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 塔可夫斯基,他的“渣男”父亲和超能力母亲

在这期节目中,我们探讨了以下这些内容: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父亲阿尔谢尼的诗歌创作在俄语文学中的地位? 阿尔谢尼的性格和创作如何影响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生活和电影? 阿尔谢尼与安德烈的母亲玛丽亚关系如何,怎样影响安德烈的生活和创作? 《安德烈·卢布廖夫》和《镜子》如何反映了他的亲子关系? 塔可夫斯基的母亲有什么样的超能力? …… 本 期 嘉 宾 黑择明 影评人,俄罗斯文化研究者 拾昧金 俄语译者,学术浪人 圆首的秘书 主持人,深焦DeepFocus 主编 关于塔可夫斯基父子关系的故事本身,就是一部电影的绝佳素材。它既可以拍成一部家长里短的大众情节剧,也可以拍成一部深沉的、给观众带来启迪的艺术电影。 这是一个关于时代风暴、个人命运、创伤记忆的故事,是一个寻找父亲、不断渴望父亲认可的儿子与一个总是不想成为父亲的父亲之间的故事。故事里的父与子是两条平行线,他们分别在二十世纪诗歌与电影领域为人类做出了极大贡献,但他们却保持着精神维度的平行线的状态。对于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个人生活来说这无疑是个悲剧,但这种平行运动却成就了他的艺术。 通过《塔可夫斯基父子》作者巧妙的蒙太奇式文字,我们可以看到塔可夫斯基电影里向父亲的征询,与父亲的对话,对父亲精神的承继 ,从而为我们理解他的电影打开一扇窗户。

62分钟
2k+
3年前

059 塞巴尔德:十年四本小说,登顶世界文学巅峰

在这期节目中,我们探讨了以下这些内容: 塞巴尔德是谁,何以被称为诺奖级别作家? 塞巴尔德作品有何特点,如何进入他的世界? 塞巴尔德的写作为何呈现出游移疏离的状态? 偏好长句却并不难读,塞巴尔德如何做到? 德语世界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作家作品? …… 本 期 嘉 宾 徐迟 翻译者,炼字的人。《眩晕》译者。 何虹霓 新民说 编辑 彭若愚 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影视文学与比较文学 温弗里德·格奥尔格·塞巴尔德(Winfried Georg Maximilian Sebald,1944年5月18日-2001年12月14日),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阿尔格伊地区的维尔塔赫,是当前日尔曼语言文学中被讨论最多的作家,无论是在非德语国家,还是在德语国家的德国文学研究领域。 他在他的作品中以独特的方式处理的问题与当前文化讨论中的热点问题不谋而合,比如回忆和记忆的功能,形象话语(照片)对于历史和记忆的意义,图像语言以及互文性和不同媒体的揉杂。 塞巴尔德笔下的人物大多是局外人、漫游者、背井离乡的游子,像他一样离开故土到异乡寻找新生活的人。在他的文章中占据重要位置的还有对于德国-犹太关系遗留问题的讨论。 塞巴尔德的文笔是独特的,他的文章打破了文学和文学研究那泾渭分明的界限。他的作品很难归类,那不是我们所熟悉的小说的风格,不是我们熟悉的文学的形式。而他处理的问题,也可以看作是对尼采的追问“我们需要多少记忆?”的一个回答。

68分钟
1k+
3年前

057 王家卫杨德昌是枝裕和最爱导演,却一直被低估

在这期节目中,我们探讨了以下这些内容: 为什么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还要看成濑? 成濑巳喜男为何从松竹出走到P.C.L? 成濑巳喜男在调度上有什么特点? 林芙美子对成濑的创作产生了什么影响? 高峰秀子与成濑巳喜男关系如何? …… 本 期 嘉 宾 荒也 青椒。日本电影、电影美学与理论研究 沈念(防寒对策) 电影研究者、策展人、教师 圆首的秘书 深焦DeepFocus 主编 成濑巳喜男,与沟口健二和小津安二郎齐名的日本电影大师,也是港台文艺名导王家卫、杨德昌、侯孝贤等大力推崇的日本大师。 成濑巳喜男1905年8月20日出生于东京,1920年进入松竹电影公司做道具管理员,时逢松竹刚成立,很快便随着1921年村田实导演的《路上的灵魂》而发展成为日本电影界的主要力量。 1934年,成濑加入了草创时期的新P.C.L.公司,拍了他在新公司的首作,也是他的有声片处女作《姐妹心》,在P.C.L.的第三部作品《卿如蔷薇》大获成功,被《电影旬报》评选为年度最佳电影。 1950至1960年间他在东宝公司执导了一系列他成熟期的杰作,其中有六部改编自女作家林芙美子的小说,分别是《饭》《闪电》《妻》《晚菊》《浮云》《放浪记》。成濑战后执导的其他经典电影包括1952年的《母亲》,1954年的《山之音》,1956年的《流》以及1960年的《女人步上楼梯时》。 成濑巳喜男最后一部电影是1967年发行放映的《乱云》,于1969年7月2日去世,享年63岁。在37年的导演生涯中,他拍出了87部电影。

70分钟
3k+
3年前

056 主竞赛+新单元,今年戛纳真的史上最强?

