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技术篇:什么是主力资金净流入与净流出?

股票知识|入门到精通

微信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相比之前的资金流向,主力资金的流向其实更为常见,不信打开你手中的交易软件,找到有关“资金”的数据,你一定能看到主力资金的流向。我在文稿中放了一张图片、大家可以对比参考一下。图中左侧写着“主力流入”“主力流出”“主力净流入”,这里面的主力指的就是主力资金。 大家都知道、市场中的主力对股价的影响很大,所以很多人都想揣测主力的动向,而主力资金就成了一个参考。主力资金是指剔除掉散户的资金量,只统计主力机构们的资金动向,观察这些主力都做了哪些买卖举动。 其实主力机构指的是一种身份,但你要明白:没有人会在交易时把身份证挂在盘面上,我们能看到只有那一串串冰冷的数字,言外之意、交易过程中哪些买卖是主力在做、哪些又是散户在做,这些我们都无法得知。那么问题来了:系统是如何统计主力资金的呢?系统怎么知道哪些买卖是主力在做,而不是散户呢? 我举个例子你马上就会明白:假如我用10万块去买一只股票,或者我将价值10万块的股票卖出,请问我这笔单子算主力资金吗?当然不算。那我再举个例子:假如小明用1000万去买卖股票,请问这笔单子算主力资金吗?答案是肯定的!所以主力资金就如字面意思一样,它是通过资金量的大小来定义的,而不是所谓的“身份认证”。 1000万的单子远比10万大的多,所以系统会将这笔单子定义为主力资金,所以严格来讲:所谓的主力资金就是指大的买卖单、简称为大单,而剩下的小单自然不会计入主力资金当中。 在这里你可能会有一个疑问:“多大的单子才能算大单呢?”10万和1000万很容易比较高低,但股票市场是一个严谨的场所,大单的具体标准到底是多少呢?答案我也不知道...因为这个标准经常会变化,而且不同的交易软件也有着不同的标准,所以大家只需要明白原理即可。 有些软件会将大于200万元或者大于10万股的买卖单定义为大单,而这些大单又被定义为主力资金,以上所说的200万元或10万股就是满足大单的具体标准,但你没必要记住标准,因为以上标准是我根据实际情况瞎编的,你只需要明白原理就好,因为不同的软件对大单的标准也不一样。 综上所述:你在很多软件上看到的大单,中单,小单,其实都是这么计算出来的,而所谓的主力资金可能就是指大单、或者大单和中单。算出这些资金的流入、流出量,然后做个减法就是所谓的主力资金净流入。如果得出的是正数,、说明主力资金在净流入,如果得出的是负数说明是主力资金在净流出。 最后说一个思考题:如果一个散户非常有钱,用几千万交易股票,请问他的行为会不会被系统定义为主力资金呢?答案是会的。如果有些主力机构故意将资金拆分成小份去交易,系统会不会认为这是散户资金呢?答案也是会的....这个道理就是再告诉我们:你看到的只能代表你看到的,并不完全代表实际发生的...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4分钟
74
2年前

246.技术篇:资金净流入与净流出的原理

股票知识|入门到精通

微信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我想很多人会对今天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因为大家都知道资金对股价影响很大,或者说影响股价的直接因素就是资金,是资金的博弈导致股价发生了波动,所以了解资金的流向似乎是每个新手都渴望的事情。 在很多交易软件中你都能看到关于资金流向的数据,比如说资金净流入、净流出。我先出一个思考题:“请问资金净流入、净流出是如何计算的?”我猜你会这么回答:“用资金流入-资金流出,得出的为正数那就是净流入,得出的为负数那就是净流出”。 以上回答是正确的....但我如果再问你:“资金流入、流出又是怎么计算的呢?”我猜有一部分人会不知所措,而有一部分人会觉得很荒谬...荒谬的人会觉得花钱买就是流入,卖股票换回钱就是流出,这种东西还用思考吗?的确是这样,很多新手都有这种惯性思维,所以从来不觉得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而这也是导致他们不会正确参考资金流向的原因。 还记得我以前讲过的内容吗?交易是相互的、买卖是相互的,这意味着买卖双方的付出必然是相等的,你花100块买了A股票,你认为这是资金流入,但别忘了、你买的股票是别人卖给你的,对于那个人来说100块是资金流出。所以严格来讲根本就没有资金净流入和净流出一说,因为资金的流入和流出永远是相等的,既然是相等的,又怎么会净额呢? 当想你明白了这个问题,才知道所谓的买和卖,资金流入和流出一定都是相等的,之所有净额出现一定是通过某些算法实现的,而这个算法主要有两种,我们先来讲第一种: 股价无时无刻都在波动,系统把股价上升时产生的成交额定义为资金流入,相反的,将股价下跌时产生的成交额定义为资金流出。举个例子:某只股票第一分钟股价是上涨的,这一分钟的成交额是1000元,这1000元系统会计为资金流入。股价到了第二分钟出现了下跌,这一分钟产生的成交额是800元,系统将这800元计为资金流出,然后用资金流入-资金流出;也就是1000元-800元=200元,该股两分钟的资金净流入为200元。以此类推、系统就可以算出该股全天的资金流向。 然后再来讲讲第二种方法,第二方法说起来很简单、但算法远比第一种复杂。用股票的外盘-内盘就能算出资金净流向,是不是很简单?内盘外盘的内容之前都做过详细的讲解,所以今天总结起来就简单了许多。 外盘数量大可以简单理解为买方数量多,内盘数量大可以理解为卖方数量多,用外盘-内盘、得出的如果是正数,那就说明是资金净流入,如果得出的是负数,说明是资金净流出。内盘、外盘用的是数量单位、也就是手,而资金流向都是用金额作单位,有人可能想不明白如何将数量单位的内外盘换算成金额? 算法其实很简单,假如某只股新产生了1手的外盘,系统会用成交时的价格算出具体的成交金额,比如这1手是以每股20元的价格成交的,那么用1手x 20元=成交金额,因为1手等于100股,所以用100股x20=2000元,这2000元会被系统定义为资金流入。用同样的方法可以算出内盘对应的金额,然后用外盘减去内盘,如果数值为正数、说明是资金净流入,如果数值为负数、说明是资金净流出。 以上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算出股票的资金净流向,不过从科学性来讲第二种方法用的更多,你学会了吗?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4分钟
81
2年前

