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 提到藏地的自然环境,可能大家脑海中会浮现出高原、雪山和湖泊——这些壮阔景致确实震撼,但这片土地上还蕴藏着更多细腻富饶的生机。 本期「隐秘之门」,我们邀请到《松赞四季》的导演Dá,以物候日历为线索,来聊聊他所观察与记录的藏地四季:从春日的高山杜鹃,到夏季牧场满山跑的牛羊;从秋日渐变的彩林,到冬天等黑颈鹤归来。你会听到一年200多天驻扎在藏地拍摄是什么样的体验,旅途中真挚热诚的人与村庄,以及一期一会的四季食单。 在Dá看来:当我们打开自己,发现身边的美,每一处都可以是旅行的起点。雅鲁藏布江畔的桃花汛将至,和我们一起动身去觅春吧🌸 内容提要 1:15 一年200多天驻扎藏区,四季是一个伪命题 4:20 石月亮的云海像聊天会,每分钟都有新故事 5:40 春有花开好,冬有候鸟归,物候串联起四季 7:05 片长从4分钟到14分钟,多的都属意外之喜 8:25 尼果寺和谐相处的孩子、动物与僧人 10:30 煨桑、热巴舞和日卦,对雪山的赞美与尊重 13:16 看粉色维纳斯带爬上山顶,宇宙渐次被照亮 15:19 地平线上巨大的红月,重复的壮阔与渺小 19:21 专家随手发来地址:这里,黑颈鹤正栖息 21:38 田间粘裤腿的种子,煮水可以治疗痔疮 24:16 没有精准的分秒时间,日子像河一样慢慢淌 25:08 季节食单:百花蜜,松茸烤鸡,苹果派与黑松露 32:14 村中吃席无需相识,坐下便是邻里乡亲 35:24 重新发现身边事物,每一处都是旅行的起点 ▲松赞之春 · 丽江的春日楸木 ▲松赞之夏 · 碧罗雪山的高山瀑布与原始森林 ▲松赞之秋 · 梅里谷久浓村的青稞地丰收 ▲松赞之冬: 来古冰川与蓝冰洞 ▲尼果寺的堪布正在教村里孩子们识字念书。 ▲中华蜂藏在深山之中,酿造的百花蜜有野花清香,每年夏天可在塔城吃到季节限定的百花蜜。 ▲来古海拔 4000 米以上的美西冰川,以其独特的蓝冰洞而闻名,图为拍摄团队在夜间徒步取景。 ▲香格里拉周边有许多隐秘的美景,前往亚丁路上的无底湖便是其中之一,有高山草甸、原始森林和清澈的高原湖泊。 ▲来古雾凇:干枯的树枝上挂上了晶莹剔透的雾凇,是蹲点几天后的惊喜收获。 ▲贡嘎曲德寺为钦则画派的发源地和萨迦派的重要寺院,寺院本身像是一座凝固了时光的博物馆。 -制作团队- 节目监制 | Hongjia 声音设计 | 甜食 平面设计 | Leis 照片 | Dá与松赞旅行 -节目音乐- Aleksey Chistilin《Inspiring Cinematic Ambient》
本期内容 本期是2024年“旅途来信”特辑💌我们邀请了隐秘之门和松赞的朋友们,来分享过去一年在藏地旅行时印象深刻的经历。 他们中有人get了自己的徒步心法,学会把脚下的路走得长一点,久一点;有人在桑耶寺偶遇停电,却仿佛踏进了几百年前的神圣空间;有人笑称自己是城市的牛马,被西藏的牛马治愈了;也有人被牧民的质朴和真诚所打动,领悟到生活本该有的简单与自由。 正如马尔克斯曾说:“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欢迎大家在评论区里分享2024年你们旅行记忆中的闪光瞬间;也祝福你们在新的一年旅途漫长,充满奇迹,充满发现✨ 内容提要 0:55 小张和治治:我们曾在雪山下给对方写信 8:16 Yang:草原上的牛粪,牧民们的金不换 13:22 洛桑:孩子想快点长大,去骑大马太阳花 15:09 周默:上田义彦告诉我,构图是摄影的敌人 20:19 丁丁:我终于get了徒步心法,一用就灵 24:17 汤圆:日经月累的玛尼珠,是老人的一生 28:30 艾昕:大家没有杂念,只想点燃手中的灯 30:24 马宏波:平安夜的藏文赞美诗和锅庄舞 31:56 心书:来自城市的牛马,被西藏牛马治愈了 33:27 木头:吃着路餐,头顶盘旋着猛禽之王金雕 34:28 老项:直播日照金山,像在高中操场看日落 35:27 鬼灯:那晚的银河也成为了现在我的一部分 36:26 斑马:金色的神山前,我深吸了一口气 37:15 苏菲:生命的力量,回归城市依然滋养着我 39:06 莉莉安:来古的那片冰蓝,是我梦中的情景 40:28 曹睿芝:洋流和山脉,来自大横断的地理浪漫 41:28 梓辰:仿佛时空交错,我踏进百年前的桑耶寺 42:05 施施:生活、旅行,冒险,祈祷别感到遗憾 ▲丽江茨满村漫步时发现的“悠闲”©《贤者时间》主播小张 ▲牧民正在捡拾新鲜的牛粪©《壮游者》主播Yang ▲上田义彦在西藏用大画幅相机进行创作©周默 ▲燃灯节僧人和民众们正在相互借用纸杯保护酥油灯©艾昕 ▲平安夜茨中教堂前盛装跳锅庄的当地村民©马宏波 ▲工作直播日照金山,可以每天抽空看云看山©项澄杰 ▲用手机“土法炼钢”的巴松措银河©鬼灯 ▲来古冰川与人的渺小©苏菲 ▲停电的桑耶寺只有天光和酥油灯,仿佛回到几百年前©梓辰 一则来自小宇宙的喜讯💌: 松赞「隐秘之门」荣获小宇宙“2024年播客大赏” 年度品牌播客 感谢大家这一年的关注和支持,欢迎在小宇宙、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QQ音乐等平台关注和订阅「隐秘之门」。