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我们再次请到了美食专栏作家张秦瓯老师。我们一起讨论清明节的被遗忘的民俗,以及食物与生死问题。我们首先回顾了多种鲜为人知的清明节食物,包括醴酪、子福、乌稔饭、青精饭等。我们觉得除了青团以外,清明食物还有丰富的选择。然后,我们讨论了食物与生死的共性与抗性,以及葬礼食物的神圣性、世俗性。我们还分享了各自设想中的“生命中的最后一餐”。最后,我们认为人是自然的食物,而食物是逝去的生命转化为另一个生命的途径。 主要内容 2:55 清明节的传统活动除了扫墓之外,还有踏青、折柳、荡秋千、踢蹴鞠、放风筝 3:47 上巳、寒食和清明合成古人春季的一个大节日 5:09 寒食节禁火传统可能并不完全源于介子推 8:59 寒食节的传统食物远不止青团 10:50 醴酪可能是历史最久远的一种清明食物 12:46 子福曾经是北方的一种传统清明食物 13:27 金刚脐、子推馍、馓子也曾是清明节常见的面食 17:31 面食的塑形能力可能是它们成为节庆食物的原因之一 18:12 乌稔饭、青精饭、润饼菜也是传统的清明美食 21:02 作为祭祀供品的食物 23:07 清明节为什么是公历? 24:10 清明节可能不是一个“鬼节” 28:12 食物与生死的共性:日常性与无差别 31:28 食物对抗死亡,抚慰活人 34:52 墓葬可能是人脱离自然的尝试,但人其实是自然的食物 39:42 在死亡的时候,食物既有神圣性,也有世俗性 43:15 我们设想的“生命中的最后一餐”会吃什么? 56:24 厨房是死者被重塑并转化为能够维持生命的物质的地方 58:22 作为“慎终追远”的节日的清明节的习俗也在消亡 1:04:10 夏威夷神话中的食物与死亡,以及墨西哥亡灵节的部分习俗 参考资料 * 高英慧 《清明与寒食》 * 阎建滨 《清明旧事》 * 侯清柏 《介子推与寒食节》山西历史文化丛书 第19辑 * 张秦瓯 《鬼的口腹之欲》 * [美]贝恩德·海因里希 《生命的涅槃:动物的死亡之道》 * 袁瑾 《佛教、道教视野下的焰口施食仪式研究》 * Candi K. Cann eds.《Dying to Eat: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s on Food, Death, and the Afterlife》 * 顾中一 《当你吃青团的时候,你吃进去的是什么?》 本期歌单 * 美好药店 《废梁》 * Sergiù Celibidache, Münchner Philharmonike 《Mozart Requiem in D Minor K626, III. Sequenz: Lacrimosa dies illa》 * Lady Gaga 《Joanne》
本期节目我们用22道执业医师考试题测试了ChatGPT。试题涉及解剖学、病理学、药学等不同领域,同时,我也尝试了不同的提示(prompting)方式。我们认为ChatGPT没能通过我们的测试。另外,我们还简单介绍了ChatGPT的原理和用法,并讨论对科技、文学、教育等领域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认为ChatGPT是一个比搜索引擎更强大的工具。 主要内容 2:47 对ChatGPT的态度大致可以分为“降临派”、“拯救派”、焦虑派和蹭热度派 10:45 用执业医师考试真题测试ChatGPT 13:15 提示词中的“症状”二字影响了ChatGPT给出的答案 14:43 ChatGPT的“和稀泥” 20:51 ChatGPT在药学领域问题的表现 21:51 ChatGPT在处理一个英语名词的不同译法时出现了错误 37:32 ChatGPT在营养学问题方面的表现 41:41 ChatGPT在一个传染病学问题上出现常识性错误 43:35 在提示中增加了一点点误导,并没有影响ChatGPT给出正确答案 45:36 ChatGPT在22道执业医师考试题中答对了12道题 50:02 ChatGPT的基本原理 55:29 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的一些心得体会 56:59 过程提示 59:34 角色提示(role prompting) 1:03:23 客观性问题 1:05:10 无所不能的“打油诗接口” 1:06:43 ChatGPT的应用场景 1:14:11 ChatGPT对科技、文学、教育等领域可能带来的影响 1:16:02 标准化考试可能将走向终结 1:17:24 标准化考试的历史 1:22:28 “AI 带来的真正结果:给人类增负?” 