245.技术篇:主力机构“美化”内外盘的手法

股票知识|入门到精通

【价格成交条件:买方报价≥卖方报价】 当你看到某只股外盘大于内盘时,可以简单理解为买方的意愿强于卖方,看到内盘大于外盘时,可以理解为卖方意愿大于买方。有了这样的结论做支撑,人们就很容易产生一个误区:认为外盘数量大时股价就有可能出现上涨,因为买方意愿更强烈,对上涨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那么反过来理解内盘也是一样。 通过买卖方的意愿判断股价涨跌在理论上是完全正确的,但问题在于你看到的“意愿”真的是市场意愿吗?如果这种“意愿”可以伪造出来,你岂不是有被骗的风险? 事实上,这种意愿真的可以伪造,这种“美化”数据的做法也是主力常用的操盘手段。接下来举个例子解释一下主力是如何“美化”这些数据的?假如我就是散户嘴中无恶不作的主力,我现在为了达到自己目的,打算美化一下内盘、外盘的数据。 根据我的需求,我想让A股票的内盘数量变大、直到大于外盘数,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忽悠散户,因为当有人看到内盘数量变大时,一定会认为股价有下跌的风险,这部分人会选择卖出手中的A股票,而这正是我的目的! 假如现在是交易时间,故事就发生在A股票身上....我们假设先报价的还是卖方,有人报价10元卖出,这时候我选择率先出击、报价10.1元买入,因为买方报价≥卖方报价,而且我主动报出了高于卖方的价格,所以这笔单子不仅可以成交,而且成交后的数量会计入到外盘。 但是我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内盘数量、而不是外盘....所以刚才的做法显然行不通,这时候我就得充分利用交易规则,让内盘数量变大才行。 我们把刚才的例子重新再推演一遍:假设先报价的是卖方,有人报价10元卖出,而我选择做买方,报价9.9元买入。此时你发现问题了吗?我作为买方(9.9元)报出了小于卖方的价格(10元),所以二者无法成交。 这时候买卖双方会继续等待新的报单出现,但鸡贼的我又迅速报出了卖单,决定以9.8元的价格卖出,这时候我想要的结果就发生了....9.8元的卖方报价小于9.9元的买方报价,所以这笔单子可以成交,而且成交后的数量会被计入到内盘当中,因为在买方9.9元等待的过程中,我率先报出了比买方更低的价格,所以系统认定为我是主动性卖单,成交后的单子也会计入到内盘。 但是你发现了吗?刚才成交的单子中,买方和卖方都是我自己,也就是9.9元的买单和9.8元的卖单都是我自己,我用对倒的方式实现了自买自卖,这笔单子成交后我持有A股票的数量依旧不变,但我用这种方式增加了A股票的内盘数量。所以内盘、外盘的数据并不可靠,我作为主力机构完全可以改变它的大小... 刚才的例子中我为了增加内盘数量,故意报出了比卖方价格更低的买单,这样电脑就无法将二者成交,而随后我又第一时间报出了能与刚才的买单成交的卖单,此时成交后的单子就会被计入到内盘中。以上都是用内盘举得例子,外盘只需要反过来理解即可。 综上所述:内外盘的数据并不完全可信,你可以参考它、但不要把它作为判断市场的主要依据,只作为简单的辅助就好。比如你通过某种方式判断今后的股价会涨,在这个基础之上如果外盘数量也随之增加,那么会对整个判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但切记!不要把外盘变大当做股价会上涨的主要依据,原因你懂的.... (内容已登记版,翻版必究!)

