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孩子》(just kids) 这是爱的夏天,也是躁动的夏天,一次在布鲁克林的偶遇,将两个年轻人引向了艺术、奉献和启蒙的道路。 日后,帕蒂·史密斯会成为一名诗人和表演者,罗伯特·梅普尔索普则将自己极具挑衅的风格对准摄影。而此时,他们只是两个饥肠辘辘的年轻人,在城市中穿行,被纯真和热情所裹挟。从科尼岛到第四十二街,他们感受着城市的脉搏,并最终来到“马克斯的堪萨斯城”——在那著名的圆桌旁,“波普教皇”安迪·沃霍尔已身影不再,但他的王室成员们仍在此接受朝拜。 1969年,人类登月之年,他们驻扎进了切尔西旅馆,并很快融入这个由声名狼藉者和名声显赫者所组成的社群,结识了当时最富影响力的艺术家和各式各样的边缘异客。 这是一个各种意识都分外高涨的时代,诗歌、摇滚、艺术和性别政治的不同世界,在彼此碰撞、炸裂。在这样的氛围之下,两个孩子约定,要看顾彼此。他们是斗志昂扬的浪漫主义者,将自己完全献身于创作,并被对方的梦想和渴望所点燃。在饥饿的年月里,他们轮流为对方提供着激励和养料。 《只是孩子》以爱情故事开始,以挽歌结尾。它是对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纽约的一次礼赞,那时,这座城市正在逐渐发展为西方世界的文化之都。这本书记述了它的富庶和贫穷。它讲述了一个真实的神话,勾勒出一幅正在向上攀登的年轻艺术家的画像,而预示着名望降临的序曲也随之奏响。 文字引自豆瓣,参见: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939269/ 罗伯特·梅普尔索普:看看那些照片 Mapplethorpe: Look at thePictures (2016) 这是一部关于摄影师 Robert Mapplethorpe的2016年美国纪录片,由 Randy Barbato和Fenton Bailey执导,由 Katharina Otto-Bernstein为电影制片公司制作。于2016年1月在圣丹斯电影节首映,随后于2月在柏林电影节举行国际首映,4月在HBO举行全球电视首播。这部电影于2016年4月在美国和英国发行。为英国摄影杂志撰稿的Izy Radwanska Zhang表示,“除了讲述一个令人抓狂的故事外,Bailey和Barbato成功地捕捉了所有受Mapplethorpe影响的人所感受到的压倒性的崇拜感和情感瘫痪。” 参见: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6681645/ 帕蒂·史密斯 Patti Smith 出生于1946年12月30日,美国作家、表演家、视觉艺术家。 她的创作天分首次展露于1970年代时,将诗作与摇滚乐所做的革命性结合。她录制了十二张专辑,其中《马群》被《滚石》杂志尊为史上最伟大的百张专辑之一。史密斯1973年在纽约高谭书店举办了自己的第一个画展。1975年,她的首张专辑《Horses》受到刚兴起的朋克运动的影响。她将垮掉派诗歌表演和车库乐队摇滚结合在一起,因此被誉为“朋克摇滚桂冠诗人”(Punk's Poet Laureate)和“朋克教母”(Godmother of Punk)。她将19世纪法国作诗法介绍给美国十几岁的年轻人,同时她中性的公众形象和非女性的语言风格挑战着迪斯科时代。 Patti最广为传播的歌曲是她与布鲁斯·斯普林斯廷一起创作的《Because the Night》,该歌曲在“Billboard Hot 100”排名第十三。2004年,《滚石杂志》颁布的百位摇滚重要人物名单中,将史密斯列为第47位。2005年,法国文化部颁发给史密斯艺术与文学司令勋位(Commandeur des Arts et des Lettres),这是法国政府颁发给艺术家的最高荣誉。2007年,她被列入摇滚名人堂。她还获得两项葛莱美奖提名。她的著作包括,获得了2010年美国国家图书奖的《只是孩子》,以及《维特》(Witt)、《空想》(Babel)、《白日梦》(Woolgathering)、《珊瑚海》(The Coral Sea)、《纯真预言》(Auguries of Innocence)和《时光列车》(M Train)。 参见: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939269/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tti_Smith 罗伯特·梅普尔索普 Robert Mapplethorpe Robert Mapplethorpe于1946年出生于皇后区的Floral Park。1963年,Mapplethorpe就读于布鲁克林附近的普拉特学院,在那里他学习绘画,绘画和雕塑。受Joseph Cornell和Marcel Duchamp等艺术家的影响,他还在混合媒体拼贴画中试验了各种材料,包括从书籍和杂志剪下的图像。1969年,他和帕蒂·史密斯搬进了切尔西酒店。Mapplethorpe于1970年从艺术家兼电影制作人Sandy Daley那里获得了宝丽来相机,并开始制作他自己的照片,并将其融入拼贴画中,并表示他觉得“这更加诚实”。1973年,纽约市的Light Gallery举办了他的第一个个人画廊展览“Polaroids”。两年后,他获得了萨姆·瓦格斯塔夫送给他的哈苏中画幅相机,并开始拍摄他的朋友和熟人圈子 - 艺术家,音乐家,社交名流,电影明星和SM题材。他还从事商业项目,创作专辑封面艺术,包括帕蒂·史密斯和电视的封面以及Interview Magazine的一系列肖像和派对图片。 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梅普尔索普对记录纽约性虐场景越来越感兴趣。拍出来的照片内容令人震惊,技术和形式上的精湛也令人印象深刻。梅普尔索普在1988年底接受《艺术新闻》采访时说: “我不喜欢‘令人震惊'这个词,我在寻找意想不到的东西。我在寻找我以前从未见过的东西……我能够拍下这些照片。我觉得自己有义务这么做。” 他的事业继续蓬勃发展。1977年,他参加了在卡塞尔举办的第六届文献展,1978年,纽约的罗伯特 · 米勒画廊成为他的独家经销商。 梅普尔索普在1980年认识了第一位世界女子健美冠军丽莎 · 里昂(Lisa Lyon)。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们合作拍摄了一系列肖像画和人物研究,一部电影,以及一本名为《丽莎 · 里昂夫人》的书。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梅普尔索普创作的图像既挑战又坚持古典美学标准: 男性和女性裸体的风格化构图,精致的静物花朵,艺术家和名人的工作室肖像,以及他喜欢的一些类型。他介绍和改进了不同的技术和格式,包括彩色“20 x24”宝丽来,照相凹版,白金打印纸和亚麻,Cibachrome 和染料转移彩色印刷。1986年,他为 Lucinda Childs 的舞蹈表演《倒影中的肖像》设计布景,为 Arthur Rimbaud 的《地狱里的季节》创作了一系列照片,并受策展人 Richard Marshall 委托为《50位纽约艺术家》一书拍摄纽约艺术家的肖像。 同年,在1986年,他被诊断出患有艾滋病。尽管身患疾病,他还是加快了自己的创作步伐,扩大了摄影调查的范围,并接受了越来越具有挑战性的委托。1988年,惠特尼美术馆博物馆举办了他的第一次大型美国博物馆回顾展,一年后,他于1989年去世。 他的大量具有煽动性和强大的作品使他成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如今,梅普尔索普的作品在世界各地主要博物馆的收藏中都能找到。除了他作品的艺术、历史和社会意义之外,他的遗产通过罗伯特·梅普尔索普基金会的工作得以延续。他于1988年成立了基金会,以促进摄影,支持展出摄影艺术的博物馆,并资助防治艾滋病和艾滋病毒的医学研究。 参见:http://www.mapplethorpe.org 萨姆·瓦格斯塔夫 Sam Wagstaff 萨姆·瓦格斯塔夫(1921-1987),毕业于耶鲁大学,1941年加入美国海军,参加过D-day,1950年代进入广告业但发现广告并非所爱,又回到纽约大学学习艺术。1961至1968年间,他在哈特福特伟兹沃尔斯博物馆担任策展人,并在1964年策划过一个名为“黑白+灰”的展览,被认为是最早聚焦极简主义的展览。之后他又在底特律美术馆担任策展人,因一件大地艺术作品的展示和美术馆产生冲突,于1971年离开底特律回到纽约。在此期间,他也是极简主义、波普艺术、概念艺术、大地艺术的重要藏家。 萨姆在1972年遇到罗伯特,迅速成为罗伯特的恋人和赞助者,受罗伯特的影响开始转向摄影的研究和收藏。1973年他在大都会看了展览 "The Painterly Photograph, 1890-1914" ,开始卖出自己原来的收藏,用来收藏摄影,他的收藏很快成为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摄影收藏之一。1984年萨姆将他的26000多件摄影收藏以约500万美金的价格卖给了盖蒂美术馆。1987年因艾滋病并发症去世。 参见:https://en.wikipedia.org/wiki/Sam_Wagstaff Sam Wagstaff, 1979,图片来源:http://www.mapplethorpe.org 黑白+灰 Black White + Gray (2007) “黑白+灰”是记录萨姆·瓦格斯塔夫和罗伯特·梅普尔索普这对同性爱侣,以萨姆为主线,重点刻画了萨姆遇到罗伯特前后的转变。 参见: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194085/ Sam传记《Wagstaff: Before and After Mapplethorpe 》作者Philip Gefter的演讲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sv7G_qm-0 近期重要展览: 2012年10月21日至2013年3月24日,洛杉矶县美术馆展出Mapplethorpe代表作XYZ文档。 展览链接:https://www.lacma.org/art/exhibition/robert-mapplethorpe-xyz X文档:https://collections.lacma.org/node/222918 Y文档:https://collections.lacma.org/node/222933 Z文档:https://collections.lacma.org/node/222934 2016年3月15至7月31日,洛杉矶盖蒂博物馆(Getty Museum)和洛杉矶县美术馆(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联合举办了Robert Mapplethorpe: The Perfect Medium大展,纪念梅普尔索普的70岁诞辰。 展览链接:http://www.getty.edu/art/exhibitions/mapplethorpe/ 盖蒂馆藏链接:http://www.getty.edu/art/collection/artists/2928/robert-mapplethorpe-american-1946-1989/ 2019年,纽约所罗门古根海姆美术馆(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举办Implicit Tensions: Mapplethorpe大展,展期从2019年1月25日持续到2020年1月5日。 展览链接:https://www.guggenheim.org/exhibition/mapplethorpe 切尔西旅馆(Hotel Chelsea) 切尔西旅馆是一家历史悠久的纽约市酒店,建于1883年至1885年间,是一座地标性建筑,主要因其居民多年来的知名度而闻名。这个拥有250个房间的酒店位于曼哈顿切尔西附近的西23街222号,位于第七大道和第八大道之间。该建筑自1966年被指定为“纽约市地标”,自1977年被列入“国家历史遗迹名录”。 这里曾是众多作家、音乐家、艺术家和演员的聚集地。尽管切尔西不再接受新的长期居住者,但在政策改变之前,这座建筑仍然是许多居住在那里的人的家。阿瑟·C·克拉克(Arthur C. Clarke)在这里写出了《2001太空漫游》,诗人艾伦·金斯伯格(Allen Ginsberg)和格雷戈里·科索(Gregory Corso)选择这里作为哲学和艺术交流的场所。作家迪伦托马斯(Dylan Thomas)在他生病的时候住在205室,并于1953年11月9日在当地一家医院因肺炎去世, Sex Pistols乐队的主唱Sid Vicious的女朋友Nancy Spungen 在切尔西旅馆里吸食了大量毒品,第二天发现Nancy被刺死,而Sid因为毒品的作用并不能回忆起当晚发生了什么,在获得保释之后Sid因为悲伤吸毒过度而死。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写了一篇短篇《切尔西影响》,描述了20世纪60年代初切尔西酒店的生活。截至2011年8月1日,酒店因装修关闭,于2019年重新开放。 参见:https://en.wikipedia.org/wiki/Hotel_Chelsea 安迪·沃霍尔纪录片《雀西女郎》Chelsea Girls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300464/ 延伸阅读: 寿含章公众号:《让美国上流社会怀念的女孩》 住在切尔西酒店的伊迪·塞奇威克 https://mp.weixin.qq.com/s/LHG-AoZOeC3DRI94f09gnw The Moden Art Notes Podcast No.233:On Robert Mapplethorpe https://manpodcast.com/portfolio/no-233-frances-terpak-catherine-opie/ Here's the Thing:Patti Smith Never Wanted to Be Famous https://www.wnycstudios.org/story/patti-smith-never-wanted-to-be-famous Special Guest: 寿含章.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第二十七期 BOOM(下):权力的游戏,画商换代与超级艺术家崛起 总时长:70分01秒 主播 · Sammi: Tabula Rasa Gallery 画廊联合创始人,总监 · 胡湖: 姐夫拍,艺术比特app创始人 嘉宾 · 陆晓凡:前艺术市场资深记者,现任职于某奢侈品牌 Boom:Mad money,Mega Dealers and the Rise of Contemporary Art, 这是一本于今年5月21日出版的新书。当代艺术市场的飞速崛起少不了艺术品交易商—时代的品味塑造者—在幕后的参与。他们对艺术充满热情,在背后资助和发掘新生代的艺术家,有时甚至要忍受艺术家小有成就后被对手挖走。作者从艺术品交易商这一角色切入,通过深入采访和鲜为人知的轶事探索当代艺术市场的崛起,带我们走入一段光怪陆离的历史。 关于作者 Michael Shnayerson 美国记者,1976年毕业于美国达特茅斯学院,1986年起供稿于生活杂志《名利场》(Vanity Fair)。 参见:http://mshnay.com/bio 本期提到的画廊主们: 玛丽安·古德曼(Marian Goodman,1928- ) Goodman是 Boom 中屡次提及的当今第五大画廊主。上世纪60年代,因离婚后要抚养两个孩子,Goodman开始销售一些廉价的艺术图书和版画,随后于1963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艺术史,成为当时班级里唯一的女性。1965年 Goodman与人合伙成立 Multiples 出版机构,出版美国艺术家的版画、书籍和复制品,1968-1975年间将合作扩展至欧洲艺术家。