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林珊和我都在纠结买新一年手帐本的事(没错我已经迫不及待想把2020丢到脑后),今天正在超市排队结账的我收到林珊的消息:要不干脆聊一期手帐吧。 于是就有了这一期节目,我们聊到小时候的日记、曾经喜欢的卡通,也感慨了工具的变迁和生活中的小小仪式感。虽然有我不断地插科打诨,林珊总能带我们圆回主线(但最后还是失败了嘻嘻) 欢迎和我们分享你的手帐故事(或任何故事) p.s. 应林珊要求注明标题不是她起的,所以就还是我起的==
本期节目稍微有一点点长。 最近我们在讨论节目的改革,想要挖掘文本更深层次的内容,《你的夏天还好吗?》是我们的第一次尝试,结果一时没搂住,讨论得太杂太广,一不留神就超时了。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短篇集。 至于我们的新尝试……任重而道远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多提意见,我们最近很苦恼呢
《猴杯》是张贵兴继《赛莲之歌》《群象》两部小说之后,“雨林三部曲”(黄锦树语)的终章,也是他的生涯代表作。他以故乡风物为背景、以魔幻现实的笔调书写家族史,在极尽曲折的四代情仇之下,《猴杯》令人惊艳的,应是他笔下浓墨重彩描绘的雨林意象,华丽文字将暴力、情欲投射在犀牛、蜥蜴、猴子、猪笼草、丝绵树……种种野兽草木之中,超越历史与现实,打造出了一个狂野暴虐的传奇舞台。 《猴杯》故事的时空背景位于二十世纪的马来西亚砂拉越,涉及到华人离开故土、身处“异国”的离散情绪。但在张贵兴笔下,汉字的运用不拘于“中州正韵”的规范,而能将故乡的“贫乏”,幻化转写成奇诡魔性的一片天地,与身处“中心”的大陆、台湾华文书写相对照,相映成趣,颇能开拓读者对于华文创作的眼界。
欢迎走进本期大放送现场,您将收听到: 这!就是林珊疯狂表白、倾情安利 这!就是倘频遭打脸、语无伦次 本期节目时长两小时,你!准备好了吗?!
本书是作者卢旺达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揭示了那些亲身经历种族灭绝大屠杀的人,无论是杀手还是受害者,他们如今面对和解的痛苦。那些想要遗忘、想逃离过去并奔赴未来的人,那些不倦地潜入沼泽地带——那躺着沾满血污和泥泞的尸体的沼泽地带的人。
抓住夏天的小尾巴,在秋分时刻分享今夏综艺~ 【标题党警告】 其实我们看的综艺非常有限,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补充/分享/安利你喜欢的综艺
来自我们的……分角色朗读 “我”,对话及旁白——东东 “他”——超超 “她”&小狐狸——大力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李沧东的电影《燃烧》,以及两部相关短篇作品:村上春树的《烧仓房》、福克纳的《烧马棚》
本期节目录制于………………去年年底,没想到吧哈哈! 黎紫书,本名林宝玲,1971年生于马来西亚怡保市。1995年以短篇小说《把她写进小说里》获马来西亚“文学奥斯卡”——花踪文学奖马华小说首奖,此后连续多届获奖,是花踪文学奖设立以来获奖最多的作家;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亦屡获大奖,如冰心世界文学奖,台湾《联合报》文学奖、《中国时报》文学奖,香港《亚洲周刊》中文十大小说,等等。 著有短篇小说集《天国之门》《山瘟》《出走的乐园》《野菩萨》,微型小说集《微型黎紫书》《无巧不成书》《简写》,散文集《因时光无序》,个人文集《独角戏》,以及编著花踪文学奖回顾评论集《花海无涯》。《告别的年代》是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本书是黎紫书文学创作的转折点,也是她最受期待的作品之一。本书以一部既无开端亦无终结的历史大书为引子,分三层叙事,将同名同姓但不同时空不同角色的三个女人“杜丽安”串联起来,前一层的人物故事被后一层的角色阅读,也被读者一一阅读。在“小说中的小说”结构之下,一层一层开拓出故事的纵深度,充满寻觅、躲藏与发现,展现出三代人的共同回忆、一个家族的历史、一个种族的集体记忆。
本期节目聊到的短篇篇目有: 《面摊》 《我的弟弟康雄》 《将军族》 《夜行货车》 《铃铛花》 《山路》 《赵南栋》
欢迎大家和我们分享你的关于买买买的故事~
本期节目录制于5月初,彼时今年的Black Lives Matter运动尚未展开,因此节目中未曾对此进行讨论。由于准备时间的仓促以及我们个人视野的限制,节目中对种族问题的探讨也很是浅薄。然而我们始终相信,无论何时,对种族问题的思考都是尤为重要的。如果你也想多一分了解和反思,不妨从鲍德温读起。 詹姆斯•鲍德温,美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诺顿美国黑人文学选集》如是评价鲍德温——“以优美的艺术性,通过将自己个人经历中最隐秘的部分和国家及世界命运中最广泛的问题结合起来,刺透了美国种族意识中的历史性障碍。”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