5分钟
75
2年前

244.技术篇:内盘、外盘的统计原理(下)

股票知识|入门到精通

微信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继续想讲解内盘、外盘的统计原理,经过上期的讲解,很多人还是不理解内盘、外盘的概念,如果你不想深究背后的原理,那你就将内盘定义为卖盘、将外盘定义为买盘。但你如果想做一个擅长分析的投资者,数据背后的原理一定要了如指掌。 上期内容举例讲解过内盘、外盘的统计原理,但很多人反映:炒股毕竟不是买卖萝卜,卖萝卜的例子虽然很好理解,但联想到股票交易过程后才发现很多细节难以通过买卖萝卜进行理解,面对这个问题、我今天举个实际例子帮大家理解一下内盘、外盘。 但举例前你需要充分了解股价成交的规则,怕大家记性不好,我先把结论说出来勾起你内心深处的回忆:“买卖双方若想成交,必须要满足买方报价≥卖方报价的条件”,然后就是我最擅长的环节、举例说明: 假如某只股票刚刚开盘,第一个报价的是卖方,卖方报价10元卖出,这时候系统会等待买方出现,假如接下来报价的是买方,买方报价10.1元买入,请问这两笔单子能成交吗?成交后的数量算内盘还是外盘呢?答案是会成交,因为买方报价≥卖方报价、符合成交的条件,而成交后的数量会被计入到外盘,因为在卖方等待的前提下,是买方主动报出了高于卖方的价格,此时的买方会被电脑认定为是主动性买单。根据上期内容的解释;主动性买单的数量会被计入到外盘当中。 说到这很多新手会有一个误区:他们认为在卖方等待的情况下,只要有买方报出了符合成交的价格,成交后的数量就会被计为外盘。这么理解只对了一半,剩下的一半我打算继续用刚才的例子讲解:假设第一个报价的是卖方,报价10元卖出,再假设下一个报价的是买方,报价9.9元买入,请问二者能成交吗? 答案是无法成交,因为买方报价小于卖方报价,这时候电脑会继续等待合适的报价出现。此时排队的单子有两个,也就是刚才报价10元的卖方和报价9.9元的买方,因为二者无法成交,所以只能排队等着。 这个时候有第三个报价出现,假设第三个出来报价的是卖方、且报价9.8元卖出,请问它能成交吗?答案是会成交,刚好能跟前面的买方成交,9.8元小于买方的9.9元,所以二者可以成交,而成交后的数量会计入到内盘当中,因为在买方9.9元等待的过程中,是卖方主动报出了更低的价格(9.8元),目的就是为了率先成交,所以这笔成交的数量会被定义为主动性卖单,成交后的数量会被计入到内盘当中。 类似的例子在入门篇的时候都讲过,今天又重复了一遍,希望大家认真听讲。从刚才的例子可以看出,你报出的虽然是买单、但成交后有可能会被定义为是主动性卖单,因为你的单子被卖方成交了,成交的数量被系统认定为卖方卖出的数量,而不是买方买进来的数量。同样的,你报出的是卖单,但成交后也有可能被定义为是主动性买单,因为你的单子被买方成交了。 我知道我讲了这么多一定还有人没听懂,对此大家可以多听听上面的例子,听懂了之后我才能进行下一步,也就是带大家分析一下主力机构是如何利用内盘、外盘来迷惑散户的,咱们下期再见。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4分钟
86
2年前

243.技术篇:内盘、外盘的统计原理(上)