也可以通过邮件:[email protected] 联系我们,写下您的建议和期待,感谢您的聆听。 -制作团队- 节目监制 | Hongjia 声音设计 | 甜食 平面设计 | Leis 照片 | 松赞旅行与受访者提供 -节目音乐- Aleksey Chistilin《Inspiring Cinematic Ambient》 Romeo《Spring》
本期内容 杀猪,是中国乡村过年的热闹前奏,云南的杀猪饭做法尤其丰富:大理的“猪肉刺身”生皮,鹤庆的凉拌“吹肝”,维西的“江边辣”,都充满了野性与想象力。 本期「隐秘之门」,我们来到云南维西县洛桑江初的老家,参与了一场地道的江边杀猪菜盛宴。不仅解锁了杀猪现场的神秘“隐藏菜单”,刻在DNA里的种地基因也隐隐作动:村里每户人家的菜园都像一本功夫独到的菜谱,蕴含着老一辈的智慧与讲究。 我们聊了聊杀猪刀的“SOP”,像密集“团建”一样的邻里相帮——在洛桑眼中,这都是人们对这片土地多年的理解与热爱。杀猪饭都吃上了,新年还远吗?走,跟我们去一趟云南,把每一顿饭都变成一场庆祝。 内容提要 1:15 金沙江:沙滩有金沙,阳光下闪闪发光 3:47 猪肉刺身、辣椒炖内脏,各有千秋的杀猪饭 5:58 腊月家家都请客,年关的乡村密集“团建” 10:58 好猪肉的脂肪是甜的,“配角们”也足够出彩 15:33 走进一个菜园,就打开了这家人日常的菜谱 17:48 黄肚皮鲤鱼最美味,烧鱼汤的腊肉要单独做 23:24 消失的田埂,水电站修建,记忆将失去载体 26:23 杀猪流程SOP,主人家提前给brief“对齐”需求 30:14 现场“隐藏菜单”:猪颈肉、猪胰现烤现吃 32:45 吹肝:花椒、白酒吹进猪肝,调料浸润气孔 36:13 江边九大碗:最爱酸菜炒肉和妈妈的江边辣 39:46 村中大院:出生、嫁娶、离世,都在大院发生 43:28 杀猪已非必要,但无意义的聚会反而更加珍贵 44:03 从家寄来的土猪肉和鹅蛋,是家园精神的延续 47:04 回到远方的家:安全感和土地的连接 本期嘉宾 洛桑江初,松赞人 小刘,「隐秘之门」主持人 ▲洛桑家后院一早就开始杀猪,烧水、捉猪、杀猪、烫毛、分肉,几个阿叔的分工井井有条。 ▲杀猪现场的“隐藏菜单”:直接把猪颈肉、猪腰、猪脾、猪脑放进炭火里烤,肉的香气与熟度是有层次的,油脂丰厚。 ▲腌制火腿要使用后腿,杀猪当天需要用盐封住腿肉,让它快速出血去腥,然后需放在缸中腌制数日,再悬挂在房梁上阴干,陈放三年的火腿味道最佳,肉质细、油脂薄、瘦肉多。 ▲吹肝是将白酒调和的草果、花椒、辣椒、茴香吹进新鲜的猪肝内部,外面再抹上一层辛香料进行风干。风干后的吹肝重新收缩紧密,随食随取,可切片生吃、可煎炒烹炸,可保存约一年之久。 ▲家中的女性们负责杀猪菜九大碗的料理烹饪,图中两人正在灌制血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家绝活,杀猪人家有时需要特意去请“做菜大师傅”来乡帮。 ▲江边辣是洛桑妈妈的拿手菜,这是一道辣椒炖内脏的盛宴,经过长时间的炖煮,咸鲜的汁水里夹杂着麻辣的劲道充盈内脏之中,吃完后,仿佛灵魂都得到了满足。 ▲塔城特有的“猪油拌饭”饱含着动物油脂所独有的浓烈丰盛的香气,刚炼出来的猪油洒在热气腾腾的米饭上,每一粒米都油光闪亮,酱油的咸鲜与葱花的清香,都在猪油的香气中被无限放大。 ▲洛桑家的九大碗:江边辣、酸菜炒肉、炖肥肉、猪肉炖海带、排骨炖萝卜、骨汤炖土山药、炸乳扇、泡椒花生萝卜凉菜,前五道基本为固定菜色,后四道看主人家发挥。 ▲进入腊月之后,江边村的人们几乎每天都能吃上不同人家的杀猪饭,大家借此机会相互走动和闲聊,堪称村落的密集“团建”月,也是当地人们维系关系的重要方式。 -制作团队- 节目监制 | Hongjia 声音设计 | 甜食 平面设计 | Leis 照片 | 松赞旅行 -节目音乐- Aleksey Chistilin《Inspiring Cinematic Ambient》
