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骑行解锁小红书的流量密码

先来晒图,欢庆婕哥完成了人生第一场自行车比赛,一边骑车一边想,运动比赛的多巴胺真的超过一切,那种完成比赛的快感(当然是在没有受伤的情况下),真的是千金不换万金难买,懂得都懂,但骑车的魅力究竟是什么呢? 后疫情时代,人们格外珍惜外出的机会去亲近自然、探寻熟悉又陌生的街道,户外运动也就此掀起热潮。小红书「骑行友好计划」为车友们创造了良好的社交机会,将其线上的友好社区氛围延续到了线下。 其实我也跟大部分人的一样,从市区通行开始自己的骑车之旅,从小黄车,到横把车再到现在的比赛车,一步一步的走来,而我加入骑行活动也是因为去年夏天,小红书的一场线下活动,让我见识到原来有这么多人跟我一样,渴望透过骑行,能够更好的看看这个城市,更多地去认识不同的朋友,不少人也把这个骑行经验,透过社交媒体分享给大家,对我自己来说,除了记录自己的生活之外,也让我收获不少骑车前辈们的提点,这也是我很喜欢骑行活动的原因之一,而且根据我们嘉宾的分享,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见到一群不油腻有坚持有健康的肉体,哈哈哈! 有鉴中国现阶段对骑行的热情以及投入,加上国际赛事的加入,希望借由两位嘉宾的分享,更能掌握自行车社群在中国的发展,以及如何从休闲骑进阶到加入骑行比赛的行列。 而且我还特别拷问了小红书的“流量密码”,你是不是也想知道呢? 本期节目,我邀请到了小红书户外骑行负责人Nikita 以及我的教练Jay 跟大家分享关于骑行的乐趣。

51分钟
99+
1年前

用骑行打开荷兰单车旅行DNA

欢迎来到婕伴同行,我想应该没有一个主持人每次节目开场,就在说好久不见,真的是太夸张,前几天我去参加第五届中国播客大会的时候,我给自己立了一个小目标,就是至少要做到双周更,不能再总是月更然后去别人的节目串台,从本期开始,我会把节目的触角延伸到与健康生活相关的旅行方式,例如骑行旅游,先来说说我自己的骑行经验,我其实是在2021年11月买了一台单车,当时给自己立下一个flag,我要用单车来认识上海,然后过了几个月,因为上海you know why的原因,停摆了一段时间,如果要出行,只能骑车,也因此打开了我骑车通勤的大门,基本上如果不是特别赶时间,单趟5公里距离以内的地方,我都会骑车出行,一方面是强迫自己运动,一方面在上海也真的很方便骑行,而且骑车的时候,跟跑步,在同一个城市,看到的风景不尽相同,而说到这,就跟我们本期节目重点有关了,因为今天想介绍的是如何在荷兰骑行旅游,为什么是荷兰呢?跟大家说个小数据,荷兰人平均每天骑自行车 2.6 公里,如果全球复制这个模式,全球每年的碳排放量将减少 6.86 亿吨,这庞大的数字逼近于加拿大整年的碳排放量。 根据研究表明,像荷兰等自行车友善国家,都有着良好的自行车政策,包括完善的自行车基础设施,我知道很多人也跟我一样,过去几年开始把骑行当成一种生活方式。 因此本期特别请到了荷兰旅游局亚洲区总监、中国区首席代表杨宇先生,来跟我们聊聊,荷兰利用骑行实现低碳生活,以及如果今年要是有旅行机会,在荷兰如何用单车玩得出彩。

