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殷漪《有种声音》

有时在录播客节目的时候会不自觉地说“亲爱的观众,你好”,或者问朋友要不要去演唱会时会说“要去看演唱会吗”,这些原本以听觉为主导的活动却被冠以了视觉动词。如今世界上大部分地区主要以视觉文化为基本范式,而听觉声音的价值与潜能则被远远低估。今天这期节目,我们把听觉转向日常生活中的音乐,暂时离开原本我们习惯的“音乐作品”的概念,以“过程”、“活动”和“实践”来重新思考音乐在当今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和意义。 【时间线】 00:00:43 “声音”——既熟悉又陌生 00:03:10 声音与听觉相互依存 00:04:00 什么是听觉文化?声音到底指的是什么? 00:04:58 音乐的内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丰富与亲切 00:15:49 音乐不仅是作品,更是过程、活动和实践 00:16:59 实地录音——荷兰阿姆斯特丹街头表演 00:24:02 音乐并不是天生就是一件“作品” 00:30:03 实地录音——虹口公园老人歌队合唱《我为祖国献石油》 00:32:54 音乐是一种让人与他人建立联系的媒介 00:36:50 实地录音——球迷在足球场内唱歌 00:40:56 声音有种穿越边界的能力 00:44:13 祭祀音乐蕴含对生命与死亡的态度 00:45:53 实地录音——苗族老人去世歌 00:50:24 音乐成为消费品 00:53:08 实地录音——侗族大歌歌队演唱 00:58:46 音乐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01:01:21 实地录音——侗族儿童歌队演唱《青蛙歌》和《猫头鹰》 【了解更多】 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 尼古劳斯·利斯腾尼乌斯Nicolaus Listenius 洪堡特 Wilhelm von Humboldt 《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吠陀 Grace的网易云音乐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习所 田丰 叠贵的网易云音乐 侗族大歌 胡官美 John Cage 【更多声音】 实地录音与……(一) 实地录音与……(二) 实地录音与……(三) 实地录音与……(四) 实地录音与……(五) 【关于有种声音】 “有种声音“以听觉文化为背景,使用“声音”作为切入点,联结城市研究、当代艺术、非主流音乐、建筑、人文学科等主题,以此激发公众对于听觉与声音的艺术审美与日常经验,重新评估“听觉与声音”的价值与潜能。 【互动方式】 欢迎各位朋友在喜马拉雅和小宇宙评论区给我们留言,也可以通过邮箱[email protected]与我们保持联系。 *非注明之外,所有声音和音乐内容知识产权都归殷漪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66分钟
99+
2年前

小巴辣子上台了——台上站了普通人|赵川《草稿剧场》

“小巴辣子上台了”——难道是哪个调味品品牌新出了辣椒油?非也!上海话里小巴辣子一般是指小朋友或者很普通,没有什么花头的人。虽然花头不大,但就像上世纪博伊斯提出的“人人都是艺术家”口号一样,近年来普通人走上戏剧、舞蹈的舞台,已然成为一种新方向,在舞台上搞出的花头精也是越来越多。“素人”在舞台上释放自己不标准和不加修饰的表达欲望,他们的涌现就好像是对原本专业垄断的舞台进行挑战。然而,在光怪陆离的舞台上素人的登台难免会陷入“食荤者”的欲望惯性。今天这一期,我们就来谈谈“小巴辣子”在舞台上的表现,回溯“素人”登上国内剧场中的A与B面。 【这期节目包含】 02:21 小巴辣子走上舞台 原本在舞台之下的普通人有朝一日登台演出,在聚光之下表述他们对生活的回应。他们展现的非正确答案的“美”与不加修饰的欲望,可能正是我们对于真实、平等的渴望。 08:15 “素人”虽素,但花头精蛮多,有中式也有西式 国内加入“素人”的演出成为一种新时髦,一方面是基于时代变迁与大众对于平等表达的渴望,同时来自西方现当代表演艺术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20:38 “素人”与“食荤者” 舞台吸引着平凡人靠近它,而原本占位的“食荤者” 也与其难舍难分。那在“素人”与“食荤者”共同的游戏中,“素”的会不会只是“食荤者”补充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材? 30:32 普通人上台,就仅能讲自己的故事吗? 普通人在舞台上不只能讲自己的故事,同时也是鲜活生动的创作力量。 【了解更多】 《蛤蜊岛·麓湖番外篇》 草台班 《和民工跳舞》 《我的劳动、尊严与梦想》 《美好的一天》 《带电的火花》 《该我上场的时候,叫我,我会回答》 杰罗姆·贝尔 Jérôme Bel《盛会 Gala》 里米尼记录剧团 Rimini Protokoll 【关于草稿剧场】 “草稿剧场”想聊聊人生舞台上未成型或刚开始有点样子的艺术想法、创作形式;以剧场、表演为出发点,期待能在都市空中,不拘一格地与朋友们分享观点,涂画各种蓝图。 【互动方式】 欢迎各位朋友在喜马拉雅和小宇宙评论区给我们留言,也可以通过邮箱[email protected]与我们保持联系。