股票知识|入门到精通

微信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我们先来快速回顾一下上期内容:内盘代表卖出股票的数量,外盘代表买入股票的数量。如果一只股票的外盘数量大于内盘,说明买入该股的数量要大于卖出该股票的数量。以上是对外盘、内盘最通俗的理解。 但今天我们要深入探讨一些问题:外盘等于买入股票的数量,内盘等于卖出股票的数量,但请问电脑是如何判断“买入”和“卖出”的呢?也就是哪些行为会被电脑认定为是买入或卖出呢? 听到这你可能觉得很可笑,买入卖出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还用单独解释吗?“我用钱把股票买进来、这就是买入,我把股票卖出去拿回钱、就是卖出”,我想这应该是绝大多数人理解的买入和卖出。这么理解并没有错、但并不科学,讲成交量的时候我就说过一个问题:“买和卖的数量必然是相等的” 假如A股票今天的成交量是300股,你怎么知道这300股中哪些是买入量和卖出量呢?你用钱买入了300股A股票,你认为这是买入的数量,但别忘了、在你买入的背后必然有人将这300股卖给了你,那对于另一个人来说这300股是卖出的数量。这么一看,买入和卖出的数量一定是永远相等的。 就像老王今天卖了300颗萝卜,这即说明了有300颗萝卜被卖出,也说明了有300颗萝卜被买入。所以用正常方式去理解买入和卖出的话,你会发现买卖数量一定是对等的,既然买卖是对等的,内盘外盘的数量也一定是对等的才对。但从上期内容我们也看到了,几乎所有股票的内外盘都是不相等的状态... 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电脑对买入和卖出的定义跟我们理解的不一样!如果一样、那么买卖的数量必然是相等的,内盘外盘的数量也必然是相等的! 那么电脑到底是如何定义买入和卖出的呢?这里有一个名词叫做“主动性买卖单”,我们以主动性买单为例:有些人为了优先于其他人成交,会刻意报出比卖方更高的价格,而这么做就是为了尽早买入,此时电脑会把这部分买入的单子定义为主动性买单,而主动性买单成交之后,对应的成交数量会被计入到外盘当中。 继续用老王卖萝卜举个例子:老王今天卖了300颗萝卜,这代表卖出的数量是300,也代表买入的数量是300,这是结果、但我们没有看到过程。虽然只有300颗萝卜被交易,但人们对萝卜的需求可能远超过300个,可能是500个!但很无奈,老王手里只有300颗萝卜,所以今天最多也只能成交300颗。 这就意味着300颗萝卜之外,还有200颗萝卜的需求量在后面排队,假如你就是排队人群中的一员,请问你此时会怎么做?答案很简单,你一定会报出更高的价格去买入!比如老王说一颗萝卜1块钱,你直接报价2块钱买入,这样你才有可能买到老王手里仅有的300颗萝卜,否则等排到你的时候萝卜早就卖光了.... 你为了优先于他人买到萝卜,刻意报出高价去买入,这种行为就是主动性行为,这笔单子也叫做主动性买单,而主动性买单会被计入到外盘的数量中。于此相对的是内盘、为了优先于他人卖出,主动报出更低的价格去卖,这种行为就叫主动性卖单,而主动性卖单成交之后会被计入到内盘。 所以内盘外盘的数量不一致,主要是因为主动性买单和主动性卖单的数量不一致。真正意义上的“买卖”数量一定是相等的,但主动性去买和主动性去卖的意图一定是不相等的,电脑正是利用这一点区分出了内盘与外盘,所以严格来讲:外盘应该叫做主动性买入的数量,而内盘应该叫主动性卖出的数量。 关于主动性买卖单的内容在入门篇也有过讲解,建议大家去复习一遍“股价成交的规则”内容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5分钟
94
2年前

242.技术篇:什么是内盘、外盘?

股票知识|入门到精通

微信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今天学的内容很简单又很复杂,简单是因为表面含义理解起来很简单,复杂是因为背后的算法比较复杂。了解内盘、外盘你需要先搞清楚股价成交的规则,不明白这些你就无法理解内盘、外盘的算法。 股价成交的规则我早在入门篇就有过讲解,不懂的人可以去复习一遍。今后的股票知识会越来越难,你需要把基础学明白才能听懂后期的内容,如果你的水平始终停留在基础层面,我的教学效率会大大降低,因为我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重复之前讲过的内容,所以希望大家不要落下早期的知识点,争取把每一期内容都给学明白。 我在文稿中放了一张图片,图1画圈的位置显示了内盘、外盘的数量。没错、内盘、外盘统计的是股票数量。内盘你可以理解为在里面的筹码,所以叫“内盘”,而外盘你可以理解为在外面的筹码,所以叫“外盘”。想象一下:股票买卖过程中哪些人是在“外面”?哪些人又在“里面”呢? 假设你有1万块,而且非常看好A股票,你想把1万钱都买进去,请问你的1万块筹码是在“里面”还是“外面”?答案当然是外面!因为你还没有买进去,当你买进去A股票之后,这1万块就会被电脑统计为“外盘”,因为你是从外面买进来的。 然后再举一个反向的例子:假如你现在持有A股票1万块,请问你现在是在“里面”还是“外面”?答案是里面,当你决定卖出该股票的时候,卖出的1万块会被电脑统计为“内盘”,因为你是从里面卖出去的。 综上所述:人们买进来的数量都会计入外盘,而人们卖出去的数量都会被计入内盘。现在再回过头看看图1,你会发现内盘的数量是用绿色来表示,而外盘则是用红色来表示。“红买绿卖”是国内市场的共识,因为内盘表达的是卖出股票的数量,所以内盘的数量用绿色表示,而外盘代表买入的股票数量,所以外盘用红色表示。 如果某只股外盘数量比内盘数量多,可以理解为买入的人要多于卖出的人。如果内盘数量比外盘数量多,说明卖出的人要多于买入的人。一般上涨的股票普遍会存在外盘大于内盘的现象,而下跌的股票则刚好相反。但是切记!这是普遍现象,但不是绝对的现象!有时候上涨的股票也会出现内盘更大的情况,关于这些我们下期再聊。 最后强调一下:内盘外盘统计的是数量、也就是股票数量,单位是“手”。我们以图1中的内盘为例:该股当天的内盘为13.3万,意思是当天该股有13.3万手股票被卖出。 最后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将一只股票的内盘外盘数相加,得出的总数会代表什么含义呢?答案是该股全天的成交量!买入和卖出的数量相加自然就代表了全天的成交量。图1该股的内盘数量为13.3万手,外盘数量为10.78万手,相加后总数为24.08万手。 然后我们再来来看看下方的图2,图2画圈的位置显示该股当天的成交量为24.08万,单位也是“手”,说明我们计算的没有错误。另外很多人可能会好奇:“外盘等于买入的数量,内盘等于卖出的数量,那买入和卖出电脑又是如何定义的呢?”还记得我开头说的话吗?你需要先学会股价成交的规则,才能理解买入卖出的定义,大家不妨先去复习一下之前的入门篇,然后再听我下回分解~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4分钟
94
2年前

