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简介 张浩月,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电影研究博士。她翻译的美国国家图书奖儿童文学作品《我的中国童年》讲述了上世纪20年代生活在武汉的美国女孩琼在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中的成长故事。 本期我们邀请张浩月老师聊聊她这本不一般的历史童书、她在美国的学习和生活,以及她陪伴自己的混血小女儿成长的故事。 嘉宾介绍 张浩月: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电影研究博士,北师大儿童文学专业硕士,翻译过大量与儿童相关的理论与文学作品以及电影字幕和剧本等。现在中影集团负责儿童电影的策划与制片。 周磊:奇想国童书文学组编辑,策划有“诗词少年大冒险”、“神仙小学插班生”、“自古英才出少年”等原创儿童文学书系,编辑出版的作品有《不愿说话的小禧》《我的中国童年》《在世界尽头》等。 节目进度条 04:14 一个美国人童年时期在中国度过:经历身份认同的困扰; 04:54 在美国读电影研究:儿童教育相关的电影; 06:32 国籍冲突儿童; 08:08 同时接触两个不同的文化,信息差对孩子的影响; 10:51 国籍冲突给孩子带来的一些困惑; 12:01 20世纪20年代,中外家庭生活上的落差; 14:42 面对身份不同的人,应该以什么态度看待他们? 17:45 外国人写的关于中国故事的童书; 22:19 美国人更需要读书? 25:05 一个生活在跨文化环境下的女孩,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扰:“只有在美国出生的人才能当总统?这就好像在说,我不是一个合格的美国人。” 29:14 文化的差异、身份的不同,带给琼的孤独感; 33:03 又是一本成功的成长小说:父母虽然对她有所期望,但是并没有太多的干涉和约束; 40:47 对一些种族的刻板印象; 42:55 如何引导孩子看历史童书:适当忽略现实,更多地关注书中的每一个人物。把写故事笔交给读者,故事没有对错。 本期书单 《我的中国童年》[美]琼·弗里茨/著;张浩月/译 《武昌城》方方/著 《人类简史》[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著 《仙境之桥》[美]凯瑟琳·佩特森/著 《爸爸造的房子》[美]杨志成/著 《一个美国女孩在中国》韩秀/著
节目简介 张浩月,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电影研究博士。她翻译的美国国家图书奖儿童文学作品《我的中国童年》讲述了上世纪20年代生活在武汉的美国女孩琼在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中的成长故事。 本期我们邀请张浩月老师聊聊她翻译这本书的经历、她在美国的学习和生活,以及她陪伴自己的混血小女儿成长的故事。 嘉宾介绍 张浩月: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电影研究博士,北师大儿童文学专业硕士,翻译过大量与儿童相关的理论与文学作品以及电影字幕和剧本等。现在中影集团负责儿童电影的策划与制片。 周磊:奇想国童书文学组编辑,策划有“诗词少年大冒险”、“神仙小学插班生”、“自古英才出少年”等原创儿童文学书系,编辑出版的作品有《不愿说话的小禧》《我的中国童年》《在世界尽头》等。 