在参加art basel和卡塞尔文献展期间,Goodman对欧洲艺术家有了更多了解。1977年,Goodman正式在纽约东57街成立画廊,后于1981年迁址至西57街,从此一直坚守至今,从未延伸到SoHo区或切尔西区。与其他大画廊的大力扩张不同,Goodman只在除纽约之外的巴黎和伦敦各开设了一家空间,目前代理49位艺术家,包括格哈德·里希特、史蒂夫·麦奎因(Steve McQueen)、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杨福东等。 Goodman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因向美国引进欧洲当代艺术家而闻名,她总是将艺术家而不是自己推向聚光灯下,其处处为艺术家着想的作风,以及推动艺术家作品成为美术馆收藏的持续努力,收获了艺术圈广泛的赞誉与尊重。 官方网站:https://www.mariangoodman.com/ 官方微信公众号:MarianGoodmanGallery 延伸阅读: https://www.douban.com/note/714338030/ https://news.artnet.com/art-world/marian-goodman-40th-anniversary-1182434 http://www.artlinkart.com/cn/article/overview/94cdwwrn/latestupload 玛丽·布恩(Mary Boone,1952- ) Boone 生于宾州一个埃及移民家庭 ,1973年在罗德岛设计学院念完本科后,继续到纽约亨特学院学习艺术史,毕业后进入 Bykert Gallery 工作 。1977年,年仅25岁的 Boone 成立了自己的画廊。Boone 签下的头两个艺术家 Julian Schnabel 和 David Salle 都迅速窜红,1982年Boone 登上New York 杂志封面,被称为艺术界的新女王,同年她开始代理巴斯奎特,并于1984年正式举办巴斯奎特个展。80年代的 Boone 年轻、大胆、充满野心,大肆推动新表现主义艺术,她首创了画廊的 waiting list 制度,将尚未创作出来的作品提前销售给藏家,让艺术家提高产量。Boone 被视为80年代 Dealer 最成功的代表,但90年代初艺术市场陷入衰退后,Boone 也因过分参与市场炒作导致泡沫而受到指责。通过销售个人收藏,Boone 艰难的渡过了90年代的消退期,但画廊的重要艺术家纷纷离开。近年来,Boone 深陷多宗诉讼案 ,多以赔偿或认罪收场,今年更是被判两年半的监禁,画廊面临被迫关闭的可能。 官方网站:https://maryboonegallery.com/ 延伸阅读: http://art.ifeng.com/2018/0917/3444203.shtml https://mp.weixin.qq.com/s/qKX-gPQpgsNRKHXs8sMxCA 丽莎·斯佩尔曼(Lisa Spellman) 1984年 , 斯佩尔曼在纽约公园大道南303号创办了303画廊,画廊名称同时也受到了“现代摄影之父” Alfred Stieglitz 创办于安德鲁画廊的大楼303号房间的 Intimate Gallery 的启发。1987年,303画廊搬迁到纽约东村,1988年给克里斯托弗·伍尔举办了首个个展。1989年,从东村搬到 SOHO区,1996年又成为最早搬迁到切尔西区的画廊,在切尔西区经历多次搬迁后,Spellman买下了西21街555号,2016年新空间投入使用。今年举办了名为“303画廊:35年”的群展,并出版了同名书籍。 官方网站:https://www.303gallery.com 官方微信公众号:303gallery 延伸阅读:https://mp.weixin.qq.com/s/Mxs1lVFu-Nbd7VF83k41nQ 玛丽安·博斯基(Marianne Boesky) Boesky的父亲是臭名昭著的股票套利之王伊凡·博斯基(Ivan Boesky,《华尔街》电影主角Gordon Gekko的原型),她的画廊于1996年在纽约SOHO开幕,并声称画廊的启动资金与她父亲无关,以回应外界的质疑。Boesky 在90年代末开始代理村上隆和奈良美智,是较早在美国代理日本艺术家的画廊。2006年 Boesky 怀孕,村上隆因准备2007年在洛杉矶MoCA的大型回顾展需要大量资金,Boesky无法独立负担,随后村上隆离开Boesky签约高古轩,奈良美智也在几年后离开,2011年签约佩斯画廊。2012年Boesky被诊断出乳腺癌。和弗兰克·斯特拉(Frank Stella)的合作让画廊走出了低谷,2016年 Stella的惠特尼回顾展顺利举办,Boesky也战胜了癌症。目前Boesky拥有3个画廊空间,两个位于纽约,另一个位于科罗拉多州的雪城Aspen。 画廊官网:https://www.marianneboeskygallery.com/ 安东尼·德奥菲(Anthony d'Offay,1940- ) d'Offay 生于英国谢菲尔德,父亲是法国人,他在25岁时就开了画廊,之后的15年间主要经营20世纪早期的英国艺术家作品。进入1970年,他开始经营当代艺术。1977年,d'Offay与曾担任泰特美术馆策展人的 Anne Seymour 结婚,1980年两人开始一起经营画廊,范围扩展至国际当代艺术,展出博伊斯、沃霍尔等艺术家作品。d’Offay在1970年代末期,曾想把伦敦做成和纽约竞争的艺术中心,展出伟大的欧洲艺术家,但这一愿景未能实现。达明赫斯特在读大学期间曾去Anthony d’Offay画廊打工,试图搞清楚艺术市场是怎么回事。后来自立门户的Matthew marks 也曾在d’Offay 画廊画廊工作。2001年,d’Offay关闭画廊宣布退休。 2008年,d’Offay以2650万英镑将实际价值超过1亿英镑的作品以「Artist Rooms」之名打包售出,由泰特艺术馆与苏格兰国家画廊共同拥有,包括40多位现代及当代艺术家。Artist Rooms计划在全英国各地的美术馆里挑出一间房间,每次只展出收藏中一位艺术家的作品,截止2015年已在英国77家美术馆和艺术机构举办143次展览,d’Offay的捐赠也在持续增加,超过1600件。前泰特馆长 Nicolas Serota 称 Artist Rooms 收藏是 “英国收获的最重要的当代艺术礼赠”。2018年1月,受Metoo#运动波及,d'Offay被三位前员工指控性骚扰,泰特随即宣布中断和d’Offay的合作,2019年4月泰特恢复与 d’Offay 的接触。但目前案件仍在调查中。 延伸阅读: https://cn.thevalue.com/articles/uk-art-dealer-museum-donor-anthony-d-offay-sexual-harassment-allegations-tate-scotland-national-gallery https://www.theartnewspaper.com/news/tate-resumes-contact-with-anthony-d-offay-after-sexual-harassment-claims-investigated 威廉·阿奎维拉(William Acquavella,1937-) 比尔·阿奎维拉(BOOM书中及画廊官网均使用 Bill Acquavella)属于在世资格最老的「艺二代」之一,他的父亲Nicholas Acquavella于1921年在纽约57大道创办了画廊,并在1967年买下了画廊目前使用的五层大楼。在画廊早期,Nicholas主要经营文艺复兴时期的老大师作品,1960年Bill加入画廊,Bill将经营范围扩展到印象派及现代艺术,1980年代又扩展至当代艺术,90年代末,Bill的女儿Eleanor及两个儿子 Nick和Alexander 先后加入画廊。 Bill也是最早拥有私人飞机的Dealer之一,以参与大宗二级市场交易闻名,除了BOOM上期播客提到的接手皮埃尔·马蒂斯(pierre matisse)和仕丹莱收藏(Estella Collection)外,他还曾在1999年给坎贝尔罐头的继承人的收藏开出1亿美金,但后来被苏富比以1.1亿元拿下。2006年,赌场大亨 Steve Wynn 试图将毕加索名作《梦》(Le Rêve)以1.39亿美金卖给对冲基金巨头Steve Cohen,中间人就是 Bill Acquavella,不幸的是Steve Wynn在交易前不小心用胳膊碰到画作,导致画布裂开一个小口,交易因此取消,但7年后 ,Steven Cohen又以1.55亿美元的价格重新从Steve Wynn手中购入修复后的画作。 1992年,周英华将卢西安·弗洛伊德介绍给Bill,此前20年弗洛伊德都被Anthony d'Offay代理,但弗洛伊德喜欢画商从他画室拿走画时直接付现金买断,随着弗洛伊德的价格一再上涨,对d'Offay的资金压力也越来越高,而此时弗洛伊德还欠下460万美金的赌债。得知弗洛伊德有更换画商的打算,Bill非常意外,他毫不犹豫同意了弗洛伊德的条件,不久之后以270万美金现金及一部分画作作为代价替弗洛伊德偿还了赌债,两人的友谊从此开始,每周要通上三四次电话,经常一起乘坐Bill的私人飞机旅行。 画廊官网:https://www.acquavellagalleries.com/ 官方微信公众号:ACQUAVELLA画廊 《疯狂经济学》(The $12 Million Stuffed Shark) 这本书是加拿大经济学家唐·汤普森(Don Thompson)在2010年出版的一本研究艺术市场的专著,简体中文版在2013年出版,是较早介绍西方画廊和拍卖行的书,作者虽非艺术市场专业人士,但从经济学者的视角出发,敏锐的捕捉到艺术圈外人对艺术市场的诸多好奇之处,并竭尽所能给出了解答。虽然出版已经9年,很多观点和信息仍未过时。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4880341/ 1031延税法(1031 Exchanges) 1031延税法得名于美国税务法第1031条第一款第一项,该法条规定:“如果交换的财产是用于企业生产性使用或者投资,并且这样的财产是用于交换类似的资产,那么交换过程中的经济利益得失不予承认。”简而言之,销售某物获得的收入只要在规定时间内用于购买同类财产,则交易过程中产生的资本增值可以延迟交税,并可以反复推迟直到死亡,最终完全避免。美国的房产经常使用1031延税法,艺术品交易也符合1031延税法的财产范围,但股票、债券等被排除在外。 延伸阅读:https://zhuanlan.zhihu.com/p/32733683 Special Guest: 陆晓凡.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主播 · Sammi: Tabula Rasa Gallery 画廊联合创始人,总监 · 胡湖: 姐夫拍,艺术比特app创始人 嘉宾 · 陆晓凡:前艺术市场资深记者,现任职于某奢侈品牌 编辑:刘婉莹 朱嘉瑶 杨威 剪辑: 杜斯瑀 关于作者 Michael Shnayerson 美国记者,1976年毕业于美国达特茅斯学院,1986年起供稿于生活杂志《名利场》(Vanity Fair)。 参见:http://mshnay.com/bio 早期艺术品交易商 皮埃尔·马蒂斯 Pierre Matisse 皮埃尔·马蒂斯 (1900年—1989年)是一名早期艺术品交易商,也是艺术家马蒂斯的儿子。1931,他在纽约57街创立画廊,在之后的58年间为美国观众展示了大量如让·杜布菲(Jean Dubuffet)、胡安·米罗(Joan Miró)和阿尔贝托·贾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等欧洲大师的作品。皮埃尔在1989年去世,留下了2300件二十世纪艺术大师的作品。艺术品交易商威廉·阿奎维拉(William Acquavella)与苏富比拍卖行合作以1.5亿美金的价格将这些作品全部买下,再将它们分组分批次进行销售,售价总计高达3亿美金。 参见:https://en.wikipedia.org/wiki/Pierre_Matisse 延伸阅读: 1.《艺术品经纪人的崛起(和部分的陨落),艺术史的背后推手》(Rogue’s Gallery: The Rise (and Occasional Fall) of Art Dealers, the Hidden Players in the History of Art),作者菲利普·胡克(Phillip Hook)是《苏富比的早餐》的作者和苏富比拍卖行资深董事。本书追溯了艺术品交易商这一职业从文艺复兴时期至今的发展历程,探索了艺术品交易商的在塑造时代品味、影响艺术家创作和推动艺术史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都囊括其中,包括传奇画商约瑟夫·杜维恩(Joseph Duveen)、现代拍卖行的革新者彼得·威尔逊(Peter Wilson)以及里奥·卡斯特里(Leo Castelli)等等。 参见: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203311/ 1. 《艺术品交易商:幕后推手讲述艺术世界的运作方式》(The Art Dealers: The Powers Behind the Scene Tell How the Art World Works),作者Laura de Coppet 和Alan Jones。本书收录了32位纽约画廊主的访谈,包括抽象表现主义和波普艺术等艺术流派的的重要幕后推手,如贝蒂·帕森斯(Betty Parsons)、悉尼·詹尼斯(Sidney Janis)、里奥·卡斯特里以及与卡斯特里关系密切的画廊主们。他们回顾了各自的职业发展以及创办画廊空间的契机,从侧面展现了现代艺术和收藏风潮的演变。参见: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37200/ 里奥·卡斯特里 Leo Castelli 里奥·卡斯特里(1907年—1999年)1924年毕业于米兰大学法律专业,曾在保险和银行业工作。1933年和伊莲娜·夏皮拉(Ileana Schapira)结婚,随后在岳父的支持下迁往巴黎,并在1939年他的建筑师朋友创办画廊,代理达利和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等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的作品。二战爆发后,画廊被迫关闭,举家迁往纽约。在纽约,他结识了MoMA馆长阿尔弗雷德·巴尔(Alfred H. Barr Jr.) 和艺术批评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并受到他们的指点。1957年2月10日,他和妻子伊莲娜在纽约创立画廊,为抽象表现主义后涌现的一批艺术家积极举办展览。1958年,这对伉俪为贾斯培·琼斯(Jasper Jones) 和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先后举办个展,在往后几年间发掘了了众多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极简主义、观念艺术等流派的重要艺术家。1971年,卡斯特里在纽约苏荷区开设旗下第二家画廊空间。卡斯特里开创了一种画廊与艺术家合作的全新模式被后人称之为“卡斯特里模型”。这个模型中,画廊着重建立与艺术家之间的双向的信任和忠诚。画廊每个月为艺术家提供津贴、提供创作和租赁工作室所需的资金,着重推广艺术家,确保他们有稳定的展览和宣传计划。卡斯特里也是最早一批跨区域和欧洲画廊合作代理艺术家的美国画廊主,为艺术家提供全球化的展示机会。 参见:https://en.wikipedia.org/wiki/Leo_Castelli 延伸阅读: 1. 卡斯特里传记《里奥和他的圈子》(Leo and His Circle: The Life of Leo Castelli), 作者Annie Cohen-solal。 2. 卡斯特里的画廊经营之道: https://www.artsy.net/article/artsy-editorial-leo-castelli-changed-art-market-forever 伊莲娜‧松阿本德 Ileana Sonnabend 伊莲娜·松阿本德(1914年—2007年)是罗马尼亚裔美国艺术品交易商,也是里奥·卡斯特里的第一任妻子。