241.技术篇:什么是股票振幅?

股票知识|入门到精通

微信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先讲讲振幅的定义,再讲振幅的计算,最后讲振幅的用途。振幅就是指股价振荡的幅度、严格来讲应该是股价振荡的最大幅度。另外这里有一个注意事项:振幅主要指的是股票当天的振幅,虽然大周期的振幅也可以算出来,比如某只股一周的振幅、一个月的振幅等等,但我们在软件上看到的振幅普遍都是指股价当天的振幅。 然后我们来讲讲振幅是如何计算的:我在文稿中放了一张图片,图1显示该股当天的振幅为9.02%,别看是百分数,实际上计算起来非常方便。股价在盘中都会表现出上下波动的走势,我们找出股价当天出现过的最高涨幅,然后再找出当天出现过的最低涨幅,最后做个减法就能求出该股当天的振幅。 图中的该股当天最大跌幅是-4%,到了下午涨到过最高5%的涨幅,从-4%到5%幅度是9%左右,这才有了振幅等于9.02%的数据。当然、如果该股当天的最低涨幅是1%,而最高点是10%的涨幅,那么该股当天的振幅也会是9%左右。举这个例子是为了开拓大家的思维,因为当有些人看到股票振幅比较大的时候,会习惯性的认为价格是从下跌状态走到了上涨状态,却忽略了从上涨状态继续上涨也可以留下很大的振幅,刚才举得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股价在盘中高低波动,你只需要观察当天出现过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就可以,然后算出最高和最低之间的落差,这个落差就是该股当天的振幅。为了继续拓展大家的思路,我再举一个特殊的例子:假设某只股的走势非常弱,当天最高涨幅是-8%,也就是下跌的状态,而当天最低涨幅是-9%,请问该股当天的振幅是多少?答案是1%。-8%到-9%只有1%的落差,所以振幅是1%。 因为股价的涨跌会用“+,-”来表示,所以大家计算时会比较麻烦,你的理解也可能会被“计算”本身所误导,我也想过把公式总结给大家听,后来发现这反倒加重了一部分人的理解负担,所以你只需要记住我刚才的结论即可:在脑海中想象股价波动的样子,股价当天的最高点到最低点的落差就是振幅,如果你此刻正看着股价的分时走势图、相信你理解起来会更快。 最后我们讲讲振幅的实际用途:一只股的振幅大说明股价波动的非常剧烈,当天呈现的高低落差非常大,这意味着风险也意味着机会。对于短线客来说股价波动幅度越大、潜在的利差也就越大,在成功高抛低吸的前提下你能吃到的利润也会更多。 但是切记!机会和风险永远是并存的,高振幅同样也预示着高风险,当你操作不当时也意味着将损失更多的利润。如果你对自身的短线能力非常有自信,也比较在乎股价在盘中产生的波动收益,那么你可以挑选那些振幅比较大的股票,因为那些股票可以满足你的快感,也可以为你带来更多潜在的收益。 但最后我还得提醒一句:上述玩法都是短线投机行为,建议大家要谨慎投机!有些事情在理论层面是完美的,但现实却很残酷!相信大家都明白我的意思...另外,无论是个股还是板块都能看到振幅这项数据,有些软件甚至还有振幅榜排名,比如说同花顺。你可以在该榜单中查到股票的振幅排名,这样有助于你快速筛选目标,对应图片可以看文稿中的图2。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4分钟
70
2年前

240.技术篇:如何分析委比指标!?