节目进度条 02:49 上世纪20年代生活在武汉的美国女孩琼在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中的成长; 04:21 一本特别的历史小说:从一个外国女孩的视角看历史; 07:30 反映了上世纪20年代中国人和外国人的生活之差,如何保持客观的看待这段历史? 13:02 琼:在中国成长的外国人,善良又纠结; 15:42 用虚构的手法将真是发生的事情组合在一起; 16:50 作者在70岁左右回到中国; 23:43 作者的另一本历史童书; 24:49 “本书基本都是我的童年最真实的写照。人是真实的人,事是真实发生的事,地方是我深爱的故地。但最重要的是,我使用的写作方式给了我极大的自由,再现了我记忆当中那些无比鲜活的人。” 26:31 历史不是一个生硬的东西,了解故事背后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28:31 我们在讲历史的时候往往会忽略具体的人,作者通过切身的体验,讲述了一段历史,这种看待历史的角度,一般很难在书中读到; 34:08 当你去看这些故事背后的那些人,可能就不会轻易判断谁好谁坏,也不会用简单粗暴的方式看待历史; 36:24 文学不会直接告诉孩子谁对谁错; 38:22 如果这本书有一个问题; 42:55 写历史小说,写关于中国的故事——寻根和思乡。 本期书单 《我的中国童年》[美]琼·弗里茨/著;张浩月/译 《武昌城》方方/著 《人类简史》[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著 《仙境之桥》[美]凯瑟琳·佩特森/著 《爸爸造的房子》[美]杨志成/著 《一个美国女孩在中国》韩秀/著
节目简介 现任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主席张明舟先生为推动中国人接连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等多个重要国际奖项做出了卓越贡献,在疫情期间创立了生命树童书网和生命树文化促进中心,促进中外创作者交流的同时,让中国童书“走出去”。 本期,我们请张老师聊聊推动中外创作者合作和生命树童书网创立那些事儿。 嘉宾介绍 张明舟,现任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主席,也是该国际组织首位来自中国的最高领导人。此外,他还是生命树童书网和生命树文化促进中心创始人、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版协常务理事,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曾在外交部亚洲司和中少总社工作,推动中国人接连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等多个重要国际奖项,曾荣获2018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特殊贡献奖等奖项。 节目进度条 03:28 牵线搭桥,促进中外童书创作者合作; 05:48 在IBBY世界大会上发现国内的童书很少“走出去”; 08:40 关注不同国家的创作者之间的合作; 09:59 BIB(布拉迪斯拉发插画展)邀请中国创作者参加比赛; 10:55 成为BIB评委:推荐郁蓉老师的作品; 13:40 南怡岛:一个到处是绘本的地方; 22:10 国际安徒生奖评判标准:把年轻的创作者拒之门外? 25:06 疫情期间创建生命树童书网:将中国的抗疫绘本免费分享给100多个国家的读者; 34:26 生命树童书网:促进中外创作者交流,让更多人通过图书看世界。 