1:25:48 ChatGPT能否取代人类? 1:27:05 ChatGPT的胡编乱造的问题有时候会很严重 参考资料 * ChatGPT背后模型被证实具有人类心智!知名学者:“这一天终于来了” * ChatGPT 大战司法考试 * 被 ChatGPT “霍霍”的文学界:由AI编写的投稿激增,17岁老牌杂志宣布暂停征稿 * ChatGPT写出的文章,版权归我还是归它 * ChatGPT 能帮我们免费看病吗?答案可能出乎你意料 * ChatGPT已经开始取代人类员工 * ChatGPT通过了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但它在未来几十年都没法代替医生问诊看病 * 18万美元offer!ChatGPT通过谷歌L3入职测试,人类码农危? * 李沐讲GPT * Learn prompting 本期歌单 * 鬼否 《拓麻歌子》 * 陈奕迅 《人工智能》 * Aiva,Aiva Sinfonietta Orchestra,Brad Frey《The Creation of Planet Earth》
本期节目我们通过一些历史文献和个人经历回顾了北京地区庙会、夜市的发展历史和消亡过程。我们意识到“历史遗留的地方空间”以及发生在这些空间中事件构成了我们的“记忆场所”,同时也是我们认识自我,找回群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的重要途径。 主要内容 3:56 北京庙会起源于寺院的宗教活动 7:24 白云观庙会的道教文化 16:14 厂甸庙会的历史变迁 27:32 隆福寺庙会的前世今生 43:26 龙潭湖庙会的娱乐项目 45:20 地坛庙会曾经就是展销会,可能也是cosplay、IP营销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50:50 地坛庙会“必买” 1:0:13 地坛庙会“必吃” 1:7:29 地坛庙会上的文艺演出和“仿清祭地表演” 1:9:30 北京庙会的衰落与消亡 1:15:39 东华门夜市的嬗变 1:29:51 什刹海荷花市场从一个季节性市场演变成了“茶艺酒吧特色商业街” 1:35:06 北京“夜市经济”兴于元代 1:36:56 北京新兴夜市盘点 1:39:42 城市记忆场所与“无场所记忆” 1989年 地坛春节文化庙会上,黑猫警长正带队为杨家将开路 1989年地坛庙会上的《西游记》人物 地坛庙会上的仿清祭地表演 吹胡子瞪眼 最早的掌机 增加了“交互”功能的生肖帽子 参考资料 * 北京市东城区园林局 汇纂 《北京庙会史料通考》 * 习五一 《近代北京庙会文化演变的轨迹》 * [法]埃米里奥·马丁内斯·古铁雷斯 《无场所记忆》 * 卫才华、张小丁《清代及民国时期北京隆福寺商业民俗》《民族文学研究》 2015年第4期 * 孙庆忠、关瑶 《中顶庙会的历史叙事与都市村民的文化乡愁》 《文化遗产》 2013年第4期 * 董晓萍《清乾隆时期朝鲜使者手记中的北京民俗与政治》 本期歌单 * 爽子、大飞 《另一个北京》 * 大张伟 《开饭!开Fun!》 * 阿牛 《Mamak档》