股票知识|入门到精通

微信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虽然标题写的是“如何分析委比指标”,但我并不建议大家利用该指标分析走势,因为真的没什么卵用....我甚至觉得这是最没用的一个指标,不仅没用还会对你的判断产生一定的迷惑性。 你肯定很好奇我为何会有这样的判断?别着急,先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分析指标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就是为了判断股价的变化。所以参考委比本质上也是为了判断股价的变化方向,但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你高度重视:一是委比的不可预测性,二是委比的虚假性。 这两个问题是我认为委比没有参考价值的主要原因,我们先来讲第一个“不可预测性”。大家都知道股价每分每秒都在波动,但你知道吗、委比的变化跟股价是同步的,股价每变化一次、委比也会发生高低变化。那你知道为什么委比的波动跟股价是同步的吗?对此你可以反向推理:问问自己股价为何会频繁的变化?一会上涨一会下跌呢? 股价会波动是因为时刻都有交易发生,人们通过自己的意愿报出买卖的价格,成交之后股价就会发生变化。比如老王在街边卖萝卜,一斤萝卜10块钱,我问老王9块钱卖不卖?老王说卖!于是双方就以9块钱的价格成交,萝卜的价格也由之前的10块变成了9块。 股价频繁波动就是因为时时刻刻都有交易在发生,每一次的成交金额与上一次不同的话股价就会发生变化,所以决定股价变化的是交易,而交易时要先报价。也就是向交易所报出你的委托单,你想买入就填写委托买单,你想卖出就填写委托卖单。当然了,以上这个过程都在软件上进行。 由此可见,是人们的委托报价改变了股价,你在软件中填写的买入、卖出就是填写委托单的过程,正是这些委托单让股价发生了变化。那么问题又来了:人们的报价无时无刻都在发生,你知道人们会在哪个方向上委托报价吗?是买还是卖?买的多还是卖的多? 我想你应该猜不出来,千千万万人的想法你怎么可能猜的到...而这千千万万的人每一秒可能都会有不同的想法产生...还记得委比的公式吗?委比计算的是委托单之间的比值,而这些委托单你根本猜不出来如何变化。无数人每一秒都有不同的想法,根据这些想法他们会委托不同的价格,你猜不到这些人的想法,你也就猜不出委比接下来的变化,你猜不出委比的变化,你又如何通过委比判断股价的变化呢? 刚才讲的是委比的难以预测性,最后再讲讲委比的虚假性,或者说正是以为委比具有虚假的特点才让它的预测性变得更加困难。委比算的是委托单之间的比值,但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委托单是可以撤销的...你可以在任何价位上报出你想要的价格,但没有真正成交之前你都是可以撤单的... 比如说老王的萝卜卖10块钱,你报价9块钱买入,在你身后排队的人报价8块钱买入。假如老王用9块钱的价格卖给了你,但等轮到后面的人交易时他完全可以选择撤单...如果他的后面还有其他人排队,没成交之前这些人都可以选择撤单... 但有趣的是当初这些人填的委托单会被系统记录下来,进而影响当时委比指标的数值,如果当时委比的数值非常高,说明当时委托买入的数量非常大,但切记!这些数量只是委托单,没有成交之前他们可以随时撤单,如果你相信了当时的委比指标认为大量人都在排队买入,那我只能说你太天真了...搞不好下一秒这些人就会大量撤单,而委比的数值可能会在下一秒出现大跌。 委比只计算委托单的数量,这些单子是否成交跟委比没有任何关系,但因为委托单再没成交前是可以撤销的,所以委比的数值有很大的虚假性,参考的时候一定要谨慎!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5分钟
87
2年前

239.技术篇:什么是委比?

股票知识|入门到精通

微信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委比是很常见的指标,但很多新手会对它感到陌生,因为名字听起来比较奇怪,通过字面意思很难去理解,所以我先解释一下“委比”这两字具体的含义,委比的“委”指的是“委托”,委比的“比”指的是“比值”。 我们在买卖股票的时候都需要有一个动作:那就是在电脑或手机上点击买入或卖出,这个行为叫做委托买卖。假设你是买方,你需要把买入的数量、金额填写到软件上、然后点击确认,而这一过程其实就是委托的过程,你委托交易所帮你完成这一笔交易。 所以交易都是由委托开始,委托买入或者是委托卖出。所谓的成交是在你报出委托单之后才有的结果,如果没有委托的过程、那何来成交呢?委比中的“委”指的就是“委托”,说的再详细一些应该叫“委托单”才对,所谓的委比就是委托单之间的比值。 因为投资者只能报出两种委托单,也就是委托买单和委托卖单,而委比算的就是委托买单和委托卖单之间的比值关系。有人会好奇在哪里能看到人们的委托单?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早在入门篇就有过讲解,股价分时图的旁边就有报单窗口,窗口上买1,买2,卖1,卖2表示的就是委托单的数量。我在文稿中放了对应的图片,图1就是股票的报单窗口。 然后我们再来讲讲委比的具体算法,委比是一个百分数,取值为-100%至100%之间,委比的公式=(委托买入数量-委托卖出数量)/(委托买入数量+委托卖出数量)x100%。 从公式可以看出来,委比的数值是一个百分数,而且当委托买入的数量>委托卖出数量时,委比的数值就会是正数。相反、当委托买入的数量<委托卖出数量时,委比的数值就会是负数。大家可以看一下文稿中的图2,该股当前的委比是27.87%,结果是正数,说明该股目前委托买入的数量要大于委托卖出的数量,你也可以理解为:想买入该股的数量要大于想卖出该股的数量。 如果委托卖出的数量比委托买入的数量更多,那么委比的数值就会是负数。通过公式能看出委比的计算方式非常简单,就是将某只股所有委托买入的数量相加,然后得出公式中的“委托买入数量”,再将该股所有委托卖出的数量相加,然后得出公式中的“委托卖出数量”,最后套用到公式中进行计算即可。 委比的数值会在-100%至100%之间波动,有些极端情况下委比也会出现极端数值,比如股价涨停的时候委比等于100%,股价跌停时委比等于-100%。文稿中的图3就是涨停股票的例子,而图4则是跌停股票的例子。 我们以涨停为例:股价涨停本就说明买入的数量很多,所以将股价拉至涨停,而涨停的股票会进一步激发人们买入的意愿,人就是有这样的怪毛病....越是有人争抢东西反倒会引来更多人的挣抢。而当股价涨停后,持有股票的人反倒没有了卖出的意愿。无人的问津的时候不觉得手里的东西有价值,但当所有人都来疯抢的时候人们才意识到手里拿的是宝贝,所以股价涨停后持有股票的人反倒不愿意卖出股票。 这就发生了极端的现象,买的数量多到离谱,卖的人却没有,所以涨停的股票委比都是100%,而跌停的股票委比则是-100%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4分钟
81
2年前