本期书单 《长满书的大树:安徒生文学奖获得者与儿童的对话》[德]叶拉·莱普曼/著;黑马/译 《架起儿童图书的桥梁》[德]叶拉·莱普曼/著 《母鸡萝丝去散步》[美]佩特·哈群斯/著 《脚印》薛涛著;[英]郁蓉/绘 “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走进国际儿童读物联盟》张德让张童/著 《羽毛》曹文轩/文;[巴西]罗杰·米罗/图 《河对岸》薛涛/著;[俄]安娜斯塔西亚·阿卡普瓦/绘 《云朵一样的八哥》白冰/文; [英]郁蓉/图 《中国儿童文学5人谈》梅子涵 方卫平朱自强 彭懿曹文轩/著 《小黑鱼》[伊朗]萨玛德·贝赫郎吉/文;[法]法尔希德·梅士高里/图 《小鸡的房子》[亚美尼亚]阿雷维克·多尔/著 《爬树》[瑞典]比约恩·桑德马克/著 《希腊神话:给孩子的神话大书》[瑞典]安妮卡·托尔/著;[瑞典]雅各布·维葛柳斯/绘 《一本关于颜色的黑书》[委内瑞拉]梅米娜·哥登/文;[委内瑞拉]露莎娜·法利亚/图 “绘本里的世界”系列:《朋友》《梦想》《爬树》《小鸡的房子》《如果我有翅膀》
节目简介 现任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主席张明舟先生是该国际组织首位来自中国的最高领导人。此外,他还是生命树童书网和生命树文化促进中心创始人、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为推动中国人接连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等多个重要国际奖项做出了卓越贡献。 本期,我们请张主席聊聊IBBY和国际童书出版那些事。 嘉宾介绍 张明舟,现任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主席,也是该国际组织首位来自中国的最高领导人。此外,他还是生命树童书网和生命树文化促进中心创始人、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版协常务理事,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曾在外交部亚洲司和中少总社工作,推动中国人接连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等多个重要国际奖项,曾荣获2018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特殊贡献奖等奖项。 节目进度条 01:08什么是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 03:12 IBBY邀请中国参加世界大会,邀请函辗转到了年仅25岁的黑马老师手上; 05:23松居直写信邀请中国加入IBBY,促进中外童书交流; 08:04 2002年IBBY世界大会,与日本皇后美智子的会面、交流; 19:52松居直,推动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的设立; 21:28 IBBY:通过高品质童书促进国际理解维护世界和平; 26:33叶拉·莱普曼:IBBY创始人,通过童书促进国际间的理解,开启国际儿童图书和国际理解新领域的新篇章; 31:34 2006年,在澳门召开的IBBY世界大会,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现状; 33:06在此之前,很多人不了解中国儿童文学以及儿童读物发展现状,甚至不知道中国有儿童文学; 36:44牵线搭桥,让中国儿童文学、儿童读物走出去,促进中外儿童读物交流。 