本期节目是我们策划的“疼痛的本质”系列节目的第一期。作为疼痛医学在读博士的黑莓老师介绍了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疼痛体验以及一些药物治疗方法。另外,我们觉得除了药物治疗以外,安慰、关怀和各种形式的社会支持是缓解新冠大流行导致的恐惧和悲观的重要手段。 主要内容 2:00 关于个人防护的“阴阳对谈” 5:34 阳性的症状和体验 7:06 新冠导致的疼痛与感冒发烧导致的疼痛机制不同 8:40 奥密克戎病毒具有一定的嗜神经性 12:01 疼痛主要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两类 13:58 疼痛的定义及产生机制 22:28 新冠阳性之后的用药 23:51 布洛芬的原理、剂型和用法 26:04 非甾体类抗炎药起源于阿司匹林 27:15 对乙酰氨基酚不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 30:15 关于连花清瘟等中药的一些看法 30:45 感冒灵、泰诺、泰诺林等感冒药的作用 31:27 一般来说,抗生素对新冠症状没有作用,除非合并了细菌性感染 32:46 止疼泵不特别适合用于缓解新冠导致的疼痛 33:49 洛索洛芬钠也可以缓解疼痛 37:44 新冠治疗中的社会支持和安慰 45:50 悲观的人永远正确,乐观的人永远胜利 本期歌单 * 伍佰 & China Blue 《痛哭的人》 * 莫文蔚 《呼吸有害》 * 莫文蔚 《阴天》
这是关于零食的节目的下半部分。我们聊到了90年代零食的种种魔幻历史,特别是旺旺和乖乖组成的信仰体系。我们也讨论了千禧年后的各种零食品牌,以及未来零食的发展趋势。最后,我们感觉压缩饼干配“连花清瘟可乐”才是属于这个疫情时代的零食记忆。 主要内容 2:25 太阳锅巴兴衰史 11:26 太阳锅巴logo能变色的都市传说 12:20 小浣熊干脆面可能是最早的盲盒 17:45 虾条衍生出一句粤语中的俗语“呃虾条” 20:50 辣条为了解决卫生方面的争议,已经开始在“制药级车间”里进行生产了 23:18 旺旺创始人蔡衍明的“阴间”营销策略:把旺旺仙贝定位为供品 38:01 乖乖的封神之旅 48:57 千禧年后的零食品牌同质化比较严重,集中度比较低 54:30 未来零食可能会成为“第四餐” 参考资料 * “太阳”牌锅巴发明人李照森:我是交大的另类 http://mec.xjtu.edu.cn/info/1197/6655.htm 本期歌单 * 梁咏琪 《口香糖》 * 清醒乐队 《口香糖生活》 * 李健 《父亲写的散文诗》
本期节目是我们回顾80年代以来北京地区各种零食的上半部分。对零食的分类框架来自某app上的某超市“休闲食品”栏目,包括糖果、巧克力;饼干、糕点(碳水)、坚果炒货、果脯蜜饯等。我们忽然发现小小的零食背后隐藏着很多传奇人物和传奇故事。普鲁斯特创造了“非自愿记忆”这个词,指的是由气味、味道甚至声音引发的奇怪记忆现象。我们觉得这些零食能触发我们的“非自愿记忆”,就是我们的普鲁斯特效应。 主要内容 3:30 80年代的模糊记忆 5:45 酸三色 7:36 大白兔奶糖的历史、现状及“出圈”事件 15:40 龙虾酥就是花生酥心糖,因其外皮呈熟龙虾的色泽和环状花纹而得名 17:08 关东糖(糖瓜)与90年代的香烟糖可能存在某种联系 18:30 棉花糖 (棉絮状)可能是牙医们的阴谋 22:41 颗粒状棉花软糖(marshmallow)源自古埃及 25:07 80年代的巧克力好像只有酒心巧克力、硬度极高的散装巧克力 25:56 麦乳精最“壕无人性”(败家)的吃法,以及南极冰架上的“麦乳精”山 35:08 阿华田也是一种麦乳精 37:20 动物饼干、义利的巧克力威化饼干 38:42 蜜三刀、江米条、桃酥、蛋卷在80年代属于相对高档的糕点 39:54 爆米花则是一种平民零食 41:20 话梅的来历及其和杏干的区别 43:44 小包装的无花果其实是萝卜丝 44:28 山楂三剑客:山楂片、果丹皮、糖葫芦 45:21 果丹皮的军事用途 46:37 一个柿子五味药: 鲜柿子、柿饼、柿霜、柿蒂、柿叶 48:38 百年义利,根在上海 59:30 90年代的魔幻记忆 1:0:06 哨糖也是有个圈的薄荷糖 1:0:52 带“圈”的薄荷糖简史 1:2:10 跳跳糖的历史及其背后的都市传说 1:3:33 跳跳糖的制作方法 1:5:27 大大泡泡糖的主要卖点就是能吹泡泡 1:8:30 