1959年,伊莲娜与卡斯特里离婚后,和研究米开朗基罗的学者麦克·松阿本德(Michael Sonnabend) 结婚。两年后,二人在巴黎创办Ileana Sonnabend画廊,为美国艺术家打开欧洲市场的大门。1968年,他们回到纽约,并于1971年在纽约苏荷区创立松阿本德画廊(Sonnabend Gallery),发掘了杰夫·昆斯(Jeff Koons)和维托·阿肯锡(Vito Acconci),也引进了克里斯托·耶拉瑟夫(Christo Javacheff), 乔治·巴塞利茨(Georg Baselitz)和雅尼斯·库奈里斯(Jannis Kounellis)等欧洲艺术家。 参见:https://en.wikipedia.org/wiki/Ileana_Sonnabend 四大超级画廊的画廊主 拉里·高古轩Larry Gagosian (Gagosian Gallery) 拉里·高古轩(1945年—)1969年毕业于UCLA英语文学系。1980年在美国洛杉矶创办画廊,推广巴斯奎特 (Jean-Michel Basquiat), 艾瑞克·费舍尔(Eric Fischl)和大卫·萨利(David Salle)等人的作品。五年后,画廊扩张至纽约切尔西。在职业发展初期,高古轩曾受到卡斯特里的教诲。1989年至1996年,他和卡斯特里共同经营一家位于苏荷区的画廊,代理埃斯沃兹·凯利 (Ellsworth Kelly), 罗伊·里奇特斯坦(Roy Lichtenstein), 布鲁斯·瑙曼(Bruce Nauman)等艺术家的作品。 参见:https://en.wikipedia.org/wiki/Larry_Gagosian 画廊网站:https://gagosian.com/ 延伸阅读: 1. 高古轩画廊在1996年举办致敬卡斯特里的展览: https://gagosian.com/exhibitions/1996/leo-castelli-an-exhibition-in-honor-of-his-gallery-and-artists/ 2.《高古轩的艺术帝国》: https://www.wsj.com/articles/the-art-of-larry-gagosians-empire-1461677075 3.高古轩和卓纳争夺艺术家弗朗兹•韦斯特(Franz West): https://www.vanityfair.com/style/2019/03/duel-of-the-mega-dealers 1. 2018年英国艺术家珍妮·萨维尔(Jenny Saville)成为“在世最贵女艺术家”: https://news.artron.net/20181020/n1027795.html 1. 揭秘当代艺术定价机制的《疯狂经济学》,作者唐·汤普森: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4880341/ 6.高古轩今年创立了艺术咨询公司: https://www.theartnewspaper.com/news/larry-gagosian-launches-new-york-advisory-firm 艾恩·格里姆彻 Arne Glimcher (Pace Gallery) 艾恩·格里姆彻(1938年—)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德卢斯,毕业于麻省艺术与设计学院和波士顿大学。1960年,22岁的格里姆彻在波士顿创立了佩斯画廊。1963年,他将画廊搬到了纽约市。1980年,他以100万美元的价格将贾斯培·琼斯的作品Three Flags卖给美国惠特尼美术馆,使之成为当时最贵的“在世艺术家”。格里姆彻同时也是一名电影从业者,曾指导电影《曼波王 》(The Mambo Kings,1992)和《正当防卫》(Just Cause,1995)。画廊目前由他的儿子马克·格里姆彻(Marc Glimcher)担任总裁和CEO。 参见:https://en.wikipedia.org/wiki/Arne_Glimcher 画廊网站:https://www.pacegallery.com/ 延伸阅读: 1. 佩斯画廊将于今年九月启动纽约旗舰大楼: https://www.pacegallery.com/news/3096/pace-to-open-new-flagship-chelsea-gallery-in-september-2019 1. 佩斯画廊近期启动Pace X项目,联结艺术与科技: https://news.artnet.com/market/pace-gallery-pacex-1624546 大卫·卓纳David Zwirner (David Zwirner Gallery) 大卫·卓纳(1964年—)出生于德国科隆的艺术世家,父亲是知名艺术品交易商鲁道夫·卓纳(Rudolph Zwirner)。高中毕业后,他前往美国,就读于纽约大学,渴望成为一名爵士鼓手。毕业后他曾在德国汉堡的A&R唱片公司短暂工作,很快兴趣便转向艺术收藏,开始建立以摄影作品为主的收藏,购入贝恩德和希拉·贝歇尔夫妇(Bernd & Hilla Becher)、汉娜·达波文(Hanne Darboven)和丹·格雷厄姆(Dan Graham)等先锋艺术家的作品。大卫在1991年回到纽约,在布鲁克·亚历山大(Brooke Alexander)的画廊学习。1993年,大卫在纽约苏荷区创立了自己的画廊,首展呈现了弗朗兹·韦斯特(Franz West)的个展。2000年至2009年,卓纳和伊万·沃斯(Ivan Wirth)在纽约上东区共同经营过一个进行艺术品私洽的空间。目前,大卫的儿子卢卡斯·卓纳(Lucas Zwirner)在画廊担任数字部门负责人以及David Zwirner Books的编辑总监。 参见:https://en.wikipedia.org/wiki/David_Zwirner 画廊网站:https://www.davidzwirner.com/ 延伸阅读: 1. 大卫·卓纳的职业历程: https://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13/12/02/dealers-hand 1.卓纳画廊近期宣布开设巴黎空间: https://news.artnet.com/market/david-zwirner-gallery-paris-1598059 2.卓纳画廊的播客Dialogues,由卢卡斯·卓纳(Lucas Zwirner)主持,收听链接: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dialogues-podcast-from-david-zwirner-about-art-artists/id1400997563 伊万·沃斯和曼努艾拉·沃斯Ivan Wirth & Manuela Wirth (Hauser&Wirth Gallery) 伊万·沃斯 (1970年—)出生于瑞士圣加仑市,父亲是一名建筑师,母亲是一名教师。早在16岁时,伊万就创办了自己的商业画廊,90年代初成为了艺术品交易商。1992年,伊万与曼努艾拉·豪斯(Manuela Wirth)母亲和她的母亲瑞士零售业巨头乌苏拉·豪斯(Ursula Hauser)创立了Hauser&Wirth画廊。 参见: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auser_%26_Wirth 乌苏拉·豪斯 Ursula Hauser 乌苏拉·豪瑟(1939年—)生于二战前夕,22岁时与Albert Hauser(阿尔伯特·豪瑟)结婚。青年丧偶后(丈夫在1973年病逝,年仅37岁),开始主理家族家电企业并将其经营为瑞士的零售巨头。在过去的四十余年,她收藏了许多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包括路易丝·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 海蒂·布赫(Heidi Bucher), 索尼亚·戈麦斯(Sonia Gomes)等等。 画廊网站:https://www.hauserwirth.com/ 延伸阅读: 1. 豪斯沃斯在萨默赛特郡的乡村项目:https://www.theguardian.com/travel/2014/mar/21/hauser-and-wirth-somerset-art-gallery-next-guggenheim 2. 豪斯夫妇在苏格兰高地的酒店项目:https://howtospendit.ft.com/travel/204642-iwan-and-manuela-wirth-open-a-highlands-hotel 3. 豪斯沃斯画廊在西班牙海岸外梅诺卡小岛开设艺术中心: https://news.artnet.com/art-world/hauser-wirth-open-new-art-center-off-coast-spain-1573300 1. 豪斯沃斯创立艺术杂志,以其联合创始人Ursula命名:https://news.artnet.com/market/hauser-wirth-launches-ursula-art-magazine-1351154 2. 关于乌苏拉·豪斯的藏品: https://www.artnetnews.cn/art-world/haomenhualangbeihoucangjiaruheyongyishengshoucangnvxingzhuyi-103147 1. 展览“无意识的景观:来自厄尔苏拉·豪瑟收藏的作品”(Unconscious Landscape: Works From the Ursula Hauser Collection),正在萨默塞特郡豪瑟沃斯画廊展出: https://www.hauserwirth.com/hauser-wirth-exhibitions/23377-unconscious-landscape-works-from-the-ursula-hauser-collection 1. 伦敦Holland Park的豪宅,以3000多万英镑高价出售,现属于贝克汉姆夫妇: https://www.thesun.co.uk/tvandshowbiz/8291824/victoria-david-beckhams-31-5million-london-home/ 花絮 作者的妻子 Gayfyrd Steinberg Gayfyrd Steinberg为商业大亨Saul Steinberg(1939年—2012年)的遗孀,夫妻二人为资深藏家,曾于1990-1996年期间连续进入ARTnews世界收藏家前200榜单中,收藏方向主要为西方古典大师绘画作品、文艺复兴时期的青铜艺术。受90年代早期的经济环境影响,Steinberg夫妇在2000年无奈将其位于纽约曼哈顿750 Park Avenue的豪宅以3700万美金的高价卖给了黑石集团(The Blackstone)的 Stephn A. Schwarzma,是当时历史上最贵的一笔房产交易。这套豪宅曾属于洛克菲勒家族,占地17000平方英尺, 拥有34个房间的豪宅。同年,61幅从他们的朋友、艺术品经纪人理查德·费根(Richard Feigen)手中购得的古典大师珍品再通过理查德转手,估价超过5000万美金也一并出售。三周后,293件家具和装饰物通过苏富比拍卖行售出,共计1250万美金。 参见:ARTnews Top 200收藏家排名 http://www.artnews.com/top200/saul-and-gayfryd-steinberg/ 收听渠道 我们的网站主页是 http://artispoison.com/,你可以在网站上直接在线收听,并找到所有过往的节目。 苹果手机自带的播客app中搜索“艺术有读”订阅我们的节目。 喜玛拉雅fm上搜索“艺术有读”订阅。 网易云音乐上电台板块搜索、收听并订阅“艺术有读”。 荔枝fm上声音板块搜索搜索、收听并订阅“艺术有读”。 也可以在spotify流媒体平台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留言互动 官方微博:@艺术有读 主播胡湖微博:@ArtJeff 主播Sammi微博:@Sammi嫄 官方邮件:[email protected] 最后致谢艺术家@anusman 为艺术有读节目设计绘制的节目LOGO Special Guest: 陆晓凡.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夏日阅读:不聊艺术时,我们在看什么? 总时长:56分30秒 主播 · Sammi: Tabula Rasa Gallery 画廊联合创始人,总监 · 胡湖: 姐夫拍,艺术比特app创始人 嘉宾 · 赵阿萌: 画廊行业从业者,知乎和微博上不愿意承认的艺术KOL 编辑: sammi 剪辑: 刘苑 关键信息 赵阿萌推荐书目: 1.《黑泽明的罗生门》 这本书是杰出的东亚史学者保罗·安德利尔对黑泽明的电影世界一次充满冒险和洞见的发现。作者追溯了黑泽明生命中标志性的记忆或创伤——被1923年大地震和两次世界大战接连毁灭的故乡东京,还有兄长的决然离世,抽丝剥茧地还原了黑泽明独特的美学自觉背后深刻的历史羁绊和个人选择。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428824/ 1. 《黑泽明的世界》 作者: 佐藤忠男 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译者: 李克世 / 崇莲 出版年: 1983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469031/ 1. 《拥抱战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 本书是作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结束后的日本的杰出研究。书中大量引用日文材料,并有数十幅精心挑选的档案照片。它是关于长达六年之久的美国对日占领最完整、最重要的历史著作,而这一占领对日本社会的所有层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描述了占领期间日本的转变。作者对该时期日本流行文化——歌曲、杂志、广告甚至笑话——的分析极为精彩。作者被称为“美国关于太平洋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最重要的历史学家”,他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现了西方与东方、胜利者与战败者之间丰富而激烈的相互作用,涉及的层面从操纵裕仁天皇的命运到各阶层的男男女女的希望与恐惧。这本书已经被认为是这个领域内基准性的研究成果。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418529/ 1. 《创造日本:1853-1964》 作者伊恩•布鲁玛深入浅出地重新解读“日本成为现在的日本”的过程,发掘日本真实而复杂的面貌,探索日本模式蕴含的黑暗力量,提供借镜历史、思索未来的独到视角。从1853年马修•佩里的黑船驶入江户湾,结束长达二百多年的锁国,到在美国的监管下成为一个经济高度发展,并于1964年成功举办东京奥运的现代国家,日本不过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在这本睿智、优美而精简的书中,伊恩•布鲁玛通过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细腻考察,清晰地呈现日本历经的种种重大事件及相继而来的转变,从倒幕运动、明治维新、日俄战争、侵华战争、东京审判,一直到美国接管及东京奥运。布鲁玛深刻地探讨日本社会思想、政治秩序和经济生活等各个面向,并以独到和客观的视角解释日本如何经历这些戏剧性的巨变及伴随的战争与变革,最后从一个小小封闭的传统岛国一跃成为牵动东亚乃至世界的现代国家。