本期内容 茨中村,坐落在碧罗雪山和白马雪山之间的澜沧江河谷。19世纪法国传教士来到此地,惊讶地发现这里风土复杂而迷人,适宜葡萄生长;后来本地百姓也逐渐学会了葡萄种植和酿酒技术。百年后的今天,这里已发展出世界顶级葡萄酒产区的潜质,松赞茨中山居也即将开启新的旅程。 本期「隐秘之门」,我们邀请到松赞葡萄酒顾问全世平,带领我们一起探索香格里拉产区独一无二的风土,聊一聊葡萄酒文化如何“酿造”了茨中当地的生活。有人曾赞美葡萄酒是“瓶装的诗”,欢迎大家来到松赞茨中山居,体验这篇风土与人共写的诗章。 内容提要⭐️ 2:05 大香格里拉的复杂风土,世界顶级产区的潜力 4:14 雪山脚下的茨中村:传教士与葡萄酒的渊源 6:21 “黑珍珠”藏葡萄的农家酒:荒野中的花果香气 10:14 酿酒师日常:不高大不神秘,弯腰与土地对话 13:42 葡萄、虫子和鸟,顺应生物链的意外收获 17:05 核桃壳治疗生病的树,藏族人朴素的自然观 21:50 理想的葡萄酒:风土和气候的印记都在酒里 23:53 70%种植30%酿造,葡萄酒是葡萄生命的延续 25:17 冷凉峡谷V.S.干热河谷:温润与热烈的较量 31:03 藏香猪与琵琶肉:脂肪与单宁的完美交融 32:53 松茸和牦牛肉刺身:白葡萄酒的清爽平衡 33:28 从土地到酒杯,了解一杯葡萄酒的诞生 36:58 酿造让人重新理解时间与自然的尺度 本期嘉宾🎙️ 全世平,酿酒师、松赞葡萄酒顾问 周默,「隐秘之门」主持人 ▲茨中教堂,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由法国传教士主持兴建,时至今日教堂里还保存着当时酿酒的器皿和葡萄种植园。 ▲茨中村信仰文化多元,信奉天主教的村民会在礼拜日和宗教节日来到教堂进行弥散礼拜。 ▲德钦县云岭乡日咀村坐落在澜沧江边的干热河谷,海拔在2000-2200米之间,温度较高,热量充足,松赞酒庄在这里培育的赤霞珠成熟会更加充分。 ▲松赞茨中酒庄员工根据葡萄的成熟度、大小、形状等进行选择性的手工采摘,保证酿酒葡萄的均匀性和完整性。采摘时天气也非常重要,如果碰上下雨,雨水会稀释果实的风味;所以观察天气,是每一位葡萄园管理员的必备能力。 ▲葡萄采收之后还会在加工流水线上进行逐串逐粒的人工筛选,进一步剔除破碎、腐烂或不成熟的葡萄,清除叶子和叶柄,以求获得高品质的葡萄酒。 ▲在酿酒师全世平看来,葡萄酒是葡萄生命的延续。打开一瓶酒,能够喝出当年的风土印记,是大自然最好的馈赠。 ▲采收葡萄和酿造之时,当地的百姓们会前往煨桑台祈福,邀请僧人们诵经,感谢风雨和阳光的恩泽。 ▲松赞葡萄酒顾问全世平正在酿造和调试葡萄酒 ▲松赞茨中酒庄日咀村葡萄园本地员工的合影 ▲松赞茨中山居酒庄酒窖 -制作团队- 节目监制 | Hongjia 声音设计 | 甜食 平面设计 | Leis 照片 | 周默、马宏波、松赞旅行 -节目音乐- Aleksey Chistilin《Inspiring Cinematic Ambient》 Lux-Inspira《Love Present》
本期内容 狗吠,牛铃,藏笛,牧歌——高原牧场就像一个透明的音乐厅,每时每刻都在上演自然与人的交响乐。 本期「隐秘之门」的嘉宾热西才让旦是一名藏族民间音乐传承人,他在过去20年间,辗转于藏地不同的村庄,收录了3000多名民间艺人、近上万首民间音乐。在他看来,民间歌者链接着一个村落的过去和当下,是整个族群的灵魂;民间音乐也不应放进尘封的数据库,而应从当代的土壤长出新鲜的枝芽。 我们和热西才让旦聊了聊他这些年田野调查的经历,以及藏地音乐的独特之美。通过他的分享,或许我们可以跳出声音的茧房,潜入草原与高山的音乐溪河,顺流徜徉与倾听。 内容提要 1:03 马背上的童年:辽阔的牧场是透明的音乐厅 5:28 一台录音机和300个卡带,出发去田野 7:50 青海热贡六月会:完全进入内在的忘我状态 9:49 自在潇洒的民间艺人是一个村落的灵魂 13:05 一首曲子的来龙去脉有上百条田野笔记 14:51 录音保持自然的声场,苍蝇的嗡鸣也穿梭其中 16:49 民歌是口传心授,乐谱是不成功的翻译 21:54 阿里古老,工布轻快;山区跳跃,高原平缓 24:55 改编传统民歌像烹饪好的食材,切忌过度加料 27:55 听见童年:不光是孩子,大人也需要儿歌 31:07 好的环境能产生好的声场,每个人都可以歌唱 33:20 旅行时不妨走出声音茧房,潜入当地音乐之溪 本期嘉宾 热西才让旦,藏族歌者、民间音乐传承人 泓嘉,「隐秘之门」主持人 ▲香格里拉维西县塔城镇收集民间音乐现场 ▲四川德荣收集民间音乐现场 ▲收音时会尽可能选择民间艺人熟悉的环境,保持自然的状态,图为云长爷爷和彭措夫妇在自己家中录制热巴调 ▲热西才让旦在接受102岁老艺人的祝福 ▲青海华隆回族自治县科巴村儿童夏令营教学 -制作团队- 节目监制 | Hongjia 声音设计 | 甜食 平面设计 | Leis 照片 | 热西才让旦、松赞旅行 -节目音乐- Aleksey Chistilin《Inspiring Cinematic Ambient》 热西才让旦《心愿》、《三朵花》、《太阳叔叔》以及部分田野调查素材