在这期节目中,我们探讨了以下这些内容: 本届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哪些影片值得关注? 新单元“戛纳首映”定位是什么,为何出现? 哪些影片可能还在路上,将进入什么单元? 亚洲作者座次重新排定,洪常秀近年最佳? 张艺谋《一秒钟》凭空消失,武汉纪录片将震撼全场? …… 本 期 嘉 宾 Peter Cat 深焦DeepFocus 前主编 陀螺 自媒体 陀螺电影 主理人,制片人 圆首的秘书 深焦DeepFocus 主编 北京时间6月3日下午五时许,第74届戛纳电影节公布了本届片单,这也宣告着停办一年的戛纳电影节在今年正式拉开了帷幕。 由莱奥·卡拉克斯执导的影片《安妮特》将作为本届电影节开幕片进行展映,影片同时入围主竞赛单元。此外,韦斯·安德森执导的《法兰西特派》,保罗·范霍文执导的《圣母》也在暌违一年之后重回戛纳主竞赛单元,与滨口龙介执导的《驾驶我的车》、南尼·莫莱蒂执导的《三层楼上》、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执导的《记忆》等片同台竞技。 华语方面,陈熠霖执导,柯震东、曾美慧孜主演的影片《寻找》和那嘉佐执导的影片《街娃儿》入围“一种关注”单元,中法合拍纪录片《H6》入围特别展映单元。此外,短片集《永恒风暴之年》入围特别展映单元,其中的《隔爱》由陈哲艺执导,周冬雨、章宇在片中饰演因疫情困守家中的年轻夫妻。福茂表示,本次发布会宣布的并非全部影片,候选影片仍在路上。

71分钟
1k+
3年前

055 近年来最重要俄语文学作品,一部记忆之书

在这期节目中,我们探讨了以下这些内容: “宣告俄罗斯文坛重返世界之书”,《记忆记忆》为何如此重要? 作者、诗人玛丽亚·斯捷潘诺娃在俄罗斯文坛地位如何? 18年出版今年才获国际布克奖提名,西方对《记忆记忆》的翻译和了解为何滞后? 如何阅读《记忆记忆》这部内涵和外延非常丰富的作品? 俄罗斯当代文学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作家作品? …… 本 期 嘉 宾 李春雨 厦门大学助理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俄罗斯文学博士,出版专著《老舍作品在俄罗斯》,译著《记忆记忆》《法国侯爵——克雷洛夫剧作集》等。 罗梦茜 编辑,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硕士。文学审美的根基为日语和俄语文学。有志于开拓出版界当代俄罗斯文学领域。 彭若愚 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影视文学与比较文学。 圆首的秘书 深焦DeepFocus 主编 《记忆记忆》是当代俄语世界著名诗人玛丽亚·斯捷潘诺娃的新类型复合小说:既有历史,也有哲学,更是文学。 小说主要由两条线串起:一条是作者对于旧物、文献,以及试图“记忆”的人们——所作的文学和哲学的思辨:桑塔格、曼德尔施塔姆、茨维塔耶娃,塞巴尔德,夏洛特·萨洛蒙等皆进入了她的视野,在现在与过去中思考中得到新的诠释。 另一条则是作者通过寻找家族遗迹,回溯俄罗斯近代史中的自我家族史,拼凑出一个犹太家族几代人生命故事的历程。作者本人则同一个告别过去又满是记忆的国家一起迈入了新世纪,思考俄罗斯的当下,以及或近或远的未来…… 这两条线相依相交,勾勒出巨大20世纪的诡谲风云与微小浪花。精巧复杂,娓娓道来,又包含了俄罗斯式的辽阔和沉思。在追溯与思辨中, “后记忆时代的俄罗斯”得到思考,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整个欧美文艺界的先贤们被重审,过去与现在、逝者与生者之间的关系和逻辑被再度梳理——“关于他们我所能讲述的越少,他们于我便越亲近。”