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608153/ 1. 《高堡奇人》 “科幻鬼才”菲利普•迪克成长于西方科技文明创造出的崭新辉煌的时代。彼时,人类进入了太空,登上了月球,成功制造出第一台工业用机器人……科技的蓬勃发展也催生出主流科幻小说对人类创造力的无比自信,克拉克、阿西莫夫和海因莱因撑起了西方科幻的黄金时代。可是,迪克却反其道而行之,他的主人公迷惘于亦真亦假的世界上,挣扎于文明的陷落中,充满了对生命的依恋和对人性的追求。《高堡奇人》是菲利普•迪克代表作之一,架空历史最杰出的经典,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小说以《易经》牵引情节,讲述了一种反转过来的“历史”——同盟国在二战中战败,美国被德国和日本分分割霸占,集权政治与东方哲学相互碰撞,探讨了正义与非正义,文化自卑与身份认同,以及法西斯独裁和种族歧视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后果。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039411/ 1. 《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 米尔顿·迈耶,德裔美国犹太人,身份复杂的著名记者和专栏作家。二战时他曾是一名拒服兵役者。“正派的人”如何且为何成为纳粹,这个问题吸引他在战后旅居德国,并与当地的德国家庭共同生活长达十年之久。他由此了解纳粹统治下普通德国人的生活故事,也催生了这本极具影响的书:《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十位曾在纳粹时期生活过的小人物是其主要受访者。在他们的讲述下,纳粹主义不仅是一种政治体制或意识形态,更是十分适合一战后德国人气质和心态的世界观。纳粹征服了伟大的和平庸的德国人的心灵,也压垮了他们。迈耶精辟地写道:德国对纳粹主义的积极性很明显就是“小人物变疯了”。本书堪称一份研究第三帝国时期德国生活的微观社会人类学报告,它最有价值的贡献是向人们展示了一幅观念的图景:纳粹体制如何在普通德国人的层面以及德国社会内部发生作用。这些极具颠覆性的内容引人深思,关乎德国人,更关乎我们每个人自身。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5751980/ 1. 《二手时间》 本书是白俄罗斯著名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最新作品,通过口述采访的形式,展现身处关键历史时刻的普通人的生活。本书讲述了苏联解体后,1991年到2012年二十年间的痛苦的社会转型中,俄罗斯普通人的生活,为梦想破碎付出的代价。在书中,从学者到清洁工,每个人都在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他们的真实讲述同时从宏观和微观上呈现出一个重大的时代,一个社会的变动,为这一段影响深远的历史赋予了人性的面孔。苏联解体已逾二十年,俄罗斯人重新发现了世界,世界也重新认识了俄罗斯。新一代已经成长起来,他们的梦想已不再关乎梦想,不再像90年代他们的父辈,关心信仰。二十年来,人们看了崭新的俄罗斯,但她却早已不是任何人曾经梦想过的俄罗斯了。作者追溯了苏联和苏联解体之后的历史过程,让普通的小人物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从而展现出身处历史的转折,以及人们如何追寻信仰、梦想,如何诉说秘密和恐惧,让人们重新思考什么是“俄罗斯”和“俄罗斯人”,为什么他们无法适应急剧的现代化,为什么再近两百年之后,依然与欧洲相隔。本书分为上下两部分,采访了生长于理想之下的俄罗斯人和今天的俄罗斯人,以及阿塞拜疆等前苏联国家的普通人,呈现他们的生活细节,所感所想。德国媒体盛赞该 书撷取的是最为细小的马赛克,却拼出了一幅完整的后苏联时代图景。“一部20世纪后半叶的微观俄国史,笔力直抵普京时代。”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704403/ 胡湖推荐书目: 1.《世界观:现代人必须要懂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 “三观”作为一个网络口头词汇,日益被等同为人对社会事件的价值判断和条件反射,而三观中排在第一位的“世界观”逐渐从词义中淡出,以至于我们自己都忘了竖立科学的“世界观”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本书作者理查德·德威特(Richard DeWitt)是美国费尔菲尔德大学(Fairfield University)教授,他认为“世界观”是一张拼图,由核心观点和外围观点拼合而成,两千多年来,从完美契合经验主义的亚里士多德世界观,到构筑经典物理的牛顿世界观,再到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被一次次打破。我们每个人都活在当代,但我们头脑中装配的观念,很可能是过时甚至完全错误的。《世界观》属于那种十年磨一剑的杰作,阅读这本书就像经历一次思维的按摩,感受一场迟到的脱胎换骨。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379527/ 1. 《牛顿传:最后的炼金术士》 牛顿传记中最好的一本,将牛顿还原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牛顿不仅是一个自创微积分破解宇宙运动规则的物理奇才,也是一个终生沉溺于炼金术的魔法信徒,最难以置信的是,亲手创立万有引力公式的牛顿,居然并不理解引力的成因,再天才的人也难以跳出时代的局限。书中包含的大量牛顿日常生活的细节,如果对花边内容感兴趣,推荐阅读相关书籍《机械宇宙》,包含更多牛顿同时代科学家的八卦。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694601/ 1. 《宇宙的构造》纪录片 从相对论的扭曲时空到平行宇宙,再到量子论以及更前沿的弦理论,理论物理越来越抽象和艰深。PBS出品的这部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科普巨作,用例浅显易懂,画面形象直观,弥补了书籍缺乏画面感的不足,推荐观看。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0434591/ 1. 《宇宙的规则》 这是本期播客没有提及的一本书,作者是资深科学和历史播客主播胡先笙,根据原本的播客节目扩写而成,保持了文字的口语化与胡先笙特有的幽默感,非常适合作为入门读物。全书由六大篇章所组成:蝴蝶效应与混沌、科言幻语聊《三体》、宇宙规则:决定论or随机论?、黑洞与平行宇宙、牛顿时空观和引力观的兴衰、真正了解引力波。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3459535/ 1. 《周易江湖》 用最日常的例子,告诉你易经和算卦不是一回事。熊逸讲诸子百家的其他书也值得一读。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649383/ sammi推荐书目: 1.《郭鹤年自传》 郭鹤年是香港以及马来西亚企业家,出生于柔佛新山,以经营白糖业起家,有「亚洲糖王」之称。书中讲述他创立以亚洲为基地的郭氏集团故事,是一部多姿多彩的家族历史,当中亦包括郭鹤年童年的成长回忆,以及与其父母及兄弟于乱世中的生活。此外,书中亦有详述其管理企业和做生意的独特见解──从1949年开始,如何带领郭氏集团发展成为当今多元经营的跨国企业。读者从书中了解华人移民东南亚,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生活,在第二次大战时期日军铁蹄下经历的岁月,也可了解中国和亚洲经济腾飞的历程。香格里拉饭店,北京国贸等最著名的房地产项目都出自郭鹤年的企业。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616695/ 1. 《近世艺林掌故》 万君超编著的《近世艺林掌故》共辑录文章二十余篇,共分为三辑:上几《古画看今》,中辑《艺林掌故》,下辑《旧文校释》。中心主题是近人或今人对古代书画的鉴赏和收藏,以及鲜为人知的掌故轶事。里面有很多sammi 享受的阅读“八卦”,像是吴湖帆之死,政府购买古董之谜等等。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057347/ 1. Decoding Dictatorial Statues (解码独裁者雕塑) 由居住在荷兰的韩国平面设计师,研究者Ted Hyunhak Yoon编纂的这本书,由大量的图像资料组成,作者走访了全世界的独裁者雕塑,并对他们的手势、姿态等进行图像归类和分析。作者还邀请了几位研究者就各国的独裁者雕塑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撰文,让读者了解不同国家惊人相似的统治历史。 本书目前在中国国内没有发售渠道,只能在亚马逊海外店和出版社官方网站购买https://www.onomatopee.net/exhibition/decoding-dictatorial-statues/。 收听渠道 我们的网站主页是 http://artispoison.com/ 苹果手机自带的播客app中搜索“艺术有读”订阅我们的节目。 喜玛拉雅fm上搜索“艺术有读”订阅。 网易云音乐上电台板块搜索、收听并订阅“艺术有读”。 荔枝fm上声音板块搜索搜索、收听并订阅“艺术有读”。 也可以在spotify流媒体平台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留言互动: 官方微博:@艺术有读 主播胡湖微博:@ArtJeff 主播Sammi微博:@Sammi嫄 嘉宾赵阿萌微博:@赵阿萌 官方邮件:[email protected] 最后致谢艺术家@anusman 为艺术有读节目设计绘制的节目LOGO 以及艺术家夏凡为我们制作的片头片尾音乐。 Special Guest: 赵阿萌.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总时长:1小时14分48秒 第一部分(胡湖主播): 3分11秒-39分0秒 第二部分(Sammi主播): 39分01秒-1小时14分15秒 主播 · Sammi:Tabula Rasa Gallery 画廊联合创始人,总监 · 胡湖:姐夫拍,艺术比特app创始人 嘉宾 ·周婉京:青年学者,作家 ·孙琳琳:《新周刊》艺术栏主笔 编辑:朱嘉瑶 杨威 剪辑:刘苑 本期《艺术有读》采用了特别的内容结构,两位主播分别在不同地点采访了两位艺术记者关于她们各自新出书籍的话题。由胡湖主播的前半部分中他和嘉宾孙琳琳就其记录中国当代艺术发生现场的非虚构创作《艺术永不眠》聊了几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和批评家的故事;由Sammi主播的后半部分中她和嘉宾周婉京就其新小说《隐君者女》聊了虚构类文学创作在艺术圈语境下的特点和对严肃艺术批评的看法。 关键信息 第一部分: 1.《艺术永不眠》 这本书通过24个艺术故事及24份囊括艺术圈精粹的趣味清单,提供了一份帮助“理解”当代艺术的导图,告诉你当代艺术是如何构思、创作、收藏、拍卖,以及被仰望与被遗忘的。从2006年至今,艺术圈十余年来的起起落落尽在这不眠的24小时中。 故事发生的11个地点,都是当代艺术的核心地带,从机会更多的北京、市场更规范的上海,到安逸的成都、更具成长性的武汉;书中亮相的徐冰、张晓刚、方力钧、隋建国、刘小东、邱振中、吕澎等,从艺术家、批评家,到策展人、馆长、收藏家,都是中国当代艺术的焦点人物,其中有亲历者、贡献者、受益者,也有失落者、退隐者、离去者。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3406298/ 1. 毛旭辉 (1963年— ) 19生于中国重庆市,同年9月随父母移居云南省昆明市。1982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1984调入昆明市电影公司任美术师,从事绘制电影海报的工作。1993 留职停薪,成为自由职业画家。1996-1999在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2工作室任教(聘任)。2001调入云南大学艺术学院任教,现为云南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云南油画学会副主席。 1. 刘小东(1963年— ) 出生于辽宁锦州,先锋派画家。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其创作的油画《三峡新移民》,在北京保利2006秋季拍卖会以2200万元成交,刷新了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的世界纪录。曾在贾樟柯的电影《世界》中客串,也是贾樟柯2006年纪录电影《东》中的主人公。 1. 陈安健(1982年— )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在四川美术学院任教。 1. 叶永青 (1958年— ) 生于云南昆明,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现任四川美术学院教授。2019年3月,克里斯蒂安·西尔万指控叶永青抄袭,和以往单件作品引发的抄袭不同,叶永青被指控30年来持续不断抄袭西尔万的作品。 1. 胡慧姗纪念馆 该纪念馆是为纪念在汶川大地震中遇难的普通中学女生胡慧姗而建的一座永久性私人纪念馆,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建川博物馆聚落汶川地震博物馆旁的一片小树林中,占地面积52平方米,建筑面积19平方米,由建筑师刘家琨设计捐建。在建筑师的自述中,认为“对普通生命的珍视是民族复兴的基础”是这座建筑诉求的社会意义。 https://www.wikiwand.com/zh-cn/胡慧姗纪念馆 1. 黄专 (1958年—2016年) 著名艺术史家、批评家黄专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便以不同的方式介入当代艺术活动,他于1985至1987年期间参与编辑了《美术思潮》,1992年参与策划“广州·首届九十年代当代艺术双年展(油画部分)”,1994-1996年参与改版《画廊》,1997年开始担任何香凝美术馆馆聘研究员、策划人,2002年参与策划“重新解读:首届广州三年展”,2005年开始担任OCAT当代艺术中心的主任。 第二部分: 1.《隐君者女》 有别于一般描写爱情的青春文学作品,周婉京的《隐君者女》聚焦在当代中国80后、90后一代年轻人的焦虑与困境,通过北京与香港的双城记讲述了一个年轻女记者从流浪到归家的心灵之旅。书中的主角吴瑾瑜是一个普通的大院子弟,母亲在她儿时离开她去了美国,她的童年在怀念母亲与埋怨父亲中度过。她与父亲关系的疏离,致使她喜欢向陌生人吐露心声,她反复周旋在多个男人之间,寻找爱情,寻找母亲,也寻找真正的她自己。这些男人,有艺术家,有音乐人,有出版商,有咖啡厅老板,鲜活的形象跃然纸上,围绕着吴瑾瑜勾勒出一张北京文艺圈地图,诉说着几代人悄悄藏起的隐秘情事。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3438214/ 1.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是指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追求性别平权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女性主义的观念认为,现时的社会建立于一个男性被给予了比女性更多特权的父权体系之上。