本期内容 提到普洱,可能大家的第一反应是普洱茶;的确,这座小城的节奏就像用心喝茶一样缓慢。本期「隐秘之门」,我们邀请到普洱大开河咖啡庄园的主理人梅子,聊一聊这座城市的“慢”气质从何而来,当地有哪些好吃好玩的土著推荐,以及咖啡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 梅子赞美了普洱的山中四季:冬日有云海和野生大象来做客,夏季有彩虹和萤火虫之舞;她还安利了各种奇野的普洱菜:昆虫宴、牛撒撇、臭豆腐煮鱼——听上去或许有些匪夷所思,但正如汪曾祺所说:“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 和我们一起放慢脚步,去普洱的秋意里漫游吧。 内容提要⭐️ 1:26 普洱-昆明:三天两夜卧铺车到2.5小时高铁 2:56 九县一区26个民族,“水又族”才是少数民族 5:21 童年往事:背筐发咖苗,蹲地拔杂草 9:57 从0到1,一杯咖啡如何诞生? 13:15 咖啡渣冥想屋:摇晃的树,掠过的鸟 14:55 山中四季:野生象群、大合唱与飞舞的生命 18:48 思茅二中鸡脚:火烤辣椒舂碎真上瘾 21:57 必尝土菜:土鸡炖甜笋,牛扒烀,水腌菜炒肉 27:43 芒果拌菠萝:酸甜辣循环,口水无限分泌 29:48 重口爱好者:油呛心管和牛皮,臭豆腐煮鱼 31:21 虫子宴:凶猛的酸蚂蚁和蜘蛛也是盘中餐! 36:52 五月五,换肠肚:每家每户都有养生食谱 41:02 味蕾猎奇记:牛胃液撒撇,拉祜血炒肉 43:46 热闹五一菜市场,慢生活行署大院戴家巷 48:53 普洱,一座以0.5倍速生活的小城 本期嘉宾🎙️ 梅子,普洱大开河咖啡庄园主理人 泓嘉,「隐秘之门」主持人 ▲梅子一家全家福:爷爷从1988年开始种植咖啡,父母也一直致力于咖啡第一产业,传到梅子第三代开始尝试精品咖啡与咖啡庄园转型的道路(猜猜哪个是梅子?) ▲毕业后重返家乡,在咖啡田中劳作的梅子 ▲左图:咖啡花每年四五月开花,有茉莉、栀子和橘子的清香;右图:11月到3月期间的咖啡果采摘季。 ▲不同成熟度的咖啡果:全红果做出来的咖啡风味最佳。 ▲不同的咖啡处理方式:水洗、蜜处理和日晒的咖啡豆。 ▲大开河咖啡庄园的冥想屋:用咖啡渣循环材料制作而成,每一个洞孔都可以看到不同的世界,让人专注于当时当下的感受。 ▲五一农贸市场里的大红菌、野生小苦瓜和甜笋;普洱从山地到雨林横跨700多公里,食材极为多样,买来最好当天烹饪,保持口感新鲜。 ▲普洱端午药根市集:红参、小红蒜、天麻、牛蒡子根、重楼、当归……家家户户都会用百草根炖猪筒子骨或鸡肉,用各种植物药材做成药膳汤,俗称“五月五、换肠肚”。 ▲左图:普洱烟火气十足的烤串,每一家店铺都有自己的独门秘籍;右图:油呛心管,用葱姜蒜、泡山椒等香料用宽油猛火爆香,下心管快炒,口感鲜辣脆嫩。 ▲普洱是一座适合骑行的城市,普洱绿谷酒店提供Brompton Barbour自行车租赁服务,并设计了不同的骑行路线,其中一条路线的终点是梅子家的咖啡庄园,流云与远岱尽收眼底。 ▲普洱绿谷酒店位于北部湿地公园内,被丰富多样的植物与动物环绕,享受人与自然的亲密相伴。 本期目的地索引: 咖啡推荐: * 普洱大开河咖啡庄园 * 炬点咖啡 * 简聿咖啡 * 目樵咖啡 * 11.22咖啡 美食推荐: * 当地人多的米线/米干店 * 老熊凉拌 / 老白族凉拌 / 马英凉粉 * 申记臭豆腐煮鱼 * 二中大妈烧烤店 * 云磨豆腐坊 * 孙博佤王宴 * 小池蜻蜓餐厅 * 大头炊哥清汤牛肉火锅 * 松赞普洱绿谷酒店餐厅 人间烟火: * 五一农贸市场 * 行属大院 * 戴家巷 生活公园: * 普洱北部湿地公园 * 洗马河水库 -制作团队- 节目监制 | Hongjia 声音设计 | 甜食 平面设计 | Leis 照片 | 梅子、松赞旅行 -节目音乐- Aleksey Chistilin《Inspiring Cinematic Ambient》 Evert Z《We Whistle While We Wander》
