育能力带来的生命体验等话题。 本期嘉宾 小柔 内容提要 05:30 小柔的研究:未婚女性赴美冻卵 11:00 选择冻卵的原因:主动和被动 19:00 冻卵和其他通过技术改变人生规划的比较 24:40 冻卵作为一种“后悔药” —— 解决、制造焦虑 32:30 冻卵作为一个赋权过程 38:00 冻卵行为的阶级维度 —— 上层女性对自己的人生的控制权; 与制造业的产业转移的类比 47:38 代孕过程中的风险 50:00 女性的生育能力给了女性怎样的生命体验? 56:10 性教育推广 参考资料 纪录片 当下频道DxChannel.《外包的生命》Outsourced, 检索自https://mp.weixin.qq.com/s/9ey-IEOLPHkYPhNrtK28oA 箭厂视频. 《生育纪事:跨国冻卵的单身女人》, 检索自https://m.weibo.cn/detail/4431291250288836 媒体报道 秦山. (2020年10月11日).《离题|代孕“流水线”:“制造”孩子,就像一场赌博》. 澎拜新闻, 检索自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517632 葛明宁, 蓝泽齐. (2020年1月07日).《口述|首例“冻卵案”原告徐枣枣:我并不自信》. 澎拜新闻, 检索自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442206 罗琨, 唐晓宇. (2020年7月12日). 《跨境冻卵中介市场调查:花费动辄上十万,出现风险事故无保障》. 中新经纬, 检索自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442206 片头片尾音乐 来自 @网易云音乐 的单曲《勃拉姆斯摇篮曲》 https://music.163.com/#/song?id=25830134&userid=3964222755 ----------- 双重意识是一档「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我们以为此时此刻与我们生活需求没有关联的东西其实和我们紧密相关」的播客节目。你可以在苹果播客, 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fm,小宇宙APP和Spotify搜索"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找到我们,关注我们并收听我们的节目,给我们留言、提供反馈意见。

55分钟
4k+
4年前

11. 打工人如何快乐打工:「健康的」企业员工管理是什么样的?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我们的朋友嘉音。嘉音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候选人,研究方向是工业管理心理学。 最近一系列的「拼多多事件」引起了广泛讨论。在这些从个人角度出发的关于加班文化、996、工作的意义等话题讨论之外,我们也需要问:这种被拼多多、华为等企业奉行的「狼性文化」、「加班文化」就是最好的管理企业的方式吗?如果不压榨员工的工作时间,企业能够通过什么方式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这些方式又如何影响员工的其它工作行为?嘉音关于午睡的研究为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解答。 我们找工作时所接受的「性格测试」和工作中的「绩效考核」则常常反映了企业对于员工能力的期待。公司又如何理解我们性格测试的结果?我们的能力如何被绩效考核衡量?从工业管理学的角度看,公司能够通过什么方式使员工感受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从“打工人”的角度看,我们又应该如何理解工作与个人价值的关系? 由关于午睡的研究讲起,嘉音和我们在这节目中聊到了招聘性格测试、领导力、绩效考核、工作与价值的关系等话题。 本期嘉宾 嘉音 内容提要+精彩预告 00:20 引入:从拼多多到企业管理、职场生活背后的逻辑 01:50 嘉宾自我介绍:什么是工业管理心理学? “工业管理心理学研究人在工业生产、组织中的行为,和人如何影响工业产品和组织的质量” 02:50 组织和组织文化研究:午睡文化与生产力 “在客观上,午睡可能对人的注意力、认知能力产生好的影响,但是这个好处在我认为午睡对我产生不好的影响的时候还存在吗?” ”企业对午睡文化的不同态度会使它们用不同方式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 08:20 什么因素会影响公司/组织对员工午睡的态度? “一方面是当地的法律允不允许员工午睡,另一方面是企业的文化环境本身允不允许员工做这个行为” 10:45 研究的初步结论 “企业应该鼓励员工午睡,因为午睡有客观的好处” “如果对午睡的态度越好,午睡能产生更多正面的作用” 17:00 午睡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吗? “午睡对两种工作有非常大的帮助:创新性工作和对安全要求很高的工作,比如长途车司机” 21:40 公司招聘时的「五大性格测试」 “五大性格没有所谓的好和坏,它们只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维度上所占的位置是什么” 25:00 性格测试与岗位要求、领导力的关系 “有的时候企业文化会对员工的亲和性人格有要求,不一定是岗位要求” 28:10 有天生的领导者吗?性格是天生的吗? “性格是有先天、遗传上的倾向性的,但也被后天影响” “外向性层面中的assertiveness果断性高的人更适合当领导,但也不意味着另外的人不适合当领导,只是可能说明他们需要更多的训练来成为一个更好的领导” “另外一种可能是一部分人不愿意成为领导,只愿意成为一个个人贡献者” 32:50 “领导力”的迷思:多样的能力 “领导力非常复杂:一种领导是领导别人,非常自信,别人愿意跟随ta;另一种领导是compassion leader,通过同情心、对别人的关心让整个团队凝结在一起;还有一种是individual contributor个人贡献者,成为专家之后能够制定公司的战略,虽然没有管理、带领别人,但也是有领导力的” 37:30 绩效考核 “员工选择公司时,也需要关注绩效考核,因为它直接决定了职业发展上公司对你的态度” 41:40 从工业组织心理学的角度,公司如何让员工感到工作有价值和意义? “从公司的角度讲,给员工的工资、福利等能够让员工感到工作的价值;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公开地)认可员工” “最上层的领导个人可以在公司层面上做一些问题的回答,比如covid对公司会产生什么影响” “中层领导、小团队领导可以和员工进行一对一的闲谈或问答,告诉员工你刚刚做的项目的效果是什么” 48:00 学术研究和企业合作 52:50 作为“打工人”,我们如何理解工作与价值的关系? “首先是明确优先级:是否要求高的薪资、是否愿意承担风险、是否要求稳定的工作、是否要求好的团队” “什么对我现阶段是最重要的” “有落差可能也是因为我们需要时间从一个小的螺丝钉成为一个对企业很重要的人” 57:45 总结 参考资料 Peter Dean. (June 27, 2014). “The 5 Fundamentals of Leadership Personality,” Wharton Magazine. Retrieved from https://magazine.wharton.upenn.edu/digital/the-five-fundamentals-of-the-leadership-personality/ 片头片尾音乐 《Sunrise at Seaside》by 王乾 封面图片 图片来自 刘珊珊. (2020年10月27日). ““打工人”火爆全网!我们为何愿意 ,自己的人生就这么被定义?” 搜狐文化, 检索自 https://www.sohu.com/a/427644022_120005162; [若原作者看到请联系我们,侵权即删] ----------- 双重意识是一档「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我们以为此时此刻与我们生活需求没有关联的东西其实和我们紧密相关」的播客节目。你可以在苹果播客, 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fm,小宇宙APP和Spotify搜索"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找到我们,关注我们并收听我们的节目,给我们留言、提供反馈意见。