本期书单 《长满书的大树:安徒生文学奖获得者与儿童的对话》[德]叶拉·莱普曼/著;黑马/译 《架起儿童图书的桥梁》[德]叶拉·莱普曼/著 《母鸡萝丝去散步》[美]佩特·哈群斯/著 《脚印》薛涛著;[英]郁蓉/绘 “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走进国际儿童读物联盟》张德让张童/著 《羽毛》曹文轩/文;[巴西]罗杰·米罗/图 《河对岸》薛涛/著 《云朵一样的八哥》白冰/文; [英]郁蓉/图 《中国儿童文学5人谈》梅子涵 方卫平朱自强 彭懿曹文轩/著 《小黑鱼》[伊朗]萨玛德·贝赫郎吉/文;[法]法尔希德·梅士高里/图 《小鸡的房子》[亚美尼亚]阿雷维克·多尔/著 《爬树》[瑞典]比约恩·桑德马克/著 《希腊神话:给孩子的神话大书》[瑞典]安妮卡·托尔/著;[瑞典]雅各布·维葛柳斯/绘 《一本关于颜色的黑书》[委内瑞拉]梅米娜·哥登/文;[委内瑞拉]露莎娜·法利亚/图
本期简介 前不久,奇想国童书联合“东成西长”邀请妈妈们将自己和宝贝的亲子共读、亲子对话、睡前故事等内容进行录制,以音频的方式提供给我们,我们将收集到的声音——那些陪伴时光里充满爱的声音记忆,整理成一期节目,于六一上线。 当有一天,记忆老去,而当初那道稚嫩的童声,那些来自妈妈们的温柔的声音,一定会在往后的岁月成为孩子们记忆里的天籁与箴言。 (感谢音频提供者:@小树叶@含含@小叶子@快乐馨馨@Dorothy Zhuomei) 本期进度条 00:21 《疯狂妈妈国》; 08:18 《古利和古拉》; 14:33 《逃家小兔》; 17:31 带来一个原创故事《突然亮起的油灯》; 20:49 《刺猬和金币》; 26:40 和Hana聊天:《好饿的兔子》《我的山谷》《我说哦,你说啊》《七个贪吃的小宝贝》。
节目简介 无字书不能借助语言来传达故事,正因为没有语言,在跨文化的语境中,来自不同文化、语言地区的读者都有机会看懂一本无字书,所以优秀的无字书需要跨越文化的壁垒。 本期我们邀请了国际无字书大赛的唯一一位中国籍评委王韶华女士和著名漫画家、策展人、无字书大赛中国区总负责人王立军先生一起聊聊国际无字书大赛以及无字书,应该怎样给孩子读无字书?无字书为什么在国内不易被大众接受? 嘉宾介绍 王韶华,思路文化创始人及CEO。中意出版文化协会联合创始人,现任协会副会长。2016年起和全球最大少儿书展——博洛尼亚书展合作,把插画界奥斯卡“博洛尼亚插画展”首次带到中国,产生较广泛的社会影响。2018年起,被聘为“国际无字书大奖”Silent Book Contest评委。 王立军,漫画、绘本策展人,出版人;中国美协漫画艺委会秘书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宣部“原动力”动漫出版扶持项目评审专家;中宣部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出版工程评审专家;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动漫奖终评评委;全国美展终评评委。 本期进度条 03:54通过绘本让文化走出去; 06:31国际无字书大奖中国区征稿; 09:08往届入围的中国创作者; 14:06怎么给孩子讲无字书?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同一水平面,和孩子一起探索故事,引导孩子代入故事角色; 18:35对于不识字的孩子来说,所有的书都是无字书; 21:34为什么无字书在国内很难发展?重度依赖文字的成年人更畏惧无字书; 26:24无字书的发展是越来越好的,需要适合的“生态”; 本期书单 《三毛流浪记》张乐平/著 《旅程》九儿/著 《东拉西扯》颜新元/著 《山之风——勇气》李尧/著 《疯狂星期二》[美]大卫·威斯纳 文/图 《雪人》[英]雷蒙·布力格/著 《山中》[西]卡门·奇卡 曼努埃尔·马索尔/著;[西]曼努埃尔·马索尔/绘 《惊奇美术馆》[西]哈维尔·赛斯-卡斯坦/著;[西]曼努埃尔·马索尔/绘 《不可思议的旅程》[美]艾伦·贝克尔/著 《小老鼠无字书》系列[瑞士]莫妮克·弗利克斯/著 《灰袍奶奶和草莓盗贼》[美]莫莉·班/著 《我遇见了一只小灰狼》[美]马修·科德尔/著 《黛西的球》[美]克里斯·拉西卡/著 《小红书》[英]芭芭拉·莱曼/著 《哈气河马》刘洵/著 《独生小孩》郭婧著/绘 《纽扣士兵》九儿/著 《原来你在这儿》金晓婧/著 《小红点》赵梦雅/著 《布莱克先生和他的狗》九儿/著 《下雨天》[美]彼得·史比尔/著 《旅之绘本》[日]安野光雅/著 《海浪》[韩]苏西·李/著 《红气球》[意]艾拉·马俐/著