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女权运动不是要让女性对抗男性,而是去结束性别歧视,性剥削和压迫。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女性主義 1. October 十月 October 是由MIT出版的一本学术季度期刊,主要刊登当代艺术批评和艺术理论,以其先锋性和学术性闻名。 1. 《反美学》 哈尔·福斯特 著 本书多方面含括后现代人文论述的不同领域与面向,范围广被文化体制、意识型态、资讯传播、社会评论、文学与艺术批评等,理论与实践两不偏废,在光怪陆离的后工业社会破冰挺进。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331636/ 1. SoHo Sins 理查德·韦恩 著 由Hard Case Crime于2016年发行的这本犯罪小说从一场发生于90年代末的艺术藏家杀妻案出发,展现了整个当代艺术圈为金钱而狂的时代即将到来之际纽约艺术心脏SoHo区的多面相。作者理查德·韦恩 (Richard Vine) 是一位国际知名当代艺术评论家,现任艺术杂志《美国艺术》(Art in America) 主编,作为艺术圈内部人士,他的经验和日常所见所闻为小说的创作提供了难以取代的原材料。他用惊心动魄的故事携读者们走进纽约的艺术世界,踏入人心深处最黑暗的地带。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2621424/ 收听渠道 我们的网站主页是 http://artispoison.com/,你可以在网站上直接在线收听,并找到所有过往的节目。 苹果手机自带的播客app中搜索“艺术有读”订阅我们的节目。 喜玛拉雅fm上搜索“艺术有读”订阅。 网易云音乐上电台板块搜索、收听并订阅“艺术有读”。 荔枝fm上声音板块搜索搜索、收听并订阅“艺术有读”。 也可以在spotify流媒体平台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留言互动 官方微博:@艺术有读 主播胡湖微博:@ArtJeff 主播SAMMI微博:@Sammi嫄 官方邮件:[email protected] 最后致谢艺术家@anusman 为艺术有读节目设计绘制的节目LOGO 以及艺术家夏凡为我们制作的片头片尾音乐。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主播 · Sammi:Tabula Rasa Gallery 画廊联合创始人,总监 · 胡湖:姐夫拍,艺术比特app创始人 嘉宾 · 赵梦莎:艺术书展 abC(art book in China)联合发起人 abC官网:http://artbookinchina.com/zh/ 编辑:符诗瑶 杨威 剪辑:刘苑 本期艺术有读我们邀请到艺术书展 abC(art book in China)联合发起人赵梦莎,从世界各地的艺术书展聊到将于6.6-9日在北京时代美术馆举办的abC 艺术书展,希望大家都能到现场畅游书海。我们还将从在微博@艺术有读 转发这期节目的观众中抽取3位幸运听众赠送共6张VIP预展门票,欢迎大家多多参与。 艺术书展 abC 艺术书展 http://artbookinchina.com/en/bjabf19exhibitors/ UNFOLD 2019 上海 M50 http://www.shanghaiartbookfair.com/ 第一届纽约艺术书展由纽约的艺术书店Printed Matter 于2006年组织举办,参展方来自全球各地。 https://printedmatterartbookfairs.org/ 洛杉矶艺术书展,同样由Printed Matter 举办 https://printedmatterartbookfairs.org/ 比利时根特艺术书展 https://ghentartbookfair.org/ 莫斯科艺术书展 http://deficitartbookfair.ru/ 伦敦泰特美术馆 offprint 艺术书展 http://offprint.org/ 东京艺术书展 https://tokyoartbookfair.com/ 关键信息 1、埃德·拉斯查 (Ed Ruscha),1937年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的奥马哈,美国波普艺术的开创者之一,观念艺术的先锋人物。最早开始创作艺术书的艺术家之一。 2、豆荚 𝗣𝗢𝗗 豆荚 POD 于2018年成立,目前由三个女孩组成,嘉佳和豆豆十一岁,玥玥十岁,她们同时还是抓马宝贝少年剧场的成员。豆荚将以每年一本zine的形式,展现和讨论少年们的生活和观点。 POD第一期的主题为《Violence》,每个女孩用画面展现了自己了解或遭遇过的暴力,思考并理解暴力为何产生,以及遇到极端暴力我们如何保护自己。 3、上海书展,是上海市一项以读书为主题的大型文化活动,自2005年由上海联合书业会展有限公司举办,每年定期于8月份举办一届。 4、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简称“图博会”或“BIBF”)由多个政府机关合力主办,并由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承办,是中国“十一五”、“十二五”的重要会展项目。参展单位有国内的五百多家出版社外,也有来自海外,包括: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等数十个国家的机构,每届并设一主宾国,邀请其他国家介绍他们的文化。除了是刊物展览会外,图博会实是兼具书籍贸易、文化活动、业界沟通、文化交流等多功能的国际出版盛会。 5、美国艺术媒体 artnews 在2015年对于纽约艺术书展的报道中,提到从2006年创始,参展商数量从40家,参观人数六千人次到2015年为超过370家参展商,三万五千人参观。 http://www.artnews.com/2015/09/26/ny-art-book-fair-numbers/ 收听渠道 我们的网站主页是 http://artispoison.com/,你可以在网站上直接在线收听,并找到所有过往的节目。 苹果手机自带的播客app中搜索“艺术有读”订阅我们的节目。 喜玛拉雅fm上搜索“艺术有读”订阅。 网易云音乐上电台板块搜索、收听并订阅“艺术有读”。 荔枝fm上声音板块搜索搜索、收听并订阅“艺术有读”。 也可以在spotify流媒体平台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留言互动 官方微博:@艺术有读 主播胡湖微博:@ArtJeff 主播SAMMI微博:@Sammi嫄 嘉宾赵梦莎微博:@赵梦莎 官方邮件:[email protected] 最后致谢艺术家@anusman 为艺术有读节目设计绘制的节目LOGO 以及艺术家夏凡为我们制作的片头片尾音乐。 Special Guest: 赵梦莎.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关键信息 1.《明亮的泥土-颜料发明史》,艺术史的书写向来重技艺而轻材料,英国作家菲利普·鲍尔却让调色板上的无名英雄列队登场,以外观、气味、质地和名称彰显了颜料迷人的物质属性。他搅动炼金术师的坩埚,聆听画家与画材商的争执,又拈起科学家的色卡和棱镜,细腻地谱写出梦想家与手艺人协力合作、发明新颜料的漫长故事:千百年来,艺术需求刺激了化学工艺的演进,绘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色彩谱系又因科学而扩张。名画背后的科技革新,给我们带来了理解西方艺术史的独特维度。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139923/ 1. 菲利普·鲍尔(Philip Ball),英国科学与科普作家,《自然》期刊特约顾问编辑。他在牛津大学主修化学,后来又在布里斯托尔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所著的社会物理学著作《预知社会——群体行为的内在法则》(2004)获英国安万特科学图书大奖,另外还著有《牛津通识读本:分子》(2003)、《为帝国服务:希特勒时期为物理学真谛而战》(2014)、《图案密码:大自然的艺术与科学》(2016)等多部作品。 2. 青金石,最古老的矿物质颜料之一,经研磨制成群青颜料。群青(Ultramarine),是一种蓝色颜料,主要成分为双硅酸铝盐和钠盐以及其他一些硫化物或硫酸盐,出现在自然情况下生成的近似成分的青金石。圣母玛丽亚长袍的代表色。 4.铅白是一种从铅提取的合成无机色料,有毒性。是一种完全不透明的永久型色料,呈暖白色,具有快干、与其他颜料容易混合等特点,因为其着色度低,所以与其他色料混合后只稍许降低色彩的浓度。锌白,覆盖力不强,时间长容易开裂。钛白,铅白的代替色。 5.国际克莱因蓝(International Klein Blue)是蓝色系之一,在中国常简称为克莱因蓝。因法国艺术家伊夫·克莱因首次混合而成申到专利而得名。伊夫·克莱因早期的事业中广泛地运用克莱因蓝,直到1958年,克莱因开始一系列以克莱因蓝为主要单色题材的艺术品。他让模特儿赤裸身体,染上国际奇连蓝颜料,滚动在空白的帆布中。 6. 6.印度黄颜料是在15世纪从波斯传入印度的,并且在1780年开始有在欧洲使用的记录。这种颜料散发着一种恶臭,但没有人知道它是如何被生产出来的。据传在印度孟加拉邦的一个小城,人们用特殊的方法养着一小群牛,大部分是母牛,这些牛仅被喂以芒果叶和水,因此尿出来的尿呈亮橙黄色。这样的尿被收集起来,加热产生沉淀,干燥后被制成小砣的色素;然后运往欧洲,再经纯化加工成为品牌颜料。但这一广为人知的说法并没有实际证据能证实。 7.湿壁画(fresco buon),原意是“新鲜”,是一种十分耐久的壁饰绘画,泛指在铺上灰泥的墙壁及天花板上绘画的画作,14-16世纪时所形成于意大利。通常是先在墙壁上抹上几层灰泥,有时多达四层。在倒数第二层(意大利文:arricciato,意为粗抹)上勾出要画的图形(即初步轮廓,意大利文:sinopia,义为草底)。然后刷最后一层石灰浆(意大利文:intonaco,意为刷灰)。研磨好的干粉颜料掺入清水,制成水性颜料,趁石灰浆未干前,再将颜料涂在刚抹在墙壁表面的湿灰泥,刷灰面积够一天的工作(意大利文:giornata,意为一日量),再等待灰泥干燥凝固之后,便永久保存于墙壁表面。其缺点是干得很快,绘图者动作必须很快。为了避免与灰泥层的石灰发生化学反应,某些色彩必须干涂(secco)上去;许多画面的细节也都采用这种处理办法。干壁画(fresco secco)并不像湿壁画那样与灰泥层牢固地凝为一体,所以随着时间的流逝就会剥落。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F%95%E5%A3%81%E7%95%AB 8.蛋彩画(又称坦培拉,英文:Tempera或Egg Tempera),是15世纪的欧洲绘画方式,盛行于文艺复兴初期,主要是将鸡蛋混入绘画颜料当中来绘画,有很多种混合方式。蛋彩画颜料干的时间非常快,因此绘画技巧是一次只上一点点、薄薄的一层,并尽量使用十字型笔触(cross-hatching)。在蛋彩画没干时,颜色非常浅、干了之后、就会变得深色而带有光泽,色彩层次丰富、透明。蛋彩画往往被运用在薄薄的半透明和全透明的图案中,因为当蛋彩颜料干了之后,就会造成矇眬而柔和的效果,正因为它不能像油画一样反复涂上厚厚的油彩,蛋彩画很少能像油画画出非常深的深色。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B%8B%E5%BD%A9%E7%95%AB 9.点彩画派(又称点描派;英文:Pointillism)是一种用很粗的彩点堆砌,创造整体形象的油画绘画方法,创始人是秀拉和希涅克,此名称是来源于1880年代的艺术批评家们对他们绘画的讽刺,现在则成为一个正式名称。点彩画派又称新印象主义,也叫分色主义,其主要代表人物除了创始人外,还包括毕沙罗等人。点彩画派的画家反对在画板上调色的绘画方法,他们只用四原色来作画,用色点堆砌,如同电视机显像的原理一样,利用人类视网膜分辨率低的特性,使人感觉出一个整体形象。 10.油画颜料以油作为媒介,干燥时间长,颜色间的融合柔顺。丙烯,以水作为媒介,能快速干燥。采用聚丙烯酸乳液为粘合剂,主要组分是聚合物和水,聚合物含量为45%、水和其它物质为55%,微小的固体颗粒直径为0.1um-0.2um,不溶于水,但能分散悬浮在水中。 11.阿尔布雷希特·丢勒(德语:Albrecht Dürer,1471年5月21日-1528年4月6日)德国中世纪末期、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油画家、版画家、雕塑家及艺术理论家。他在二十多岁时高水准的木刻版画就已经使他称誉欧洲,一般也认为他是北方文艺复兴中最好的艺术家。丢勒借由他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认识,将罗马神话带进欧洲北方的艺术,这也使他成为北方文艺复兴中最重要的画家之一,而他也有许多的理论,其中包括了数学定理、透视及头身比例等。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5%B0%94%E5%B8%83%E9%9B%B7%E5%B8%8C%E7%89%B9%C2%B7%E4%B8%A2%E5%8B%92 12.乔托·迪·邦多纳(Giotto di Bondone,约1267年-1337年1月8日)意大利画家与建筑师,被认定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开创者,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西方绘画之父"。在英文称呼就如同中文一样,只称他为Giotto,乔托。艺术史家认为乔托应为他的真名,而非Ambrogio(Ambrogiotto)或Angelo(Angiolotto)的缩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6%AC%E6%89%98%C2%B7%E8%BF%AA%C2%B7%E9%82%A6%E5%A4%9A%E7%B4%8D 13.阿佩莱斯(Apelles),约活动于前4世纪前后。古希腊画师之一,后移居以弗所,先后在科林斯、雅典以及佩拉的马其顿宫廷从事创作(效力于腓力二世、亚历山大大帝)。他是最著名且最受赞美的希腊画师,主要以肖像画闻名。最著名的绘画作品为《跃出海面的阿佛洛狄忒》。迄今所知,他的其他作品包括《携有霹雳的亚历山大》及一幅自画像(为史载最早)。他还著有关绘画的专著,但其作品均已失传。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4%BD%A9%E8%8E%B1%E6%96%AF 14.提香(Tiziano Vecelli或Tiziano Vecellio,约1488/ 1490年– 1576年8月27日),英语系国家常称呼为提香(Titian),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威尼斯画派的代表画家。提香出生于意大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卡多列,10岁时随兄长到威尼斯,在乔瓦尼·贝利尼的画室学画,与画家乔尔乔内是同学。在提香所处的时代,他被称为“群星中的太阳”,是意大利最有才能的画家之一,兼工肖像画、风景画及神话、宗教主题的历史画。他对色彩的运用不仅影响了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画家,更对西方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F%90%E9%BD%8A%E5%AE%89%E8%AB%BE%C2%B7%E7%B6%AD%E4%BC%BD%E7%95%A5 1. 提香的《酒神巴库斯与阿里阿德涅》(1523)是当时几乎所有已知色料的“显示图”。 