72分钟
1k+
3年前

054 岩井俊二,不止是小清新

在这期节目中,我们探讨了以下这些内容: 岩井俊二在日本电影界处在怎样的地位? 岩井俊二和庵野秀明关系为何密切? 岩井式纯爱电影如何塑造男性和女性角色? 岩井俊二和滨口龙介在描绘情感关系时有何异同? 岩井俊二的作品如何体现日本社会状况? …… 本 期 嘉 宾 宋远程 媒体人 FZF CUC新闻学士,KCL文创硕士,理想是对人类再多点了解 塔塔君 一个普通日本动画观众与电影观众 岩井俊二(Shunji Iwai),日本电影导演、作家。日本新电影运动旗手,被誉为日本最有潜质的新近“映像作家”,也有中国影迷称他为“日本王家卫”。九十年代以来,日本电影复苏,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日本新电影运动”。其中以影像清新独特、感情细腻丰富著称的岩井俊二堪称日本年轻一代导演中的佼佼者。 今天,岩井俊二代表作《情书》在中国大陆院线上映。影片讲述日本神户某个飘雪的冬日,渡边博子(中山美穗饰)在前未婚夫藤井树的三周年祭日上又一次悲痛到不能自已。正因为无法抑制住对已逝恋人的思念,渡边博子在其中学同学录里发现“藤井树”在小樽市读书时的地址时,依循着寄发了一封本以为是发往天国的情书。 不想不久之后,渡边博子竟然收到署名为“藤井树(中山美穗饰)”的回信,经过进一步了解,她知晓此藤井树是一个同她年纪相仿的女孩,且还是男友藤井树(柏原崇饰)少年时代的同班同学。

78分钟
3k+
3年前

050 那年非典,我逃出家门包场看《指环王》

在这期节目中,我们探讨了以下这些内容: 《指环王》在奇幻文学中的地位如何? 从原著到电影,《指环王》经历了怎样的改编? 《指环王:王者归来》为什么能拿11项闹湿卡大奖? 4K+IMAX 是否削弱了《指环王》电影的魅力? 如何评价《霍比特人》及其改编的三部曲电影? …… 本 期 嘉 宾 郑熙青 文化研究和电影研究学者,《魔戒》系列多年狂热粉丝 翟文韬 自诩的「什么都知道……一点」星人,百度指环王吧前小吧主,文景版《精灵宝钻》翻译组志愿者 金煜寒 躲猫猫社社长 圆首的秘书 主持人,深焦DeepFocus 主编 《魔戒》又称《指环王》,是英国作家、牛津大学教授J·R·R·托尔金创作的长篇奇幻小说。该系列在2001-2003年被新西兰导演彼得·杰克逊及其编剧改编成电影。在三年之中,《指环王》系列三部作品共获得国际奖项351项,提名284项,包括17项闹湿卡金象奖提名。其中系列第三部《王者归来》以获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内11项金象奖的成绩,与《宾虚》及《泰坦尼克号》并列成为了闹湿卡史上获奖最多的影片。 在今年4月,《指环王》前两部在中国院线重映,引发了一些反响。深焦DeepFocus 借此机会与三位嘉宾一道,探讨《指环王》原著及电影,与听众一起走入J·R·R·托尔金和彼得·杰克逊创世的中土世界。

60分钟
2k+
3年前

049 玛格丽特·杜拉斯:写作与影像,童年与性别

在这期节目中,我们探讨了以下这些内容: 玛格丽特·杜拉斯在法国文学/电影界中的地位如何? 杜拉斯如何看待文学与电影之间的关系? 童年经历对杜拉斯的写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像? 杜拉斯的电影创作有着怎样的特点? 杜拉斯的政治观点有哪些,与她的创作有何关系? …… 本 期 嘉 宾 程小牧 北京大学外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毕业于巴黎七大法国文学专业,研究领域为法国现代文学与思想史、文本中的视觉文化。 陆一琛 《绿眼睛》译者,北京大学、巴黎-索邦大学联合培养博士,苏州大学法文系讲师,研究方向是法国文学与视觉艺术。 圆首的秘书 主持人,深焦DeepFocus 主编 玛格丽特·杜拉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最具个性的法国作家之一,同时也是一名以颠覆性影像实践著称的电影人。1980年6月,杜拉斯受“新浪潮”摇篮、世界知名杂志《电影手册》编辑部邀请,推出电影专论特刊《绿眼睛》。 作为一部关于艺术创作的箴言集、关于当代社会的省思录,《绿眼睛》有着杜拉斯一贯的行文风格:跳跃、拼贴、非线性的文本组织,极具破坏性和压迫感的高密度文字流,以及满溢于字里行间的作者强大的精神魅力——孤傲睿智、愤世嫉俗,近乎孩子气的野性和好奇心。 这些文字营造出激情与柔情并存的对话场域,新增的60余幅照片则建构了一个以“观看”为基础的游戏互动空间,要求看书的读者在交错的视线中探寻深藏的真相:关于电影,关于写作,关于世界,关于自我。 本期播客中,我们与《绿眼睛》中文译本译者陆一琛与法国现代文学专家程小牧,共同走入杜拉斯的文学与影像世界,透视媒介背后的童年经历与性别政治。

77分钟
3k+
4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