节目简介 起源于意大利的国际无字书大赛Silent Book Contest是各国绘本作者一直关注的重要赛事。每年春天在博洛尼亚书展上的发布现场,都是最引人注目和驻足的地方。 本期我们邀请了大赛的唯一一位中国籍评委王韶华女士和著名漫画家、策展人、无字书大赛中国区总负责人王立军先生一起聊聊国际无字书大赛,和中国艺术家参赛的那些趣事。 嘉宾介绍 王韶华,思路文化创始人及CEO。中意出版文化协会联合创始人,现任协会副会长。2016年起和全球最大少儿书展——博洛尼亚书展合作,把插画界奥斯卡“博洛尼亚插画展”首次带到中国,产生较广泛的社会影响。2018年起,被聘为“国际无字书大奖”Silent Book Contest评委。 王立军,漫画、绘本策展人,出版人;中国美协漫画艺委会秘书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宣部“原动力”动漫出版扶持项目评审专家;中宣部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出版工程评审专家;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动漫奖终评评委;全国美展终评评委。 本期进度条 04:39国际无字书大奖:找寻未出版的原创无字书; 11:05张乐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记》参赛,获得特别荣誉奖,借此吸引了更多创作者投稿; 15:25九儿老师为无字书大奖创作了《旅程》; 22:08国际无字书大奖作品征集要求:未出版、原创、方开本、14个对页; 28:55越来越多的创作者用电脑制作作品; 30:42无字书需要不借助任何一门语言把故事讲清楚,要跨越文化的壁垒,让每个国家的读者都能够轻松读懂无字书; 36:37为什么要设置如此严格的开本要求? 本期书单 《三毛流浪记》张乐平/著 《旅程》九儿/著 《东拉西扯》颜新元/著 《山之风——勇气》李尧/著 《疯狂星期二》[美]大卫·威斯纳 文/图 《雪人》[英]雷蒙·布力格/著 《山中》[西]卡门·奇卡 曼努埃尔·马索尔/著;[西]曼努埃尔·马索尔/绘 《惊奇美术馆》[西]哈维尔·赛斯-卡斯坦/著;[西]曼努埃尔·马索尔/绘 《不可思议的旅程》[美]艾伦·贝克尔/著 《小老鼠无字书》系列[瑞士]莫妮克·弗利克斯/著 《灰袍奶奶和草莓盗贼》[美]莫莉·班/著 《我遇见了一只小灰狼》[美]马修·科德尔/著 《黛西的球》[美]克里斯·拉西卡/著 《小红书》[英]芭芭拉·莱曼/著 《哈气河马》刘洵/著 《独生小孩》郭婧著/绘 《纽扣士兵》九儿/著 《原来你在这儿》金晓婧/著 《小红点》赵梦雅/著 《布莱克先生和他的狗》九儿/著 《下雨天》[美]彼得·史比尔/著 《旅之绘本》[日]安野光雅/著 《海浪》[韩]苏西·李/著 《红气球》[意]艾拉·马俐/著
