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2 我来这世界是为了感受幸福的,所以允许自己理直气壮地活着

我来这个世界是为了感受幸福的,所以我允许自己理直气壮、大言不惭、幸福地活着。三十出头终于意识到,允许自己幸福才会幸福,允许自己做成事情,就会做成事情。 00:17 迟到,是不断让自己进入“对别人抱歉”的处境 02:57 我为什么给咨询师点奶茶?我好像不允许自己比身边的人幸福 06:06 你允许自己是一个体能不错、不怕狗、会认路的人吗? 09:18 你允许自己不为他人阉割自己的表达吗? 10:14 情绪价值是我的资源,不要滥用 14:57 允许自己暂缓给人回应,只做真实的反馈 20:00 化妆穿搭是我每天布的一场微型展览 22:57 尽情开怀,躬身入局,不必内疚 25:24 把自己扔进摇滚乐、交响乐、话剧、画展和徒步 28:30 去做害怕的事,然后就不怕了 30:00 允许失控,试试搞砸一件事 35:50 内在批判者,请离开我脑内 38:45 人生本来空无一人啊,只看什么时候接纳这一点 39:55 允许自己被人无条件地喜爱!!被别人托举和抱持 44:04 深深地接纳与同情那个儿童自我,才能学会爱自己(推荐三本好书!) 50:07 一个应对焦虑发作的方法:自然书写 BGM:麻园诗人《深海之光》 提到的书:《深度关系》《不原谅也没关系》《创伤后的自我成长》《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53分钟
99+
6个月前

EP11 生而为消费社会新穷人,我很抱歉

昨天吃饭时候聊到,相比精英阶层,我越来越发现更让自己有身份认同感的是滴滴司机、外卖员、理发师。而消费主义让我压力很大。把这个想法言语化之后是一阵轻松。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一书中提到,消费者社会的穷人被定义为有瑕疵、有缺陷的消费者。正是这种不合格、这种无法履行消费者义务的无能,转化为痛苦,使他们被抛弃、被剥夺、被贬低,被排除在正常人共同享用的社会盛宴之外。似乎克服这种“不合格”被视为唯一的救赎,在这个社会中摆脱屈辱困境的唯一出路。 当今社会依赖于制造人为的不满足感,因为“人们满足于自己拥有的东西”是对消费社会最可怕的威胁。于是,人们真正拥有的东西被淡化,被贬低,被较富裕的人锋芒毕露的奢侈消费所掩盖,“富人成为被普遍崇拜的对象”,他们对消费美学的掌握是他们高人一等的核心。 从今天起,我要看到、记录和擦亮我们真正拥有的东西。 00:00 即将面对首尔这座消费之城,本人花容失色 03:28 新穷人是无法履行消费者义务的人 07:48 富人普遍受人爱戴,占据着道德与审美的高地 10:00 做题做到顶尖水平了,还是苦苦悬吊在精英阶层之外? 16:23 智识水平与经济地位本来就不一定匹配 21:46 消解无聊的措施对穷人是可望不可即的 23:30 出卖时间换钱,忍受无聊换取有聊 25:20 不花钱的快乐是消费社会的洪水猛兽 27:05 人们将羞于启齿的贫穷归咎于自己的无能,本质是恐弱 30:40 富人的消费锋芒毕露,普通人的光彩只好含而不露 32:25 务必认为自己是最重要的,擦亮自己真正拥有的东西 37:27 当我买的贵包没有一个人认识 39:30 穷人的形象中总隐藏着我们自身的恐惧和焦虑 39:54 不要过度自省啦,让其他人反省去吧

42分钟
99+
1年前

EP05 生活因你而火热:摆摊!摆摊!摆摊!

最近地摊经济的大热又勾起了我二十年不灭的摆摊情结,在未名湖边卖咖啡,在东北的盛夏卖笔记,在南半球最大购物中心卖寿司,真人版cooking fever…地摊情缘故事会正式开场。 【本期timeline】 2:07 高考后我的第一桶金; 3:52 地摊经济下,城管是牧羊犬式的存在? 8:05 台北夜市,奇怪料理常常在地摊诞生; 10:45 摆摊卖衣服的bug; 11:54 小朋友的钱最好赚? 12:45 签名设计、肖像速写和街头算命; 13:34 重庆夜晚弹唱歌手的罗曼蒂克; 15:09 你猜谁是大学毕业季地摊的主要消费者? 17:26 明天就去摆摊,你卖什么; 19:29 要任由你的消费需求被制造吗? 22:09 小打小闹,去哪里进货呀; 23:05 谁在摆摊 谁在地摊采风当人类学家; 25:10 摊贩地域性:东北的鞋垫,成都和曼谷的花花手链; 27:00 桥和Alison第一次见面的地摊情缘; 29:35 在北大卖刮刮乐咖啡; 32:35 真人版cooking fever:我在墨尔本艰难地当寿司小妹; 35:25 内向性格怎么摆摊啊! 36:15 推销员不可承受之重:《当幸福来敲门》; 37:05 外卖小哥朋友圈,我们都不是二维纸片儿人; 41:25【本周值得一提】 名字像诗的多肉; 把生活品质提升十倍的花洒。 【本期bgm】 《米店》 《生活因你而火热》 【我们的邮箱】 [email protected],欢迎来信和我们聊天或提问,遥远的默契永远带来惊喜。

48分钟
1k+
4年前

EP03 我给11个北大校友打了快问快答电话(上)

“贵校教了很多在彼岸生存的方法,唯独如何到达彼岸,需要各显神通。” 毕业后至少两年未见,我们给11位同学/师兄/朋友打了电话,超真实快问快答,灵魂拷问他们的工作日常、生活现状、城市地图和恋爱近况。 他们在公立学校在金融业,在外企在律所,在读第二个硕士,在电影圈写剧本,在腾讯头条美团,在华为小米在政府机关。我们都在生命的虚无和意义之间求索,也在毕业季和裸辞期自我审视和挣扎。 这几期,我们聊聊这日日夜夜的焦虑与快乐,平淡与野心。感谢电话里的每位朋友,爱你们! 【本期Timeline】: 4'15" 第一通电话:在做电影编剧的校友。我们聊到:进入影视行业的机缘 | 鄙视链背后,商业片vs艺术片在传播价值上的高下 | 新晋编剧的吃饭问题 | 目前最大的愿望。 13'27" 第二通电话:从大厂裸辞成为中学老师的校友。我们聊到:毕业季顺利通过四轮面试进厂的初衷 | 无法再多待一天的辞职原因 | 教育行业怎样带来直接的意义感 | 荐书,以及关于写作的漫谈 | 目前最大的愿望。 32'00" 第三通电话:入职小米两年的校友。我们聊到:两年内换了三个不同岗位 | 极其丰富的周末社交生活 | 和朋友一起写商业分析公众号 | 目前最大的烦恼和愿望 | 文学专业跨界互联网的心情。 46'21" 第四通电话:从腾讯跳槽美团的校友。我们聊到:本科时候我们的“前任”公众号 | 跳槽美团 | 北京宜居吗 | 和女朋友中日异国五年 | 关于在日本创业或工作的讨论 | 目前最大愿望。 53'35" 【本周值得一提】: 一个家庭教育理念——"赢得孩子"; 《冬泳》带给东北人的identity震撼 【本期的各种提及】: -电影课程:戴锦华老师 -书:Writing Down the Bones,《冬泳》,Becoming -播客: Blow Your Mind,得意忘形,背包电台,大内密谈 -公众号:TheGreatFilter

58分钟
1k+
4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