不老林糖的发明人林瑞丰生逢乱世却“有钱不赚” 1:12:02 怡口莲太妃糖中的“怡口莲”其实是闪电的意思 1:16:03 酸梅粉里的十八般兵器 1:16:34 麦丽素与麦提莎Matersers 1:18:54 日本“豆果子”曾经作为国礼出现在G7、G20峰会上 德国行为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版画作品《中国兔子糖》 参考资料 * 解读博伊斯作品《如何向死兔子解释绘画》与《中国兔子糖》 https://news.artron.net/20130914/n509952.html * “仙女丝”双低一高的创业单品,你知道吗? https://www.sohu.com/a/460954133_120788256 * 曾经的“奢侈品”麦乳精,它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没的? https://www.163.com/dy/article/EOCR8EJE0522D0R5.html * 中国面包界老炮儿:百年义利 https://zhuanlan.zhihu.com/p/140300104 * 豆果子食品 https://patents.google.com/patent/CN1142329A/zh 本期歌单 * 大张伟《我是一颗跳跳糖》 * 金莎《你是我的糖》 * 罗大佑《童年》
本期节目我们从油脂的定义出发,讨论了油脂的营养、保存、理化特性等。然后,我们一起回顾了郭鹤年、郭孔丰创建的“粮油帝国”。最后,通过分析我们为了少吃油想过的办法,我们认识到人与食物之间的的关系似乎从依赖异化成了控制于被控控制,甚至是对抗。 主要内容 2:40 油(oil)与脂(fat) 5:54 植物油是否比动物油更健康? 8:23 当我们吃油的时候,我们在吃什么? 8:51 “1:1:1”引发的纠纷 14:13 脂肪酸之种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反式脂肪酸 21:10 油脂的物理特性:熔点、沸点、雾点、烟点、闪点、燃点 25:38 油脂的消化过程 31:54 “拖油瓶”的科学与油脂的存储 37:49 “土法压榨”连朋克养生都算不上 44:42 郭鹤年、郭孔丰与他们的“粮油帝国” 47:48 “金龙鱼”食用油发展简史 50:39 中粮与郭鹤年的南海投资公司之间的纷争 53:39 粮油行业的危机与自救 1:01:36 人为什么爱吃油和“糖油混合物” 1:07:37 刮油水与荷叶茶的来历 1:13:36 空气炸锅是不是智商税? 1:19:31 我们为了少吃油想过的办法反映了人与食物之间的一种对抗关系 参考资料 * 曾洁 《烹饪化学》 * 杨月欣、葛可佑 《中国营养科学全书》 * [美] 约翰·麦奎德 《品尝的科学》 * [德] 朱莉娅•恩德斯 《肠子的小心思》 本期歌单 * 阿牛《大肚腩》 * 郑君绵,郑碧影 《肥人应跳舞》 * Birdy 《skinny love》
本期节目我们从“双标”酱油出发,讨论了工作、生活和爱情中的各种“双标”现象。然后,我们尝试从语言学、道德哲学、逻辑学等角度理解“双标”现象发生的原因。最后我们觉得人很难做到不双标。 主要内容 1:45 某天酱油“双标”事件 2:46 某天味业发家史 7:47 被遗忘的金狮酱油 8:30 食品添加剂是面向“下沉市场”的? 11:05 什么是“双标”? 13:25 Double Standards与moral hypocrisy(伪善)、moral duplicity (道德二重性) 13:47 中外历史上著名“双标”案例:“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申命记双重标准” 15:51 快速社会变革导致缺少统一的范式和规则(morality without foundations),进而引发了“双标” 17:11 双标哪里找?