本期内容 冰川是地球的一本书,记录着这颗星球的历史。青藏高原素有“亚洲水塔”之称,庞大的冰川群孕育了奔腾不息的河流,滋养着我们璀璨的文明。 本期「隐秘之门」,我们邀请到常年往返于藏东南冰川的洛桑江初和山原猫创始人林毅,与我们分享冰川的奥秘:梦幻般的蓝冰洞是怎样形成的?冰川如何雕琢出地球上错综复杂的地貌?冰川周围有哪些奇妙的动植物繁衍生息?藏东南来古村的牧民又是如何世代与冰川为伴? 跟随我们深入冰川,探索生命的力量。 内容提要 0:34 冰川是地球的一本书,记录这颗星球的历史 3:36 从极地到赤道,南极和乞力马扎罗的雪 5:28 亲眼见证冰川的变迁,我们该如何回应? 9:29 冰川是大自然的雕刻师 11:41 回溯奔流的大河,寻找文明的源头 14:39 冰川观察手册:远观、俯瞰、亲密接触 16:09 蓝冰之美:如梦似幻的幽蓝世界 19:05 雅鲁藏布大峡谷:深处的冰崩如雷轰鸣 20:44 西藏杓兰与蓝大翅鸲的绚丽 24:15 可持续冰川探险,在冰川前理解自然 27:11 夏季来古:牧场与冰川比邻而居 29:18 冬季来古:寒冷中炙热的牧民生活 34:00 神奇塔黄:一片叶子里藏纳昆虫的世界 39:30 飞翔的胡兀鹫:狂风中的生命力量 本期嘉宾🎙️ 林毅,山原猫创始人、WWF注册环境教育讲师 洛桑江初,「隐秘之门」主持人 [图片]▲林毅(木头)在来古冰川 [图片]▲来古冰川是一组冰川的统称,其中壮观的雅隆冰川从岗日嘎布山海拔6606米的主峰,延伸至海拔4千米的岗日嘎布湖。 [图片]▲雅隆冰川的蓝冰洞:蓝冰通常密实坚硬,中波长较短的蓝光被致密坚厚的冰层散射,便呈现出水晶般美丽的蓝色。 [图片]▲冰川融化后形成的河流,雕塑着大地的形状。 [图片]▲来古夏季牧场就在冰川附近,当地牧民与冰川毗邻而居。 [图片]▲西藏杓兰:生于海拔2300至4200米之间,花大,俯垂,紫色、紫红色或暗栗色,通常有淡绿黄色的斑纹,花瓣上的纹理尤其清晰,俗称“仙女的拖鞋”。 [图片]▲塔黄:主要分布在4000-4800米的高山石滩及湿草地,形态像塔一样,最高能长到1.5-2米,是整个冰缘带植物里个头最高的植物。 [图片]▲蓝大翅鸲:俗名喜玛拉山蓝鸟,雄鸟有着丝绒般令人眩目的蓝色丝羽,燕子般轻盈的翼形,过着椋鸟式的群居生活,多见于针阔叶混交林的高树上。 [图片]▲胡兀鹫:属于大型猛禽,两翼展开能达到2.50米,有着优秀的飞行能力、强大的胃和好视力,因鸟喙下面有一簇倒垂的黑色刚毛而得名。 [图片]▲可持续的冰川旅行:跟随专业向导,了解当地环境与文化;选择已有小径,尽量减少足迹;使用可持续材料的装备,避免一次性用品,将垃圾带回;学习冰川生态与环保知识,提高意识、影响更多的人。 [图片]▲松赞来古山居:坐落于来古村,直面雅隆冰川。建筑设计采用集约预制生态模块化与自然建造思维,将平原城市完成的模块运输至高原进行组合,尽可能减少对高原脆弱环境的影响,做到了对冰川和村落最小的干扰与“轻轻落地”。 -制作团队- 节目监制 | Hongjia 声音设计 | 甜食 平面设计 | Leis 照片 | 木头、松赞旅行 -节目音乐- Aleksey Chistilin《Inspiring Cinematic Ambient》 Laurel Violet《Cold》
本期内容 100年前,美国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决定前往神秘的贡嘎岭探险,将亚丁三神山之美第一次呈现给了世界;100年后,松赞在亚丁村落下新的山居,沿着洛克与当地人转山的足迹,研发出亚丁“松赞小径”。 本期「隐秘之门」,我们邀请了旅行者、摄影师悟空,聊了聊他与约瑟夫·洛克在亚丁旅行中的奇遇交错;以及作为松赞旅行产品设计师,他是如何跟随百年前探险家的步伐,重新探索与发现这片土地:走近雪山冰川与巨大的U型山谷,目睹三座神山同框的壮观奇迹。 内容提要 1:18 冲古寺第一次睡通铺,被跳蚤咬出“抱腰龙” 4:39 横断山脉的褶皱,塑造出亚丁“等边三角形” 5:32 念青贡嘎日松贡布:终年积雪的三怙主 7:35 约瑟夫·洛克:香格里拉的灵感之父 10:53 看在照片的份上,编辑“忍下”洛克的臭脾气 14:15 植物猎人的超卷赛道,洛克的中年危机 22:48 好奇的木里王:为什么不坐飞机去月球? 29:14 白色法座、展翅蝙蝠与无与伦比的美 31:44 冲古寺之外:雪豹经常出没的蓝月山谷 33:10 杜鹃林暗房:虫子、尘土和苔藓都粘在底片上 35:48 世界最高机场、成都和香格里拉出发怎么选 39:47 亚丁十湖:神湖五色海,雪山倒影的波拥错 44:05 松赞亚丁山居:躺看仙乃日和夏诺多吉 46:18 松赞小径:见证三座神山同框的壮阔景象 51:21 大香格里拉环线:重新看见这片土地 本期嘉宾🎙️ 悟空,摄影师、旅行者、松赞亚丁产品路线设计师 丁丁,「隐秘之门」主持人 ▲洛克将亚丁和贡嘎岭的旅行经历发表于《美国国家地理》上。