59分钟
4k+
4年前

10. 语言的社会性 —— 如何通过分析语言数据理解社会关系?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我们的朋友裴嘉欣。嘉欣是美国密歇根大学信息学院的博士学生,研究领域包括计算社会科学和计算语言学。 1997年,美国心理学家阿瑟·亚伦(Arthur Aron)等人发现,两个陌生人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彼此询问一些相对比较亲密的问题而快速升温。这些问题和其他的普通聊天中的问题有什么差异?我们如何理解这种差异?而更近一步地,语言究竟承载着怎样的社会和人际功能,人们如何通过语言建立身份认同,又为何会产生误解与冲突?在这一期节目中,我们从嘉欣最近的一项关于语言亲密度(intimacy in language) 的研究开始,试图从计算社会科学和计算语言学的视角探讨关于人际互动,社会约束以及身份认同的一些话题。 如果大家希望了解更多关于计算社会科学的科研生活及体会,欢迎大家关注嘉欣的微信公众号「晴天的书」:book-in-sunny-days 本期嘉宾 裴嘉欣 内容提要+精彩预告 00:40 嘉欣自我介绍 01:20 什么是计算社会科学? “在计算机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和社会进行深度融合,也会遇到一些没有办法预料的社会问题;计算机科学需要和社会科学领域进行交叉和融合,对于现有技术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看看是否能从社会理论角度出发革新现在的技术,找到解决方案” 08:20 量化语言中的亲密度:让陌生人相爱的36个问题 12:50 语言亲密度与社会规范 “男性与男性之间的对话亲密度远远低于有女性参与的对话亲密度” 20:20 如何量化语言中的亲密度 24:40 计算语言学、语言学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26:50 社交媒体数据的例子:线上社会规范 30:20 计算语言学能否提供现象的解释?如何影响社会现实? 35:30 计算语言学与其他研究的结合:算法公平、隐私讨论 40:50 跨语言研究 “跨语言的计算研究可能有一些局限性,因为它需要找到一个稳定的对所有语言适用的指标” 45:25 语言与身份认同、社会地位 “说多种语言的群体在面对不同情况的时候会选择使用不同的语言,对语言的选择能够反映社会生活中的权力关系” 50:10 语码转换 code switching、对所使用语言的微妙解读 “人和人之间的交流需要已有的身份认同” “语言在社交媒体出现之前都是限制在小圈子中的,所用的语言和表达方式都是在接受这种表达方式的社群中被使用和存在的,不同的社群有不同的表达习惯。当物理空间的限制被打破时,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中被看作是自然的表达可能在另一种群体看来是不友好不友善的、会造成冲突和误解” 54:20 科学传播:将英文学术成果呈现给中文公众的“翻译”体会 “如何把晦涩、小圈子中的知识生产变成公众可以理解的事情,和公众关心的议题结合起来非常重要” 58:40 总结 参考资料 Daniel Jones. (2015年1月23日). 《让陌生人迅速相爱的36个问题》纽约时报中文网, 检索自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50123/t23questions/ Jiiaxiin. (2020年11月6日).《让陌生人相爱的36个问题,为什么在现实中却不适用?》来自微信公众号「晴天的书」,https://mp.weixin.qq.com/s/CcE6iUhqH1hIIs-_RTgU5A Stewart, I., Pinter, Y., & Eisenstein, J. (2018). Sí o no, què penses? Catalonian Independence and Linguistic Identity on Social Media. arXiv preprint, https://arxiv.org/pdf/1804.05088.pdf 片头片尾音乐 《Sunrise at Seaside》by 王乾 封面图片 来自 @橘且FeliCJ 的 插画 ----------- 双重意识是一档「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我们以为此时此刻与我们生活需求没有关联的东西其实和我们紧密相关」的播客节目。你可以在各大博客平台和社交平台搜索"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找到我们,关注我们并收听我们的节目,给我们留言、提供反馈意见。

59分钟
5k+
4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