除了丈母娘就是小领导:生活和工作中的双标 19:35 牌品即人品:游戏、娱乐时的双标 20:43 google翻译的“双标”和刻板偏见 21:51 双想(Doublethink)、双话(doublespeak)为双标创造了条件 23:54 互联网黑话(web-speak)容易导致“双标” 28:43 黑泽明的《罗生门》戏里戏外的“双标” 31:54 《中国当代艺术编瞎话速成指南》(art-speak) 35:39 爱情里的双标 41:46 “双标”与逻辑谬误 43:37 “双标”与利己主义 48:08 从道德哲学、进化论、逻辑学视角批判利己主义 51:11 “双标”的人的特点 55:17 人可以“双标”吗? 59:05 人可能不“双标”吗? 参考资料 * [英] 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815131/ * 《中国当代艺术编瞎话速成指南》 http://www.archcollege.com/archcollege/2018/03/39507.html * 《爱情里的双标精》 https://eladies.sina.cn/other/2020-02-14/detail-iimxxstf1071876.d.html 本期歌单 * 麦田守望者 《顶嘴》 * 鲍家街43号 《错误》 * 超级市场 《狡辩》
本期节目我们请到了一位长期素食主义者Shadow同学,来和我们聊聊素食主义的定义和分类、素食是否好吃、是否影响健康,以及畜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问题。另外,我们一起讨论了人造肉是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后,我们觉得素食可能不是一种主义,只是一种个人选择和饮食偏好。因此,我们认为,真正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理性地选择自己的饮食,同时尊重别人饮食习惯。 主要内容: 3:07 吃肉是富贵、幸福的象征 4:56 肉类是氨基酸的来源,而氨基酸能带来满足感 5:44 素食主义者也爱吃“肉” 8:16 Shadow选择吃素的原因 11:03 选择吃素给shadow带来的影响 12:32 本杰明·富兰克林也曾经尝试吃素 14:10 畜牧业可能催生人畜共患病 15:12 畜牧业存在滥用抗生素、浪费水的问题 17:07 素食的定义分类,包括鱼素、(蛋)奶素、纯素(vegan)、净素 22:32 素食到底好不好吃? 24:37 米其林三星素食餐厅引发的争议 34:56 如何看待仿荤素食 40:39 长期素食对健康的影响 44:31 什么是食物伦理学 50:06 和素食主义者对立的不是肉食主义者,而是反素食主义者 55:20 非洲东部的游牧民族马赛人与环保计划之间的冲突 58:24 人的生存是否优先于动物的生存 1:02:00 影响人们食物选择的最重要的三个因素是:价格、口味和便利程度 1:06:36 人造肉的发展历程 1:14:18 人造肉的实现方法 1:15:33 是否能够接受人造肉 1:25:15 人造肉是否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有待观察 参考资料 * 保罗·夏皮罗 《人造肉》 * Anne Barnhill, Mark Budolfson, Tyler Doggett eds. The Oxford Handbook of Food Ethics 本期歌单 * 阿牛 《踩着三轮车卖菜的老阿伯》 * 林志颖 《芹菜》 * 阿桑 《温柔的慈悲》
