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我们的朋友黄宇翔黄宇翔是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分子、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的博士学生,主要研究方向是细胞代谢。他也是科学新媒体"知识分子"的撰稿人,目前正在创作《科研外史》,一部以科学史为主题,以武侠为风格的非虚构文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作为一门实验科学,生物科研的江湖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在黄宇翔看来,生物化学法和遗传学法分别对应降龙十八掌、掷暗器这样的绝顶武功?如果科研史是一部武侠小说,它的精神内核是什么?如果说做研究也是修行,研究者以什么为目标、如何理解自己的角色?

在广为人知的科学结论背后往往是无数次失败的经历,而这些探索的过程恰恰构成了科学的基石。为什么这些经历值得被记录、为什么科普写作是重要的?在传递事实信息之外,科普写作又如何传递知识?

高中生物与生物学研究的区别讲起,黄宇翔和我们在这期节目中聊到了科研观、研究者身份、科研武侠、科普写作等话题。

本期嘉宾

黄宇翔

内容提要+精彩预告

01:15 生物科学的研究和高中生物课程有什么区别?

“说生命科学是文科是完全错误的概念。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高中生物学课本上的每一个概念背后都有实验支持。高中生物学课本上过度强调了结论性的东西,使得很多人对生物失去了兴趣。”

“本科生物学训练强调知识是怎么来的这一过程。”

“十九世纪以前的生物学研究叫natural history,自然史或者博物学,是非常描述性的研究。这和当代强调逻辑和抽象概念的生物学研究有所不同。”

“生物学上没有百分之百确定的东西,都是在限定条件下的结论。”

06:40 生物医学的原创性和重要性

“真正开创领域的工作在刚刚发现的时候大部分人无法认识到其重要性。”

“作为细胞自噬这个现象最最早发现的人之一,我的导师在90年代观察到这个现象的时候还觉得很郁闷,因为人们不觉得它重要。直到90年代末,人们发现细胞自噬与癌症发病原因的关系,才意识到这个生理学过程的重要意义。”

10:58 什么事值得研究的?-不同科学家的科研观

“分子生物学的先驱Max Delbrück说过Don't follow the fashion science. 一个科研问题如果大部分人都知道它重要了,那就不要去研究他了。因为有没有你,也会有人能做出来。”

“生物学研究的很多竞争很像武侠小说中的华山论剑。大家都想争取第一,但是通过不同的途径。”

“生物化学途径像降龙十八掌,是非常霸道的外家功夫,从上百升的培养液中提取中不同的组份进行实验。思路比较简单,但是比较消耗内力。”

“遗传学像剑或是暗器,通过化学物质诱发随机突变探索克隆基因的方法。”

“两种方法思路非常不一样,但是殊途同归,几乎是同一时间把同一基因克隆出来并一起获得了200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

20:20 对武侠的兴趣:做研究也是修行

“生物学研究大部分时候是很重复且枯燥的。研究是Re-search,需要你一次又一次的去探索。”

“关于武侠的联想是我在科研中找乐子的方法。”

“科研大部分时候还是很艰苦的。探究知识的边界大多会以失败收尾,给自己找一些正反馈就很重要。”

29:20 生物医学武侠的精神内核:“为苍生的健康谋福利”

“从大的学科角度说生物医学研究以科学为手中的宝剑,以愚昧无知作为敌人,为苍生的健康谋福利。从个人的角度说,武侠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我未必能成为封号斗罗或绝世大侠,我也没有天资聪颖,可能放在武侠小说里就是路人甲。我能做到的就是努力把自己的武功练扎实,能做到无愧于心,不要浪费有限的武功,不要让时光虚度掉。做些有益的事情,在过程中充实自己享受过程。”

32:00 从《斯通纳一个本关于学者的一生的小说中获得的启发

“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那个站在山顶上的人。做自己的英雄,去做一些有益于社会事情。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也是一种很好的人生选择。”

34:00 对科普写作的兴趣

“最开始写科学史科普的时候是出于对学术文章背后科研探索过程的好奇。”

“文章是很清晰的,但是探索的过程是曲折的。”

“在接近崩溃的时候,如何通过身边人的鼓励而坚持下来。”

“一个项目可能六七年前就开始做了,研究幕后的故事细节可能研究者本人都不太记得。但艰苦的奋斗过程如果不记录下来就太可惜了,这都是人类奋斗的经历”

39:32 科普写作与播客节目

科普写作和播客都是希望记录冷冰冰的研究背后生动的人和事”

“写科普也是希望把理性的科学逻辑传递给大家。”

“研究的意义可能在回顾的时候才能够更加清楚,借助导师的见解也很重要。

“科学的前沿是通过武艺的切磋,互相的批评而推进的。“

45:40 生物科学科学所理解的科学是什么样的?

“生物科学的底层逻辑是必要性、充分性

46:40 科普不是什么?