通过这一系列文章,整个世界都眺望到了念青贡嘎日松贡布的神奇雪峰,詹姆斯·希尔顿也以此为灵感写下《消失的地平线》。 ▲洛克拍摄的央迈勇雪山,他形容道:“在我眼前,无云的天空下升起一座无与伦比的金字塔般的央迈勇雪山,这是我亲眼所见的最美的山峰。” ▲洛克拍摄的夏诺多吉冰川,他对夏诺多吉的描述为:“它有埃及金字塔的庄严神秘,顶端却又不似它那般咄咄逼人;从侧面看,它仿佛一只巨型蝙蝠,两只宽大的翅膀正在酝酿展翅高飞的力量。” ▲洛克和护卫队在去亚丁的路上(左三为洛克),洛克不算是一个吃苦耐劳的探险者,他有着浩浩荡荡的护卫队伍,即使远在荒郊野外,仍要享受舒适的生活。 ▲洛克拍摄的木里土司。久居深宫的木里王,对他管辖之外的地方了解得不多。他向洛克提问:从木里到华盛顿有多远?为什么不能坐飞机到月球?他还对洛克的照相机很感兴趣,希望自己的手下能在三天之内学会摄影术。 ▲洛克前往贡嘎岭的护卫队,其中红衣男子为节目中提到的木里大寺首席喇嘛。 ▲高山杜鹃,洛克曾在日记中写道:“这里空气清新宜人,山路曲折蜿蜒,一路向下穿过冷杉、云杉、栎树编织成的美妙森林,其间依然少不了各种各样的杜鹃丛点缀。这些绿树投下或明或暗的树荫,相映成趣,再加上依依挂满枝的浅黄色松萝,简直妙不可言。” ▲穿越百年的对话:上图为洛克拍摄的央迈勇和仙乃日,下图为松赞旅行同角度拍摄。这不仅是对洛克探险精神的致敬,更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盛宴。 -制作团队- 节目监制 | Hongjia 声音设计 | 甜食 平面设计 | Leis 照片 | 约瑟夫·洛克《美国国家地理》、松赞旅行 -节目音乐- Aleksey Chistilin《Inspiring Cinematic Ambient》 Jakub Pietras《Zen》
本期内容 在拉萨Citywalk上集《从大昭寺到布达拉的圣城巡礼》中,我们跟随作家王郢以及拉萨人达次一起参观了拉萨的宫殿与寺庙,本期我们将继续漫步,走进拉萨日常的闲暇生活: 去老城热闹的甜茶馆听故事,到夏秋郊外的草甸溪边过林卡;逛一逛古老的街道与集市,尝一尝传统的藏式与南亚料理;追忆拉萨秋日斗风筝的激烈场面,置身坛城中领略先锋的当代艺术。 如今的拉萨,正如作家央珍在《拉萨的时间》里所写:“虔诚与钱财,佛国与尘世,精神与现实,喧哗与宁静,同时共存。” 内容提要 1:00 拉萨人的一天从甜茶馆开始 3:11 小孩的录像厅,大人的文化沙龙 7:38 过林卡:藏族人的夏日野外露营 9:26 传统藏宴:牦牛炖土豆、酸萝卜炒肉、青稞酒 14:16 罗布林卡:看藏戏逛动物园,消暑纳凉好去处 16:49 追风筝的人:秋日全城出动的斗风筝大赛 23:32 八廓街:精神与世俗的核心 27:49 冲赛康:城中最古老的市集 29:26 有趣小铺:五明书店、卓番林、扎西达杰针织店 32:04 吉本岗艺术中心:深藏拉萨闹市中的神秘地标 35:16 藏式人参果米饭:有口福的好彩头 36:44 拉萨本地人常去的藏餐厅与必点菜推荐 39:45 南亚印度尼泊尔菜:咖喱就馕,越吃越有 44:01 拉萨青年:旧的时光里开出新的花 45:50 拉萨的变与不变,高原的精神世界 本期嘉宾🎙️ 王郢,《Lonely Planet西藏》作者、摄影师 达次,松赞金牌管家 丁丁,「隐秘之门」主持人 ▲拉萨光明港琼甜茶馆:拉萨人的一天从一杯茶开始,大街小巷从来不缺一间小茶馆。作为八廓街周边最早的茶馆之一,有些人已经把到这里来喝茶吃藏面、藏包子当成了习惯,共同营造出一个拉萨生活习俗的展示空间。 ▲古时候,掷骰子本不是娱乐活动,而是占卜打卦的重要形式,如今成为拉萨人在劳作闲暇时最常见的游戏,许多人边掷骰子边唱骰子词,诙谐幽默。 ▲过林卡:“林卡”一词指代树茂草盛的园林,春末至秋初在林卡中举办的郊游野炊被称为“过林卡”。七八月密集的雨势和温煦的气候,使拉萨城区的大小园林变得郁郁葱葱,为过林卡提供了适宜的气候条件。拉萨市民乐于离开城区,在林卡中受享阳光与新鲜空气的馈赠。 ▲藏戏,藏语称作“阿吉拉姆”,意为“仙女阿姐”,每年雪顿节在罗布林卡都有盛大的藏戏表演,面具作为演员的面部化妆,是藏戏的一大特色,目前以蓝面具流派影响最大。 ▲冲赛康:拉萨市区里最古老的市集,聚集了很多用袖子交易古董珠串的藏族同胞。 ▲吉本岗艺术中心,其前身“吉本岗拉康”始建于清代,是一座重要神圣的佛殿,后来曾作为粮仓、仓库使用。