本期节目我们和“专业海王、划水摸鱼专家、在全国拥有无数鱼塘的霸道总裁”水养熊猫老师一起讨论了:作为食材的鱼、作为物种的鱼以及作为文化符号的鱼。我们发现我现在能吃上鱼是几代水产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最后,我们都认为中国传统的渔业文化也饱含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 主要内容 4:06 吃鱼的私人生活史 8:05 鲤鱼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11:25 无肌间刺鲫鱼是否是未来淡水鱼的发展方向 14:08 鳜鱼属于鲈形目,肌间刺较少 15:30 鲥鱼在中国文化中地位 20:44 长鱼(鳝鱼)曾经出现在“开国第一宴”上 23:10 黄鳝是雌雄同体的物种,因此育苗问题尚未突破 24:00 区分黄鳝和泥鳅的秘诀是:看鱼鳃 24:46 两种上热搜的淡水鱼:鳄雀鳝和趵突泉里的锦鲤 29:58 鳗鱼在马里亚纳海沟里产卵,所以至今无法人工育苗 33:15 餐厅里能吃到的石斑鱼大部分都是人工养殖的 34:39 东海大黄鱼为什么那么贵? 37:32 椒盐九肚鱼是我们对九肚鱼的唯一认知 38:18 秦皇岛人的谚语“一平二鲭三鳎目”的解读 42:00 三文鱼也是人工养殖的 42:24 金枪鱼和鱿鱼是我国两个主要国际渔业资源物种 43:18 深海鱼的一些特点包括:含水量高、眼睛大,有的还可以发光 46:51 关于鱼的一些常见误解 48:03 鱼类的视觉、听觉和记忆力 54:35 鱼类的疼痛、知觉与意识 1:04:03 鱼类的工具使用、社交、社会关系 1:08:39 《诗经》、《尔雅》、《孟子》、《楚辞》等古籍中的鱼 1:17:28 《西游记》里的奔波儿灞、灞波儿奔 1:19:15 《荷马史诗》、基督教《圣经》中关于鱼的记载 1:21:34 当代、流行文化中的鱼 参考资料 * 潘迎捷 《水产辞典》 * [美] 乔纳森·巴尔科姆 《鱼什么都知道》 * [捷克] 卡·恰佩克 《鲵鱼之乱》 * [意]安伯托·艾柯 《带着鲑鱼去旅行》 * Brian Fagan《Fishing》 * Amanda Little 《The Fate of Food》 本期歌单 * 周立熏 《Angelfish》 * 任贤齐 《我是一只鱼》 * 陈绮贞 《鱼》
本期节目我们从绿皮火车上的德州扒鸡的兴衰史开始,讨论了火车、飞机上以及旅行团的食物为什么难吃。然后,延伸到了人生不同阶段的各种“团餐”,包括大学食堂、军训、公司年会、婚宴等。最后,通过一个“众筹私房外卖”的故事,我们意识到“回家吃饭”才是人生的最大幸福。 ## 主要内容 1:42 团餐的定义:一群人一起在某个特定场合用餐,基本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3:02 绿皮火车上的德州扒鸡 4:19 德州扒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之际 5:30 德州扒鸡的做法和吃法 8:30 对德州扒鸡的评价始终是褒贬不一的 13:11 德州扒鸡的兴衰史:兴于铁路,止于高铁 15:03 老舍先生在《不远千里而来》里描写过火车停靠德州时旅客抢购扒鸡的盛况:“不吃烧鸡,何以为人?” 16:48 德州扒鸡的商业进化史 18:25 德州扒鸡的规模已远不及绝味、周黑鸭、煌上煌 21:08 德州扒鸡面临的问题:品牌、配送、错过商机 24:54 高铁盒饭定价引发的争议 17:55 15元高铁盒饭从“藏着卖”到“断供” 29:45 高铁食物的改善措施 34:27 飞机餐难吃并不是食物本身的问题,而是飞机的问题 35:15 德国汉莎航空关于飞机上番茄汁畅销的研究 38:27 康奈尔大学2015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味觉会受到环境噪音的影响 39:10 干燥也是影响味觉的原因 41:56 飞机发动机的噪音会影响食物的味道 43:56 温度、口感和颜色也会影响食物的味道 46:02 降噪耳机或鼻腔喷雾可能可以改善飞机餐的用餐体验 46:46 中国“第九大菜系”旅行团团餐 47:25 跟团旅游可能始于以北戴河、承德为目的地的单位福利疗养 49:40 黑莓老师青岛跟团游的经历 59:00 学校食堂的童年阴影 1:04:06 学校食堂暗黑料理几大特色:水果料理、糕点二次加工、用料重复、刀工减省、可能有虫子或其他异物 1:08:33 军训食堂对比 1:12:00 大锅菜为什么不好吃? 