节目简介 前段时间有一篇阅读过千万的文章,来自公号“摩耶夫人”,它的主理人格桑,是一位童话创作和研究者,也是一个5岁半孩子的妈妈。 本期,我们邀请她和我们聊聊封闭期间,她和孩子的经历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她说,此时最宜阅读;她说,童话写作者,身处混乱,其实有益,因为现实可以用童话和寓言来消解。 嘉宾介绍 格桑卓玛,主持人、作家、旅行者、儿童阅读推广人,生于藏族世家,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兼通汉藏文化。在女儿喜玛(Hima)出生后,她开始着意收集整理自己从小就非常熟悉的喜马拉雅地区的童话故事,编著出版了《喜马拉雅童话》。 节目进度条 02:04 疫情期间与孩子共处:放过孩子,放过自己; 07:43 邀请孩子参与讨论现实的困境; 10:34 回避现实,有悖于孩子过往接受的教育; 12:56 在足不出户的日子里,用《田鼠阿佛》鼓励孩子在这个特殊的时间收集生活中的美好; 14:11 喜欢爽快结局的孩子; 16:10 疫情中的童话,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和希望,让孩子去探索一个自由、幻想的世界; 20:10 童话帮助孩子重建对周围环境的信任; 22:41 孩子对家长来说是最大的疗愈; 24:55 藏族的信仰; 30:52 两本新书:书是有魔法的; 35:54 独一无二的藏区童年; 39:25 阅读量五千万文章发布之后; 43:42 格桑的写作计划。 本期书单 《喜马拉雅童话》格桑卓玛/编著 《田鼠阿佛》[美]李欧•李奥尼/著 《蒂莉和高墙》[美]李欧·李奥尼/著 《野兽出没的地方》[美]莫里斯·桑达克 《野兽伴我入睡》[美]利亚姆·赫尼根/著 《稻草人》叶圣陶/著 《奇先生妙小姐》[英]罗杰·哈格里维斯/著 《罗杰爷爷的奇妙双语故事会》[英]罗杰·哈格里维斯/著
节目简介 前段时间有一篇阅读过千万的文章,来自公号“摩耶夫人”,它的主理人格桑,是一位童话创作和研究者,也是一个5岁半孩子的妈妈。在女儿喜玛(Hima)出生后,她开始着意收集整理自己从小就非常熟悉的喜马拉雅地区的童话故事,编著出版了《喜马拉雅童话》。 本期,我们邀请格桑聊聊她编著的《喜马拉雅童话》。 嘉宾介绍 格桑卓玛,主持人、作家、旅行者、儿童阅读推广人,生于藏族世家,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兼通汉藏文化。著有《喜马拉雅童话》。 节目进度条 03:59西藏的“格林童话”; 09:16藏族童话的特别之处:藏族人对大自然的敬畏; 11:09藏族童话中的信仰:众生平等,万物有灵; 14:34藏族童话中对坏人的惩罚做到除恶务尽,不留余地; 17:28藏族童话里那些勇敢、智慧、坦率的女性角色; 21:52为孩子找中国的传统故事,到藏区采风; 24:16整理自己从小就非常熟悉的喜马拉雅地区的童话故事,有价值的故事不到百分之十,更多的故事用来打发时间; 27:53在无数有点意思的民间故事中筛选出有价值的故事,整理成适合孩子阅读的文本; 31:31孩子会喜欢《喜马拉雅童话》吗? 本期书单 《喜马拉雅童话》格桑卓玛/编著 《田鼠阿佛》[美]李欧•李奥尼/著 《蒂莉和高墙》[美]李欧·李奥尼/著 《野兽出没的地方》[美]莫里斯·桑达克 《野兽伴我入睡》[美]利亚姆·赫尼根/著 《稻草人》叶圣陶/著 《奇先生妙小姐》[英]罗杰·哈格里维斯/著 《罗杰爷爷的奇妙双语故事会》[英]罗杰·哈格里维斯/著
节目简介 董海雅老师和阿甲老师共同翻译的安东尼·布朗传记——《玩转形状游戏》上市不久。最初海雅老师读到这本英文原版自传就表达过想要参与翻译,因缘际会,阿甲老师在4年后的某天邀请海雅老师共同翻译安东尼·布朗的自传。 本期,我们邀请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儿童文学译者,翻译出版过40余部文学作品的董海雅老师聊聊和《玩转形状游戏》的缘分,以及翻译过程中的趣事——发现安东尼·布朗传记的同时发现安东尼·布朗。 嘉宾介绍 董海雅,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儿童文学译者,翻译过《写给哈利·波特的信》《美丽的树发现之旅》《仓鼠公主》(1)《想象力》《奇幻岛》《绿色的船》《挑战者深渊》等40余部作品。 