238.技术篇:量比指标的应用

股票知识|入门到精通

微信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新手在盯盘过程中一定看到过这种情况:也就是股价在某一时刻突然开始拉升,而且拉升幅度非常大,分时图中股价线以较为夸张的斜率上涨。当然了、盘中突然大跌的情况你们肯定也见过,但为了方便讲解、我们就以大涨为例: 无论你是持有股票的人,还是想买股票的人,遇到股价突然拉升一定会产生这样的疑问:那就是这波拉升到底可不可信?股价突然拉升后会不会又跌回到原点?这个时候观察量比的变化或许能得到你想要的答案。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文稿中的图片就是我刚才举得例子,该股股价在午后突然飙升,假如你刚好看到股价飙升的过程,请问你如何判股价飙升后的走势? 股价飙升时量比大概率也会提高,这时候你应该观察量比提高的程度是多少,如果比没拉升前有明显的提高,那么这段拉升的可靠性会比较强,股价拉升后有可能会维持强势。拉升时的量比最好比没拉升前大1.5倍以上,这样拉升所表现出的强势意图会更明显。 假如股价突然飙升,而量比没有明显的提高、甚至还有缩小的迹象,这种拉升的可靠性你需要打一个问号,股价拉升后不排除后期还会跌下来。如果你此时盲目的追高进去,等股价跌下来时当天就要面临亏损。最好的做法是股价突然拉升,量比提高1.5倍以上,而此时你刚好又想买这只股票,这时候买入是比较安全的。 如果你提前持有该股票,遇到股价在盘中突然拉升的情况,也可以根据刚才的方法判断股价的强度。拉升时量比提高了1.5倍以上,此时你可以选择继续持仓,因为股价拉升后即便不会继续上涨,但很有可能维持住拉升后的高度。 如果股价拉升时量比提升幅度很小、甚至是缩小的状态,这种拉升的强度不要过分信赖,股价会不会继续保持强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如果你喜欢在盘中做交易,此时你可以先减掉一部分仓位,然后等股价回落时再接回去。 最后我再说几个注意事项:刚才提到的方法尽量避免在早盘使用,因为股票在早盘的交易量普遍较大,尤其是刚开盘的30分钟往往是全天成交量最大的时候,这意味着这段时间的量比波动会会比较大,参考起来会比较困难,所以保守起见、等开盘超过1小时候后再用上文的方式进行分析会比较适用。 另外,上文中的方法一定要满足股价是突然大涨的条件,也就是股价在极短时间内上涨到较高的位置,分时图一般表现为直线拉升。如果股价是缓慢拉升的,那么刚才的方法就没有太多参考必要,因为量比的变化也是缓慢的,不会有明显的大小落差。 上文的分析主要是以股价拉升为例,如果遇到的是股价突然暴跌应该怎么参考呢?如果你遇到的是盘中暴跌,我的建议是不要用刚才的方式反向理解,当你遇到股价盘中突然暴跌时、不要通过量比的变化决定买卖,用其他指标做参考会更靠谱一些,这也算是我的检验之谈吧。 (内容已登机版权,翻版必究!)