57分钟
99+
1年前

不读书长大当记者?听听两位学霸记者职业之路,有ChatGPT也不怕

本期是春节后的第一次更新,大家有期待很久吗? 这次春节我终于回到了三年没回的台湾,看到最亲密的家人朋友,真的是太开心了,带着满血复活的心情,要来介绍新的一期节目内容。 之前在去梵叔的井户端会议时,常常有听众会有疑问,到底读传媒当记者,现在还有没有前途?到底媒体行业有没有前途?(特别是ChatGPT出现后,很多人说记者没有未来) 本期节目请到我的多年好友前凤凰卫视驻纽约站记者Jennifer李卓君, 前凤凰卫视驻印度站记者Yoyo Yu尤芷薇来分享, 李卓君, 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在凤凰卫视美国站担任多年财经记者,现任在私募創投基金Perseverance Capital 担任总监职位。 尤芷薇,筆名印度尤。在印度擔任八年的鳳凰衛視駐印度記者,曾出版《去印度打拚,走進另一個世界的中心》一書,是個喜歡看、喜歡想、喜歡寫、喜歡探索新鮮事物的半個印度人,也將作品發表在端傳媒、報導者、聯合報、關鍵評論網等媒體。 現從媒體轉戰區塊鏈產業,擔任 XREX 國際加密貨幣交易所的執行長辦公室資深總監,繼續冒險、開拓。 他们怎么走上媒体之路,这份工作带给他们什么?以及如何转型到全新赛道工作,如果你对进入媒体行业有兴趣,可以来听听到底记者都在做些什么?如果你已经在媒体行业,却想踏出自己的舒适圈,也可以听听这两位媒体大神如何转战币圈以及投资圈的经验。 也欢迎大家留言分享你们的问题以及感想,我们会看留言区,在下期节目回答你们哦!

55分钟
1k+
2年前

2023年把过去三年没完成的旅行都一次补上

哈啰大家~新年快乐! 这是我们2023年的第一期播客,是不是很期待呢? 自从2022年12月底宣布从1/8开始,入境不再需要强制集中隔离,很多人跟我一样开始期待旅行。 你还记得三年前的最后一场旅行吗?还有哪些未完待续吗? 我的最后一场旅行的记忆,停留在雅典,土耳其以及芬兰,那是我最后一次参加雅典全程马拉松,在伤病中完成的比赛,虽然是爆哭完成的旅行,却也是支撑我过去三年无法海外游的强力心里支柱。 今年我的第一场旅行是回家,回我3年未归的台湾和2年未返的香港,其实心里还是有一点近乡情却的,我的故乡还是原来的模样吗?还没有踏上旅程,我仿佛已经听到香港国际机场的粤语广播,以及抵达台湾机场,闽南语加客家话的广播,眼睛突然有点湿湿的。 走过了三年的疫情,我想很多人的生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旅行也是一样。 在本期的播客【把过去三年没有完成的旅行一次补上】,我跟君泽将跟大家分享,各大网站评选的2023旅行目的地,以及旅游趋势的变化,还会分享一些我们在旅行当中的感动与最无法忍受的事。 也欢迎大家留言告诉我们,新的一年关于你的旅行计划,我会再下一期的节目当中跟大家分享哦! 最后有个好消息,婕伴同行节目将同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以及苹果播客播出,欢迎大家利用不同的平台收听。 新的一年,让我们尽情熱愛生活,享受當下吧!

78分钟
99+
2年前

告别冬天emo我需要热气热恋以及疗愈美食

走进2022年的最后一个月,你的心情如何呢? 很多人在冬天都会特别多愁善感,想要谈恋爱,想分手,想家或者想起那个孤单的自己? 尤其在过去三年,许多人的生活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需要靠着不同的方法摆脱内心的痛苦以及情绪的折磨,比如说疗愈系美食。 疫情时代,用食物解决除了饱餐一顿以外的情感需求,因为食物对情绪的影响远不止烹饪过程带来的舒缓。实际上,饮食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即“营养精神病学”)终于得到主流精神病医生所重视。 随着隔离解除,我们面临的焦虑感犹如海啸般汹涌。人类消化系统的微生物受到饮食的影响;它们会分泌血清素和“快乐激素”多巴胺,而这些激素也会反过来与微生物发生反应。 在不同纬度地方的冬天,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味道,以及过冬的方法,而这些关于冬天的记忆,也随着不断更换居住的城市,累积叠加成你自己的专属记忆。 本期节目我们请到了 早见Hayami, 一个刚刚逃离互联网大厂的数字游民/自由创作者/blogger/vlogger/podcaster (节目:余生皆假期) 以及老朋友君泽, 分享他生为一个青岛人不断南迁过程中,对冬天的体验。 你对冬天的记忆是什么?而什么又是你的疗愈系美食?欢迎留言分享互动。

64分钟
1k+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