16.伦勃朗·哈尔曼松·范·莱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年7月15日-1669年10月4日)是欧洲巴洛克绘画艺术的代表画家之一,也是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绘画的主要人物,被称为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C%A6%E5%8B%83%E6%9C%97 17.约翰尼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 ,1632年10月31日-1675年12月15日),是一位17世纪的荷兰黄金时代画家。他毕生工作生活于荷兰的代尔夫特(Delft),有时也被称为代尔夫特的维米尔(Vermeer van Delft)。维米尔与伦勃朗经常一同被称为荷兰黄金时代最伟大的画家,他们的作品中都有透明的用色、严谨的构图、以及对光影的巧妙运用。维米尔善于精细地描绘一个限定的空间,优美地表现出物体本身的光影效果及人物的真实感与质感。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9%AC%C2%B7%E5%BC%97%E7%BE%8E%E5%B0%94 18.约瑟夫·玛罗德·威廉·特纳(1775年4月23日-1851年12月19日),简称J·M·W·特纳(J. M. W. Turner)或威廉·特纳(William Turner),又译透纳,英国浪漫主义风景画家,水彩画家和版画家,他的作品对后期的印象派绘画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在18世纪历史画为主流的画坛上,其作品并不受重视,但在现代则公认他是非常伟大的风景画家。 19.特纳的《尤利西斯嘲弄波吕斐摩斯》(1829)首次面世时受到某些人的嘲笑,一位评论家称其“着色疯狂”。 20.欧仁·德拉克拉瓦(Eugène Delacroix,1798年4月26日—1863年8月13日)是法国著名浪漫主义画家。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C%A7%E4%BB%81%C2%B7%E5%BE%B7%E6%8B%89%E5%85%8B%E7%BD%97%E7%93%A6 21.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年12月31日-1954年11月3日)是一位法国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及版画家。马蒂斯与毕加索、马歇尔·杜尚一起为20世纪初的造型艺术带来巨大变革。他也是野兽派的领袖。野兽派主张印象主义的理论,促成了20世纪第一次的艺术运动。使用大胆及平面的色彩、不拘的线条就是马蒂斯的风格。风趣的结构、鲜明的色彩及轻松的主题就是令他成名的特点,也使得其成为现代艺术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A8%E5%88%A9%C2%B7%E9%A9%AC%E8%92%82%E6%96%AF 22.马克·罗斯科 (Mark Rothko,1903年9月25日-1970年2月25日),生于沙俄时代的拉脱维亚,1910 移民美国。年青时以兼职赚取费用求学,当过演员、场记、画家、侍者。1929年成为一所犹太教会的兼职教师,也是表现主义时的创始成员。后因患病、沮丧、忧郁、酗酒及服用过量镇定剂和抗忧郁药物,导致于1970年切断静脉自杀身亡。尽管他本人排斥被打上流派分类的标签,但他的作品和画风依然被认为是抽象表现主义的典范之作。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9%AC%E5%85%8B%C2%B7%E7%BD%97%E6%96%AF%E7%A7%91 23.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年12月16日-1944年12月13日),出生于俄罗斯的画家和美术理论家。进莫斯科大学后,就读法律和经济学。1896年在慕尼黑学习绘画(写生,素描和解剖学),在俄国革命之后的1918年返回莫斯科。因为前卫艺术与官方的现实主义艺术相悖,1921年他回到德国,从1922年在包豪斯开始任教,1928年加入德国国籍,直至1933年包豪斯被纳粹关闭。此后定居法国,在1939年加入法国国籍,1941年法国被纳粹占领,康定斯基没有选择前往美国定居,他在1944年逝于巴黎近郊的塞纳的内依。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3%A6%E8%A5%BF%E9%87%8C%C2%B7%E5%BA%B7%E5%AE%9A%E6%96%AF%E5%9F%BA 24.约翰·伊登(Johannes Itten,1888年11月11日-1967年3月25日),瑞士表现主义画家、设计师、教师、作家和理论家;与德裔美籍画家利奥尼·费宁格和德国雕塑家格哈德·马可斯,在德国建筑师沃尔特·格罗佩斯的领导下,为魏玛包豪斯的核心成员。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4%84%E7%BF%B0%C2%B7%E4%BC%8A%E7%99%BB 25.恩斯特·汉斯·约瑟夫·贡布里希爵士(Sir Ernst Hans Josef Gombrich,1909年3月30日-2001年11月3日),英国艺术史学家与艺术理论家。其代表作包括《艺术的故事》、《艺术与幻觉》等。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1%A9%E6%96%AF%E7%89%B9%C2%B7%E8%B4%A1%E5%B8%83%E9%87%8C%E5%B8%8C 26.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年10月6日-1965年8月27日),瑞士-法国建筑师、室内设计师、雕塑家、画家,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是功能主义建筑的泰斗,被称为“功能主义之父”。他和巴克敏斯特·富勒、密斯·凡·德罗并称为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勒·柯布西耶致力于让居住在拥挤都市的人们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在都市计划有相关的影响,也是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的创始成员。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B%92%C2%B7%E6%9F%AF%E5%B8%83%E8%A5%BF%E8%80%B6 延伸阅读 1.四原色,黑白红黄。Vox 视频 The surprising pattern behind color names around the worl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MqZR3pqMjg 2.歌德的《颜色论》,1810年出版发行。 3.《颜色的故事》,作者维多利亚·芬利从小痴迷色彩,自童年时代就立志探究每一种颜色的起源与变迁。她在阅读大量有关色彩的书籍之后,不辞劳苦走访世界各地,寻取色彩的第一手资料,足迹遍及南美、澳大利亚、阿富汗、伊朗、印度等地,她甚至到过中国的敦煌和法门寺。沿途的发现常常让她大吃一惊:洋红原本出自南美洲仙人掌上的一种寄生虫——胭脂虫的鲜血,而昂贵的紫色则来自海蜗牛的眼泪!她在讲述每一种色彩的来龙去脉的同时,又穿插进旅途中的逸闻趣事,使得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如同一次轻松迷人、多姿多彩的色彩旅行。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223917/ 4.《色彩构成》,作者约瑟夫·亚伯斯,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及教育家之一。原籍德国,早年任教于包豪斯艺术学院,后因躲避纳粹的迫害于1933年移民美国,在黑山学院任教16年,1950年加入耶鲁大学,担任设计学院主席。他于1968年被选入国立艺术和文学学院,且是耶鲁大学的艺术名誉教授,,直到1976年逝世为止。 亚伯斯说:“我没教过艺术,我教的是哲学;我没教过绘画,我教的是观看。”他要学生打开视野,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追求最简介、最清澈的形式,让生活更真实,更精粹,影响了全世界的现代艺术的教育观念。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565990/ 5.《中国画颜色的研究》作者于非闇,是研究中国传统绘画颜色、颜料的里程碑式的作品。作者是中国第一流的工笔重彩画家,在中国传统颜色、颜料的理论和实践上,有极高的追求与丰富的经验。本书对传世文献做了通盘梳理,又阐述了作者本人目验晋唐宋元名迹后加以实践所得的种种新知。作者在书中毫无保留地公开了自己研漂、使用颜料的多项秘技,比如清代基本失传的槐花水调合石绿的方法,用竹筒澄漂朱砂、石青的方法,使用铁朱、蛤粉的技法,临摹宋元画作的敷色与绢本衬背技法等。如果不是于非闇当年留下这部详尽阐释中国传统颜色的作品,那么许多古代颜色、颜料的技法,也就永远湮没。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17369/?from=tag 1. 三色艺术史 A History of Art in Three Colours (2012)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0503584/ 1. 电影 透纳先生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1319853/ Special Guest: 周翊.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1、《无主之作》,导演: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尔克 该片由塞巴斯蒂安·科赫、汤姆·希林、葆拉·贝尔出演,源于真实事件,讲述艺术学生Kurt Barnert爱上了同学Ellie Seeband,Ellie的爸爸Carl Seeband却不喜欢他,但他们的命运仍被多年前一起可怕的罪行联系在了一起。事关Barnert的身世:他是从东德逃往西德…… https://m.douban.com/movie/subject/26701196/ 2、格哈德·里希特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erhard_Richter 格哈德·里希特官网 https://www.gerhard-richter.com 3、约瑟夫·博伊斯(德语:Joseph Beuys,1921年5月12日-1986年1月23日)是著名的德国艺术家,其作品包括各种雕塑、行为艺术,信奉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的观点。代表作如《如何向死兔子讲解图画》《油脂椅》等。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A%A6%E7%91%9F%E5%A4%AB%C2%B7%E5%8D%9A%E4%BC%8A%E6%96%AF 4、堕落艺术(德语:Entartete Kunst,英语:Degenerate Art)又译作颓废艺术,是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纳粹德国在官方宣传中创造的美学概念,是当时被定为具有厌世主义倾向的艺术的总称。从内容上看,堕落艺术涵盖了大部分的现代艺术,也包括了几位特定的作者。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egenerate_art 5、杜尚《下楼梯的女人》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ude_Descending_a_Staircase,_No._2 里希特 1966年的 ema(nude on a staircase) https://www.gerhard-richter.com/en/art/paintings/photo-paintings/nudes-16/ema-nude-on-a-staircase-5778 6、电影中的 mother and child, 后来改名为 aunt marianne, (1965),婴儿就是李希特本人。 电影中的 family at the seaside,是他第一任妻子的家庭照片。 https://www.gerhard-richter.com/en/art/paintings/photo-paintings/families-11/family-at-the-seaside-5504 8、纽约客关于这部电影的特写故事 https://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19/01/21/an-artists-life-refracted-in-film 相关阅读与电影 1、里希特传记 Gerhard Richter: Ein Maler aus Deutschland Das Drama Einer Familie by Jurgen Schreiber https://www.amazon.de/Ein-Maler-aus-Deutschland-Richter/dp/3866120583 Gerhard Richter:A Life In painting by Dietmar Elger https://www.amazon.com/Gerhard-Richter-Painting-Dietmar-Elger/dp/0226203239 2、格哈德·里希特的绘画 Gerhard Richter Painting (2011)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6780828/ 关于里希特的采访与书籍 1、Gerhard Richter: Panorma,里面收录了嘉宾赵阿萌提到的前泰特现代美术馆馆长SIr Nicholas Serota 和里希特的采访。 2、《格哈德·里希特:时代的图像》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5776434/ 3、《形象的模糊:里希特艺术笔记和访谈》2007,朱其编译。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316802/ 延伸阅读 1、《中国》(Chung Kuo, Cina)是意大利左派导演安东尼奥尼于1972年在中国拍摄的一部纪录片,片长217分钟。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B%BD_(%E7%BA%AA%E5%BD%95%E7%89%87) 2、塔可夫斯基执导的电影《安德烈·卢布廖夫》 15世纪初,俄罗斯动荡时期。著名圣像画家安德烈·卢布廖夫(安纳托里·索洛尼岑 Anatoli Solonitsyn饰)在大公的邀请下前往莫斯科为教堂作画,受到了贵族式的服务与对待。然而,卢布廖夫却身处在一个饱受鞑靼人铁蹄践踏和充满灾难残杀的悲惨时代。目睹了黎民百姓在大公暴政下的水深火热,卢布廖夫毅然离开教堂返回修道院。不久,卢布廖夫被迫再度回到莫斯科进行圣像创作。