4分钟
97
2年前

237.技术篇:判断量比大小的方法

股票知识|入门到精通

微信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分析量时比你需要先判断量比的大小,一提到判断大小很多人都会想起我之前说过的话:“大小是对比出来的,记住某一个数值没有任何意义”,判断量比的大小也是如此,量比数值的大小一定要在同一只股的不同时期进行比对,不同股票之间的对比毫无意义,因为股票和股票之间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质,猪马牛相比较你永远比不出高矮胖瘦... 上期说过:量比的数值每分钟都会发生波动,所以它适用于股票当天的行情,也就是在当天交易过程中量比的参考性会比较高。判断某一只股的量比大小,其实就是与当天的不同时段进行对比,比如某只股10:30起股价突然拉升,此时的量比数值大概率也会上涨,我们假设量比涨到了1.2,但这个数字具体有没有变高?有多高?你需要跟10:30以前的量比做对比。 每天的9:30分是交易开始时间,你需要观察9:30—10:30的量比变化。经过你的观察,假设这段时间该股的量比大致在0.8附近,而股价拉升时量比涨到了1.2,数值明显变大、此时你可以判断出来量比的确有显著的提高。但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当然没有...上期说过:“量比=最近1分钟的成交量÷最近5天平均每分钟的成交量”,所以量比=1是一个分水岭,当量比大于1的时候,说明此刻的成交量>过去5天平均每分钟的成交量。 再回到刚才的例子:量比由0.8涨到1.2,因为前后有了明显的比较,你可以判断出量比的数值的确有明显的增高,同时1.2数值也证明了此刻的量比还高于过去5天的平均值!这就是量比和其他指标不太一样的地方。同样的例子:假设该股盘中大部分时间的量比在0.5附近,而从某一刻开始股价出现大幅拉升,对应的量比很可能也会上涨,我们假设量比涨到了0.9的高度。 很明显、此时量比相较之前也有明显的提升,但提升后的量比并没有大于1,这意味着量比虽然有明显的提升,但没有高于过去5天的平均值。就像你孩子的考试成绩比上次有所提升,但依然没有超越班级的平均分一样,他还是拖了班级的后腿... 所以判断量比大小的时候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跟当天其他时间段的量比相比较,进而判断此刻的量比大小。二是跟数值1进行比较,进而判断此刻的量比有没有超越过去5天平均每分钟的成交量。如果大于1说明超越了过去5天的均值,如果小于1就说明没有。 大家都知道股价上涨要放量的道理,而成交量的放大必然会带来量比的提高,而量比的上涨如果能同时满足上面两个条件将是最好的结局,就像孩子的成绩不仅比上次有所提高、同时还高于班级的平均分,如果成绩只满足了其中一个,多少有一些遗憾~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4分钟
94
2年前

236.技术篇:什么是量比!?

股票知识|入门到精通

微信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量比说的就是成交量之间的比值,通俗点讲;用现在的成交量跟过去的成交量相比,得出的数值就是量比。换言之,这又是一道除法公式,也就是用现在的成交量÷过去的成交量,得出的数值就是量比。 接下来我们详细说明一下量比的公式。“股票最近1分钟的成交量÷最近5天平均每分钟的成交量=量比”由公式可以得知:量比每分钟就会统计一次,所以理论上量比的数值每分钟都会发生变化。 假如某只股刚刚开盘一分钟,这时候就有了1一分钟的成交量,这笔成交量就是公式中的“分子”。然后用分子÷该股过去5天平均每分钟的成交量(分母),得出的答案就叫量比。公式很好理解,但为了照顾到理解能力较差的同学,我再详细拆解一下公式。 先求出一只股最近5天的成交量总和,然后求出这5天平均每分钟的成交量,得出的答案就是量比公式中的“分母”,而此刻该股票正在进行着交易,股价与成交量也在实时的波动,我们找出最近一分钟产生的成交量,用它作为量比公式中的“分子”,然后用分子÷分母=量比。 当你看到某只股现在的量比为1的时候,说明它最近一分钟产生的成交量与过去5天平均每分钟的成交量相同,所以数值1是一个分水岭。如果量比等于1,说明分子、分母的大小一致,也意味着刚刚产生的成交量跟以往的成交量相同。当量比大于1的时候,说明刚刚产生的成交量要大于以往的成交量,说明现在是放量的状态。 反过来理解也是一样:如果量比小于1,说明刚刚产生的成交量要小于以往的成交量,这说明现在是缩量的水平。但有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我刚才提放量和缩量的时候都在强调“现在”两个字,也就说无论是放量还是缩量、这个结论只代表刚刚过去的一分钟,下一分钟是什么状态没人可以确定。因为公式计算的就是每分钟的量比,下一分钟或者明天是什么状态根本就是未知数。 所以量比是不折不扣的短线指标,它在盘中就会不断的变化,理论上当天盘中就可能发生剧烈的波动,你可以用它来参当天交易过程中的成交量变化,过了今天量比就没有了太多参考价值。成交量和股价是永远离不开的好兄弟,我们了解成交量都是为了更好的判断股价的变化,假如你想判断股价未来几天甚至几十天的走势,参考量比指标可说一点帮助都没有.... 由于量比是以每分钟为单位、实时统计的过程,所以只对当天盘中的交易有参考价值,过了当天其参考价值就会减弱很多。我在音频文稿里放了量比的图片,感兴趣的人可以点开文稿查看,你也可以点开自己的手机软件,用手在分时图上来回滑动,你会发现每分钟的量比都在变化,人们就是通过感受量比的变化来判断当天股价的走向。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4分钟
99+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