节目进度条 02:01 发现安东尼·布朗的传记,如获至宝; 05:56 错过了访谈安东尼·布朗; 07:55 安东尼·布朗在自传中揭秘了作品中设置的小机关,等着读者去发现; 15:21 《玩转形状游戏》:呈现了有安东尼·布朗作为普通人的一面:挣扎、自律、勤奋的天才创作者; 17:54 把安东尼·布朗还原为一个普通人,他就变得可爱了一些; 19:38 安东尼·布朗遭遇了侵权风波; 21:38 “我从来没有把创作畅销书作为首要目标”; 24:42 安东尼·布朗的家庭“八卦”; 26:50 安东尼·布朗的编辑; 31:22 安东尼·布朗在父亲过世之后,在《我爸爸》中倾注了很多情感; 38:00 翻译图画书的课程?大学课程中设置儿童文学翻译课程的必要性。 本期书单 《雷克拉毁了它!》[美]本·克兰顿/著;董海雅/译 《美丽的树发现之旅》[英]迈克尔·乔丹/著;董海雅/译 《挑战者深渊》[美]尼尔·舒斯特曼;董海雅/译 《艾洛伊丝在巴黎》[美]凯·汤普森/文;[美]希拉里·奈特/图;董海雅/译 《说呀》[美]夏洛特·佐罗托/著;[英]夏洛特·沃克/绘;董海雅/译 《想象力》[英]诺曼•梅辛杰/著;董海雅/译 “仓鼠公主”系列[美]厄苏拉·弗农/著 《安静》《奥利弗是个娘娘腔》《小鸟男孩迈克尔》[美]汤米·狄波拉/著绘;董海雅/译 《我的笔友是条龙》[美]乔希·芬克/文;[美]鲁道夫·蒙塔尔沃/图;董海雅/译 《玩转形状游戏》[英]安东尼·布朗[英]乔·布朗/著;阿甲 董海雅/译 《小房子》[美]维吉尼亚・李・伯顿/著;阿甲/译 《阿莫的生病日》[美]菲利普·斯蒂德/文;[美]埃琳·斯蒂德/图;阿甲/译 《石头汤》[美]琼·穆特 文/图;阿甲/译 《暴风雨中的孩子》[美]夏洛特·佐罗托/文;[美]玛格丽特·布罗伊·格雷厄姆/图;周琰/译 《木头人儿》[英]唐纳森/著;[德]舍夫勒/绘;范晓星/译 《阿文的小毯子》[美]凯文·亨克斯 文/图;方素珍/译 《小阿力的大学校》[英]安荷特/著;郭玉芬、万砡君/译 《我的秘密朋友阿德》[英]约翰·伯宁罕 文/图;宋佩/译 《小鲁的池塘》[美]伊夫·邦廷/文;[美]罗纳德·希姆勒/图;刘清彦/译 《小房子变大房子》[英]朱莉亚·唐纳森/著;阿克塞尔•舍夫勒/图;任溶溶/译 《外公》[英]约翰·伯宁罕/著;林良/译 《和甘伯伯去游河》[英]约翰·伯宁罕/著;林良/译 《月下看猫头鹰》[美]珍·尤伦/文;[美]约翰·秀能/图;林良/译 《赶牛车的人》[美]唐纳德·霍尔/文;[美]芭芭拉·库尼/图;匡咏梅/译
节目简介 图画书的文字量一般较少,情节相对简单,故事和语言相对具象,所以,很多人认为图画书的翻译是小儿科,认为自己只要读得懂简单的英语,就能够翻译图画书。事实果真如此吗? 本期,我们邀请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儿童文学译者,翻译出版过40余部文学作品的董海雅老师和我们一起聊聊关于童书翻译的那些事。 嘉宾介绍 董海雅,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儿童文学译者,翻译过《写给哈利·波特的信》《美丽的树发现之旅》《仓鼠公主》(1)《想象力》《奇幻岛》《绿色的船》《挑战者深渊》等40余部作品。 节目进度条 05:55 翻译之前的译前准备; 09:13 翻译图画书的压力更大,修改的时间花费的精力更多; 12:12 挑选译者有哪些考量; 17:10 翻译的标准:翻译图画书要考虑孩子的理解能力,同时文字要有朗读性; 22:39 复杂的词汇为什么不能采取注释的方式进行解释; 25:08 针对不同的文化,翻译的策略有:归化和异化(源语的本土化和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 31:58 图画书翻译过程中编辑的建议很重要; 34:53 当编辑的建议和自己的想法不一致时,翻译者会怎么做; 38:16 翻译一本图画书的时间; 42:55 儿童文学翻译课程?