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痘痘,手上的湿疹,这些困扰着孩童时代的身体上的小毛病,爸爸说,长大后都会好的。而真的长大后,这些东西只在变本加厉。 老师说,等你上大学就自由了。 爸妈说,等你工作了钱随便花。 他们还说,等你长大就可以跟喜欢的人在一起。 我们一路被“等你长大就会好起来”的咒语包围,坚定地相信只要长大,就真的会好起来。 就像莱昂给玛蒂尔达的答复一样,“人生总是这么痛苦吗?还是只有小时候是这样。”“一直如此。” 后来才明白,人生会一直苦痛,会充满形形色色的人给我们画的大饼,快乐大多是短暂的。 长大后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忘记孩童时代的价值观,然后重新构建一个新的自我,一个无法与过往割舍,残酷成长的自我。 就像《约翰克利斯朵夫》里描述的那样: “所有的教育,所有的见闻,使一个儿童把大量的谎言与愚蠢,和人生主要的真理混在一起吞饱了,所以他若要成为一个健全的人,少年时期的第一件责任就得把宿食呕吐干净。” 成长让我们学会认识自我,然后厌恶自我,再重新与自我和解,爱上自我。 我们这一生就是在希望与绝望中不断战胜自我。 终有一天,我们会直面生活也直面自己。
2022年的第一场离别,是职场中遇到的关系很好的一位同事辞职,打算彻底离开上海,回到离家近的城市去工作了。那天她说,好像上海没有那么有趣了,语气那么平静又那么无奈。 那一天突然明白,她离开上海,仿佛在和自己的青春告别。她要捡回那一地鸡毛的生活,结束自己年轻时的放逐了。 想起大学时的一位同学,大学四年一直在路上,从南到北,走了中国五十多座城市,与陌生人,与朋友,与自己。毕业后,她抢到了澳洲打工旅行签证的名额,一去又是两年。后来她有机会留在那里,但她却选择回老家,重新参加司法考试,做回律师。 那时候她告诉我,“年轻时的流浪,是一生的养分”。 我后来才明白,见过天地,看过晚霞,那些就真的会永远在心里。 一切曾经见过的美丽景致,都为了让我们的灵魂可以一直自由。 我们的生活还是一地鸡毛,但在我的脑海里,我深知世界之大,见过生活无数的可能性。所以即使当下是牢笼,但自由在我心里。 我闭上眼睛可以看见满天彩霞,睁开眼睛也敢面对这个混沌世界。
这里是「窃窃斯语」,两个在一起生活了27年的表姐妹,自诩是两个粗糙的城市流浪着。 想到开一个博客,也许是其他的秘密基地开始陆续被不想看见的人发现,也许是觉得播客可以更多承载我们的情绪。 二十代下半场,成人世界的狰狞面目开始在我们面前铺展开来。职场进入瓶颈期,开始被催婚,亚健康习以为常,不断怀念学生时代。 总之,一切似乎都陷入了混沌。 我们好像掉入了一个陷阱,与世界对抗,与回忆对抗,与未来对抗,与自我对抗。 小城出生的我们,长大后逃离了那里。终于发现,世界是复杂的,人与人的关系是多变的,大多数时候生活是事与愿违的。 我们学会了妥协,学会平静接受一切改变。 我们尽量活得粗糙一些,习惯停留在边缘,用流浪者的姿态在欲望都市里盘旋。我门大多数时候拧巴、颓丧,但不妨碍我们依然热烈、滚烫。 那就听听我们的故事,然后一起在这个嘈杂的世界里流浪吧。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