如今罕见的坛城建筑与多纬的沉浸体验在此融合;清代壁画与先锋的当代艺术在此相遇。走进吉本岗,就仿佛开启了一次当代与传统的对话。 ▲扎西小吃:当地一家人做了将近三十年的藏式和尼泊尔简餐,老照片旧装饰,满满的怀旧感。 本期目的地索引: 过林卡 * 罗布林卡 * 龙王潭公园 八廓街 * 木如宁巴 * 根敦群培纪念馆 * 冲赛康 * 尧西平康大院 文化艺术 * 吉本岗艺术中心 * 西藏博物馆 有趣小铺 * 五明书店 * 扎西达杰针织店 * 卓番林 * 帕崩岗翁堆兴卡路 * 敏珠林寺藏香 * 喀瓦坚地毯厂 美食餐厅 * 光明岗琼甜茶馆 * 藏家一号 * 思金拉错 * 鹏巴日 * 扎西小吃 * 娜玛瑟德餐厅 * 冲赛康居委会爱心饭店 * 松赞林卡酒店餐厅 -制作团队- 节目监制 | Hongjia 声音设计 | 甜食 平面设计 | Leis 照片 | 王郢、松赞旅行 -节目音乐- Aleksey Chistilin《Inspiring Cinematic Ambient》
本期内容 拉萨,在藏语中意为“神圣之地”,是传说中众神居住的地方。它是高原上的圣城,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朝圣者和慕名而来的游客;它也有热闹的凡尘,夏日的草原上坐满了过林卡的人。 本期「隐秘之门」,我们邀请到了孤独星球《西藏》一书的作者王郢和拉萨本地人达瓦次仁,从旅行者和当地人的双重视角,展开讲述这座城市丰富的记忆与个人体验。 无论你是初次造访拉萨,还是想更深入地了解这片神圣之地,都可以从中找到漫步的方向。 内容提要 3:09 拉萨不是一天就建成的 5:48 晨光仪式:伟大的城市从自转中醒来 7:34 冬季朝圣者最多,藏地OOTD根本看不过来 12:54 儿时给僧人打扫提水,可以额外收获糖果 14:19 大昭寺牙柱:念念不忘必有余响的愿力 17:03 燃灯节:万盏酥油灯点燃,与城市形成共振 18:10 仙女节:蛙面女神与拉萨女性的欢乐庆典 21:22 夜游拉萨:蓝调时刻的宁静体验 23:54 布达拉宫:从金顶到地洞,一座文明小宇宙 31:33 降神节:一生要见一次的泼甜墙 35:28 色拉寺:马头明王,让妈妈睡整觉的神 38:38 哲蚌寺:万人空巷的晒佛节和酸奶宴 43:08 拉萨尼姑寺:遍地花木的心灵栖息地 45:56 郊外朝圣推荐:在静美的拉萨河谷巡游 47:03 扎叶巴寺:悬崖之上,俯仰天地之间 本期嘉宾🎙️ 王郢,《Lonely Planet西藏》作者、摄影师 达次,松赞金牌管家 丁丁,「隐秘之门」主持人 ▲松赞林卡酒店后山远眺拉萨古城 ▲清晨八廓街煨桑的人 ▲傍晚的布达拉宫:一座凝固的交响乐 ▲蓝调时刻的拉萨,绕大昭寺转经的朝圣者 ▲哲蚌寺雪顿节:藏历每年6月30日开始庆祝,会有庄重的晒佛仪式和热闹的藏戏 ▲拉萨仙女节:藏历每年10月15日举办,人们会穿着节日盛装,前往大昭寺供奉“蛙面女神”白拉姆,在大昭寺院内唱歌跳舞,祈愿为他们带来幸福和欢喜 ▲大昭寺燃灯节:藏历每年10月25日开始庆祝,僧众会在各自寺院内外的佛坛与家中窗台上点燃酥油灯,昼夜不灭 ▲前往帕邦喀路上转经的朝圣者 ▲悬崖上的隐修圣地扎叶巴寺 节目中提到的其他景点推荐: 尼姑寺:仓姑寺、曲桑日追、米琼日寺、格日寺 拉萨郊外:贡嘎曲德寺、夏寺、达龙寺、热振寺、直贡梯寺、甘丹寺 *本期节目由于篇幅时长,将分为上下两期,欢迎届时收听。 -制作团队- 节目监制 | Hongjia 声音设计 | 甜食 平面设计 | Leis 照片 | 王郢、松赞旅行 -节目音乐- Aleksey Chistilin《Inspiring Cinematic Ambient》
本期内容 我们和松赞首席建筑师戚山山一起从建筑聊到旅行,跟随她用仰视、俯视、平视等不同的观法, 游历跌宕起伏的松赞滇藏长卷。 正如芥子能容喜马拉雅山,山不改其大,芥子不改其小,建筑也有放大和缩小的力量。在节目中你将听到:松赞滇藏线的设计逻辑是什么?如何将巍峨的雪山拥进有限的房间?我们又该怎样理解建筑的消逝与不朽? 内容提要 2:58 跌宕起伏的滇藏线,一幅可游可居的山水画卷 6:09 14岁进藏,初识宇宙与生命的尺度 9:28 来古山居: 张力带来思考,与庞大的冰川对视 12:44 四季设色,浓淡干湿,自然与人文层叠交织 15:06 波密山居: 栖息于室,如平湖泛舟,沉入温柔 19:09 南迦巴瓦山居: 客房之大,是神山与你的距离 20:52 垂直拉升的景观落差,让眼睛和心一起飞翔 24:26 巴松措林卡: 湖边造山,木石建筑的林间漫步 26:00 颜色里的松赞酒店,向自然借来调色盘 27:55 建筑如何不朽?