培训儿童文学译者是有必要的; 46:27 尊重原作者:翻译图画书的难点不是要加点什么,而是忍住不加; 53:47 翻译要考虑孩子的理解能力,但是只有浅显的表达才能够符合孩子的接受力吗? 本期书单 《雷克拉毁了它!》[美]本·克兰顿/著;董海雅/译 《美丽的树发现之旅》[英]迈克尔·乔丹/著;董海雅/译 《挑战者深渊》[美]尼尔·舒斯特曼;董海雅/译 《艾洛伊丝在巴黎》[美]凯·汤普森/文;[美]希拉里·奈特/图;董海雅/译 《说呀》[美]夏洛特·佐罗托/著;[英]夏洛特·沃克/绘;董海雅/译 《想象力》[英]诺曼•梅辛杰/著;董海雅/译 “仓鼠公主”系列[美]厄苏拉·弗农/著 《安静》《奥利弗是个娘娘腔》《小鸟男孩迈克尔》[美]汤米·狄波拉/著绘;董海雅/译 《我的笔友是条龙》[美]乔希·芬克/文;[美]鲁道夫·蒙塔尔沃/图;董海雅/译 《玩转形状游戏》[英]安东尼·布朗[英]乔·布朗/著;阿甲 董海雅/译 《小房子》[美]维吉尼亚・李・伯顿/著;阿甲/译 《阿莫的生病日》[美]菲利普·斯蒂德/文;[美]埃琳·斯蒂德/图;阿甲/译 《石头汤》[美]琼·穆特 文/图;阿甲/译 《暴风雨中的孩子》[美]夏洛特·佐罗托/文;[美]玛格丽特·布罗伊·格雷厄姆/图;周琰/译 《木头人儿》[英]唐纳森/著;[德]舍夫勒/绘;范晓星/译 《阿文的小毯子》[美]凯文·亨克斯 文/图;方素珍/译 《小阿力的大学校》[英]安荷特/著;郭玉芬、万砡君/译 《我的秘密朋友阿德》[英]约翰·伯宁罕 文/图;宋佩/译 《小鲁的池塘》[美]伊夫·邦廷/文;[美]罗纳德·希姆勒/图;刘清彦/译 《小房子变大房子》[英]朱莉亚·唐纳森/著;阿克塞尔•舍夫勒/图;任溶溶/译 《外公》[英]约翰·伯宁罕/著;林良/译 《和甘伯伯去游河》[英]约翰·伯宁罕/著;林良/译 《月下看猫头鹰》[美]珍·尤伦/文;[美]约翰·秀能/图;林良/译 《赶牛车的人》[美]唐纳德·霍尔/文;[美]芭芭拉·库尼/图;匡咏梅/译
节目简介 毛毛虫童书致力于给孩子讲好中国故事,其出版的《小蝌蚪找妈妈》曾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拿玛奖”;《好乖乖》荣获中国第一届国家图书奖,被誉为中国最美的童谣;音乐启蒙绘本《听,小蜗牛艾玛》成为中国第一个进入国家大剧院演出的绘本,音乐剧《飞天小种子》被CCTV报道。公司产品版权输出到法国、荷兰、加拿大、瑞士、卢森堡、韩国、中国特别行政区等国家和地区。 本期,毛毛虫童书馆总编辑张冬跟我们聊聊毛毛虫做的音乐剧。 嘉宾介绍 张冬,阅读推广专家、毛毛虫童书总编辑,孩子们都叫他“冬瓜叔叔”。他带领的毛毛虫童书曾受邀代表中国出版机构参加法兰克福书展,并被媒体评为中国小而美的十家出版机构之一。 节目进度条 05:33音乐能够触达认得内心深处; 09:27童谣有韵律美,让童谣更有仪式感; 12:34把童谣做成音乐剧; 14:17音乐剧可以锻炼孩子心灵的肌肉; 15:05《飞天小种子》音乐剧片段; 26:21民国时期,探索儿童教育的年代; 30:50《飞天小种子》亲子互动音乐剧。 本期书单 《小蝌蚪找妈妈》鲁兵/文;陈秋草/画 《好乖乖》鲁兵/文;田原/画 《听,小蜗牛艾玛》[德]海蒂·雷能/著;[德]丽莎·汉施/绘;[德]拉蒙娜·乌曲娜/绘;[德]史特凡·马尔采夫/曲 《三十六个字》阿达/绘 《胖嫂回娘家》冰畅/文;贺友直/画 《跟妈妈玩童谣》许爱靖/著 《听妈妈念童谣》鲁兵/著 《小种子之歌》张乐平、严个凡、严折西/图;恩友、徐涛、阿筱/文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