1:14:22 做好食堂大锅菜的关键在于菜单和用料的比例 1:18:04 推荐几样食堂菜 1:21:46 公司年会、聚餐为什么不好吃? 1:26:08 某种程度上,婚宴也是团餐的一种,也是人世百态的缩影 1:29:56 一个关于“众筹私房外卖”的故事 ## 参考资料 * 老舍《不远千里而来》 1933年5月1日《论语》第十六期 * 《500道食堂大锅菜》 * 董温淑 《离开绿皮火车后,德州扒鸡不香了?》 2022年07月 * 毛豆《春运餐饮叙事:人在火车上为什么爱吃鸡?》 2019年《齐鲁周刊》第03期 * 《德州扒鸡赴沪“赶考”:300岁的“中华第一鸡”闯关A股》 * 《飞机餐为什么这么难吃啊?戴个降噪耳机就好了》 2022年1月 ## 本期歌单 * 张楚 《上苍保佑吃完了饭的人民》 * 陈绮贞 《旅行的意义》 * 林志炫 《Coming Home》
本期节目首先分享了一些现当代医学对肠道细菌的观念,然后介绍了如何通过酿造技术培养益生菌,以及如何为肠道益生菌补充益生元的方法。最后,我们觉得制作发酵时候可以培养亲近生命的心态,并把自己视为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共同演化的生命体。 ## 主要内容 2:13 《萌菌物语》主题曲《サイキン》中提到的几种细菌 2:45 酱油麴菌可能是2022年的餐饮新趋势之一 3:47 “用菌酿了你”也来自《萌菌物语》 4:49 “后巴斯德人”或“发酵先锋组织”逐渐成为美国社会的一种亚文化 8:06 很难单纯的把细菌定义为好细菌或坏细菌 10:34 地球生态起源于一碗“原始汤”,细菌是人类的祖先及共同演化伙伴 12:25 抗菌战争与“细菌恐慌症” 13:20 消毒与灭菌 14:40 巴氏杀菌法,以及酸奶生产标准修订引发的争议 18:19 《肠子的小心思》里关于肠道微生物的一些知识 19:06 肠子和大脑有什么关系?哪个更重要? 21:00 肠道也是一个情绪器官 21:30 肠道与其他系统的关系是个研究热点 23:04 相比其他脏器,肠道移植更加困难 23:34 肠子重要还是脑子重要?听听“海鞘”怎么说 26:46 “无所不能”的肠道微生物 30:00 通过肠道微生物改善情绪的研究已经进入临床 30:44 通过粪便移植改善菌群失调 32:55 医学家容易用极端的观点看待微生物 34:43 当代医学认为肠道微生物可以视为一个独立的器官 37:23 免疫力是这个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38:31 如何养护肠道微生物 41:07 发酵方法的“十大要素” 42:30 发酵基质与微生物群落 44:12 自然发酵与培酵 46:17 红茶菌,即康普茶的茶母,是一种细菌和酵母的共生体(SCOBY) 49:35 择优环境 50:17 菌落的演化和接替 52:27 制作发酵食物的几个原则:动手实践、随机应变、适可而止 52:57 卫生清洁已经足够,培养单一霉菌孢子时才需要杀菌消毒 55:16 交叉污染极少发生,不必担心 55:42 水最好过滤;盐不要含碘 57:53 避免阳光直射 59:11 发酵容器的质地选择很多,甚至包括葫芦、西瓜、南瓜、茄子、篮子、坑、树洞 1:03:07 使用刨片器、压泡菜、捣杵等厨具加工食物更方便 1:03:51 基础版酸泡菜只需要四个步骤:切丁、撒盐、装罐、等待 1:06:39 酸泡菜的吃法 1:11:53 益生菌需要依靠益生元存活 1:20:58 《醉酒的植物学家》中提到“酒神眼中无杂草” ## 参考资料 * 《萌菌物语》 * [美] 桑多尔·卡茨《发酵圣经》 * [美]戴维·珀尔马特 / 克里斯廷·洛伯格《菌群大脑》 * [德] 朱莉娅·恩德斯《肠子的小心思》 * [美] 艾米·斯图尔特《醉酒的植物学家》 ## 本期歌单 * ひいらぎ 《サイキン》 (《萌菌物语》主题曲) * 林志炫 《时间的味道》 * ClariS (クラリス) 《Wake Up》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