然而面对居民被无辜的残杀,教堂在战火中被无情的摧毁,卢布廖夫再次陷入艺术与现实巨大反差的质疑之中,拒绝继续作画。1423年,鞑靼人的军队终于被赶出俄罗斯的大地。在经历了炮火、鲜血的锤炼洗礼后的卢布廖夫,终于完成了传世名作《三位一体》的创作。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298248/ 3、《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导演杨德昌 https://m.douban.com/movie/subject/1292329/ 4、2008年5月-7月 里希特中国美术馆个展视频 https://www.gerhard-richter.com/en/videos/exhibitions/paintings-1963-2007-10 收听渠道 苹果手机自带的播客app中搜索“艺术有读”订阅我们的节目。 喜玛拉雅fm上搜索“艺术有读”订阅。 网易云音乐上电台板块搜索、收听并订阅“艺术有读”。 荔枝fm上声音板块搜索搜索、收听并订阅“艺术有读”。 也可以在spotify流媒体平台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留言互动 官方微博:@艺术有读 主播胡湖微博:@ArtJeff 主播SAMMI微博:@Sammi嫄 官方邮件:[email protected] 最后致谢艺术家@anusman 为艺术有读节目设计绘制的节目LOGO 以及艺术家夏凡为我们制作的片头片尾音乐。 Special Guest: 赵阿萌.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关键信息 1、《钱暴》,作者乔治娜·亚当。作者以个人经验,透过迷人的细节,讲述一小群人与机构如何导引出最新的发展:拍卖公司如何成为一个全球化的、几近割喉的「艺术商业」公司;中间商与超级掮客的涌现及其做案手法;网路销售艺术品的新疆界;艺术藏家背景的根本性改变;名牌艺术家的现象与艺术博览会的激增等等。其动人紧凑的资讯编写,很适合藏家与所有想要了解存在于现今艺术市场前所未有的进化的人。 https://www.douban.com/search?source=suggest&q=%E3%80%8A%E9%92%B1%E6%9A%B4%E3%80%8B 2、《钱暴后的暗处》,作者乔治娜·亚当。本书揭开21世纪艺术市场大爆发后产生的各种过度行为和奢侈现象,具体描绘了艺术家面对金钱诱惑的贪婪心态和艺术品商品化的过程,以及艺术在全球富豪资本家的暗盘交易中的地位。作者以实际案例解读艺术市场大爆发后繁荣喧嚣的黑暗面,有如说故事般的情节,将艺术市场的种种争议和阴谋,栩栩如生呈现在读者面前。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685278/ 3、乔治娜·亚当(Georgina Adam),投入艺术市场和艺术论述书写超过三十年。2000-2008年间担任《艺术新闻》(The Art Newspaper)艺术市场版编辑,目前仍为此版的特约。曾为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撰写每週专栏,于2016年结束这份长达八年的工作。2014年出版《钱暴:21世纪艺术市场大爆发》一书。除了在艺术市场的专业领域外,她同时对新兴文化中心深感兴趣。亚当亦于伦敦苏富比艺术学院讲学,并参与多场以艺术市场为主题之研讨论坛:她也是「话说画廊」(Talking Galleries)的董事会成员,并为女性艺术经纪人协会(Association of Women Art Dealers)赞助者、国际艺评人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rt Critics)与国际艺术研究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rt Market Studies Association)之成员。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eorgina_Adam 4、《KAWS溢价15倍,破亿独霸香港春拍,Instagram回应"想不到"!》 https://www.artnetnews.cn/market/kawsyijia15beipoyidubaxianggangchunpaiinstagramhuiyingxiangbudao-108607 5、达·芬奇《救世主》的俄富豪卖家和苏富比结下了什么梁子? https://www.artnetnews.cn/art-world/dafenqijiushizhudeefuhaomaijiahesufubijiexialeshenmeliangzi-78536 6、《这个关于假画的大展:有诺德勒世纪大案中的“罗斯科",还有伪作的伪作……》 https://www.artnetnews.cn/art-world/zhegeguanyujiahuadedazhanyounuodeleshijidaanzhongdeluosikehuanyouweizuodeweizuo-69611 7、《美国艺术家基金会遭遇诉讼困扰》,基金会陆续解散:波洛克基金会1996年解散,安迪沃霍尔基金会2011年解散,里奇根斯坦基金会2011年解散,劳森伯格基金会2011年解散,凯斯哈林、巴斯奎特基金会2012年解散。 http://collection.sina.com.cn/hwdt/20120827/075481571.shtml 8、第五届「收藏家当代艺术藏品展」于2019年3月27日至4月22日假香港艺术中心包氏画廊举行。展览将以具代表性的收藏品以及中国当代艺术文献为基础,进一步认识中国不同地区的当代艺术创作,一窥中国当代社会、当代艺术、收藏与艺术的创作情况与生态景象。是次展出将透过管艺、陆寻及郑好三位中国收藏家之藏品,以及知名策展人及学者费大为与高名潞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文献纪录,呈现中国当代艺术收藏之多元面貌与历史。 http://timable.com/zh-hk/event/1767466 延伸阅读 1、《交易的艺术——全球金融市场中的当代艺术品交易》,作者诺亚·霍洛维茨 。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5818731/ 2、前泽友作,日本企业家和艺术收藏家。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9%8D%E6%B3%BD%E5%8F%8B%E4%BD%9C 3、甘兹夫妇是指维克多·甘兹(Victor Ganz)(1913-1987)及其妻子萨利·甘兹(Sally Ganz)(1912-1997),二人在一生中携手致力于艺术品收藏。 《环球艺术市场扫描——刷新世界收藏记录的甘兹夫妇》https://news.artron.net/20050716/n15417.html 收听渠道 我们的网站主页是 http://artispoison.com/,你可以在网站上直接在线收听,并找到所有过往的节目。 苹果手机自带的播客app中搜索“艺术有读”订阅我们的节目。 喜玛拉雅fm上搜索“艺术有读”订阅。 网易云音乐上电台板块搜索、收听并订阅“艺术有读”。 荔枝fm上声音板块搜索搜索、收听并订阅“艺术有读”。 也可以在spotify流媒体平台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留言互动 官方微博:@艺术有读 主播胡湖微博:@ArtJeff 主播SAMMI微博:@Sammi嫄 官方邮件:[email protected] 最后致谢艺术家@anusman 为艺术有读节目设计绘制的节目LOGO 以及艺术家夏凡为我们制作的片头片尾音乐。 Special Guest: 房方.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主播 · Sammi:Tabula Rasa Gallery 联合创始人,总监 嘉宾 · 高萌萌,艺术史学博士 · 周博,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博士 相关作品 1、《香港北魏真书》 “香港北魏真书”设计研究计划,总结长达六年的北魏书法研究和字体设计创作历程。本书收录了南北朝魏碑、清代书法家赵之谦到四十至七十年代盛行香港的北魏招牌书法源流和艺术价值,访寻香港北魏书法家区建公、苏世杰墨宝故事,还有于不同年代遍布香港城市街道和日常生活的北魏体应用实例,首次专访独步香江的货车北魏体设计者杨佳。字体设计师陈浚人,以设计思维分析北魏历史文化和创作精神,利用电子向量曲线和字体设计原理演绎当代香港北魏真书,设计案例多达二十多项。还有与多位设计创作人包括麦震东、谭智恒、柯炽坚和许瀚文的对谈系列,探究字体在城市和设计文化中的重要角色。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280319/ 2、《中国现代文字设计图史》 本书作者周博在过去近五年的时间中,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采访了北京、上海等地许多老设计师和青年设计师,并拜访了多位收藏家,以“图史”的形式,突出有代表性的字体设计师及其设计作品,以及影响字体设计发展的重要事件,清晰梳理出汉字字体设计在近现代中国的演变路径与设计精神之传承,并体现出设计师对字体的情怀如何在大时代背景下得以彰显;与此同时,也使许多渐渐被遗忘的文字设计作品得以重现,为字体设计从业者与爱好者呈现出500余幅珍贵文字设计作品。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292593/ 3、《字体摩登 : 字体书与中国现代文字设计的再发现(1919-1955)》 周博划定了1919-1955年这个历史单元,认为在这3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现代字体的设计经历了从萌芽到发展成熟的阶段,其间跨越了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发展最好的“黄金十年”(1927-1937)、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政权初步建立五年,时代的变迁也给文字设计的内容和形式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104104/ 4、《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 作者白谦慎从清代以来的碑学观念切入,通过对“所有出土文字遗迹都是书法”这一逻辑的廓清,探讨了书法经典化过程中文化、心理、体制等多重原因。该书花费大量笔墨,展现古代与今天“素人之书”的不同命运,指出当代书法界所标榜的“民间书法”概念名实不符,实际上只是提倡者的一种修辞策略,“平民性”的诉求看似开放,却有相当的局限。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906332/ 关键信息 1、为什么香港北魏真书被大量商家使用? 从文化的角度来讲,中国传统阶级文化,士农工商,读书人的喜好会影响到下面阶层。晚清到民国时期,知识阶级对魏碑的推崇,而后来香港也受此影响。 2、《东方杂志》 创办于清末(1904年3月)时,终于1948年12月,共四十四卷819号(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影响最大、刊期最长的一份大型综合性期刊。它以“启导国民,联络东亚”为宗旨,将研究国际问题、寻求民族出路作为刊物的侧重点,同时努力“介绍新知与传播文化”,举凡重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靡不论及备载,是一份全纪录式刊物,堪称半个世纪旧中国的缩影。内容涉及中国近现代方方面面,可以说包罗了世间万象,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保存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1441626/ 3、赵之谦(1829-1884),中国清代书画家、篆刻家。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㧑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赵之谦的篆刻成就巨大。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都从他处受惠良多。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5%B5%E4%B9%8B%E8%B0%A6 4、区建公(1887年-1971年12月31日),名建邦,字维屏,号建公,又号听香楼主,广东新会人,一生致力文教工作,精书法,兼善各体,尤以北魏书体独步书坛。1930年在香港设立建公书法学院,专心宏扬书艺,扶掖后进,对清贫学生,免费施教,前后四十一年,从未间断。当时,香港的商号和机构之牌匾和碑记,多出于其手。他又编印书法示范十余种,习字帖百余款,为当年中小学广泛采用,有助于香港书法艺术的普及和提升。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D%80%E5%BB%BA%E5%85%AC 5、二王,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并称为“二王”。 6、榜书,在榜、匾额上写的比较大的字。 7、唐驼(1871-1938),原名成烈,字孜权,号曲人,江苏武进人,近代中国知名书法家,善于题匾,书法风格时称“唐体”。曾书《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曾被称为题额写匾四大圣手[1]。又钻研印刷技术。发明有磨墨机。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4%90%E9%A7%9D 8、《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 晚清第一教科书。最初出版于1901年,全书四卷,分为八册,共收入3291个汉字,配有762幅插图。其后十余年间,此书流布极广,传世版本甚夥。但是,历经百年沧桑之后,最初的版本如今已极难觅得,当前坊间常见的影印本,多系据1904年第三十次印刷者影印,所据版本最早的也是1901年冬第四次印刷者。澄衷蒙学堂首任校长刘树屏主编,范字书写者为著名书法家唐驼。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5807664/ 9、宋松声编著的《彩色美术字》一书中纪录了1930年代,“商业建筑的招牌字体改用具有设计感和现代装饰风格的美术字。” 此书封面印有“匾额集”三字。 10、中华书局招牌 11、六必居招牌 12、1932年初邵洵美将出卖房产所得的5万美金巨款,向德国订购了全套影写版印刷设备,创办了上海时代印刷厂。1933年创办上海时代图书公司,出版《新月》、《论语》、《时代画报》、《万象》等刊物,“新诗库丛书”、“自传丛书”等,影响很大。1934年创办了《时代漫画》,并请鲁少飞担任主编,1937年7月因抗战终刊,共39期。该杂志主要刊登传统的讽刺漫画、都会写生和连环漫画等。其内版式、字体、广告设计亦可供今天参考借鉴。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2%B5%E6%B4%B5%E7%BE%8E 13、钱君匋设计的《文艺月报》创刊号,其刊头字体的设计也让人印象深刻。这几个字乍一看并不起眼,似乎是宋黑的变体,但仔细一看,就会发现,文艺月报的每一笔都刚直尖锐,所描述的显然是匕首的形状,而每一个字都是由诸多匕首组成。 