35分钟
99+
2年前

顾湘:屋里被我摊得一天世界|btr《地铁坐过站》

【本期嘉宾】 顾湘(微博@顾不厌;豆瓣:顾湘) 小说家,本科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 莫斯科国立大学新闻系硕士,作家、画家。著有随笔集《好小猫》《东香纪》, 短篇小说集《为不高兴的欢乐》,长篇小说《西天》《安全出口》等。 【时间线】​ 00:10 顾湘的故乡在哪里 01:31 我的猫不朽了 03:45 小时候我偷瞄霍元甲,对面住着鲁迅 09:07 戏文系不是唱戏的 10:16 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吸引去莫斯科读书 13:54 顾湘回到故乡教书 15:43 我为初恋写了本书 16:17 作为记者,我瞎编了一个展览登在报纸上 20:02 一个月有多少钱就不用上班了 22:11 作家的一天 27:49 跑去菲律宾和韩国打游戏 35:34 像大卫·霍克尼一样在iPad上画画 37:07 未来创作计划 41:04 【上海闲话】一天世界/一门心思/一句闲话/勿二勿三/勿三勿四/五䫲六肿/小笼馒头/脚馒头/高脚馒头/十三点/三佃不值二佃/七搭八搭/瞎七搭八 48:33【雄狮】《爱情神话》《运气的诱饵》《回望:外滩的9个隐身片段》 【了解更多】 好小猫 重屏Cosmo Chamber NFT项目 万寿斋 光头生煎 鲁迅故居 《点击1999》 顾湘写的假展评《那些叮咬艺术家们的虱子》 小太平鸟 游戏《舞力全开》 游戏《Ingress》 仁川 小说家沈大成 张岱《夜航船》 《运气的诱饵》 《回望:外滩的9个隐身片段》 《爱情神话》 *本音频录制于2021年12月31日 【关于地铁坐过站】 “我们的上海”由无数个“我的上海”组成。在“地铁坐过站”的第一季节目中,节目将邀请文艺界不同领域的创作者——无论是小说家、翻译家还是艺术家或美食家——来聊聊他们的日常生活以及每个人的那个上海。 【互动方式】 欢迎各位朋友在喜马拉雅和小宇宙评论区给我们留言,也可以通过邮箱📧[email protected]与我们保持联系。

63分钟
2k+
2年前

半导体|汤惟杰《第一线》

上海19世纪中叶以来一向是最先进技术和事物进入中国的桥头堡。1923年1月23日,中国无线电公司与英文《大陆报》(The China press)合作开办的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于20时开始正式播音,这是中国境内第一座无线广播电台。在随后的几个月中,上海境内又有了几处商业电台的设立。起起落落中,上海从20年代中叶开始,电子声音媒介跃入了城市生活当中,成为市民大众的重要信息来源与文化娱乐形式之一。除了广播,还有许多新的传播技术,譬如视听结合的电影。 【第一线知识点】 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英国物理学家,在电磁学及电化学领域做出许多重要贡献,其中主要的贡献为电磁感应、抗磁性、电解。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 (James Clerk Maxwell),英国苏格兰数学物理学家。其最大功绩是提出了将电、磁、光统归为电磁场现象的麦克斯韦方程组。麦克斯韦在电磁学领域的功绩实现了物理学自艾萨克·牛顿后的第二次统一。 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Heinrich Rudolf Hertz),德国物理学家,于1887年首先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于1888年发表了论文。他对电磁学有很大的贡献,故频率的国际单位制单位赫兹以他的名字命名。​​​​​ ​古列尔莫·乔瓦尼·马里亚·马可尼(Guglielmo Giovanni Maria Marconi),意大利工程师,专门从事无线电报设备的研制和改进;19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雷金纳德·费森登 (Reginald Fessenden),加拿大发明家,在他的一生中收到了数百份专利,最显着的是收音机和声纳。费森登以开发无线电技术的开拓性工作而闻名,其中包括调幅 (AM)广播。他的成就包括通过无线电进行的第一次语音传输(1900年)和横跨大西洋的第一次双向无线电电通信(1906年)。 KDKA电台,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无线广播电台,它也是第一个获联邦政府所发的实验执照的广播电台。由于它进行了一系列的突破,如第一个报道体育比赛(一场拳击赛),第一个播出舞台戏剧演出实况,因此很快就被载入了史册。KDKA的开播标志着广播电台的诞生。 奥斯邦电台,1923年1月23日20时,奥斯邦电台在广东路3号大来洋行顶楼正式对外播音。电台的呼号为XRO(因此该台也被称作XRO电台),频率1500千赫,功率50瓦。开播首日的节目包括小提琴独奏、四重唱、萨克斯独奏以及新闻简报等。 新新百货公司,1926年创办于上海南京路720号,是早年上海南京路四大华资百货公司之一(当年先施公司、永安公司、新新公司和大新公司被合称为后四大公司),于四大公司中第三间创立。 《字林西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又称《字林报》,前身为《北华捷报》(North China Herald),曾经是在中国出版的最有影响的一份英文报纸。 上海张园,是上海曾经最大的市民公共活动场所,被称为“近代中国第一公共空间”。​ *以上资料来源于网络 【第一线指引】 02:38 无线电广播技术发展 03:20 技术上实现现代广播的诞生 04:37 广播事业的开始 07:03 中国第一家广播电台——奥斯邦电台 13:02 中国境内最早的一批广播电台 19:01 上海第一家华人开办的电台 26:17 与广播共同发展的艺术样式 29:04 上海与电影的结缘 41:08 当前上海文化资讯播报 【关于第一线】 第一线将主要讨论都市文化、城市史、文学、电影和声音媒介。都市文化与城市史将从生动活泼的市民日常生活角度,介绍、讨论各类都市趣闻;文学、电影与声音板块将邀请相关方面的学者和资深业界人士来到节目展开对谈与讲述。 【互动方式】 “无边界电台 弄堂声音”每周三、周六更新。欢迎各位朋友在喜马拉雅和小宇宙评论区给我们留言,也可以通过邮箱[email protected]与我们保持联系。

44分钟
99+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