“科普不是fact,是knowledge:科学中的结论是怎么来的,如何把fact整合成knowledge的过程是科普真正想传递的。这些科学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更理性地思考一些现象。”

“有人给你展现了一段推理的过程,你可以思考它是不是有道理。这是科普想要传达的思维。”

“我们要明白这个结论在什么条件下才成立。一个结论常常只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才成立的。写科普的一大动力是希望大家能以更批判的角度看待问题。

50:40 做科普的感受

做科普写作对自己最直接的影响是增长了自己的科研修养武器库,扩充了自己的科研思路。

“通过采访老科学家一路的科研生涯也拓宽了我对于科学作为一种职业的的理解。”

52:40 总结

“科学是一个过程,它的背后是很多有血有肉、像我们一样普通的平凡人

54:00 书籍推荐

Li, J. J. (2006). Laughing gas, Viagra, and Lipitor: The human stories behind the drugs we us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药物发现背后的故事”

Sinclair, D. A., & LaPlante, M. D. (2019). Lifespan: Why We Age—and Why We Don't Have To. Atria Books. “明星科学家实验室背后的故事;关于衰老医学的见解。”

Ribatti, D. (2018). Judah Folkman: A Biography. Springer. “一位医生科学家的传记。”

参考资料

黄宇翔在知识分子发表的文章列表:http://zhishifenzi.com/u/2425.html

李少峰. (2017年09月28日). "知乎大v王立铭:相信伪科学只需要本能". 长江日报. Retrieved from: http://www.cjrbapp.cjn.cn/p/1694.html

片头片尾音乐

《Sunrise at Seaside》by 王乾


-----------

双重意识是一档「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我们以为此时此刻与我们生活需求没有关联的东西其实和我们紧密相关」的播客节目。你可以在苹果播客, 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fm,小宇宙APP和Spotify搜索"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找到我们,关注我们并收听我们的节目。欢迎大家在微信后台或是微博(@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等各大平台给我们留言、提供反馈意见。


主播...
我是RT
我是Lucia
我是青青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嘉应
4年前
1
请问一下,青青是上饶人吗?😊
Puriri
4年前
1
这期为什么Spotify 上没更新…
作业
4年前
2
准备考研的人前来报道,感激QAQ
思思来也
4年前
2
分享在了朋友圈,配文如下,也想在这里评论评论以作纪念。发给了同样在学生物的朋友,无比的有同感啊。 每一个科研人或者对客人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听听,尤其是实验人不应该错过一定会有同感的有趣节目_(:з」∠)_ 黄兄正在做的事以及他对于科研实验科普的理解都非常戳我_(:з」∠)_早早进入实验室去感受生物科学的本质科研的本质,去思考自身的定位,对学科的理解,确实很重要也很有帮助!
夏疾风
4年前
2
从嘉宾的讲述中感受到了生物的乐趣和他对生物的热爱。科学研究真的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希望我们的基础教育能让更多的小朋友体会到这一点
鱼丸煎饼
4年前
2
这一期的嘉宾太有意思啦!同为科研人,听得热血沸腾😆👍
HD971797y
4年前
2
真棒!
艾米七月
4年前
3
嘉宾好有意思哦~
HD31802j
4年前
3
增加生物实验、生物科学史也能激发生物学习兴趣。
Andreaaa
4年前
4
推荐的那三本书具体是哪三本呀?可以说一下吗?没太听清楚,找不到(╥﹏╥)
HD31802j
4年前
4
这些探索虽然失败了,也是有意义的,或者积累了经验,或者告知后来着此路不通。鼓励探索,正确评价失败,才能培育探索、创新的沃土。
空有一人
4年前
4
通识或者说科普是一个特别奇妙的话题,尤其在专业高度分化的今天,专业性、前沿性与普及性、可读性似乎是一组难以调和的矛盾。但作为一个现代人,也不可能只读“自家书”、对公共议题漠不关心,如果通识环境不够健全,那么一个人很容易对其他学科产生极为落后甚至错误的理解,甚至影响到公共舆论与具体生活。期待你们以后就这个点试着深挖一下~
山城雪说创业
4年前
4
很棒!
Andreaaa
4年前
4
好棒!嘉宾讲得好好,好有意思!
柚子Cedar
4年前
5
哇听完觉得生活又有动力了哈哈哈!有被这种热爱感染到👏。生活不易需要一点中二一点好奇一点热爱
9572340
4年前
5
58:34 第一本书好像有中文版《药物考》
HD31802j
4年前
6
听这期播客很有感触,如果高中生物学在讲述生物科学结论时多增加科学研究背后有趣的人和故事,会有更多的学生对生物学感兴趣,走上生物研究的道路。
HD31802j
4年前
7
喜欢其中的一句话,和大家分享:在广为人知的科学结论背后往往是无数次失败的探索,而这些探索的过程恰恰构成了科学的基石。
落日德彷徨城
4年前
8
作为生物本科生,我十分敬佩能读到phd的生物人。本位嘉宾讲得真的十分生动有趣了,尤其是实验室经历,感同身受。(已经被师兄的negative result洗脑了哈哈哈哈😂)
ScarlettS
4年前
23
今天的嘉宾打动人之处在于能够感受到他对自己专业的热爱,光听声音都听得出他的眉飞色舞,让完全不懂生物的外人都觉得这学科真是个有意思的东西。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