14、鲁迅喜欢给自己的著作设计封面,这些字体设计,有的明显反映了受日本图案文字的影响,这与他日本留学经历不无关系,比如《奔流》(1928年)、《萌芽月刊》(1930年)、《文艺研究》(1930年)等。真正有鲁迅特色的是那些鲁迅用自己的书法所做的文字设计和装帧。譬如《热风》(1925年)、《不三不四集》(1936年)、《引玉集》(1934年)、《木刻纪程》(1934年)等。 15、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回国后,他把更多的精力转向文学,其文艺思想和实践对中国新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闻一多也设计过一些书刊封面,作品虽不多,却大都精彩绝伦。闻一多设计了多本书籍的封面,例如徐志摩的《巴黎的鳞爪》、《落叶》、《猛虎集》,梁实秋的《浪漫的与古典的》,以及闻一多自己的诗集《红烛》。 16、馆阁体,指因科举制度而形成考场通用字体,以乌黑、方正、光沼、等大为特点。区体赵面,骨架是唐代的楷书,面比较柔软,是赵孟頫的赵体书。 17、聚珍仿宋字体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甚至东亚汉字文化圈历史上重要且知名的一款字体,为丁辅之、丁善之兄弟所创制。后被中华书局收购。 18、立体阴阳花色字体,实际上就是后来所谓“美术字”中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性的文字。“美术字”,在民国时期又有“图案文字”、“图案字”、“装饰文字”、“广告字”、“艺术字”之称,这些称谓大多来自日本,而且,其写法与日本图案文字渊源颇深。 19、宋体字,是宋以来民间刻书的字体。是从楷体演变过来,但由于其折角硬朗,比楷书好刻很多,是生产力提高的一种字体,并且很多时候是由不识字的匠人刻制,因此也被称为匠体字。 20、报宋是中国大陆报纸正文普遍采用的宋体。第一代报宋于1964年设计完成,1997年、2004年北大方正又相继推出了第二代“新报宋”,第三代“兰亭宋”与“博雅宋”。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A%A5%E5%AE%8B 21、申报创刊号 22、天安门旁边的字,1949年时为钟灵写的大宋体:宋体字楷化,手写感很强。 Special Guests: 周博 and 高萌萌.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主播 胡湖:姐夫拍,艺术比特app创始人 嘉宾 aaajiao,艺术家,1984年生于陕西西安,毕业于武汉大学计算机系,现工作及生活于上海、柏林。主要个展:《屏幕一代》,K11上海,2013;《代号——aaajiao》,Leo Xu Projects,2015;《不确定》,杨画廊,2015;《电子遗留物》,OCAT西安馆,2016、《用户、爱、高频交易》,Leo Xu Projects ,2017;《暴食》,千高原,2018等。上海昊美术馆将于2019年4月举办HOW NOW·aaajiao个展。 陈楸帆,科幻作家,1981年生于广东汕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中文及艺术双学位,现工作及生活于北京、上海。已出版中篇作品《深瞳》(星云V,2006年),长篇小说《荒潮》(2013年),中短篇小说集《薄码》(2012年)、《未来病史》(2015年)、《人生算法》(2019年)等。陈楸帆还将担任2019年12月举办的第八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的执行策展人。 相关作品 《未来病史》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417638/ 收录陈楸帆发表于《文艺风赏》2011年第4-12期的9篇专栏文章,以切片形式呈现了技术变革导致可见未来的人的病变。2015年出版同名短篇集。 《荒潮》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0501664/ 陈楸帆的首部长篇小说,灵感来源于全球最大电子垃圾处理场汕头市贵屿镇,这里从90年代开始大规模回收欧美电子垃圾,当地环境的严重污染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陈楸帆据此虚构了《荒潮》中的“硅屿”,从这个意向出发,演化出一部融入潮汕地区文化、语言的科幻长篇。《荒潮》英文版由刘宇昆翻译,将于2019年4月在北美出版。 《人生算法》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366068/ 陈楸帆最新中短篇小说集,涉及男性受孕、新人类完美外观、云爱人、虚拟人生、人机交互写作等主题。在《造像者》中,一个名为CATNIP的AI通过算法构建出一种新的观看世界的方式,能拍出比人类更富感情和艺术性的照片。 《不确定》 杨画廊 2015.12.12 - 2016.02.09 http://www.galleryyang.com/Portal/zh-CN/Exhibition/Detail/7a9d1b08-0410-c87f-255a-cdda42a5f1c2 aaajiao认为,我们正在被一种技术进步和环境变化形成的新的社会结构所训练,在这个展览中,他想象出一种高度信息化的人类新族群,比我们更适应未来,甚至能替代我们。作品以雕塑和video的形式展现。 《用户、爱、高频交易》 2017.05.27 - 2017.07.02 Leo Xu Projects http://www.randian-online.com/zh/np_event/aaajiao-user-love-high-frequency-trading-leo-xu-projects/ 互联网赋予人的用户属性,超越了人的生物性,成为aaajiao近两年创作和研究的主线。在这个展览中,aaajiao选取高频交易这一经济行为,从70年代机械手的键盘操作,发展到今天精确到毫秒之内的自动化交易,以此为例讨论人类与机器的合谋。 I hate people but I love you / 我憎恨人但我爱你 单频彩色有声录像 25'04 2017 在线观看(需科学上网):https://vimeo.com/225883582 关键信息 《海伯利安》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117515/ 美国科幻作家丹·西蒙斯(Dan Simmons)自1989年起创作的长篇科幻小说,与阿西莫夫《银河帝国》并称为科幻文学史上不可逾越的两座丰碑。 《红色海洋》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266619/ 科幻作家韩松的长篇科幻,科幻迷心中比肩《三体》的史诗级作品。核战争后,人类将自己改造成水栖人,从陆地迁居海底,蓝色海洋变成红色海洋,文明开始了几千年的退化。全书由多个断章组成,部分篇章语言晦涩,弥漫着诡异的诗意。 《梦之海》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437740/ 刘慈欣短篇小说集,收录《梦之海》、《诗云》、《欢乐颂》等3篇“大艺术”系列,刘慈欣试图分别从音乐、冰雪造型、雕塑、绘画、文学、行为艺术等角度各创作一篇外星文明在地球上搞艺术的故事,实际只完成了3篇,类似的想法在其后续的小说中亦有体现。 《流浪地球》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6266893/ 根据刘慈欣发表于2000年第7期《科幻世界》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2009年春节上映以来接近50亿元的票房刷新了中国科幻电影的纪录,围绕这部电影的争论成为网络最热门的话题。 Special Guests: aaajiao and 陈楸帆.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主播 Sammi:Tabula Rasa Gallery 联合创始人,总监 胡湖:姐夫拍,艺术比特app创始人 纪录片The Price of Everything(万物有价) http://www.thepriceofeverything.com/ https://www.hbo.com/documentaries/the-price-of-everything 关键信息 1、藏家 Stefan Edlis 芝加哥塑料大王Stefan Edlis 和妻子 Gael Neeson 曾被媒体artnews评为世界顶级200位藏家之一。 2015年,夫妇两人向芝加哥艺术学院捐赠42件当代艺术作品,估价近5亿美金,是该美术馆收到的最大的一笔捐赠。其中包括九件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的作品,以及贾斯培·琼斯(Jasper Johns)三幅作品、罗伊·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两幅作品、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四幅作品和一件赛·托姆布雷(Cy Twombly)雕塑作品。 美术馆承诺,将为这些藏品设置常设展厅,并展出25年,之后的25年将捐赠作品与其他藏品交叉展出,这就是说,这笔捐赠的条件是这些作品将会对外公开展出至少50年。 2、苏富比专家 Amy Cappellazzo 苏富比环球美术部的主席(Chairman),艺术品顾问公司Art Agency Partner(AAP) 的联合创始人(播客In Other Words 就隶属于AAP)。在这之前,她曾在佳士得拍卖行战后与当代艺术部工作了十三年。 3、藏家 Inga Rubenstein 藏家,居住在纽约的社交名媛,曾是一位模特儿。 其丈夫Keith Rubenstein 是一位地产开放商。他们纽约的豪宅经常举办各种社交活动。 想一探其个人生活可关注她的instagram:ingarubenstein。 4、艺术家 Larry Poons 美国艺术家,1937年出生于日本, 上大学时学的是音乐专业,曾想成为一位职业音乐家,1959年看到Barnett Newman 的展览后决定放弃音乐事业,之后进入波士顿的艺术学院以及纽约艺术学生联盟学习艺术。Poons 现在依然在纽约艺术学生联盟(Art Students League Of New York)教书。 在1960年代,Poons 的抽象绘画作品曾广受好评,与Donald Judd,Frank Stella 齐名。60年代末他曾在美国最著名的Leo Castelli 画廊展出。 但到了80,9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Poons成为了被市场遗忘的艺术家,即使他仍然在持续创作。直到近几年,Poons 又被艺术市场挖掘,并被各种媒体报道称为“最被忽视的几位艺术大师“。 https://larrypoons.com/ 5、艺术家杰夫·昆斯(Jeff Koons) 美国著名的当代艺术家, 1955年出生,毕业于马里兰艺术学院和芝加哥艺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纽约。 他擅长使用日用品的复制品,以及卡通形象等大众文化中的图像语言来创作。 同时,昆斯也是艺术市场上最受欢迎和追捧的当代艺术家。 他的作品经常被拍出上千万美金的高价。 http://www.jeffkoons.com/ 6、杰夫·昆斯近期作品 Gazing Ball 系列 这一系列作品开始创作于2013年,昆斯将一个蓝色反光球放置在他复制的名画中。 昆斯自己曾在与《周末画报》的采访中说“这个有反射效果的小球,其功能就像是一个兔子洞,它反映了我们‘此时此刻和当下’的感觉。在小球的反射下,你也能融入这幅画中,深切感受画家们在历史上留下的种种关联。” 7、艺术家乔治·康多(George Condos) 1957年出生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当代艺术家,目前工作居住在美国纽约。康多是一个带有文艺复兴色彩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受到伦勃朗、委拉斯凯兹、弗拉戈纳尔、毕加索等艺术大师,以及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和日本漫画等风格的影响,艺术家在不断的实践与引荐中,融合自己的独特风格创造出各种视觉画面。 8、艺术家玛丽莲·明特(Marilyn Minters) 1948年出生,美国著名女性艺术家, 现生活工作于纽约。 她作品中经常呈现的是一种超写实风格,许多作品描绘了在情色作品中常见的沐浴场景,身处因水汽而模糊的玻璃之后的女性身体。高饱和度的色彩与广告手法的熟练运用使得明特的作品在极具摩登感的同时也让观众联想到19世纪著名艺术家莫奈及库尔贝的作品。 http://www.marilynminter.net/ 9、评论家 Jerry Saltz 《纽约杂志》的艺术评论人, 2015年曾获得美国国家杂志奖评论奖。2018年普利策奖(评论奖)。 他犀利辛辣而通俗的语言受到很多好评,他的短评也活跃于twitter 和instagram上,值得关注。 10、拍卖师西蒙·德普雷 (Simon de Pury) 1951年出生于瑞士,著名的拍卖师和藏家, 上世纪70年代曾在东京艺术大学学习艺术。八九十年代苏富比的超级拍卖师及欧洲区主席,2001年以合伙人身份加入Phillips拍卖行,带领Phillips对抗苏富比和佳士得,营造三足鼎立格局,2012年出售股份并离职。他的传记《苏富比超级拍卖师》在2016年出版。 11、艺术家 Njideka Akunyili Crosby 1983年出生于尼日利亚,先工作生活于加州洛杉矶。她的绘画取材于照片,试图在她的出生地尼日利亚和她成长第二故乡美国的文化边界之间进行对话,在融合这两个世界的可能性上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 https://www.victoria-miro.com/artists/185-njideka-akunyili-crosby/ 延伸阅读 1、Dark Side of the Boom: The excesses of the Art Market in the 21st Centry by Georgina Adam Paperback • 232 Pages • Size: 234 × 153 mm ISBN: 9781848222205 • Publication: January 5, 2018 亚马逊网有售,并有kindle版本。 2、《蘇富比超級拍賣師》,Simon de Pury,William Stadiem 譯者: 張穎綺 ·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7/02/04 語言:繁體中文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40969 收听渠道 我们的网站主页是 http://artispoison.com/,你可以在网站上直接在线收听,并找到所有过往的节目。 苹果手机自带的播客app中搜索“艺术有读”订阅我们的节目。 喜玛拉雅fm上搜索“艺术有读”订阅。 网易云音乐上电台板块搜索、收听并订阅“艺术有读”。 荔枝fm上声音板块搜索搜索、收听并订阅“艺术有读”。 也可以在spotify流媒体平台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留言互动 官方微博:@艺术有读 主播胡湖微博:@ArtJeff 主播SAMMI微博:@Sammi嫄 官方邮件:[email protected] 最后致谢艺术家@anusman 为艺术有读节目设计绘制的节目LOGO 以及艺术家夏凡为我们制作的片头片尾音乐。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