生长在记忆里 31:13 松赞是可以住的博物馆 37:23 松赞人的情谊:一起工作,一起生活 38:37 关于艺术:美是感受,流淌在每一个角落里 42:57 杜如松老师在山中吹笛,牦牛也走过来倾听 45:43 可以说我是女性,但不要事先定义女性 本期嘉宾🎙️ 戚山山,松赞设计和艺术总监、首席建筑师 丁丁,「隐秘之门」主持人 ▲松赞酒店布局地图 ▲雅隆冰川前的来古山居 ▲来古山居的深绿色绒布窗帘 ▲杭州灵隐寺飞来峰造像©戚山山 ▲南迦巴瓦山居的卧室 ▲南迦巴瓦日照金山与满月©戚山山 ▲巴松措林卡卧室内的浅绿色墙壁 ▲巴松措林卡公区的孔雀绿墙壁 ▲《万神庙后视图》,Giovanni Battista Piranesi ▲戚山山在会员季上分享松赞美学 -制作团队- 节目监制 | Hongjia 声音设计 | 甜食 平面设计 | Leis 照片 | 戚山山、松赞旅行 -节目音乐- 杜如松即兴笛子吹奏 Aleksey Chistilin《Inspiring Cinematic Ambient》 Roie Shpigler《Glaciers》
本期内容 日本殿堂级摄影大师上田义彦刚刚结束了松赞与徕卡学院联合举办的“夏日冰川摄影大师工作坊”,在旅途中遇到了来古休登寺僧侣们激烈的辨经,冰川下高山牧民羞涩自然的笑容,波密树葬林中生死的叩问,都给他带来无言的震撼。 而在松赞管家卡卡看来,当上田义彦进入拍摄状态的时候,有点像藏族人的禅修:全身沉静下来,散发着用阿赖耶识来感知事物的状态。他对自然与当地人的谦卑敬畏之心,亦让人尊重。 什么时刻值得我们去按下快门?如何去捕捉日常中深邃的、无法再现的事物?摄影与修行之间有什么关联?我们怎样面对终将消逝的无常? 本期「隐秘之门」,我们很荣幸邀请到摄影师上田义彦来做客,和松赞管家卡卡一起,聊了聊这趟旅行的经历与感悟,以及他对摄影与生命本质的思考。 上田义彦经纪人斯田在结尾和我们分享了一个浪漫的故事:上田义彦曾在一个深夜,望向车窗外的湖,赞叹道:“外面的风景真是美啊,太美了。”在别人眼里,外面明明是99%的黑暗。 上田义彦见了黑暗中百分之一的美。 内容提要⭐️ 3:27 对西藏的初印象:藤原新也的《西藏放浪》 6:44 偶遇僧侣辨经的激烈场面,自然浮现喜悦 7:27 冰川牧场上的女性牧民,羞涩与美丽的笑容 12:59 拿着相机走进陌生村落拍摄,是一种失礼 16:54 事物和人终将消逝,我们应如何看待无常 20:49 那束光,那个空间,突然涌现拍卡卡的冲动 22:48 为什么拍寺里的塑料茶桶?因为有人的气息 26:09 去捕捉日常中深邃、无法再现的事物和瞬间 28:25 “我真是走过了一段不错的人生旅途啊” 31:03 摄影是镜子,亦是修行,映射最真实的自我 33:05 我们不用每一秒钟都去凝视这个世界 34:35 “Materia”:想记录地球生命真实的模样 39:43 旅行中使用的相机:徕卡M10和35mm镜头 40:27 数码和胶片的选择:差别很小,不会刻意区分 43:06 窗外99%是黑夜,上田义彦看见了1%的美 本期嘉宾🎙️ 上田义彦,日本殿堂级摄影大师、导演、教授 卡卡,松赞金牌旅行管家 张斯田,上田义彦经纪人、翻译 周默,「隐秘之门」主持人 ▲本期播客录制现场,松赞巴松措林卡 ▲上田义彦在来古休登寺观看僧众辨经 ▲上田义彦与冰川下的高山牧民 ▲在松赞管家卡卡的沟通帮助下,上田义彦与牧民家人合影 ▲上田义彦拍摄的高山牧民 ▲上田义彦在错高村拍摄的卡卡 ▲上田义彦和卡卡的合影 ▲“上田义彦·夏日冰川摄影大师工作坊”合影 ▲上田义彦在大师工作坊的摄影课堂分享 ▲徕卡M10R相机,ELMAR-M 65MM F3.5 微距镜头,Visoflex取景器套件 ▲上田义彦最近在读的书:《种梦根深》(Plant Dreaming Deep),作者是梅·萨藤(May Sarton) *特别鸣谢上田义彦经纪人张斯田、上田义彦助理陈皓、徕卡学院Ryan老师及工作人员对本期节目的支持。 -制作团队- 内容策划 | 周默、俞泓嘉 录音支持 | 杨涵宇、黄琨喻 节目监制 | Hongjia 声音设计 | 甜食 平面设计 | Leis 照片 | Ryan、徕卡学院 艺术家邀请 | 上海上张影视有限公司 -节目音乐- Aleksey Chistilin《Inspiring Cinematic Ambient》 Itamr Doari《Magic Forest》 Simon Osterhold《Can You See the Flow》 Jan Baars《Tibet》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